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638A - 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pdlc智能膜 - Google Patents

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pdlc智能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638A
CN105093638A CN201510556450.3A CN201510556450A CN105093638A CN 105093638 A CN105093638 A CN 105093638A CN 201510556450 A CN201510556450 A CN 201510556450A CN 105093638 A CN105093638 A CN 105093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lc
conducting
film
coating
conduc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64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西平
温维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ch Powerise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ch Powerise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ch Powerise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China Tech Powerise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5105564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3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3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和PDLC智能膜,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导电纳米线;将导电纳米线混合在分散剂中形成导电纳米线分散体;提供透明基膜;在基膜上涂布导电纳米线分散体,经烘烤、紫外固化形成透明导电膜;在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PDLC;在第一导电膜的所述表面上覆盖第二导电膜,经紫外固化形成PDLC智能膜,其中,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为透明导电膜。从而实现价格低廉、易制备、耐弯曲的PDLC智能膜,在提升PDLC智能膜的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PDLC智能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一种PDLC智能膜。
背景技术
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填充在两片透明导电薄膜之间形成的PDLC智能膜,是近十几年内发展起来的新型建筑材料。PDLC是一种将小分子液晶分散在高透明度的高分子聚合物基体中的混合物。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液晶独特的光电向异性使其沿电场方向取向,因此改变了透过光线方向的折射率,从而实现智能膜在模糊和透明状态间的切换。即使在不透明状态时,智能膜的采光性仍很好,这种智能膜特别地用做智能窗膜,可以使室内光线柔和,这是目前传统窗帘都无法比拟的。同时这种PDLC智能膜与其他变色玻璃相比,其转换速度快,一般仅需要几个或几十毫秒的响应时间,即可完成模糊和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更优越的是,PDLC智能膜可以大面积制备,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会议室、卧室、浴室等场所作为隐私窗膜使用,以及应用于平板显示屏、滤波器、可调透镜、光开关等。
现有的PDLC智能膜所采用的导电薄膜一般是目前广泛使用的ITO透明导电膜,通过将ITO磁控溅射沉积在玻璃或透明聚合物基体上制得。但是,由于ITO含有的金属铟是稀缺元素,导致ITO价格昂贵,现有PDLC智能膜中两片透明导电薄膜的材料成本占到整个窗膜材料成本的80%。此外,ITO材料质硬性脆,不耐弯曲;并且ITO膜的制备需要高真空条件,设备要求高,效率低(如磁控溅射原材料利用率低于30%)。这些均导致现有的PDLC智能膜不利于大面积生产和在柔性薄膜器件中的应用。
因此,需要一种不受自然资源局限、价格低廉、易制备、耐弯曲的透明导电薄膜取代传统的ITO导电膜,以提升PDLC智能膜的性能并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的PDLC智能膜,从而实现价格低廉、易制备、耐弯曲的PDLC智能膜,在提升PDLC智能膜的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导电纳米线;将所述导电纳米线混合在分散剂中形成导电纳米线分散体;提供透明基膜;在所述基膜上涂布所述导电纳米线分散体,经烘烤、紫外固化形成透明导电膜;在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PDLC;在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所述表面上覆盖第二导电膜,经紫外固化形成PDLC智能膜,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为所述透明导电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基于导电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取代传统的ITO导电膜来制作PDLC智能膜,相对于传统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使得智能膜具有导电纳米线导电膜所特有的优良的导电性、透明性和可弯曲性,可用于柔性薄膜器件;
(2)由于导电纳米线导电膜相对于ITO导电膜可以实现更低的表面电阻和更高的透光度,因此可以降低智能膜的驱动电压,提高智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3)相对于ITO材料,导电纳米线不受自然资源局限,降低智能膜的原材料成本;
(4)相对于ITO的制备工艺,导电纳米线导电膜的成膜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要求低,成膜效率高,有利于大面积生产;
(5)由于PDLC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基体自身就是一种UV(紫外)胶,可以保护导电纳米线免受氧化,故相对于需要在导电纳米线导电膜表面涂布UV防护层以防止导电纳米线氧化的现有工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可以省略涂布UV防护层的工序,从而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膜上涂布所述导电纳米线分散体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所述PDLC,采用的涂布方法包括:线棒式涂布、浸涂、刮刀涂布、幕涂、坡流涂布、卷对卷狭缝涂布、辊涂、微凹涂布、微凸涂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相同的涂布方法,在所述基膜上涂布所述导电纳米线分散体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所述PDLC。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在所述基膜上涂布所述导电纳米线分散体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所述PDLC。通过这种方式,导电纳米线导电膜的成膜及PDLC的涂布可以采用相同的生产线(即卷对卷狭缝涂布线)进行,不仅可以节省设备,降低成本,而且卷对卷狭缝涂布进一步具有涂布精度高、速度快、容易控制、粘度适应范围宽等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中的涂布速度范围为0.5m/min-20m/min,相对相关技术中采取滚压涂布来涂布PDLC速度更快。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纳米线包括:金属纳米线如金纳米线、铜纳米、银纳米线和非金属纳米线如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使用银纳米线。