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8132A - 电池保护电路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池保护电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8132A
CN105098132A CN201510245574.XA CN201510245574A CN105098132A CN 105098132 A CN105098132 A CN 105098132A CN 201510245574 A CN201510245574 A CN 201510245574A CN 105098132 A CN105098132 A CN 105098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rotecting circuit
battery
substrate
battery pro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55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革辉
黄镐石
金荣奭
安商勋
李铉席
朴成范
金善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rain) Itm Semiconductor
ITM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rain) Itm Semiconducto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748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0438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train) Itm Semiconductor filed Critical (strain) Itm Semiconductor
Publication of CN105098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1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6PT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2Over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利于集成化及小型化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该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包括:基板,形成导电性线路图案;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包括保护IC、场效应晶体管(FET)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及NFC天线构造体,安装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与所述NFC天线构造体连接而构成形成环(loop)的延长天线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电池保护电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保护电路组件,更详细地说,能够实现小型化并简化工艺的保护电路组件。并且,涉及能够扩大天线的面积而提高天线性能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
背景技术
近距离无线通信或近场通讯(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是使用13.56MHz频率而在10cm以内的短距离,以低电力实现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非接触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于2002年由荷兰NXP半导体与日本索尼共同开发的。NFC的每秒传送速度有106Kbps、212Kbps、424Kbps或848Kbps等,具有近距离特性,因采用加密技术而安全性突出,无需设备之间相互识别所需的复杂的配对程序,识别速度小于1/10秒。尤其,NFC是应用RFID技术的智能卡式非接触无线通信技术,相比智能卡,具有双向性,内存空间相对较大,可适用的服务范围广。据此,最近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也采用了该技术。
另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使用电池。锂离子电池是最普遍适用于移动设备等的电池,但过充电、过电流时发热而持续发热时,因温度上升而导致性能退化,还具有爆炸的危险性。因此,普通的电池上都安装了能够感应过充电、过放电及过电流而进行隔绝的保护回路装置或在电池外部感应过充电、过放电、发热而隔绝电池动作的保护回路构造体。
最近,推出一种结合了NFC天线构造体与上述移动设备的电池的产品,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另外结合NFC天线构造体与电池的工艺,从而会增加制造费用,还为了结合工艺而需要额外的垫,因此,会因充电之外的目的而使电池变大。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如所述问题等多个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组件,能够实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小型化,扩大天线的面积而提高天线性能。但是,这种技术问题只是例示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此限制。
(解决问题的手段)
提供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是能够与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包括:基板,形成导电性线路图案;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包括保护IC、场效应晶体管(FET)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及NFC天线构造体,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与所述NFC天线构造体连接,从而构成形成环(loop)的延长天线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所述NFC天线构造体具有芯片形态。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所述基板包括印刷回路基板(PCB),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是形成于所述印刷回路基板上的图案,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NFC天线构造体连接,所述延长天线仅由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构成。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围住所述印刷回路基板的边缘。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所述基板由引线框架及印刷回路基板(PCB)构成,引线框架由多个引线构成,印刷回路基板(PCB)被布置在所述引线框架上;所述引线框架,包括: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及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分别布置在两侧边缘部,与所述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布置在所述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之间,构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及虚设引线(Dummyleads),布置在所述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之间,构成所述环的一部分;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形成于所述印刷回路基板上,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的两端及所述虚设引线的两端通过电气性连接部件而连接,从而所述延长天线由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所述虚设引线及所述电气性连接部件构成。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所述印刷回路基板被布置在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上,从而不与所述虚设引线重叠。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还包括:密封剂,密封所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所述NFC天线构造体及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所述延长天线的长度被设定为:所述延长天线中产生的电感的值与所述NFC天线构造体中产生的电感的值的比率为13%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组件。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是能够与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包括:基板;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包括保护IC、场效应晶体管(FET)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第1密封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及NFC天线,缠绕所述第1密封剂外廓的至少一部分。
包括:槽,形成于所述第1密封剂外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NFC天线的至少一部分可被布置到所述槽内。
所述NFC天线缠绕所述第1密封剂外廓的次数为至少一次。
还包括:天线构造体,安装在所述基板上,通过所述第1密封剂而密封,用于NFC通信;所述NFC天线连接到所述天线构造体。
所述天线构造体具有芯片形态。
所述基板是由多个引线构成的引线框架构成,所述引线框架,具备: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及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分别布置在两侧边缘部,与所述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及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布置在所述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之间,构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还具备电气性连接部件,电气性连接由所述天线构造体、所述保护IC、所述场效应晶体管及多个所述引线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两个,从而无需使用另外的印刷回路基板,还能构成电池保护回路。
