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2851B -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2851B
CN105102851B CN201480020054.2A CN201480020054A CN105102851B CN 105102851 B CN105102851 B CN 105102851B CN 201480020054 A CN201480020054 A CN 201480020054A CN 105102851 B CN105102851 B CN 105102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valve
damping force
closing
st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00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2851A (zh
Inventor
中岛清志
岛田和彦
大森贵之
尾上良雄
小川和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02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2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4Control of valve bias or pre-stress,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4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annular discs per se, singularly or in comb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在该衰减力可变减震器中,能够滑动地收纳在液压缸内且将该液压缸划分为上液压室和下液压室的活塞组装体包括:活塞主体(18),其具有使工作油在上液压室与下液压室之间流通的阀孔(18a);以及层叠阀(20),其对阀孔(18a)进行开闭。而且,所述衰减力可变减震器的特征在于,层叠阀(20)具有外周部(20b)和从外周部(20b)朝向中心延伸设置而对阀孔(18a)进行开闭的开闭部(20a),开闭部(20a)中,从作用点(P1)到外周部(20b)的沿着开闭部(20a)的长度(L1)比相当于从作用点(P1)到外周部(20b)的距离的长度(L2)长,在该作用点(P1)处,开闭部(20a)从在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受到压力。

Description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液压缓冲器(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通过压力侧单向阀(开闭部)对在液压缸内滑动的活塞(活塞组装体)上形成的阀孔进行开闭,由此来调节衰减力。
该压力侧单向阀通过调节在向电磁螺线管供给电力时产生的磁力来调节开闭的强度,由此来调节衰减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1-47323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液压缓冲器的压力侧单向阀从成为活塞的中心的活塞杆向径向延伸设置,由在阀孔中流通的工作油的压力推开。压力侧单向阀是通过从工作油受到的压力而挠曲来使阀孔打开的结构,活塞杆与阀孔的距离越长越容易挠曲,越容易使阀孔打开。换言之,若活塞杆与阀孔的距离短,则压力侧单向阀不易挠曲,为了推开压力侧单向阀而需要较大的压力。
即,若活塞杆与阀孔的距离短,则即便向电磁螺线管供给电力而产生的磁力弱,为了推开压力侧单向阀也需要大的压力,从而压力侧单向阀相对于在阀孔中流通的工作油的压力的变化的响应性降低。这样,若响应性降低,则不能进行迅速的衰减力的调节,从而产生具备该液压缓冲器的车辆的舒适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通过阀机构响应性良好地对使工作油产生流路阻力而产生衰减力的工作油流路进行开闭,从而能够适当地调节衰减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具有活塞组装体,所述活塞组装体能够滑动地收纳在填充有工作油的液压缸内,将所述液压缸在滑动方向上划分为第一流体室和第二流体室,并且所述活塞组装体形成有使所述第一流体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室连通而使所述工作油能够流通的工作油流路,所述工作油流路构成为能够开闭。而且,所述衰减力可变减震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装体包括:活塞主体,其形成有构成所述工作油流路的一部分的阀孔;线圈,其在被供给电力时产生磁力;以及阀机构,其对所述阀孔进行开闭,其中,所述阀机构具有开闭部,所述开闭部从外周部朝向中心延伸设置而对所述阀孔进行开闭,且通过所述磁力而被向所述活塞主体侧吸引,所述开闭部中,从作用点到所述外周部的沿着该开闭部的长度比从所述作用点到所述外周部的距离长,其中,在该作用点处,所述开闭部从在所述阀孔中流通的所述工作油受到压力。
