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6322A -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6322A
CN105106322A CN201510569944.5A CN201510569944A CN105106322A CN 105106322 A CN105106322 A CN 105106322A CN 201510569944 A CN201510569944 A CN 201510569944A CN 105106322 A CN105106322 A CN 105106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betan medicine
gout
compound preparation
medicine compound
gr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99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6322B (zh
Inventor
白玛仁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699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6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6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6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6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63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原料组成是:白亮独活30克、臭蚤草20克、安息香25克、猫乳40克、秦皮30克、朱砂25克。对急性痛风发作及发烧,因筋痹而难以伸张的患者,使用本发明藏药,立即消炎去痛除黄水骨质增生患者如长期使用则有显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藏药,具体涉及治疗痛风及各种骨头疼痛:颈椎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骨折恢复期的疼痛等骨头痛症的藏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西医临床对于痛风的论述、诊断、治疗、预防: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良好。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慢性期病变经过治疗有一定的可逆性,皮下痛风石可缩小或消失,关节症状和功能可改善,相关的肾脏病变也可减轻、好转。患者起病年龄小、有阳性家族史、血尿酸显著升高和痛风频发,提示预后较差。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肾病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痛风发作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戒酒,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等。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高于9mg/dl时,可用降尿酸药。对于已发生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间歇期患者,应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关键是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尿酸水平控制达标,此外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控制体重,多饮水,长期碱化尿液等。
藏医临床对于痛风的论述、诊断、治疗、预防:藏医学起源于西藏,它植根于藏族传统文化土壤,与本地特有的宗教、哲学、天文、气侯、民俗等学科门类息息相关,其理论体系、治疗手段、医德伦理都蕴含着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并博采祖国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积累、完善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并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藏医学针对本地高寒地区的疾病特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成。凝聚了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藏医的治疗学方面更是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
