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3401B - 传感器装置及监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装置及监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3401B
CN105103401B CN201480018216.9A CN201480018216A CN105103401B CN 105103401 B CN105103401 B CN 105103401B CN 201480018216 A CN201480018216 A CN 201480018216A CN 105103401 B CN105103401 B CN 105103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ensor
converter
sensor devic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82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3401A (zh
Inventor
长谷川照起
今井纮
鲛岛裕
尾崎智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03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3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00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s in solids by using direct conduction to the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5Converters combining the concepts of switch-mode regulation and linear regulation, e.g. linear pre-regulator to switching converter, linear and switching converter in parallel, same converter or same transistor operating either in linear or switching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传感器装置(1)具备传感器部(40)、切换供电路径的控制IC(10)、电源(60)、DC转换器(20)、调整电压的稳压器(30)。自电源(60)至传感器部(40)及控制IC(10)的供电路径包括:使传感器部(40)不与电源(60)导通,且使控制IC(10)与电源(60)直接相连的供电路径A;以及使电源(60)、DC转换器(20)及稳压器(30)串联连接,且使稳压器(30)的输出被提供至传感器部(40),且使DC转换器(20)的输出被提供至控制IC(10)的供电路径B。控制IC(10)根据传感器部(40)工作状态,切换供电路径A及供电路径B。

Description

传感器装置及监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温度及湿度等各种计测对象进行计测的传感器装置及监视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设置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计测数据被发送至服务器装置(或主机装置),并在服务器装置中接受分析。并且,根据其分析结果,对设置在周围环境中的设备类进行控制。
传感器进行的计测和数据发送若增多,耗电当然也会增多。例如,当传感器通过电池来工作时,若计测和数据发送增多,电池寿命就会缩短而需频繁更换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能降低耗电的传感器装置。
具体揭示了一种具有传感器部、控制部的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具有自电源至传感器部及控制部的多个供电路径,并能通过这些供电路径来切换上述传感器部的工作状态。另外,还揭示了上述供电路径可实现如下切换:当在耗电流相对较大的工作模式时,切换成经由DC转换器供电的路径;当在耗电流相对较小的工作模式时,切换成电源直接与负载相连来供电的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12-98809号(2012年5月24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因DC转换器切换时产生的噪音而变动的电压会从DC转换器输出到传感器部。该电压变动会带来影响,从而存在传感器部的计测精度下降的问题。尤其对于计测微小物理量变化的传感器部而言是一大问题。另外,若将电池用作电源,则有因使用时的电压下降而引起电池电压变动的问题。再之,若将对来自外部的电力进行蓄电的蓄电池、以及双电层电容器等蓄电器件等用作电源,则有内部电压变动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该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工作状态有可能变化,也能降低耗电和进行高精度计测的传感器装置及监视系统。
〔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是具备对计测对象进行计测的第1传感器部、切换供电路径的控制部、向第1传感器部及控制部供电的电源、变换电压的转换器、以及调整电压的稳压器的传感器装置,其中,自所述电源起至所述第1传感器部及所述控制部的供电路径包括:供电路径A,使所述第1传感器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或不与所述电源导通,且使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以及供电路径B,使所述电源、所述转换器及所述稳压器串联连接,且使所述稳压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第1传感器部,且使所述转换器或所述稳压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传感器部的工作状态,对所述供电路径A及所述供电路径B进行切换。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发挥即使工作状态有可能变化也能降低耗电和进行高精度计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一例传感器装置的框图。
