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0725B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20725B CN105120725B CN201380075185.6A CN201380075185A CN105120725B CN 105120725 B CN105120725 B CN 105120725B CN 201380075185 A CN201380075185 A CN 201380075185A CN 105120725 B CN105120725 B CN 1051207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dust catcher
- opening
- dust
- catcher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2—Dry fil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36—Suction cleaners with hose between nozzle and casing; Suction cleaners for fixing on staircases; Suction cleaners for carrying on the back
- A47L5/362—Suction cleaners with hose between nozzle and casing; Suction cleaners for fixing on staircases; Suction cleaners for carrying on the back of the horizontal type, e.g. canister or sledg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吸尘器,其包括抽吸入口(16)和抽吸头(14),具有马达装置(28)的抽吸机组(24)布置在该抽吸头上并且过滤装置(20)布置在该抽吸头上,其中,在抽吸入口(16)与抽吸机组(24)之间的流动路径(30)穿过过滤装置(20),其中,在抽吸头(14)的外侧上布置有过滤器支架(46),过滤器支架将过滤装置(20)保持在抽吸头上,过滤器支架将过滤装置(20)定位在流动路径(30)中,并且过滤器支架可以与所保持的过滤装置(20)一起作为整体从抽吸头(14)上拆除,并且其中,过滤装置(20)可以从过滤器支架(46)上拆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其包括抽吸入口和抽吸头,带有马达装置的抽吸机组布置在抽吸头上并且过滤装置布置在抽吸头上,其中,在抽吸入口与抽吸机组之间的流动路径穿过过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吸尘器,其在结构紧凑情况下具有提高的操作舒适性。
对于开头提及的吸尘器,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在抽吸头的外侧上布置有过滤器支架,过滤器支架将过滤装置保持在抽吸头上,过滤器支架将过滤装置定位在流动路径内,并且过滤器支架可以与所保持的过滤装置一起作为整体从抽吸头上拆除,其中,过滤装置可以从过滤器支架上拆除。
根据本发明的吸尘器包括过滤器支架,其可以与所保持的过滤装置一起从抽吸头上拆除并且进而可以从吸尘器上拆除。由此,可以用简单方式将过滤装置从吸尘器上取下,以便例如清洁过滤装置。于是,不必将过滤装置本身从吸尘器上取出,而是将作为用于过滤装置的存放单元的过滤器支架取出。
因为操作人员不必运输直接负载有污物的无遮盖的过滤装置,而是运输一种存放容器,所以由此提高了操作舒适性。此外,操作人员可以直接从外部抓握过滤器支架,而无需例如额外打开抽吸头上的盖板。
过滤器支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用于抽吸头上的过滤器支架和过滤装置的空间需求最小化。由此,可以实现具有小尺寸且尤其是小横向尺寸的抽吸头。此外,由此还可以提供相对短的且尤其是优化的用于抽吸机组的抽吸空气的流动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被构造为过滤盒。过滤盒包括一个或多个过滤器、例如平折式过滤器。这种过滤盒可作为单元来操纵。其例如松动地保持在过滤器支架上,其中,过滤器支架于是提供了抽吸头上的固定的定位。由此,又可以用简单方式在过滤器支架上更换过滤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过滤器支架具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的壳体,其中,流动路径的部分区域位于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与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之间,并且过滤装置定位在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与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之间。于是,过滤器支架本身构造成用于流动路径中的流动引导的通道。过滤器支架提供了相应的流动引导,从而将负载有污物的空气输送给过滤器,并且相应地实现了穿流过滤器。由此,可以紧凑地构建抽吸头,这是因为用于过滤装置的固定装置本身就起流动引导作用。
尤其是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在过滤器支架保持在抽吸头上时与污物收集容器流体作用地(fluidwirksam)连接,其中,尤其是抽吸入口布置在污物收集容器上。由此,得到了紧凑的结构。过滤器支架可以用简单的方式直接联接至抽吸头的抽吸出口上,抽吸空气通过抽吸出口离开污物收集容器并且进入抽吸头中。由此,得到了具有相对较短且直接的流动路径的最优的流动引导。用于构造出流动引导和流动转向的结构耗费被最小化。这又可以实现抽吸头的紧凑的构造。
