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1227A -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1227A
CN105071227A CN201510408064.XA CN201510408064A CN105071227A CN 105071227 A CN105071227 A CN 105071227A CN 201510408064 A CN201510408064 A CN 201510408064A CN 105071227 A CN105071227 A CN 105071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oxygen
oxygen ion
needle
particle flux
ion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80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仁祥
黄汉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ngyuanj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ngyuanj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ngyuanj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ngyuanj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80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12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1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22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9366 priority patent/WO201700869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发射针组件,每个发射针组件包括:针架及多个发射针。针架用于与驱动电路连接。多个发射针呈阵列排布设于针架上且与针架电连接。针架及发射针包履有第一绝缘层。发射针包括自第一绝缘层露出的尖端部,用于电晕放电形成负氧离子。针架包括自第一绝缘层漏出的电极。如此,由于多个发射针呈阵列排布,负氧离子发射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从而发射数量增加,易于扩散到有效空间,进而增大负氧离子的浓度。由于特殊结构,提高负离子的质量,增加其应用领域及功能。

Description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和医疗保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负氧离子发射器产生的负氧离子的能量低、浓度低、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种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发射针组件,每个发射针组件包括:针架及多个发射针。所述针架用于与驱动电路连接。多个所述发射针呈阵列排布设于所述针架上且与所述针架电连接。所述针架及所述发射针包履有第一绝缘层。所述发射针包括自所述第一绝缘层露出的尖端部,用于电晕放电形成负氧离子。所述针架包括自所述第一绝缘层漏出的电极。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中,由于多个所述发射针呈阵列排布,负氧离子发射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从而发射数量增加,易于扩散到有效空间,进而增大负氧离子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针组件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发射器还包括导通金属片及高绝缘承载安装条,多个所述发射针组件通过所述导通金属片电性相连,所述导通金属片分别安装于所述高绝缘承载安装条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包括包履所述导通金属片裸露部分的第二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尖端部的针尖都处于同一个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针符合:L/D≤15,其中,L为所述针体的长度,D为所述针体的最大直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体的最大直径为1.2mm,所述针体的长度为12~1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尖端部的裸露长度为3mm~5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针为外表镀金不锈钢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架为PCB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另一个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风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发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发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的针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包括外壳12及收容于外壳12内的空气处理器14、发射器16、驱动电路18、保护电路20及操控电路22。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2基本矩形,并包括底板121、与底板121平行设置的顶板123及自底板121的边缘向上延伸且连接底板121及顶板123的前侧板125、后侧板127、左侧板129、及右侧板12a。如此,底板121、顶板123、前侧板125、后侧板127、左侧板129及右侧板12a围合构成收容空间12b。空气处理器14、发射器16、驱动电路18、保护电路20及操控电路22收容于收容空间12b内,其中,驱动电路18、保护电路20及操控电路22可以形成于一个电路板或多个电路板上。
