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8440A -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98440A CN105098440A CN201510546141.8A CN201510546141A CN105098440A CN 105098440 A CN105098440 A CN 105098440A CN 201510546141 A CN201510546141 A CN 201510546141A CN 105098440 A CN105098440 A CN 1050984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ide wall
- housing
- sidewall
- card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和塑胶本体,壳体和端子上设有多对连接彼此的扣合结构,扣合结构由分设于壳体内壁板和第二侧壁上的多个连接耳、以及对应地分设于端子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的多个连接槽组成;壳体的第二侧壁、内壁板与所述端子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对应形成有多对防张变结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结构巧妙、组配方便,利用连接耳与连接槽组成的扣合结构即可将壳体与端子稳固地组配在一起;防张变结构使得壳体和端子实现互相限位,能够有效防止壳体、端子的外张和内张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防变形的三选二卡连接器;属于电子产品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也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用户对于双卡双待、内存扩充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三选二卡连接器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所谓三选二卡连接器,是指该卡连接器能够固定SIM卡+SIM卡或者SIM卡+MicroSD卡,通过合理利用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双卡信号传输,满足用户多卡选择的使用要求。
卡连接器一般是由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板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与绝缘本体组装的金属遮蔽壳体构成,金属遮蔽壳体与导电端子间留有供卡体插入的插入口,其中,金属遮蔽壳体由具有弹性的金属薄片一体冲压成型。然而,随着卡连接器不断朝着轻薄方向发展,设计空间越来越小,特别是组合式一体式卡座类产品,传统的固持及配合机构已无法满足功能及客户要求,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金属遮蔽壳体变形的问题,因此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金属遮蔽壳体和端子变形的卡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和塑胶本体,所述壳体和端子均由金属导电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端子与塑胶本体嵌设为一体而构成一端子总成,所述壳体与端子总成组配后在前端留有插入口,所述端子的第一侧壁与壳体的第一侧壁之间留有滑动空间,所述滑动空间内安装有退卡机构,所述壳体内还形成一用于与端子第一侧壁配合连接的内壁板;所述壳体和端子上设有多对连接彼此的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由分设于壳体内壁板和第二侧壁上的多个连接耳、以及对应地分设于端子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的多个连接槽组成;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内壁板与所述端子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对应形成有多对防张变结构,所述防张变结构由彼此限位的内板和外板构成,内板和外板中的一个设置于壳体上,另一个设置于端子上,所述壳体上至少具有一个内板和一个外板。这样一来,通过扣合结构将壳体和端子稳固地扣合在一起,再利用防张变结构能够很好地保证壳体和端子在组配时实现互相限制,从而有效防止变形。
优选地,前述扣合结构为5对,其中,连接耳分设于:壳体第二侧壁的前、中、后三个位置以及壳体内壁板的前、中两个位置,连接槽对应地设置于端子第二侧壁和第一侧壁的相应位置,扣合结构合理地进行了分设,保证组配可靠性。
为了方便扣合,前述连接耳自下向上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具体地,前述端子第二侧壁上的三个连接槽所在侧板均为第一外板,在前部连接槽和中部连接槽所在外板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一外板,自中部向前的三个外板之间为两个第一内板,这三个第一外板与两个第一内板为整体结构;所述壳体第二侧壁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四个第二内板和两个第二外板,所述连接耳位于其中三个第二内板上。
优选地,前述壳体第二侧壁的四个第二内板中,除靠近插入口的前部内板外,另三个第二内板均向靠近壳体第一侧壁的方向弯折形成有第一扣合导引部。
更具体地,前述端子第一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槽所在侧板均为第三外板,两个第三外板通过第三内板构成整体结构;所述壳体内壁板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彼此独立的两个第四内板和一个第四外板,所述连接耳位于两个第四内板上。
更优选地,前述端子第一侧壁的第三内板向靠近其第二侧壁的方向弧形弯折形成第二扣合导引部,所述端子第一侧壁中部的第三外板向远离第二侧壁的方向弧形弯折形成第三扣合导引部。
进一步地,前述退卡机构包括:顶推杆和操作杆,所述顶推杆安装于端子总成远离插入口的尾部并且一端与操作杆的连接端抵接,所述操作杆设置于滑动空间内并且操作端自滑动空间伸出。
优选地,前述操作杆的操作端为勺形结构。
再进一步地,壳体靠近插入口的第二内板和第四内板均向内向下延伸形成焊接脚,所述端子上对应形成有供焊接脚穿过的贯通槽。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结构巧妙、组配方便,利用连接耳与连接槽组成的扣合结构即可将壳体与端子稳固地组配在一起;同时,第一外板与第二内板、第一内板与第二外板、第三外板与第四内板、第三内板与第四外板分别形成配合,使得壳体和端子实现互相限位,能够有效防止壳体、端子的外张和内张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爆炸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壳体和端子总成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壳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壳体(去掉第一侧壁)和端子总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端子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壳体,2、端子,3、塑胶本体,4、端子总成,5、顶推杆,6、操作杆,61、连接端,62、操作端,7、插入口,8、连接耳,9、连接槽,10、第一外板,11、第一内板,12、第二外板,13、第二内板,14、第三外板,15、第三内板,16、第四外板,17、第四内板,18、焊接脚,19、第一扣合导引部,20、第二扣合导引部,21、第三扣合导引部,22、贯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此外,在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使用的序数词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于修饰权利要求项而不是由于本身含有任何优先、在先或一项权利要求的顺序在另一权利要求之前或者执行方法步骤的时间顺序,仅仅作为标签使用以区别例如带有特定名称的权利要求的元素与另外一个带有相同名称的元素(而不是用于顺序性的术语)。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防变形的卡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为三选二卡连接器,包括:壳体1、端子2和塑胶本体3,其中,壳体1和端子2均由金属导电板材一体冲压成型,端子2优选地以注射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与塑胶本体3嵌设为一体而构成一端子总成4。当然,端子2与塑胶本体3也可以组装的方式嵌设为一体而构成该端子总成4。当壳体1与端子总成4组配后在前端留有插入口7,NanoSIM卡和/或MicroSD卡即从插入口7插入。为了满足三选二的功能,端子2上从前至后排列有三组导电端子,位于中间的导电端子组与两端的导电端子组传输不同的信号,这与现有技术大抵是相似的,本发明中不作赘述。
