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9721A -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9721A
CN105079721A CN201510612849.9A CN201510612849A CN105079721A CN 105079721 A CN105079721 A CN 105079721A CN 201510612849 A CN201510612849 A CN 201510612849A CN 105079721 A CN105079721 A CN 105079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herba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2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ou Cheng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ou Cheng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ou Cheng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ou Cheng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128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97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9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9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丹皮、枸杞子、伸筋草、宽筋藤、辣根草、桑寄生、鸡血滕、忍冬藤、姜黄、芍药、水蛭、凤仙全草、透骨草、生地黄、小蓟、牛筋草、独活、补骨脂、川牛膝、杜仲、马钱子、威灵仙等组成。本发明药物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疗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局限性小、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本发明利用中药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治愈骨关节炎,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方便。本发明药物具有配伍严谨,药性平和,疗效显著的特点,标本兼治,便于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
骨关节炎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状是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中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中药外用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专利CN201410133433.4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该膏药组方简单,效果单一,且使用过程中,仅靠体温作用,起效慢,渗透吸收效果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易吸收、药效好、无毒无副作用的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显著疗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丹皮5~50份、金银花5~50份、枸杞子5~50份、伸筋草5~50份、手掌参5~50份、宽筋藤5~50份、辣根草5~50份、桑寄生5~50份、鸡血滕5~50份、忍冬藤5~50份、姜黄5~50份、芍药5~50份、水蛭5~50份、甘草5~50份、元胡5~50份、凤仙全草5~50份、透骨草5~50份、生地黄5~50份、小蓟5~50份、牛筋草5~50份、独活5~50份、补骨脂5~50份、川牛膝5~50份、杜仲5~50份、马钱子5~50份、威灵仙5~50份、青风藤5~50份、党参5~50份、黄芪5~50份、走马箭5~50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丹皮5~30份、金银花5~30份、枸杞子5~30份、伸筋草5~30份、手掌参5~30份、宽筋藤5~30份、辣根草5~30份、桑寄生5~30份、鸡血滕5~30份、忍冬藤5~30份、姜黄5~30份、芍药5~30份、水蛭5~30份、甘草5~30份、元胡5~30份、凤仙全草5~30份、透骨草5~30份、生地黄5~30份、小蓟5~30份、牛筋草5~30份、独活5~30份、补骨脂5~30份、川牛膝5~30份、杜仲5~30份、马钱子5~30份、威灵仙5~30份、青风藤5~30份、党参5~30份、黄芪5~30份、走马箭5~30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葡萄籽提取物5~30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路路通1~10份、制附子1~10份、麦冬1~10份、鱼腥草1~10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丹剂、散剂、注射剂、硬膏剂、糖浆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胶囊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丹皮、枸杞子、伸筋草、宽筋藤、辣根草、桑寄生、鸡血滕、忍冬藤、姜黄、芍药、水蛭、凤仙全草、透骨草、生地黄、小蓟、牛筋草、独活、补骨脂、川牛膝、杜仲、马钱子、威灵仙、青风藤、黄芪、走马箭,加入1-20倍量的无菌水,在50-100℃水煎煮30-120分钟,补加1-3倍量的水,在100℃水溶90-120分钟,真空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K-300KDalton的超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其中大颗粒物质作为中药残渣重复提取,上清液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2)取金银花、路路通、制附子、麦冬、鱼腥草、手掌参、甘草、元胡、党参,加入1-5倍量的乙醇,在60-100℃醇化50-120分钟,再加1-5倍量的水,在80℃保温50-12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以及葡萄籽提取物所得混合均匀,将所得混合物与所述药物辅料制成所需的相应剂型。
本发明提供了当所述药物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步骤包括以下:
