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2984B -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2984B
CN105082984B CN201410708736.4A CN201410708736A CN105082984B CN 105082984 B CN105082984 B CN 105082984B CN 201410708736 A CN201410708736 A CN 201410708736A CN 105082984 B CN105082984 B CN 105082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l
baffle
vehicle
control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087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2984A (zh
Inventor
南宗佑
赵贤
李浚豪
郑翰新
李东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5082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2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2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2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1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throttling amount of air flowing through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01P7/1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throttling amount of air flowing through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2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or oscillating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9Expansion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2Liquid cooling characterised by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of coolant in closed cy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olant reaching higher temperatures than normal atmospheric boiling-poi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8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cutting in or out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9/00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包括风扇罩,其中安装有包括风扇马达和风扇叶片的冷却风扇;径向部分,其设置在风扇罩中,同时对应于风扇叶片的操作区域,包括定位至其中心的挡板毂和多个径向单元,多个径向单元设置至挡板毂并且包括选择性地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选择性地向挡板毂方向折叠的多个径向挡板;以及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其将多个径向单元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将多个径向单元向挡板毂方向折叠。

Description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5月2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060459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flow rate)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改进车辆的冷却性能和空气动力性能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中安装有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散热器和用于凝结空调中的制冷剂的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凝器的温度通过操作冷却风扇而降低。当车辆初始启动时,为了改进燃料效率,较为有利的是迅速地将发动机的温度升至合适的水平,而发动机的温度需要维持在合适的温度。
传统上冷却风扇是通过发动机的操作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机械方法缺点是:因为每当发动机操作时,冷却风扇也一直在操作,所以车辆的燃料效率变差。
最近在使用一种操作电动马达的方法,关于上述方法,冷却风扇仅仅是出于响应车辆的行驶状态的需要才进行操作,这样有进一步改进燃料效率的作用,因而,这种方式的使用得以增加。
同时,当车辆的行驶速度增加时,空气动力特征大大地影响车辆的燃料效率和速度,并且当车辆在高速下行驶而流入车辆的发动机室的空气被阻断的时候,减少空气通过发动机室时产生的阻力以使得燃料效率可以得到改进。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以改进车辆的冷却性能和空气动力性能。
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以通过将冷却风扇的操作最小化并且出于需要切断流入发动机室的空气,从而减少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flowrate)的系统,可以包括风扇罩,其中安装有包括风扇马达和风扇叶片的冷却风扇;径向部分,其设置在风扇罩中,同时对应于风扇叶片的操作区域,包括定位至其中心的挡板毂和多个径向单元,所述多个径向单元布置到挡板毂并且包括选择性地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选择性地向挡板毂方向折叠的多个径向挡板;以及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其将多个径向单元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将多个径向单元向挡板毂方向折叠。
径向单元的每一个的一侧可与相邻的径向单元的一侧重叠,以使得每一个径向单元支撑相邻的径向单元。
导槽和导轨可以形成至每一个径向挡板,并且形成至定位在外侧的径向挡板的所述导轨可以插入到形成至定位在内侧的径向挡板的导槽中,以引导径向挡板的移动。
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可以包括毂齿轮,其布置至挡板毂;挠性齿轮,其与毂齿轮和径向挡板中的最外面的挡板接合,根据毂齿轮的旋转将最外面的挡板向中心方向或者外周方向移动;以及伺服马达,其选择性地旋转毂齿轮。
挡块可以形成至每一个径向挡板,以及当最外面的径向挡板朝向径向部分的中心移动时,每一个径向挡板可以通过挡块折叠。
驱动螺纹可以形成至最外面的径向挡板以与挠性齿轮接合,并且齿轮引导部分可以形成至除了最外面的径向挡板以外的每一个径向挡板以引导挠性齿轮。
伺服马达可以配置为控制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活板,其设置在风扇罩中,并且打开和关闭没有安装径向部分的部分的一部分。
在多个活板上设置有电磁铁,从而使多个活板依据提供给这些电磁铁的电流而打开或者关闭。
设置有所述径向挡板和多个活板的风扇罩可以设置在发动机和散热器之间。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围绕于发动机室的封装。
该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部分,其依据车辆在预定模式中的操作状态控制径向单元操作部分、活板以及冷却风扇的操作,其中预定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关闭多个活板,完全关闭径向挡板,并且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中关闭多个活板,完全打开径向挡板,并且基于车辆的操作状态来控制冷却风扇的操作;第三模式,在第三模式中打开多个活板,完全打开径向挡板,并且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以及第四模式,在第四模式中关闭多个活板,控制径向挡板的打开面积,并且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