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就记载了各种各样的、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在该巨著的第一部《根本医典》专门论述治疗的篇章中言“:疾病的治疗大致不外乎四类,即饮食、起居、药治和外治疗类。”其中饮食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病症应如何选择各种食物和饮料;在起居方面,涉及住处、环境、衣着及行止,甚至交友一些心理为主的事宜都有涉及;在药物治疗方面,藏医主要论述内服方面的各种药物、剂型,如汤剂、散剂、丸剂、药露、药油、泄剂、补剂、吐剂等,不同作用的方剂;就外治法来说,包括医疗器械治疗、放血、火灸、冷热敷、药水浴、擦涂外敷、灌肠法、催吐、针刺、发汗、按摩等。据该书说,这些疗法共计有98种之多。可谓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这在世界古代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藏医治疗痛风是以调节人体隆、赤巴、培根为主,不单一的以降低尿酸为主,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记载人体生病不会是单一隆、赤巴、培根导致生病。
藏医把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为“隆”(指气、风)、“赤巴”(指火)、“培根”(指粘液)三大因素。
“隆”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等等。“隆”基本分为五种,即:“持命隆”、“下泄隆”、“上行隆”、“平住隆”和“通行隆”。
“赤巴”就是胆汁,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产生和调节体温、保持气色、生智慧、助消化等等。“赤巴”基本分为五种,即消化赤巴、容光赤巴、行动赤巴、视力赤巴和增色赤巴。
“培根”即诞液,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供营养、长脂肪、调皮肤、正常睡眠等。“培根”也基本分为五种,即:根基培根、研磨培根、尝味培根、餍足培根和粘合培根。
藏医认为,以上三种因素的机能如果在人体内维持了平衡,就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反之,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藏医还认为,人体是由七种物质组成的,即:饮食的精微及血、肉、脂、骨、髓、精。人体的五脏六腑,不是孤立的存在物,通过经络与其他器官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人体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各项生理功能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藏医药学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进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三者在人体内保持着协调和平衡的关系,因而是生理性的。每当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过于兴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变成了病理性的,而出现隆的病态、赤巴的病态和培根的病态,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
隆、赤巴、培根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不同的功能,但它们之间并非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也有人把培根译成痰或粘液。这里的“痰”是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的正常物质,而不是病理状态下出现的痰液。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及功能,又分为五种:
培根丹且:又意译为能依痰。它位于胸中,为五种培根之首,可协助其他。
当人体体内的体液水分产生异常,即过多或过少时,培根丹且能起调节作用,使其恢复正常。
培根涅且:又意译为能化培根。它位于胃的上部,能磨碎食物、消化腐熟食物。当然,这一机能还需与其他两种因素,即消化赤巴、消化隆来共同完成。
培根良且:又意译为能昧培根。它位于舌头的部位,其主要功能是主管人体尝味的机能以辨别食物中的各种不同味道。
培根其木且:又意译为能足培根。它也位于头部,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它能使人体产生各种精神情绪,如喜、怒、哀、伤、知足、满意等。
培根居而且:又意译为能合培根。它分布在人体的各个关节部位,其功能是使关节,也即骨骼与骨骼相结合的部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负责关节的屈曲和伸张,使它们能灵活地活动。
培根的特性包括腻、凉、重、钝、稳、柔、粘等7种。
腻:与赤巴的腻性相近,即带有油腻的性质,逢有舌苔时,也多粘腻。但这种粘腻多为白色,与赤巴的粘腻舌苔不同,后者多为黄色。其排泄物如粪便、汗液、尿液等也多粘腻;
凉:指身体多凉,喜欢呆在温暖的地方,平时则喜热饮热食,不喜凉饮;
重:指身体多重坠,动作笨重不轻便,行动也懒慢,不喜活动,如患病一般也较重;
钝:一般是指人体患病时,病情发展较慢,变化不大,也不易转变成其他病;
稳:指人比较稳重,不易激动,病情也较稳,不易产生突然的变化;
柔:指它的性质柔软,嫩薄,如表现在舌苔上,也较轻而薄,如有疼痛,也是轻微的;
粘:指分泌物多粘而厚,如吐泻出来的排泄物,常带多量粘液。
培根型的人,常表现一些培根所具有的特性,其特点是身体常发凉,感到虚冷,体型偏肥胖,面色多灰白。
藏医三元素——赤巴
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也是负责人体内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因素,具有中医“火”行的性质。这是一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火或热量,与病理上的火邪不同。根据赤巴存在的部位和具体功能的不同,赤巴又可以分成五种:
