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5753A - 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5753A
CN105125753A CN201510571247.3A CN201510571247A CN105125753A CN 105125753 A CN105125753 A CN 105125753A CN 201510571247 A CN201510571247 A CN 201510571247A CN 105125753 A CN105125753 A CN 105125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fine powder
fol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12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槐照
张娜
唐劲卉
唐丽娟
徐瑞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712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257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25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5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包括: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风轮菜,天花粉,犁头草,头发七,对节叶和红须须。本发明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在软疣治疗中能显著减轻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osum)是一种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的自身接种性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为散在多发的半球状,蜡样光泽丘疹,中央呈脐窝状,可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俗称“水瘊子”,可生长与除手掌和足遮以外全身各处皮肤。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软疣病毒属于痘病毒科中的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患者往往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中被感染,也可自体接种,还可通过性接触感染。临床上多用血管钳夹挤治疗,患者痛苦较大。
有报告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个体,传染性软疣是一种自FE性疾病,典型的单个损害多在2个月内消退,如果不治疗整个病程通常可持续6―9个月,也有持续数年者。治疗传染性软疣既方便又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治疗或外用药物疗法等。外科治疗主要为钳除法:这是一种古老的而且至今仍最常使用的疗法。方法是用小血管钳夹住疣体后拔除,然后涂2%碘酊或碳酸或三氯醋酸并压迫止血,数目多者需要分次分批剔除,但此种方法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在软疣治疗中能显著减轻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原料药材包括: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风轮菜,天花粉,犁头草,头发七,对节叶和红须须。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藏青果10~20份,钩藤13~23份,槐角10~20份,肾蕨20~30份,土木香10~20份,柘树茎叶20~30份,黄皮叶10~20份,桑霜5~15份,风轮菜20~30份,天花粉20~30份,犁头草5~15份,头发七20~30份,对节叶10~20份和红须须17~27份。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藏青果10~15份,钩藤15~20份,槐角13~18份,肾蕨22~27份,土木香13~18份,柘树茎叶25~30份,黄皮叶15~20份,桑霜8~13份,风轮菜23~28份,天花粉23~28份,犁头草8~13份,头发七22~27份,对节叶10~15份和红须须19~24份。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藏青果14份,钩藤16份,槐角17份,肾蕨24份,土木香16份,柘树茎叶26份,黄皮叶18份,桑霜9份,风轮菜26份,天花粉24份,犁头草12份,头发七23份,对节叶14份和红须须20份。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藏青果10份,钩藤18份,槐角14份,肾蕨26份,土木香15份,柘树茎叶29份,黄皮叶16份,桑霜12份,风轮菜27份,天花粉26份,犁头草10份,头发七26份,对节叶12份和红须须2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剂型为涂抹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和红须须混合,用90%~95%乙醇浸泡提取三次,三次浸泡时间分别为2~4小时、1~3小时、1~2小时;每次浸泡后80~85℃热提取;所用乙醇与上述原料药材总重量相比分别为:第一次8~10倍量、第二次6~8倍量、第三次6~8倍量;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剩余原料药材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内,在常温下,与3~5倍量的85%~95%乙醇共同浸渍15~3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加入凡士林调和成糊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剂型为擦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在软疣治疗中能显著减轻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和消炎止血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原料药材包括: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风轮菜,天花粉,犁头草,头发七,对节叶和红须须。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藏青果:【别名】西藏青果、西青果。【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为使君子科诃子的幼果。【性味】味苦;微甘;涩;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利咽解毒。主虚证白喉;扁桃体炎;菌痢;痢疾;肠炎。【摘录】《中华本草》