该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大气温度传感器,其测量大气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速度传感器,其测量车辆速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空调压力传感器,其测量空调内部压力,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空调开关传感器,其测量空调开关的操作信号,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以及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其测量制冷剂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其中控制单元可以基于来自各个传感器的相应的信号,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并且依据第一至第四模式中任意一个模式的车辆的操作状态来控制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多个活板以及冷却风扇的操作。
该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其测量中间冷却器的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其中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接收来自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以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并且可以控制第一至第四模式中任意一个模式的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多个活板以及冷却风扇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一种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基于传感器信号通过控制单元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所述传感器信号包括大气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空调压力传感器、空调开关传感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以及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并且依据确定的车辆的操作状态来确定是否需要完全关闭径向部分;以及在需要完全关闭旋转挡板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单元完全地关闭径向部分、关闭多个活板以及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其中所述系统可以包括:大气温度传感器,其测量大气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速度传感器,其测量车辆速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空调压力传感器,其测量空调内部压力,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空调开关传感器,其测量空调开关的操作信号,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其测量制冷剂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风扇罩,其中安装有包括风扇马达和风扇叶片的冷却风扇;径向部分,其设置在风扇罩中,同时对应于风扇叶片的操作区域,包括定位至其中心的挡板毂和多个径向单元,所述多个径向单元设置至挡板毂并且包括选择性地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选择性地向挡板毂方向折叠的多个径向挡板;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其将所述多个径向单元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将多个径向单元向挡板毂方向折叠;所述多个活板,其设置在风扇罩中,并且打开和关闭没有安装径向部分的部分的一部分;以及控制部分,其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每一个径向单元操作部分、每一个活板以及冷却风扇的操作。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不需要完全关闭旋转挡板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是否对应于预定的低速和高负荷状况,以及在车辆的操作状态对应于低速和高负荷状况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完全打开径向部分,关闭多个活板,并且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冷却风扇的操作。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车辆的操作状态与低速和高负荷状况不对应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是否对应于预定的高速和高负荷状况,以及在车辆的操作状态对应于高速和高负荷状况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完全打开旋转挡板,打开多个活板,并且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车辆的操作状态与高速和高负荷状况不对应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关闭多个活板,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并且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径向部分的打开面积。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其测量中间冷却器的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可以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同时进一步包括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
依据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气流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基于车辆的驾驶状态来控制冷却风扇的使用,可以改进冷却性能,并且通过调整进入车辆的气流量,可以改进空气动力性能。
应当理解,此处使用的术语“车辆”、“车辆的”以及其他类似术语一般是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客车,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巴士、卡车、各种商用车、包括各种车船的船只、飞机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其他可替代的燃料汽车(例如:从除了石油以外的资源获得的燃料)。此处,混合动力车是具有两个或者更多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既能汽油发动又能电力发动的车辆。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更为具体地得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剖视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框图。
图3、图4、图5和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操作模式的视图。
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径向部分的视图。
图14A、图14B和图14C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活板的视图。
图1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框图。
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说明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从而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文中描述。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例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旨在不仅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各种替代方案、修改、等同方案以及其他实施方案,这些替代方案、修改、等同方案以及其他实施方案能够被包括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内。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剖视图,以及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框图。
