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8803B -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8803B
CN105098803B CN201510643814.1A CN201510643814A CN105098803B CN 105098803 B CN105098803 B CN 105098803B CN 201510643814 A CN201510643814 A CN 201510643814A CN 105098803 B CN105098803 B CN 105098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statcom
oscillation
wind power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38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8803A (zh
Inventor
刘芳
马俊杰
吴敏
刘意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6438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8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8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8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10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 [FACT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设计带通滤波器,将振荡检测的参考信号通过滤波器,获得特定频段的分量,之后采用Prony算法对振荡模态进行识别;针对不同振荡模态分别设计STATCOM控制策略,通过模态辨识结果对控制策略进行切换,使风电场能够在不发生振荡时采用无功控制方案,在发生振荡时能够实现对振荡的抑制控制。本发明不需要改变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通过对STATCOM装置控制策略的修改即可实现抑制风电场机组振荡的目的。

Description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10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470万千瓦以来,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一直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对风力发电的大力投入,风力发电将在我国电力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由于风能分布特点,风电场一般离电力消费地区较远,大规模风电的远距离输送一直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目前在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线路中,往往加入串联补偿电容以提高系统的输送能力。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远距离、高串补度的点对网输电系统会引起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导致机组损坏。同时,风电功率的随机性及强波动性给风电厂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低频振荡(Low FrequencyOscillation)问题,亦会导致电能质量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机组损坏。
因此针对风电场特点,提出有效的振荡抑制控制策略,对保证发电安全及发电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不投入STATCOM的情况下,通过Simulink仿真测量并计算风电场内风机的两个次同步振荡频率fSSO1和fSSO2,以及低频振荡频率fLFO
2)根据不同振荡频率设计次同步带通滤波器FSSO1、FSSO2和低频带通滤波器FLFO
3)将风电场实时监测的风力发电机转子角速度增量分别通过次同步带通滤波器FSSO1、FSSO2和低频带通滤波器FLFO,获得角速度增量的特定频段分量△ω1、△ω2和△ω3;使用Prony方法对获得的角速度特定频段分量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有振荡信号出现,以及判断振荡的类别;
4)根据风机当前运行状态调整STATCOM控制策略:当风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STATCOM为基本无功控制模式;当风机处于振荡状态,即次同步振荡模态SSO1、次同步振荡模态SSO2、低频振荡模态LFO时,通过计算式分别计算次同步振荡模态SSO1、次同步振荡模态SSO2、低频振荡模态LFO的参考阻尼D(△ω1)、D(△ω2)和D(△ω3),其中i=1,2,3;采用切换控制方法,根据模态识别方法辨识振荡模态,据振荡模态选择对应振荡模态的参考阻尼,并通过限幅环节获得参考阻尼作为STATCOM附加控制的参考量;其中,Ki是控制增益,Tw是滤波器时间常数,Ti1和Ti2是相位补偿环节的时间常数;ωi表示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角速度;S表示复数;
