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9616B - 无线通讯设备、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讯设备、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9616B
CN105099616B CN201510146046.9A CN201510146046A CN105099616B CN 105099616 B CN105099616 B CN 105099616B CN 201510146046 A CN201510146046 A CN 201510146046A CN 105099616 B CN105099616 B CN 105099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wave
signal
transmission
reception
transmission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60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9616A (zh
Inventor
浮田阳介
阪口敬司
青木隆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99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9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9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96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设备、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接收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在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在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在与接收设备之间进行测试信号以及响应信号的收发,进行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根据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用于信号发送的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无线通讯设备、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标准、IEEE802.15.4标准所代表的无线通信中,存在利用2.4GHz频段的无线频带的情况。该2.4GHz频段的无线频带也被称为ISM(Industry-Science-Medical:工业、科学以及医疗)频段。
该2.4GHz频段除了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之外还利用于微波炉等设备。微波炉等设备的辐射噪声对于利用2.4GHz频段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和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而言成为干涉波,成为接收错误的主要原因。
在干涉波的影响大的环境下,能够通过使用低速的传输速率(有时也记述为“数据传输速度”。)来抑制接收错误。另一方面,由于低速的传输速率的传输吞吐量低,若经常使用低速的传输速率,则无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
根据上述状况,以往以来存在如下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根据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传输路状态,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适应性地选择用于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
例如,在IEEE802.11b标准中,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规定有1Mbps、2Mbps、5.5Mbps、11Mbps这4个传输速率。另外,在IEEE802.11g标准中,根据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的不同,规定有54Mbps、48Mbps、36Mbps、24Mbps、18Mbps、12Mbps、9Mbps、6Mbps这8个传输速率。
此外,通过物理层(Physical Layer)的调制方式以及/或者编码率等而确定的传输速率有时也记述为“PHY速率”。另外,传输速率在IEEE802.11标准中也被称为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传输速率控制技术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以多个传输速率中的各个速率分别发送多个测试用包。接收到测试用包的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以多个传输速率中的各个速率分别测定PER(Packet Error Rate:误包率)。然后,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根据所测定出的PER,针对至少一部分的传输速率分配优先级而制成优选级表,并将其发送给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
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优选级表,对用于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号的传输速率进行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97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中,需要以所准备的多个传输速率中的各个速率分别进行测试用包的发送。因此,对于发送侧以及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各自而言,测试用包的发送以及接收的负荷变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设备,其在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用于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号的传输速率时,能够减轻发送侧以及接收侧的通信负荷。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无线通讯设备是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该无线通讯设备具备: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第1检测单元,其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发送单元,其在所述第2检测单元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测试信号;解析单元,其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该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以及传输速率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
根据上述无线通讯设备,能够减轻在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号的传输速率时产生的通信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无线工作站3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传播特性表110的内容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无线接入点5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
图7是表示无线工作站3检测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由无线工作站3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由无线工作站3进行的测试用信号的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由无线接入点5进行的测试用信号的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1中的由无线工作站3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由无线工作站3进行的干涉波功率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由无线工作站3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通知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A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传播特性表115的内容的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由包含图15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A在内的无线工作站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从图1的干涉设备辐射的辐射噪声的一个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无线通信系统;3...无线工作站(无线STA);5...无线接入点(无线AP);7...干涉设备;31...天线;32...接收单元;33...接收帧解析单元;34...上位层处理单元;35...发送帧生成单元;36...发送单元;37...RSSI检测单元;38...干涉波检测单元;39...传输速率控制单元;51...天线;52...接收单元;53...接收帧解析单元;54...上位层处理单元;55...发送帧生成单元;56...发送单元;110、115...传播特性表;120...PERrt算出单元;130...PERdwn算出单元;140...PERup算出单元;150...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60...PER推定单元;160A...SIR算出单元;170、170A...传输速率选择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的研究)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中,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为了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适应性地控制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需要以所准备的多个传输速率中的各个速率分别发送测试用包。因此,对于发送侧以及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各自而言,存在测试用包的发送以及接收的负荷大这一问题。
因此,发明人研究了如下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通过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以所准备的多个传输速率的一部分发送测试用包,能够适应性地控制传输速率。
另外,例如,在家庭网络中,可预料到新老无线通讯设备、制造商不同的无线通讯设备等各种无线通讯设备混杂。在构建这种家庭网络的方面,在发送侧以及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这两方都搭载用于适应性地控制传输速率的功能这一情况成为制约事项。因此,发明人对在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尽可能不追加新的功能、而能够仅通过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功能来适应性地控制传输速率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
通过上述研究,发明人得到了如下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的构造:若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具备返回对来自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测试用发送信号响应的测试用响应信号的功能,则通过以所准备的多个传输速率之一发送测试信号,能够利用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来适应性地控制传输速率。
并且,反复研究的结果是得到了如下见解:通过测试用地利用现有的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的Ping(因特网封包探索)、IEEE802.11标准的Probe(探测)等,无需在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追加用于传输速率控制的新功能。
以下,对包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在内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其中,例如将从图1的无线工作站(无线STA)3向无线接入点(无线AP)5的通信表述为“往路通信”,将从无线AP5向无线STA3的通信表述为“返路通信”,将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的通信以及折返的从无线AP5向无线STA3的通信合并的通信表述为“往返通信”。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作为终端的无线工作站(无线STA)3以及作为基站的无线接入点(无线AP)5。此外,无线通信系统1有时也包含无线STA3以外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STA,有时也包含无线AP5以外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AP。
此外,在实施方式1等中,无线STA3以及无线AP5分别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以及“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对应。
图1的干涉设备7是作为干涉波的产生源的外部设备。
其中,在实施方式1中,干涉设备7例如是产生具有图18中示出一例的周期性的辐射噪声的设备,其例如是微波炉等家电设备。此外,即使在干涉设备7是产生无周期性的辐射噪声的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在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