根据本发明,能够增长阀机构的开闭部的长度,从而能够形成为刚性低且容易挠曲的开闭部,其中,所述阀机构对工作油流路进行开闭,该工作油流路供产生作用于活塞组装体的衰减力的工作油流通。刚性低的开闭部迅速地应对在工作油流路中流通的工作油的压力的变化而挠曲,因此对于在工作油流路中流通的工作油的压力的变化,能够响应性良好地对工作油流路进行开闭。因此,刚性低的开闭部能够响应性良好地对作用于活塞组装体的衰减力进行调节。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部从所述外周部朝向中心侧呈旋涡状地弯曲而延伸设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形成为从外周部朝向中心侧呈旋涡状地弯曲的形状的开闭部。通过形成为这样的形状的开闭部,能够增长从作用点到外周部的沿着开闭部的长度。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阀机构在层叠的至少两个的第一阀板之间配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阀板,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分别具有通过层叠而形成所述外周部的外缘部和通过层叠而形成所述开闭部的可动部,所述第二阀板的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阀板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阀机构的开闭部构成为,通过第二阀板使相邻的开闭部在挠曲方向上相互干涉。由此,避免一个开闭部单独地对工作油流路进行开闭的情况,从而形成为全部的工作油流路同时开闭的结构。因此,因多个工作油流路阶段性地开闭而产生的衰减力的阶段性的变化得到抑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主体上形成有多个所述阀孔,所述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具备开闭辅助构件,所述开闭辅助构件跨分别对多个所述阀孔进行开闭的全部的所述开闭部而配设。
根据本发明,具备跨在阀机构上形成的多个开闭部的全部而配设的开闭辅助构件,由此能够使多个阀孔一起开闭。因此,避免一个开闭部单独地对工作油流路进行开闭的情况,从而形成为全部的工作油流路同时开闭的结构。而且,因多个工作油流路阶段性地开闭而产生的衰减力的阶段性的变化得到抑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阀机构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阀板层叠而构成,所述第一阀板分别具有通过层叠而形成所述外周部的外缘部和通过层叠而形成所述开闭部的可动部,所述开闭辅助构件配设在层叠的所述第一阀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开闭辅助构件配设在层叠的第一阀板之间,该开闭辅助构件跨在阀机构上形成的开闭部的全部而配设。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阀孔形成在比所述线圈靠中心侧的位置,所述线圈以包围所述活塞主体的方式设置。
根据本发明,在比阀孔靠中心侧的位置不需要配置线圈等的空间,因此能够将阀孔靠中心配置。因此,能够使从外周部到阀孔的距离增长,由此,能够使从作用点到外周部的沿着开闭部的长度增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通过阀机构响应性良好地对使工作油产生流路阻力而产生衰减力的工作油流路进行开闭,从而能够适当地调节衰减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衰减力可变减震器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活塞组装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活塞组装体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层叠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b)是第一阀板的俯视图,图4(c)是第二阀板的俯视图。
图5(a)是表示升降件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在第一阀板上配设的升降件的俯视图,图5(c)是表示在层叠的第一阀板之间配设的升降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衰减力可变减震器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活塞组装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活塞组装体的剖视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是能动性地使衰减力变化而吸收车辆11上产生的振动的缓冲装置。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具备:圆筒状的液压缸12;滑动自如地收纳在液压缸12内的活塞组装体14;以及与活塞组装体14连结且从液压缸12的上端部12a突出的活塞杆1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活塞杆16突出的上端部12a侧作为上方(Up)来设定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的上下方向(Up、Down)。
另外,在活塞组装体14的内部具备经由配线21而与控制部22(Cont.)连接的线圈15。而且,从蓄电池(Batt.)等电源24向该线圈15供给电力。
在液压缸12的内部填充有液体(工作油13),活塞组装体14能够在箭头所示的上下方向(液压缸12的轴线方向)上滑动。而且,液压缸12的内部由活塞组装体14在活塞组装体14的滑动方向(上下方向)上划分为上端部12a侧的第一流体室(上液压室31)和第二流体室(下液压室32)。
