CN105134379B - 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4379B
CN105134379B CN201510453935.XA CN201510453935A CN105134379B CN 105134379 B CN105134379 B CN 105134379B CN 201510453935 A CN201510453935 A CN 201510453935A CN 105134379 B CN105134379 B CN 105134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flow centrifugation
flow
centrifugation control
elast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39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4379A (zh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lecule Pow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539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4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4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4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4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43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包括三通流体通道体和结构体,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包括流入通道、流出通道和泄流通道,所述结构体和所述泄流通道对应设置,所述结构体受旋转离心力和所述流入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上的所述流入通道内的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结构体的位移控制所述泄流通道的流通状态。本发明中所公开的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A物体做旋转运动,B物体在所述A物体上既做旋转运动又做公转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A物体和所述B物体之间就会产生相当的旋转离心力,进而产生相当的功耗,大幅度增加系统的能耗,这种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在大地坐标系下不断变化,旋转离心力的大小也随所述A物体的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在所述B物体的自转轴上位于所述A物体的向心方向上设置凹陷区,向所述凹陷区内导入有压流体,可以利用所述有压流体的压力,所述有压流体的压力可使所述B物体与所述B物体的自转轴在所述A物体向心方向上发生悬浮,进而大幅度减轻旋转离心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和功耗,但是,所述有压流体的压力会随所述旋转离心力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实现这一变化,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转速,计算出所述旋转离心力的大小,再经电磁控制阀或变频手段调整所述有压流体的压力,但是,这些过程非常复杂而且可靠性差。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包括三通流体通道体和结构体,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包括流入通道、流出通道和泄流通道,所述结构体和所述泄流通道对应设置,所述结构体受旋转离心力和所述流入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上的所述流入通道内的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结构体的位移控制所述泄流通道的流通状态。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趋于关闭所述泄流通道。
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趋于开启所述泄流通道。
方案4: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内的流动阻力增强。
方案5:在方案1或3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内的流动阻力减少。
方案6:在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所述流体蓄能单元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入通道和/或所述流出通道连通。
方案7:在方案1至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结构体设置在所述泄流通道内,在所述泄流通道内设置惯量体,所述结构体受所述惯量体作用。
方案8:在方案1至7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作用于所述结构体。
方案9: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包括流体通道体和结构体,所述流体通道体包括流通通道A,在所述结构体上设置流通通道B,所述流体通道体和所述结构体对应设置,所述流通通道A和所述流通通道B对应设置,所述流体通道体和所述结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流通通道A和所述流通通道B之间的连通关系,所述结构体受旋转离心力以及流经所述流通通道A和所述流通通道B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上的所述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方案10:在方案9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通道体受旋转离心力以及流经所述流通通道A和所述流通通道B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流体通道体上的所述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流体通道体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方案11:在方案9或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流体通道体和所述结构体趋向靠近。
方案12:在方案9或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流体通道体和所述结构体趋向分离。
方案13:在方案9至1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所述流体蓄能单元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通通道A和/或所述流通通道B连通。
方案14:在方案9至1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和所述流体通道体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所述结构体受所述惯量体作用;或所述结构体和所述流体通道体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所述结构体受所述惯量体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作用。
方案15:在方案9至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所述结构体受所述弹性体作用,或所述结构体受所述弹性体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受另一个所述弹性体作用。
本发明中,所谓的“受旋转离心力作用”是指受旋转离心力作用的任何形式的作用,包括受旋转离心力直接作用,受旋转离心力间接作用,例如,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将所述结构体(或所述流体通道体)做成具有能够满足要求的质量的结构体(或所述流体通道体),利用所述结构体(或所述流体通道体)自身做圆周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对所述结构体(或所述流体通道体)自身形成作用力,可以选择性地选择设置惯量体,利用惯量体做圆周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直接作用于所述结构体(或所述流体通道体)上,可以选择性地选择设置惯量体,利用惯量体做圆周运动时所产生离心力间接作用于所述结构体(或所述流体通道体)上,所述间接是指经过其它部件或机构(包括杠杆机构等机构)的作用形式。
本发明中,所谓的“力F的作用方向与力Q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是指力F和力Q之间存在方向相反的分力,其目的是要实现两个作用力共同作用于一件物体,进而达到控制此物体的目的。