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度高(银纳米线膜具有比ITO更高的透光率),导电性高,中性色,雾度低,偏黄指数低,耐弯曲性好等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膜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纤维素酯(例如纤维素醋酸酯)、聚乙烯乙缩醛、丙烯烃、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优选地,使用PET作为基膜材料,因为PET具有优良的光学指数和耐温耐候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包括:乙醇、异丙醇、丙酮、水。优选地,使用水作为分散剂,因为水是最易得最经济最环保的溶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中添加有表面活性剂和粘附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苯磺酸钠和含氟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粘附剂包括: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氨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通过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和粘附剂,可以提高导电纳米线的分散性和对基膜表面的粘附能力。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PDLC智能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以及填充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相对表面之间的PDLC,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为通过在透明基膜上涂布导电纳米线而形成的透明导电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通过采用基于导电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取代传统的ITO导电膜,相对于传统的PDLC智能膜具有以下优点:
(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膜具有导电纳米线导电膜所特有的优良的导电性、透明性和可弯曲性,可用于柔性薄膜器件;
(2)由于导电纳米线导电膜相对于ITO导电膜可以实现更低的表面电阻和更高的透光度,因此可以降低智能膜的驱动电压,提高智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3)相对于ITO材料,导电纳米线不受自然资源局限,降低智能膜的原材料成本;
(4)由于PDLC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基体自身就是一种UV胶,可以保护导电纳米线免受氧化,故相对于导电纳米线导电膜表面设置UV防护层以防止导电纳米线氧化的现有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可以省略额外的UV防护层,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纳米线包括:金属纳米线如金纳米线、铜纳米、银纳米线和非金属纳米线如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使用银纳米线。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具有:透明度高(银纳米线膜具有比ITO更高的透光率),导电性高,中性色,雾度低,偏黄指数低,耐弯曲性好等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膜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素酯、聚乙烯乙缩醛、丙烯烃、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优选地,使用PET作为基膜材料,因为PET具有优良的光学指数和耐温耐候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利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形成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
图3是利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形成PDLC智能膜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在关态和开态状态下的效果对比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在关态和开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导电纳米线。导电纳米线包括:金属纳米线如金纳米线、铜纳米、银纳米线和非金属纳米线如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使用银纳米线。因为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透明度高(银纳米线膜具有比ITO更高的透光率),导电性高,中性色,雾度低,偏黄指数低,耐弯曲性好等特,耐弯曲性好等特性。导电纳米线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合成,具体工艺步骤在此不再赘述。例如,银纳米线可以在多元醇(例如乙二醇或丙三醇)和表面活性剂(例如乙烯吡咯烷酮)的作用下通过溶液相还原银盐(例如硝酸银)来合成。
步骤S02:将导电纳米线混合在分散剂中形成导电纳米线分散体。在本实施例中,分散剂可以包括:乙醇、异丙醇、丙酮、水。优选地,使用水作为分散剂,因为水是最易得最经济最环保的溶剂。优选地,在分散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粘附剂,以提高导电纳米线的分散性和对基膜表面的粘附能力。表面活性剂可以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苯磺酸钠和含氟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粘附剂可以包括: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氨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
步骤S03:提供透明基膜。基膜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纤维素酯(例如纤维素醋酸酯)、聚乙烯乙缩醛、丙烯烃、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优选地,使用PET作为基膜材料,因为PET具有优良的光学指数和耐温耐候性。
步骤S04:在基膜上涂布导电纳米线分散体,经烘烤、紫外固化形成透明导电膜。在基膜上涂布纳米线分散体的方法可以包括:线棒式涂布、浸涂、刮刀涂布、幕涂、坡流涂布、卷对卷狭缝涂布、辊涂、微凹涂布、微凸涂布等等。优选地,采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式,该方式具有涂布精度高、速度快、容易控制、粘度适应范围宽等优点。
图2是利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形成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利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形成透明导电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401为基膜放卷;步骤402为将导电纳米线分散体通过卷对卷狭缝涂布方式涂布在基膜上;步骤403为对基膜进行在线烘烤;步骤404为对基膜进行紫外固化;步骤405为收卷。
步骤S05:在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PDLC,其中第一导电膜为步骤S04中形成的透明导电膜。PDLC包括液晶单体和聚合物基体。液晶单体和聚合物基体可以自行配制,也可以购买商品化的PDLC成品。聚合物基体与液晶微滴相互作用力是影响智能膜的驱动电压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控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和分子量,既可降低聚合物基体与液晶间的相互作用,进而降低驱动电压,又能调节聚合物基体的折射率,使之与液晶折射率相匹配,提高开态透光率。