外壳12形成有进风口120及出风口122。本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20形成于左侧板129及右侧板12a上。具体的,进风口120包括形成于左侧板129上且靠近前侧板125及后侧板127的长条状开口,长条状开口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于底板121。出风口122形成于前侧板125及顶板123上。具体的,出风口122包括形成于前侧板125靠近顶板123处的基本呈矩形的第一出风口122a及形成于顶板123靠近前侧板125处的基本呈矩形的第二出风口122b。
空气处理器14包括送风系统142及过滤系统140。送风系统142设置在进风口120与出风口122之间,用于在进风口120与出风口122之间建立流道并通过进风口120吸入气体通过流道从出风口122送出。过滤系统140设置在进风口120与送风系统142之间,用于前置过滤进风口120吸入的气体。
本实施方式中,对应进风口120及出风口124的形状及位置。送风系统142竖直设置在外壳12中间位置。过滤系统140的数目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靠近前侧板125的长条状开口与送风系统140之间,及靠近后侧板127的长条状开口与送风系统142之间。过滤系统140包括沿气流的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140a、第二过滤层140b及第三过滤层140c。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层140a用于除甲醛,并可以采用颗粒活性炭与消醛灵的复合网。第二过滤层140b用于分解有机有害气体,并可以采用光触媒及多元触媒技术。第三过滤层140c用于杀菌,并可以采用253.7纳米紫外线技术杀灭细菌病毒。如此,从进风口120进入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的空气先经前后两侧的颗粒活性炭、消醛灵复合网、及光触媒与多元触媒过滤,再通过紫外线照射以实现过滤杀菌。
两个过滤系统140分别设于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的前后两侧,第一过滤层140a基本呈矩形,并覆盖进风口120的长条状开口以使进风口120进入的气体全部通过第一过滤层140a。
外壳12内设有基本呈矩形的第一中隔板12c与第二中隔板12d,第一中隔板12c平行于前侧板125且靠近前侧板125,第二中隔板12d平行于后侧板127且靠近后侧板127。其中,位于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的前侧的过滤系统140,第一过滤层140a设于前侧板125与第一中隔板12c之间且第一过滤层140a收容于第一中隔板12c内凹形成的矩形收容槽12e,第一中隔板12c正对风机142a处形成有圆形格栅状的第二过滤层140b。同样的,位于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的后侧的过滤系统140,第一过滤层140a设于后侧板127与第二中隔板12d之间且第一过滤层140a收容于第二中隔板12d内凹形成的矩形收容槽12f,第二中隔板12d正对风机142a处形成有圆形格栅状的第二过滤层140b,且第二中隔板12d的前侧固定设置有第三过滤层140c,第三过滤层140c为紫外线灯管,位于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的前后侧的第二过滤层140b共同暴露于紫外线的照射下以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催化降解有机有害气体及杀菌。
当然,过滤系统140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视需求采用其他结构或材料的过滤系统。例如,可以视需求增减过滤层,又例如,第一过滤层140a可以采用其他可以除甲醛的结构或材料,第二过滤层140b及第三过滤层140c可采用其他的结构、材料或技术。
请结合图5,送风系统142包括风机142a及风道142c。风机142a用于旋转带动外壳12内的空气沿风道142c向出风口122流动。
本实施方式中,风机142a为离心风机。风道142c基本呈倒置R型,包括收容有风机142a的容纳部142d、与容纳部142d连通且位于容纳部142d的上方的导风部142e、与导风部142e连通且正对第一出风口122a的送风窗142f,送风窗142f的下方形成有第一固定板142g,第一固定板142g位于风道142c的前侧,送风窗142f的上方形成有第二固定板142h,第二固定板142g位于风道142c的顶面,风道142c的顶面形成有送风口142i。
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出风口122的形状及结构,发射器16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于第一固定板142g且发射针160b背向第一出风口122a,另一个固定于第二固定板142g且发射针160b指向第二出风口122b。
风道142c由机体结构按流体力学原理设计形成,导风部142e从风机142a向出风口122方向呈渐扩结构,能达到风阻小、噪声低、流量大的效果。
如此,风机142a带动空气沿导风部142e向出风口122流动,空气先经过位于第一固定板142g的发射器16电离形成有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从第一出风口122a进入外部环境,部分空气从送风口142i来到位于第二固定板142g的发射针160b处并被电离形成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从第二出风口122b排出。