首先,参照附图对图1的无线STA3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图1的无线STA3的结构的框图。此外,在图2、后述图3、图5以及图15中,用实线箭头表示数据线,用虚线箭头表示控制线。
无线STA3具备天线31、接收单元32、接收帧解析单元33、上位层处理单元34、发送帧生成单元35、发送单元36、RSSI检测单元37、干涉波检测单元38、以及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
接收单元32对经由天线31接收的电波主要执行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中的处理。作为物理层中的处理,例如有信号波的检测处理、自动增益控制(Auto Gain Control:AGC)、自动频率控制(Auto frequency Control:AFC)、信道推定、信道均衡、解调、解码等。
其中,对于物理层的信号,例如在IEEE802.11标准中,包含PLCP(Physical LayerConvergence Protocol:物理层会聚协议)前导(preamble)、PLCP报头、以及PSDU(PLCPService Data Unit:PLCP服务数据单元)。
接收单元32例如将IEEE802.11标准中PLCP报头所包含的传输速率的信息输出给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
接收帧解析单元33主要执行所接收到的MAC帧(以下,记载为“接收帧”。)的错误检查、MAC帧头的内容的解析等MAC层(Media Access control Layer: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处理。
例如,接收帧解析单元33在接收帧的错误检查以及MAC帧头的解析结果是接收帧为发往本站的无误帧的MAC帧的情况下,将该意思通知给RSSI检测单元37。(接收帧是从无线AP5的天线51发送来的帧。)
其中,对于MAC帧,例如在IEEE802.11标准中,存在包含MAC帧头、帧主体(framebody)以及误帧检查用的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的数据帧或管理帧、包含MAC帧头以及FCS的控制帧。
在MAC帧头中例如储存有类型值、子类型值。类型值是用于表示是数据帧、管理帧、控制帧中的哪一个的值。子类型值是用于表示是由类型值表示的帧所规定的多种帧中的哪一种的值(例如,分配给管理帧所规定的例如Probe Request(探测请求)帧、Probe Respose(探测响应)帧的值)。
另外,在MAC帧头中储存有“To DS(Distributed System:分布式系统)”以及“FromDS(Distributed System)”。在管理帧以及控制帧的情况下,对“To DS”以及「From DS」这双方设定“0”。在数据帧的情况下,针对“To DS”,在接收站为基站的情况下设定“1”,在接收站为终端的情况下设定“0”,针对“From DS”,在发送站为基站的情况下设定“1”,在发送站为终端的情况下设定“0”。
另外,在MAC帧头中准备有最大4个地址字段(Address1)到(Address4)。在Address1中储存有接收站的MAC地址,在Address2中储存有发送站的MAC地址,在Address3中储存有源地址或者目标地址,在Address4中储存有发送源地址。
例如,在无线STA3经由无线AP5或者经由无线AP5及另一无线AP向另一无线STA发送数据帧的情况下,在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的数据帧中,接收站为无线AP5,发送站为无线STA3。另外,在另一无线STA经由无线AP5或者经由另一无线AP及无线AP5向无线STA3发送数据帧的情况下,在从无线AP5向无线STA3发送的数据帧中,接收站为无线STA3,发送站为无线AP5。
上位层处理单元34主要执行比MAC层上位的上位层(IP层(Internet ProtocolLayer:因特网协议层)等)的协议处理。
例如,上位层处理单元34在从干涉波检测单元38接收到旨意为检测到开始产生干涉波的通知的情况下,生成测试用发送包并将其输出至发送帧生成单元35。而且,作为对测试用发送包的响应,从接收帧解析单元33接收测试用响应包并进行包头的错误检查。而且,将测试用发送包的发送包数T1、以及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接收包数T2输出至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
其中,包(packet)包含包头(header)和有效载荷(payload)。在包头储存有源地址、目标地址,并且包含包头的错误检查用的包头校验和。
发送帧生成单元35主要执行MAC帧(以下,记载为“发送帧”。)的生成等MAC层中的处理。
发送单元36主要执行物理层中的处理,并经由天线31发送信号波。例如,作为物理层中的处理,进行使用了由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设定的传输速率的针对发送帧的编码或调制等处理、物理层中的信号的生成。
RSSI检测单元37进行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的检测处理。RSSI检测单元37在从接收帧解析单元33接收到旨意为接收帧是发往本站的无误帧的MAC帧的通知的情况下,将该接收帧所涉及的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保持为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
干涉波检测单元38对从干涉设备7发出的干涉波以及该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进行检测。干涉波检测单元38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的情况下,将旨意为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的通知输出至上位层处理单元34,并且将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输出至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另外,干涉波检测单元38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的情况下,将旨意为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的信息通知给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
例如,在从微波炉等干涉设备7辐射的辐射噪声具有图18中示出一例的周期性的情况下,如下所述,干涉波检测单元38进行干涉波的检测以及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
干涉波检测单元38根据是否接收到具有周期性的噪声来检测干涉波。
另外,干涉波检测单元38作为干涉波功率而检测其最大值。此外,取代检测干涉波功率的最大值,例如可以检测干涉波功率的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作为干涉波功率,也可以检测一个周期内的发出辐射噪声期间的干涉波功率的平均值作为干涉波功率。
在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从RSSI检测单元37接受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并从干涉波检测单元38接受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并且,从上位层处理单元34接受测试用发送包的发送包数T1、以及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接收包数T2。然后,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根据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发送包数T1、以及接收包数T2,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
另外,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的情况下,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从RSSI检测单元37接受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并将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视为“0”(无干涉波)。然后,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根据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以及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
以下,参照图3以及图4进一步对图2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图2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的结构例的框图。
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具备:传播特性表110、PERrt算出单元120、PERdwn算出单元130、PERup算出单元140、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PER推定单元160、以及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
其中,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的情况下,根据传播特性表110、PERrt算出单元120、PERdwn算出单元130、PERup算出单元140、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PER推定单元160、以及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的功能,选择传输速率并将其设定给发送单元36。
另外,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的情况下,根据传播特性表110、PER推定单元160、以及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的功能,选择传输速率并将其设定给发送单元36。
传播特性表110是用于针对多个传输速率中的各个速率而存储表示期望信号波的RSSI、干涉波功率和PER的关系的传播特性的表格,并保存于存储部。此外,传播特性表例如是预先制成的表格。
在图4(a)、图4(b)中示出了传输速率分别为1Mbps、11Mbps时的传播特性表的内容例。此外,在图4(a)、图4(b)中,横轴为RSSI(dBm),纵轴为PER。
例如,在为IEEE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在IEEE802.11b标准中,作为传输速率,规定有1Mbps、2Mbps、5.5Mbps、11Mbps这4个传输速率,因此在传播特性表110中存储有与上述4个传输速率分别相关的传播特性。
PERrt算出单元120从上位层处理单元34接受测试用发送包的发送包数T1、以及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接收包数T2。PERrt算出单元120根据发送包数T1与接收包数T2,算出无线STA3与无线AP5之间的往返通信的PER即PERrt,并将PERrt的算出值输出至PERup算出单元140。PERrt的算出通过计算(T1-T2)/T1来进行。
PERdwn算出单元130从RSSI检测单元37接受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并从干涉波检测单元38接受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PERdwn算出单元130参照存储于传播特性表110的期望信号波的发送所使用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以及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计算返路通信的PER即PERdwn,并将PERdwn的算出值输出至PERup推定单元140。此外,期望信号波的发送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在IEEE802.11标准中储存于PLCP报头,并从接收单元32接受。
PERup算出单元140从PERrt算出单元120接受PERrt的算出值,并从PERdwn算出单元130接受PERdwn的算出值。PERup算出单元140根据PERrt的算出值与PERdwn的算出值,算出往路通信的PER即PERup,并将PERup的算出值输出至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例如,PERup的算出通过计算(PERdwn-PERrt)/(PERdwn-1)来进行。
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从RSSI检测单元37接受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并从PERup算出单元140接受PERup的算出值。并且,从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接受传输速率(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设定给发送单元36而用于测试用发送信号的发送的传输速率)。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测试用发送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与PERup的算出值,推定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并将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输出至PER推定单元160。
其中,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进行工作以使无线AP5从天线51发送的信号波的无线STA3中的RSSI的值、与无线STA3从天线31发送的信号波的无线AP5中的RSSI的值相等。然而,在预先明确了无线STA3中的RSSI的值与无线AP5中的RSSI的值不相等而产生一定值的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进行其差量的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值作为无线AP5中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值。例如,由于无线AP5的天线51的增益值与无线STA3的天线31的增益值之差、或者无线AP5的发送功率值与无线STA3的发送功率值之差的理由,存在经常产生数dBm的RSSI值的差的情况。
PER推定单元160在干涉波的产生开始时进行下述动作。
PER推定单元160从干涉波检测单元38接受表示检测到干涉波的通知。并且,从RSSI检测单元37接受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并从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接受无线AP5中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然后,PER推定单元16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与无线AP5中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推定将该传输速率用于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时的PER。然后,将各传输速率的PER的推定值与传输速率进行关联而输出到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