所述NFC天线与所述天线构造体通过所述多个引线中未被所述第1密封剂密封而暴露的部分的一部分而相互连接。
所述NFC天线的长度被设定为所述NFC天线中产生的电感的值与所述天线构造体中产生的电感的值的比率为13%以上。
还包括:第2密封剂,密封已缠绕所述第1密封剂外廓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NFC天线。
所述第1密封剂可密封从所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具有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能够实现有利于集成化及小型化且具备能够提高天线性能的NFC天线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当然,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因这种效果而受限。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一部分所要实现的电池保护回路的电路图。
图1b是图解一般的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结构的图。
图2是具备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具备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的结合立体图。
图5是具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6a及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形成密封剂之前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a至图8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形成密封剂之前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a至图9c是概略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上形成的NFC天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a至图10c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11a及图11b是概略性地图解具备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完整地向本发明技术领域具有一般知识的人说明本发明而提供的,以下实施例可变形为多种不同形态,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更加充实完整,更完整地向本领域从业者传达本发明的思想而提出的。并且,附图中各层的厚度或大小是为了说明的便利及明确性而夸大的。
整个说明书中,涉及到膜、区域或基板等一个构成要素“之上”,“连接”,“层叠”或“耦合”于其他构成要素,可理解为所述一个构成要素直接“之上”,“连接”,“层叠”或“耦合”到其他构成要素而接合,或存在介入它们之间的另一构成要素。相反,涉及到一个构成要素“直接在..之上”,“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其他构成要素,可理解为不存在之间介入它们之间的其他构成要素。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要素。如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及/或”包括相应列举的项目中的其中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所有组合。
本说明书中,为了说明多种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而使用了第1、第2等用语,但这些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并不限定于这些用语。这些用语仅用于区分一个部件、区域、图案、垫、层或部分与其他区域、图案、垫、层或部分。
并且,“之上”或“上面的”及“之下”或“下面的”等相对性的用语如附图所图示,为了说明某一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系而使用。也可理解为,相对性用语除了附图所图示的方向之外,还包括元件的其他方向。例如,若翻转(turnedover)附图中的元件,描述为存在于其他要素的上部面上的要素,会朝向所述其他要素的下部面。因此,举例来说,“之上”这一用语根据附图的特定方向,可全部包括“之下”及“之上”的方向。元件若朝向其他方向(相对于其他方向而旋转90度),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相对性的说明可据此而解释。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只是为了说明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如本说明书中使用的,除了清楚地指出其他情况的之外,单数形态可包括多个形态。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及/或“包括(comprising)”是特指形状、数字、步骤、动作、部件,要素及/或这些组合的存在,并不是排除一个以上的其他形状、数字、动作、部件,要素及/或这些组合的存在或附加。
下面,参照概略性地图示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的附图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图示的形状可根据制造技术及/或公差(tolerance)而改变。因此,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图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应包括制造上导致的形状的变化。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引线框架是引线端子在金属框架上形成图案的结构,在其结构或厚度上,与绝缘核心上形成金属布线层的印刷回路基板不同。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一部分所要实现的电池保护回路的电路图,图1b是图解一般的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结构的图,图2是具备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具备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的结合立体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部分所要实现的电池保护回路,除了无NFC连接端子PD1、PD2这一点外,与图1a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保护回路相同。
参照图1a,电池保护回路10具备:第1及第2内部连接端子(B+,B-),用于连接到电池单元;第1至第3外部连接端子(P+,CF,P-),充电时,连接到充电器,放电时,用于连接到根据电池电源运转的电子设备(例,移动设备等)。这里,第1至第3外部连接端子(P+,CF,P-)中第1外部连接端子(P+)及第3外部连接端子(P-)用于供应电源,剩余的一个外部连接端子即第2外部连接端子(CF),例如,用于区分电池而按照电池进行充电。并且,第2外部连接端子(CF)可适用充电时感应电池温度的部件即热敏电阻(Thermistor),可作为具有其他功能的端子。
而且,电池保护回路10具有二元FET芯片110、保护集成电路120、电阻R1、R2、R3、压敏电阻(varistor)(V1)及电容C1、C2的连接结构。二元FET芯片110由共漏极结构的第1场效应晶体管(FET1)及第2场效应晶体管(FET2)构成。保护集成电路(ProtectionIC,120)具有:VDD端子,通过电阻(R1)而连接到电池的(+)端子即第1内部连接端子(B+),感应通过第1节点(n1)而施加充电电压或放电电压的电压施加及电池电压的端子;基准端子(VSS端子),成为保护IC110内部的运转电压的基准;感应端子(V-端子),用于感应充放电及过电流状态;放电隔绝信号输出端子(DO端子),用于过放电状态下关闭第1场效应晶体管(FET1);充电隔绝信号输出端子(C0端子),用于过充电状态下关闭第2场效应晶体管(FET2)。
保护IC120的内部具备:基准电压设定部、用于比较基准电压与充放电电压的比较部、过电流检测部、充放电检测部。这里,充电及放电状态的判断基准可变更为用户所要求的规格(SPEC),根据其规定的基准而识别保护IC120的各端子的电压差而判断充·放电状态。
保护IC120在放电时达到过放电状态后,DO端子成为低(LOW)而关闭第1场效应晶体管(FET1),达到过充电状态时,CO端子成为低而关闭第2场效应晶体管(FET2),流着过电流时,充电时关闭第2场效应晶体管(FET2),放电时关闭第1场效应晶体管(FET1)。
电阻(R1)及电容(C1)起到稳定保护IC120的供应电源的变动的作用。电阻(R1)连接到电池的电源(V1)供应节点即第1节点(n1)与保护IC120的VDD端子之间,电容(C1)连接到保护IC的VDD端子与VSS端子之间。这里,第1节点(n1)连接到第1内部连接端子(B+)及第1外部连接端子(P+)。若增大电阻(R1),检测电压时,检出电压会因渗透到保护IC120内部的电流而增大,因此将电阻(R1)的值设定为1KΩ以下的适当值。并且,为了稳定的动作,所述电容(C1)的值具有0.01μF以上的适当值。
而且,当倒置连接超过保护IC120的绝对最大额定的高电压充电器或充电器时,电阻(R1)及电阻(R2)会成为电流限制电阻。电阻(R2)连接到保护IC120的V-端子与已连接到第2场效应晶体管(FET2)的源端子(S2)的第2节点(n2)之间。电阻(R1)及电阻(R2)可能会成为消耗电源的原因,因此,通常将电阻(R1)及电阻(R2)的电阻值之和设定为大于1KΩ。而且,若电阻(R2)过大,隔绝过充电之后,有可能不会复原,因此,将电阻(R2)的值设定为10KΩ或更低的值。
电容C2具有连接到第2节点(n2)(或第3外部连接端子(P-))与第1场效应晶体管(FET1)的源端子(S1)(或VSS端子,第2内部连接端子(B-))之间的结构。电容C2不会对所述电池保护回路产品的特性产生太大影响,但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或为了稳定性而增设。所述电容C2用于提高对电压变动或外部噪音的耐性而达到稳定系统的效果。
而且,电阻(R3)及压敏电阻(V1)是用于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放电)、过载(surge)保护的元件,以相互并联连接的结构,被连接布置到第2外部连接端子(CF)与所述第2节点(n2)(或第3外部连接端子(P-))之间。所述压敏电阻(V1)是产生过电压时电阻降低的元件,若产生过电压,电阻会变低而将因过电压造成的电路受损最小化。