图3、图4、图5和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操作模式的视图,以及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径向部分的视图。
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包括:风扇罩30,其中安装有包括风扇马达22和风扇叶片24的冷却风扇20;径向部分40,其设置在风扇罩30中,同时对应于风扇叶片24的操作区域,包括定位至其中心的挡板毂42和多个径向单元44a、44b和44c,其中多个径向单元44a、44b和44c设置至挡板毂42并且包括选择性地从挡板毂42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选择性地向挡板毂方向折叠的多个径向挡板43a-43d;以及径向单元操作部分50,其将多个径向单元44a、44b和44c从挡板毂42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将多个径向单元44a、44b和44c向挡板毂方向折叠。
在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中,虽然描述径向单元的一部分,但是如图3、图4、图5和图6中所示,多个径向单元可以折叠或者展开以形成一个圆形。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活板60,其设置在风扇罩30中,并且打开和关闭没有安装径向部分40的部分的一部分。设置有径向挡板43a-43d和多个活板60的风扇罩30布置在发动机70和散热器80之间。
冷凝器82可以设置在散热器80的前面,并且中间冷却器84可以设置冷凝器82前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围绕于发动机室的封装90,并且封装90用作防止发动机70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传输到车身10的外部,并且减少当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风流入发动机室时由于对风进行引导而引起的阻力。
此外,封装90保存发动机70中产生的热量,并且当车辆在其停止后的预定时间内再次行驶时,可以使发动机70能够在最佳操作温度下进行操作。
封装90可以围绕于发动机70的一部分或者完全地围绕于发动机70。
参考图2,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可以包括大气温度传感器110,其测量大气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速度传感器120,其测量车辆速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空调压力传感器130,其测量空调内部压力,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空调开关传感器140,其测量空调开关的操作信号,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50,其测量制冷剂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以及位置传感器170,其测量径向部分40的打开面积或者操作角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
控制单元100基于来自各个传感器的相应的信号,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并且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来控制径向单元操作部分50、多个活板60以及冷却风扇20的操作。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160,其测量中间冷却器84的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并且该控制单元100可以进一步接收来自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160的信号,以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并且控制径向单元操作部分50、多个活板60以及冷却风扇20的操作。
参考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径向单元44a、44b和44c的每一个的一侧与相邻的径向单元44a、44b和44c的一侧重叠,以使得每一个径向单元44a、44b和44c支撑相邻的径向单元44a、44b和44c。
即,多个径向单元44a、44b和44c的两端均是一个堆积在另一个上面并且支撑相邻的径向单元44a、44b和44c。
导槽45a、45b和45c以及导轨46a、46b、46c和46d形成至每一个径向挡板43a、43b、43c和43d,形成至定位在外侧的径向挡板43a、43b、43c和43d的导轨46a、46b、46c和46d插入到形成至定位在内侧的径向挡板43a、43b、43c和43d的导槽45a、45b和45c中,以引导径向挡板43a、43b、43c和43d的移动。
径向单元操作部分50包括毂齿轮56,其设置至挡板毂42;挠性齿轮52,其通过末端齿轮57与该毂齿轮56接合并且与径向挡板43a、43b、43c和43d中的最外面的挡板43d接合,根据毂齿轮56的旋转将最外面的挡板43d向中心方向或者外周移动;以及选择性地旋转该毂齿轮56的伺服马达。
挡块47a、47b、47c和47d形成至每一个径向挡板43a、43b、43c和43d并且当最外面的径向挡板43d朝向径向部分40的中心移动时,每一个径向挡板43a、43b、43c和43d通过挡块47a、47b、47c和47d折叠。
驱动螺纹48形成至最外面的径向挡板43d以与挠性齿轮52接合并且齿轮引导部分49a、49b和49c形成至除了该最外面的径向挡板43d以外的每一个径向挡板43a、43b和43c以引导挠性齿轮52。
伺服马达58配置为根据控制部分100的控制来控制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以控制径向部分40的展开面积(打开面积)。
图14A、图14B和图14C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活板的视图。
参考图14A、图14B和图14C,电磁铁62设置在多个活板60上,从而使多个活板60可以依据提供给电磁铁62的电流而打开或者关闭,并且活板旋转轴64分别设置在活板60上,以使得这些活板60可以分别围绕旋转轴64旋转。
活板旋转轴64可以为扭力弹簧,并且当电流未提供给电磁铁62时,活板60可以维持在打开的状态。在电流提供装置失效的情况下,活板60维持在打开的状态以防止发动机70过热。
图3、图4、图5和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操作模式的视图。
图3所示的操作模式显示了以下状态:其中多个活板60关闭,并且径向部分40完全关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关掉冷却风扇20的操作。
图4所示的操作模式显示了以下状态:其中多个活板60关闭,并且径向部分40完全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车辆的操作状态来控制冷却风扇20的操作。
图5所示的操作模式显示了以下状态:其中多个活板60打开,并且径向部分40完全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关掉冷却风扇20的操作。
图6所示的操作模式显示了以下状态:其中多个活板60关闭,并且对径向部分40的打开面积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关掉冷却风扇20的操作。
图1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A、图14B、图14C和图1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
控制单元100基于传感器信号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传感器信号包括来自大气温度传感器110、速度传感器120、空调压力传感器130、空调开关传感器140以及制冷剂温度传感器150的信号(步骤S10),并且基于确定的车辆操作状态来确定是否需要完全关闭径向部分40(步骤S20)。
需要完全关闭径向部分40的状态是不需要冷却的状态,并且其例如可以为:在车辆的发动机启动后需要将发动机70暖机预定时间的状态,需要通过关掉发动机来维持发动机70的温度的状态,以及车辆以低速和低负荷状态行驶的状态。相应的状况可以预先存储在预定的映射(map)中,并且控制单元100可以将该映射与车辆的操作状态相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完全关闭径向部分40。
在需要完全关闭旋转挡板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0完全关闭径向部分40,关闭多个活板60,以及关掉冷却风扇20的操作(步骤S30)。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发动机70暖机并且维持合适的温度,并且,因为关闭了径向部分40和多个活板60,所以可以通过切断进入发动机室的气流来改进空气动力特征。