此外,PER推定单元160也可以针对测试用发送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传输速率,不进行上述PER的推定处理,而将PERup推定单元140所推定出的PER的值与该传输速率进行关联而输出到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
PER推定单元160在干涉波的产生结束时进行下述动作。
PER推定单元160从干涉波检测单元38接受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的通知。并且,从RSSI检测单元37接受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并将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视为“0”(无干涉波)。然后,PER推定单元16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并根据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与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0”(无干涉波),推定将该传输速率用于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时的PER。然后,将各传输速率的PER的推定值与传输速率进行关联而输出到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
其中,PER推定单元160与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同样地,进行工作以使无线AP5从天线51发送的信号波的无线STA3中的RSSI的值、与无线STA3从天线31发送的信号波的无线AP5中的RSSI的值相等。然而,在预先明确了无线STA3中的RSSI的值与无线AP5中的RSSI的值不相等而产生一定值的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进行其差量的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值作为无线AP5中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值。例如,由于无线AP5的天线51的增益值与无线STA3的天线31的增益值之差、或者无线AP5的发送功率值与无线STA3的发送功率值之差的理由,存在经常产生数dBm的RSSI值的差的情况。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PER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图1的无线AP5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图1的无线AP5的结构的框图。
无线AP5具备:天线51、接收单元52、接收帧解析单元53、上位层处理单元54、发送帧生成单元55、以及发送单元56。
接收单元52对经由天线31接收的电波主要执行物理层中的处理。
接收帧解析单元53主要执行接收帧的错误检查、MAC帧头的内容的解析等MAC层中的处理。
上位层处理单元54主要执行比MAC上位的上位层(IP层等)的协议处理。
例如,上位层处理单元54从接收帧解析单元53接受测试用发送包并进行包头的错误检查。而且,在无误包的情况下,上位层处理单元54生成测试用响应包并将其输出至发送帧生成单元55。
发送帧生成单元55主要执行发送帧的生成等MAC层中的处理。
发送单元56主要执行物理层中的处理,并经由天线51发送信号波。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
无线STA3使用传输速率#A(初始设定的传输速率、或者之前无线STA3自己选择的传输速率),经由无线AP5以及另一无线AP向另一无线STA发送数据信号。然后,无线STA3经由另一无线AP以及无线AP5,从另一无线STA接收对数据信号的ACK(Acknowledgement:确认)信号(步骤S11)。
无线STA3的RSSI检测单元37检测由无线AP5中继的ACK信号所涉及的信号波的RSSI作为来自无线AP5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步骤S12)。
此外,作为针对无线STA3的来自无线AP5的信号波,只要是无线AP5从天线51发送的发给本站的信号波即可,除了由无线AP5中继的ACK信号所涉及的信号波之外,例如还存在由无线AP5中继的数据信号所涉及的信号波、由无线AP5定期地发送的信标信号所涉及的信号波等。
接通干涉设备7的动作开关(步骤S13),从干涉设备7发出辐射噪声。
该辐射噪声对于无线STA3而言成为干涉波,无线STA3的干涉波检测单元38检测干涉波的产生开始与该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步骤S14)。此外,从干涉设备7发出的辐射噪声对无线AP5而言也体现为干涉波。
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测试用发送信号,作为该测试用发送信号的响应,无线AP5发送测试用响应信号。无线STA3从无线AP5接收测试用响应信号。然后,无线STA3的上位层处理单元34将测试用发送信号所涉及的测试用发送包的发送包数T1、与测试用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接收包数T2输出至PERrt算出单元120(步骤S15)。无线STA3的PERrt算出单元120使用发送包数T1和接收包数T2,算出往返通信的PERrt(步骤S16)。
此外,对于测试用发送信号与测试用响应信号的关系而言,只要处于接受了测试用发送信号的无线AP5折返而向无线STA3回复测试用响应信号的关系即可。
无线STA3的PERdwn算出单元130算出从无线AP5向无线STA3的通信即返路通信的PERdwn(步骤S17),PERup算出单元140算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的通信即往路通信的PERup(步骤S18)。接着,无线STA3的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推定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步骤S19)。
无线STA3的PER推定单元160针对多个传输速率中的各个速率,推定将该传输速率用于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时的PER(步骤S20)。然后,无线STA3的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PER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B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其设定给发送单元38(步骤S21)。
无线STA3使用传输速率#B,经由无线AP5以及另一无线AP向另一无线STA发送数据信号。然后,无线STA3经由另一无线AP以及无线AP5,从另一无线STA接收对数据信号的ACK信号(步骤S22)。
断开干涉设备7的动作开关(步骤S23),从干涉设备7不发出辐射噪声。
无线STA3检测干涉波的产生结束(步骤S24)。
无线STA3的PER推定单元160将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视为0(无干涉波),并针对多个传输速率中的各个速率,推定将该传输速率用于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时的PER(步骤S25)。然后,无线STA3的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PER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C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其设定给发送单元38(步骤S26)。
无线STA3使用传输速率#C,经由无线AP5以及另一无线AP向另一无线STA发送数据信号。然后,无线STA3经由另一无线AP以及无线AP5,从另一无线STA接收对数据信号的ACK信号(步骤S27)。
无线STA3的RSSI检测单元37检测由无线AP5中继的ACK信号所涉及的信号波(无线AP5从天线51发送的信号波)的RSSI作为来自无线AP5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步骤S28)。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与图2至图4的无线STA3的传输速率的控制相关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无线STA3检测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处理的流程图。
其中,在图7的流程图中,在干涉波产生的期间且在已经保存有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的情况下,不更新RSSI的检测值的保持内容。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更新RSSI的检测值。
RSSI检测单元37使RSSI检测完毕标志无效(OFF)(步骤S101)。其中,RSSI检测完毕标志有效的情况表示保持有来自无线AP5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RSSI检测完毕标志无效的情况表示未保持来自无线AP5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
接收单元32进行由包含无线AP5在内的无线通讯设备中的任一个发送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RSSI检测单元37进行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处理(步骤S102)。接收单元32持续进行步骤S102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RSSI检测单元37持续进行步骤S102的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处理,直到在步骤S102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中检测到信号波为止(S103:否)。然后,若检测到信号波(S103:是),则接收单元32针对所检测到的信号波进行解调、解码等预定的处理。然后,接收帧解析单元33对接收帧的错误检查以及MAC帧头的内容进行解析,并判定接收帧是否是以无线AP5为发送站的帧错误的MAC帧、即判定所检测到的信号波是否是由无线AP5从天线51发送的发往本站的期望信号波(步骤S104)。
此外,例如,在接收帧为数据帧的情况下,能够根据Address1、Address2等来判定是否是以无线AP5为发送站的发往本站的MAC帧。
另外,例如,在接收帧为ACK帧的情况下,在ACK帧中仅存在对接收站的MAC地址进行储存的Address1作为地址字段。然而,发往本站的ACK帧的发送站是在数据帧的Address1中存储有MAC地址的接收站。由此,能够判定ACK帧是否是以无线AP5为发送站的发往本站的MAC帧。
在判定为不是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S104:否),回到步骤S10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是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S104:是),RSSI检测单元37对干涉波产生标志是否有效进行判定(步骤S105)。其中,干涉波产生标志有效的情况表示是干涉波的产生期间,无效的情况表示不是干涉波的产生期间。此外,在图8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中实施干涉波产生标志的有效/无效。
在判定为干涉波产生标志有效的情况下(S105:是),RSSI检测单元37对RSSI检测完毕标志是否有效进行判定(步骤S106)。在判定为RSSI检测完毕标志有效的情况下(S106:是),回到步骤S102的处理。
在判定为干涉波产生标志无效的情况下(S105:否)、或者在判定为RSSI检测完毕标志无效的情况下(S106:否),RSSI检测单元37使RSSI检测完毕标志有效并且保持步骤S102中检测到的RSSI的检测值作为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步骤S107),然后回到步骤S102的处理。
此外,干涉波检测单元38例如可以在每当将无线STA3与无线AP5无线连接时使RSSI检测完毕标志无效,也可以每隔一定期间使RSSI检测完毕标志无效。
图8是由图2至图4的无线STA3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任意选择一个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初始设定给发送单元36(步骤S151)。
此外,在初始设定后,若无线STA3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之前接收到由无线AP5从天线51发送的期望信号波,则也可以利用该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与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0”(无干涉波)来进行步骤S165、S166的处理,由此选择传输速率并将其设定给发送单元36。
干涉波检测单元38使干涉波产生标志无效(步骤S152)。
干涉波检测单元38进行干涉波以及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处理(步骤S153)。干涉波检测单元38持续进行步骤S153的干涉波以及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处理,直至在步骤S153的处理中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为止(S154:否)。
若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S154:是),则干涉波检测单元38使干涉波产生标志有效(步骤S155)。
无线STA3通过上位层处理单元34、发送帧生成单元35以及发送单元36的处理,将测试用发送包所涉及的信号波发送至无线AP5。而且,无线STA3通过接收单元32、接收帧解析单元33以及上位层处理单元34的处理,接收测试用响应包作为测试用发送包的响应。针对发送包数T1的测试用发送包进行响应。然后,上位层处理单元34将测试用发送包的发送包数T1、和测试用发送包以及测试用响应包的收发结果所得的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接收包数T2输出至PERrt算出单元120(步骤S156)。此外,在后面使用图9以及图10对与步骤S156相关的无线STA3的处理的一个例子以及无线AP5的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叙述。
PERrt算出单元120根据步骤S156的处理中从上位层处理单元34接受的发送包数T1与接收包数T2,算出往返通信的PER即PERrt(步骤S157)。
PERdwn算出单元13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期望信号波的发送所使用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图7的步骤S107中保持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和步骤S153中检测到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算出返路通信的PER即PERdwn(步骤S158)。此外,期望信号波的发送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在IEEE802.11标准中储存于PLCP报头。