另外,能够在上述的电池保护回路的结构上再附加NFC电路141而支持近场通讯(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附加的NFC电路141,可包括NFC外部连接端子(NFC1)、NFC连接端子PD1、PD2及NFC匹配元件C3、C4、C5、C6。作为参考,图1a所图示的NFC连接端子PD1、PD2在图3所图示的组件300a中体现为端子60-1、60-2,可接触到布置在电池组600a的周边的NFC天线(图4的470)的端部(图4的472、474)。举例来说,NFC天线470可以是环形的天线。若NFC天线470的端部472、474接触到NFC连接端子PD1、PD2,NFC匹配元件C3、C4、C5、C6与NFC天线470被电气性连接而形成闭环(closedloop)。举例来说,NFC匹配元件C3、C4、C5、C6,可以是频率匹配用电容。例如,NFC天线470的两末端472、474与所述NFC匹配元件即电容相互连接而形成闭环,利用NFC天线470与电容C3、C4、C5、C6中产生的共振而产生13.56MHz的NFC通信用频率区域,从而与NFC设备实现通信。
参照图1b,一般的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例示性结构包括:NFC控制集成电路部142、USIM芯片144及阅读器148。USIM芯片144与阅读器148之间具备第1电感器146及第2电感器147,USIM芯片144与第1电感器146之间具备第1电容部145。NFC控制集成电路部142与USIM芯片144之间具备第2电容部143。
上述NFC天线470相当于图1b图示的第1电感器146,上述电容C3、C4、C5、C6相当于图1b图示的第1电容部145。第1电感器146及第1电容部145通过上述NFC外部连接端子(NFC1)而与NFC控制集成电路部142、第2电容部143及USIM芯片144连接。
参照图2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及电池组中,NFC天线470被布置在构成电池组600a的裸电池400的侧面。举例来说,NFC天线470的端部472、474通过焊接工艺而与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a的端子垫60-1、60-2接合。但是,为了天线焊接工艺,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a需要端子垫60-1、60-2的结构,因此不利于组件的小型化,确保组件内部空间上存在局限。另外,因天线焊接工艺,电池组的制造工艺会变得复杂。并且,NFC天线470与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a的接合部分在结构上脆弱,从整体结构上看,剪断强度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具备包括NFC天线的天线构造体,从而克服了上述问题点,进而,通过增加延长天线而完善了天线性能的识别范围,下面会详述。
图5是具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6a及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形成密封剂之前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5、图6a、图6b及图7,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是可与裸电池400的电极端子410、430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包括:基板60,形成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安装在基板60上,包括保护IC120、场效应晶体管(FET)110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0;NFC天线构造体140,安装在基板60上;及电池保护回路元件110、120、130,在基板60的至少一部分。
基板60包括印刷回路基板(PCB)。包括保护IC120、场效应晶体管(FET)110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0的电池保护回路元件被直接安装到由印刷回路基板构成的基板60之上。
图7所图示的构造体中,将引线50-1、50-7布置到基板60两端之后,形成密封剂250而密封基板60的至少一部分、电池保护回路元件110、120、130、NFC天线构造体140及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体现图5、图6a及图6b所图示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
基板60的两端可接合到能够与裸电池电气性连接的引线50-1、50-7。这种情况下,外部连接端子50-2、50-3、50-4、50-5可以是形成于基板的另一面的导电垫。基板的另一面是与安装电池保护回路元件110、120、130的基板的一面对向的面。
导电性线路图案246,可与NFC天线构造体140连接而形成环(loop)的延长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这里,环具有能够产生电感(inductance)的任意的形状。并且,所述环并不限定于闭环(closedloop)。
导电性线路图案145的一端及另一端可分别连接到NFC天线构造体140。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延长天线仅由导电性线路图案145构成。导电性线路图案246是形成于印刷回路基板的图案,但不是用于保护IC120、场效应晶体管(FET)110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0之间的电气性连接的布线图案,而是为了构成图1b所图示的第1电感器146的至少一部分而另外形成的图案。导电性线路图案145是围绕所述印刷回路基板的边缘的图案。
另外,NFC天线构造体140可具有芯片形态。下面说明与导电性线路图案246连接的NFC天线构造体140。
NFC天线构造体140可包括能够在NFC频率带域中共振的电感器,这里,构成NFC天线构造体140的电感器对应于图1b所图示的第1电感器146的至少一部分,可替代图2所图示的NFC天线470。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NFC天线构造体140不仅包括图1b所图示的第1电感器146,还包括第1电容部145、第2电容部143及NFC控制集成电路部142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中引入了NFC天线构造体140,无需用于天线焊接工艺的端子垫(图3的60-1、60-2)结构,因此可实现组件的小型化,有利于确保组件的内部空间。并且,能够省略天线焊接工艺,能够简化电池组的制造工艺。进而,在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外部布置薄膜形状的NFC天线,不通过接合而将NFC天线以芯片形态安装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内部并密封,从而在整体结构上能够提高剪断强度。
包括NFC频率带域中能够共振的电感器的NFC天线构造体140具有多种绕组结构。
作为第一例,图7的(a)所图示的绕组结构包括具有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例如,所述绕组结构包括:铁酸镍材质的核心146a;及线圈146c,向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缠绕而具有绕住线圈架146b的第1绕组方向。这种情况下,与NFC阅读器148联动而产生的感应磁场的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即,裸电池400的侧面由宽幅面(垂直于y轴的面)及窄幅面(垂直于x轴的面)构成时,包括所述电感器的天线构造体140中,被感应的磁场的方向与裸电池400的所述宽幅面垂直。若具有这种绕组结构,NFC阅读器及裸电池400的侧面中宽幅面相互平行时,可实现近场通讯。
作为第二例,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包括图7的(a)所图示的绕组结构的NFC天线构造体140被布置成相互隔离的多个。若天线构造体140具有芯片形态,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可具备多个包括NFC天线的芯片。对各个绕组结构的说明与上述第一例的内容相同。即,如图7(a)所图示,多个天线构造体140都包括具有相同的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146c,裸电池400的侧面由宽幅面(垂直于y轴的面)及窄幅面(垂直于x轴的面)构成时,所述天线构造体140中被感应的磁场的方向与裸电池400的所述宽幅面垂直。另外,作为变形实施例,若NFC天线构造体140具有芯片形态,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具备单数个芯片,可在所述单数芯片内布置图7的(a)所图示的多个绕组构造体。具有这种绕组结构时,NFC阅读器及裸电池400的侧面中宽幅面相互平行时,可实现近场通讯,相比第一例的天线构造体140的情况,具有改善近场通讯的灵敏度的效果。
作为第三例,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包括相互隔离的多个天线构造体140,如图7(a)所图示,所述多个天线构造体中的一部分天线构造体包括具有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146c,如图7(b)所图示,所述多个天线构造体中剩余的天线构造体包括具有垂直于所述第1绕组方向即第2绕组方向的线圈146c。例如,具有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绕组结构包括:铁酸镍材质的核心146a;及线圈146c,向平行于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方向缠绕而绕住线圈架146b。具有所述第2绕组方向的绕组结构包括:铁酸镍材质的核心146a;及线圈146c,向平行于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方向缠绕而绕住线圈架146b。若裸电池400的侧面由宽幅面(垂直于y轴的面)及窄幅面(垂直于x轴的面)构成,具有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中被感应的磁场的方向与裸电池400的侧面中的宽幅面垂直,具有所述第2绕组方向的线圈被感应的磁场的方向与裸电池400的侧面中的窄幅面垂直。
若天线构造体140具有芯片形态,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可具备:第1天线构造体,具有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绕组结构的芯片形态;第2天线构造体,具有所述第2绕组方向的绕组结构。作为另一例,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可在单数的芯片内同时具备包括具有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146c的绕组结构及包括具有所述第2绕组方向的线圈146c的绕组结构。若具有这种绕组结构,即使NFC阅读器及裸电池400的侧面中的宽幅面不相对平行而形成任意角度,也能实现近场通讯,还具有改善近场通讯的灵敏度的效果。
另外,例示性地,通过在核心上卷绕线圈的结构说明了构成天线构造体140的绕组(windingwire)结构。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NFC天线构造体140并不限定于这种卷绕结构,例如,可通过导电性物质的图案成型而实现。
图7所图示的NFC天线构造体140的大小相对小于图4所图示的天线470,因此具有相对较低的天线灵敏度,为了弥补这种灵敏度,与NFC天线构造体140连接的导电性线路图案246可以是NFC天线构造体140的延长天线或辅助天线。
图7所图示的导电性线路图案246具有能够产生电感的形状,例如,具有能够产生电感的环的至少一部分形状。电感是因电路上流动的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所导致的反电动势的比率,单位是H(亨利)。