在从车辆11施加有使活塞杆16位移的压力时,这样构成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使活塞组装体14在液压缸12内沿着箭头方向(上下方向)滑动,从而使工作油13在上液压室31与下液压室32之间移动,由此产生衰减力。
另外,液压缸12的下液压室32通过底阀100而与贮存室60划分开。在底阀100上形成有使下液压室32与贮存室60连通的多个连通路100a,多个连通路100a由第一控制阀110a或第二控制阀110b中的任一方来进行开闭。
第一控制阀110a是在下液压室32中的工作油13的压力(以下,称为“下室液压”)比规定的压力低时打开,允许工作油13从贮存室60朝向下液压室32的一个方向的流通的止回阀。另外,第二控制阀110b是在下室液压比规定的压力高时打开,允许工作油13从下液压室32朝向贮存室60的一个方向的流通的止回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上液压室31中的工作油13的压力称为“上室液压”。
另外,贮存室60通过自由活塞60a而与填充有被适当加压的气体的气体室61划分开。自由活塞60a能够在液压缸12内沿上下方向滑动。通过该结构,填充在气体室61内的气体的气压向填充在下液压室32及上液压室31内的工作油13施加,从而下室液压及上室液压维持为与填充在气体室61内的气体的气压相等。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将填充在气体室61内的气体的气压作为初始内压而工作。
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是通过在由活塞组装体14划分的上液压室31与下液压室32之间流通的工作油13的流路阻力的调节来使衰减力变化的结构,活塞组装体14如图2、3所示那样构成。
如图2、3所示,活塞组装体14从活塞杆16侧起依次串联地配设有外装有线圈15的活塞主体18、密封铁心17a、阀机构(层叠阀20)、非磁性限位件17b及对流活塞(日语:コンベピストン)30。
在活塞主体18的周围配设有外磁轭17,且通过密封铁心17a将线圈15密封在外磁轭17内。
另外,在活塞主体18上形成有内螺纹,且在活塞杆16上形成有外螺纹,从而活塞杆16被拧入活塞主体18而进行紧固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优选外磁轭17、活塞主体18及密封铁心17a之间由O形密封环19等密封构件适当地液密密封。
在活塞主体18上,多个阀孔18a沿轴线方向贯通,且层叠阀20以对阀孔18a进行开闭的方式构成。层叠阀2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非磁性限位件17b和对流活塞30通过紧固固定于活塞主体18的非磁性螺栓18b而安装于活塞主体18。而且,层叠阀20由非磁性限位件17b和活塞主体18夹持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优选在非磁性限位件17b上,在与活塞主体18的阀孔18a对置的位置形成有供通过层叠阀20后的工作油13流入的空间区域17b1。
另外,在对流活塞30的外周上环绕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活塞环30a。活塞环30a将液压缸12的周壁与活塞组装体14的间隙闭塞,通过该结构,活塞组装体14在液压缸12内滑动。另外,液压缸12的上液压室31与下液压室32通过活塞环30a而液密地划分开。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对流活塞30与非磁性限位件17b之间配设有间隔构件33的结构。
另外,优选在非磁性限位件17b、间隔构件33及对流活塞30中分别形成有工作油13的流路,上述的流路连通而形成工作油流路130。并且,优选在外磁轭17上也形成有使活塞主体18的阀孔18a与上液压室31连通的连通孔171。
而且,优选在非磁性限位件17b中形成的工作油流路130使供工作油13流入的空间区域17b1与下液压室32连通,从而使流入到空间区域17b1的工作油13经由工作油流路130而向下液压室32流入。通过该结构,形成包括连通孔171、阀孔18a及空间区域17b1的工作油流路130,上液压室31与下液压室32由工作油流路130连通。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在从上液压室31朝向下液压室32的方向上或其相反方向上,通过在工作油流路130(连通孔171、阀孔18a、空间区域17b1)中流通的工作油13(参照图1)的流路阻力来产生使活塞组装体14的位移衰减的衰减力(即,作用于活塞组装体14的衰减力)。
另外,优选活塞主体18由钢材等磁性体形成。若活塞主体18为磁性体,则在向线圈15供给电力时,形成以活塞主体18为铁心的电磁铁而产生磁力。并且,磁性体的活塞主体18自身磁化。
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所具备的活塞组装体14如图2、3所示那样构成。而且,通过层叠阀20闭塞在活塞主体18上形成的阀孔18a,通过在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推开层叠阀20时产生的流路阻力来产生衰减力。
图4(a)是表示层叠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b)是第一阀板的俯视图,图4(c)是第二阀板的俯视图。另外,图5(a)是表示升降件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在第一阀板上配设的升降件的俯视图,图5(c)是表示在层叠的第一阀板之间配设的升降件的剖视图。