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在过滤器支架保持在抽吸头上时与用于抽吸机组的进入开口流体作用地连接,进入开口布置在抽吸头上,并且尤其是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关于流动路径中的主流动方向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之前。过滤器支架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可以与抽吸头上的进入开口直接对置地定位。由此,得到了优化的空间利用并将抽吸头的相应的尺寸保持得很小。
在此有利的是,过滤装置的过滤器的包络表面至少近似平行于进入开口地定向,在从过滤装置流出时的主流动方向横向于该过滤器定向。由此,过滤装置可以通过过滤器支架直接朝向进入开口取向并且得到了优化的空间利用。
尤其在包围进入开口的壁上和/或包围至少一个第二开口的壁上和/或在过滤装置上布置有用于流动路径的密封件。由此,得到了具有最优吸尘效果的流体密封的流动引导。密封件还可以用于预张紧,以便例如实现下压装置,其在过滤器支架固定情况下使得过滤装置通过过滤器支架压向抽吸头。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彼此横向地定向并且尤其彼此间成70°至110°之间的角上,例如彼此间成至少近似90°的角上。由此,在过滤器支架处可以实现流动转向。这可以实现优化的空间利用。
尤其有利的是,过滤器支架被构造成在其上实现流动路径中的流动转向,其中,尤其实现了横向转向。由此,过滤器支架可以一方面直接联接到污物收集容器上并且另一方面直接联接到用于抽吸机组的进入开口上。获得了优化的空间利用。
通过如下方式可以支持流动转向,即,在过滤器支架上布置至少一个转向面。
尤其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第二开口是如下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将过滤装置从过滤器支架上拆除并且通过该开口可以将过滤装置插入过滤器支架中。由此,得到了具有优化的空间利用的过滤器支架的紧凑结构。这又可以实现构造出具有最小尺寸的抽吸头。
有利的是,过滤器支架包括用于过滤装置的容纳腔,其在壁上形成,其中,在壁上构造出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于是,过滤装置可以作为整体置入容纳腔中并且通过过滤器支架固定在抽吸头的作用位置中。
容纳腔例如是至少近似(空心)长方体状的。由此,例如可以容纳长方体状的过滤盒。
按照有利方式,在抽吸头上构造出用于过滤器支架的容纳腔。容纳腔尤其是在抽吸头上是可从外部接近的。由此,可以用简单方式插入以及拆除过滤器支架。
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腔由第一侧壁、相对置的第二侧壁、后壁和底部界定出,其中,在用于抽吸机组的抽吸路径中,尤其是在后壁上布置有进入开口。于是,容纳腔可以实现为抽吸头上的凹部或者说凹陷部。由此,得到了优化的空间利用。
容纳腔例如由抽吸头上的至少近似长方体状的凹部形成并且尤其构造为抽吸头上的凹陷部。由此,得到了优化的空间利用。
尤其有利的是,当过滤器支架插入容纳腔中时,过滤器支架的外轮廓匹配于抽吸头的外轮廓。由此,当过滤器支架被固定时得到了封闭的或齐平的外轮廓。从吸尘器的外侧可以抓握过滤器支架,以便可以将其拆除或插入。
有利的是,容纳腔以与后壁对置并且与底部对置的方式敞开。由此,形成了一种凹陷部。过滤器支架可以用简单方式通过相应的开口拆除或插入。
尤其有利的是,在抽吸头上设置有用于过滤器支架的轨道引导件。由此,可以用限定的方式执行拆除过程或插入过程。通过轨道引导件例如可以实现的是,过滤装置的表面在拆除过程中相对于抽吸头发生改变并且尤其是改变成使得灰尘从过滤装置的掉落或掉出最小化。通过轨道引导件还可以使得过滤器支架处于限定的固定位置。
轨道引导件尤其被构造成使过滤器支架在抽吸头上在作用位置与拆除姿态之间进行强制引导,在作用位置中,过滤装置在用于抽吸运行的作用姿态中。这例如可以实现的是,在拆除过程中过滤装置的表面在其相对于抽吸头的定向方面不同地定位,以便例如使灰尘从过滤装置的掉出最小化。
尤其是在从作用姿态过渡到拆除姿态中时,过滤装置的表面相对于抽吸头的定向发生改变。
有利的是,轨道引导件被构造成使得带有过滤装置的过滤器支架能以如下方式从抽吸头上取下,即,当吸尘器置放到平的表面上时,过滤装置的表面相对重力方向最大成70°的角并且尤其是最大成40°的角。尤其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轨道引导件,即,使过滤装置的表面在拆除过程中相对于固定姿态(在其中实现作用位置)转动。优选的是,在作用位置中,过滤装置的表面平行于或至少近似平行于重力方向地取向。通过过滤装置在拆除时的相应的改变以及尤其是转动,经由相应构造的轨道引导件降低了灰尘以及类似物从过滤装置掉落的风险。
尤其有利的是,轨道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的轨道。由此,例如可以实现过滤装置的表面在从抽吸头上拆除过滤器支架时的转动。
尤其是,轨道距用于过滤器支架的容纳腔的后壁的间距在从容纳腔底部离开的高度方向上增大。由此,为了进行拆除,必须首先使过滤器支架向上运动离开底部,并且然后向外运动离开后壁。尤其是强制引导在导轨上的相应运动。于是,实现了过滤装置的表面相对抽吸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
尤其是,轨道引导件在抽吸头和过滤器支架的配属的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轨道和对所述至少一个轨道的配属的贴靠元件或沉入元件。轨道引导件例如被构造为滑槽轨道引导件。通过在过滤器支架和抽吸头的侧壁上的布置实现了优化的空间利用。
基于同样的原因,有利的是,轨道引导件在过滤器支架的相背离的侧壁上并且在用于过滤器支架的容纳腔的相对置的侧壁上具有轨道部件。于是,也得到了在相对置的侧上的相应的轨道引导件。相应地,过滤器支架的轨道引导件在抽吸头上稳固地构造。