本发明人确认了,为了使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不成为单纯的导电图案而实质上起到辅助天线的作用,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产生的电感值应为NFC天线构造体140中产生的电感值的规定的比率以上。
表1是NFC天线构造体140中产生的电感值为0.56μH时,根据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产生的电感值的大小而对是否起到NFC辅助天线的功能进行了实验的结果。
【表1】
参照实验例1,形成环的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的长度为34mm时,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产生的电感值为0.04μH,但导电性线路图案246未起到NFC辅助天线的功能。即,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产生的电感值为NFC天线构造体140中产生的电感值的6%时,虽引入由导电性线路图案246构成的延长天线,但未实现NFC识别距离的改善。
与此相反,参照实验例4,形成环的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的长度为47mm时,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产生的电感值为0.08μH,导电性线路图案246执行了NFC辅助天线功能。即,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产生的电感值达到NFC天线构造体140中产生的电感值的13%时,通过由导电性线路图案246构成的延长天线而实现了NFC识别距离的改善。
综合实验例1至实验例5,通过确保构成延长天线的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的长度为规定长度以上,从而使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产生的电感的值与NFC天线构造体140中产生的电感值的比率为规定比率(例如,13%)以上时,能够确认通过由导电性线路图案246构成的延长天线而改善NFC识别距离。
图8a是图解形成本发明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密封剂之前的根据其他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b是扩大图示图8a的构造体的A部分的立体图,图8c是图解图8a的构造体中安装NFC天线构造体140的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5、图6a、图6b及图8a至图8c,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是能够与裸电池400的电极端子410、430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包括:基板50、60,形成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安装在基板50、60上,包括保护IC120、场效应晶体管(FET)110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0;NFC天线构造体140,安装在基板50、60上;及电池保护回路元件110、120、130,基板50、60的至少一部分。
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与NFC天线构造体140连接而构成形成环(loop)的延长天线的至少一部分。
这里,基板50、60包括:由多个引线50-1、50-2、50-3、50-4、50-5、50-6、50-7构成的引线框架50及布置在引线框架50上的印刷回路基板60。
引线框架50包括: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1及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2,分别布置在两侧边缘部并与所述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2、50-3、50-4、50-5,布置在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1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2之间,构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及虚设引线50-6,布置在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1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2之间,构成所述环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图5及图6b所图示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中的外部连接端子可理解为构成引线框架50的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2、50-3、50-4、50-5。虚设引线50-6构成为能够形成环的一部分,虚设引线50-6上不安装电池保护回路元件110、120、130。
印刷回路基板60被布置在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0-2、50-3、50-4、50-5之上而不与虚设引线50-6重叠(overlap)。
举例来说,导电性线路图案246可以是围绕印刷回路基板60边缘的一部分的图案。虽然导电性线路图案246是形成于印刷回路基板60上的图案,但并不是用于保护IC120、场效应晶体管(FET)110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0之间的电气性连接的布线图案,而是为了构成图1b所图示的第1电感器146的至少一部分而另外形成的图案。
举例来说,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由相互隔离的第1导电性线路图案246-1及第2导电性线路图案246-2构成。第1导电性线路图案246-1的一端连接到印刷回路基板60上形成的第1安装垫52-4,第1导电性线路图案246-1的另一端连接到印刷回路基板60上形成的焊盘244。第2导电性线路图案246-2的一端连接到形成于印刷回路基板60上的第2安装垫52-5,第2导电性线路图案246-2的另一端连接到形成于印刷回路基板60上的焊盘244。NFC天线构造体140被安装到形成于印刷回路基板60的第1安装垫52-4及第2安装垫52-5之上。关于NFC天线构造体140的说明与参照图7说明的内容重复,因此省略其内容。
另外,焊盘244根据电气性连接部件244而与虚设引线50-6电气性连接。举例来说,电气性连接部件244包括焊线。因此,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的两端与虚设引线50-6的两端根据电气性连接部件244而连接,从而构成天线的环。
图8c所图示的NFC天线构造体140的大小相对小于图4所图示的天线470,因此其天线灵敏度会相对较低,为了弥补这种灵敏度,与NFC天线构造体140连接而具有环形状的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电气性连接部件244及虚设引线50-6可成为NFC天线构造体140的延长天线或辅助天线。
如参照表1进行的说明,确保延长天线的长度为规定的长度以上,延长天线中产生的电感的值与NFC天线构造体140中产生的电感的值的比率为规定比率(例如,13%)以上的情况下,能够确认NFC识别距离因延长天线而得到了改善,参照图8a至图8c,为NFC识别距离的改善而引入的延长天线的长度相当于导电性线路图案246的长度、电气性连接部件244的长度及虚设引线50-6的长度之和。
目前为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NFC天线构造体140被安装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与NFC天线构造体140连接,成为NFC天线构造体140的延长天线或辅助天线。
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中,NFC天线构造体140不被安装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而能够被安装到已布置在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外部的规定的部件上,这种情况下,构成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b的导电性线路图案246通过增加的连接图案而与NFC天线构造体140连接,从而能够执行NFC天线构造体140的延长天线或辅助天线的功能。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变形的实施例中,不引入NFC天线构造体140,仅用上述导电性线路图案246就可构成NFC天线。
另外,图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中图示了密封剂250为一体形成的单一密封剂,但根据变形实施例,分别密封由基板50、60的至少一部分、电池保护回路元件110、120、130、NFC天线构造体140及导电性线路图案246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与其他至少一个而引入多个相互隔离的密封剂。
图9a至图9c是概略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上形成的NFC天线的结构的立体图。
首先,参照图9a及图9b,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为能够与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包括:NFC天线150,安装在基板上,包括保护IC、场效应晶体管(FET)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缠绕基板上形成的第1密封剂350a及所述第1密封剂350a外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NFC天线150起到主天线作用,对应图1b所图示的第1电感器146的至少一部分。这里,将在后面参照图10a至图10c而详细说明基板、保护IC、场效应晶体管(FET)及被动元件等裸电池结构。
第1密封剂350a可密封基板的至少一部分及电池保护回路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利用第1密封剂350a而密封包括保护IC、场效应晶体管(FET)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的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另外,根据变形实施例,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之外,利用密封基板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的虚拟部分而形成NFC天线150,从而能够执行延长天线的功能。所述虚拟部分是未密封电池保护回路元件的虚拟密封剂,仅用于形成NFC天线150。