在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PDLC的方法可以包括:线棒式涂布、浸涂、刮刀涂布、幕涂、坡流涂布、卷对卷狭缝涂布、辊涂、微凹涂布、微凸涂布等等。优选地,在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PDLC与在基膜上涂布导电纳米线分散体,二者采用相同的工艺方法。例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二者均采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式,即二者可以共线生产。不仅可以节省设备,降低成本,而且采用卷对卷狭缝涂布还可以进一步提高PDLC的涂布精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中的涂布速度范围可以为0.5m/min-20m/min,相对相关技术中采取滚压涂布来涂布PDLC速度更快。
步骤S06:在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覆盖第二导电膜,经紫外固化形成PDLC智能膜。其中第二导电膜为步骤S04中形成的透明导电膜。
图3是利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形成PDLC智能膜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利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形成PDLC智能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501为第一导电膜放卷;步骤502为将PDLC通过卷对卷狭缝涂布方式涂布在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步骤503为第二透明导电膜放卷;步骤504为滚压覆膜;步骤505为紫外固化;步骤505为收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基于导电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取代传统的ITO导电膜来制作PDLC智能膜,相对于传统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使得智能膜具有导电纳米线导电膜所特有的优良的导电性、透明性和可弯曲性,可用于柔性薄膜器件;
(2)由于导电纳米线导电膜相对于ITO导电膜可以实现更低的表面电阻和更高的透光度,因此可以降低智能膜的驱动电压,提高智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3)相对于ITO材料,导电纳米线不受自然资源局限,降低智能膜的原材料成本;
(4)相对于ITO的制备工艺,导电纳米线导电膜的成膜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要求低,成膜效率高,有利于大面积生产;
(5)由于PDLC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基体自身就是一种UV胶,可以保护导电纳米线免受氧化,故相对于需要在导电纳米线导电膜表面涂布UV防护层以防止导电纳米线氧化的现有工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可以省略涂布UV防护层的工序,从而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以下示出三个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在反应器中加入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55000)10g和乙二醇1L,搅拌直至PVP完全溶解,加入12g硝酸银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将60g1.2mM的三氯化铁乙二醇溶液缓慢加入,加热至135℃保持5小时,冷却至室温,即得银纳米线的反应母液。将银纳米线反应母液移入离心管中,加入反应母液体积份1~5倍的丙酮,在2500~5000rpm的转速下离心分离,移走上层清液,留下沉淀物,加入反应母液体积份1~5倍的去离子水,在2500~5000rpm的转速下离心分离,移走上层清液,留下沉淀物,重复此操作1~3次,得到银纳米线。银纳米线直径大约80nm,长度约25um。
纳米线分散体或墨水由1wt.(质量)%银纳米线,约0.1wt.%粘附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约0.01wt.%氟碳类表面活性剂和约98.89wt.%的水充分混合构成,并用孔径约70μm滤芯过滤器过滤,以除去未溶解的凝胶和聚集微粒。然后采用卷对卷狭缝涂布的方式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厚度为30um的湿膜,经过烤箱烘烤收卷即得到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
PDLC的聚合物基体为烷氧基壬苯基丙烯酸酯(25wt.%)、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60wt.%),四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5wt.%)、链转移剂巯基乙醇(5wt.%)和光引发剂1173(5wt.%)等的混合物。液晶(hpc20100)与聚合物基体以大约1.5:1的质量百分比进配制,再加总质量的约0.3%直径20um的玻璃微球,充分搅拌分散后脱泡以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为基膜进行涂布,再覆一层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后置于UV烤箱,经中心波长为355nm的紫外线以12mW/cm2的福照度照射1分钟,收卷。然后裁切成所需尺寸的薄膜,并分别从上下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上引线,即得到如图4所示的PDLC智能膜。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PDLC智能膜在关态和开态状态下的效果对比图。如图4所示,在关态下,PDLC智能膜呈高雾化状态;在开态下,PDLC智能膜呈透明态,透光率可达80%-9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各步骤均相同,唯一的区别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PDLC采用商品化产品(例如,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产品)。最终同样可以得到高开态透光率的PDLC智能膜。
实施例三
将1wt.%铜纳米线,0.8wt.%甲基纤维素,0.05wt.%PVP组成的铜纳米线分散体,采用卷对卷狭缝涂布的方式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厚30um的湿膜,经过烤箱烘烤收卷即得到基于铜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清洗完涂布头后,涂布20um的PDLC并覆膜,UV固化得到智能窗膜。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方法制得的PDLC智能膜。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在关态和开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PDLC智能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膜1和第二导电膜2,以及填充在第一导电膜1和第二导电膜2的相对表面之间的PDLC3,其中,第一导电膜1和第二导电膜2为通过在透明基膜100上涂布导电纳米线200而形成的透明导电膜。PDLC3包括液晶分子400和聚合物基体300,液晶分子400分散在高透明度的高分子聚合物基体300中。当对第一导电膜1和第二导电膜2的电极(即各自的导电纳米线200)之间不施加电压时(即关态),液晶分子400随机取向,智能膜呈高雾化状态,表现为不透明;当对第一导电膜1和第二导电膜2的电极(即各自的导电纳米线200)之间施加电压时(即开态),液晶分子400均沿电场取向,智能膜雾度变低,表现为透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纳米线包括:金属纳米线如金纳米线、铜纳米、银纳米线和非金属纳米线如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使用银纳米线。基于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透明度高(银纳米线膜具有比ITO更高的透光率),导电性高,中性色,雾度低,偏黄指数低,耐弯曲性好等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膜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素酯、聚乙烯乙缩醛、丙烯烃、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优选地,使用PET作为基膜材料,因为PET具有优良的光学指数和耐温耐候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通过采用基于导电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取代传统的ITO导电膜,相对于传统的PDLC智能膜具有以下优点:
