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9624A -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9624A
CN111969624A CN202010861392.6A CN202010861392A CN111969624A CN 111969624 A CN111969624 A CN 111969624A CN 202010861392 A CN202010861392 A CN 202010861392A CN 111969624 A CN111969624 A CN 111969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ous generator
wind power
damping
virtual synchronous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13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彤
金铭鑫
田新首
李琰
迟永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20108613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9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9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9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针对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由于运行点随机漂移行为产生的振荡现象这一问题,采用凸多胞形结构和线性变参数系统模型相结合的方式,使系统运行点在大范围变化时,控制器仍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Description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紧缺日益严重,开发新能源发电技术迫在眉睫。近年来,风力发电在我国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之一,装机容量与日俱增,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其并网规模的不断增大的同时,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些难题。
一方面,高渗透比例风机接入导致电网缺乏传统电力系统中由同步发电机所提供的惯性和阻尼,危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虚拟同步发电机利用并网逆变器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机制,使其产生与同步发电机相似的阻尼、惯量、有功调频和无功调压等特性,可以避免了高比例渗透风电系统的频率支撑不足和功角失稳问题。
另一方面,风电并网规模增大也突显出运行点随机漂移现象。由于风电自身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的特点,使得基于典型运行工况设计的传统控制器表现出适应性明显不足的缺陷,难以对风电并网系统的随机漂移行为进行有效跟踪,从而难以对其引起的振荡进行有效阻尼。目前,虽然H控制、模糊控制、结构奇异值方法和滑模控制等控制方法针对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点波动有一定效果,但这些方法一般针对系统参数小幅波动,若风电并网系统的运行点在大范围内变化时,将无法保证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在风电并网系统的运行点在大范围内变化时,保证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包括:
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为基于混合H2和H控制的系统模型;
根据所述初始模型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确定各类振荡模态的主导状态变量;
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确定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
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
获取调度变量、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和阻尼比目标值;所述调度变量为反映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点的随机漂移行为的变量;
根据所述调度变量和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确定凸多胞形顶点;
根据所述降阶模型和所述凸多胞形顶点确定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所述调整系数和所述阻尼比目标值,采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根据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所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
可选的,所述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21
式中,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22
为系统输出向量,x为系统状态向量,w为扰动输入向量,u为控制输入向量,z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的输出向量,z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的输出向量,A为系统状态矩阵,B1为扰动增益矩阵,B2为控制输入矩阵,C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状态变量的系数矩阵,D∞1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扰动输入的系数矩阵,D∞2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控制输入的系数矩阵;C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状态变量的系数矩阵,D21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扰动输入的系数矩阵,D2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控制输入的系数矩阵,ρ(t)为调度向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模型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确定各类振荡模态的主导状态变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模型中的系统状态矩阵,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计算各类振荡模态的参与因子;所述参与因子表示系统状态变量在振荡模态中的参与程度;
选取所述参与因子中最大值对应的系统状态变量为主导状态变量;所述主导状态变量为与振荡相关的系统状态变量。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确定所述初始模型中的控制输入向量;
根据所述初始模型中确定的控制输入向量生成参数已知的初始模型。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参数已知的初始模型采用选择模态分析法进行降阶处理,得到降阶模型;
对所述降阶模型进行筛选操作,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所述降阶模型仅考虑直驱风电机组引起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和由虚拟同步发电机引起的低频振荡模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降阶模型和所述凸多胞形顶点确定调整系数,具体包括:
将所述降阶模型的系统状态矩阵、扰动增益矩阵和控制输入矩阵形成系统矩阵;
确定所述系统矩阵在所述凸多胞形顶点处的值,得到顶点矩阵;
根据所述系统矩阵和所述顶点矩阵,采用如下公式确定误差模型: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31
式中,ε表示误差,S(ρ(t))表示调度向量ρ(t)对应的系统矩阵,αk表示调整系数,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32
N表示调整系数总个数,k表示顶点,Ak、B1k、B2k、C∞k、D∞1k、D∞2k、C2k、D21k和D22k分别表示矩阵A、B1、B2、C、D∞1、D∞2、C2、D21、D22在凸多胞形顶点ρ(t)=ρk处的值;