包括形成于第1密封剂350a外廓的至少一部分的槽h,NFC天线150的至少一部分可布置在槽h内。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在第1密封剂350a的至少一侧面执行蚀刻工艺而形成了槽h,将线圈(coil)或电线(wire)的一部分安装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或者,不使用蚀刻工艺而通过模具成型而形成槽。
另外,沿着形成的槽h而缠绕电线而形成NFC天线150。这里,若所述槽h仅使用为布置NFC天线150的引导,也可在所述槽h内布置至少一部分NFC天线150。例如,布置成NFC天线150的一部分搭在所述槽h而围绕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第1密封剂350a的外廓向外凸出。如上述,若为了所述槽h仅轻轻缠绕所述电线而通过蚀刻工艺形成槽h,具有缩短蚀刻工艺时间的效果。
并且,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可将整个NFC天线150布置在所述槽h内。这种情况下,电线被布置在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内部,不向外部突出,因此在结构稳定性方面是有利的。
NFC天线150能够至少一次缠绕第1密封剂350a外廓的至少一部分。图9a中例示性地使用适用2次电线的,NFC天线150的两端通过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多个引线中未被第1密封剂350a密封而暴露的部分51a的一部分而与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内部的规定的连接端子连接。即,图9b所图示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下部面上,外部连接端子51-2、51-3、51-4、51-5暴露在第1密封剂350a的外部,能够通过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两端凸出形成的部分51a的一部分而电气性连接。这种情况下,NFC天线150起到用于NFC通信的主天线的作用。
并且,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相互连接的第1槽及第2槽分别形成于构成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第1密封剂350a的外廓,NFC天线150的两端中的一端被布置在第1槽,NFC天线150的另外一端被布置在第2槽。例如,能够起到天线功能的电线被布置在第1密封剂350a的外廓相互连接布置的第1槽及第2槽,所述电线的一端被布置在所述第1槽,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被布置在所述第2槽,从而布置成弹簧形状,各自的末端连接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内部的规定的连接端子,从而构成形成环(loop)的NFC天线150的至少一部分。这里,环具有能够产生电感(inductance)的任意形状。并且,所述环并不限定于闭环(closedloop)。
并且,NFC天线150除了由上述电线构成的方法之外,还可由导电胶印刷方式或印花(stamp)方式构成。例如,不是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第1密封剂350a的至少一侧面缠绕电线的方式,而是利用导电胶而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印刷或以印花方式印出NFC天线150。
并且,NFC天线150能够在第1密封剂350a的上面及/或下面形成环(loop)形态的图案(pattern)构造体。例如,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上面即被第1密封剂350a密封的上面上形成环形的图案后,在所述图案内布置电线而形成能够进行NFC通信的NFC天线150。或使用导电胶形成闭环,从而利用上述方法中的丝网印刷方式形成环形状。
并且,参照图9c,图9a及图9b的结构中,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形成了第2密封剂350b。例如,还可包括:第2密封剂350b,密封已缠绕第1密封剂350a外廓的至少一部分的NFC天线150及不被上述第1密封剂350a密封而暴露的部分51a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能够全部密封向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外部暴露的NFC天线150及所述暴露的部分51a,从而能够安全地保护所述暴露的部分。并且,能够利用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一部分空间而形成NFC天线150,有利于集成化及小型化。
另外,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还可包括:第2密封剂350b,仅密封已缠绕第1密封剂350a外廓的至少一部分的NFC天线150。例如,仅密封图2所图示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槽h上形成的NFC天线150。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全部密封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侧面,而是用第2密封剂350b仅密封NFC天线150凸出暴露的部分,从而缩短工艺时间并节减材料费。
并且,若在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内部安装天线构造体,图9a及图9b所图示的NFC天线150能够起到用于NFC通信的辅助天线或延长天线的作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天线的面积变宽而使天线的识别范围距离变宽,从而能够提高天线的性能。将在后面参照图10a及图10b的(a)及(b)而详细说明所述天线构造体。
图10a至图10c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11a及图11b是概略性地图解具备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的结构的立体图。以下说明用密封剂密封之前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部分结构,图10a至图10c中构成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部件种类相类似,但基板的种类不同。
参照图10a、图11a及图11b,图10a所图示的700a是根据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部分结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以裸电池401的负极端子411为中心而被布置在上部面431的一侧。根据情况,能够被布置在裸电池401的整个上部面。
另外,电池组600还具备支持物481,夹在裸电池401的上面与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之间。将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到第1注塑模具内部并注入树脂熔融物而嵌件注塑成型,从而接合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而形成支持物481。
上部壳610,具备多个贯通孔870,能够暴露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外部电极端子51-2、51-3、51-4、51-5,将布置在裸电池401及裸电池401的上面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到第2注塑模具内部并注入树脂熔融物而嵌件注塑成型,从而与裸电池401及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中的至少一个接合而形成。
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包括:安装在基板51及基板51上的保护IC121、场效应晶体管111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1。进而,还包括:第1密封剂350a,密封保护IC121、场效应晶体管111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1。
另外,基板51、61能够适用引线框架及印刷回路基板,引线框架基板51上形成印刷回路基板(PCB)61,还可包括天线构造体141,用于NFC通信,安装在所述印刷回路基板61上,被第1密封剂350a密封。图9a及图9b所图示的NFC天线150能够与天线构造体141连接。这种情况下,NFC天线150能够执行用于NFC通信的辅助天线或延长天线的作用。天线构造体141可具有芯片形态。引线框架基板51是由多个引线构成的引线框架51,所述引线具备:引线51-1及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1-7,分别布置在两侧边缘部,与裸电池401的电极端子411、431电气性连接;及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被布置在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1-1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1-7之间,构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51-2、51-3、51-4、51-5。具备能够电气性连接由天线构造体141、保护IC121、场效应晶体管111及多个所述引线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两个的电气性连接部件而构成电池保护回路。并且,NFC天线150与天线构造体141在多个引线中,通过不被第1密封剂350a密封而暴露的部分的一部分而相互连接。
另外,天线构造体141起到主天线作用,形成于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a的第1密封剂350a的外廓的NFC天线150能够起到辅助天线作用。相反,若省略天线构造体141,所述NFC天线150起到主天线作用。若天线构造体141为主天线,相比NFC天线150为主天线时,形成更宽的天线面积而使天线的识别范围距离变宽,能够提高天线的性能。
并且,图9a及图9b所图示的NFC天线150具有能够产生电感的形状,例如,具有能够产生电感的环的至少一部分形状。电感是因电路上流动的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所导致的反电动势的比率,单位是H(亨利)。
本发明人确认了,为了使导NFC天线150不成为单纯的导电图案而实质上起到辅助天线的作用,NFC天线150中产生的电感值应为天线构造体141中产生的电感值的规定的比率以上。
表2是天线构造体141中产生的电感值为0.56μH时,根据NFC天线150中产生的电感值的大小而对是否起到NFC辅助天线的功能进行了实验的结果。
【表2】
参照实验例6,形成环的NFC天线150的长度为34㎜时,NFC天线150中产生的电感值为0.04μH,NFC天线150未起到NFC辅助天线的功能。即,NFC天线150中产生的电感值仅为天线构造体141中产生的电感值的6%时,虽引入由NFC天线150构成的延长天线,但未实现NFC识别距离的改善。
与此相反,参照实验例9,形成环的NFC天线150的长度为47mm时,NFC天线150中产生的电感值为0.08μH,NFC天线150执行了NFC辅助天线功能。即,NFC天线150中产生的电感值达到NFC天线构造体141中产生的电感值的13%时,通过由NFC天线150构成的延长天线而实现了NFC识别距离的改善。