(1)取丹皮、枸杞子、伸筋草、宽筋藤、辣根草、桑寄生、鸡血滕、忍冬藤、姜黄、芍药、水蛭、凤仙全草、透骨草、生地黄、小蓟、牛筋草、独活、补骨脂、川牛膝、杜仲、马钱子、威灵仙、青风藤、黄芪、走马箭,加入1-20倍量的无菌水,在50-100℃水煎煮30-120分钟,补加1-3倍量的水,在100℃水溶90-120分钟,真空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K-300KDalton的超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其中大颗粒物质作为中药残渣重复提取,上清液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2)取金银花、路路通、制附子、麦冬、鱼腥草、手掌参、甘草、元胡、党参,加入1-5倍量的乙醇,在60-100℃醇化50-120分钟,再加1-5倍量的水,在80℃保温50-12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以及葡萄籽提取物所得混合均匀,粉碎干燥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胶囊辅料,经过制粒干燥以及整粒得到胶囊颗粒,最后经过胶囊罐装得到胶囊剂。
本发明的葡萄籽提取物提取过程:取葡萄籽在温度为80℃条件下、pH6.0,提取溶剂为纯水,进行超声波破碎提取,提取液在4000r/min条件下进行离心,用微孔滤膜器过滤、用冷冻干燥机在温度为-60~-50℃条件下冻干,得到冻干粉末。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
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亦此意也。
枸杞子:俗云枸杞善能治目,非治目也,能壮精益神,神满精足,故治目有效。又言治风,非治风也,能补血生营,血足风灭,故治风有验也,世俗但知补气必用参、芪,补血必用归、地,补阳必用桂、附,补阴必用知、柏,降火必用芩、连,散湿必用苍、朴,祛风必用羌、独、防风,殊不知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伸筋草:性味:苦辛,温。①《本草拾遗》:"味苦辛,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涩,平。"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①《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②《滇南本草》:"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③《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宽筋藤:性味:味微苦;性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辣根草: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经通脉;活血止痛。主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节炎;冻疮。
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祛湿,故亦疗痹。
鸡血滕:性味:味苦;微甘;性温。归经:心;脾经。功能主治: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本草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本草再新》:补中燥胃。《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忍冬藤:《别录》称其甘温,实则主治功效,皆以清热解毒见长,必不可以言温。故陈藏器谓为小寒,且明言其非温;甄权则称其味辛,盖惟辛能散,乃以解除热毒,权说是也。今人多用其花,实则花性轻扬,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气味俱厚。古人只称忍冬,不言为花,则并不用花入药,自可于言外得之。观《纲目》所附诸方,尚是藤叶为多,更是明证。《别录》谓主治寒热身肿,盖亦指寒热痈肿之疮疡而言,与陈自明《外科精要》之忍冬酒、忍冬圆同意,非能泛治一切肿胀。甄权谓治腹胀满,恐有误会;虽味辛能散,而性本寒凉,必非通治胀满之药。甄权又谓能止气下僻,则热毒蕴于肠腑之僻积滞下,此能清之,亦犹陈藏器谓治热毒血痢耳。藏器又谓治水痢,则谓大便自利之水泄,惟热痢或可用之,而脾肾虚惫之自利,非其所宜。濒湖谓治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则今人多用其花,寿颐已谓不如藤叶之力厚,且不仅煎剂之必须,即外用煎汤洗涤亦大良。随处都有,取之不竭,真所谓简、便、贱三字毕备之良药也。
姜黄: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日华子》谓其能治癥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祛邪辟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药也。"
芍药:味苦、酸,气平、微寒,可升可降,阴中之阳,有小毒。入手足太阴,又入厥阴、少阳之经。能泻能散,能补能收,赤白相,无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肝平则不克脾胃,而脏腑各安,大小便自利,火热自散,郁气自除,痈肿自消,坚积自化,泻痢自去,痢痛自安矣。盖善用之,无往不宜,不善用之,亦无大害。无如世人畏用,恐其过于酸收,引邪入内也。此不求芍药之功,惟求芍药之过。所以,黄农之学,不彰于天下,而夭札之病,世世难免也,予不得不出而辨之。夫人死于疾病者,色欲居其半,气郁居其半。纵色欲者,肝经之血必亏,血亏则木无血养,木必生火,以克脾胃之土矣。脾胃一伤,则肺金受刑,何能制肝。木寡于畏,而仍来克土,治法必须滋肝以平木。而滋肝平木之药,舍芍药之酸收,又何济乎。犯气郁者,其平日肾经之水,原未必大足以生肝木,一时又遇拂抑,则肝气必伤。夫肝属木,喜扬而不喜抑者也,今既拂抑而不舒,亦必下克于脾土,脾土求救于肺金,而肺金因肝木之旺,肾水正亏,欲顾子以生水,正不能去克肝以制木,而木气又因拂抑之来,更添恼怒,何日是坦怀之日乎。治法必须解肝木之忧郁,肝舒而脾胃自舒,脾胃舒,而各经皆舒也。舍芍药之酸,又何物可以舒肝乎。
水蛭:性味:咸苦,平,有毒。①《本经》:"味咸,平。"②《别录》:"苦,微寒,有毒。"归经:入肝、膀胱经。①《纲目》:"肝经血分。"②《要药分剂》:"入肝、膀胱二经。"功能主治:破血,逐瘀,通经。治蓄血,症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亦痛,云翳。①《本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②《别录》:"堕胎。"③《本草拾遗》:"人患赤白游疹及痈肿毒肿,取十余枚令啖病处,取皮皱肉白,无不差也。"④《本草衍义》:"治伤折。"