PERup算出单元140根据步骤S157中算出的PERrt的算出值和步骤S158中算出的PERdwn的算出值,算出往路通信的PER即PERup(步骤S159)。
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测试用发送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图7的步骤S107中保持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和步骤S159中算出的PERup的算出值,推定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步骤S160)。
PER推定单元16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图7的步骤S107中保持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和步骤S160中推定出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推定将该传输速率用于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时的PER(步骤S161)。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PER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步骤S162)。
干涉波检测单元38进行干涉波以及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处理(步骤S163)。干涉波检测单元38持续进行步骤S163的干涉波以及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处理,直到在步骤S163的处理中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为止(S164:否)。
若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S164:是),则PER推定单元160将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视为“0”(无干涉波)。而且,PER推定单元16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图7的步骤S107中保持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和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0”(无干涉波),推定将该传输速率用于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时的PER(步骤S165)。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PER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步骤S166)。
干涉波检测单元38使干涉波产生标志无效(步骤S167)。然后,回到步骤S153的处理。
图9是表示由无线STA3进行的图8的测试用信号的收发S156的处理的流程图。
上位层处理单元34生成包含头校验和在内的测试用发送包(步骤S201)。此外,在实施方式1等中,对于测试用发送包而言,无线AP5的上位层处理单元54对其有效载荷的内容进行解析来获知是否是测试用发送包。
发送帧生成单元35生成由MAC帧头、储存有测试用发送包所涉及的数据的帧主体、以及FCS构成的测试用发送帧(步骤S202)。此外,在实施方式1等中,对于测试用发送帧而言,无线AP5的接收帧解析单元53对类型值以及子类型值的内容进行解析来获知接收帧是否是测试用发送帧。另外,通过对Address1以及Adrress2的内容等进行解析来获知接收站以及发送站。
发送单元36针对测试用发送帧部分,使用由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设定的传输速率来进行编码、调制等预定的处理,并添加PLCP前导和PLCP报头,从天线31发送测试用发送信号所涉及的信号波(步骤S203)。
接收单元32进行信号波的检测处理(步骤S204),判定在步骤S204的检测处理中是否检测到信号波(步骤S205)。在未检测到信号波的情况下(S205:否),上位层处理单元34判定自步骤S201中生成发送包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206)。在判定为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S206:否)回到步骤S204的处理,在判定为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S206:是)进入步骤S210的处理。
若检测到信号波(S205:是),则接收单元32针对所检测到的信号波进行解调、解码等预定的处理。然后,接收帧解析单元33进行接收帧的错误检查以及对MAC帧头的内容进行解析,判定接收帧是否是无误帧的发往本站的测试用响应帧(步骤S207)。此外,在实施方式1等中,对于测试用响应帧而言,无线STA3的接收帧解析单元33对类型值以及子类型值的内容进行解析来获知接收帧是否是测试用响应帧。另外,通过对Address1以及Adrress2的内容等进行解析来获知接收站以及发送站。
在判定为接收帧不是无误帧的发往本站的测试用响应帧的情况下(S207:否),进入步骤S210的处理。
在判定为接收帧是无误帧的发往本站的测试用响应帧的情况下(S207:是),上位层处理单元34进行包头的错误检查以及对接收包的有效载荷的内容进行解析,判定接收包是否是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步骤S208)。此外,在实施方式1等中,对于测试用响应包而言,无线STA3的上位层处理单元34对其有效载荷的内容进行解析来获知是否是测试用响应包。
在判定为接收包不是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情况下(S208:否),进入步骤S210的处理。
在判定为接收包是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情况下(S208:是),上位层处理单元34通过将至今接收到的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接收包数T2与本次接收到的无误包的测试用响应包的接收包数相加来更新接收包数T2(步骤S209)。然后,进入步骤S210的处理。
上位层处理单元34对所发送的测试用发送包的包数是否达到发送包数T1进行判定(步骤S210)。在判定为未达到发送包数T1的情况下(S210:否),回到步骤S201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达到了发送包数T1的情况下(S210:是),上位层处理单元34将发送包数T1与接收包数T2输出至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步骤S211)。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与图5的无线AP5的传输速率的控制相关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是与图8的测试用信号的收发S156的处理对应的由图5的无线AP5进行的测试用信号的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接收单元52进行由包含无线STA3在内的无线通讯设备中的任一个发送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步骤S251)。接收单元52持续进行步骤S251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直到在步骤S251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中检测到信号波为止(S252:否)。然后,若检测到信号波(S252:是),则接收单元52针对所检测到的信号波进行解调、解码等预定的处理。然后,接收帧解析单元53进行接收帧的错误检查以及对MAC帧头的内容进行解析,判定接收帧是否是无误帧的发往本站的测试用发送帧(步骤S253)。在判定为接收帧不是无误帧的发往本站的测试用发送帧的情况下(S253:否),回到步骤S251的处理。
在判定为接收帧是无误帧的发往本站的测试用发送帧的情况下(S253:是),上位层处理单元54进行包头的错误检查以及对接收包的有效载荷的内容进行解析,判定接收包是否是无误包的测试用发送包(步骤S254)。在判定为接收包不是无误包的测试用发送包的情况下(S254:否),回到步骤S251的处理。
在判定为接收包是无误包的测试用发送包的情况下(S254:是),上位层处理单元54生成包含头校验和在内的测试用响应包(步骤S255)。发送帧生成单元55生成由MAC帧头、储存有测试用响应包所涉及的数据的帧主体、以及FCS构成的测试用响应帧(步骤S256)。然后,发送单元56针对测试用发送帧部分进行编码、调制等预定的处理,并添加PLCP前导和PLCP报头,从天线51发送测试用响应信号所涉及的信号波(步骤S257)。然后,回到步骤S251的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无线STA3以及无线AP5以规定的多个传输速率中之一进行测试用信号的收发,由此无线STA3能够选择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因此,能够减轻选择传输速率时的测试信号的通信负荷。
另外,若无线AP5具备对测试用发送信号进行折返而回复测试用响应信号的功能,则无线STA3能够适应性地进行传输速率的选择,能够减轻构建无线通信系统时的制约。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在干涉设备7例如为微波炉等的情况下,假定无线AP5以及干涉设备7这两方的设置场所不怎么变更。
而且,例如从微波炉等发出的辐射噪声的等级通常不怎么变化。
根据这些内容,对于例如在对使微波炉等新接入电源的情况和在之前对微波炉等接入了电源的情况而言,认为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等级不怎么变化。
因此,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使用之前推定出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来进行传输速率的选择的功能追加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
由此,若之前推定了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则能够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时,省略步骤S156至步骤S160的处理,能够减轻无线STA3及无线AP5的处理负荷,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传输速率的选择及设定。
参照图11对由上述无线STA3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动作流程进行说明。
图11是变形例1中的由无线STA3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在变形例1中,对于进行与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的处理的处理步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能够应用上述说明,因此省略其说明。
干涉波检测单元38使干涉波产生标志无效,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使干涉波功率推定完毕标志无效(步骤S152A)。其中,干涉波功率推定完毕标志有效的情况表示已经推定了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并保持了其推定值,无效的情况表示未推定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而未保持其推定值。
上位层处理单元34判定干涉波功率推定完毕标志是否有效(步骤S181)。
在判定为干涉波功率推定完毕标志不是有效的情况下(S181:否),在执行了步骤S156至步骤S160的处理后,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使干涉波功率推定完毕标志有效,对步骤S160中推定出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保持(步骤S182)。然后,执行步骤S161的处理。
在判定为干涉波功率推定完毕标志有效的情况下(S181:是),PER推定单元16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图7的步骤S107中保持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和步骤S182中保持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推定将该传输速率用于从无线通信装置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时的PER(步骤S183)。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PER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步骤S184)。然后,执行步骤S163的处理。
此外,无线STA3在使用所选择的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中,在往返通信的通信成功率不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再次执行步骤S156至步骤S162的处理。
例如,无线STA3在使用所选择的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中,根据发送包的发送包数A与作为响应的无误包的接收包的接收包数B,算出往返通信的通信成功率R1=B/A。另外,无线STA3根据步骤S158中的返路通信的PERdwn的算出值、以及与所选择的传输速率相关的步骤S161或者步骤S183中的往路通信的PER的推定值,算出往返通信的通信成功率R2=(1-PER)×(1-PERdwn)。
然后,无线STA3在通信成功率R1小于从通信成功率R2减去预定值(例如,0.1)后得到的值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S156至步骤S162的处理。此外,无线STA3也可以在通信成功率R1小于将通信成功率R2乘以预定值(例如,0.9)后得到的值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S156至步骤S162的处理。
在本例中,预定的条件是指“通信成功率R1为从通信成功率R2减去预定值(例如,0.1)后得到的值以上”、“通信成功率R1为将通信成功率R2乘以预定值(例如,0.9)后得到的值以上”。这样,不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情况是指大多发送通信错误的情况。
此外,其是一个例子,并非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代替通信成功率而利用通信错误率,但这相对于通信成功率而言只是改变了观点,实质上是等效的。
由此,存在如下优点:例如在无线STA3以及无线AP5的设置环境等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适于该新的设置环境的传输速率下的无线通信。