如图4(a)所示,层叠阀20通过层叠多个(10~30张左右)第一阀板200且在层叠的第一阀板200之间配设1张以上的第二阀板201而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阀板200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等而相互固接,也可以是不相互固接而以由非磁性限位件17b(参照图2)和活塞主体18按压的状态设置于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参照图1)的结构。另外,第一阀板200的张数(10~30张左右)没有限定。
层叠阀20具有以使活塞主体18的阀孔18a打开及闭塞的方式(使阀孔18a开闭的方式)挠曲而进行弹性变形的开闭部20a。开闭部20a从形成为圆环状的外周部20b朝向中心延伸出,由在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参照图1)从活塞主体18侧按压,从而如图3所示,以向在非磁性限位件17b上适当形成的间隙(退避用空间17b2)进入的方式挠曲而将阀孔18a打开。
这样,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由在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推开。
另外,优选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具有向阀孔18a侧复原的弹力,通过这样的结构,开闭部20a能够对阀孔18a进行开闭。
如上述那样,阀孔18a是工作油流路130(参照图3)的一部分,因此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对工作油流路130进行开闭。
第一阀板200是薄板状的构件,如图4(b)所示,以与活塞主体18的阀孔18a的数量和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可动部200a。可动部200a从层叠时形成层叠阀20的外周部20b的圆环状的外缘部200b朝向中央延伸设置,在其与相邻的可动部200a之间形成有狭缝200c。
即,一个可动部200a形成在两个狭缝200c之间,且多个可动部200a构成为互不干涉。
而且,以一个可动部200a闭塞一个阀孔18a的方式构成,且第一阀板200层叠而成的层叠阀20通过可动部200a层叠的部分来形成开闭部20a。
需要说明的是,狭缝200c的外缘部200b侧的端部例如可以形成为圆形。通过形成具有这样的形状的狭缝200c,在狭缝200c的外缘部200b侧不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第一阀板200难以产生外缘部200b从狭缝200c断裂等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阀板200的狭缝200c由以从外缘部200b沿周向回绕的方式朝向中心的旋涡状的曲线形成。
由此,可动部200a以从外缘部200b朝向中心侧呈旋涡状回绕的方式延伸设置,呈弯曲的曲线形状。
并且,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通过将可动部200a层叠而形成,因此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也以从外周部20b朝向中心侧回绕的方式延伸设置,形成为呈旋涡状弯曲的曲线形状。
可动部200a构成为,通过从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参照图1)受到的压力而向背离活塞主体18的方向挠曲。
另外,从受到工作油13的压力的位置(作用点P1)到外缘部200b侧的固定端P2(在图4(b)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长度(由符号L1表示)越长,可动部200a越容易挠曲。在此,长度L1表示沿着可动部200a的长度,表示实际上能够挠曲的长度(可挠曲长度)。
即,若从作用点P1到固定端P2的沿着可动部200a的长度(可挠曲长度)L1较长,则即便向作用点P1输入的压力小,也能够打开阀孔18a,从而能够形成为可动部200a的刚性低的第一阀板20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比固定端P2靠中心侧形成可动部200a,因此比固定端P2靠外侧成为外缘部200b。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可动部200a的长度(长度L1)例如表示沿着将一个可动部200a的两侧的狭缝200c间的中点连结的假想线的长度。或者,也可以是沿着任一方的狭缝200c的长度。
例如,从作用点P1起呈旋涡状地扩展的形状的可动部200a与从作用点P1起向第一阀板200的径向呈直线状地扩展的形状的可动部200a的长度L2相比,能够延长其长度L1。因此,从作用点P1起呈旋涡状地扩展的形状的可动部200a与从作用点P1起向径向呈直线状地扩展的形状的可动部相比,更容易挠曲。
需要说明的是,可动部200a中,从作用点P1起向第一阀板200的径向呈直线状地扩展的形状的可动部200a的长度L2是从作用点P1到固定端P2的距离,成为从作用点P1到外缘部200b的距离。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阀20通过将第一阀板200层叠而形成。即,将第一阀板200的外缘部200b层叠而形成层叠阀20的外周部20b,将第一阀板200的可动部200a层叠而形成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中,从闭塞阀孔18a的位置(为从工作油13受到压力的位置,为相当于第一阀板200的作用点P1的位置)到外周部20b的沿着开闭部20a的长度L1比相当于从作用点P1到外周部20b的距离的长度L2形成得长。
这样形成的开闭部20a的刚性低且容易挠曲,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的刚性低且容易挠曲。