消赤巴:也译成消化赤巴,音译“赤巴久觉”。它存在于胃肠之间,其作用是协助把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加以分解,使其产生出热能,并使其他各种赤巴的作用能正常地进行,更好地发挥其生理作用。
变色赤巴:音译“赤巴当久”。它位于人体的肝脏,主要作用是使食物中的精微所包含的色素变成体内各种成分应具有的色泽。如血液中具有的红颜色、胆汁中的黄绿色,肌肉的红色以及粪便中深浅不同的黄褐色等。
能作赤巴:音译“赤巴朱且”。它位于心脏部位,其职能是司人的思想意识,负责人的胆略,使心胸开朗,有谋识。人的欲望及骄做的情绪也与它有关。
能视赤巴:音译“赤巴通且”。它位于人的眼睛部位,主宰人体的视觉,使人能看到体外周围的物体,并与辨别其颜色有关。
明色赤巴:音译“赤巴多塞”。它存在于人体表皮表面的部位,使人的皮肤细腻、润泽和光亮。
赤巴的特性是:热、轻、臭、泻、湿。
热:指人体喜冷而恶热,喜在凉处而怕热,饮水也爱凉饮;
轻:指身体轻盈,在患病时,也都比较轻而易治;
臭:指它使人体分泌的汗液具有一些微臭,而尿液也都具有明显的腥臭味等;
泻:指它使食入的食物中难消化之成分排泄,发生腹泻;
湿:指它使人体保持较多的水液、痰湿,体表也较湿,还常使人泄泻。
具有赤巴型的人,与赤巴的特性的表现相类似,有如下特点:容易感到口渴、饥饿。赤巴型体质的人头发发黄,一般体型和身材都属中等,人也聪明,但常表现骄傲,面色多红润。
藏医三元素——隆
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它的性质与汉族中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根据隆的不同机能和存在部位的不同,又可以把隆分成五种:
维命隆:音译“索增隆”。它存在于人体头顶部,也即中医所说的百会穴的部位,其运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它司人体的吞咽动作,司理呼吸运动,唾液分泌,打喷嚏,打饱呃,使人的记忆力清醒、增强,感官聪明而敏锐,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
上行隆:音译“紧久隆”。它存在于人体的胸部,并运行于鼻部、舌头和喉头部位。它司人体的发声,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善于思考。
遍行隆:音译“恰不其隆”。它主要存在于心脏,并运行于全身。它司人体四肢的活动、屈伸行走,还司眼睛及口唇的开合,并主管人的语言和思维活动。
下泄隆:音译“吐色隆”。它存在于人体的肛门部位,运行于人体的下部,包括大肠、膀胱、会阴等部位以及大腿的内侧。它司人体精液的排出、月经和大小便等的排出,还管理忍便的控制以及妇女分娩过程等。总之,凡人体下半身的各种机能,都由它来司理。
伴火隆:音译“梅年姆隆”。主要存在于人体胃脘部位,运行于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它主管人体的消化机能,负责把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分开,并促使血液生成和成熟起来。
隆的特性是:粗、轻、寒、微、硬、动这六种。
粗,其表现特点是性情急躁,舌苔明显,厚而粗,皮肤粗糙;
轻,指人体的活动轻捷灵便,性情也变化不定,难于捉摸;
寒,是指人体喜欢避寒就温,平时喜欢晒太阳、烤火,饮食也喜热食,不喜凉食;
微:其表现是随处可到;
热:指人体喜冷而恶热,喜在凉处而怕热,饮水也爱凉饮;
轻:指身体轻盈,在患病时,也都比较轻而易治;
臭:指它使人体分泌的汗液具有一些微臭,而尿液也都具有明显的腥臭味等;
泻:指它使食入的食物中难消化之成分排泄,发生腹泻;
湿:指它使人体保持较多的水液、痰湿,体表也较湿,还常使人泄泻。
具有上述隆的特性,凡是隆型的人,多有以下这些特点:身体略弯曲,甚至佝偻驼背,人较瘦削修长,面色偏浅灰或浅蓝色,关节里常出现响声。这种人喜欢谈笑,爱唱歌,也爱与人争吵甚至打架斗殴。身体抗力较差,易患感冒,平时则多喜吃带酸味、苦味的食物。
藏药学是藏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在整个传统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中独树一帜。藏药药理学的基础理论源远流长,
发明人是九代藏医传人、活佛、藏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是当代著名藏医,本发明藏药是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多年苦心研制而成的治疗痛风的一种藏药复方制剂。
藏医疾病札奈属现代医学痛风病范畴,本文引用了历代藏药学家对痛风的文献研究,结合现代诊疗手段,对藏西医的诊断痛风病标准、藏西医的治疗痛风病原则及行医多年的经验体会等方面进行总结。
《四部医典》中论述认为人体血液紊乱,食行失当。白昼睡性一般在绝经后常见,因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坐地图逸,劳累损伤等,致使气血紊乱。