另外,也可以在自推定出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起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或者在干涉波的产生开始的检测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S156至步骤S162的处理。
由此,存在如下优点:例如在无线STA3以及无线AP5的设置环境等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适于该新的设置环境的传输速率下的无线通信。
〈变形例2〉
在干涉设备7发出的辐射噪声对无线AP5而言成为干涉波的情况下,假定无线STA3进行步骤S156至步骤S160的处理而推定出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与另一无线STA进行步骤S156至步骤S160的处理而推定出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为大致相同的值。
因此,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的情况下,若已经从另一无线STA接受了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则也可以将使用该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来进行传输速率的选择的功能追加到实施方式1或者其变形例1中说明的传输速率控制技术中。
由此,若已经从另一无线STA接收到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则能够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时,省略步骤S156至步骤S160的处理,能够减轻无线STA3及无线AP5的处理负荷、并且在短时间内实施传输速率的选择及设定。
参照附图对与该无线STA3的传输速率的控制相关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无线STA3接收干涉波功率的处理的流程图。
上位层处理单元34使干涉波功率接收完毕标志无效(步骤S301)。其中,干涉波功率接收完毕标志有效的情况表示已经从另一无线STA接收到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并保持其推定值,无效的情况表示未从另一无线STA接收到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而未保持其推定值。
接收单元32进行由包含无线STA3在内的无线通讯设备中的任一个发送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步骤S302)。接收单元32持续进行步骤S302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直至在步骤S302的信号波的检测处理中检测到信号波为止(S303:否)。然后,若检测到信号波(S303:是),则接收单元32针对所检测到的信号波进行解调、解码等预定的处理。然后,接收帧解析单元33进行接收帧的错误检查以及对MAC帧头的内容进行解析,判定接收帧是否是无误帧的被广播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帧(步骤S304)。此外,在变形例2中,对于干涉波功率通知帧而言,通过无线STA3的接收帧解析单元33对类型值以及子类型值的内容进行解析来获知接收帧是否是干涉波功率通知帧。另外,通过观察地址来获知是否是被广播的MAC帧。
在判定为接收帧不是无误帧的被广播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帧的情况下(S304:否),回到步骤S302的处理。
在判定为接收帧是无误帧的被广播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帧的情况下(S304:是),上位层处理单元34进行接收包的错误检查以及对其有效载荷的内容进行解析,判定接收包是否是无误包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包(步骤S305)。此外,在变形例2中,对于干涉波功率通知包而言,通过无线ASTA3的上位层处理单元34对其有效载荷的内容进行解析来获知是否是干涉波功率通知包。并且,通过对有效载荷的内容进行解析来获知另一无线STA所推定出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
在判定为接收包不是无误包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包的情况下(S305:否),回到步骤S302的处理。
在判定为接收包是无误包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包的情况下(S305:是),上位层处理单元34使干涉波功率接收完毕标志有效,对由接收到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包通知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保持(步骤S306)。然后,进行步骤S302的处理。
图13是变形例2中的由无线STA3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在变形例2中,对于进行与实施方式1或者变形例1实质上相同的处理的处理步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能够应用上述说明,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判定为干涉波功率推定完毕标志不是有效的情况下(S181:否),上位层处理单元34判定干涉波功率接收完毕标志是否有效(步骤S191)。在判定为干涉波功率接收完毕标志不是有效的情况下(S191:否),在执行步骤S156至步骤S182的处理后,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将步骤S160中推定出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输出至上位层处理单元34。然后,无线STA3执行图14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通知的处理(步骤S192)。
如图14所示,上位层处理单元34生成将从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接受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包含在有效载荷中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包(步骤S351)。发送帧生成单元35生成由MAC帧头、存储有干涉波功率通知包所涉及的数据的帧主体、以及FCS构成的干涉波功率通知帧(步骤S352)。发送单元36针对干涉波功率通知帧部分进行编码、调制等预定的处理,并添加PLCP前导与PLCP报头,从天线31发送干涉波功率通知信号所涉及的信号波(步骤S353)。
在判定为干涉波功率接收完毕标志有效的情况下(S191:是),PER推定单元160参照传播特性表110的各传输速率下的传播特性,根据图7的步骤S107中保持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和图12的步骤S306中保持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推定将该传输速率用于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时的PER(步骤S193)。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PER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步骤S194)。然后,执行步骤S163的处理。
此外,如在变形例1中的说明,无线STA3在使用所选择的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中,在往返通信的通信成功率或者往返通信的通信失败率不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再次执行步骤S156至步骤S162的处理。
另外,在自推定出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起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或者在干涉波的产生开始的检测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再次执行步骤S156至步骤S162的处理。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以及进行实质上相同的处理的处理步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能够应用上述说明,因此省略其说明。
对于实施方式2而言,其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的传输速率的选择方法,其将图3的无线STA3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替换为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A。此外,除该处外,能够利用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STA3以及无线AP5相同的部分。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STA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A的结构的框图。
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A构成为,相对于图3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添加了传播特性表115,并将PER推定单元160以及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替换为SIR算出单元160A以及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
传播特性表115是用于存储表示信号对干涉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与传输速率的关系的传播特性的表格,其保持于存储部。其中,例如传播特性表是预先制成的。
在图16中示出了传播特性表115的一个例子。例如,在为IEEE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在IEEE802.11b标准中规定有1Mbps、2Mbps、5.5Mbps、11Mbps这4个传输速率,因此存储有表示1Mbps、2Mbps、5.5Mbps、11Mbps这4个传输速率与SIR的关系的传播特性。此外,在图16中,横轴为SIR,纵轴为传输速率(Mbps)。
SIR算出单元160A在干涉波的产生开始时进行下述动作。
SIR算出单元160A从干涉波检测单元38接受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的通知。并且,从RSSI检测单元37接受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从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接受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然后,SIR算出单元160A算出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与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之比(SIR),并将SIR的算出值输出至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
SIR算出单元160A在干涉波的产生结束时进行下述动作。
SIR算出单元160A从干涉波检测单元38接受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的通知。并且,SIR算出单元160A从RSSI检测单元37接受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并且将无干涉波的情况下干涉波检测单元38所检测到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视为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值。然后,SIR算出单元160A算出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与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之比(SIR),并将SIR的算出值输出至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
其中,SIR算出单元160A与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150同样地,进行工作以使无线AP5从天线51发送的信号波的无线STA3中的RSSI的值与无线STA3从天线31发送的信号波的无线AP5中的RSSI的值相等。然而,在预先明确了无线STA3中的RSSI的值与无线AP5中的RSSI的值不相等而产生一定的差的情况下,能够对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进行其差量的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值作为无线AP5中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值。例如,由于无线AP5的天线51的增益值与无线STA3的天线31的增益值之差、或者无线AP5的发送功率值与无线STA3的发送功率值之差的理由,存在经常产生数dBm的RSSI值的差的情况。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从SIR算出单元160A接受SIR的算出值。然后,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参照存储于传播特性表115的传播特性,选择与SIR的算出值对应的传输速率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
此外,也可以: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时,SIR算出单元160A以及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不执行上述处理,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从多个传输速率的之中选择最快的传输速率。
图17是表示由包含图15的传输速率控制单元39A在内的无线STA进行的传输速率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SIR算出单元160A根据图7的步骤S107中保持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和步骤S160中推定出的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算出SIR(步骤S161A)。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参照传播特性表115的传播特性,选择与步骤S161A中的SIR的算出值对应的传输速率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步骤S162A)。