凤仙全草:性味:辛苦,温。①《救荒本草》:"叶:味苦微涩。"②《纲目》:"叶:苦甘辛,有小毒。"③《群芳谱》:"叶:甘,温,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瘰疬痈疽,疗疮。①汪连仕《采药书》:"凤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风散气;红花者名透骨红,破血堕胎。"②《分类草药性》:"叶:敷一切疔疮肿毒。"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散血通经,治月经病,止红崩,净白带;用于跌打损伤,可接骨,消伤肿,止伤痛,软坚透骨,治骨梗卡喉。"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蛇咬伤。"⑤《重庆草药》:"清热除风。治红白痢疾,崩症。"
透骨草: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生地黄:气寒,味甘苦,无毒,气薄味浓,沉也,阴中阳也。性虽大寒,较熟地则犹宣通而不泥膈,故能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其或虚而生热者,不可多用,以性大寒故也。惟劳倦伤脾热者当用,以脾经大络之血损也。女人崩中血不止,产后血上攻心,胎动下血,老人津液枯绝,大肠燥结不润者,皆当用之。又实脾药中用二三分,以固脾气,使脾家永不受邪,但不可多用,以大寒恐倒脾气也。或用姜汁炒,或用醇酒洗,或用砂仁酒浸,皆制其寒性,免泥滞也。忌铁器。痘家血热之症,宜用之以凉血解毒,便滑者禁用。
小蓟:功能主治: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①《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②《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③《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脯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④《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⑤《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⑥《分类草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牛筋草: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②《闽东本草》:"味甘淡,性凉。"归经:①《百草镜》:"入肝经。"②《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①《百草镜》:"行血,长力。"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④《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独活: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补骨脂: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川牛膝: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杜仲:性味:甘,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马钱子:性味:苦,温;有大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归经: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青风藤:性味:苦,平。①《本草便读》:"苦,平。"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苦辛,寒。"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①《本草图经》:"治风。"②《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④《中国药植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⑤《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驱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
黄芪: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走马箭:性味:甘淡、微苦,平。功能主治:根:散瘀消肿,祛风活络。用于跌打损伤,扭伤肿痛,骨折疼痛,风湿关节痛。茎、叶: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肾炎水肿,腰膝酸痛;外用治跌打肿痛。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疗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局限性小、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本发明利用中药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治愈骨关节炎,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方便。本发明药物具有配伍严谨,药性平和,疗效显著的特点,标本兼治,便于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5份、金银花10份、枸杞子20份、伸筋草10份、手掌参6份、宽筋藤5份、辣根草5份、桑寄生8份、鸡血滕8份、忍冬藤6份、姜黄7份、芍药9份、水蛭6份、甘草25份、元胡17份、凤仙全草5份、透骨草10份、生地黄15份、小蓟6份、牛筋草6份、独活6份、补骨脂10份、川牛膝7份、杜仲8份、马钱子8份、威灵仙8份、青风藤8份、党参5份、黄芪10份、走马箭8份。
本发明提供了当所述药物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步骤包括以下:
(1)取丹皮、枸杞子、伸筋草、宽筋藤、辣根草、桑寄生、鸡血滕、忍冬藤、姜黄、芍药、水蛭、凤仙全草、透骨草、生地黄、小蓟、牛筋草、独活、补骨脂、川牛膝、杜仲、马钱子、威灵仙、青风藤、黄芪、走马箭,加入1-20倍量的无菌水,在50-100℃水煎煮30-120分钟,补加1-3倍量的水,在100℃水溶90-120分钟,真空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K-300KDalton的超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其中大颗粒物质作为中药残渣重复提取,上清液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
(2)取金银花、手掌参、甘草、元胡、党参,加入1-5倍量的乙醇,在60-100℃醇化50-120分钟,再加1-5倍量的水,在80℃保温50-12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所得混合均匀,粉碎干燥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胶囊辅料,经过制粒干燥以及整粒得到胶囊颗粒,最后经过胶囊罐装得到胶囊剂。
实施例2
