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6863A -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6863A
CN105106863A CN201510618679.5A CN201510618679A CN105106863A CN 105106863 A CN105106863 A CN 105106863A CN 201510618679 A CN201510618679 A CN 201510618679A CN 105106863 A CN105106863 A CN 105106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s
chinese medicine
rhizom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86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钦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186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68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6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6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该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以川牛膝,黄花倒水莲,片姜黄,红花,桃仁,喜树果,水红花子,莪术,急性子,马鞭草,血竭,山大颜9,透骨草,骨碎补、伸筋草、白花蛇舌草,土贝母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制成中药煎剂。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二)背景技术
骨质增生症多发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退化现象,到了一定年龄每个人在活动较多而且负重较大的关节如颈椎、膝关节、腰椎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这些增生一般不会引起症状,所以不能说一有这些部位的疼痛就拍片,发现有骨质增生就把它当成疼痛的原因,把它当成病,那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误诊误治,如果增生的骨刺刺激到了局部组织或神经产生症状的时候才叫骨质增生病,要结合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规律特点来综合诊断。
祖国医学将本病纳入“骨痹”的范畴。认为本病发生多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入骨络或跌仆闪挫,伤损骨络,以致气血瘀滞,运行失畅,不通则痛。由于骨质增生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临床表现也就错综复杂,现有技术中的中药疗程长,疗效差,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拉长了患者康复的时间,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一和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川牛膝10~15克,黄花倒水莲10~19克,片姜黄11~16克,红花5~15克,桃仁5~15克,喜树果10~18克,水红花子10~18克,莪术10~18克,急性子9~18克,马鞭草9~18克,血竭1~2克,山大颜9~18克,透骨草10~18克,骨碎补10~21克、伸筋草10~21克、白花蛇舌草10~21克,土贝母10~18克。
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川牛膝10,黄花倒水莲10克,片姜黄11克,红花5克,桃仁5~克,喜树果10克,水红花子10克,莪术10克,急性子9克,马鞭草9克,血竭1克,山大颜9克,透骨草10克,骨碎补10克、伸筋草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土贝母10克。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煎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以常规方式制成煎剂,定量服用。
各原料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
川牛膝:性平,味甘、微苦。归肝经、肾经。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用治风湿性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淋、尿血、妇女经闭、瘕瘕。
黄花倒水莲:性平,味甘、微苦。归肝经、肾经、脾经。益气养血、健脾利湿、活血调经。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用治病后体虚、腰膝酸痛、脾虚湿盛之水肿、带下、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跌打肿痛。
片姜黄: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活血调经药。用治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跌打损伤。有镇痛作用,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等。
红花:性温,味辛。归心经、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用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含红花苷、新红花苷、红花醌苷、二十九烷、β-谷甾醇及二棕榈酸、甘油酯、油酸、亚油酸等13种成分。另有报道,尚含有红花黄色素。动物实验表明,水煎剂小用量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大用量有抑制作用;对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收缩作用;有明显增加冠脉流量作用;有抗凝血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红花黄色素能明显延长小鼠左肺缺氧环境的生存时间;对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镇痛、抗炎作用。
桃仁:性平,味苦、甘。归心经、肝经、大肠经。活血祛痰、润肠通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用治经闭、痛经、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含苦杏仁苷、野樱桃苷、2,4-次甲基珂阿尔廷醇、多花蔷薇苷、尿囊素、维生素B1、苦杏仁酶、脂肪油、脂肪酸、蛋白质等。毒性试验发现本品无毒性。具有抗凝血、改善血流、抗炎和抗过敏等作用。并能止咳、平喘,对肺结核有一定疗效。
喜树果:性寒,味苦、涩。归脾经、胃经、肝经。抗癌,散结,破血化瘀。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破血消癥药。主治各种肿瘤,用于原发性肝癌,对胃癌、头颈部腺源性皮癌、白血病、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等。也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抗肿瘤;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作用;抗早孕;抑制疱疹病毒。过去多从根中提取喜树碱,近年来研究发现果实疗效最佳,毒性小,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最高,采集方便,又不损伤植株,故目前商品多收购果实,作为提取分离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原料。目前多用喜树果的提取物制成酒浸膏注射液及水煎膏片剂使用,其疗效与喜树碱纯品相似,而副作用明显低于喜树碱纯品。含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去氧喜树碱、喜树次碱,尚含桦皮酸及喜果苷。从喜树果中还分离得11-羟基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脱落酸、丁香脂素和β-谷甾醇,其中11-羟基喜树碱、10-甲氧基喜树碱为新生物碱。喜树的根、茎干、皮、叶和果实一样均含喜树碱,均有抗癌作用。
水红花子:性微寒,味咸。归肝经、胃经。消瘀破积、健脾利湿、全身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破血消癥药。治疗胁腹征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煎汤内服,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熬膏敷患处。凡血分无淤滞者及胃虚寒者忌用。