SIR算出单元160A将无干涉波的情况下干涉波检测单元38所检测到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视为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值。然后,SIR算出单元160A根据图7的步骤S107中保持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和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值,算出SIR(步骤S165A)。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170A参照传播特性表115的传播特性,选择与步骤S165A中的SIR的算出值对应的传输速率作为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将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设定给发送单元36(步骤S166A)。
此外,能够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变形例1〉以及〈变形例2〉中说明的内容应用于实施方式2。
补充(1)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在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与其相关或者附属的目的的各种方式中也能够实施,例如也可以如下。
(1)作为实施方式1等中用于算出PERrt的测试用发送包以及测试用响应包,除了使用新定义的专用的包之外,也可以利用为了其他功能而定义的包。
例如,也可以利用ICMP所规定的包作为测试用发送包以及测试用响应包。例如,也可以将通过执行Ping命令而收发的Echo Message(回送请求通知)包以及Echo ReplyMessage(回送响应通知)包作为用作测试用发送包以及测试用响应包。
通过利用为了其他功能而定义的包,无需将仅用于传输速率控制的功能追加于无线AP5。
(2)在实施方式1等中,在传输速率的选择时利用包级的错误率(PER)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MAC层级的错误率、即误帧率(Frame Error Rate:FER)。
通过利用MAC层级的FER,即使在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未搭载比MAC层上位的上位层的功能的情况下,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也能够进行从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另外,在利用FER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计测往返通信的FER的测试用发送帧以及测试用响应帧,例如,可以定义并使用专用的帧,也可以利用为了其他功能而定义的帧。
例如,也可以将IEEE802.11标准的Probe(探测)请求帧以及Probe响应帧用作测试用发送帧以及测试用响应帧。
通过利用为了其他功能而定义的帧,无需将仅用于传输速率控制的功能追加于无线AP5。
(3)在无线STA3发送了发送包数T1的发送包的情况下,只要是无线STA3能够对无误包的接收包的接收包数进行计测的方法,就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方法。
(4)在实施方式1等中,也可以使从天线31发送的测试用发送信号的预定部分的发送时间成为与从干涉设备7发出的干涉波的一个周期的量相当的时间。另外,也可以使从天线51发送的测试用响应信号的预定部分的发送时间成为与从干涉设备7发出的干涉波的一个周期的量相当的时间。
该预定部分是指以与多个传输速率中的所使用的传输速率对应的调制方式以及/或者编码率而实施了编码、调制的部分,例如是IEEE802.11标准的PSDU(PLCP ServiceData Unit)等。
由此,不论测试用发送信号以及测试用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timing)如何,只要是相同的环境,往返通信的PERrt都为大致相同的值,能够实现适当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5)在实施方式1等中,对在干涉波产生前检测到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情况下,在干涉波的产生期间不检测期望信号波的RSSI而将干涉波产生前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用于传输速率的控制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在干涉波产生前检测到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情况下,在干涉波的产生期间也可以检测期望信号波的RSSI,并将干涉波的产生期间的期望信号波的RSSI的检测值用于传输速率的控制。
(6)在实施方式1等中,对使测试用发送信号的传输速率为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前从无线STA3向无线AP5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测试用发送信号的传输速率为除此之外的传输速率、例如为比上述速率低速的传输速率。
(7)在实施方式1等中,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时如图6所示进行步骤S25以及步骤S26的处理来进行传输速率的选择。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预先保持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开始前使用的传输速率,并在检测到干涉波的产生结束后使用上述速率。
(8)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传输速率的选择的方法并不限定于IEEE802.11b标准等的IEEE802.11标准,能够在具有多个能够用于从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进行发送的传输速率的情况下进行应用。
(9)只要推定出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无线STA能够向另一无线STA通知无线AP5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则用于通知的信号等就没有特别限定。
(10)实施方式1等中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以及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各构成要素可以由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此时,各构成要素可以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而集成为一个芯片。另外,虽然在此称为LSI,但是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会被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超大LSI、特大LSI。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利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辑门阵列)、能够对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设定进行重构的可重构处理器。并且,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而出现能够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来进行功能模块的集成化。
(11)将实施方式1等中示出的无线STA以及无线AP的动作的顺序的至少一部分记载于程序,例如可以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读取存储于存储器的该程序并执行,也可以将上述程序保存于记录介质并发布等。
(12)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内容进行适当组合。
补充(2)
对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传输速率控制方法以及传输速率控制程序与其效果进行总结。
(1)第1无线通讯设备是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该无线通讯设备具备: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第1检测单元,其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发送单元,其在所述第2检测单元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测试信号;解析单元,其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该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以及传输速率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是在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中进行的方法,所述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步骤;在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步骤;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的步骤;在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测试信号的步骤;在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该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的步骤;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步骤。
传输速率控制程序使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执行:接收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在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在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测试信号;在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该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
由此,能够实现减轻在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时的用于测试的信号的通信负荷。
另外,如果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具备回复对来自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测试信号响应的响应信号的功能,则能够通过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来适当地选择从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
(2)对于第2无线通讯设备,在第1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具备:错误率算出单元,其根据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和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算出将从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的通信即往路通信以及从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通信即返路通信合计的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以及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推定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以及传输速率选择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由此,由于进行接收设备中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来进行传输速率的选择,所以能够进行适当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3)对于第3无线通讯设备,在第2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错误率算出单元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算出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所述错误率算出单元根据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和由所述返路错误率算出单元算出的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算出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所述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进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
由此,能够进行适当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4)对于第4无线通讯设备,在第3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还具备错误率推定单元,所述错误率推定单元针对所述多个传输速率的每一个,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推定使用该传输速率时的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所述传输速率选择单元选择所述接收错误率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作为所述传输速率。
由此,能够进行适当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5)对于第5无线通讯设备,在第3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传输速率选择单元算出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与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的比率,根据所述比率的算出值,进行所述传输速率的选择。
由此,能够进行适当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6)对于第6无线通讯设备,在第1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发送单元在所述干涉波检测单元初次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测试信号。