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5份、金银花10份、枸杞子20份、伸筋草10份、手掌参6份、宽筋藤5份、辣根草5份、桑寄生8份、鸡血滕8份、忍冬藤6份、姜黄7份、芍药9份、水蛭6份、甘草25份、元胡17份、凤仙全草5份、透骨草10份、生地黄15份、小蓟6份、牛筋草6份、独活6份、补骨脂10份、川牛膝7份、杜仲8份、马钱子8份、威灵仙8份、青风藤8份、党参5份、黄芪10份、走马箭8份、葡萄籽提取物10份。
本发明提供了当所述药物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步骤包括以下:
(1)取丹皮、枸杞子、伸筋草、宽筋藤、辣根草、桑寄生、鸡血滕、忍冬藤、姜黄、芍药、水蛭、凤仙全草、透骨草、生地黄、小蓟、牛筋草、独活、补骨脂、川牛膝、杜仲、马钱子、威灵仙、青风藤、黄芪、走马箭,加入1-20倍量的无菌水,在50-100℃水煎煮30-120分钟,补加1-3倍量的水,在100℃水溶90-120分钟,真空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K-300KDalton的超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其中大颗粒物质作为中药残渣重复提取,上清液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
(2)取金银花、手掌参、甘草、元胡、党参,加入1-5倍量的乙醇,在60-100℃醇化50-120分钟,再加1-5倍量的水,在80℃保温50-12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以及葡萄籽提取物所得混合均匀,粉碎干燥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胶囊辅料,经过制粒干燥以及整粒得到胶囊颗粒,最后经过胶囊罐装得到胶囊剂。
本发明的葡萄籽提取物提取过程:取葡萄籽在温度为80℃条件下、pH6.0,提取溶剂为纯水,进行超声波破碎提取,提取液在4000r/min条件下进行离心,用微孔滤膜器过滤、用冷冻干燥机在温度为-60~-50℃条件下冻干,得到冻干粉末。
实施例3
本发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5份、金银花10份、枸杞子20份、伸筋草10份、手掌参6份、宽筋藤5份、辣根草5份、桑寄生8份、鸡血滕8份、忍冬藤6份、姜黄7份、芍药9份、水蛭6份、甘草25份、元胡17份、凤仙全草5份、透骨草10份、生地黄15份、小蓟6份、牛筋草6份、独活6份、补骨脂10份、川牛膝7份、杜仲8份、马钱子8份、威灵仙8份、青风藤8份、党参5份、黄芪10份、走马箭8份、葡萄籽提取物10份,路路通8份、制附子6份、麦冬4份、鱼腥草3份。
本发明提供了当所述药物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步骤包括以下:
(1)取丹皮、枸杞子、伸筋草、宽筋藤、辣根草、桑寄生、鸡血滕、忍冬藤、姜黄、芍药、水蛭、凤仙全草、透骨草、生地黄、小蓟、牛筋草、独活、补骨脂、川牛膝、杜仲、马钱子、威灵仙、青风藤、黄芪、走马箭,加入1-20倍量的无菌水,在50-100℃水煎煮30-120分钟,补加1-3倍量的水,在100℃水溶90-120分钟,真空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K-300KDalton的超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其中大颗粒物质作为中药残渣重复提取,上清液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2)取金银花、路路通、制附子、麦冬、鱼腥草、手掌参、甘草、元胡、党参,加入1-5倍量的乙醇,在60-100℃醇化50-120分钟,再加1-5倍量的水,在80℃保温50-12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以及葡萄籽提取物所得混合均匀,粉碎干燥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胶囊辅料,经过制粒干燥以及整粒得到胶囊颗粒,最后经过胶囊罐装得到胶囊剂。
本发明的葡萄籽提取物提取过程:取葡萄籽在温度为80℃条件下、pH6.0,提取溶剂为纯水,进行超声波破碎提取,提取液在4000r/min条件下进行离心,用微孔滤膜器过滤、用冷冻干燥机在温度为-60~-50℃条件下冻干,得到冻干粉末。
毒性试验:
实验动物
小白鼠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小白鼠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实验
将30只小白鼠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应性饲喂3d后,随机分成2组,每组25只,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禁食8h(不禁水)后,实验组给予如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本发明的中药胶囊(将胶囊溶解在水中获得混悬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七日内观察灌胃后小白鼠的精神、行为、饮食欲等情况,记录小白鼠死亡时间和数量,剖检死亡小白鼠,观察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七日内小白鼠无一死亡,处死小白鼠解剖观察各脏器未发现毒性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小白鼠无任何差异。
大鼠灌胃给药长期毒性实验
毒性试验:
选取SD大鼠80只,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采用本实施例1胶囊分散于水中,灌胃,剂量为10g(生药)·kg-1(相当于成人用药的100倍),一日三次灌胃,连续给药15周,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体重等指标。停药三天后,观察SD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等指标,结果表明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处死大白鼠,对其内脏进行组织切片,电镜下表明无任何病变及异常。
临床试验:
本发明中药于2008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膝骨关节炎163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63例患者中,年龄30-80岁,病程多在2个月到40年,平均年龄45岁。
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2002年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膝关节炎诊断标准》拟定:①近一个月经常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位或负重位)关节间隙变窄;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ml;④中老年者(≥40岁);⑤膝关节晨僵≤30分钟;⑥活动时有摩擦音。符合①②或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即构成诊断。根据体征:①膝关节疼痛,行走功能障碍,劳累及上下楼梯时症状加重,累及关节周围肌肉疼痛。②体检膝关节漫肿、髌骨及内外膝眼处压痛+,髌骨研磨疼痛,浮髌试验+,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受限,股四头肌萎缩。
