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3510B -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3510B
CN105113510B CN201510522497.8A CN201510522497A CN105113510B CN 105113510 B CN105113510 B CN 105113510B CN 201510522497 A CN201510522497 A CN 201510522497A CN 105113510 B CN105113510 B CN 105113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heightened
support beam
foundation ditch
ax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24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3510A (zh
Inventor
葛志鹏
李建亭
吴昊
赵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224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3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3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3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3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3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立设于基坑内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之上的支座;形成于所述支座之上的第一加高柱;支设于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顶部齐平;以及形成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的加腋梁。本发明的支撑梁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出施工需要的空间,为逆作法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采用形成门型结构的支撑梁结构,支撑梁产生的自重会在拱角处出现一个与基坑内支撑轴线向内的压力反方向的推力,故能抵消部分基坑向内的被动土压力值,提供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逆作法施工中,对出土洞口的内支撑设计一般情况下均设计为平直的一条钢筋混凝土梁体,如图1所示,在基坑内立设有钢立柱101,在钢立柱101上设置支座102,支座10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直梁12支设于出土洞口处,该直梁12与支座102平齐,在直梁12的旁边设有栈桥梁103,该直梁12顶面标高基本同楼层面,但当楼层面有不能进行移除的管线或是需要增加出土洞口下的操作高度时,这种平直式的梁体将阻碍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平直支撑梁会阻碍施工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包括:
立设于基坑内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
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之上的支座;
形成于所述支座之上的第一加高柱;
支设于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顶部齐平;以及
形成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的加腋梁。
本发明的支撑梁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出施工需要的空间,为逆作法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采用形成门型结构的支撑梁结构,支撑梁产生的自重会在拱角处出现一个与基坑内支撑轴线向内的压力反方向的推力,故能抵消部分基坑向内的被动土压力值,提供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立设于所述基坑内且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之上设有支座和第二加高柱,所述第二加高柱和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设有第一反向腋梁。
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加高柱低于所述第一加高柱,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一加高柱至所述第二加高柱的倾斜状。
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底部与所述第二立柱支设的支座的底部平齐。
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立设于所述基坑内且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邻的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设有第二反向腋梁,所述第二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二立柱至所述第三立柱的倾斜状。
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立柱之上设有支座。
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反向腋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三立柱之上的支座的底部平齐。
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腋梁具有倾斜面。
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根据设定的空间高度在基坑内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和第一加高柱;
在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顶部齐平;
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第一加高柱的连接处施工形成加腋梁。
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于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第二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和第二加高柱,所述第二加高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高度;
于所述第一加高柱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第一反向腋梁,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二立柱至所述第三立柱的倾斜状;
于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邻的第三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
于所述第三立柱上的支座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第二反向腋梁,所述第二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二立柱至所述第三立柱的倾斜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平直式梁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用于基坑内对出土洞口的支撑,如图2中虚线所示的直梁1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标高同楼层面的支撑结构,在需要增加出土洞口的操作高度时,该直梁12就阻碍了逆作法施工。本发明将出土洞口的支撑梁优化为门型支撑梁,通过需要的空间高度参数提出需要加高梁体的具体数值,该支撑梁架设于加高柱之间,通过加高柱调整了支撑梁的高度,且在支撑梁两侧设置反向腋梁,底部设置加腋梁,使得内撑力平缓的传递给其他部分的结构上。该门型的支撑梁下方为出土洞口,为机械设备的通过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平直式梁体的阻碍问题。本发明中支撑梁和反向腋梁整体产生的自重会在拱角处出现一个与基坑内支撑轴线向内的压力反方向的推力,可以部分抵消基坑向内的被动土压力值,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2,显示了本发明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对本发明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包括第一立柱211、支座22、第一加高柱231、支撑梁24、以及加腋梁25,第一立柱211支设于基坑内,且第一立柱211相对设置,第一立柱211立设于出土洞口11的两侧,支座22设于第一立柱211之上,支座22的顶部标高与楼层面齐平,支座2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加高柱231形成于支座22之上,该第一加高柱231为混凝土柱结构,支撑梁24形成于第一加高柱231之间,该支撑梁24的顶部与第一加高柱231的顶部齐平,支撑梁24架设于出土洞口处,加腋梁25形成于支撑梁24和第一加高柱231之间。通过支撑梁24、第一加高柱231和加腋梁25就形成了在出土洞口11处的门型内支撑梁结构,通过第一加高柱231加高了支撑梁24的高度,使其高于楼层面,这样根据需要的空间高度调整第一加高柱231的高度即可,为逆作法施工提供了便利。