由此,在外部设备与接收设备这两方的设置场所不怎么变更的情况下,能够省略接收设备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处理,能够实现无线通讯设备的处理负荷的减轻,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传输速率的选择以及设定。
(7)对于第7无线通讯设备,在第6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发送单元在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所选择的所述传输速率下所述往返通信的通信成功率或者通信错误率不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测试信号。
由此,在外部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至少一方的设置场所变更而使得对向无线通讯设备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等级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变更为适于变更后的接收设备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等级的传输速率。
(8)对于第8无线通讯设备,在第6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发送单元在从上次发送测试信号起经过一定期间后或者在检测到一定次数的干涉波的开始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测试信号。
由此,在外部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至少一方的设置场所变更而使得接收设备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等级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变更为适于变更后的接收设备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等级的传输速率。
(9)对于第9无线通讯设备,在第2无线通讯设备中,在从其他的无线通讯设备接收到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对所述接收设备不发送所述测试信号,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使用从所述其他的无线通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所述传输速率的选择。
由此,能够省略接收设备中的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处理,能够实现无线通讯设备的处理负荷的减轻,并能够短时间地实施传输速率的选择以及设定。
(10)对于第10无线通讯设备,在第1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测试信号以及所述响应信号是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所规定的包。
由此,不需要将仅用于传输速率控制的新的功能搭载于对向无线通讯设备。
(11)对于第11无线通讯设备,在第1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测试信号以及所述响应信号是IEEE802.11标准所规定的探测请求帧以及探测响应帧。
由此,不需要将仅用于传输速率控制的新的功能搭载于对向无线通讯设备。
(12)对于第12无线通讯设备,在第1无线通讯设备中,所述测试信号以及所述响应信号中的以与传输速率对应的调制方式、编码率、或者调制方式及编码率实施了调制、编码、或者编码及调制的部分的发送时间,与从所述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的一个周期的量相当。
由此,不论测试信号以及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如何,只要是相同的环境,则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就大致相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存在作为干涉源的外部设备的环境下的从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发送信号时使用的传输速率的控制。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讯设备,其是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该无线通讯设备具备:
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
第1检测单元,其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
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
发送单元,其在所述第2检测单元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测试信号;
解析单元,其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该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以及
传输速率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
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具备:
错误率算出单元,其根据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和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算出将从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的通信即往路通信以及从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通信即返路通信合计的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以及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推定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以及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所述错误率算出单元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算出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所述错误率算出单元根据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和由所述错误率算出单元算出的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算出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所述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进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
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还具备错误率推定单元,所述错误率推定单元针对所述多个传输速率的每一个,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推定使用该传输速率时的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所述传输速率选择单元选择所述接收错误率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作为所述传输速率。
2.一种无线通讯设备,其是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该无线通讯设备具备:
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
第1检测单元,其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
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
发送单元,其在所述第2检测单元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测试信号;
解析单元,其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该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以及
传输速率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
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具备:
错误率算出单元,其根据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和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算出将从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的通信即往路通信以及从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通信即返路通信合计的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以及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推定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以及
传输速率选择单元,其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所述错误率算出单元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算出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所述错误率算出单元根据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和由所述错误率算出单元算出的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算出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所述干涉波功率推定单元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进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
所述传输速率选择单元算出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与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的比率,根据所述比率的算出值,进行所述传输速率的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讯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在所述干涉波检测单元初次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测试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讯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在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所选择的所述传输速率下所述往返通信的通信成功率或者通信错误率不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测试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讯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在从上次发送测试信号起经过一定期间后或者在检测到一定次数的干涉波的开始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测试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讯设备,
在从其他的无线通讯设备接收到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对所述接收设备不发送所述测试信号,所述传输速率控制单元使用从所述其他的无线通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所述传输速率的选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讯设备,
所述测试信号以及所述响应信号是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所规定的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讯设备,
所述测试信号以及所述响应信号是IEEE802.11标准所规定的探测请求帧以及探测响应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讯设备,
所述测试信号以及所述响应信号中的以与传输速率对应的调制方式、编码率、或者调制方式及编码率实施了调制、编码、或者编码及调制的部分的发送时间,与从所述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的一个周期的量相当。
10.一种传输速率控制方法,是在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中进行的方法,所述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步骤;
在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步骤;
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的步骤;
在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测试信号的步骤;
在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该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的步骤;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步骤;
选择所述传输速率的步骤具备:
