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7152B - 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17152B CN105117152B CN201510456831.4A CN201510456831A CN105117152B CN 105117152 B CN105117152 B CN 105117152B CN 201510456831 A CN201510456831 A CN 201510456831A CN 105117152 B CN105117152 B CN 1051171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user
- touch control
- state
- control operation
-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终端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信息时代,随着手机的指纹验证技术越来越发达;指纹在手机交互方面的应用形式也越来越广泛;如今现实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了,上至老年人,下至小孩以及学生,人人都备有手机。但是,通常使用手机时用户的状态无法及时的被另一用户获知,因此,无法提升用户状态的交互的实时性,进而无法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触控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状态识别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使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操作体特征参数,若基于操作体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进一步获取到目标用户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操作情况确定目标用户的状态,发送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如此,就能够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并且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及时得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提升获取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状态实时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状态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操作场景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指纹识别元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状态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操作场景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状态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终端设备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装置等等的终端设备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终端设备。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50、感测单元15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终端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终端设备1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
基于上述终端设备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系统,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1: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步骤32: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步骤33: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
步骤34: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步骤35: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具备触控检测单元的终端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另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等。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相互关联的手机,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在第一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过标识信息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可以为即时通信的标识信息,或者,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电话号码等。
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子女使用的终端设备,或者为好友使用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则可以为父母使用的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可以有:
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
若所述指定区域内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则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
通过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至少可以包括:指纹特征参数。
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通过在触控检测单元设置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实现。比如,图4所示,图4左侧表示设置home键位置处为指定区域41,图4右侧则表示,当用户点击到指定区域41处时,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检测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作为操作体特征参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实现进行操作体特征参数的检测,或者为指纹特征检测的结构,可以为将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可以是集成在第一终端设备的实体按键位置处,也可以是将指纹识别检测原件集成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的指定区域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检测元件的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包括多个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分别布置在全体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的两侧。指纹识别检测元件检测沿垂直于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的第一方向(A方向)上移动的指纹,进行指纹验证;并检测沿垂直于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第二方向(B方向或者是C方向)上的划过动作,根据划过动作调节手机的参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优选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指纹识别区域50内的电极主要用于指纹识别,而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所在的区域为方向检测区域。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可以为拥有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
优选地,所述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可以为:当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检测到并确定第一触控操作是由目标用户发起后,继续控制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触控检测单元检测是否有第二触控操作,基于后续检测到的第二触控操作确定目标用户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可以为滑动操作、点击操作、双击操作、多点滑动操作等。另外,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可以出现在上述指定区域,也可以在上述指定区域之外。
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可以包括有活动状态以及非活动状态。进一步地,其中,活动状态也可以为异常活动状态以及休闲活动状态。
所述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通过预存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号码,将目标用户的状态生成短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或者,还可以检测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预存的即时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通过开启即时通信,在将目标用户的状态作为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下面提供以下几种使用场景示例:
示例一、假设第二终端设备为家长手机,第一终端设备设定为小孩手机,将小孩作为目标用户;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目标用户对应的指纹,并且判断目标用户的操作异常活动时(如长时间的点击、滑动动作),会判断小孩正在开小差,会即时向第二终端设备即家长手机汇报当前目标用户处于活动状态,且为异常活动状态。
示例二、将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相互设定为好友手机;
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认证用户指纹活动迹象时,如果确定用户处于活动状态,则通知第二终端设备认证用户处于空闲活动状态,这样可避免在对方工作时间,晚上休息时间给对方造成打扰。
这里指纹识别用处在于识别特定人物,例如对小孩手机进行家长管理时,只有识别到自己的小孩的指纹在活动时,才进行反馈汇报,其他人使用则不会汇报,这样可避免其他人使用该设备时发生误报。
同理,检测是否在线也一定是检测特定的用户指纹才能判明是否是此用户在使用而不是其他用户,并非单纯与触摸屏有接触即可,指纹的用处是用来区分使用者身份的。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操作体特征参数,若基于操作体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进一步获取到目标用户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操作情况确定目标用户的状态,发送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如此,就能够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并且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及时得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提升获取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状态实时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1: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步骤32: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步骤33: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