莪术: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肝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用于治疗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含挥发油。临床用莪术油注射剂静脉滴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获较好疗效,对婴儿RSV肺炎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油制剂具抗肿瘤作用,治疗卵巢癌、恶性淋巴癌、肺癌、肝癌有一定疗效。
急性子:性温,味微苦、辛。归肺经、肝经。破血软坚、消积。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破血消癥药。治疗瘕痞块、经闭、噎膈。外用研末吹喉、点牙,调敷或熬膏贴。含凤仙甾醇、皂苷、黄酮等成分。酊剂、煎剂和水浸剂对未孕家兔离体子宫及未孕、已孕各期豚鼠离体子宫都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节律收缩增快,紧张度增高甚至强直收缩。麻醉兔在位子宫试验,静脉或肌肉注射水浸剂0.05~0.3克/千克可使子宫紧张度增高,收缩加快。对离体兔肠,水浸剂或酊剂则为抑制作用;雌性小鼠口服煎剂10天,有显著避孕作用,并能抑制发情,降低卵巢及子宫的重量。
马鞭草:性凉,味苦。归肝经、脾经。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用治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水肿、热淋。含马鞭草苷、戟叶马鞭草苷、羽扇豆醇、β-谷甾醇、熊果酸、桃叶珊瑚苷,还含咖啡酸。叶中含马鞭草新苷、腺苷及β-胡萝卜素。根茎中含水苏糖。临床用马鞭注射剂治疗疟疾,对控制症状及杀灭疟原虫有一定作用。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苷。动物实验表明,水及醇提物有消炎、镇痛作用;水煎液及酊剂对白喉杆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鼠及人体子宫肌肉均有一定兴奋作用。
血竭:性平,味甘、咸。归心经、肝经。祛瘀定痛、止血生肌。属拔毒生肌药。用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临床用治妇女月经过多、痛经、咳血、便血。
山大颜: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消肿拔毒。属拔毒生肌药,根、叶:白喉,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肠伤寒,胃痛,风湿骨痛;叶:外用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疮疡肿毒,下肢溃疡。用治白喉、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肠伤寒、胃痛、风湿骨痛。外用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疮疡肿毒、下肢溃疡。
透骨草:祛风胜湿、活血止痛。本品辛温以祛风胜湿,归肝经行血脉而活血,风湿祛,血脉通则疼痛止,故又有活血止痛之效。
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经、肾经。续伤止痛、补肾强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用治肾虚腰痛、牙痛、耳鸣、久泻、跌打损伤、斑秃、鸡眼等。含柚皮苷,水解得槲皮素及D-葡萄糖和L-鼠李糖,含骨碎补双氢黄酮苷及多种四五三萜类化合物。应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槲蕨根茎中的柚皮苷的含量为1.00%。药理实验表明,柚皮苷有明显的促进骨损伤愈合作用,是骨碎补的有效成分之一。本品还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骨碎补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的作用。骨碎补双氢黄酮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能防治链霉素等中毒。临床上用于退行性关节病,防治链霉素毒副反应等。
伸筋草:性温,味微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祛风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含多种生物碱,三萜类及少量黄酮化合物和酸性物质等。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但另有报道指出,本品无抗菌作用。石松水浸液及乙醇提取物皮下注射对实验性发热兔有明显降温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伸筋草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本品醇提物(1克/毫升)喂饲小鼠0.5毫升/只,有持久的缓和的镇痛作用,但其作用仍弱于目前的较强镇痛药。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微甘,性凉。归胃经、大肠经、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抗癌。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一说为抗肿瘤药),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抗溃疡、抑制生精等作用。用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湿热黄疸、胃炎、胆囊炎、胆石症;肠炎、痢疾、肾盂肾炎、尿道炎、盆腔炎;热毒疮疡、肺痈、肠痈、毒蛇咬伤。内服外敷均可。
土贝母: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脾经。散结、消肿、解毒。属拔毒生肌药。用治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含生物碱、蔗糖等成分。土贝母的成分与贝母不同,作用有很大差异。药理试验结果已表明,有抗炎和抗癌作用,另对免疫功能也有多方面的影响作用。
本发明以补肾健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消肿、疏通经络为治则,多种药材组合协同,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补血滋润,缓急止痛,补中益气,全面调理、提高人体机能,对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11年至今,对130例骨质增生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25~65岁。
(2)治疗方法
口服,一日三次,每次一剂200-250毫升,饭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每七天为一个疗程。
(3)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临床疼痛症状消失,活动正常,X线片上骨刺消失。
2、好转:临床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基本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3、无效:临床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X线片没有改善,甚则加重。
(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125例,好转3例(0.02%),无效2例(0.01%),总有效率为96.15%。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川牛膝10,黄花倒水莲10克,片姜黄11克,红花5克,桃仁5~克,喜树果10克,水红花子10克,莪术10克,急性子9克,马鞭草9克,血竭1克,山大颜9克,透骨草10克,骨碎补10克、伸筋草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土贝母10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制成煎剂。
用法用量:口服,一目三次,每次一剂200-250毫升,饭后服用。
实施例2:
取川牛膝12克,黄花倒水莲15克,片姜黄12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喜树果13克,水红花子13克,莪术15克,急性子12克,马鞭草15克,血竭1.5克,山大颜12克,透骨草15克,骨碎补15克、伸筋草15克、白花蛇舌草16克,土贝母13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制成煎剂。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一剂200-250毫升,饭后服用。