请参阅图6至图9,发射器16包括发射针组件160、导通金属片162及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发射针组件160包括针架160a及安装在针架160a的阵列发射针160b。两个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平行排列,两个导通金属片162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两个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上,导通金属片162有四个连接点供选择以作为驱动电路18的连接处。四个发射针组件160并排连接在两个导通金属片162之间以使所有的发射针160b相互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发射器16采用面阵式发射,负氧离子发射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从而发射数量增加,易于扩散到有效空间。其中,针架160a包括三个并列排布的针条,每个针条设有8个针孔,一个针架160a安装有24个发射针160b,四个针架160a并列排布形成有96个发射针160b的面阵式发射器16。针架160a可以为PCB板,PCB板通常制成双面板以保证焊接可靠性。
如此,结合负高压驱动,发射器16可以做到发射高能量、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粒子流。由于单极多发射点(例子中96点)发射,也就是所谓单极多丝发射,使得氧气获得最少电子因而形成轻离子,即获得具有较小粒径的负氧离子这就能得到符合医疗要求的高能量、高浓度、小粒径、污染小的负氧离子粒子流成为现实。
当然,发射器16的阵列不限于上述的矩形面阵,还可以是其他较规则的几何形状。除此之外,发射器16不限于单极多丝发射器,还可以为双极多丝发射器。单极多丝发射器通过若干发射针160b接于负高压形成电晕放电,此时放电形式是以地球、大地作为正极,故负氧离子粒子流是经放电空间辐射向地球的。双极多丝发射器是采用两组发射针160b,一组连接到负高压实施电晕放电,另一组平行正对第一组发射针160b,其特点是将负氧离子粒子流约束在两组发射针160b之间以使其集中加强。
按照电荷集肤效应和曲率最大处放电原理,发射针160b的针体160c为较小圆锥角的正圆锥体以形成锋锐放电尖端。如此,由于采用锥形发射针160b发射,负氧离子有序形成,面阵上各个发射点有一定间距,使得较大面积空间氧气和各发射点自由电子均衡结合形成负氧离子,有效减少臭氧的形成。发射针160b为外表镀金的不锈钢材料,通过机械加工制成。发射针160b的针柄160d的高度为2.5mm。发射针160b的针体160c的长度L与发射针160b的针体160c的最大直径D的比值控制在15以内。发射针160b只裸露3~5毫米的尖端。发射针160b的制作步骤为:选材→机加工成型→抛光→筛选→镀金→包装存放待用。发射针160b镀金后,焊接良好,无锈蚀烧蚀,保持良好尖端电晕放电,寿命长,发射效果优良持久,且可保持0.001的单极系数。
导通金属片162采用0.5mm厚的不锈钢带或黄铜带冲压成型并表面抛光。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采用注塑成型,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的材料采用有机玻璃、PBT等绝缘性较高的材料。
发射器16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架160a与多个发射针160b组装成发射针组件160。其中,每个发射针160b与针架160a的平面垂直,每个发射针160b相互平行。发射针组件160可采用工装或自动焊接的方式使得发射针160b安装于针架160a上。
步骤二:发射针组件160注胶成型。其中,发射针组件160放入注塑模注胶成型,只让发射针160b裸露3~5mm尖端,其他部分全部被胶覆盖。注塑材料可采用ABS。
步骤三:多个发射针组件160面阵组装于两个导通金属片162之间。其中,将导通金属片162焊接上出线端子,按需要出线方向将导通金属片162放入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上,用螺钉将发射针组件160、导通金属片162及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连接并固定。将所述发射针组件160全部联装固定,形成面阵式发射器16。
步骤四:检测每个发射针是否相互导通。
步骤五:用环氧树脂胶封各个发射针组件160间没有覆盖的导通金属片162裸露部分。
驱动电路18包括余弦载波发生器180、与所述余弦载波发生器180连接的负高压加速电场发生器182、及与所述负高压加速电场发生器182连接的发射器16。余弦载波发生器180用于产生一定波动频率的余弦波。负高压加速电场发生器182用于产生高能量且具有余弦变化规律的负高压加速电场。发射器16用于电晕放电形成具有余弦变化规律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
负高压加速电场发生器182主要由余弦波形发生、整形、功率放大、高压发生、控制保护等电子电路组成,可采用单片机作控制、操作、显示、遥控等处理。主要功能是提供为负氧离子粒子流加速提供负高压余弦脉动加速电场,得到具有余弦分布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从而使负氧离子粒子流具有符合时间医学特点的性质。
保护电路20用于给各电路器件提供必要的过流、过压及过功率保护等。
操控电路22通过MCU控制人机界面交互、紫外线灯管、风机142a转速及驱动电路18等。
本发明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空气进行过滤与杀菌以获得干净空气;及
干净空气在负高压加速电场下进行电离以获得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其中,负高压加速电场按余弦运动规律变化以使得辐射到空间的负氧离子按余弦规律分布。
第一出风口122a形成于外壳12的前侧。第二出风口122b形成于外壳12的顶面。第一出风口122a与第二出风口122b处都设有发射器16。如此,采用两个发射器16增加了负氧离子的数量,从而增大了一定空间内的负氧离子浓度。且可实现多方向排出负氧离子,空气净化效果更好。