有利的是,设置有用于在抽吸头的上侧区域中将过滤器支架固定在抽吸头上的机械机构,其中,机械机构尤其构造为扣合机械机构或锁止爪机械机构。由此,可以将过滤器支架固定在该上侧的区域中并且例如可以在那里实现锁定。由此,在抽吸头上实现了通过过滤器支架保持的过滤装置的稳固的作用位置。该作用位置又可以用简单方式松开,以便可以将过滤器支架从抽吸头上拆除。
有利的是,在过滤器支架中布置有用于马达冷却空气的通道装置,通道装置与流动路径在流体作用方面分开。于是,通过过滤器支架可以提供用于马达装置的冷却空气的附加的一个或多个流动路线。由此,得到了改进的马达冷却。
通道装置尤其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在过滤器支架中构造出空气流动路径,其中,当过滤器支架安设在抽吸头上时,至少一个第一开口与抽吸头上的至少一个相应的开口流体作用地耦联或能耦联。由此,在抽吸头中实现了通道装置在相应的(冷却)空气流动路线上的简单的联接。
尤其有利的是,抽吸头上的至少一个开口安设在侧壁上,侧壁界定了过滤器支架的容纳腔。由此,得到了优化的空间利用和通道装置在抽吸头上的优化的联接。
还有利的是,当过滤装置在过滤器支架上处于作用位置中时,至少一个第二开口安设在与过滤装置的表面对置的壁上。由此,得到在过滤器支架上的优化的空间利用并且过滤器支架可以紧凑地实现。由此,又可以紧凑地实现抽吸头。
有利的是,当过滤器支架安设在抽吸头上时,过滤器支架构造为下压装置,该下压装置将过滤装置或过滤装置的过滤材料压到抽吸头的相应的元件上。由此,在优化空间利用方面得到了过滤装置在抽吸头上的优化的作用位置,其中,优化的作用位置通过过滤器支架来调节。
有利的是,过滤装置在过滤器支架被拆除时松动地安设在过滤器支架上。由此,得到了设计简单的构造。过滤装置可以用简单方式从过滤器支架上松开或者可以用简单方式插入其中。
有利的是,在过滤器支架上布置有手柄元件,当过滤器支架固定在抽吸头上时,手柄元件位于吸尘器的外侧上。由此,可以用简单方式拆除或插入带有过滤装置的过滤器支架。可以从吸尘器的外侧抓握到过滤器支架上。尤其是不必拆除抽吸头以取出过滤装置,或者不必在抽吸头上设置附加的可打开的盖板。
尤其是,过滤装置以如下方式安设在抽吸头上,即,当吸尘器安放在平的底座上时,过滤装置的过滤器的包络表面至少近似关于重力方向垂直地定向。由此,得到了优化的空间利用。于是,过滤装置的过滤器在一定程度上竖立。由此,也可以构造出简单且相对短的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吸尘器例如可以用作干吸尘器、湿吸尘器或干湿吸尘器。
附图说明
对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描述用于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的吸尘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图1沿线2-2的吸尘器抽吸头的剖面图;
图3示出根据图2的抽吸头的立体图,其中,过滤器支架已拆除;
图4示出根据图3的抽吸头的剖视图;
图5示出抽吸头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过滤器支架已拆除;
图6示出过滤器支架的立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7示出根据图6沿着方向A的过滤器支架的视图;
图8示出根据图6沿着方向B的过滤器支架的立体图;并且
图9示出根据图6的过滤器支架,其中,过滤装置已拆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用附图标记10标记的吸尘器的实施例包括污物收集容器12,可拆除的抽吸头14安放到该污物收集容器上。污物收集容器12具有抽吸入口16,抽吸软管可以用常见的方式联接到抽吸入口上。抽吸头14在上侧密封污物收集容器12并且构造出抽吸出口18(图2),具有(至少)一个过滤器22的过滤装置20(例如参见图8)保持在抽吸出口上。在抽吸头14上还安设有带风扇装置26和马达装置28的抽吸机组24。包括一个或多个马达、尤其是电动马达的马达装置28驱动风扇装置26的风扇,以生成抽吸流。
污物收集容器12与包含抽吸机组24的内部空间处于流动联接。在吸尘器10运行时,在污物收集容器12与抽吸机组24之间构造出流动路径。由此,可以在抽吸入口16处进行吸入。
在吸尘器10运行时,由抽吸机组24给污物收集容器12加载以负压,从而在流动路径30内构造出抽吸流。在抽吸流作用下可以将负载有污物的抽吸空气经由抽吸入口16吸入污物收集容器12中。于是,由抽吸机组24吸走负载有污物的抽吸空气。抽吸空气经由布置在抽吸头14上的一个或多个排气开口32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抽吸空气穿流过滤装置20的过滤器22,从而使携带的固体颗粒沉积在过滤器22的面朝污物收集容器12的污物侧34上。
过滤装置20构造为过滤盒36(尤其参见图9)。其包括框架38,过滤器22保持在该框架上。过滤器22例如构造为平折式过滤器。
过滤盒36可以作为单元整体来操纵。
过滤装置20具有污物侧40和洁净侧42。污物侧40面朝污物收集容器12。
在洁净侧42上,过滤装置20具有(包络)表面44,其大致是平的。从过滤装置20出发的主流动方向横向于并且尤其是至少近似垂直于该表面44。
过滤装置20保持在过滤器支架46上。过滤器支架46包括具有壁的壳体48,在该壳体中构造出用于过滤装置20的容纳腔50。在容纳腔50中可以插入过滤装置20。
在壳体48上构造出第一开口52。如果过滤器支架46固定在抽吸头14上,那么第一开口52与抽吸出口18处于直接的流体作用连接。(负载有污物的)抽吸流经由第一开口52流入过滤器支架46的容纳腔50中。
第一开口52具有开口方向54。第一开口52的相应的开口面横向于且尤其是垂直于开口方向54地定向。如果过滤器支架46固定在抽吸头14上,那么开口方向54至少近似平行于在抽吸出口18处进入抽吸头14时的流动路径30中的主流动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方向54至少近似平行于风扇装置26的风扇的旋转轴线56。