实施例3:
取川牛膝15克,黄花倒水莲19克,片姜黄16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喜树果18克,水红花子18克,莪术18克,急性子18克,马鞭草18克,血竭2克,山大颜18克,透骨草18克,骨碎补21克、伸筋草21克、白花蛇舌草21克,土贝母18克,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制成煎剂。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一剂200-250毫升,饭后服用。
典型病例:
1、李某,女,45岁,双腿关节肿痛8年,诊断为双腿关节骨质增生,多家医院治疗,服用过很多药时好时坏,用本发明治疗一个疗程双腿关节肿痛明显减轻,二个疗程治愈,巩固治疗一个疗程,四年没复发。
2、李某,男,56岁,左腿关节肿痛5年,诊断为腿关节骨质增生,行走艰难,在多家医院就诊,效果一直不能治愈,用本发明治疗一个疗程疼痛积水等症状明显消失,二个疗程治愈,随访二年无复发。
3、王某某,男,50岁,右手关节肿痛3年,诊断为手关节骨质增生,生活不能自理,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用本发明治疗一个疗程肿痛缓解,生活能自理,二个疗程治愈,至今三年无复发。

Claims (3)

1.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川牛膝10~15克,黄花倒水莲10~19克,片姜黄11~16克,红花5~15克,桃仁5~15克,喜树果10~18克,水红花子10~18克,莪术10~18克,急性子9~18克,马鞭草9~18克,血竭1~2克,山大颜9~18克,透骨草10~18克,骨碎补10~21克、伸筋草10~21克、白花蛇舌草10~21克,土贝母10~18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川牛膝10,黄花倒水莲10克,片姜黄11克,红花5克,桃仁5~克,喜树果10克,水红花子10克,莪术10克,急性子9克,马鞭草9克,血竭1克,山大颜9克,透骨草10克,骨碎补10克、伸筋草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土贝母10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以常规方式制成煎剂。
CN201510618679.5A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Pending CN105106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8679.5A CN105106863A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8679.5A CN105106863A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6863A true CN105106863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55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8679.5A Pending CN105106863A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68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0045A (zh) * 2016-08-29 2016-11-16 王富强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药膏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775A (zh) * 2009-05-27 2010-12-01 丁丽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
CN101926957A (zh) * 2009-06-18 2010-12-29 赵成亮 一种治疗痹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8610A (zh) * 2010-12-01 2011-04-13 介休市中医医院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73699A (zh) * 2015-06-03 2015-09-02 刘智博 一种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7775A (zh) * 2009-05-27 2010-12-01 丁丽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
CN101926957A (zh) * 2009-06-18 2010-12-29 赵成亮 一种治疗痹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8610A (zh) * 2010-12-01 2011-04-13 介休市中医医院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73699A (zh) * 2015-06-03 2015-09-02 刘智博 一种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英健民: "中医药治疗骨质增生近况", 《中医药信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0045A (zh) * 2016-08-29 2016-11-16 王富强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药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4369C (zh) 一种外用治疗痹症中药组合物
CN106804643A (zh) 一种检验科用中药杀菌消毒液
CN104189428A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制剂
CN103977368A (zh)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寒热所致痹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542A (zh) 跌打中药酒
CN104353019A (zh) 舒经调脏的中药热敷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604A (zh) 一种治疗小儿科肺热咳嗽的中药制剂
CN104127831A (zh) 一种治疗感邪型产后身痛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106863A (zh) 一种治疗骨科骨质增生的中药
CN103417923A (zh)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CN102861292B (zh) 一种治疗食管癌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815A (zh) 一种抑制肿瘤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327285A (zh) 一种用于治疗胃窦炎的药物
CN104257986A (zh) 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
CN104352667A (zh) 一种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4435641A (zh)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制剂
CN104083708A (zh)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软膏
CN103989994A (zh) 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制剂
CN103417836B (zh) 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859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1226A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热敷盐及制备方法
CN105362944A (zh) 一种治疗骨科扭挫伤的中药膏剂
CN105497409A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
CN104491628A (zh) 一种治疗乳腺结核的中药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24523A (zh)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蜜丸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