图2是表示DC转换器及稳压器各自的输出电压波形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DC转换器及稳压器各自的输出电压计测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测定/发送处理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电源利用能量收集的方案中的一例传感器装置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一例传感器装置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一例传感器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一例传感器装置的框图。图1所示的传感器装置1设置于各种物体,并计测该物体周围的物理量(例如加速度、位移量、变形、振频、温度、湿度、压力、红外线量、音量、照射强度、风速等)。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装置1尤其适于计测呈现微小变化的物理量,即适于对需高精度计测的物理量进行计测。这些呈现微小变化的物理量例如是与构造物振动相关的物理量(振频、加速度、位移量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装置1例如适于设置在构造物中,以计测与该构造物振动相关的物理量等。
这里,上述构造物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建筑物、桥梁、隧道、住宅、设两、车间设备、管道、电线、电线杆、煤气供给设备、上/下水道设备、遗迹等各种构造物。
如图1所示,传感器装置1具备:从整体上控制传感器装置1的控制IC(控制部)10、DC转换器20、降压式稳压器30、传感器部(第1传感器部)40、无线通信器(通信部)50、直流电源60、开关SW1~SW3。
关于DC转换器20,DC转换器20的输入线可经由开关SW1与直流电源60连接。DC转换器20包含被控制IC10控制的多个切换元件,通过控制切换元件的切换动作来进行升压或降压,从而将直流电源60的电压变换成规定的第1电压值。直流电源60例如是电池等有限式供电源。另外,DC转换器20的输出线与无线通信器50相连,在将DC转换器20与无线通信器50彼此相连的连接线上,连接有控制IC10。关于电池,可以使用任意的原电池或对来自外部的电力进行蓄电的蓄电池、以及双电层电容器等蓄电器件等。
这里,DC转换器20可以是升压式、降压式或升-降压式中的任一种,可视电源电压的大小来区分使用。若电源例如是2.4~3.0V左右的低电压,则使用升压式,若例如是4.5~6.0V左右的高电压,则使用降压式,若如图5那样采用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式电源,则使用升-降压式。能量收集例如可利用阳光、振动、温度、电磁波或风力来获得。能量收集的输出电力可直接用作电源,也可将能量收集的输出电力先蓄入电池,然后将该电池用作电源。
无线通信器50被控制IC10控制来与服务器装置(接收装置)2等进行通信。具体为,将传感器部40生成的计测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装置2。
另外,开关SW2的一端与直流电源60连接,另一端与DC转换器20和控制IC10连接。开关SW3的一端与电源电压线Vcc连接,另一端与稳压器30连接。
稳压器30将输入电压调整成规定的电压,由此稳定电压。稳压器30与传感器部40连接,并将DC转换器20输出的电压调整成比第1电压值低的第2电压值,且将经此调整后的电力输出给传感器部40。
传感器部40例如是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变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其根据来自控制IC10的指示对计测对象进行计测。传感器部40进行计测而生成表示计测结果的计测数据,并将生成的计测数据输出给控制IC10。传感器部40可以是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的任一方。若采用模拟式传感器作为传感器部40,则控制IC10将稳压器30输出的电压作为参考电压来转换成数字信号。由此,在AD转换时能减少传感器部40与控制IC间的电压误差。
控制IC10对开关SW1~SW3进行控制,根据传感器装置1的模式进行通/断的切换。传感器装置1拥有待机模式、传感模式和发送模式这3种模式。
待机模式是传感器部40及无线通信器50不工作的模式。若为待机模式,则控制IC10将开关SW2接通,将开关SW1、SW3断开。
传感模式是使传感器部40工作来进行传感的模式。若为传感模式,则控制IC10将开关SW1、SW3接通,将开关SW2断开。
发送模式是对传感器部40在传感模式下生成的计测数据进行发送的模式。若为发送模式,则控制IC10将开关SW1接通,将开关SW2、SW3断开。
当到达计测时刻时,控制IC10指示传感器部40进行计测。具体为,当检测到计测时刻时,从待机模式切换到传感模式,并指示传感器部40进行计测。计测时刻例如是自前次计测时刻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的时刻,其由控制IC来计时。
控制IC10在传感模式下取得了由传感器部40计测而生成的计测数据后,将取得的计测数据存入未图示的存储器。另外,控制IC10在取得了由传感器部40计测而生成的计测数据后,将模式从传感模式切换成发送模式,并控制无线通信器50将存储器中存储的计测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装置2。
具体为,切换到发送模式后,控制IC10便将命令与服务器装置2建立通信的指示输出给无线通信器50,于是,收到了该指示的无线通信器50与服务器装置2建立通信。无线通信器50与服务器装置2建立了通信后,将表示已建立完通信的信号输出给控制IC10,于是,收到了该信号的控制IC10使无线通信器50发送存储器中存储的计测数据。另一方面,无线通信器50若不与服务器装置2建立通信,则将表示无法建立通信的信号输出给控制IC10,于是,收到了该信号的控制IC10将发送模式切换到待机模式。另外,控制IC10当收到了无线通信器50已发送完计测数据的通知时,则将发送模式切换到待机模式。