综合实验例6-10,通过确保构成延长天线的NFC天线150的长度为规定长度以上,从而使NFC天线150中产生的电感的值与NFC天线构造体141中产生的电感值的比率为规定比率(例如,13%)以上时,能够确认通过由NFC天线150构成的延长天线而改善NFC识别距离。
参照图9c,如上述,还可包括:第2密封剂350b,密封缠绕第1密封剂350a外廓的至少一部分的NFC天线150及未被第1密封剂350a密封而暴露的部分51a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图10a所图示的PTC元件471并不是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必需构成要素,可另设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外部或以芯片等形态设置在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内部。举例来说,通过将导电性粒子分散在结晶性高分子而形成PTC元件471。因此,在规定的温度以下,PTC元件471成为电流通道。但是,因产生过电流而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分散在结晶性高分子上的所述导电性粒子之间的连接因结晶性高分子的膨胀而分开,从而使电阻急剧增加。因此,裸电池的电流被隔绝或减少电流的流量。如所述,因电流流量会被PTC元件471隔绝,PTC元件471起到能够防止电池破裂的安全装置的作用。而且,重新冷却到规定的温度以下时,PTC元件471因结晶性高分子的收缩而复原导电性粒子之间的连接,因此电流的流动会变得顺畅。除此之外,PTC元件471之外的其他元件能够以芯片的形态内置到所述基板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部分结构中,作为安装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及所述天线构造体141的基板,可使用印刷回路基板61制造。将在后面参照图10b而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思想中的一个是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具备能够执行NFC功能的至少一个天线构造体141,下面将详细说明这种天线构造体141。
举例来说,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构成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天线构造体141可具有如图10a的(a)及(b)所图示的芯片形态。
根据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构成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天线构造体141包括:电感器,能够在NFC频率带域共振,这里,构成天线构造体141的电感器对应图1b图示的第1电感器146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替代图2所图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构成电池保护电路组件300的NFC天线470。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天线构造体141还可包括:图1b图示的第1电容部145、第2电容部143及NFC控制集成电路部142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中,引入了NFC天线150及天线构造体141,因此无需用于天线焊接工艺的端子垫472、474的结构,能够实现组件的小型化,有利于确保组件的内部空间。并且,能够省略天线焊接工艺,简化电池组800的制造工艺。进而,不在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外部布置并接合图2所图示的薄膜形状的NFC天线470,而以图10a图示的芯片形态,将天线构造体141安装并密封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内部,从而在整体结构上能够提高剪断强度。
另外,参照图10a的(a)、(b)及图11a,包括能够在NFC频率带域共振的电感器的天线构造体141可具有多种绕组结构。
作为第一例,图10a的(a)所图示的绕组结构包括具有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例如,所述绕组结构包括:铁酸镍材质的核心156a;及线圈156c,向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缠绕而具有绕住线圈架156b的第1绕组方向。这种情况下,与NFC阅读器148联动而产生的感应磁场的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即,裸电池401的侧面由宽幅面(垂直于y轴的面)及窄幅面(垂直于x轴的面)构成时,包括所述电感器的天线构造体141中,被感应的磁场的方向与裸电池401的所述宽幅面垂直。若具有这种绕组结构,NFC阅读器及裸电池401的侧面中宽幅面相互平行时,可实现近场通讯。
作为第二例,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中,包括图10a的(b)所图示的绕组结构的NFC天线构造体141被布置成相互隔离的多个。若天线构造体141具有芯片形态,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可具备多个包括NFC天线的芯片。对各个绕组结构的说明与上述第一例的内容相同。即,如图10a的(a)所图示,多个天线构造体141都包括具有相同的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156c,裸电池401的侧面由宽幅面(垂直于y轴的面)及窄幅面(垂直于x轴的面)构成时,所述天线构造体141中被感应的磁场的方向与裸电池401的所述宽幅面垂直。另外,作为变形实施例,若NFC天线构造体141具有芯片形态,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具备单数个芯片,可在所述单数芯片内布置图10a的(a)所图示的多个绕组构造体。具有这种绕组结构时,NFC阅读器及裸电池401的侧面中宽幅面相互平行时,可实现近场通讯,相比第一例的天线构造体141的情况,具有改善近场通讯的灵敏度的效果。
作为第三例,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包括相互隔离的多个天线构造体141,如图10a的(a)所图示,所述多个天线构造体141中的一部分天线构造体141包括具有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156c,如图10a的(b)所图示,所述多个天线构造体141中剩余的天线构造体141包括具有垂直于所述第1绕组方向即第2绕组方向的线圈156c。例如,具有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绕组结构包括:铁酸镍材质的核心156a;及线圈156c,向平行于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方向缠绕而绕住线圈架156b。具有所述第2绕组方向的绕组结构包括:铁酸镍材质的核心156a;及线圈156c,向平行于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方向缠绕而绕住线圈架156b。若裸电池401的侧面由宽幅面(垂直于y轴的面)及窄幅面(垂直于x轴的面)构成,具有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中被感应的磁场的方向与裸电池401的侧面中的宽幅面垂直,具有所述第2绕组方向的线圈被感应的磁场的方向与裸电池401的侧面中的窄幅面垂直。
若天线构造体141具有芯片形态,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可具备:第1天线构造体,具有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绕组结构的芯片形态;第2天线构造体,具有所述第2绕组方向的绕组结构。作为另一例,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可在单数的芯片内同时具备包括具有所述第1绕组方向的线圈156c的绕组结构及包括具有所述第2绕组方向的线圈156c的绕组结构。若具有这种绕组结构,即使NFC阅读器及裸电池401的侧面中的宽幅面不相对平行而形成任意角度,也能实现近场通讯,还具有改善近场通讯的灵敏度的效果。
另外,例示性地,通过在核心上卷绕线圈的结构说明了构成天线构造体141的绕组(windingwire)结构。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天线构造体141并不限定于这种卷绕结构,例如,可通过导电性物质的图案成型而实现。
参照图10b、图11a及图11b,图10b所图示的700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的部分结构能够与裸电池401的电极端子411、431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具备安装在印刷回路基板61上且执行NFC功能的天线构造体141及电池保护回路元件。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被布置在印刷回路基板61上,包括保护IC121、场效应晶体管111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1。这里,印刷回路基板61上可安装天线构造体141及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有必要时,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部分结构还可包括第1密封剂350a。第1密封剂350a能够密封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及天线构造体141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例如,第1密封剂350a能够整体密封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及天线构造体141。作为另一例,第1密封剂350a相互隔离地构成而分别密封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及天线构造体141。这里,天线构造体141的结构及功能的详细说明与参照图10a说明的上述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内容。
参照图10c、图11a及图11b,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c的部分结构如下。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c是能够与裸电池401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具备: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安装在引线框架基板51上,包括保护IC121、场效应晶体管(FET)111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131。