钩藤:【别名】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剌。【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性味】甘苦;微寒。【归经】肝;心经。【功能主治】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摘录】《中华本草》
槐角:【别名】槐实、槐子、槐荚、槐豆、槐连灯、九连灯、天豆、槐连豆。【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槐SphorajaponicaL.的果实。【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摘录】《中华本草》
肾蕨:【别名】蜈蚣草、圆羊齿、夭鹅抱蛋、蕨薯、凤凰蛋、落地珍珠、马骝卵、凤凰草、圆蕨、蜈蚣蕨、凉水时、麻雀蛋、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篦子草、梳篦草、凤凰卵、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石上丸、石黄皮、凤凰蕨、石窝蛋、猫蛋果、何汗蕨、蛇蛋参、金鸡尾、雉鸡蛋、圆牙齿、芒蛋、狗睾丸、雉鸡尾、乌脚蕨、狗核莲。【来源】药材基源:为肾蕨科植物肾蕨的根茎、叶或全草。【性味】甘;淡;涩;凉。【归经】肝;肾;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小便涩痛;泄泻;痢疾;带下;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淋巴结炎;体癣;睾丸炎。【摘录】《中华本草》
土木香:【别名】青木香、祁木香、藏木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土木香的根。【性味】味辛;苦;性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健脾和胃;行气止痛;驱早。主胃脘;胞腹胀痛;哎吐腹泻;痢疾;食积;早积。【摘录】《中华本草》
柘树茎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枝及叶。【性味】甘;微苦;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活络。主痄腮;痈肿;隐疹;湿疹;跌打损伤;腰腿痛。【摘录】《中华本草》
黄皮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的叶。【性味】辛;苦;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主温病发热;流脑;疟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黄肿;小便不利;热毒疥癣;蛇虫咬伤。【摘录】《中华本草》
桑霜:【别名】木硇。【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柴灰汁经过滤,取滤液蒸发所得的结晶状物。【性状】性状鉴别呈结晶块状物,棕褐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脆。气微,味微苦、咸。【性味】甘;性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积。主痈疽疔疮;噎食积块。【摘录】《中华本草》
天花粉:【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及中华栝楼的根。【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浓。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摘录】《中华本草》
犁头草:【别名】紫金锁、紫花地下、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地丁草、紫地丁、羊蹄甲、犁烨尖。【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心叶堇菜的全草。【性味】味苦;微辛;性寒。【归经】肝;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清肝。主痈疽肿毒;乳痈;肠痈下血;化脓性骨髓炎;黄疸;目赤肿痛;瘰疬;外伤出血;蛇伤。【摘录】《中华本草》
头发七:【别名】黑丝草、人头七、黑丝带。【来源】药材基源:为松萝科植物亚洲树发、双色树发、树发、沟树发的地衣体。【性味】淡;性平。【归经】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涩精止汗;利水消肿;收湿敛疮。主肾虚体弱;头目眩晕;心悸;遗精;盗汗;淋症;水肿;黄水疮。【摘录】《中华本草》
对节叶:【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应酬科植物翅柄马蓝的叶或根。【性味】味辛;性凉。【归经】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痈肿疮毒;劳伤疼痛。【摘录】《中华本草》
红须须:【别名】洱源鼠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洱源鼠尾草的根。【性味】味苦;性微寒。【归经】肝;心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宫外孕肝脾肿大;胸痹绞痛;心烦不眠;疮痈肿毒。【摘录】《中华本草》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藏青果10~20份,钩藤13~23份,槐角10~20份,肾蕨20~30份,土木香10~20份,柘树茎叶20~30份,黄皮叶10~20份,桑霜5~15份,风轮菜20~30份,天花粉20~30份,犁头草5~15份,头发七20~30份,对节叶10~20份和红须须17~27份。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藏青果10~15份,钩藤15~20份,槐角13~18份,肾蕨22~27份,土木香13~18份,柘树茎叶25~30份,黄皮叶15~20份,桑霜8~13份,风轮菜23~28份,天花粉23~28份,犁头草8~13份,头发七22~27份,对节叶10~15份和红须须19~24份。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藏青果14份,钩藤16份,槐角17份,肾蕨24份,土木香16份,柘树茎叶26份,黄皮叶18份,桑霜9份,风轮菜26份,天花粉24份,犁头草12份,头发七23份,对节叶14份和红须须20份。
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藏青果10份,钩藤18份,槐角14份,肾蕨26份,土木香15份,柘树茎叶29份,黄皮叶16份,桑霜12份,风轮菜27份,天花粉26份,犁头草10份,头发七26份,对节叶12份和红须须2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剂型为涂抹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和红须须混合,用90%~95%乙醇浸泡提取三次,三次浸泡时间分别为2~4小时、1~3小时、1~2小时;每次浸泡后80~85℃热提取;所用乙醇与上述原料药材总重量相比分别为:第一次8~10倍量、第二次6~8倍量、第三次6~8倍量;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剩余原料药材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内,在常温下,与3~5倍量的85%~95%乙醇共同浸渍15~3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加入凡士林调和成糊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剂型为擦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涂抹剂