刚性低的开闭部20a能够根据从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受到的压力的变化,以高的响应性对阀孔18a进行开闭。
另外,优选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阀板200由钢板等磁性体形成。若第一阀板200为磁性体,则在向线圈15(参照图1)供给电力而产生磁力时,可动部200a被向活塞主体18侧吸引。
因此,能够形成为通过向线圈15供给电力时产生的磁力而被向活塞主体18侧吸引的开闭部20a。并且,若活塞主体18为磁性体,则能够使开闭部20a吸附于磁化后的活塞主体18。
并且,通过调节向线圈15供给的电力来调节产生的磁力。因此,通过调节向线圈15供给的电力,来调节开闭部20a吸附于活塞主体18时的吸附力。
例如,当使开闭部20a向活塞主体18吸附的磁力变强时,在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难以使开闭部20a挠曲,从而阀孔18a成为难以打开的状态。因此,在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的流路阻力变大,从而作用于活塞组装体14(参照图2)的衰减力变大。
反之,当使开闭部20a向活塞主体18吸附的磁力变弱时,在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容易使开闭部20a挠曲,从而阀孔18a成为容易打开的状态。因此,在阀孔18a中流通的工作油13的流路阻力变小,从而作用于活塞组装体14的衰减力变小。
这样,通过使第一阀板200为磁性体而能够使开闭部20a为磁性体,从而能够进行作用于活塞组装体14的衰减力的调节。
另外,通过形成为刚性低的开闭部20a,从而在使开闭部20a向活塞主体18吸附的磁力变弱时对阀孔18a进行开闭的响应性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阀板200相对于一个阀孔18a而形成有一个可动部200a,因此在层叠阀20上也相对于一个阀孔18a而形成有一个开闭部20a。因此,各阀孔18a分别单独地打开及关闭,从而存在各阀孔18a开闭的时刻不同步的情况。
例如,当各阀孔18a依次打开时,每当打开时衰减力都会变化(减少),因此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参照图1)的衰减力阶段性地变化(减少)。由此,存在车辆11(参照图1)上产生不规则的振动而使舒适性降低的情况。
因此,优选层叠阀20为全部的阀孔18a同时打开及关闭的结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阀20中,在层叠的第一阀板200之间至少配设有一张第二阀板201。
如图4(c)所示,第二阀板201为与第一阀板200大致相同的形状,且以与第一阀板200的可动部200a的数量和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可动部201a。可动部201a从与第一阀板200的外径相等的圆环状的外缘部201b朝向中央延伸设置,在其与相邻的可动部201a之间形成有狭缝201c。
另外,第二阀板201的狭缝201c也由以从外缘部201b沿周向回绕的方式朝向中心的旋涡状的曲线形成,可动部201a也以从外缘部201b朝向中心侧呈旋涡状地回绕的方式延伸设置,从而呈弯曲的曲线形状。
并且,第二阀板201的可动部201a的中心侧的端部(前端部t1)沿周向扩展。
具体而言,在第二阀板201的固定端部P3(在图4(c)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与第一阀板200的固定端P2为相同形状的情况下,在第一阀板200和第二阀板201以各自的固定端P2、P3一致的方式重合时,第二阀板201的可动部201a的前端部t1跨第一阀板200的相邻的两个可动部200a的一部分而重叠。
当将这样的形状的第二阀板201配设在层叠的第一阀板200之间时,第一阀板200的一个可动部200a经由第二阀板201的可动部201a而与相邻的可动部200a在挠曲方向(变形的方向)上发生干涉。
而且,层叠阀20以相邻的开闭部20a在挠曲方向上相互干涉的方式构成。因此,即便层叠阀20的一个开闭部20a从工作油13(参照图1)受到足以进行挠曲的压力,该开闭部20a的挠曲也被相邻的开闭部20a限制。
而且,层叠阀20在全部的开闭部20a从工作油13受到足以进行挠曲的压力时,全部的开闭部20a挠曲而使全部的阀孔18a同时打开。由此,相对于活塞组装体14(参照图1)的动作的衰减力一下子发生变化,从而衰减力阶段性地变化时产生的舒适性的降低得到抑制。
另外,如图5(a)所示,也可以是在活塞主体18与层叠阀20之间具备开闭辅助构件(升降件25)的结构。
优选升降件25例如是形成为闭塞阀孔18a的圆盘(圆环)状的金属板构件,且将中心开口,以供非磁性螺栓18b(参照图2)穿过。
另外,如图5(b)所示,优选升降件25以跨构成层叠阀20的第一阀板200的全部的可动部200a的方式形成,通过该结构,升降件25跨层叠阀20的全部的开闭部20a而配设。
需要说明的是,若形成为在升降件25的中心形成的开口部的周围形成有与层叠阀20的中心部嵌合的凸状部25a的结构,则能够有效地避免升降件25的位置错动。
另外,如图5(a)所示,可以是在升降件25的周围以与该升降件25相同的厚度配设有呈圆环状的间隔构件210的结构。优选间隔构件210配设在与层叠阀20的外周部20b(参照图4(a))相对的位置。
层叠阀20通过升降件25而将全部的开闭部20a连接。因此,即便层叠阀20的一个开闭部20a从工作油13(参照图1)受到足以进行挠曲的压力,该开闭部20a的挠曲也由升降件25限制。
而且,层叠阀20在全部的开闭部20a从工作油13受到足以进行挠曲的压力时,全部的开闭部20a挠曲而使全部的阀孔18a同时打开。由此,相对于活塞组装体14(参照图1)的动作的衰减力一下子发生变化,从而在衰减力阶段性地变化时产生的舒适性的降低得到抑制。