步骤34: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步骤35: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具备触控检测单元的终端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另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等。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相互关联的手机,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在第一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过标识信息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可以为即时通信的标识信息,或者,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电话号码等。
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子女使用的终端设备,或者为好友使用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则可以为父母使用的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可以有:
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
若所述指定区域内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则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
通过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至少可以包括:指纹特征参数。
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通过在触控检测单元设置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实现。比如,图4所示,图4左侧表示设置home键位置处为指定区域41,图4右侧则表示,当用户点击到指定区域41处时,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检测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作为操作体特征参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实现进行操作体特征参数的检测,或者为指纹特征检测的结构,可以为将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可以是集成在第一终端设备的实体按键位置处,也可以是将指纹识别检测原件集成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的指定区域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检测元件的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包括多个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分别布置在全体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的两侧。指纹识别检测元件检测沿垂直于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的第一方向(A方向)上移动的指纹,进行指纹验证;并检测沿垂直于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第二方向(B方向或者是C方向)上的划过动作,根据划过动作调节手机的参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优选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指纹识别区域50内的电极主要用于指纹识别,而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所在的区域为方向检测区域。
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仅在预设的一段时间内,对进行用户状态的检测,比如,可以预设为异常使用时间范围内,具体包括,所述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包括:
获取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
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处于监测时间范围内,则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的获取方式可以为触控检测区域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的开始时刻作为操作时刻。
所述监测时间范围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时间范围参数,比如,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为学生使用的手机,那么可以设置为上课的时间。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包括:
判断所述指纹特征参数与预存的目标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否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不是由目标用户发起。
其中,所述预存的目标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可以包括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至少一个指纹对应的指纹特征参数。比如,可以包括有目标用户预存的左右手全部手指的指纹特征参数。
所述指纹特征参数可以至少包括:每一个特征像素点的坐标信息、方向信息、曲率信息以及以所述特征像素点为中心点第一指定范围内的像素块。本实施例中所述特征像素点分别可以为终结点(Ending)、分叉点(Bifurcation)、分歧点(RidgeDivergence)、孤立点(DotorIsland)、环点(Enclosure)和短纹(ShortRidge)。
优选地,所述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可以为:当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检测到并确定第一触控操作是由目标用户发起后,继续控制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触控检测单元检测是否有第二触控操作,基于后续检测到的第二触控操作确定目标用户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可以为滑动操作、点击操作、双击操作、多点滑动操作等。
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可以包括有活动状态以及非活动状态。进一步地,其中,活动状态也可以为异常活动状态以及休闲活动状态。
所述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通过预存的第二终端设备的号码,将目标用户的状态生成短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
或者,还可以检测第二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预存的即时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通过开启即时通信,在将目标用户的状态作为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假设第二终端设备为家长手机,第一终端设备设定为学生手机,将学生作为目标用户;
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目标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时,
基于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判断第一触控操作发生在监测时间范围内,则获取目标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而获取到目标用户的状态;
发送目标用户的状态给家长的手机,家长就会根据接收到的状态判断小孩正在开小差。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操作体特征参数,若基于操作体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进一步获取到目标用户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操作情况确定目标用户的状态,发送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如此,就能够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并且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及时得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提升获取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状态实时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还能够基于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在监测时间范围内发生,进而更准确的获取目标用户在预设时间段之内的状态。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1: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步骤32: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步骤33: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
步骤34: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步骤35: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具备触控检测单元的终端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另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等。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相互关联的手机,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在第一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过标识信息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可以为即时通信的标识信息,或者,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电话号码等。
比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子女使用的终端设备,或者为好友使用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则可以为父母使用的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可以有:
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
若所述指定区域内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则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
通过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至少可以包括:指纹特征参数。