在基坑内立设有多个立柱,较佳为钢立柱,在距第一立柱211一定间隔处立设有第二立柱212,与第二立柱212一定间隔处立设有第三立柱213。第二立柱212之上设有支座22和第二加高柱232,该第二加高柱232和第一加高柱231之间设有第一反向腋梁261,位于支撑梁24处的第一加高柱231外侧的第二立柱212和第一加高柱231之间形成的第一反向腋梁261呈倾斜状态。第一反向腋梁261靠近支撑梁24的一侧高于远离支撑梁24的一侧。该第二加高柱232低于位于第一加高柱231,第一反向腋梁261呈自第一加高柱231至第二加高柱232的倾斜状,第一反向腋梁261为混凝土结构,该第一反向腋梁261的底部标高与支座22的底部平齐。
在支撑梁24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反向腋梁261,在其中一侧的第一反向腋梁261的外侧设有第二反向腋梁262,通过增加反向腋梁的形式将内支撑力平缓的传递给其他部分的结构上,以此确保结构的受力稳定。第二反向腋梁262设于第三立柱213上的支座22和第二加高柱232之间,该第二反向腋梁262也呈倾斜状态,第二反向腋梁262呈自第二立柱212至第三立柱213的倾斜状。支撑梁24、第一反向腋梁261、以及第二反向腋梁262产生的自重会在拱角处出现一个与基坑内撑轴线向内的压力反方向的推力,可以抵消部分基坑内的被动土压力值,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第一反向腋梁261和第二反向腋梁262为梯形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平直式结构,该呈倾斜状态的第一反向腋梁261和第二反向腋梁262可以将内支撑力平缓的传递给其他部分的结构上,形成较好的受力体系。如图5所示,第一反向腋梁26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插设绑扎有横纵钢筋、以及箍筋,钢筋绑扎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反向腋梁。
如图4所示,第一加高柱231和支座22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均设有横纵钢筋和箍筋,然后浇筑混凝土而形成。
本发明中的第一反向腋梁261、第二反向腋梁262和支撑梁24均为混凝土浇筑结构,待钢筋铺设绑扎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就形成了第一反向腋梁261、第二反向腋梁262和支撑梁24。
加腋梁25设于支撑梁24和第一加高柱231之间,该加腋梁25为三角形结构,具有倾斜面。
第一加高柱231和第二加高柱232为浇筑的混凝土结构柱,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柱模板内绑扎横纵钢筋,纵向钢筋沿着第一加高柱231和第二加高柱232的周缘间隔设置,在纵向钢筋之间设置箍筋,形成稳定牢固的钢筋结构,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形成了加高柱。
在第一反向腋梁261和第二反向腋梁262内设有贯穿的对拉螺栓,以增强第一反向腋梁261和第二反向腋梁262第三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支撑梁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出施工需要的空间,为逆作法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采用形成门型结构的支撑梁结构,支撑梁产生的自重会在拱角处出现一个与基坑内支撑轴线向内的压力反方向的推力,故能抵消部分基坑向内的被动土压力值,提供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首先,通过需要的空间高度参数提出需要加高梁体的具体数值,也就是支撑梁需要设置的高度位置,将现有的平直式的直梁优化为门型内支撑梁体结构,以图2中的结构为例,原来的直梁12为平直的,施工形成具有较高高度的支撑梁24,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支撑梁24提高的高度为2140mm。根据设定的空间高度在基坑内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211上施工形成支座22和第一加高柱231,第一加高柱231的高度为设定的空间高度,该支座22和第一加高柱23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4所示,在第一立柱211之上绑扎横纵钢筋和箍筋,纵筋沿着支座22的周缘设置,然后在第一立柱211上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就形成了支座22。支座22的高度为固定值,较佳为700mm,再于支座22上浇筑形成第一加高柱231,第一加高柱231包括横纵钢筋和箍筋,在支座22上支设模板浇筑形成第一加高柱231。
基坑内设有多个立柱,较佳为钢立柱,第一立柱211相对设置,在距第一立柱211一定间隔处立设有第二立柱212,与第二立柱212一定间隔处立设有第三立柱213。这些钢立柱的支设为基坑设置内支撑提供基础。在第一立柱211上形成了支座22和第一加高柱231后,在两个第一加高柱231之间浇筑形成支撑梁24,该支撑梁24的顶部与第一加高柱的顶部平齐,该支撑梁24的厚度为700mm,在支撑梁24和第一加高柱231连接处施工形成加腋梁25。这样通过支撑梁24、第一加高柱231和加腋梁25就形成了在出土洞口11处的门型内支撑梁结构,通过第一加高柱231加高了支撑梁24的高度,使其高于楼层面,这样根据需要的空间高度调整第一加高柱231的高度即可,为逆作法施工提供了便利。加腋梁25设于支撑梁24和第一加高柱231之间,该加腋梁25为三角形结构,具有倾斜面。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立柱212上施工形成支座22和第二加高柱232,该第二加高柱232的高度小于第一加高柱231的高度,根据受力分析设计第二加高柱232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加高柱232为1140mm。在第二加高柱232和第一加高柱231之间浇筑形成第一反向腋梁261,第一反向腋梁261呈自第一加高柱231至第二加高柱232的倾斜状,第一反向腋梁261为混凝土结构,该第一反向腋梁261的底部标高与支座22的底部平齐。在第三立柱213上施工形成支座22,在第三立柱213的支座22和第二加高柱232之间浇筑形成第二反向腋梁262,该第二反向腋梁262也呈倾斜状态,第二反向腋梁262呈自第二立柱212至第三立柱213的倾斜状。第一反向腋梁261和第二反向腋梁262的倾斜角度由第一加高柱231和第二加高柱232的高度设定的,通过第一反向腋梁261和第二反向腋梁262将内支撑力平缓的传递给其他部分的结构上,避免了支撑梁24的直接受力,提高支撑梁24的结构稳定性。支撑梁24、第一反向腋梁261、以及第二反向腋梁262产生的自重会在拱角处出现一个与基坑内撑轴线向内的压力反方向的推力,可以抵消部分基坑内的被动土压力值,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设于基坑内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
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之上的支座;
形成于所述支座之上的第一加高柱;
支设于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顶部齐平;以及