壳体48还具有第二开口58。第二开口58具有开口方向60(图9)。第二开口58的开口面垂直于该开口方向60地定向。开口方向60横向于并且尤其至少近似垂直于开口方向54,也就是说,第二开口58横向于第一开口52地定向。在流动路径30中,如果过滤器支架46保持在抽吸头14上,那么流体流经由第一开口52进入过滤器支架46中,在那里穿流过滤器22并且经由第二开口58流出。在过滤器支架46处实现了在横向方向中的流动转向。
可以规定,过滤器支架46以界定容纳腔50的方式具有一个或多个转向面62,它们支持流动路径30中的流体在过滤器支架46处的横向转向。
第二开口58也是如下这样的开口,即,过滤装置20可以作为整体(尤其是过滤盒36)经由该开口插入容纳腔50中或者从中取出(参见图9)。相应的取出方向64或者说方向64的反方向(插入方向)在此至少近似平行于第二开口58的开口方向60。
过滤装置20通过第二开口58插入容纳腔50中。在此,容纳腔50匹配于过滤装置20的相应形状,并且例如如果过滤装置20相应长方体状地构造,那么容纳腔也长方体状地构造。
在过滤盒36插入容纳腔50中的情况下,表面44至少近似平行于第二开口58。
在过滤盒36插入容纳腔50中的情况下,过滤盒支撑在壳体48的底部上和/或通过框架38在端侧支撑在壳体48上。
除了第一开口52和第二开口58之外,容纳腔50流体密封地封闭。在第一开口52处进入的流动路径30中的流体在穿流过滤器22之后必须强制地在第二开口58处流出。如果过滤器支架46固定在抽吸头14上,那么在第一开口52与第二开口58之间的流动路线构成流动路径30的部分区域。
过滤器支架46还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通道的通道装置66,它们流体密封地与容纳腔50分开(图6)。壳体48例如具有第一侧壁68a和平行相间隔的第二侧壁68b。第二侧壁68b界定了容纳腔50。第一侧壁68a构成过滤器支架46的更靠外的侧壁。在第一侧壁68a与第二侧壁68b之间布置有通道装置66的一个或多个通道。
通道装置66配属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70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72。在第一开口70与第二开口72之间可以构造出气流。该气流可以用于冷却马达装置28。相应地,在抽吸头14上设置有用于相应的空气流动的接口,该接口与第一开口70相对应,如在下文中还要进一步说明的那样。
第二开口72或第二开口72例如布置在过滤器支架46的后侧74上。
在抽吸头14上构造出凹部76,该凹部限定了用于过滤器支架46的容纳腔78。容纳腔78由后壁80界定,该后壁也界定了用于抽吸机组24的容纳腔82。此外,容纳腔78由相对置的侧壁84a、84b和底部86界定。
容纳腔78具有近似长方体状的外形并且构造为抽吸头14上的凹陷部。
在底部80中构造出开口88,该开口与抽吸出口18处于直接的流体作用连接。
过滤器支架46在第一开口52区域中具有安设在壳体48上的环绕的壁90,该壁被构造使其可沉入底部86上的开口88中。在壁90与过滤器支架46的剩余壳体之间构造出贴靠面92,当过滤器支架固定在抽吸头14上时,过滤器支架46通过该贴靠面安放到底部86上并且支撑在其上。
在后壁80上布置有进入开口94,其通向抽吸机组24。在进入开口94中例如布置有格栅。进入开口94在其尺寸上匹配于过滤器22。如果过滤器支架46固定在抽吸头14中,那么过滤装置20与进入开口94直接对置。从过滤装置20流出的流直接穿流过进入开口94。
在此可以规定,为了流动路径30的流体密封,将密封件96定位在过滤装置20与进入开口94之间。该密封件96尤其作用于包围进入开口94的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96布置在过滤盒36的框架38上(参见图8和9)。
原则上,相应的密封件也可以布置在围绕进入开口94的壁上或者布置在壳体48的相应的(端)壁上。
在一个侧壁84a或84b或者在两个侧壁84a、84b上布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口98,它们在过滤器支架46被插入时与过滤器支架46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开口70相对应。在抽吸头14中构造出一个或多个用于马达装置28的冷却空气的流动路线,它们通入一个开口或多个开口98中。
如果过滤器支架46固定在抽吸头14上,那么可以实现穿过过滤器支架46与用于马达装置28的冷却空气的外部空间进行的空气循环。用于冷却空气的相应的流动路线与流动路径30流体密封地分开。
在容纳腔78和壳体48上布置有对应的轨道引导件。该轨道引导件包括在凹部76的侧壁84a、84b上的相对置的导轨100(例如参见图4)。在此,相应的导轨100是弯曲的。其与后壁80之间的间距随着与底部86的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在壳体48的相对置的侧上布置有对应的引导条102,引导条同样相应弯曲。通过引导条102,过滤器支架46在固定在抽吸头14上的情况下可以安放到导轨100上。于是,该过滤器支架被强制引导。
在固定姿态中,过滤装置20的表面44与进入开口94平行对置。如果吸尘器10水平地置放在平的底座上,那么表面44竖直地(平行于重力方向g)定向。
在该姿态中,实现了过滤器支架46的固定姿态。
在拆除过滤器支架46时,将其(参见图4)从底部86离开地且从后壁80离开地向上且向外抬起。在此,过滤器支架46在凹部76处的弯曲的轨道引导使得过滤器支架46在抽吸头14上强制引导直至取出姿态,在该取出姿态中,引导条102不再作用于导轨100。
由于弯曲的轨道,所以在强制引导时改变了表面44相对抽吸头14的定向。在过滤器支架46被固定时,表面44至少近似平行于进入开口94。在如图4所示的取出姿态中,表面44横向于进入开口94放置。
具有导轨100和引导条102的轨道引导件尤其被设计成当吸尘器10平地置放到水平底座上时,使得表面44在取出姿态中相对重力方向g最大成70°的角并且例如最大成50°的角。由此,可以“更干净”地从抽吸头14中取出过滤装置20。
具有导轨100和引导条102的轨道引导件还被设计成当达到固定姿态时,使得过滤装置20以其表面44定位在相对进入开口94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funktionswirksam)姿态中。