5)PWM调制单元输出相应的控制脉冲,控制STATCOM功率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从而实现对风电场侧换流器的控制,使风电场在不发生振荡时采用无功控制方案,在发生振荡时实现对振荡的抑制控制。
所述步骤2)中,对于次同步振荡模态,以风速10m/s时次同步振荡频率fSSO1和fSSO2的[90%,110%]分别作为次同步带通滤波器FSSO1、FSSO2的频率,低频带通滤波器FLFO的通过频率为[0.2,3]Hz。
所述步骤4)中,根据Prony模态识别方法辨识振荡模态,据所述振荡模态选择对应振荡模态的参考阻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同时对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与低频振荡进行抑制,降低了振荡带来的风险;不需要改变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通过对STATCOM装置控制策略的修改即可实现抑制风电场机组振荡的目的;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为风电场输电并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STATCOM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为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图1为例的风电场发电系统,由风电场等效模型i、升压变压器ii、输电网络iii、无穷大系统iv及控制系统v组成;其中,风电场等效模型i包括多台风机的风能捕捉系统W、等效转矩系统TS、等效发电机IG、变压器T1,等效转矩系统TS为两质量块轴系传动,等效发电机IG与变压器T1的阻抗分别为X’与XT1;升压变压器ii阻抗为XT2;输电网络iii线路电阻R、电感L的阻抗分别为XR、XL,通过串联电容C*对线路进行补偿,其阻抗为Xc;控制系统v包括振荡识别模块v-1、控制策略模块v-2、STATCOM电路v-3。
按照控制策略实施步骤设计控制系统,控制系统v结构如图2所示:
Step 1.对系统振荡频率进行测量。首先切除控制系统v,对不含控制系统的风力发电机振荡频率进行测量。例如串联补偿程度为65%,风速在12m/s时,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发电机振荡模态与频率如表1所示:
表1
风机发生频率为33Hz、25Hz的次同步振荡,同时风电场出力在0%-15%时,还可能发生频率为0.2-3Hz的低频振荡。
Step 2.基于振荡频率测量结果,设计振荡识别模块v-1中各带通滤波器频率。
对于次同步振荡模态SSO1、SSO2,以风速10m/s时振荡频率的[90%,110%]作为带通滤波器的频率,计算获得带通滤波器FSSO1通过频率为[31.5,38.5]Hz;带通滤波器FSSO2通过频率为[22.5,27.5]Hz。
低频振荡频率由于和风电场出力有关,设置带通滤波器FLFO的通过频率为[0.2,3]Hz。
Step 3.本实施例中,将实时监测的风电场风机转子角速度增量△ω作为振荡检测参考信号。(亦可用其它采集信号作为检测参考信号,例如风机接入处总线电压、频率变化等)。将角速度增量分别通过带通滤波器FSSO1、FSSO1和FSSO1,将滤波后的特定频段分量分别经由增益环节K1-K3,获得角速度增量的特定频段分量△ω1、△ω2和△ω3。输入模态识别环节,在模态识别环节中,使用Prony算法对信号进行分解,分析出振荡的类型,从而进行系统运行状态判断。系统运行状态有四种:
a.正常运行;
b.发生频率为35Hz左右的次同步振荡(模态SSO1);
c.发生频率为25Hz左右的次同步振荡(模态SSO2);
d.发生频率为0.2~3Hz低频振荡(模态LFO)。
Step 4.根据风机当前运行状态调整STATCOM控制策略。STATCOM控制策略如图3所示;其中,v-2A为系统基本控制方法,v-2B为附加控制方法。
(1)风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运行状态a)时,STATCOM采用基本控制方法v-2A。控制系统需要三个输入信号,分别为交流系统总线电压ul,STATCOM输出电流io,锁相环PLL同步角度θ。通过总线电压ul、给定电压参考值uref,产生无功电流参考值iq-ref;输出电流io的经计算获得其无功分量io-q,并与所生成的无功电流参考值iq-ref进行比较,获得的误差被用于控制产生相位移相位移经过与锁相环同步角相叠加,产生STATCOM输出电压、交流系统电压之间所需相位移经SPWM调制,对STATCOM进行控制。
(2)风机处于振荡状态(运行状态b、c、d)时,STATCOM加入附加控制v-2B。对特定频段分量△ω1、△ω2和△ω3分别设计控制方式,针对三种振荡模态分别设计控制器参数,使其输出附加控制的参考阻尼D(△ω1)、D(△ω2)和D(△ω3)。据模态识别环节的判断结果,选择三个控制方案中的一种,经由限幅环节,提供STATCOM附加控制的参考阻尼信号D(△ω)。通过附加的参考阻尼信号D(△ω)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iq-ref。参考阻尼信号D(△ω)的计算式为例如针对25Hz频率的次同步振荡,可选取Tw=10,Ti1=0.005,Ti2=0.01。