形成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的加腋梁,所述加腋梁具有倾斜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立设于所述基坑内且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之上设有支座和第二加高柱,所述第二加高柱和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设有第一反向腋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高柱低于所述第一加高柱,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一加高柱至所述第二加高柱的倾斜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底部与所述第二立柱支设的支座的底部平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设于所述基坑内且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邻的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设有第二反向腋梁,所述第二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二立柱至所述第三立柱的倾斜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立柱之上设有支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向腋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三立柱之上的支座的底部平齐。
7.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设定的空间高度在基坑内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和第一加高柱;
在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顶部齐平;
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第一加高柱的连接处施工形成加腋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于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第二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和第二加高柱,所述第二加高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高度;
于所述第一加高柱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第一反向腋梁,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一立柱至所述第二立柱的倾斜状;
于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邻的第三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
于所述第三立柱上的支座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第二反向腋梁,所述第二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二立柱至所述第三立柱的倾斜状。
CN201510522497.8A 2015-08-24 2015-08-24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05113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2497.8A CN105113510B (zh) 2015-08-24 2015-08-24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2497.8A CN105113510B (zh) 2015-08-24 2015-08-24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3510A CN105113510A (zh) 2015-12-02
CN105113510B true CN105113510B (zh) 2017-03-08

Family

ID=54661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2497.8A Active CN105113510B (zh) 2015-08-24 2015-08-24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3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6355B (zh) * 2019-01-19 2020-09-25 杭州联纵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厂房改造中的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4970B (zh) * 2006-12-08 2011-11-02 华南理工大学 带腋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KR20080100740A (ko) * 2007-05-14 2008-11-19 (주) 씨엠파트너스 건축사사무소 지하합벽의 연속시공을 위한 가설 개방형 판재를 이용한흙막이벽의 역타지지구조 및 이를 적용한 건축물 지하합벽의 연속 시공방법
KR100908321B1 (ko) * 2008-11-28 2009-07-17 이진경 흙막이 가시설용 프리스트레스 합성띠장 시공방법
CN203583659U (zh) * 2013-11-14 2014-05-07 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现浇钢筋混凝土加腋梁构造
CN104099933B (zh) * 2014-04-01 2016-03-02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坑加深后的支护系统加固结构
CN104099934B (zh) * 2014-04-01 2016-01-20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大型基坑的支护结构
CN205046558U (zh) * 2015-08-24 2016-02-2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3510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4503B1 (ko) 지하층의 1방향 보 및 데크 슬래브 시공을 위한 하향 골조타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435335A (zh) 基坑围护顶圈梁上砖砌挡土墙钢筋桁架加固系统及方法
CN106013206A (zh) 钢管柱定位装置、钢管混凝土柱与桩基连接结构
CN205116202U (zh) 预应力方桩与钢格构柱集成立柱
CN105113510B (zh)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KR102254227B1 (ko) Pc 말뚝캡이 구비된 고강도 콘크리트 말뚝 구조체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KR101387954B1 (ko) 지하주차장 증축을 위한 지하 벽체 시공공법
CN105178356B (zh) 逆作法中柱子竖向插筋的留设施工方法
JP2013224529A (ja) 杭基礎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CN113027463A (zh) 一种悬挂式逆作墙工作井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988913A (zh) 一种桥梁双层箱梁上层模板拆除方法
CN105298147A (zh) 超深基坑螺旋下降物料快速运输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CN105421488A (zh) 地下复合围护体系中基础底板换撑的施工方法
CN101979777A (zh) 现浇空芯方桩及其组合型地下连续墙板和施工方法
CN108049314A (zh) 一种桥梁双层箱梁施工方法
CN204959769U (zh) 一种下部具有定位导向槽的止水离心支护方桩围护结构
KR100716570B1 (ko) 충전파이프를 이용한 충전강관기둥 및 기초 콘크리트타설방법 및 이때 사용하는 기둥
AU2020100004A4 (en)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Column, A Subterranean Structure, And A Structure Made From The Method
CN105297758A (zh) 预应力方桩与钢格构柱集成立柱
CN204023579U (zh) 一种逆作法柱插筋工具架
CN109268030B (zh)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支护的多级套拱结构、管棚套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046558U (zh) 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
JP5686414B2 (ja) 構真柱
CN205063369U (zh) 超深基坑螺旋下降物料快速运输通道
KR101692151B1 (ko) 측압지지보 겸용 데크 지지프레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