内服本发明藏药对“龙型痛风”;“赤巴型痛风”;“培根型痛风”;血、“赤巴型痛风”;对于龙型的痛风可以驱风,然后血液流畅。使跳疼痛红肿处镇痛,大片红肿处得以消失和恢复,达到内服治疗痛风的作用。内症既除,通则不痛。对于其他的各种骨头疼痛同样道理:通则不痛。本发明藏药制剂能除培根、龙型痛风症。重症患者可长期使用本发明藏药制剂属天然制剂,无毒副作用,本发明藏药发明人以多年临床经验及藏医传统理论针对痛风症精心研究,以医治培根油脂、龙、血为主的一切痛风症,制成本发明藏药,对治疗一切痛风症及各种骨头炎症引发的疼痛均有明显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原料组成是:白亮独活12-240克、臭蚤草8-160克、安息香10-200克、猫乳16-320克、秦皮12-240克、朱砂10-200克组成。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原料组成是:白亮独活30克、臭蚤草20克、安息香25克、猫乳40克、秦皮30克、朱砂25克组成。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生药的提取物混合制备得到。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生药的提取物混合制备和、或生药研成细粉混合制备得到。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所说的提取物是按照本领域常用的提取方法制备而成。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由以下炮制方法制备得到
白亮独活:洗净、切片用适量的青稞酒浸泡24小时,酒被姜黄基本吸收,用文火炒干研粉备用。
臭蚤草洗净、切片,用适量的青稞酒熬煮24小时左右,阴干研粉备用。
安息香:洗净、切碎,用适量的牦牛乳液侵泡三天三夜,阴干研粉备用。
猫乳:洗净、切碎,用适量的牦牛乳液侵泡三天三夜,阴干研粉备用。
秦皮:洗净、切碎,用适量的牦牛乳液侵泡三天三夜,阴干研粉备用。
朱砂:洗净、切碎,用适量的牦牛乳液侵泡三天三夜,阴干研粉备用。
混合制备得到。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治疗骨头疼痛:颈椎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骨折恢复期的疼痛。
使用本发明藏药复方制剂能调节人体代谢,还能通过使用本发明藏药复方制剂打通经络,促进消化、吸收精华,更能把药性带入体內,可达到治病与保健的双重疗效。
本发明涉及如下药材:
白亮独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藏当归(西藏)、白羌活(云南)图版92:1-5)HeracleumcandicansWall.exDC,性味:味辛、苦,性温。功能及作用:散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感冒,头痛,牙痛,脘腹痛,风湿痹痛,麻风。
安息香:Anxixiang,本品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Styraztonkinensis(Pierre)CraibexHart.的干燥树脂。树干经自然损伤或于夏、秋二季割裂树干,收集流出的树脂,阴干。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心、脾经。功能写主治:开窍醒神,行气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晕,小儿惊风。
猫乳:Rhamnellafrangulaides(Maxim.)Weberb.inEngl.Pflanzenf.性味:味苦,性平。功能及作用:补脾益肾;疗疮。主体质虚弱;劳伤乏力;疥疮。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szaboana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stylosa.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朱砂:Zhusha.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P385,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性味:味甘,性微寒。
本发明藏药复方制剂有以下几方面功效:
通过使用本发明藏药从根本上对患者的消化系统进行治疗,达到深层转运而被吸收,另外,使各种体内系统相互作用,使药物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通过使用本发明藏药,药物对患者各个机能的刺激,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退肿作用;另外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促使机体某些抗体的形成,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总之,通过使用本发明藏药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防治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而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原料组成是:白亮独活30克、臭蚤草20克、安息香25克、猫乳40克、秦皮30克、朱砂25克组成。
白亮独活:洗净、切片,用3倍重量的青稞酒浸泡24小时,酒被姜黄基本吸收,用文火炒干研粉备用。
臭蚤草:洗净、切片,用3倍重量的青稞酒熬煮24小时左右,阴干研粉备用。
安息香:洗净、切碎,用3倍重量的牦牛乳液侵泡三天三夜,阴干研粉备用。
猫乳:洗净、切碎,用3倍重量的牦牛乳液侵泡三天三夜,阴干研粉备用。
秦皮:洗净、切碎,用3倍重量的牦牛乳液侵泡三天三夜,阴干研粉备用。
朱砂:洗净、切碎,用3倍重量的牦牛乳液侵泡三天三夜,阴干研粉备用。
混合制备得到。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原料组成是:白亮独活12克、臭蚤草8克、安息香10克、猫乳16克、秦皮12克、朱砂10克组成。本发明藏药复方制剂由:生药粉碎、混合制备得到。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原料组成是:白亮独活240克、臭蚤草160克、安息香200克、猫乳320克、秦皮240克、朱砂20克组成。本发明藏药复方制剂由:生药粉碎、混合制备得到。
实施例4.