Claims (2)

1.一种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不投入STATCOM的情况下,通过Simulink仿真测量并计算风电场内风机的两个次同步振荡频率fSSO1和fSSO2,以及低频振荡频率fLFO
2)根据不同振荡频率设计次同步带通滤波器FSSO1、FSSO2和低频带通滤波器FLFO;对于次同步振荡模态,以风速10m/s时次同步振荡频率fSSO1和fSSO2的[90%,110%]分别作为次同步带通滤波器FSSO1、FSSO2的频率,低频带通滤波器FLFO的通过频率为[0.2,3]Hz;
3)将风电场实时测量获得的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角速度增量分别通过次同步带通滤波器FSSO1、FSSO2和低频带通滤波器FLFO,获得角速度增量的特定频段分量Δω1、Δω2和Δω3;通过Prony算法快速判断是否有振荡信号出现,以及判断振荡的类别;
4)根据风机当前运行状态调整STATCOM控制策略:当风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STATCOM为基本无功控制模式;当风机处于振荡状态,即次同步振荡模态SSO1、次同步振荡模态SSO2、低频振荡模态LFO时,通过计算式分别计算次同步振荡模态SSO1、次同步振荡模态SSO2、低频振荡模态LFO的参考阻尼D(Δω1)、D(Δω2)和D(Δω3),其中i=1,2,3;采用切换控制方法,根据模态识别方法辨识振荡模态,据振荡模态选择对应振荡模态的参考阻尼,并通过限幅环节获得参考阻尼作为STATCOM附加控制的参考量;其 中,Ki是控制增益,Tw是滤波器时间常数,Ti1和Ti2是相位补偿环节的时间常数;ωi表示风力发电机转子的角速度;S表示复数;
5)PWM调制单元输出相应的控制脉冲,控制STATCOM功率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从而实现对风电场侧换流器的控制,使风电场在不发生振荡时采用无功控制方案,在发生振荡时实现对振荡的抑制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根据Prony模态识别方法辨识振荡模态,据所述振荡模态选择对应振荡模态的参考阻尼。
CN201510643814.1A 2015-10-08 2015-10-08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Active CN105098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3814.1A CN105098803B (zh) 2015-10-08 2015-10-08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3814.1A CN105098803B (zh) 2015-10-08 2015-10-08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8803A CN105098803A (zh) 2015-11-25
CN105098803B true CN105098803B (zh) 2017-10-24

Family

ID=54578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3814.1A Active CN105098803B (zh) 2015-10-08 2015-10-08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88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018A (zh) * 2016-01-07 2016-04-2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风电次同步振荡检测及抑制方法
CN105826935B (zh) * 2016-05-05 2017-12-22 东南大学 基于定子无功分级控制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06526359B (zh) * 2016-10-21 2019-08-06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Prony算法和病态数据分析的电网低频振荡检测方法
CN106451496B (zh) * 2016-10-21 2019-04-1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型风力发电系统电网电压低频振荡的快速抑制方法
CN107895957A (zh) * 2017-12-15 2018-04-10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次同步谐振及无功功率综合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830128A (zh) * 2018-03-28 2018-11-16 中南大学 基于类噪声信号vmd分解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辨识方法
CN111342457A (zh) * 2020-03-23 2020-06-2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辨识方法及装置
CN111969624A (zh) * 2020-08-25 2020-11-20 华北电力大学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912392A (zh) * 2022-09-30 2023-04-0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抑制低频振荡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475B (zh) * 2008-11-07 2011-05-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的方法
CN201556949U (zh) * 2009-09-27 2010-08-18 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全控型变流器件的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
CN101834446B (zh) * 2010-03-23 2012-06-2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可控串补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03795070B (zh) * 2014-01-16 2017-02-15 四川大学 同时抑制次同步振荡和低频振荡的多通道直流附加阻尼控制装置及其参数整定方法
CN103986171B (zh) * 2014-06-03 2017-03-29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抑制次同步振荡的ssdc和sedc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CN104022524B (zh) * 2014-06-30 2016-08-31 四川大学 基于变结构的高压直流输电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8803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803B (zh)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CN105703382B (zh) 一种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和系统
CN103939286B (zh) 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变速变桨距联合控制方法
CN104300555B (zh) 一种抑制电力系统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的方法
CN103296961B (zh) 抑制海上风电机组振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4329220B (zh) 用于抑制风电机组扭振的扭转载荷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10518631B (zh) 一种直驱风电机组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8599236A (zh) 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svg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4993501A (zh) 一种励磁调节器抑制低频振荡性能的在线评估方法
CN112186758B (zh) 一种自适应捕捉频点的直驱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09301815A (zh) 水电机组调速系统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与装置
CN108631332A (zh) 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svc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80432A (zh) 一种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0518581A (zh) 计及采样滤波锁相环的逆变器阻抗优化方法
CN107437911B (zh) 抑制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共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51550B (zh) 基于可控串补附加阻抗偏差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10323763A (zh) 一种综合旋转惯性模拟与一次调频控制的逆变器调频方法
CN110970927B (zh) 一种直驱风机网侧变流器次同步振荡抑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12186759A (zh) 自适应捕捉频点的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08199394B (zh) 风电机组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4466958A (zh) 电网电压故障下自适应分数阶锁相环的获取方法
CN108988387A (zh) 基于转子电流移相平均的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
CN107968416B (zh) 一种基于upfc阻尼含风电系统振荡特性的pod设计方法
CN106368900A (zh)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振动抑制方法、装置、系统以及机组
CN109782089A (zh) 一种电力系统稳定器抑制低频振荡能力的测试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