设置有机械机构104,其负责将插入的过滤器支架46固定在抽吸头的上侧106上。该机械机构104例如构造为扣合机械机构。例如为此,在过滤器支架46上布置有锁定盖108或锁止爪,其可以在抽吸头14上侧106上锁定在相应的容纳部110中,该容纳部位于后壁80上方。锁定盖108可以通过尤其是弹簧加载的按钮112来操作。
在过滤器支架46的后侧上布置有手柄元件114。通过手柄元件114可以抓握过滤器支架46以便将其插在抽吸头14上以及从抽吸头14上拆除。
过滤器支架46被构造成使其匹配于抽吸头14的轮廓;如果过滤器支架46插在抽吸头14上,那么就得到封闭的轮廓(参见图1)。
凹部76形成一种用于过滤器支架46的容纳槽。其向前(从后壁80离开地)且向上(从底部86离开地)敞开。
本发明的吸尘器10按如下方式运行:
过滤装置20通过抽吸头14上的过滤器支架46保持在功能位置(作用姿态)中。
在功能位置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20的表面44在此竖直地取向。相应地,进入开口94竖直地取向(当吸尘器10水平地安设在平的底座上时)。由此,得到了抽吸头14的节约空间的构造方案。
过滤器支架46被构造为可拆除的盒子。如图3所示,过滤器支架可以通过轨道引导件连同过滤装置20一起从抽吸头14上拆除。由此,在从抽吸头14上取下时,操作人员不必抓握过滤装置20,而是只需抓握“盒子”,即过滤器支架46。
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轨道引导件可以在拆除时改变过滤装置20的表面44相对于抽吸头14的定向。进行关于重力方向g的重新定向,从而尤其是在拆除时至少减少灰尘从过滤装置20上掉落。
从抽吸头14上拆除过滤器支架46之后,过滤器支架46与过滤装置20的组合件可以被运输以便例如清洁过滤装置20。过滤装置松动地安设在容纳腔50中,并且于是例如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将其取出以进行清洁(参见图9)。
如果过滤器支架46安设在抽吸头14上,那么尤其是轨道引导件被构造成使过滤器支架46也充当下压装置,其使得过滤装置20以密封件98压向进入开口94并由此导致了在抽吸头14上的可靠的固定。
在抽吸运行时,在流动路径30中的带污物的流体流穿过第一开口52进入过滤器支架46中,并且从那里穿流过滤装置20。在过滤装置中进行吸尘过滤。流穿过第二开口58进入到进入开口94中并且在排气开口32处流出。
根据本发明还规定,过滤器支架46有助于马达装置28的冷却。在过滤器支架中构造出用于冷却空气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流动路径。
对吸尘器10的过滤清洁可以用简单方式利用外部空气来实现。为此,例如封闭抽吸入口16并且通过相应的机械机构将由抽吸机组24抽吸的外部空气经由进入开口94导引到过滤器支架46中,并且进而引向过滤装置20,以便刚好实现了过滤清洁。
吸尘器10和尤其是抽吸头14可以以紧凑的尺寸实现。针对带有过滤装置20的过滤器支架46的“死角空间”可以被最小化,该死角空间用于使过滤装置20可以定位在抽吸头14上并且也可以从其上拆除。实现了最优的空间利用。
流动路径30中的流动路线可以在抽吸头14处被最小化。
实现了高的操作友好性,这是因为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实现过滤装置20的更换,并且操作人员在拆除时不必抓握过滤装置20。此外,在拆除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污物从过滤装置20掉落。
附图标记列表
10 吸尘器
12 污物收集容器
14 抽吸头
16 抽吸入口
18 抽吸出口
20 过滤装置
22 过滤器
24 抽吸机组
26 风扇装置
28 马达装置
30 流动路径
32 排气开口
34 污物侧
36 过滤盒
38 框架
40 污物侧
42 洁净侧
44 表面
46 过滤器支架
48 壳体
50 容纳腔
52 第一开口
54 开口方向
56 旋转轴线
58 第二开口
60 开口方向
62 转向面
64 取出方向
66 通道装置
68a 第一侧壁
68b 第二侧壁
70 第一开口
72 第二开口
74 后侧
76 凹部
78 容纳腔
80 后壁
82 容纳腔
84a 侧壁
84b 侧壁
86 底部
88 开口
90 壁
92 贴靠面
94 进入开口
96 密封件
98 开口
100 导轨
102 引导条
104 机械机构
106 上侧
108 锁定盖
110 容纳部
112 按钮
114 手柄元件
Claims (44)
1.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抽吸入口(16)和抽吸头(14),具有马达装置(28)的抽吸机组(24)布置在所述抽吸头上并且过滤装置(20)布置在所述抽吸头上,其中,在所述抽吸入口(16)与所述抽吸机组(24)之间的流动路径(30)穿过所述过滤装置(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抽吸头(14)的外侧上布置有过滤器支架(46),所述过滤器支架将所述过滤装置(20)保持在所述抽吸头(14)上,所述过滤器支架将所述过滤装置(20)定位在所述流动路径(30)中,并且所述过滤器支架能与所保持的过滤装置(20)一起作为整体从所述抽吸头(14)上拆除,其中,所述过滤装置(20)能从所述过滤器支架(46)上拆除,其中,所述过滤装置(20)在所述过滤器支架(46)被拆除时松动地安设在所述过滤器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0)构造为过滤盒(3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支架(46)具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的壳体(48),其中,所述流动路径(30)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之间,并且所述过滤装置(20)