本发明中,所谓的“惯量体”是指具有质量符合要求的,在做圆周运动时能够产生所需要的旋转离心力的物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三通流体通道体”是指包括流入通道、流出通道和泄流通道的结构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所述X设置在旋转轴上”是指所述X存在于所述旋转轴上的结构状态,包括在所述旋转轴上加工出所述X的结构状态,也包括所述X和所述旋转轴整体成型。
本发明中,所谓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是指能够实现液体往复流通的通道,包括单一通道内不同时间流动方向不同的流体通道,也包括至少由两个流体通道构成的流动方向固定的流体通道。
本发明中,所谓的“向心方向上”是指在所述B物体的自转轴上距所述A物体的自转轴线近的方向,即以所述A物体的自转轴线与所述B物体的自转轴线之间的连心线与所述B物体的自转轴线的交点为圆心点在所述连心线的正负90度方向上的所述B物体的自转轴上的某一方向。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与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人认为,天体相互运动必然产生引力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必然产生物质流动和/或物体形变,由于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均为不可逆过程,即均为产生热量的过程,因此引力场作用下的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必然产生热量,这种形式产生的热量必然消耗天体的动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漫长的过程,天体会逐渐丧失动能,最终天体会相互合并(或相互吞噬),最终宇宙形成一个质点,这个质点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剧烈上升,从而形成剧烈的爆炸(由于温度和压力剧烈上升也会引起化学反应和核反应),爆炸重新形成天体运动状态,即使天体具有动能,天体之间再次形成相互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可以认为宇宙的存在与发展其实是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这种过程的本质可以简单、易懂地概括为“你惹我,我就一定吞噬你”,由此可见,存在交替作用的主体其最终结局就是相互吞噬、相互合并。
本发明人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宇宙现象的观察认为: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其它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质。传统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只阐述了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功,这一定律是正确的,但又是片面的。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将热定义为能量的最低形式,或者简称为这是宇宙的垃圾。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过程都是放热的。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一个过程或任何一个循环(不局限于热力学过程,例如化学反应过程、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光化学反应过程、生物生长过程、植物生长过程都包括在内)其最大做功能力守恒,本发明人认为没有光合作用的植物生长过程是不能提高其做功能力的,也就是说,豆芽的做功能力是不可能高于豆子的做功能力加上其吸收的养分的做功能力之和;之所以一棵树木的做功能力要大于树苗的做功能力,是因为阳光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参与了由树苗到树木的生长过程。
本发明人认为:热机工作的基本逻辑是收敛-受热-发散。所谓收敛是工质的密度的增加过程,例如冷凝、压缩均属收敛过程,在同样的压力下,温度低的工质收敛程度大;所谓受热就是工质的吸热过程;所谓发散是指工质的密度降低的过程,例如膨胀或喷射。任何一个发散过程都会形成做功能力的降低,例如,气态的空气的做功能力要远远低于液态空气的做功能力;甲醇加水加中等温度的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所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燃烧热大于甲醇的燃烧热20%左右,但其做功能力大于甲醇的做功能力的比例则微乎其微,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虽然吸了20%左右的热,但是生成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发散程度远远大于甲醇。因此,利用温度不高的热参加化学反应是没有办法有效提高生成物的做功能力的。
众所周知,在经济学中,对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的研究都授予过诺贝尔奖,可见交易双方拥有信息的状态决定交易成败、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的利润。交易的本质其实是信息交易。为本发明人认为,专利具有信息零对称性,即交易双方对专利的真正价值都知之甚少。专利信息零对称属性,如不破解,运营很难实现。专利的信息零对称性决定了专利运营的科学性和复杂性。在普通商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促进交易,提高利润。而对专利而言,则完全不同,专利需要解决技术问题,专利的价值在专利运用中很快被知晓,所以专利必须货真价实,信息零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必然都会严重阻碍专利运营,解决专利信息零对称问题,使交易双方在高水平上信息对称是专利运营企业的根本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中所公开的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通流体通道体,2结构体,3流入通道,4流出通道,5泄流通道,6流体蓄能单元,7惯量体,8弹性体,9流体通道体,10流通通道A,11流通通道B,12自转结构体,13公自转结构体,14转轴,15套装结构体,71对结构体作用的惯量体,72对流体通道体作用的惯量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包括三通流体通道体1和结构体2,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包括流入通道3、流出通道4和泄流通道5,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泄流通道5对应设置,所述结构体2受旋转离心力和所述流入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流入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结构体2的位移控制所述泄流通道5的流通状态。
实施例2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关闭所述泄流通道5。
实施例3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开启所述泄流通道5。
实施例4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5内的流动阻力增强。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2也可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5内的流动阻力增强。
实施例5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5内的流动阻力减少。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3也可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5内的流动阻力减小。
实施例6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入通道3和所述流出通道4连通。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入通道3和/或所述流出通道4连通。
实施例7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结构体2设置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三通流体通道道体1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结构体2设置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
实施例8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结构体2。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结构体2。
实施例9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惯量体7。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惯量体7。