在不需要完全关闭旋转挡板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0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是否对应于预定的低速和高负荷状况(步骤S40)。在车辆的操作状态对应于低速和高负荷状况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0完全打开径向部分40,关闭多个活板60,并且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冷却风扇20的操作(步骤S50)。
例如,预定的低速和高负荷状况可以意味着车辆速度大约为30至40kph、发动机RPM为2000至4000的状态,或者可以定义为需要通过冷却风扇20的操作而进行冷却的状态。即,低速和高负荷状况可以定义为需要进行冷却但是通过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风进行冷却是不充分的状况。
相应的状况存储在预定的映射(map)中,控制单元100可以将该映射与车辆的操作状态相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操作冷却风扇20,并且控制单元100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来控制冷却风扇20的操作。控制单元100可以操作冷却风扇20,同时基于预定的映射来确定冷却风扇20的转数,或者控制单元100可以连续地或者间断地操作冷却风扇20,同时确定冷却风扇20的操作时间。
在车辆的操作状态与低速和高负荷状况不对应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0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是否对应于预定的高速和高负荷状况(步骤S60)。在车辆的操作状态对应于高速和高负荷状况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0完全打开径向部分40,打开多个活板60,并且关掉冷却风扇20的操作(步骤S70)。
例如,预定的高速和高负荷状况可以意味着车辆速度大约为90至110kph、发动机RPM为2000至4000的状态,或者可以定义为需要进行冷却并且通过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风进行冷却是充分的状况。
相应的状况存储在预定的映射中,控制单元100可以将该映射与车辆的操作状态相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通过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风进行冷却。
在车辆的操作状态与高速和高负荷状况不对应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0关闭多个活板60,关掉冷却风扇20的操作,并且基于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径向部分40的打开面积(步骤S80、S90以及S100)。
即,基于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单元100确定是否需要冷却、是否不需要冷却风扇20的操作、以及流入车辆的风是否需要控制。
相应的状况存储在预定的映射中,控制单元100可以将该映射与车辆的操作状态相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径向部分40的操作,并且控制单元100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确定径向部分40的打开面积,以及控制径向部分40的打开操作。
控制单元100使用位置传感器170确定径向部分40的位置(即,径向部分40的打开面积)是否适合。即,控制单元100确定径向部分40当前的打开面积是否对应于径向部分40确定的打开面积(步骤S80)。在径向部分40当前的打开面积与径向部分40确定的打开面积的不对应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0控制挡板致动器44的操作,并且对径向部分40的打开面积进行控制(步骤S100)。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100关闭多个活板60,关掉冷却风扇20的操作,并且维持径向部分40的打开面积(步骤S90)。
在中间冷却器84安装在发动机70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00可以进一步包括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160的相应的信号,以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
如上所述,依据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基于车辆的驾驶状态的冷却风扇的使用,可以改进冷却性能,并且通过调整流入车辆的空气量,可以改进空气动力性能。
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用于参照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附图中的位置来描述这些特征。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对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包括:
风扇罩,所述风扇罩中安装有包括风扇马达和风扇叶片的冷却风扇;
径向部分,所述径向部分设置在所述风扇罩中,同时对应于风扇叶片的操作区域,所述径向部分包括定位至其中心的挡板毂和多个径向单元,所述多个径向单元布置到挡板毂并且包括选择性地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选择性地向挡板毂方向折叠的多个径向挡板;以及
径向单元操作部分,所述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将所述多个径向单元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将所述多个径向单元向挡板毂方向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其中所述径向单元的每一个的一侧与相邻的径向单元的一侧重叠,以使得每一个径向单元支撑相邻的径向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其中:
导槽和导轨形成至每一个径向挡板,并且
形成至定位在外侧的径向挡板的所述导轨插入到形成至定位在内侧的径向挡板的所述导槽中,以引导所述径向挡板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其中所述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包括:
毂齿轮,所述毂齿轮布置到所述挡板毂;
挠性齿轮,所述挠性齿轮与所述毂齿轮和所述径向挡板中的最外面的挡板接合,根据所述毂齿轮的旋转将最外面的挡板向中心方向或者外周方向移动;以及
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选择性地旋转所述毂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其中:
挡块形成至每一个径向挡板,以及
当最外面的径向挡板朝向所述径向部分的中心移动时,每一个径向挡板通过所述挡块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其中:
驱动螺纹形成至最外面的径向挡板以与所述挠性齿轮接合,以及
齿轮引导部分形成至除了最外面的径向挡板以外的每一个径向挡板以引导所述挠性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其中所述伺服马达配置为控制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活板,所述多个活板设置在所述风扇罩中,并且打开和关闭没有安装所述径向部分的部分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其中:
在所述多个活板上设置有电磁铁,从而使所述多个活板依据提供给这些电磁铁的电流而打开或者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其中:
设置有所述径向挡板和多个活板的所述风扇罩设置在发动机和散热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围绕于发动机室的封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依据车辆在预定模式中的操作状态控制所述径向单元操作部分、活板以及冷却风扇的操作,其中
所述预定模式包括:
第一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关闭多个活板,完全关闭径向挡板,并且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
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关闭多个活板,完全打开径向挡板,并且基于车辆的操作状态来控制冷却风扇的操作;
第三模式,在所述第三模式中打开多个活板,完全打开径向挡板,并且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以及
第四模式,在所述第四模式中关闭多个活板,控制径向挡板的打开面积,并且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大气温度传感器,所述大气温度传感器测量大气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