对于任一调度向量ρ(t),将αk的值在[0,1]范围内变化,确定所述误差在最小值时对应的αk的值为该调度向量下确定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时采用的调整系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所述调整系数和所述阻尼比目标值,采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降阶模型中的控制输入矩阵确定凸多胞形顶点处的系统矩阵;
根据所述凸多胞形顶点处的系统矩阵和所述阻尼比目标值确定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
根据所述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和所述调整系数,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41
式中,K(ρ(t))表示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Kk表示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所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所述降阶模型采用状态反馈方法,得到引入阻尼控制器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闭环系统;所述采用状态反馈方法为采用公式u'=K(ρ(t))x对控制输入变量u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控制输入变量u'。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系统,包括:
初始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为基于混合H2和H控制的系统模型;
主导状态变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模型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确定各类振荡模态的主导状态变量;
附加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确定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
降阶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调度变量、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和阻尼比目标值;所述调度变量为反映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点的随机漂移行为的变量;
凸多胞形顶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度变量和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确定凸多胞形顶点;
调整系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降阶模型和所述凸多胞形顶点确定调整系数;
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所述调整系数和所述阻尼比目标值,采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所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针对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由于运行点随机漂移行为产生的振荡现象这一问题,采用凸多胞形结构和线性变参数系统模型相结合的方式,使系统运行点在大范围变化时,控制器仍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四机两区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入控制器1前后PMSG无功功率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入控制器2前后PMSG无功功率曲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时加入控制器1和控制器2前后PMSG无功功率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故障情况下PMSG无功功率仿真曲线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扰动情况下PMSG无功功率仿真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在风电并网系统的运行点在大范围内变化时,保证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流程方法,包括:
步骤101: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初始模型为基于混合H2和H控制的系统模型。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应包括直驱风电机组(permanent magnet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虚拟同步发电机、锁相环和同步发电机。用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varying,LPV)系统来表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点的随机漂移行为。
步骤101,具体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71
式中,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72
系统输出向量,x为系统状态向量,w为扰动输入向量,u为控制输入向量,z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的输出向量,z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的输出向量,A为系统状态矩阵,B1为扰动增益矩阵,B2为控制输入矩阵,C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状态变量的系数矩阵,D∞1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扰动输入的系数矩阵,D∞2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控制输入的系数矩阵;C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状态变量的系数矩阵,D21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扰动输入的系数矩阵,D2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控制输入的系数矩阵,ρ(t)为调度向量。
步骤102:根据初始模型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确定各类振荡模态的主导状态变量。
步骤102,具体包括:
根据初始模型中的系统状态矩阵,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计算各类振荡模态的参与因子;参与因子表示系统状态变量在振荡模态中的参与程度。
选取参与因子中最大值对应的系统状态变量为主导状态变量;主导状态变量为与振荡相关的系统状态变量。
步骤103:根据主导状态变量确定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
根据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确定初始模型中的控制输入向量;根据初始模型中确定的控制输入向量生成参数已知的初始模型。
步骤104:根据主导状态变量对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
步骤104,具体包括:
根据主导状态变量对参数已知的初始模型采用选择模态分析(selective modeanalysis,SMA)方法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降阶模型。
对处理后的降阶模型进行筛选操作,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仅考虑直驱风电机组引起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和由虚拟同步发电机引起的低频振荡模态。
步骤105:获取调度变量、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和阻尼比目标值;调度变量为反映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点的随机漂移行为的变量。
步骤106:根据调度变量和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确定凸多胞形顶点。
步骤107:根据降阶模型和凸多胞形顶点确定调整系数。
步骤107,具体包括:
将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的系统状态矩阵、扰动增益矩阵和控制输入矩阵形成系统矩阵S(ρ(t))。任一调度向量ρ(t)对应的系统矩阵S(ρ(t))将在凸多胞形中取值。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81