实施例10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包括自转结构体12和公自转结构体13,所述公自转结构体13与所述自转结构体12配合设置,所述三通流体通道道体1设置在所述自转结构体12上,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包括流入通道3、流出通道4和泄流通道5,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泄流通道5对应设置,所述结构体2受旋转离心力和所述流入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流入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结构体2的位移控制所述泄流通道5的流通状态。
实施例11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关闭所述泄流通道5。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1还可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5内的流动阻力增强。
实施例12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打开所述泄流通道5。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2还可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5内的流动阻力减少。
实施例13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转轴14和套装结构体15,所述套装结构体15与转轴14配合设置,在所述转轴14上设置三通流体通道道体1,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包括流入通道3、流出通道4和泄流通道5,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泄流通道5对应设置,所述结构体2受旋转离心力和所述流入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流入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结构体2的位移控制所述泄流通道5的流通状态。
实施例14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流体通道体9和结构体2,所述流体通道体9包括流通通道A 10,在所述结构体2上设置流通通道B 11,所述流体通道体9和所述结构体2对应设置,所述流通通道A 10和所述流通通道B 11对应设置,所述流体通道体9和所述结构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流通通道A 10和所述流通通道B 11之间的连通关系,所述结构体2受旋转离心力以及流经所述流通通道A 10和所述流通通道B 11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实施例15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旋转离心力以及流经所述流通通道A 10和所述流通通道B 11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流体通道体9上的所述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流体通道体9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实施例16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通通道A 10和所述流通通道B 11连通。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4和实施例15及其可变化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通通道A 10和/或所述流通通道B11连通。
实施例17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惯量体7可使所述结构体2靠近或远离旋转轴的旋转中心线。
实施例18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7作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14至1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7作用。
实施例19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1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72作用。所述惯量体71可使所述结构体2向旋转轴的旋转中心方向移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4至实施例1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使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1的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72作用。所述惯量体71可使所述结构体2向旋转轴的旋转中心方向移动。
实施例20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
实施例21
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弹性体8作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4和19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弹性体8作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14和2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流体通道体9和所述结构体2趋向靠近或趋向分离。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3)

1.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包括三通流体通道体(1)和结构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包括流入通道(3)、流出通道(4)和泄流通道(5),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泄流通道(5)对应设置,所述结构体(2)受旋转离心力和所述流入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流入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结构体(2)的位移控制所述泄流通道(5)的流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关闭所述泄流通道(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开启所述泄流通道(5)。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5)内的流动阻力增强。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结构体(2)趋于使所述泄流通道(5)内的流动阻力减少。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入通道(3)和/或所述流出通道(4)连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入通道(3)和/或所述流出通道(4)连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入通道(3)和/或所述流出通道(4)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7或8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结构体(2)设置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结构体(2)设置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结构体(2)设置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流体通道体(1)设置在旋转轴上,所述结构体(2)设置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在所述泄流通道(5)内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10至12中任一项、7或8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结构体(2)。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结构体(2)。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结构体(2)。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结构体(2)。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弹性体(8)作用于所述结构体(2)。