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测量车辆速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
空调压力传感器,所述空调压力传感器测量空调内部压力,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
空调开关传感器,所述空调开关传感器测量空调开关的操作信号,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以及
制冷剂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剂温度传感器测量制冷剂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来自各个传感器的相应的信号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并且依据第一至第四模式中任意一个模式的车辆的操作状态来控制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多个活板以及冷却风扇的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所述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测量中间冷却器的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接收来自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以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并且控制第一至第四模式中任意一个模式的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多个活板以及冷却风扇的操作。
15.一种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传感器信号通过控制单元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所述传感器信号包括大气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空调压力传感器、空调开关传感器、制冷剂温度传感器以及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并且依据确定的车辆的操作状态来确定是否需要完全关闭径向部分;以及
在需要完全关闭旋转挡板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单元完全地关闭径向部分、关闭多个活板以及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
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大气温度传感器,其测量大气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速度传感器,其测量车辆速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空调压力传感器,其测量空调内部压力,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空调开关传感器,其测量空调开关的操作信号,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其测量制冷剂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风扇罩,其中安装有包括风扇马达和风扇叶片的冷却风扇;径向部分,所述径向部分设置在所述风扇罩中,同时对应于风扇叶片的操作区域,所述径向部分包括定位至其中心的挡板毂和多个径向单元,所述多个径向单元设置至挡板毂并且包括选择性地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选择性地向挡板毂方向折叠的多个径向挡板;径向单元操作部分,所述径向单元操作部分将所述多个径向单元从挡板毂向外周方向展开或者将所述多个径向单元向挡板毂方向折叠;所述多个活板,所述多个活板设置在所述风扇罩中,并且打开和关闭没有安装所述径向部分的部分的一部分;以及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每一个径向单元操作部分、每一个活板以及冷却风扇的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不需要完全关闭旋转挡板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是否对应于预定的低速和高负荷状况;以及
在车辆的操作状态对应于低速和高负荷状况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完全打开径向部分,关闭多个活板,并且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冷却风扇的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车辆的操作状态与低速和高负荷状况不对应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是否对应于预定的高速和高负荷状况;以及
在车辆的操作状态对应于高速和高负荷状况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完全打开旋转挡板,打开多个活板,并且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车辆的操作状态与高速和高负荷状况不对应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关闭多个活板,关掉冷却风扇的操作,并且依据车辆的操作状态控制径向部分的打开面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其测量中间冷却器的温度,并且输出相应的信号,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确定车辆的操作状态,同时进一步包括中间冷却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
CN201410708736.4A 2014-05-20 2014-11-28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082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60459 2014-05-20
KR1020140060459A KR101518961B1 (ko) 2014-05-20 2014-05-20 차량 엔진 룸 공기 유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2984A CN105082984A (zh) 2015-11-25
CN105082984B true CN105082984B (zh) 2019-05-10

Family

ID=53394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08736.4A Active CN105082984B (zh) 2014-05-20 2014-11-28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10835B2 (zh)
KR (1) KR101518961B1 (zh)
CN (1) CN105082984B (zh)
DE (1) DE10201411751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07369A1 (de) * 2016-06-16 2017-12-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ühlerjalous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9770973B1 (en) * 2016-07-18 2017-09-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compartment assembly and a vehicle
US10166857B2 (en) * 2016-10-06 2019-01-01 Hyundai Motor Company Two-way motion type active air flap system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CA2985051C (en) * 2016-11-09 2023-06-27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Gas spring fastener driver including shutter valve
US11512623B2 (en) 2017-07-17 2022-11-29 Kohler Co.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oling airflow to an intenr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ngines and methods utilizing the same
JP6460180B1 (ja) * 2017-08-22 2019-01-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保温構造