确定系统矩阵在凸多胞形顶点处的值,得到顶点矩阵。
根据系统矩阵和顶点矩阵,采用如下公式确定误差模型:(顶点系统矩阵的凸组合与实际系统矩阵的误差由两矩阵之差的欧几里得范数衡量)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82
式中,ε表示误差,S(ρ(t))表示调度向量ρ(t)对应的系统矩阵,αk表示调整系数,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83
N表示调整系数总个数,k表示顶点,Ak、B1k、B2k、C∞k、D∞1k、D∞2k、C2k、D21k和D22k分别表示矩阵A、B1、B2、C、D∞1、D∞2、C2、D21、D22在凸多胞形顶点ρ(t)=ρk处的值。
对于任一调度向量ρ(t),将αk的值在[0,1]范围内变化,确定误差在最小值时对应的αk的值为该调度向量ρ(t)下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时采用的调整系数。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令αk,k=1,2,…,N,分别从0变化到1,步长设置为0.01,通过遍历计算,选择ε最小时的系数αk,k=1,2,…,N来表示实际系统矩阵。
步骤108:根据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调整系数和阻尼比目标值,采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步骤108,具体包括:
根据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中的控制输入矩阵确定凸多胞形顶点处的系统矩阵。
根据凸多胞形顶点处的系统矩阵和阻尼比目标值确定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
根据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和调整系数,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Figure BDA0002648260330000091
式中,K(ρ(t))表示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Kk表示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
步骤109:根据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
步骤109,具体包括:
根据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采用状态反馈方法,得到引入阻尼控制器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闭环系统;采用状态反馈方法为采用公式u'=K(ρ(t))x对控制输入变量u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控制输入变量u'。
即:根据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中的控制输入向量采用公式u'=K(ρ(t))x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控制输入变量u'。
根据更新后的控制输入变量对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
在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测量得到新的运行点信息,同时利用对应新的运行点的调整系数实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的自适应调整。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系统,包括:
初始模型建立模块201,用于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初始模型为基于混合H2和H控制的系统模型。
主导状态变量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初始模型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确定各类振荡模态的主导状态变量。
附加位置确定模块203,用于根据主导状态变量确定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
降阶模型确定模块204,用于根据主导状态变量对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205,用于获取调度变量、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和阻尼比目标值;调度变量为反映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点的随机漂移行为的变量。
凸多胞形顶点确定模块206,用于根据调度变量和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确定凸多胞形顶点。
调整系数生成模块207,用于根据降阶模型和凸多胞形顶点确定调整系数。
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生成模块208,用于根据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调整系数和阻尼比目标值,采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控制模块209,用于根据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
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实施例使用的四机两区系统如图3所示,图3中1-13均表示节点,G1-G4表示四台同步发电机,PMSG1和PMSG2表示两台直驱风电机,VSG1和VSG2表示两台虚拟同步发电机。四台同步发电机分别接入节点1~4,两台直驱风电机组和两台虚拟同步发电机分别接入节点12和节点13。
PMSG的初始有功功率均设定为0.6p.u.,VSG有功功率均设定为0.1p.u.。在1s时,在系统8节点处发生三相接地短路故障,经过50ms后切除故障。图4、图5和图6分别表示采用控制器1、采用控制器2和同时采用控制器1和控制器2前后的两台直驱风电机组无功功率时域仿真曲线;图4(a)为加入控制器1前后PMSG1无功功率曲线,图4(b)为加入控制器1前后PMSG2无功功率曲线;图5(a)为加入控制器2前后PMSG1无功功率曲线,图5(b)为加入控制器2前后PMSG2无功功率曲线;图6(a)为加入控制器1和控制器2前后PMSG1无功功率曲线,图6(b)为加入控制器1和控制器2前后PMSG2无功功率曲线。其中控制器1设计目标为抑制由直驱风电机组引起的次同步振荡,控制器2的设计目标为抑制由虚拟同步发电机引起的低频振荡,两个控制器均具有明显的阻尼效果,并且当两者同时加入时,可以同时阻尼次同步振荡和低频振荡。
接下来验证本实施例提出控制器的自适应性。图7和图8分别反应了故障和短路这两种不同原因导致运行点随机漂移行为的PMSG无功功率曲线;图7(a)为故障情况下PMSG1无功功率仿真曲线,图7(b)为故障情况下PMSG1无功功率仿真曲线;图8(a)为扰动情况下PMSG1无功功率仿真曲线,图8(b)为扰动情况下PMSG2无功功率仿真曲线。将本实施例提出的多胞形LPV控制器与定参数控制器进行对比,以说明本实施例提出的多胞形LPV控制器能够在运行点大范围变化时对振荡进行阻尼,并且对振荡的阻尼速度很快。这是由于调整系数会随着实际系统的运行情况而不断改变,使得多胞形LPV控制器既能够反应全局特性,又能够对其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图4-图8中的横坐标均表示时间,t/s,纵坐标均表示功率,p.u.。
本发明将多胞形结构和LPV系统用于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机并网系统阻尼控制中,阻尼速度快的同时还具有动态调整的自适应特性。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为基于混合H2和H控制的系统模型;
根据所述初始模型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确定各类振荡模态的主导状态变量;
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确定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
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
获取调度变量、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和阻尼比目标值;所述调度变量为反映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点的随机漂移行为的变量;
根据所述调度变量和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确定凸多胞形顶点;
根据所述降阶模型和所述凸多胞形顶点确定调整系数;
根据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所述调整系数和所述阻尼比目标值,采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根据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所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