取藏青果100g,钩藤180g,槐角140g,肾蕨260g,土木香150g,柘树茎叶290g,黄皮叶160g,桑霜120g,风轮菜270g,天花粉260g,犁头草100g,头发七260g,对节叶120g和红须须22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和红须须混合,用95%乙醇浸泡提取三次,三次浸泡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2小时;每次浸泡后85℃热提取;所用乙醇与上述原料药材总重量相比分别为:第一次10倍量、第二次8倍量、第三次6倍量;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剩余原料药材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内,在常温下,与4倍量的90%乙醇共同浸渍2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加入凡士林调和成糊状。
实施例2:擦剂
取藏青果140g,钩藤160g,槐角170g,肾蕨240g,土木香160g,柘树茎叶260g,黄皮叶180g,桑霜90g,风轮菜260g,天花粉240g,犁头草120g,头发七230g,对节叶140g和红须须20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9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8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毒性实验:
1、实验方法:将豚鼠背部脊柱两侧将脱毛剂均匀涂上,使去毛范围约40平方厘米。洗净脱毛剂归笼观察24小时,每组豚鼠分别涂本发明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实施例1涂抹剂0.3、0.5和0.8ml,分别含生药580mg、967mg和1547mg,另一组涂溶媒0.8ml每日二次,连续一周,实验结束后,将豚鼠处死,心,肝,肾及脱毛皮肤做病理检验。
2、结果:上述三组用药豚鼠躯干脱毛区,未见局部皮肤有水肿、充血、红斑、出血点及溃疡。用药组豚鼠毛发色泽、摄食、四肢活动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给药组心、肝、肾及脱毛皮与对照字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结果提示,本发明中药外用制剂无局部刺激作用,也未见全身毒性表现。表明本发明中药外用制剂使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110例病例均为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传染性软疣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5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14~36岁;对照组55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5~38岁。两组在年龄、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2%碘酊和2%利多卡因纱垫外敷20分钟,消毒后用血管钳夹挤皮损。
治疗组:用本发明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实施例1涂抹剂涂抹15分钟,消毒后用血管钳夹挤皮损。
两组患者,在摘除疣体后出血的患者,采用蘸取2%碘酊的棉棒对疣体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即可。
在疣体摘除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分为3度:(1)Ⅰ度:疼痛难忍,如刀割样。(2)Ⅱ度:疼痛明显,但能忍受。(3)Ⅲ度:稍微疼痛,能够忍受。
治疗结果:见下表。
组别 n Ⅰ度 Ⅱ度 Ⅲ度
治疗组 55 10(18.2%) 19(34.5%) 26(47.3%)
对照组 55 22(40%) 25(45.5%) 8(14.5%)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即本发明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
出血情况统计:治疗组55例患者,有2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对照组55例患者,有3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即,本发明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不仅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还有很好的消炎止血效果。
具体病例:高某,女性,29岁,四肢传染性软疣,每次处理一条手臂或一条腿,用本发明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实施例1涂抹剂涂抹15分钟,消毒后用血管钳夹挤皮损,过程中双腿及右臂有轻微痛感,能够忍受,左臂疼痛较双腿及右臂稍重,但亦不明显,四肢几乎无出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包括: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风轮菜,天花粉,犁头草,头发七,对节叶和红须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藏青果10~20份,钩藤13~23份,槐角10~20份,肾蕨20~30份,土木香10~20份,柘树茎叶20~30份,黄皮叶10~20份,桑霜5~15份,风轮菜20~30份,天花粉20~30份,犁头草5~15份,头发七20~30份,对节叶10~20份和红须须17~27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藏青果10~15份,钩藤15~20份,槐角13~18份,肾蕨22~27份,土木香13~18份,柘树茎叶25~30份,黄皮叶15~20份,桑霜8~13份,风轮菜23~28份,天花粉23~28份,犁头草8~13份,头发七22~27份,对节叶10~15份和红须须19~24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藏青果14份,钩藤16份,槐角17份,肾蕨24份,土木香16份,柘树茎叶26份,黄皮叶18份,桑霜9份,风轮菜26份,天花粉24份,犁头草12份,头发七23份,对节叶14份和红须须20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藏青果10份,钩藤18份,槐角14份,肾蕨26份,土木香15份,柘树茎叶29份,黄皮叶16份,桑霜12份,风轮菜27份,天花粉26份,犁头草10份,头发七26份,对节叶12份和红须须22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剂型为涂抹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和红须须混合,用90%~95%乙醇浸泡提取三次,三次浸泡时间分别为2~4小时、1~3小时、1~2小时;每次浸泡后80~85℃热提取;所用乙醇与上述原料药材总重量相比分别为:第一次8~10倍量、第二次6~8倍量、第三次6~8倍量;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剩余原料药材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内,在常温下,与3~5倍量的85%~95%乙醇共同浸渍15~3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加入凡士林调和成糊状。