如上所述,在传感模式下时,经DC转换器20变换成第1电压值后又经稳压器30而调整成第2电压值的电力被提供给给传感器部40。由此,例如如图2所示,在由用作直流电源60的电池、DC转换器(升压式或降压式)20和稳压器30串联而成的电力线路中,电池电压被DC转换器20变换成3.3V。此时,输出电压会因DC转换器20的变换处理而发生变动。图3(a)表示DC转换器(降压式)20的实际输出电压的计测结果,可知输出电压有所变动。
接着,DC转换器20变换的输出电压被稳压器30调整成恒定的3.0V。由此,能输出无电压变动的恒定电压。图3的(b)表示稳压器30的实际输出电压的计测结果,可知输出电压一直稳定。因此,电压变动少的稳定电力被提供给传感器部40。由此,传感器部40能高精度地进行计测。另外,DC转换器20若为升-降压式,那么即使直流电源60因能量收集而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动,DC转换器20也能在来自直流电源60的输出电压到达规定值(例如3.3V)以上时进行降压来输出第1电压值的电压,且在来自直流电源60的输出电压低于规定值时进行升压来输出第1电压值的电压,从而能有效地输出恒定的电压。因此,能实现有效且高精度的计测。
另外,在待机模式下时,传感器部40及无线通信器50无需工作,因此耗电变少。另外,DC转换器20及稳压器30为停止状态,因此能削减耗电。
此外,在发送模式下时,传感器部40及稳压器30不被提供电力,因此能削减传感器部40及稳压器30的耗电。
因此,通过在无需进行计测和发送计测数据时切换成待机模式,在需要进行计测时切换成传感模式,在需要发送计测数据时切换成发送模式,就能高效地利用直流电源60。
图4是表示测定/发送处理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测定/发送程序是由控制IC10执行的,由此,控制IC10执行测定/发送处理。控制IC10将开关SW1~SW3断开(步骤S01)。由此,DC转换器20停止工作,直流电源60直接向控制IC10及无线通信器50提供电力。
在步骤S02,控制IC10将模式切换成待机模式。接着,判断是否满足了计测等待状态和计测开始条件(步骤S03)。若满足了计测等待状态和计测开始条件,则进入步骤S04的处理,若未满足,则返回至步骤S02的处理。
在步骤S04,控制IC10将开关SW1接通,将开关SW2、SW3断开。由此,DC转换器20进行工作,电力提供给控制IC10及无线通信器50。
在下一步骤S05,控制IC10将开关SW1、SW3接通,将开关SW2断开。由此,稳压器30也进行工作,电力不仅提供给控制IC10及无线通信器50,还提供给传感器部40。此时,DC转换器20转换且输出的电力被稳压器30加以调整,因此提供给传感器部40的是电压变动少的稳定电力。由此,能实现高精度的计测。
在下一步骤S06,控制IC10取得步骤S05中由传感器部40计测而生成的计测数据。接着,将开关SW1接通,将开关SW2、SW3断开(步骤S07)。并且,将步骤S06中取得的计测数据存入存储器(步骤S08)。
在下一步骤09,控制IC10判断是否满足了通信等待状态和数据发送条件。若满足了通信等待状态和数据发送条件,则进入步骤S10的处理,若未满足,则返回至步骤S01的处理。
在步骤S10,控制IC10控制无线通信器50将存储器中存储的计测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装置2。接着,判断发送是否结束(步骤S11)。若发送已结束,则结束测定/发送处理,若未结束,则返回至步骤S01的处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1是具备对计测对象进行计测的传感器部40、切换供电路径的控制IC10、向传感器部40及控制IC10供电的直流电源60、变换电压的DC转换器20、调整电压的稳压器30、对传感器部40的计测数据进行发送的无线通信器50的传感器装置。其中,自直流电源60起至传感器部40及控制IC10的供电路径包括:供电路径A,使传感器部40不与直流电源60导通,且使控制IC10及无线通信器50与直流电源60直接相连;供电路径B,使直流电源60、DC转换器20及稳压器30串联连接,且使稳压器30的输出被提供至传感器部40,且使DC转换器20的输出被提供至控制IC10及无线通信器50;供电路径C,使直流电源60与DC转换器20相连,且使DC转换器20的输出被提供至控制IC10及无线通信器50,且使传感器部40不与直流电源60导通。控制IC10根据传感器部40或无线通信器50的工作状态,对供电路径A、供电路径B及供电路径C进行切换。
由于根据传感器部40的工作状态来切换供电路径,因此能选择最佳的供电路径,实现低耗电。当切换成供电路径B时,经DC转换器20变换的不稳变动的电压被稳压器30调整成恒定电压,因此提供到传感器部40的是电压变动少的稳定电力。因此,即使工作状态视设置环境等而有可能变化,也能降低耗电和进行高精度计测。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一例传感器装置的框图。图6所示的传感器装置1A与传感器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追加了第2传感器部70。而其它结构与传感器装置1相同,因此在此主要说明与传感器装置1的不同点。其中,第1传感器部40相当于图1所示的传感器部40。
第2传感器部70被控制IC10控制,且连接在将控制IC10与无线通信器50彼此相连的电源电压线路Vcc上。因此,在传感模式下时,DC转换器20输出的电力也提供给第2传感器部70。虽然相比于第1传感器部40,提供至第2传感器部70的电源的电压变动较大,但可用于对无需高精度计测的计测对象进行计测。这里,第2传感器部70例如是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变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
<第3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一例传感器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与传感器装置1同样,传感器装置1B也具备控制IC10、DC转换器20、稳压器30、传感器部70、无线通信器50及直流电源60,还具备开关SW1、SW2。