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通过在触控检测单元设置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实现。比如,图4所示,图4左侧表示设置home键位置处为指定区域41,图4右侧则表示,当用户点击到指定区域41处时,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检测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作为操作体特征参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实现进行操作体特征参数的检测,或者为指纹特征检测的结构,可以为将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可以是集成在第一终端设备的实体按键位置处,也可以是将指纹识别检测原件集成在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的指定区域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检测元件的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包括多个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分别布置在全体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的两侧。指纹识别检测元件检测沿垂直于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的第一方向(A方向)上移动的指纹,进行指纹验证;并检测沿垂直于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第二方向(B方向或者是C方向)上的划过动作,根据划过动作调节手机的参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优选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指纹识别区域50内的电极主要用于指纹识别,而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所在的区域为方向检测区域。
本实施例仅在预设的一段时间内,对进行用户状态的检测,比如,可以预设为异常使用时间范围内,具体包括,所述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包括:
获取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
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处于监测时间范围内,则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的获取方式可以为触控检测区域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的开始时刻作为操作时刻。
所述监测时间范围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时间范围参数,比如,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为学生使用的手机,那么可以设置为上课的时间。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包括:
判断所述指纹特征参数与预存的目标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否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不是由目标用户发起。
其中,所述预存的目标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可以包括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至少一个指纹对应的指纹特征参数。比如,可以包括有目标用户预存的左右手全部手指的指纹特征参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至少包括以下一种:
操作时长;
开启的至少一个应用的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
开启的应用的时长。
其中,所述操作时长的获取方式可以为:检测目标用户的至少一次第二触控操作的发生时间,获取到至少一个第二触控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以第一次检测到第二触控操作的发生为操作时长的开始时刻,以相邻两次第二触控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预设门限值中的一个触控操作的开始时刻为所述操作时长的结束时刻。
相应的,所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若操作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若所述目标用户开启的至少一个应用的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中包括预设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若所述目标用户开启的应用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的活动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门限值以及第二时长门限值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值。
所述预设应用的标识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的应用的名称,比如,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为学生使用的手机,那么可以将预设的应用的名称设置为某一个或多个游戏的名称;或者,可以为播放器的名称等。
另外,还可以将预设的应用类型设置为游戏类应用,也就是说一旦检测到目标用户开启一个游戏类应用,就可以确定学生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下面基于本实施例,提供以下两种操作示例:
示例一、如图6所示,
步骤61:设置第一终端设备(手机B)为学生手机,第二终端设备(手机A)为家长手机;家长手机对学生手机拥有更多监管控制的权限。
步骤62:在手机B中预设目标用户的指纹;后续的操作,使用者需符合指纹认证方可触发。
步骤63:在手机B中设定监测时间范围即目标用户的异常活动时间。
其中,异常活动时间即为家长希望控制的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比如上课时间,休息时间,此时间段可用家长手机自由修改。
步骤64:当检测到有人使用手机B时,判断当前是否处于异常活动时间内;如果否,则结束处理流程;如果是,则继续执行步骤65。
步骤65:检测使用者指纹是否为预设的目标用户,如果否,则结束处理流程;如果是,则继续执行下述步骤66。
步骤66: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手机B的使用情况。其中,所述使用情况可以包括:使用时长;打开的应用;在应用上的停留时间。
步骤67:基于记录的使用状况,确定目标用户的状态,发送目标用户的状态至手机A家长手机。
比如,图7所示,当学生在上课时间内,使用手机B玩游戏,那么基于当前的使用情况确定目标用户处于活动状态,即为异常活动状态,然后通知学生家长的手机A学生的状态。
示例二、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81:将手机A、手机B设为友好认证设备,设定后双方将实时获取对方的资讯。
步骤82:在手机A、手机B手机设备中预设用户指纹;
步骤83:设定监测时间范围;
步骤84:当使用者使用手机时,认证其指纹是否符合用户指纹,如果是,则继续执行步骤85;如果否,则结束处理流程;
步骤85:当设备使用者通过指纹认证,并且使用时间大于预设第一时长门限值,则执行步骤86,否则,结束处理流程。
步骤86:将当前手机状态默认为在线的活动状态。
步骤87:当前手机的状态可在其他友好认证设备中显示。
即其他友好认证设备的使用者可得知此设备的认证用户是否正在使用手机,不需要手机使用者进行其他多余状态表现操作便可得知其是否有空,以免在会议,休息时间的对齐进行打扰。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操作体特征参数,若基于操作体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进一步获取到目标用户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操作情况确定目标用户的状态,发送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如此,就能够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并且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及时得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提升获取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状态实时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还能够基于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在监测时间范围内发生,进而更准确的获取目标用户在预设时间段之内的状态。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9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触控检测单元91,用于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判定单元92,用于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状态识别单元93,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通信单元94,用于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这里,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具备触控检测单元的终端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另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等。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为相互关联的手机,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在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过标识信息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可以为即时通信的标识信息,或者,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电话号码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可以有: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若所述指定区域内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则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通过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至少可以包括:指纹特征参数。
其中,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可以通过在触控检测单元的指定处于处设置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实现。比如,图4所示,图4左侧表示设置home键位置处为指定区域41,图4右侧表示当用户点击到指定区域41处时,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检测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作为操作体特征参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实现进行操作体特征参数的检测,或者为指纹特征检测的结构,可以为将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可以是集成在终端设备的实体按键位置处,也可以是将指纹识别检测元件集成在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的指定区域的位置处。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可以相对于触控检测单元中的电容传感器组成的触控检测层,所述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在接近显示屏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检测元件的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包括多个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分别布置在全体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的两侧。指纹识别检测元件检测沿垂直于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的第一方向(A方向)上移动的指纹,进行指纹验证;并检测沿垂直于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第二方向(B方向或者是C方向)上的划过动作,根据划过动作调节手机的参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优选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指纹识别区域50内的电极主要用于指纹识别,而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所在的区域为方向检测区域。