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在所述过滤器支架(46)保持在所述抽吸头(14)上时与污物收集容器(12)流体作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入口(16)布置在所述污物收集容器(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在所述过滤器支架(46)保持在所述抽吸头(14)上时与用于所述抽吸机组(24)的进入开口(94)流体作用地连接,所述进入开口布置在所述抽吸头(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关于所述流动路径(30)中的主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之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0)的过滤器(22)的包络表面(44)至少近似平行于所述进入开口(94)地定向,在从所述过滤装置(20)流出时的主流动方向横向于所述过滤器地定向。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包围所述进入开口(94)的壁上和/或在包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的壁上和/或在所述过滤装置(20)上布置有用于所述流动路径(30)的密封件(96)。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彼此横向地定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彼此间成70°至110°之间的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彼此间成至少近似90°的角。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支架(46)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过滤器支架上实现了所述流动路径(30)中的流动转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转向是横向转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支架(46)上布置有至少一个转向面(62)。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是如下开口,通过所述开口能将所述过滤装置(20)从所述过滤器支架(46)上拆除并且通过所述开口能将所述过滤装置(20)插入所述过滤器支架(46)中。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支架(46)包括用于所述过滤装置(20)的容纳腔(50),所述容纳腔在如下壁上形成,其中,在所述壁上构造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58)。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50)是长方体状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抽吸头(14)上形成用于所述过滤器支架(46)的容纳腔(78)。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78)由第一侧壁(84a)、相对置的第二侧壁(84b)、后壁(80)和底部(86)界定出,其中,在用于所述抽吸机组(24)的抽吸路径(14)中布置有进入开口(94)。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78)由第一侧壁(84a)、相对置的第二侧壁(84b)、后壁(80)和底部(86)界定出,其中,在用于所述抽吸机组(24)的抽吸路径(14)中,在所述后壁(80)上布置有进入开口(94)。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78)由所述抽吸头(14)上的至少近似长方体状的凹部(76)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78)形成为在所述抽吸头(14)上的凹陷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过滤器支架(46)插入所述容纳腔(78)中时,所述过滤器支架的外轮廓匹配于所述抽吸头(14)的外轮廓。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78)以与所述后壁(80)对置并且与所述底部(86)对置的方式敞开。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抽吸头(14)上的用于所述过滤器支架(46)的轨道引导件(100、102)。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引导件(100、102)被构造成使得所述过滤器支架(46)在所述抽吸头(14)上在作用位置与拆除姿态之间进行强制引导,在所述作用位置中,所述过滤装置(20)在用于抽吸运行的作用姿态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作用姿态过渡到所述拆除姿态中时,所述过滤装置(20)的表面(44)相对于所述抽吸头(14)的定向发生改变。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引导件(100、102)被构造成使得带有过滤装置(20)的过滤器支架(46)能以如下方式从所述抽吸头(14)上取下,即,当所述吸尘器置放到平的表面上时,所述过滤装置的所述表面(44)相对重力方向(g)最大成70°的角。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吸尘器置放到平的表面上时,所述过滤装置的所述表面(44)相对重力方向(g)最大成40°的角。