18.一种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包括流体通道体(9)和结构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体(9)包括流通通道A(10),在所述结构体(2)上设置流通通道B(11),所述流体通道体(9)和所述结构体(2)对应设置,所述流通通道A(10)和所述流通通道B(11)对应设置,所述流体通道体(9)和所述结构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流通通道A(10)和所述流通通道B(11)之间的连通关系,所述结构体(2)受旋转离心力以及流经所述流通通道A(10)和所述流通通道B(11)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结构体(2)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旋转离心力以及流经所述流通通道A(10)和所述流通通道B(11)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共同作用,作用在所述流体通道体(9)上的所述流体压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在同一所述流体通道体(9)上的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流体通道体(9)和所述结构体(2)趋向靠近。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所述流体通道体(9)和所述结构体(2)趋向分离。
22.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通通道A(10)和/或所述流通通道B(11)连通。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通通道A(10)和/或所述流通通道B(11)连通。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流体蓄能单元(6),所述流体蓄能单元(6)的液体往复流通通道与所述流通通道A(10)和/或所述流通通道B(11)连通。
25.如权利要求18、19、23或24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7)作用。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7)作用。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7)作用。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和所述流体通道体(9)设置在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惯量体(7),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惯量体(7)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惯量体(7)作用。
29.如权利要求18、19、23、24、26、27或28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弹性体(8)作用。
30.如权利要求20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弹性体(8)作用。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弹性体(8)作用。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弹性体(8)作用。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离心控制系统还包括弹性体(8),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或所述结构体(2)受所述弹性体(8)作用,所述流体通道体(9)受另一个所述弹性体(8)作用。
CN201510453935.XA 2014-08-01 2015-07-29 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4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3935.XA CN105134379B (zh) 2014-08-01 2015-07-29 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7390 2014-08-01
CN2014103773904 2014-08-01
CN201410381721 2014-08-05
CN2014103817211 2014-08-05
CN201510453935.XA CN105134379B (zh) 2014-08-01 2015-07-29 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4379A CN105134379A (zh) 2015-12-09
CN105134379B true CN105134379B (zh) 2017-03-08

Family

ID=5471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393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4379B (zh) 2014-08-01 2015-07-29 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4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6527A (zh) * 2018-06-11 2018-12-11 江苏苏东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复合橡胶材料滤板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8412A (en) * 1972-07-07 1975-01-07 Gkn Transmissions Ltd Universal joint with breather valve
CN1477400A (zh) * 2002-08-23 2004-02-25 汶 连 一种微流体系统及控制微流体在微流体系统中运动的方法
JP3605301B2 (ja) * 1998-10-23 2004-12-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体装置とその暖機方法及び回転体用遠心バルブ
CN102052488A (zh) * 2009-10-28 2011-05-11 韩宏波 离心式单向截止阀
CN103890313A (zh) * 2011-10-31 2014-06-25 哈利伯顿能源服务公司 具有用于井下流体选择的可动阀板的自主流体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8412A (en) * 1972-07-07 1975-01-07 Gkn Transmissions Ltd Universal joint with breather valve
JP3605301B2 (ja) * 1998-10-23 2004-12-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体装置とその暖機方法及び回転体用遠心バルブ
CN1477400A (zh) * 2002-08-23 2004-02-25 汶 连 一种微流体系统及控制微流体在微流体系统中运动的方法
CN102052488A (zh) * 2009-10-28 2011-05-11 韩宏波 离心式单向截止阀
CN103890313A (zh) * 2011-10-31 2014-06-25 哈利伯顿能源服务公司 具有用于井下流体选择的可动阀板的自主流体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4379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4379B (zh) 流体离心控制系统
CN104912691B (zh) 内燃闭合循环碳氢燃料热动力系统
CN104534164A (zh) 一种高效控制流速阀门
CN105927283A (zh) 异速叶轮机构及包括其的压缩机、膨胀机构
CN106438051A (zh) 进气深冷发动机
CN201109793Y (zh) 双向导流风扇
CN104963997B (zh) 界面平衡系统
CN105042920A (zh) 容积型变界流体机构制冷系统
CN106481371A (zh) 流体机构及其装置
CN105134749A (zh) 三构一体偏心轴
CN104963783B (zh) 三元同轴发动机
CN105909313A (zh) 滑动径向补偿机构及其装置
CN106560606A (zh) 桨扇发动机
CN106185553A (zh) 自通风电梯
CN106523035B (zh) 液轴气体叶轮机构、液轴气体轮机及其装置
CN105134781A (zh) 流体定向悬浮系统
CN106321399A (zh) 液体回送装置
CN106224098A (zh) 高含氧气体液化物发动机
CN106100217A (zh) 车辆传动轴能量系统
CN106560605A (zh) 行星机构桨扇发动机
CN106438041A (zh) 叶轮发动机
CN106286755A (zh) 能量调整系统
CN106321428A (zh) 一种压气方法
CN106368739A (zh) 几何形状可调叶轮
CN106321150A (zh) 双循环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