关于DC转换器20,DC转换器20的输入线可经由开关SW1与直流电源60连接,DC转换器20的输出线与稳压器30连接。控制IC10、传感器部70及无线通信器50均与稳压器30的输出线串接。另外,DC转换器20、稳压器30及开关SW1与开关SW2并联。
控制IC10根据传感器装置1B的模式来切换开关SW1、SW2的通/断。具体为,若为待机模式,则将开关SW1断开,将开关SW2接通。若为传感模式或发送模式,则将开关SW1接通,将开关SW2断开。
这里,虽然本实施方式中以直流电源60是电池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直流电源60为电池时,很利于实现增长电池寿命这一目的,但即使直流电源60不是有限的电源,也能通过本发明获得削减耗电的效果。
〔利用软件的实现例〕
传感器装置1、1A、1B的控制功能块(尤其是控制IC10)可通过形成在集成电路(IC芯片)等中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而以软件方式来实现。
若以软件方式来实现,则传感器装置1、1A、1B具备:执行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软件即程序命令的CPU;以计算机(或CPU)能读取的方式存储有上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存储装置(将它们称为“存储介质”);以及,供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于是,通过由计算机(或CPU)从上述存储介质中读出上述程序并加以执行,本发明的目的即可达成。作为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使用“非暂存式有形介质”,例如是存储带、存储盘、存储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等。另外,上述程序也可通过能输送该程序的任何输送介质(通信网络及广播波等)来提供给上述计算机。这里,即使上述程序的形态是通过电子式传输而得以体现的、载置于载波中的数据信号,本发明也能得以实现。
(总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是具备对计测对象进行计测的第1传感器部、切换供电路径的控制部、向第1传感器部及控制部供电的电源、变换电压的转换器、以及调整电压的稳压器的传感器装置,其中,自所述电源起至所述第1传感器部及所述控制部的供电路径包括:供电路径A,使所述第1传感器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或不与所述电源导通,且使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以及供电路径B,使所述电源、所述转换器及所述稳压器串联连接,且使所述稳压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第1传感器部,且使所述转换器或所述稳压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传感器部的工作状态,对所述供电路径A及所述供电路径B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方案,由于是根据第1传感器部的工作状态来切换供电路径,因此能选择最佳的供电路径,实现低耗电。例如,在第1传感器部不进行计测工作的等待模式时选择供电路径A,在第1传感器部进行计测工作的传感模式时选择供电路径B即可。在等待模式下,控制部的耗电很少,因此通过将电源直接连接至控制部,便能削减转换器的耗电。另一方面,在传感模式下,第1传感器部的耗电较大,因此经由转换器将电源与第1传感器部及控制部相连,就能在高电流转换率的状态下驱动转换器。
另外,当切换成供电路径B时,经转换器变换的不稳变动的电压被稳压器调整成恒定电压,因此提供到第一传感器部的是电压变动少的稳定电力。
由此,第1传感器部能高精度地进行计测。因此,能提供一种即使工作状态有可能变化,也能降低耗电和进行高精度计测的传感器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中也能采用如下方案:具备对所述第1传感器部的计测数据进行发送的通信部,在所述供电路径A中,所述通信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或不与所述电源导通;在所述供电路径B中,所述转换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通信部及所述控制部,所述供电路径不但包括所述供电路径A及所述供电路径B,还包括:供电路径C,使所述电源与所述转换器相连,且使所述转换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控制部及所述通信部,且使所述第1传感器部不与电源导通;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传感器部或所述通信部的工作状态,对所述供电路径A、所述供电路径B及所述供电路径C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方案,在使通信部发送计测数据的发送模式时,选择供电路径C即可。通信部发送计测数据时需要相对较大的电力,但由于电力是经由转换器提供至通信部的,所以能在高电流转换率的状态下驱动转换器。另外,此时并不驱动稳压器,因此能削减稳压器的工作电力。
另外,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中,还具备对计测对象进行计测的第2传感器部,在所述供电路径A中,所述第2传感器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在所述供电路径B中,所述转换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控制部、所述通信部及所述第2传感器部,在所述供电路径C中,所述转换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第2传感器部。
根据上述方案,由于相比于第1传感器部,提供至第2传感器部的电力的电压变动较大,所以第2传感器部可用于对无需高精度计测的计测对象进行计测。因此,能够根据需要高精度计测的计测对象和无需高精度计测的计测对象,区分使用传感器。