Figure FDA0002648260320000011
式中,
Figure FDA0002648260320000012
为系统输出向量,x为系统状态向量,w为扰动输入向量,u为控制输入向量,z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的输出向量,z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的输出向量,A为系统状态矩阵,B1为扰动增益矩阵,B2为控制输入矩阵,C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状态变量的系数矩阵,D∞1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扰动输入的系数矩阵,D∞2为与H性能指标相关控制输入的系数矩阵;C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状态变量的系数矩阵,D21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扰动输入的系数矩阵,D22为与H2性能指标相关控制输入的系数矩阵,ρ(t)为调度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模型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确定各类振荡模态的主导状态变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模型中的系统状态矩阵,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计算各类振荡模态的参与因子;所述参与因子表示系统状态变量在振荡模态中的参与程度;
选取所述参与因子中最大值对应的系统状态变量为主导状态变量;所述主导状态变量为与振荡相关的系统状态变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确定所述初始模型中的控制输入向量;
根据所述初始模型中确定的控制输入向量生成参数已知的初始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参数已知的初始模型采用选择模态分析法进行降阶处理,得到降阶模型;
对所述降阶模型进行筛选操作,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所述降阶模型仅考虑直驱风电机组引起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和由虚拟同步发电机引起的低频振荡模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降阶模型和所述凸多胞形顶点确定调整系数,具体包括:
将所述降阶模型的系统状态矩阵、扰动增益矩阵和控制输入矩阵形成系统矩阵;
确定所述系统矩阵在所述凸多胞形顶点处的值,得到顶点矩阵;
根据所述系统矩阵和所述顶点矩阵,采用如下公式确定误差模型:
Figure FDA0002648260320000031
式中,ε表示误差,S(ρ(t))表示调度向量ρ(t)对应的系统矩阵,αk表示调整系数,
Figure FDA0002648260320000032
N表示调整系数总个数,k表示顶点,Ak、B1k、B2k、C∞k、D∞1k、D∞2k、C2k、D21k和D22k分别表示矩阵A、B1、B2、C、D∞1、D∞2、C2、D21、D22在凸多胞形顶点ρ(t)=ρk处的值;
对于任一调度向量ρ(t),将αk的值在[0,1]范围内变化,确定所述误差在最小值时对应的αk的值为该调度向量下确定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时采用的调整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所述调整系数和所述阻尼比目标值,采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降阶模型中的控制输入矩阵确定凸多胞形顶点处的系统矩阵;
根据所述凸多胞形顶点处的系统矩阵和所述阻尼比目标值确定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
根据所述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和所述调整系数,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Figure FDA0002648260320000033
式中,K(ρ(t))表示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Kk表示顶点处的阻尼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所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所述降阶模型采用状态反馈方法,得到引入阻尼控制器的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闭环系统;所述采用状态反馈方法为采用公式u'=K(ρ(t))x对控制输入变量u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控制输入变量u'。
9.一种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为基于混合H2和H控制的系统模型;
主导状态变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模型采用小干扰稳定分析法确定各类振荡模态的主导状态变量;
附加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确定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
降阶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导状态变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LPV系统的降阶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调度变量、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和阻尼比目标值;所述调度变量为反映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点的随机漂移行为的变量;
凸多胞形顶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度变量和调度变量的变化范围确定凸多胞形顶点;
调整系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降阶模型和所述凸多胞形顶点确定调整系数;
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阻尼控制器的附加位置、所述调整系数和所述阻尼比目标值,采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确定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胞形LPV阻尼控制器对所述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进行阻尼控制。
CN202010861392.6A 2020-08-25 2020-08-25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1969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1392.6A CN111969624A (zh) 2020-08-25 2020-08-25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1392.6A CN111969624A (zh) 2020-08-25 2020-08-25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9624A true CN111969624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90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1392.6A Pending CN111969624A (zh) 2020-08-25 2020-08-25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96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5882A (zh) * 2021-08-20 2021-11-19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间隙度量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空间划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0662A (zh) * 2013-08-06 2013-11-27 江苏科技大学 风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神经网络补偿控制方法
CN103795070A (zh) * 2014-01-16 2014-05-14 四川大学 同时抑制次同步和低频振荡的多通道直流附加阻尼控制装置及其参数整定方法