在端子2的第一侧壁(图7中左侧壁)与壳体1的第一侧壁(图7中左侧壁)之间留有滑动空间,滑动空间内安装有退卡机构。退卡机构具体包括:顶推杆5和操作杆6,其中,顶推杆5安装于端子总成4远离插入口7的后端并且一端与操作杆6的连接端61抵接,操作杆6设置于滑动空间内并且操作端62自滑动空间伸出,操作杆6的操作端62为勺形结构。拉动勺形的操作端62即可将卡连接器内的NanoSIM卡和/或MicroSD卡从插入口7顶出,退卡操作十分方便(图1中示出了操作端62的两种位置状态)。
为了快速可靠地将壳体1和端子总成4组配在一起,在壳体1和端子2上设有多对连接彼此的扣合结构,该扣合结构由分设于壳体1的内壁板(与壳体1的第一侧壁相邻而设)和第二侧壁上的多个连接耳8、以及对应地分设于端子2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的多个连接槽9配合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扣合结构为5对,如图3和图7所示,连接耳8分设于:壳体1第二侧壁的前、中、后三个位置以及壳体1内壁板的前、中两个位置,连接槽9对应地设置于端子2第二侧壁和第一侧壁的相应位置,通过对扣合结构进行合理分设,能够有效保证组配可靠性。此外,如图5所示,连接耳8自下向上的截面积逐渐增大,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扣合操作,而且能够防止扣合后连接耳8从连接槽9中滑出。
本发明尤为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有效防止端子2和壳体1的变形,参见图3至图8,在壳体1的第二侧壁、内壁板与端子2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对应形成有多对防张变结构,每对防张变结构均由彼此限位的内板和外板构成,内板和外板中的一个设置于壳体1上,则另一个必定设置于端子2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内板”,是指端子2与壳体1组配时,位于内侧的那一块板体,显然,“外板”就是指位于外侧的那一块板体。而且,在壳体1上至少具有一个内板和一个外板,也就是说,在端子2上必定至少具有一个外板和一个内板,这样就能够同时起到防止外张变形和防止内张变形的作用,利用该防张变结构保证壳体1和端子2在组配时实现互相限制,防止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内板和外板的位置设计十分合理。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端子2第二侧壁上的三个连接槽9所在侧板均为第一外板10,在前部连接槽9和中部连接槽9所在外板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一外板10,自中部向前的三个外板之间为两个第一内板11,这三个第一外板10与两个第一内板11为整体不间断的结构;壳体1第二侧壁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四个第二内板13和两个第二外板12,连接耳8位于其中三个第二内板13上。为了扣合导引端子总成4,在壳体1第二侧壁的四个第二内板13中,除靠近插入口7的前部内板外,另三个第二内板13均向靠近壳体1第一侧壁的方向弯折形成有第一扣合导引部19。
如图7和图8所示,端子2第一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槽9所在侧板均为第三外板14,两个第三外板14通过一第三内板15构成整体不间断的结构;壳体1内壁板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彼此独立的两个第四内板17和一个第四外板16,连接耳8则位于两个第四内板17上。为了扣合导引壳体1,端子2第一侧壁的第三内板15向靠近其第二侧壁的方向弧形弯折形成第二扣合导引部20,同时,端子2第一侧壁中部的第三外板14向远离第二侧壁的方向弧形弯折形成第三扣合导引部21。
这样一来,第一外板10与第二内板13、第一内板11与第二外板12、第三外板14与第四内板17、第三内板15与第四外板16分别形成配合,使得壳体1和端子2实现互相限位,能够有效防止壳体1、端子2的外张和内张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靠近壳体1前端插入口7的第二内板13和第四内板17均向内向下延伸形成焊接脚18,端子2上形成有供焊接脚18穿过的贯通槽22,焊接脚18经过贯通槽22后到达待焊接的PCB板,可以有效确保产品本身机械强度的同时实现产品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结构巧妙、组配方便,通过连接耳8与连接槽9组成的扣合结构即可将壳体1与端子2稳固地组配在一起,再利用防张变结构能够很好地保证壳体1和端子2在组配时实现互相限制,从而有效防止变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和塑胶本体,所述壳体和端子均由金属导电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端子与塑胶本体嵌设为一体而构成一端子总成,所述壳体与端子总成组配后在前端留有插入口,所述端子的第一侧壁与壳体的第一侧壁之间留有滑动空间,所述滑动空间内安装有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形成一用于与端子第一侧壁配合连接的内壁板;所述壳体和端子上设有多对连接彼此的扣合结构,所述扣合结构由分设于壳体内壁板和第二侧壁上的多个连接耳、以及对应地分设于端子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的多个连接槽组成;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内壁板与所述端子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对应形成有多对防张变结构,所述防张变结构由彼此限位的内板和外板构成,内板和外板中的一个设置于壳体上,另一个设置于端子上,所述壳体上至少具有一个内板和一个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结构为5对,其中,连接耳分设于:壳体第二侧壁的前、中、后三个位置以及壳体内壁板的前、中两个位置,连接槽对应地设置于端子第二侧壁和第一侧壁的相应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自下向上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第二侧壁上的三个连接槽所在侧板均为第一外板,在前部连接槽和中部连接槽所在外板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一外板,自中部向前的三个外板之间为两个第一内板,这三个第一外板与两个第一内板为整体结构;所述壳体第二侧壁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彼此独立的四个第二内板和两个第二外板,所述连接耳位于其中三个第二内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第二侧壁的四个第二内板中,除靠近插入口的前部内板外,另三个第二内板均向靠近壳体第一侧壁的方向弯折形成有第一扣合导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第一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槽所在侧板均为第三外板,两个第三外板通过一第三内板构成整体结构;所述壳体内壁板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彼此独立的两个第四内板和一个第四外板,所述连接耳位于两个第四内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第一侧壁的第三内板向靠近其第二侧壁的方向弧形弯折形成第二扣合导引部,所述端子第一侧壁中部的第三外板向远离第二侧壁的方向弧形弯折形成第三扣合导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包括:顶推杆和操作杆,所述顶推杆安装于端子总成远离插入口的尾部并且一端与操作杆的连接端抵接,所述操作杆设置于滑动空间内并且操作端自滑动空间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的操作端为勺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变形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插入口的第二内板和第四内板均向内向下延伸形成焊接脚,所述端子上对应形成有供焊接脚穿过的贯通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46141.8A