另外,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中也能采用如下方案:具备对所述第1传感器部的计测数据进行发送的通信部,在所述供电路径A中,所述通信部及所述第1传感器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在所述供电路径B中,所述稳压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控制部及所述通信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案:所述通信部以无线方式发送计测数据。
所述转换器例如为升压式转换器或降压式转换器。另外,所述转换器也可以为当所述电源的电压为规定值以上时进行降压且当所述电源的电压低于规定值时进行升压的升-降压式转换器。
另外,在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中,可将通过能量收集而得的电力用作所述电源,或将电池用作所述电源。
另外,在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中,所述第1传感器部为输出模拟信号的传感器,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压,并将所述第1传感器部输出的模拟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从而输出计测对象的数字计测值。
根据上述方案,虽然控制部及第1传感器部各自的电压不同,但控制部通过在将第1传感器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时将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用作参考电压,能消除电压误差。
另外,本发明的传感器装置是被安设至构造物的传感器装置,所述第1传感器部计测所述构造物的振动。
根据上述方案,能高精度地对构造物发生的振动进行计测。
另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监视系统具备:所述传感器装置;以及接收装置,从所述传感器装置接收该传感器装置具有的所述第1传感器部所计测而生成的计测数据。
通过上述方案,能提供一种即使工作状态视设置环境等而有可能变化,也能降低耗电和进行高精度计测的监视系统。
本发明各方案的传感器装置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该情况时,使计算机作为上述传感器装置具备的各单元进行工作,从而借助计算机来实现上述传感器装置的控制程序及记录有该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式记录介质,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揭示的技术方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 传感器装置
10 控制IC(控制部)
20 DC转换器
30 稳压器
40、70 传感器部
50 无线通信器(通信部)
60 直流电源

Claims (12)

1.一种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计测对象进行计测的第1传感器部、切换供电路径的控制部、向第1传感器部及控制部供电的电源、变换电压的转换器、以及调整电压的稳压器,
其中,
具备对所述第1传感器部的计测数据进行发送的通信部,
自所述电源起至所述第1传感器部及所述控制部的供电路径包括:
供电路径A,使所述第1传感器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或不与所述电源导通,且使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以及
供电路径B,使所述电源、所述转换器及所述稳压器串联连接,且使所述稳压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第1传感器部,且使所述转换器或所述稳压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控制部,
供电路径C,使所述电源与所述转换器相连,且使所述转换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控制部及所述通信部,且使所述第1传感器部和所述稳压器不与电源导通,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传感器部或所述通信部的工作状态,对所述供电路径A、所述供电路径B及所述供电路径C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电路径A中,所述通信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或不与所述电源导通,在所述供电路径B中,所述转换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通信部及所述控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计测对象进行计测的第2传感器部,
在所述供电路径A中,所述第2传感器部与所述电源直接相连,
在所述供电路径B中,所述转换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控制部、所述通信部及所述第2传感器部,
在所述供电路径C中,所述转换器的输出被提供至所述第2传感器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以无线方式发送计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器为升压式转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器为降压式转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器为当所述电源的电压为规定值以上时进行降压且当所述电源的电压低于规定值时进行升压的升-降压式转换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通过能量收集而得的电力用作所述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电池用作所述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传感器部为输出模拟信号的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电压作为参考电压,并将所述第1传感器部输出的模拟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从而输出计测对象的数字计测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装置是被安设至构造物的传感器装置,