US10647175B2 (en) 2017-11-14 2020-05-12 Cummins Inc. Dynamic fan speed control for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KR102540890B1 (ko) * 2018-10-29 2023-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회전가림 방식 휠 가드 시스템 및 차량
CN114961962A (zh) * 2022-05-09 2022-08-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风扇护风罩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9267A (en) * 1968-08-21 197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hutter means operated by fan motor
CN102734867A (zh) * 2011-04-04 2012-10-17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079855A (zh) * 2010-08-31 2013-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挡板装置的故障判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7434A (ja) * 1994-02-02 1995-08-15 Toyo Radiator Co Ltd 熱交換器用ファンシュラウドおよび熱交換器
DE19652398A1 (de) 1996-12-17 1998-06-18 Behr Gmbh & Co Kühl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3452030B2 (ja) * 2000-06-07 2003-09-2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制御装置
US20020121420A1 (en) * 2001-03-05 2002-09-05 Lakshimikantha Medamaranahally Fluid fan coupling device
US6532909B2 (en) * 2001-03-20 2003-03-18 Siemens Automotive Inc. Low ram air resistance cooling module with automatic flapper door actuation
US6561169B2 (en) * 2001-07-23 2003-05-13 Ford Motor Company Charge ai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motive engine
JP2005042705A (ja) * 2003-07-10 2005-02-17 Calsonic Kansei Corp 熱交換器の風量制御機構
US6928963B2 (en) * 2003-11-25 2005-08-16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n Low drag fan for a ram air induction system
DE102006024522A1 (de) 2006-05-23 2007-11-29 Behr Gmbh & Co. Kg Kühlsystem
JP2010025009A (ja) * 2008-07-22 2010-02-04 Isuzu Motors Ltd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方法
DE102008043006A1 (de) * 2008-10-21 2010-04-22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für einen Kühler eines Fahrzeuges mit einer Lamellenstruktur
EP2446865A1 (en) 2010-10-28 2012-05-02 Louise Mohn Thermostimulation apparatus
DE102010063451A1 (de) 2010-12-17 2012-06-2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Jalousievorrichtung
US20140086722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Robert Bosch Gmbh Ram air flap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9267A (en) * 1968-08-21 197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hutter means operated by fan motor
CN103079855A (zh) * 2010-08-31 2013-05-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挡板装置的故障判定装置
CN102734867A (zh) * 2011-04-04 2012-10-17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17518A1 (de) 2015-11-26
US20150336455A1 (en) 2015-11-26
KR101518961B1 (ko) 2015-05-15
CN105082984A (zh) 2015-11-25
US9610835B2 (en) 2017-04-04
DE102014117518B4 (de)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2984B (zh)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27919B (zh) 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量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9523305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into vehicle engine compartment
US20150330288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to engine room of vehicle and air flow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269377A (zh) 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JP4614688B2 (ja) 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ハイブリッド車。
US9617907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into vehicle engine compartment
US980908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radiator flap
US201503438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in vehicle
US9409564B2 (en) Control device
CN108944416A (zh) 冷却系统
CN102029871A (zh) 车辆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JP2020124012A (ja) バッテリ冷却制御装置
US10363794B2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US7362060B2 (en) Self-learn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an speed
US82532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ower from a fan
US109745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tive air flap of vehicle
WO2013011632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21009051A1 (en) Active van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JP5195378B2 (ja) 車両用空調制御装置
KR102109423B1 (ko) 차량 엔진 룸 공기 유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417505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コンプレッサ制御装置
KR101916044B1 (ko) 차량 엔진 룸 공기 유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121805B (zh) 车辆发动机气源冷凝控制
JP2018168811A (ja) 内燃機関搭載車両の暖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