在一个变化例中,可以调整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相对于全体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二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第一方向,比如说检测手指斜向运动,也能实现本申请中的功能,但不以此为限。
在另一个变化例中,还可以在第一调控电极组和第二调控电极组的基础上,环绕着全体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的位置来增设其他的调控电极组,使得可以检测手指在指纹识别检测元件表面的第三个方向上的运动,第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可以控制相同或者是不同于第二个方向所对应的手机的参数,但不以此为限。可见,增设多组调控电极组,以控制多种手机的参数的方案也落在本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多条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并排布置且彼此间隔开,多条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分别与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间隔开地相对以形成多个检测间隙503。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实质上彼此平行,并且连接至驱动电路500。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实质上垂直于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而布置。每个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通过检测间隙503与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分隔开。因此,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包括位于各个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和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之间的线性排列的检测间隙503。
当用户在垂直于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的方向上移动或挥动手指时(例如:沿A方向滑动手指),驱动电路500以驱动信号顺序地激励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当指纹的指纹脊和指纹谷掠过检测间隙503时,施加至指纹识别驱动电极502的驱动信号根据单个检测间隙503的电容被电容性地耦合至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电容根据掠过检测间隙503的指纹脊和指纹谷而变化。电容性耦合的驱动信号被耦合至指纹识别感应电极501,并由一感应电路检测来提供一行指纹图像。通过组合多片指纹图形可以形成完整的指纹图像。
第一调控电极组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调控感应电极512和第一调控驱动电极511,第一调控感应电极512和第一调控驱动电极511间隔开地相对以形成检测间隙513;以及第二调控电极组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二调控感应电极515和第二调控驱动电极514,第二调控感应电极515和第二调控驱动电极514间隔开地相对以形成检测间隙516。第一调控感应电极512、第一调控驱动电极511、第二调控感应电极515和第二调控驱动电极514平行于指纹识别驱动电极。第一调控感应电极512以及第二调控感应电极515比第一调控驱动电极411以及第二调控驱动电极514更接近指纹识别驱动电极,但不以此为限。或者,第一调控驱动电极511以及第二调控驱动电极514比第一调控感应电极512以及第二调控感应电极515更接近指纹识别驱动电极。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操作体特征参数,若基于操作体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进一步获取到目标用户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操作情况确定目标用户的状态,发送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如此,就能够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并且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及时得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提升获取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状态实时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9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触控检测单元91,用于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判定单元92,用于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状态识别单元93,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通信单元94,用于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这里,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具备触控检测单元的终端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另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等。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为相互关联的手机,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在终端设备中预先设置过标识信息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可以为即时通信的标识信息,或者,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电话号码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检测单元,还用于获取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处于监测时间范围内,则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的获取方式可以为触控检测区域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的开始时刻作为操作时刻。
所述监测时间范围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时间范围参数,比如,如果终端设备为学生使用的手机,那么可以设置为上课的时间。
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至少包括:指纹特征参数;相应的,所述判定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指纹特征参数与预存的目标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否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不是由目标用户发起。
其中,所述将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检测单元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为能够检测操作体特征参数的触摸检测区域,通过在触控检测单元设置指纹识别检测元件实现。比如,图4所示,图4左侧表示设置home键位置处为指定区域41,图4右侧则表示,当用户点击到指定区域41处时,终端设备能够检测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作为操作体特征参数。
其中,所述预存的目标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可以包括有所述目标用户的至少一个指纹对应的指纹特征参数。比如,可以包括有目标用户预存的左右手全部手指的指纹特征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识别单元,用于将以下一种作为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操作时长;开启的至少一个应用的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开启的应用的时长。
其中,所述操作时长的获取方式可以为:检测目标用户的至少一次第二触控操作的发生时间,获取到至少一个第二触控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以第一次检测到第二触控操作的发生为操作时长的开始时刻,以相邻两次第二触控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大于预设门限值中的一个触控操作的开始时刻为所述操作时长的结束时刻。
相应的,所述状态识别单元,用于基于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若操作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若所述目标用户开启的至少一个应用的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中包括预设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若所述目标用户开启的应用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的活动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门限值以及第二时长门限值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的值。
所述预设应用的标识信息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预设的应用的名称,比如,如果终端设备为学生使用的手机,那么可以将预设的应用的名称设置为某一个或多个游戏的名称;或者,可以为播放器的名称等。
另外,还可以将预设的应用类型设置为游戏类应用,也就是说一旦检测到目标用户开启一个游戏类应用,就可以确定学生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检测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操作体特征参数,若基于操作体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进一步获取到目标用户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操作情况确定目标用户的状态,发送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如此,就能够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并且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及时得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状态,提升获取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状态实时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还能够基于第一触控操作是否在监测时间范围内发生,进而更准确的获取目标用户在预设时间段之内的状态。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