CN105098440B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46141.8A CN105098440B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8440A true CN105098440A (zh) | 2015-11-25 |
CN105098440B CN105098440B (zh) | 2018-06-05 |
Family
ID=5457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46141.8A Active CN105098440B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9844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6256A (en) * | 1987-04-03 | 1988-11-22 | Amp Incorporated | Burn in socket for flat pack semiconductor package |
CN2552180Y (zh) * | 2002-05-18 | 2003-05-21 | 莫列斯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682619Y (zh) * | 2003-12-08 | 2005-03-02 | 诠欣股份有限公司 | 记忆卡连接器 |
CN202167669U (zh) * | 2011-08-16 | 2012-03-14 | 莫列斯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2534854U (zh) * | 2012-04-12 | 2012-11-14 |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204834992U (zh) * | 2015-08-31 | 2015-12-02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
-
2015
- 2015-08-31 CN CN201510546141.8A patent/CN1050984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86256A (en) * | 1987-04-03 | 1988-11-22 | Amp Incorporated | Burn in socket for flat pack semiconductor package |
CN2552180Y (zh) * | 2002-05-18 | 2003-05-21 | 莫列斯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682619Y (zh) * | 2003-12-08 | 2005-03-02 | 诠欣股份有限公司 | 记忆卡连接器 |
CN202167669U (zh) * | 2011-08-16 | 2012-03-14 | 莫列斯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2534854U (zh) * | 2012-04-12 | 2012-11-14 |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204834992U (zh) * | 2015-08-31 | 2015-12-02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8440B (zh) | 2018-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05157U (zh) | 电连接器 | |
US9647393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TWI607609B (zh) | 插頭電連接器 | |
US8398416B2 (en) |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detecting switch | |
US20150333451A1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998539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174095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094151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42687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0353615C (zh) | 电连接器的锁定装置 | |
US9620882B2 (en) | Battery connector and conductive terminal thereof | |
CN110165454B (zh) | Type-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09860187U (zh) | Type-c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102456967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264940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834992U (zh) |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 |
CN202856022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5098440A (zh) | 防变形的卡连接器 | |
US20160372871A1 (en) | A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 |
CN20370744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045787U (zh) | 卡连接器 | |
US8066537B1 (en) | Probe connector | |
CN201656018U (zh) | 一种usb接口结构 | |
US9525225B1 (en) | Card connector | |
CN205429315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15311, Yingbin Road, 1688, Pakistan Town,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exin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11, Yingbin Road, 1688, Pakistan Town,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ocentra Electronics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