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引导件(100、102)包括至少一个弯曲的轨道(100)。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00)距用于所述过滤器支架(46)的容纳腔(78)的后壁(80)的间距在从所述容纳腔(78)的底部(86)离开的高度方向上增大。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引导件(100、102)在所述抽吸头(14)和所述过滤器支架的配属的侧壁(84a、84b)上具有至少一个轨道和对所述至少一个轨道(100)的配属的贴靠元件或沉入元件。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引导件(100、102)在所述过滤器支架(46)的相背离的侧壁上并且在用于所述过滤器支架(46)的容纳腔(78)的相对置的侧壁(84a、84b)上具有轨道部件。
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在所述抽吸头(14)的上侧(106)的区域中将所述过滤器支架(46)固定在所述抽吸头(14)上的机械机构(104)。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机构构造为扣合机械机构或锁止爪机械机构。
3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支架(46)上布置有用于马达冷却空气的通道装置(66),所述通道装置与所述流动路径(30)在流体作用方面分开。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装置(66)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70)和第二开口(72),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构造出空气流动路径,其中,当所述过滤器支架(46)安设在所述抽吸头(14)上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70)与所述抽吸头(14)上的相应的至少一个开口(98)流体作用地耦联或者能耦联。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头(14)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口(70)安设在侧壁(84a、84b)上,所述侧壁界定了用于所述过滤器支架(46)的容纳腔(78)。
40.根据权利要去3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过滤装置在所述过滤器支架(46)上处于作用位置中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72)安设在与所述过滤装置(44)的表面(44)对置的壁上。
4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过滤器支架(46)安设在所述抽吸头(14)上时,所述过滤器支架(46)构造为下压装置,所述下压装置将所述过滤装置(20)或所述过滤装置(20)的过滤材料压到所述抽吸头(14)的相应的元件上。
4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支架(46)上布置有手柄元件(114),当所述过滤器支架(46)固定在所述抽吸头(14)上时,所述手柄元件位于所述吸尘器的外侧上。
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0)以如下方式安设在所述抽吸头(14)上,即,当所述吸尘器安放在平的底座上时,所述过滤装置(20)的过滤器(22)的包络表面(44)至少近似关于重力方向(g)垂直地定向。
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构造为干吸尘器、湿吸尘器或干湿吸尘器的构造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EP2013/056662 WO2014154276A1 (de) | 2013-03-28 | 2013-03-28 | Saug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20725A CN105120725A (zh) | 2015-12-02 |
CN105120725B true CN105120725B (zh) | 2017-10-03 |
Family
ID=4804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5185.6A Active CN105120725B (zh) | 2013-03-28 | 2013-03-28 | 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78354B1 (zh) |
CN (1) | CN105120725B (zh) |
WO (1) | WO201415427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69586B2 (en) | 2016-11-17 | 2020-12-22 | Karcher North America, Inc. | Portable vacuum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
CN108652517B (zh) * | 2018-07-18 | 2021-08-27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手持吸尘器及预滤器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86902B1 (ko) * | 1998-12-17 | 2007-02-26 |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착탈가능한 집진기를 갖는 진공 청소기 |