治疗方案1:患者每天一至二次、每次用温水口服实施例1的产品0.1克。重症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药量至4克。
治疗方案2:患者每天一至二次、每次用温水外敷实施例1的产品5克。重症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药量至10克。
患者情况:患者700例:20—70岁患者,其中痛风230例,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260例、颈椎疼痛170例、各种骨头疼痛90例、腰椎间盘突出疼痛70例的疼痛等骨头痛症;(21天为一个疗程)
210例痛风患者,外敷三至四个小时内止痛;两至四个疗程尿酸明显下降;
210例痛风患者,口服一个疗程疼痛基本消除
190例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患者,外敷三至四个小时内止痛;
190例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患者,口服一个疗程疼痛基本消除;
160例颈椎疼痛患者,外敷三至四个小时内止痛;
160例颈椎疼痛患者,口服一个疗程疼痛基本消除;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外敷三至四个小时内止痛;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口服两个疗程疼痛基本消除
本发明藏药复方制剂由:从生药的提取物和、或部分生药制备得到。本发明组方疗效好且成本低,可工业化生产。

Claims (6)

1.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特征在于:原料组成是:白亮独活30克、臭蚤草20克、安息香25克、猫乳40克、秦皮30克、朱砂25克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特征在于:生药的提取物混合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特征在于:生药的提取物混合制备和、或生药研成细粉混合制备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特征在于:所说的提取物是按照本领域常用的提取方法制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特征在于:治疗骨头疼痛:颈椎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骨折恢复期的疼痛。
6.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特征在于:原料组成是:白亮独活12-240克、臭蚤草8-160克、安息香10-200克、猫乳16-320克、秦皮12-240克、朱砂10-200克组成。
CN201510569944.5A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6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9944.5A CN105106322B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9944.5A CN105106322B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6322A true CN105106322A (zh) 2015-12-02
CN105106322B CN105106322B (zh) 2019-06-28

Family

ID=54654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994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6322B (zh) 2015-09-09 2015-09-09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632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4366A (zh) * 2008-01-04 2008-07-09 胡祥福 一种治疗痛风和风湿的中药制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4366A (zh) * 2008-01-04 2008-07-09 胡祥福 一种治疗痛风和风湿的中药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晓波: "复方猫乳散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主要药效学及部份机理研究", 《万方学位》 *
崔晓军: "浅谈痛风病临床诊治", 《陕西中医》 *
徐长松: "《痛风中西医特色疗法》", 30 June 2015, 人民军医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6322B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8262B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39171B (zh) 脏腑筋骨消痛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6178A (zh) 治疗脏腑筋骨疼痛的康复贴
CN108969672A (zh) 一种治疗各型肥胖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6519A (zh) 健脾祛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88704A (zh) 一种治疗小儿虚证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1585B (zh) 补气养生中药茶
CN104208425B (zh) 一种用于调理临界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CN111658735A (zh)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胃肠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制法
CN104189819B (zh) 一种用于调理情绪健康的中药制剂
CN102240351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的中药药物
CN108938722A (zh) 一种治疗各型便秘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472A (zh) 一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
CN102743683A (zh) 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药制剂
CN105106322A (zh) 一种治疗痛风和骨痛的藏药复方制剂
CN101564495A (zh) 精神病阴性四步疗法系列药物
CN110464981A (zh)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各型感冒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制备方法
Mu et al. History, philosophy and modern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CN103623328B (zh) 治疗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71143B (zh) 治疗痢疾马齿苋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3721157B (zh)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
CN102908575B (zh) 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72686A (zh) 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137689A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CN100337682C (zh) 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