所述第1传感器部计测所述构造物的振动。
12.一种监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装置;以及
接收装置,从所述传感器装置接收该传感器装置所具有的所述第1传感器部的计测数据。
CN201480018216.9A 2013-04-02 2014-02-18 传感器装置及监视系统 Active CN105103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7103 2013-04-02
JP2013077103A JP6115262B2 (ja) 2013-04-02 2013-04-02 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PCT/JP2014/053772 WO2014162786A1 (ja) 2013-04-02 2014-02-18 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401A CN105103401A (zh) 2015-11-25
CN105103401B true CN105103401B (zh) 2017-12-19

Family

ID=5165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8216.9A Active CN105103401B (zh) 2013-04-02 2014-02-18 传感器装置及监视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87181B2 (zh)
EP (1) EP2983269B1 (zh)
JP (1) JP6115262B2 (zh)
KR (1) KR101709886B1 (zh)
CN (1) CN105103401B (zh)
WO (1) WO20141627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21909A (ja) * 2014-12-24 2016-07-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検出装置
CN105337502B (zh) * 2015-12-02 2018-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电路能量采集电路
US9929772B2 (en) * 2016-02-05 2018-03-27 Apana Inc. Low power, high resolution automated meter reading and analytics
US10354501B2 (en) * 2016-11-08 2019-07-16 The Boeing Company Autonomous, low energy, access indication system
DK3524454T3 (da) 2018-02-08 2022-04-25 Carrier Corp Strømfordeling til endepunktsfejldetektering og -retablering til et tranportkølesystem
US10935268B2 (en) 2018-04-03 2021-03-02 Carrier Corporation HVAC system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environmental data for HVAC system
CN110207775B (zh) * 2019-06-11 2020-09-08 北京妙思特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hart环路显示仪
CN110736420B (zh) * 2019-09-19 2020-09-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自供能水凝胶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10020996A (ko) * 1990-05-23 1991-12-20 정용문 전원 리플 검출회로
FR2768527B1 (fr) * 1997-09-18 2000-07-13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Regulateur de tension
JP4086800B2 (ja) * 2004-03-03 2008-05-14 株式会社タイコーデバイステクノ 電源装置
JP2006081369A (ja) * 2004-09-13 2006-03-23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
WO2006118011A1 (ja) * 2005-04-26 2006-11-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タイヤセンサ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タイヤ
JP2006353059A (ja) * 2005-06-20 2006-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部電源制御装置及び移動無線通信装置
JP4111215B2 (ja) * 2005-09-26 2008-07-0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KR20080089852A (ko) * 2007-04-02 2008-10-08 유도준 휴대용 전자제품의 전원 공급 장치