3、治疗方法
取本实施例1的药物进行服用,每日6g,分三次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
4、治疗结果:
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临床治愈: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屈伸活动范围恢复正常,行走自如;显效:膝关节肿胀基本消失或明显减退,疼痛明显减轻,屈伸活动范围基本正常;
好转:膝关节肿胀及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及缓解,屈伸活动范围亦有改善;
无效:膝关节肿胀及疼痛均无缓解。
结果:163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6例(58.9%),显效40例(24.5%),好转22例(13.5%),无效5例(3.06%),总有效率为96.93%。
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男,69岁,两膝酸痛已有15年,有膝关节外伤史及受寒史。虽经中西药止痛等治疗,两膝酸痛仍时作时休,近来,膝酸痛加重,上下楼梯均需扶手,坐位立起困难。X摄片提示:膝关节呈骨性肥大,关节间隙变窄。检查:两膝周围压痛(+),轻度肿胀及跛行,两膝关节活动度限于45°,有交锁征,麦氏试验(+),侧屈(±),浮髌(±)。诊断:膝骨关节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三次,3个疗程后,后两膝关节酸痛减轻,肿胀消失,其余症状减轻。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2:黄,男,51岁。双膝关节疼痛四年,活动受限,不能下蹲、上厕所、上下楼困难。经查:其双侧膝关节部轻度肿胀,局部压痛(+),X线片示: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胶囊四个疗程,双侧膝关节肿胀消退,触压无痛感,活动行走正常。
病例3:姜,男,58岁。双膝乏力、疼痛,下蹲受限8年,加重3月。服用本发明制备的药剂5个疗程,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下蹲功能明显改善;继续服药2个月复查,双膝乏力、疼痛已消失,下蹲恢复正常;继续巩固服药1个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例4:刘,女性,47岁,右膝关节肿痛4个月,加重1周;左膝关节肿痛3年,加重1月。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的疼痛症状,以上、下楼梯时症状为重。近期出现左膝关节的肿胀、疼痛症状加剧。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备的胶囊三个疗程,双膝关节疼痛大大减轻,左膝关节肿胀减轻,右膝关节肿消失;继续服药两个疗程,复查,双膝关节肿疼消失,活动行走正常。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丹皮5~50份、金银花5~50份、枸杞子5~50份、伸筋草5~50份、手掌参5~50份、宽筋藤5~50份、辣根草5~50份、桑寄生5~50份、鸡血滕5~50份、忍冬藤5~50份、姜黄5~50份、芍药5~50份、水蛭5~50份、甘草5~50份、元胡5~50份、凤仙全草5~50份、透骨草5~50份、生地黄5~50份、小蓟5~50份、牛筋草5~50份、独活5~50份、补骨脂5~50份、川牛膝5~50份、杜仲5~50份、马钱子5~50份、威灵仙5~50份、青风藤5~50份、党参5~50份、黄芪5~50份、走马箭5~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丹皮5~30份、金银花5~30份、枸杞子5~30份、伸筋草5~30份、手掌参5~30份、宽筋藤5~30份、辣根草5~30份、桑寄生5~30份、鸡血滕5~30份、忍冬藤5~30份、姜黄5~30份、芍药5~30份、水蛭5~30份、甘草5~30份、元胡5~30份、凤仙全草5~30份、透骨草5~30份、生地黄5~30份、小蓟5~30份、牛筋草5~30份、独活5~30份、补骨脂5~30份、川牛膝5~30份、杜仲5~30份、马钱子5~30份、威灵仙5~30份、青风藤5~30份、党参5~30份、黄芪5~30份、走马箭5~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葡萄籽提取物5~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路路通1~10份、制附子1~10份、麦冬1~10份、鱼腥草1~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丹剂、散剂、注射剂、硬膏剂、糖浆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胶囊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丹皮、枸杞子、伸筋草、宽筋藤、辣根草、桑寄生、鸡血滕、忍冬藤、姜黄、芍药、水蛭、凤仙全草、透骨草、生地黄、小蓟、牛筋草、独活、补骨脂、川牛膝、杜仲、马钱子、威灵仙、青风藤、黄芪、走马箭,加入1-20倍量的无菌水,在50-100℃水煎煮30-120分钟,补加1-3倍量的水,在100℃水溶90-120分钟,真空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K-300KDalton的超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其中大颗粒物质作为中药残渣重复提取,上清液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2)取金银花、路路通、制附子、麦冬、鱼腥草、手掌参、甘草、元胡、党参,加入1-5倍量的乙醇,在60-100℃醇化50-120分钟,再加1-5倍量的水,在80℃保温50-12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以及葡萄籽提取物所得混合均匀,将所得混合物与所述药物辅料制成所需的相应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药物剂型为胶囊剂时,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丹皮、枸杞子、伸筋草、宽筋藤、辣根草、桑寄生、鸡血滕、忍冬藤、姜黄、芍药、水蛭、凤仙全草、透骨草、生地黄、小蓟、牛筋草、独活、补骨脂、川牛膝、杜仲、马钱子、威灵仙、青风藤、黄芪、走马箭,加入1-20倍量的无菌水,在50-100℃水煎煮30-120分钟,补加1-3倍量的水,在100℃水溶90-120分钟,真空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K-300KDalton的超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