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处于监测时间范围内,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包括有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至少包括:指纹特征参数;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包括:
判断所述指纹特征参数与预存的目标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否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不是由目标用户发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至少包括以下一种:
操作时长;
开启的至少一个应用的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
开启的应用的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若操作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若所述目标用户开启的至少一个应用的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中包括预设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若所述目标用户开启的应用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的活动状态。
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触控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一触控操作,获取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若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时刻处于监测时间范围内,则解析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得到执行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体特征参数;
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判断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
状态识别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是否由目标用户发起,则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基于所述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情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至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包括有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体特征参数至少包括:指纹特征参数;
相应的,所述判定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指纹特征参数与预存的目标用户的指纹特征参数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由目标用户发起,否则,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不是由目标用户发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识别单元,用于将以下一种作为目标用户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操作时长;开启的至少一个应用的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开启的应用的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识别单元,用于基于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
若操作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若所述目标用户开启的至少一个应用的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中包括预设类型信息和/或标识信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为活动状态;
若所述目标用户开启的应用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状态的活动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56831.4A CN105117152B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56831.4A CN105117152B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17152A CN105117152A (zh) | 2015-12-02 |
CN105117152B true CN105117152B (zh) | 2018-10-12 |
Family
ID=54665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56831.4A Active CN105117152B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171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31968A (zh) * | 2017-03-27 | 2017-07-07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监测学生课堂表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168154B (zh) * | 2018-06-28 | 2021-07-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行为信息收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954A (zh) * | 2013-01-28 | 2013-05-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远程监控方法、移动终端及控制终端 |
CN103176743A (zh) * | 2013-04-07 | 2013-06-26 | 尚腾 | 基于指纹和触控操作的信息处理系统 |
CN103744770A (zh) * | 2014-01-21 | 2014-04-23 | 张学纯 | 终端设备的使用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4660821A (zh) * | 2015-03-04 | 2015-05-27 |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终端使用时长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15178B (zh) * | 2013-12-11 | 2020-04-03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解锁系统及方法 |
-
2015
- 2015-07-30 CN CN201510456831.4A patent/CN1051171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954A (zh) * | 2013-01-28 | 2013-05-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远程监控方法、移动终端及控制终端 |
CN103176743A (zh) * | 2013-04-07 | 2013-06-26 | 尚腾 | 基于指纹和触控操作的信息处理系统 |
CN103744770A (zh) * | 2014-01-21 | 2014-04-23 | 张学纯 | 终端设备的使用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4660821A (zh) * | 2015-03-04 | 2015-05-27 |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终端使用时长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17152A (zh) | 2015-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8801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icit authentication | |
CN101611602B (zh) | 即时消息活动通知的方法和装置 | |
Huhta et al. | Pitfalls in designing zero-effort deauthentication: Opportunistic human observation attacks | |
Vu et al. | Distinguishing users with capacitive touch communication | |
CN103442129A (zh) | 智能手表与移动终端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 |
CN110377251A (zh) | 一种屏幕刷新率调整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762843A (zh) | 应用程序的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
Al Arafat et al. | Vr-spy: A side-channel attack on virtual key-logging in vr headsets | |
CN104536682B (zh) | 单手操作移动终端的信息采集方法、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162981B (zh) | 终端中通知栏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 |
CN107229230A (zh) |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家居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021794A (zh) | 一种游戏防沉迷控制方法、终端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016765A (zh) | 用于识别手持设备的用户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8595231A (zh) | 应用程序预加载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
CN105117152B (zh) | 一种状态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2946345B (zh) | 即时通信界面结构输出的方法、浏览器客户端及系统 | |
CN107239199A (zh) | 一种操作响应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14135088A1 (zh) | 基于终端的用户操作模式的判断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08310770A (zh) | 虚拟控制对象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 |
CN107608613A (zh) |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方法及终端 | |
CN110096375A (zh) | 一种应用程序共享数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135910B (zh) | 编辑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710516A (zh) | 预测样本的采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
CN109542325A (zh) | 双面屏触控方法、双面屏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084483B (zh) | 一种应用锁定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