引线框架基板51是由多个引线构成的引线框架51,并包括天线构造体141,所述引线具备:引线51-1及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1-7,分别布置在两侧边缘部,与裸电池401的电极端子411、431电气性连接;及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被布置在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1-1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51-7之间,构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51-2、51-3、51-4、51-5。这里,天线构造体141的结构及功能与上述参照图10a说明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内容。具备能够电气性连接由保护IC121、场效应晶体管111及多个所述引线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两个的电气性连接部件320a,无需另外的印刷回路基板就可构成电池保护回路。
换句话说,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c中安装电池保护回路元件111、121、131及天线构造体141的基板仅由引线框架51构成。这种情况下,可使用表面安装技术而将电池保护回路元件111、121、131及天线构造体141安装在引线框架51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进而,还具备:电气性连接部件,电气性连接由保护IC121、场效应晶体管111及多个引线51-2、51-3、51-4、51-5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两个,无需使用另外的印刷回路基板就可构成电池保护回路。所述电气性连接部件可包括焊线或焊带等。
通过将焊线或焊带等电气性连接部件布置在引线框架51上而构成电路,从而能够简化设计并制造用于构成电池保护回路的引线框架51的过程。若本发明的变形实施例中构成电池保护回路时不引入所述电气性连接部件,则构成引线框架51的多个引线的结构会非常复杂,因此不易于有效提供适当的引线框架51。
而且,仅用引线框架51构成基板的实施例中,并不是以半导体组件的形态插入并固定天线构造体141、保护IC121及/或场效应晶体管111到引线框架51上,而是根据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而在引线框架基板51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从未被另外的第1密封剂350a密封的晶片中锯削(sawing)的芯片裸片(chipdie)的形态安装并固定。这里,芯片裸片(chipdie)是指在形成阵列形态的多个构造体(例如,保护IC及场效应晶体管)的晶片上,不用另外的第1密封剂350a密封而执行锯削工艺实现的个别构造体。即,将天线构造体141、保护IC121及/或场效应晶体管111安装到引线框架基板51时,未用另外的密封剂密封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后,使用后续的第1密封剂350a而密封天线构造体141、保护IC121及/或场效应晶体管111,因此实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700c时,仅执行一次形成第1密封剂的工艺。与此相反,如图10b所图示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将被动元件131、天线构造体141、保护IC121及/或场效应晶体管111另外插入而固定或安装到印刷回路基板60时,每个部件需要进行一次成型工艺,固定或安装到印刷回路基板61之后,还需对安装的各部件再进行一次成型工艺,因此制造工艺复杂,会增加制造费用。
如上述,制造利用传统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电池组时,使用传统的RF天线,因天线本身大小,安装位置非常受限。并且,若采用金属体(metalbody)制造电池组,会降低天线的性能。并且,若使用NFC芯片天线,因天线较小,根据NFC芯片天线大小的识别范围距离受限,从而降低天线的性能。
为解决所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在传统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侧面形成用于安装线圈的安装空间。在形成的空间缠绕线圈而围住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侧面,所述线圈的两端,可通过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图9b所图示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外部连接端子51-2、51-3、51-4、51-6中向CF端子51-3与NFC天线端子51-5的两侧凸出的系杆(TIEBAR)而电气性连接。
另外,为了保护在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侧面形成的线圈及暴露的所述系杆,用密封剂进行2次成型而完成组件。并且,还能将NFC芯片天线或电感器(inductor)安装到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内部,这种情况下,形成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侧面的天线被用作延长天线,形成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内部的所述NFC芯片天线或电感器起到用于NFC通信的主天线作用。
将为保护2次电池而使用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的空间利用为NFC天线,从而能够实现集成化、小型化,通过使NFC天线的面积变宽而能够扩大天线的识别范围及距离,能够提供提高了天线性能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
参考附图所图示的实施例而说明了本发明,但这只是例示性的,在本发明技术领域具有一般知识的人,能够理解到据此可对本发明实施多种变形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根据专利权利要求范围的技术思想而定义。

Claims (18)

1.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组件,作为能够与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形成导电性线路图案;
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包括保护IC、场效应晶体管(FET)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及
NFC天线构造体,安装在所述基板上;
且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与所述NFC天线构造体连接而构成形成环(loop)的延长天线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NFC天线构造体具有芯片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包括印刷回路基板(PCB),
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是形成于所述印刷回路基板上的图案,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NFC天线构造体连接,
所述延长天线仅由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围住所述印刷回路基板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由引线框架及印刷回路基板(PCB)构成,引线框架由多个引线构成,印刷回路基板(PCB)被布置在所述引线框架上;
所述引线框架,包括: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及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分别布置在两侧边缘部,与所述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布置在所述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之间,构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及虚设引线,布置在所述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之间,构成所述环的一部分;
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形成于所述印刷回路基板上,
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的两端及所述虚设引线的两端通过电气性连接部件而连接,从而所述延长天线由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所述虚设引线及所述电气性连接部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回路基板被布置在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上,从而不与所述虚设引线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密封剂,密封所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所述NFC天线构造体及所述导电性线路图案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天线的长度被设定为:所述延长天线中产生的电感的值与所述NFC天线构造体中产生的电感的值的比率为13%以上。
9.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组件,能够与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电池保护回路元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包括保护IC、场效应晶体管(FET)及至少一个以上的被动元件;
第1密封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及
NFC天线,缠绕所述第1密封剂外廓的至少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槽,形成于所述第1密封剂外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NFC天线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到所述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NFC天线缠绕所述第1密封剂外廓的次数为至少一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天线构造体,安装在所述基板上,通过所述第1密封剂而密封,用于NFC通信;
所述NFC天线连接到所述天线构造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构造体具有芯片形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是由多个引线构成的引线框架构成,所述引线框架,具备: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及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分别布置在两侧边缘部,与所述裸电池的电极端子电气性连接;及外部连接端子用引线,布置在所述第1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与第2内部连接端子用引线之间,构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