这样,通过具备升降件25,从而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能够对活塞主体18的阀孔18a同时进行开闭。
另外,升降件25是具有与图4(c)所示的第二阀板201同等的功能的构件。因此,可以是代替第二阀板201而具备升降件25的结构,也可以是同时具备第二阀板201和升降件25的结构。
并且,如图5(c)所示,也可以是在层叠的第一阀板200之间配设有升降件25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如图5(c)所示,也可以是在升降件25的周围以与该升降件25相同的厚度配设有呈圆环状的间隔构件210的结构。优选间隔构件210配置在外缘部200b(参照图4(b))。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b)、图4(c)所示,优选在第一阀板200的可动部200a中的至少一个及第二阀板201的可动部201a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贯通孔H1。
并且,在层叠阀20中,优选全部的第一阀板200的贯通孔H1与第二阀板201的贯通孔H1连通。
如图3所示,层叠阀20配设在活塞主体18的下液压室32侧,开闭部20a(参照图4(a))即便从下液压室32侧受到工作油13产生的压力也不发生挠曲,从而阀孔18a不打开。
因此,在第一阀板200及第二阀板201上设置贯通孔H1,来确保工作油13从下液压室32向上液压室31流通的流路。
由此,在下液压室32中的工作油13的压力比上液压室31中的工作油13的压力高时,能够使下液压室32的工作油13向上液压室31流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b)所示,优选在升降件25上也形成有贯通孔H1。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参照图1)通过调节使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参照图4(a))向活塞主体18(参照图2)吸附的磁力,从而调节相对于活塞组装体14(参照图2)的动作的衰减力。
而且,层叠阀20通过将多个第一阀板200(参照图4(b))层叠而形成,开闭部20a通过将第一阀板200的可动部200a(参照图4(b))层叠而形成。
第一阀板200的可动部200a以从外缘部200b(参照图4(b))朝向中心侧呈旋涡状地回绕的方式延伸设置,从而呈弯曲的曲线形状,且从受到工作油13(参照图1)的压力的作用点P1到外缘部200b(参照图4(b))侧的固定端P2的长度L1设定得较长。具体而言,从作用点P1到固定端P2的长度L1(可挠曲长度)与从作用点P1向第一阀板200的径向呈直线状地扩展的情况下的长度L2相比设定得更长。
即,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参照图4(a))中,从作用点P1到外周部20b(参照图4(a))的长度L1比从作用点P1到外周部20b的距离(长度L2)设定得长。
因此,形成为开闭部20a的刚性低的层叠阀20(参照图4(a))。
由此,能够形成为在使开闭部20a向活塞主体18吸附的磁力较弱时,能够使阀孔18a(参照图4(a))以高的响应进行开闭的层叠阀20。
另外,形成为在层叠的第一阀板200(参照图4(b))之间配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阀板201(参照图4(c))的层叠阀20(参照图4(a))的结构。
由此,层叠阀20能够使全部阀孔18a(参照图4(a))同时进行开闭,从而阀孔18a阶段性地开闭时在车辆11(参照图1)上产生的不规则的振动引起的舒适性的下降得到抑制。
另外,如图5(a)、图5(b)所示,形成为在层叠阀20中具备跨全部的开闭部20a而配设的升降件25的结构。
由此,层叠阀20能够使全部阀孔18a同时进行开闭,从而阀孔18a阶段性地开闭时在车辆11上产生的不规则的振动引起的舒适性的下降得到抑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活塞组装体14(参照图2)形成为在活塞主体18(参照图2)的外周外装有线圈15(参照图1)的结构。由此,阀孔18a形成在比线圈15靠内周侧(中心侧)的位置。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在比阀孔18a靠中心侧的位置配设线圈15等,能够使阀孔18a接近中心而配置。而且,能够将阀孔18a形成在从活塞主体18的外周分离的位置,且能够增长图4(b)所示的可动部200a的长度L1(可挠曲长度)。因此,能够形成为刚性低且容易挠曲的可动部200a,从而能够降低层叠阀20的开闭部20a(参照图4(a))的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
例如,图4(b)所示的第一阀板200的形状及图4(c)所示的第二阀板201的形状只不过为一例,只要是成为满足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参照图1)所要求的性能的刚性的形状即可,可动部200a、201a可以是任意形状。
另外,在层叠阀20(参照图2)中配设的第二阀板201(参照图4(b))的数量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是配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阀板201的层叠阀20。
另外,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参照图1)具备的阀机构为将第一阀板200(参照图4(b))层叠而成的层叠阀(参照图2),但也可以是具有同等的形状的开闭部20a(参照图4(a))而一体地形成的阀机构。在该情况下,相当于第二阀板201(参照图4(c))的构件形成为安装于端部的结构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阀板201(参照图4(c))形成为可动部201a(参照图4(c))的前端部t1(参照图4(c))跨第一阀板200的相邻的两个可动部200a而重叠的结构。