其中大颗粒物质作为中药残渣重复提取,上清液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2)取金银花、路路通、制附子、麦冬、鱼腥草、手掌参、甘草、元胡、党参,加入1-5倍量的乙醇,在60-100℃醇化50-120分钟,再加1-5倍量的水,在80℃保温50-120分钟,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混合液,过滤混合液得滤液,过滤的中药残渣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两次滤液,用孔径在1000um,截留分子量在300KDalton的耐高温高截留率卷式纳滤膜,分离出滤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和上清液,上清液浓缩,浓缩为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4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以及葡萄籽提取物所得混合均匀,粉碎干燥得混合物,将混合物加入胶囊辅料,经过制粒干燥以及整粒得到胶囊颗粒,最后经过胶囊罐装得到胶囊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葡萄籽提取物提取过程:取葡萄籽在温度为80℃条件下、pH6.0,提取溶剂为纯水,进行超声波破碎提取,提取液在4000r/min条件下进行离心,用微孔滤膜器过滤、用冷冻干燥机在温度为-60~-50℃条件下冻干,得到冻干粉末。
CN201510612849.9A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0797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2849.9A CN105079721A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2849.9A CN105079721A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9721A true CN105079721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61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2849.9A Pending CN105079721A (zh) 2015-09-23 2015-09-23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972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1272A (zh) * 2015-12-25 2016-03-09 范明月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8697A (zh) * 2017-02-16 2017-05-31 成都富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达等: "骨关节炎的古代方药规律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黄传兵等: "《风湿病中医临床实践》", 30 September 2013,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1272A (zh) * 2015-12-25 2016-03-09 范明月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8697A (zh) * 2017-02-16 2017-05-31 成都富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9739B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9474B (zh)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6B (zh) 一种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3520655A (zh) 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1581A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7B (zh) 治疗小儿发热高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3041255B (zh) 治疗小儿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5079721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5232A (zh) 一种治疗双曲综合征的中药复合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77483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31A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692B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634A (zh)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CN105250959A (zh) 一种用于修复肝损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477128A (zh) 一种具有化湿止带可防治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13761A (zh) 一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的中药灌洗剂
CN104257871B (zh) 用于治疗湿热毒蕴型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7290A (zh) 一种治疗咯血的口服中药
CN103071125B (zh)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8B (zh)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伴纳差不食的中药制剂
CN105709005A (zh) 一种乳康丸
CN106266427A (zh) 一种治疗肾病的中药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334A (zh) 一种可治疗胃癌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2595A (zh) 一种用于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1527A (zh)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