空气从进风口120进入外壳12内,进入外壳12内的空气先经过空气处理器14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有机有害气体,从而使得最后进入到发射器16电晕区的以产生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的空气是相对干净。发射器16产生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从第一出风口122a与第二出风口122b排出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以进入外部空间中。其中,空气处理器14具有送风功能以推动外壳12内的空气流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形成的负氧离子能量高、浓度高、副产物少、质量好,能满足医用负氧离子的要求。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既具有实物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康复保健,有益于健康长寿。同时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能有效的用于空气净化和室内空气治理,还能清除PM2.5以下的细颗粒。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装置10基于量子医学的负氧离子对人体的量子平衡调节理论、负离子人体场调整理论以及负离子量子共振理论;基于离子医学的空气负氧离子为细胞充电,神经调整机制,体液调整功能,参与细胞内生物电调整,增强细胞能量代谢,消除活性氧、自由基,参与细胞基因的活化和自主修复,增加细胞内供氧,加速细胞修复功能和再生能力等理论;还基于时间医学的生理生命周期理论(体力周期、智力周期、生理周期)和生命过程和活动的余弦规律,以及生命活动必须和周围自然环境相和谐,保持与自然界运动规律相一致的天人合一理论。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能产生高能量、高浓度、小粒径及污染小的负氧离子。其中,所说的高能量,是采用加速电场对负氧离子作功加速获得。所说的高浓度,是采用阵列式发射器16以大幅度提高负氧离子发射数量(俗称负氧离子产量),从而使得在使用空间具有较高的负氧离子浓度。所说的小粒径,是采用单极多丝发射器尽量使氧气获得最少电子且高速有序发射因而形成小粒径负氧离子。所说的无污染,是指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产生负氧离子粒子流的同时没有伴随产生X射线,并且具有符合标准的极小的臭氧浓度,同时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在产生负氧离子粒子流之前,采用光触媒技术、多元触媒技术,紫外线技术,处理掉空气中的有机有害气体,如甲醛类、苯类,杀灭掉细菌病毒。同时,负氧物质流获得具有余弦变化的加速高压电场,是一直流脉动电场,其余弦成分的频率一般控制在20KHz以下,可见并无高频电磁辐射污染之弊病。
本发明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产生的负氧离子粒子流中的负氧离子能量比自然空气负氧离子高出数十倍(通常在100~200电子伏特内)。负氧物质流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较自然界空气负离子高出成千上万倍。为达到医学目的,其浓度将高于5×106ions/cm3以上;实用推荐以医疗为目的时,在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的负氧离子粒子流出口前方30cm处负离子浓度最大值高于2×107ions/cm3。这是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能实现前述实用功能而自然界负离子无法实现上述功能的原因。
本发明所产生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其实物粒子的运动形式,与自然界空气负离子有所不同。自然界中空气负离子通常为杂乱无章的热运动,物理学称为布朗运动。本发明的高能负氧粒子流中高能负氧离子,由于高能加速的原因,初期几乎沿电场力方向作直线辐射,直到传播距离增加能量有所消耗,渐渐脱离加速电场作用时再慢慢融入空气作布朗运动直到消失。因而其扩散迁移距离较远。有效生命时间较长,作用时间较长。
本发明所说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基于时间医学,为使其辐射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具有余弦(或正弦,其中正弦与余弦等效,相位差90度)运动规律,采用了加速电场控制方法,使辐射到空间的负氧离子按余弦规律分布。即是说用于医疗目的的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其向空间辐射的高能负氧离子由近及远分布是不均匀的,是按余弦函数变化的,它的传播是余弦波。其波动频率是人类基本生命活动频率的整数倍,以利于人体谐振吸收。加上负离子具有的自由电子与一切物质的具有的电子物性完全相同,谐振性、自旋等均相同,这是人体对负离子谐振吸收,对生命过程中修正基因、提高人体自我免疫力,对所有疾病都能起万病同治作用的根本原因。
本发明的负氧离子粒子流获得高能量和具有余弦变化的加速负高压,控制在幅值2.5万伏特以内。用于医疗目的时,推荐采用1.5-2万伏特。通过实践证明,这样的负氧物质流适合作人体医疗保健。大于2.5万伏特以上,由于高能电子冲击碰撞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10的外壳、硬物、障碍物,可能造成内层电子跃迁发射,会多少伴随产生X射线。低于0.6万伏特的加速电压,其能量应用于空气净化和保健还可以有些须效果,但不能达到医疗保健和疾病治疗作用。
本发明所述高能负氧物质流,由于其高能负氧离子粒径小,能量高,比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空气负氧离子更容易进入人体被人体吸收.天然负氧离子由于能量小,通常在几个到一、二十来个电子伏特内,所以人体主要的吸收方式是通过呼吸把负氧离子从口鼻吸入。从人体皮肤直接进入体内血管、细胞几乎不可能。而本发明所述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负氧离子粒径在2个纳米以内,能量在200电子伏特左右,人体皮肤孔径在30-50纳米,血管、细胞膜孔径在20个纳米以上,可见本发明所述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的负氧离子由于其小粒径高能量的特点,不仅可以方便通过呼吸吸收入体内,而且可以通过人体皮肤直接进入体内,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血液,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从而产生普通负氧离子不可能具有的保健治疗功能。