(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膜具有导电纳米线导电膜所特有的优良的导电性、透明性和可弯曲性,可用于柔性薄膜器件;
(2)由于导电纳米线导电膜相对于ITO导电膜可以实现更低的表面电阻和更高的透光度,因此可以降低智能膜的驱动电压,提高智能膜的开态透光率;
(3)相对于ITO材料,导电纳米线不受自然资源局限,降低智能膜的原材料成本;
(4)由于PDLC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基体自身就是一种UV胶,可以保护导电纳米线免受氧化,故相对于导电纳米线导电膜表面设置UV防护层以防止导电纳米线氧化的现有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LC智能膜可以省略额外的UV防护层,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导电纳米线;
将所述导电纳米线混合在分散剂中形成导电纳米线分散体;
提供透明基膜;
在所述基膜上涂布所述导电纳米线分散体,经烘烤、紫外固化形成透明导电膜;
在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PDLC;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所述表面上覆盖第二导电膜,经紫外固化形成PDLC智能膜,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为所述透明导电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膜上涂布所述导电纳米线分散体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所述PDLC,采用的涂布方法包括:线棒式涂布、浸涂、刮刀涂布、幕涂、坡流涂布、卷对卷狭缝涂布、辊涂、微凹涂布、微凸涂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相同的涂布方法,在所述基膜上涂布所述导电纳米线分散体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所述PDL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在所述基膜上涂布所述导电纳米线分散体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膜的表面上涂布所述PDL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对卷狭缝涂布方法中的涂布速度范围为0.5m/min-20m/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纳米线包括:金纳米线、铜纳米、银纳米线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纳米线为银纳米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素酯、聚乙烯乙缩醛、丙烯烃、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乙醇、异丙醇、丙酮、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剂中添加有表面活性剂和粘附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苯磺酸钠和含氟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粘附剂包括: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氨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
11.一种PDLC智能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以及填充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相对表面之间的PDLC,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为通过在透明基膜上涂布导电纳米线而形成的透明导电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DLC智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纳米线包括:金纳米线、铜纳米、银纳米线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PDLC智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纳米线为银纳米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PDLC智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素酯、聚乙烯乙缩醛、丙烯烃、聚碳酸酯和聚苯乙烯。
CN201510556450.3A 2015-09-02 2015-09-02 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pdlc智能膜 Pending CN105093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6450.3A CN105093638A (zh) 2015-09-02 2015-09-02 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pdlc智能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6450.3A CN105093638A (zh) 2015-09-02 2015-09-02 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pdlc智能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638A true CN105093638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74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6450.3A Pending CN105093638A (zh) 2015-09-02 2015-09-02 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pdlc智能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363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3047A (zh) * 2017-09-06 2017-12-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电致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15183A (zh) * 2018-02-12 2018-08-17 郴州市晶讯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窗帘的制作方法及电子窗帘
CN108628023A (zh) * 2017-03-22 2018-10-09 上海幻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
CN108957826A (zh) * 2018-08-18 2018-12-07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dlc调光材料、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37768A1 (zh) * 2018-08-18 2020-02-27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挠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7031A (zh) * 2021-10-14 2021-12-31 青岛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银纳米线电极的弹性可拉伸智能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568A (zh) * 2007-04-20 2010-03-31 凯博瑞奥斯技术公司 复合透明导体及其形成方法