WO2009058138A1 (en) * 2007-10-31 2009-05-07 Agere Systems Inc. Temperature-based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JP2011259083A (ja) * 2010-06-07 2011-12-22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Rf電力増幅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方法
US8810214B2 (en) * 2010-09-30 2014-08-19 Nxp B.V. Multi-mode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a normal operational mode and a pass-through operational mod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multi-mode power supply circuit
JP5353861B2 (ja) * 2010-10-29 2013-11-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
KR20130002102A (ko) * 2011-06-28 2013-01-07 (주)시티이텍 변류기를 이용한 직류 전원공급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04511A (ja) 2014-10-27
KR20150135468A (ko) 2015-12-02
US9787181B2 (en) 2017-10-10
EP2983269A1 (en) 2016-02-10
EP2983269A4 (en) 2017-03-08
KR101709886B1 (ko) 2017-02-23
WO2014162786A1 (ja) 2014-10-09
US20160056718A1 (en) 2016-02-25
JP6115262B2 (ja) 2017-04-19
CN105103401A (zh) 2015-11-25
EP2983269B1 (en)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3401B (zh) 传感器装置及监视系统
CN107707118B (zh) 包括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电子装置
JP618489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半導体チップ、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680826B2 (en) Optimiz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for regulator apparatus with plural parallel regulators
US10714945B2 (en) Charge control circuit using battery voltage tracking, and a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10051641A1 (en) Low Power Consumption Wireless Sensory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9484819B2 (en) Regulator device
KR102201470B1 (ko) 전력 신호 인터페이스
JP2017032275A (ja) センサ情報無線送信装置
CN105637373A (zh) 无线受电装置及其控制电路、使用了它的电子设备、接收功率的计算方法
Merenda et al. An autonomous and energy efficient smart sensor platform
KR20160072248A (ko) 전자 장치의 충전기
WO2019060126A1 (en) GLOBAL-MINIMAL ENERGY MONITORING SENSITIVE TO VOLTAGE REGULATOR EFFICIENCY
KR102143402B1 (ko) 무선 센서 및 이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CN109463021A (zh) 电池管理集成电路
US798696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50739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DC-DC converters
JP2023026602A (ja) 設定システム
US11081892B2 (en)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circuit
US20130337751A1 (en) Adapt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22136B2 (en) Sensor systems,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s
Sabry et al. Power consumption and size minimization of a wireless sensor node in auto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Uhov et al. System of wireless energy-independent temperature and strain sensors for aircraft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s with the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radio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JP5472745B2 (ja) フィールド機器
EP441849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senso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