7.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剂型为擦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剂型为涂抹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藏青果,钩藤,槐角,肾蕨,土木香,柘树茎叶,黄皮叶,桑霜和红须须混合,用90%~95%乙醇浸泡提取三次,三次浸泡时间分别为2~4小时、1~3小时、1~2小时;每次浸泡后80~85℃热提取;所用乙醇与上述原料药材总重量相比分别为:第一次8~10倍量、第二次6~8倍量、第三次6~8倍量;合并三次乙醇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8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剩余原料药材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内,在常温下,与3~5倍量的85%~95%乙醇共同浸渍15~3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将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加入凡士林调和成糊状。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表面麻醉制剂的剂型为擦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CN201510571247.3A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125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1247.3A CN105125753A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1247.3A CN105125753A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5753A true CN105125753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11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1247.3A Pending CN105125753A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25753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2728A (zh) * 2012-02-15 2012-07-11 常炜 中药表皮麻醉剂
CN104491201A (zh) * 2014-12-31 2015-04-08 徐有国 一种无创中药麻醉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2728A (zh) * 2012-02-15 2012-07-11 常炜 中药表皮麻醉剂
CN104491201A (zh) * 2014-12-31 2015-04-08 徐有国 一种无创中药麻醉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2536B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934A (zh) 一种用于皮肤瘙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3134A (zh) 一种治疗静脉抽血伤口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188A (zh) 一种治疗静脉曲张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164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7882A (zh)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药
CN111840416A (zh) 一种洗髓正骨液
CN102512526A (zh) 一种治疗早期骨伤及软组织损伤的药物
CN104758406A (zh)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中药
CN104398997A (zh) 一种用于局限性硬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466B (zh) 治疗女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6173A (zh) 中药组合物、中药精油、中药护肤品和制备方法
CN105853866A (zh) 一种制备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CN105125753A (zh) 一种传染性软疣治疗用中药表面麻醉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1803564A (zh) 一种通络舒筋的通络液
CN103599253B (zh) 一种用于治疗老年人冬痒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5853843A (zh) 一种临床用小儿伤口护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7895A (zh)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7684A (zh) 一种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168779A (zh) 一种治疗皮肤过敏的药剂
CN103656219A (zh) 治疗伤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635A (zh) 一种烫烧伤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4524035A (zh) 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367650A (zh) 慢性痢疾活血止痢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147481A (zh) 一种止痒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