CN202794781U (zh) * 2012-07-18 2013-03-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JP2013148687A (ja) * 2012-01-19 2013-08-01 Konica Minolta Inc 調光フィルム、及び調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3460123A (zh) * 2011-04-15 2013-12-18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显示器的透明电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568A (zh) * 2007-04-20 2010-03-31 凯博瑞奥斯技术公司 复合透明导体及其形成方法
CN103460123A (zh) * 2011-04-15 2013-12-18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显示器的透明电极
JP2013148687A (ja) * 2012-01-19 2013-08-01 Konica Minolta Inc 調光フィルム、及び調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202794781U (zh) * 2012-07-18 2013-03-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8023A (zh) * 2017-03-22 2018-10-09 上海幻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型液晶膜的制备方法
CN107463047A (zh) * 2017-09-06 2017-12-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电致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15183A (zh) * 2018-02-12 2018-08-17 郴州市晶讯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窗帘的制作方法及电子窗帘
CN108957826A (zh) * 2018-08-18 2018-12-07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dlc调光材料、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37768A1 (zh) * 2018-08-18 2020-02-27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挠性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37769A1 (zh) * 2018-08-18 2020-02-27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dlc调光材料、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US11180623B2 (en) 2018-08-18 2021-11-23 Shenzhen Huake-Tek Co., Ltd. Flexible conductive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N113867031A (zh) * 2021-10-14 2021-12-31 青岛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银纳米线电极的弹性可拉伸智能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3638A (zh) Pdlc智能膜的制备方法及pdlc智能膜
Pan et al. Single-layer electrochromic device based on hydroxyalkyl viologens with large contrast and high coloration efficiency
Lee et al. A dual-responsive nanocomposite toward climate-adaptable solar modulation for energy-saving smart windows
CN104992752B (zh) 一种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的生产方法
KR101158425B1 (ko) 결정성 텅스텐 산화물 나노입자 분산형 졸겔(Sol-Gel) 코팅용액을 이용한 전기변색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717647B (zh) 一种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及其制备液晶薄膜的方法
CN103460123B (zh) 用于电子显示器的透明电极
TWI281054B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 based on poly-(3,4-dioxy-thiophene)derivatives
CN102053417B (zh) 一种聚合物分散液晶三稳态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10303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无机物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调光膜
TW461984B (en) UV-stabilized electrochromic assembly based on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derivatives
CN104142587A (zh) 具有可逆光响应特性的双反射带胆甾相液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00058781A1 (de) Elektrochromes element
JP2013148744A (ja) 調光フィルム、及び調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1007949A (zh) 一种高分子分散液晶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Kang et al. Actively operable thermoresponsive smart windows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CN105759530B (zh) 电控调光玻璃
CN101017304A (zh) 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柔性电致变色薄膜
CN111492306B (zh) 在调光膜上刻画图案的方法
CN111095094B (zh) 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
CN102830565A (zh) 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95896A (zh) 一种基于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调光膜的制备方法
JP2001209078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CN109913071B (zh) 一种温控复合节能材料
CN106632883A (zh) 一种视角可切换智能显示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8 Baolong Industrial Park Qingfeng Road No. 39 Building 8 digital precision factory

Applicant after: China Tech Powerise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Nan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Southern District Yuexing a Hong Kong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No. 9 and building 412

Applicant before: China Tech Powerise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