还具备电气性连接部件,电气性连接由所述天线构造体、所述保护IC、所述场效应晶体管及多个所述引线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两个,从而无需使用另外的印刷回路基板,还能构成电池保护回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NFC天线与所述天线构造体通过所述多个引线中未被所述第1密封剂密封而暴露的部分的一部分而相互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NFC天线的长度被设定为所述NFC天线中产生的电感的值与所述天线构造体中产生的电感的值的比率为13%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2密封剂,密封已缠绕所述第1密封剂外廓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NFC天线。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保护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密封剂密封从所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池保护回路元件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CN201510245574.XA 2014-05-15 2015-05-14 电池保护电路组件 Pending CN1050981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058434 2014-05-15
KR10-2014-0058434 2014-05-15
KR10-2014-0174905 2014-12-08
KR1020140174801A KR101604384B1 (ko) 2014-05-15 2014-12-08 배터리 보호회로 패키지
KR1020140174905A KR20150131921A (ko) 2014-05-15 2014-12-08 배터리 보호회로 패키지
KR10-2014-0174801 2014-1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8132A true CN105098132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40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5574.XA Pending CN105098132A (zh) 2014-05-15 2015-05-14 电池保护电路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33547A1 (zh)
CN (1) CN10509813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413A (zh) * 2017-12-06 2019-06-14 艾普凌科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ic以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3345877A (zh) * 2020-02-18 2021-09-03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系统级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45876A (zh) * 2020-02-18 2021-09-03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9909B (zh) * 2016-01-19 2019-02-01 沈孟緯 Secondary battery
KR20210000999A (ko) 2019-06-26 2021-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소 공간에 설치 가능한 구조의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539511B2 (en) * 2019-08-08 2022-12-2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Use of conductive ink segments to establish secure device key
US11811222B2 (en) * 2021-12-16 2023-11-07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7994A1 (en) * 2000-12-11 2002-08-29 Feng-Tso Chien Lower the on-resistance in protection circuit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by using flip-chip technology
US20060202831A1 (en) * 2005-02-28 2006-09-14 Horch Andrew E On die RFID tag antenna
US20070057851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integrated battery/antenna system
CN101164180A (zh) * 2005-04-20 2008-04-16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含图案化于pcb上的环状天线的二次电池
CN101443979A (zh) * 2006-02-13 2009-05-27 费查尔德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功率控制的多芯片模块
TWM363732U (en) * 2009-03-03 2009-08-21 Neotec Semiconductor Ltd A battery protection package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55424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7994A1 (en) * 2000-12-11 2002-08-29 Feng-Tso Chien Lower the on-resistance in protection circuit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by using flip-chip technology
US20060202831A1 (en) * 2005-02-28 2006-09-14 Horch Andrew E On die RFID tag antenna
CN101164180A (zh) * 2005-04-20 2008-04-16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含图案化于pcb上的环状天线的二次电池
US20070057851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integrated battery/antenna system
CN101443979A (zh) * 2006-02-13 2009-05-27 费查尔德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功率控制的多芯片模块
TWM363732U (en) * 2009-03-03 2009-08-21 Neotec Semiconductor Ltd A battery protection package modul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413A (zh) * 2017-12-06 2019-06-14 艾普凌科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ic以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09888413B (zh) * 2017-12-06 2023-07-04 艾普凌科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ic以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3345877A (zh) * 2020-02-18 2021-09-03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系统级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45876A (zh) * 2020-02-18 2021-09-03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护电路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33547A1 (en)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132A (zh) 电池保护电路组件
TWI566368B (zh) 電池保護電路封裝
CN105324871B (zh) 电池保护电路模块封装、电池组以及具备该电池组的电子装置
CN105264691B (zh) 电池保护电路模块封装
JP5118394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機器
CN105720313A (zh) 能够进行nfc通信的电子装置
TWI566185B (zh) 包括電池保護電路模組之識別模組卡、及包括識別模組卡之可攜式無線裝置
CN106062998A (zh) 一种聚合物电池单元及包括该电池单元的电子装置
US20130323536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CN105390487A (zh) 电池保护电路的封装
KR101582953B1 (ko) 홀더에 탈부착이 가능한 배터리 보호회로 패키지 및 배터리 보호회로 패키지가 탈부착이 가능할 수 있는 홀더,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1479307B1 (ko) 배터리 보호회로 모듈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20160039790A (ko) 배터리 보호회로 패키지
KR101582952B1 (ko) 배터리 보호회로 패키지 및 배터리 팩
KR101595501B1 (ko) 배터리 보호회로 모듈 패키지 및 배터리 팩
KR101628904B1 (ko) Nfc 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보호회로 패키지
WO2015174635A1 (ko) 배터리 팩 및 nfc 통신이 가능한 전자장치
CN217768689U (zh) 电池组件及终端设备
WO2015174634A1 (ko) 배터리 보호회로 패키지
KR101620919B1 (ko) 배터리 팩
JP2021193493A (ja) デュアルicカ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