本发明所述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用于空气净化和室内空气治理时,主要是通过向有限空间释放大量高能负氧离子,主动捕捉空间的微粒尘埃,使其象滚雪球一样,不断合并加重微尘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球表面。其主动捕捉的原因是由于一般尘埃、颗粒带正电,而负氧离子带负电。越是轻小的细颗粒如PM2.5、PM1越容易被负氧离子粒子流清除,科学界已证明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2×104ions/cm3的空间,PM2.5几乎为零。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16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发射针组件160,每个发射针组件160包括:针架160a及多个发射针160b。针架160a用于与驱动电路18连接。多个发射针160b呈阵列排布设于针架160a上且与针架160a电连接。针架160a及发射针160b包履有第一绝缘层160e。发射针160b包括自第一绝缘层160e露出的尖端部160f,用于电晕放电形成负氧离子。针架160a包括自第一绝缘层160e漏出的电极。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16的结构中,由于多个发射针160b呈阵列排布,负氧离子发射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从而发射数量增加,易于扩散到有效空间,进而增大负氧离子的浓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射针组件160的数目为多个,发射器16还包括导通金属片162及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多个发射针组件160通过导通金属片162电性相连,导通金属片162分别安装于高绝缘承载安装条164上。
如此,多个发射针组件160并排连接成发射器16,发射器16的发射点增多,发射面增大,能增大负氧离子的浓度,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可根据需要组合拼装成发射器16。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射器16还包括包履导通金属片162裸露部分的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可采用环氧树脂。但不限于环氧树脂。
如此,避免导通金属片162漏电以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尖端部160f的针尖都处于同一个平面。
如此,能较好地形成面阵式发射以增大负氧离子的浓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射针160b符合:L/D≤15,其中,L为针体160c的长度,D为针体160c的最大直径。
如此,便于将发射针160b安装于针架160a上,且发射针160b能较好的电晕放电形成负氧离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体160c的最大直径为1.2mm,针体160c的长度为12mm~15mm。
如此,发射针160b能较好的电晕放电形成负氧离子,且发射针160b易于加工,且耗材较少。
在本实施方式中,尖端部160f的裸露长度为3mm~5mm。
如此,发射针160b尖端电晕放电效果较好,减少臭氧产生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射针160b为外表镀金不锈钢针。
如此,发射针160b镀金后,焊接良好,无锈蚀烧蚀,保持良好尖端电晕放电,寿命长,发射效果优良持久,且可保持0.001的单极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架160a为PCB板。
如此,能实现对发射器16的控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发射针组件,每个所述发射针组件包括:
针架,所述针架用于与驱动电路连接;及
呈阵列排布设于所述针架上且与所述针架电连接的多个发射针;
所述针架及所述发射针包履有第一绝缘层;所述发射针包括自所述第一绝缘层露出的尖端部,用于电晕放电形成负氧离子;所述针架包括自所述第一绝缘层漏出的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针组件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发射器还包括导通金属片及高绝缘承载安装条,多个所述发射针组件通过所述导通金属片电性相连,所述导通金属片分别安装于所述高绝缘承载安装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所述发射器还包括包履所述导通金属片裸露部分的第二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部的针尖都处于同一个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针符合:
L/D≤15;
其中,L为所述发射针的针体长度,D为所述针体的最大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最大直径为1.2mm,所述针体的长度为12~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部的裸露长度为3mm~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针为外表镀金不锈钢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架为PCB板。