CN105098803A (zh) * 2015-10-08 2015-11-25 中南大学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CN106602588A (zh) * 2017-02-23 2017-04-26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静态h∞回路成形法的多通道鲁棒阻尼控制方法
CN108683214A (zh) * 2018-05-24 2018-10-19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多重凸多胞体的风电并网系统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
CN109995080A (zh) * 2019-04-08 2019-07-09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抑制双馈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的鲁棒控制方法
CN110649604A (zh) * 2019-09-26 2020-01-03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适应新能源随机波动性的阻尼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0662A (zh) * 2013-08-06 2013-11-27 江苏科技大学 风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神经网络补偿控制方法
CN103795070A (zh) * 2014-01-16 2014-05-14 四川大学 同时抑制次同步和低频振荡的多通道直流附加阻尼控制装置及其参数整定方法
CN105098803A (zh) * 2015-10-08 2015-11-25 中南大学 基于statcom的风电场次同步与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CN106602588A (zh) * 2017-02-23 2017-04-26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静态h∞回路成形法的多通道鲁棒阻尼控制方法
CN108683214A (zh) * 2018-05-24 2018-10-19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多重凸多胞体的风电并网系统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
CN109995080A (zh) * 2019-04-08 2019-07-09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抑制双馈风电场并网次同步振荡的鲁棒控制方法
CN110649604A (zh) * 2019-09-26 2020-01-03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适应新能源随机波动性的阻尼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京 等: "含直驱风电机组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鲁棒阻尼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5882A (zh) * 2021-08-20 2021-11-19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间隙度量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空间划分方法及系统
CN113675882B (zh) * 2021-08-20 2024-03-19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间隙度量的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空间划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9487B (zh) 一种电力系统的频率动态预测方法
CN110224416B (zh) 一种基于根轨迹族的超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CN110518631B (zh) 一种直驱风电机组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Beus et al. A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 to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an ultracapacitor bank for frequency control
CN109449979B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振荡平抑方法及系统
CN109787274A (zh) 一种虚拟同步控制方法及转子侧变频器控制器
CN111969624A (zh) 含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并网系统的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518638A (zh) 一种结合虚拟惯量动态调节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CN116667389B (zh) 一种新型电力系统惯量提升的风储联合预测校正控制方法
Morovati et al. Control coordination between DFIG-based wind turbines and synchronous generators for optimal primary frequency response
CN115483715A (zh) 一种用于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虚拟同步发电机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614504A (zh) 考虑频率支撑需求和低压穿越的储能容量量化评估方法
CN111881541B (zh) 一种基于不连续伽辽金法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算法
CN110649604B (zh) 一种适应新能源随机波动性的阻尼控制方法
Hu et al.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considering deep peak load regulation and renewable energy injection
Restrepo et al. Adaptive pod for statcom in a power system with high wind power penetration level
Zhang et al. Model Prediction-Based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Control for Improving Transient Frequency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Wind Power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s
CN114221339B (zh) 一种高风电占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判断方法
CN117411033B (zh) 一种基于径向神经网络的惯量阻尼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g et al. Fuzzy-based coordinated control and parameter correction strategy for speed controller of PMSG wind turbine in frequency response
Xi et al. Investigation on Distributed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of DFIGs Participating in Power System Frequency Regulation
Wang et al. Frequency Control Strategy of Wind Turbines Based on Reduced-order Frequency Response Model
Cheng et al. Small-Signal Stability Optimization of Power System Dominated by Variable Renewables with Virtual Inertia Control and Droop Control
Gao et al. Multi-segment droop control and optimal parameter setting strategy of wind turbine for frequency regulation
CN114301078A (zh) 风机虚拟同步变惯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