根据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和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算出将从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的通信即往路通信以及从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通信即返路通信合计的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以及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推定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以及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算出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根据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和算出的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算出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进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
选择所述传输速率的步骤还具备,针对所述多个传输速率的每一个,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推定使用该传输速率时的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选择所述接收错误率的推定值最小的传输速率作为所述传输速率。
11.一种传输速率控制方法,是在与作为接收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接收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中进行的方法,所述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从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步骤;
在接收到期望信号波的情况下检测所接收到的该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步骤;
检测从外部设备发出的干涉波以及作为该干涉波的功率的干涉波功率的步骤;
在检测到干涉波的情况下,对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测试信号的步骤;
在从所述接收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该响应信号的错误检测的步骤;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的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以及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从多个传输速率之中选择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步骤;
选择所述传输速率的步骤具备:
根据所述测试信号所涉及的发送数和无误的所述响应信号所涉及的接收数,算出将从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向所述接收设备的通信即往路通信以及从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侧的无线通讯设备的通信即返路通信合计的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以及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推定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以及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进行所使用的传输速率的选择;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检测值,算出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根据所述往返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和算出的所述返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算出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
根据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和所述往路通信的接收错误率的算出值,进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
算出所述期望信号波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值与所述接收设备中的所述干涉波功率的推定值的比率,根据所述比率的算出值,进行所述传输速率的选择。
CN201510146046.9A 2014-05-09 2015-03-30 无线通讯设备、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99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7725A JP6372740B2 (ja) 2014-05-09 2014-05-09 無線通信機器、伝送レート制御方法、及び伝送レー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4-097725 2014-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9616A CN105099616A (zh) 2015-11-25
CN105099616B true CN105099616B (zh) 2020-03-27

Family

ID=54579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604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99616B (zh) 2014-05-09 2015-03-30 无线通讯设备、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72740B2 (zh)
CN (1) CN105099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2554B2 (ja) * 2018-05-22 2020-03-25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WO2024108441A1 (zh) * 2022-11-23 2024-05-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1164A (zh) * 2000-12-18 2003-03-05 索尼株式会社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728625A (zh) * 2004-07-29 2006-02-01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模式变更方法和通信模式变更程序
CN101039526A (zh) * 2007-04-25 2007-09-19 北京邮电大学 集中控制式无线中继网络的用户驻留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2484853A (zh) * 2009-09-11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3312642A (zh) * 2012-03-06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速率信号的均衡器补偿最佳化方式确定系统及方法
CN104618965A (zh) * 2013-11-05 2015-05-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85754B (en) * 2002-02-25 2005-01-12 Toshiba Res Europ Ltd Adaptive modul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3796233B2 (ja) * 2003-05-23 2006-07-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伝送速度変更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US7864678B1 (en) * 2003-08-12 2011-01-0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ate adapt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06090437A1 (ja) * 2005-02-23 2006-08-3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伝送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8153825A (ja) * 2006-12-15 2008-07-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伝搬環境推定方法および伝播環境推定装置
JP5059492B2 (ja) * 2007-06-13 2012-10-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9232109A (ja) * 2008-03-21 2009-10-08 Panasonic Corp 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再送方法
JP5095573B2 (ja) * 2008-09-30 2012-12-1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基地局、基準端末装置、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の送信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64361B2 (ja) * 2008-11-26 2012-10-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139357A (ja) * 2009-12-28 2011-07-14 Sharp Corp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8824288B2 (en) * 2010-12-06 2014-09-02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iques for bursty noise environmen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1164A (zh) * 2000-12-18 2003-03-05 索尼株式会社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728625A (zh) * 2004-07-29 2006-02-01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模式变更方法和通信模式变更程序
CN101039526A (zh) * 2007-04-25 2007-09-19 北京邮电大学 集中控制式无线中继网络的用户驻留和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2484853A (zh) * 2009-09-11 2012-05-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
CN103312642A (zh) * 2012-03-06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速率信号的均衡器补偿最佳化方式确定系统及方法
CN104618965A (zh) * 2013-11-05 2015-05-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16487A (ja) 2015-12-03
CN105099616A (zh) 2015-11-25
JP6372740B2 (ja) 2018-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5804B2 (en) Power control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AU201236261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54490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use of a wireless medium for high efficiency wifi
US9736850B2 (en) Adaptive RTS/CTS in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102939B2 (en) Link adaptation
EP1924009B1 (en) Relay apparatus for relaying a data packet to be transmitted from a first partner transceiver to a second partner transceiver
JP454299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60048859A (ko) 무선 매체의 개선된 활용도를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US20190349280A1 (en) Range measurement with closed-loop feedback on rtt quality
JP2008512024A (ja) 無線網におけるリンク適応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14006418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392390B (zh) 无线局域网发射功率设置方法、设置装置以及无线接入点
JP2018152722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14671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受信機器、送信機器、及び伝送レート制御方法
JP2018152720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197572B2 (en) Throughput enabled rate adapt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5099616B (zh) 无线通讯设备、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JP2008512025A (ja) 無線網におけるエラー識別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9248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ement using a group identifier
CA3131206A1 (en) Mode selection for mesh network communication
WO2019041168A1 (en) IMPROVEMENT FOR LOW-LATENCY SERVICE
US201701554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Frames in WL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