但是,只要是第二阀板201的可动部201a的至少一部分跨第一阀板200的相邻的两个可动部200a而重叠的结构即可,没有限定为前端部t1跨相邻的两个可动部200a而重叠的结构。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为贮存室60和气体室61形成在液压缸12内的单管减震器,但也可以是贮存室60及气体室61形成在液压缸12的外部的双管式。
符号说明:
10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12 液压缸
13 工作油
14 活塞组装体
15 线圈
18 活塞主体
18a 阀孔(工作油流路)
20 层叠阀(阀机构)
20a 开闭部
20b 外周部
25 升降件(开闭辅助构件)
31 上液压室(第一流体室)
32 下液压室(第二流体室)
130 工作油流路
200 第一阀板
201 第二阀板
200a、201a 可动部
200b、201b 外缘部
P1 作用点
L1 长度(从作用点到外周部的沿着开闭部的长度)
L2 长度(从作用点到外周部的距离)

Claims (13)

1.一种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具有活塞组装体,所述活塞组装体能够滑动地收纳在填充有工作油的液压缸内,将所述液压缸在滑动方向上划分为第一流体室和第二流体室,并且所述活塞组装体形成有使所述第一流体室与所述第二流体室连通而使所述工作油能够流通的工作油流路,
所述工作油流路构成为能够开闭,
所述活塞组装体包括:
活塞主体,其形成有构成所述工作油流路的一部分的阀孔;
线圈,其在被供给电力时产生磁力;以及
阀机构,其对所述阀孔进行开闭,
所述阀机构具有开闭部,
所述衰减力可变减震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从外周部朝向中心延伸设置而对所述阀孔进行开闭,且通过所述磁力而被向所述活塞主体侧吸引,
所述开闭部中,从作用点到所述外周部的沿着该开闭部的长度比从所述作用点到所述外周部的距离长,其中,在该作用点处,所述开闭部从在所述阀孔中流通的所述工作油受到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从所述外周部朝向中心侧呈旋涡状地弯曲而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机构在层叠的至少两个的第一阀板之间配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阀板,
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分别具有通过层叠而形成所述外周部的外缘部和通过层叠而形成所述开闭部的可动部,
所述第二阀板的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阀板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活塞主体上形成有多个所述阀孔,
所述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具备开闭辅助构件,所述开闭辅助构件跨分别对多个所述阀孔进行开闭的全部的所述开闭部而配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机构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阀板层叠而构成,
所述第一阀板分别具有通过层叠而形成所述外周部的外缘部和通过层叠而形成所述开闭部的可动部,
所述开闭辅助构件配设在层叠的所述第一阀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活塞主体上形成有多个所述阀孔,
所述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具备开闭辅助构件,所述开闭辅助构件跨分别对多个所述阀孔进行开闭的全部的所述开闭部而配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辅助构件配设在层叠的所述第一阀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孔形成在比所述线圈靠中心侧的位置,所述线圈以包围所述活塞主体的方式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孔形成在比所述线圈靠中心侧的位置,所述线圈以包围所述活塞主体的方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孔形成在比所述线圈靠中心侧的位置,所述线圈以包围所述活塞主体的方式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孔形成在比所述线圈靠中心侧的位置,所述线圈以包围所述活塞主体的方式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孔形成在比所述线圈靠中心侧的位置,所述线圈以包围所述活塞主体的方式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孔形成在比所述线圈靠中心侧的位置,所述线圈以包围所述活塞主体的方式设置。
CN201480020054.2A 2013-04-08 2014-03-18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Active CN105102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0637 2013-04-08