CN201510408064.XA 2015-07-10 2015-07-10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Pending CN1050712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8064.XA CN105071227A (zh) 2015-07-10 2015-07-10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PCT/CN2016/089366 WO2017008692A1 (zh) 2015-07-10 2016-07-08 粒子流产生装置、方法、发射器结构、制造方法、驱动电路、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8064.XA CN105071227A (zh) 2015-07-10 2015-07-10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1227A true CN105071227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0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8064.XA Pending CN105071227A (zh) 2015-07-10 2015-07-10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122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8414A (zh) * 2016-01-25 2016-04-20 浙江亿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室外除霾负离子金针发射阵结构
CN105509194A (zh) * 2016-01-25 2016-04-20 浙江亿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室外区域性空气清新除霾设备
WO2017008692A1 (zh) * 2015-07-10 2017-01-19 张仁祥 粒子流产生装置、方法、发射器结构、制造方法、驱动电路、净化器
CN106377790A (zh) * 2016-10-31 2017-02-08 浙江亿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室外太阳能高能负氧离子发生器
CN111605380A (zh) * 2020-05-13 2020-09-01 张廷嘉 一种机动车健康空气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8692A1 (zh) * 2015-07-10 2017-01-19 张仁祥 粒子流产生装置、方法、发射器结构、制造方法、驱动电路、净化器
CN105498414A (zh) * 2016-01-25 2016-04-20 浙江亿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室外除霾负离子金针发射阵结构
CN105509194A (zh) * 2016-01-25 2016-04-20 浙江亿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室外区域性空气清新除霾设备
CN106377790A (zh) * 2016-10-31 2017-02-08 浙江亿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室外太阳能高能负氧离子发生器
CN111605380A (zh) * 2020-05-13 2020-09-01 张廷嘉 一种机动车健康空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1227A (zh)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CN204821047U (zh) 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长途客车、动车使用空气净化器
WO2017008692A1 (zh) 粒子流产生装置、方法、发射器结构、制造方法、驱动电路、净化器
US1068402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air purification
US6953556B2 (en) Air conditioner devices
CN105098606A (zh) 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发生器的驱动电路
US6632407B1 (en) Personal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conditioner
US20020141914A1 (en) Electro-kinetic air transporter-conditioner with a multiple pin-ring configuration
CN204905661U (zh) 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发生器的驱动电路
US7771671B2 (en) Air conditioner device with partially insulated collector electrode
CN204814983U (zh) 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
CN204870457U (zh) 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小型车载空气净化器
CN105079851A (zh)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制造方法
CN204947323U (zh) 面阵式金针负氧离子粒子流发射器的结构
CN105071228A (zh) 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的制造方法
CN105079852A (zh) 高能负氧离子粒子流产生装置
KR101545558B1 (ko) 산소클러스터 발생기능의 공기정화장치
JP2014010945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KR102306438B1 (ko) 집진 장치
JP2007305418A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KR102186342B1 (ko) 이온 발생기
CN204880430U (zh) 一种高效的负氧离子空气净化健康仪
CN216281929U (zh) 一种等离子体消毒杀菌装置
CN218884110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20229487U (zh) 一种等离子灭菌机构及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