US6598263B2 (en) * | 2001-05-09 | 2003-07-29 | The Hoover Company | Vacuum cleaner dirt collecting system with filter cleaning devices |
KR100433408B1 (ko) * | 2002-03-05 | 2004-05-31 |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 진공청소기 |
EP1685784B1 (de) * | 2005-01-27 | 2011-01-05 | Alfred Kärcher GmbH & Co. KG | Sauggerät |
DE202006010915U1 (de) * | 2006-07-14 | 2006-09-07 | Maschinenfabrik Otto Baier Gmbh | Filtereinsatz, sowie Vorrichtung zum Nass- und/oder Trockensaugen mit einem solchen Filtereinsatz |
-
2013
- 2013-03-28 WO PCT/EP2013/056662 patent/WO2014154276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3-28 CN CN201380075185.6A patent/CN105120725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28 EP EP13713170.2A patent/EP2978354B1/de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78354B1 (de) | 2019-09-04 |
CN105120725A (zh) | 2015-12-02 |
EP2978354A1 (de) | 2016-02-03 |
WO2014154276A1 (de) | 2014-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21098137A (ja) | 掃除機 | |
KR101250077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유닛 | |
ES2255802B2 (es) | Aparato de tipo ciclon de recogida de polvo para una aspiradora. | |
US7879121B2 (en) | Cyclone dust-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 |
JP2016511671A (ja) | 表面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KR101327592B1 (ko) | 전기 청소기 | |
KR20140009338A (ko) | 진공 청소기 | |
EP2155033B1 (en) | Dust separating apparatus of vacuum cleaner | |
KR20090095333A (ko) | 먼지봉투 또는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를 선택 장착할 수 있는진공청소기 | |
WO2015078092A1 (zh) |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及具有该气液分离装置的硬质表面清洁器 | |
KR20060125952A (ko) | 집진 유니트 | |
JP4294060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05120725B (zh) | 吸尘器 | |
JP2006006453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09148631A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101411175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먼지 분리 장치 | |
US9237835B2 (en) | Collecting apparatus of sucked materials for vacuum cleaner appliances | |
KR20100093446A (ko) |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 |
CA2738294C (en) | Vacuum cleaner | |
JP4896818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03908194B (zh) | 寝具清洁器 | |
KR101250079B1 (ko) | 진공 청소기의 집진 유닛 | |
CN104068794A (zh) | 吸尘器 | |
JP2007054266A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100988719B1 (ko) | 진공 청소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German Wen Nendeng Patentee after: Alfred Kahn Europe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Wen Nendeng Patentee before: Kaercher GmbH & Co. KG Alf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