JP2013080637 2013-04-08
PCT/JP2014/057383 WO2014167959A1 (ja) 2013-04-08 2014-03-18 減衰力可変ダン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851A CN105102851A (zh) 2015-11-25
CN105102851B true CN105102851B (zh) 2016-09-21

Family

ID=51689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0054.2A Active CN105102851B (zh) 2013-04-08 2014-03-18 衰减力可变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2851B (zh)
WO (1) WO20141679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3105B2 (en) 2020-02-03 2022-11-08 DRiV Automotive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monotube shock absorb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195A (en) * 1996-07-29 1997-11-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lternating state pressure regulation valved damper
CN1721729A (zh) * 2004-05-25 2006-01-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液压缓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0458B2 (ja) * 1998-02-12 2008-03-12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力発生構造
JPH11344069A (ja) * 1998-04-01 1999-12-14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発生構造
JP4875377B2 (ja) * 2006-02-23 2012-0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減衰力ダンパ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195A (en) * 1996-07-29 1997-11-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lternating state pressure regulation valved damper
CN1721729A (zh) * 2004-05-25 2006-01-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液压缓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851A (zh) 2015-11-25
WO2014167959A1 (ja)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2783B2 (ja) 緩衝器
CN102734372B (zh) 液压缓冲器
CN104074914B (zh) 压力减震器
CN105308351B (zh) 带有多件式阀门组件的杆引导组件
CN105452708B (zh) 带有依赖频率的被动阀的减震器
CN105377595B (zh) 角组件
CN103591207B (zh) 减震器的活塞阀
CN102384209A (zh) 缓冲器
US9062737B2 (en) Shock absorber with four chambers
CN103363008B (zh) 液压缓冲器
CN105473887B (zh) 衰减力调整式缓冲器
CN105240442B (zh) 一种油压减振器
DE112014003754B4 (de)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en eines Niederdruck-Einrohr-Stossdämpfer mit hoher Einfederungsdämpfung
CN103939516A (zh) 具有数字阀的阻尼器
CN103104649B (zh) 缓冲器
CN101796323B (zh) 具有全位移阀组件的减振器
DE102012016929A1 (de) Frequenz-/drucksensitiver Schwingungsdämpfer
CN104603495B (zh) 多级可调谐递减阀
JP2010538218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DE102011004962A1 (de) Stoßdämpfer
CN104019177A (zh) 速度递增式阀门系统
EP4034781A1 (en) Shock absorber base valve assembly
DE102016220722B4 (de) Ventil-Kolben-Anordnung für einen Schwingungsdämpfer
CN105143707A (zh) 缓冲器及使用该缓冲器的车辆
CN106460992A (zh) 用于车辆减振器的可变半径弹簧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