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5040B - 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65040B CN105065040B CN201510427335.6A CN201510427335A CN105065040B CN 105065040 B CN105065040 B CN 105065040B CN 201510427335 A CN201510427335 A CN 201510427335A CN 105065040 B CN105065040 B CN 1050650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tube coupling
- top plate
- underground space
- prefabr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包括:在拟建的地下空间两侧施工始发井和接收井,将地下空间划分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通道,使得每个通道均沿始发井到接收井的方向贯通设置;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在管节的预制顶板中设置有从预制顶板的底壁至侧壁方向贯通的预埋注浆管;通过预埋注浆管在相邻通道的接缝处注射止水涂料,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的相邻侧板及相邻侧板之间的土体,通过金属板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的预制顶板,在所述通道中设置用于支撑管节的支撑单元;在所述管节的底板及侧板处浇筑钢筋混凝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了施工质量,施工工法简单,施工工效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空间开发施工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益匮乏。为了提升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土地的多重使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绿地、广场、道路、管线等既有设施下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种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了减少对地面既有设施的影响,越来越多地需要采用暗挖法实施,暗挖构筑法就是指在城市建筑工程中,在地基土体内部直接开挖,而不需要从地面明处一直挖下去的施工方法。
在城市绿地、广场、道路、管线等既有设施下进行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时,一方面受地下空间高度限制,顶板混凝土现浇施工的操作空间和高度有限,顶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易波动,施工工效慢;另一方面,已有方法仅将通过顶管法设置的管节先期顶进后留下的管节作为后期施工内部混凝土结构的外模板,无法充分利用管节,造成浪费和建设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以解决现有暗挖构筑方法施工质量可靠性差、施工工效慢及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包括:
在拟建的地下空间两侧施工始发井和接收井,将拟建的地下空间划分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通道,使得每个通道均沿始发井到接收井的方向贯通设置;
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在所述管节的预制顶板中设置有从预制顶板的底壁至侧壁方向贯通的预埋注浆管;
通过所述预埋注浆管在相邻通道的接缝处注射止水涂料,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的相邻侧板及相邻侧板之间的土体,使得相邻的通道相连通,通过金属板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的预制顶板,在所述通道中设置用于支撑管节的支撑单元;
在所述管节的底板处浇筑钢筋混凝土,在所述地下空间两边通道处管节的侧板处浇筑钢筋混凝土。
进一步地,多个间隔设置的通道平行设置,且均为矩形空间。
进一步地,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奇数时,在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步骤2.1a:通过顶管法在中间通道中设置管节;
步骤2.2a:通过顶管法在其他未施工通道处设置管节。
进一步地,在步骤2.2a中,从中间通道依次向两侧施工,使得前一次施工的通道和后一次施工的通道分别位于中间通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偶数时,在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步骤2.1b:通过顶管法在两个中间通道中的一个通道设置管节,通过顶管法在两个中间通道中的另一个通道设置管节;
步骤2.2b:通过顶管法在其他未施工通道处设置管节。
进一步地,在步骤2.2b中,从两个中间通道依次向两个中间通道整体的两侧施工,使得前一次施工的通道和后一次施工的通道分别位于两个中间通道整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的相邻侧板及相邻侧板之间的土体,使得相邻的通道相连通,通过金属板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的预制顶板,在所述通道中设置用于支撑管节的支撑单元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3.1: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的相邻侧板及相邻侧板之间的土体;
步骤3.2:通过金属板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的预制顶板;
步骤3.3: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桩基、立柱和托梁,在被移除的相邻侧板处依次设置所述桩基、立柱和托梁,所述托梁的一端固定在金属板或金属板及管节的预制顶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固定在桩基上,所述桩基固定在管节的底板下方的土体中;
步骤3.4:重复步骤3.1~3.3直至完成所有支撑单元的设置。
进一步地,在步骤3.4中,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奇数时,先进行中间通道与相邻两侧通道之间的两侧支撑单元的设置,再从中间通道依次向外进行支撑单元的设置,并且前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和后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分别位于中间通道两侧。
进一步地,在步骤3.4中,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偶数时,先进行两个中间通道之间的支撑单元的设置,再从中间通道依次向外进行支撑单元的设置,并且前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和后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分别位于两个中间通道之间的支撑单元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管节为钢管节或钢筋混凝土管节,且其预制顶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金属板为钢板,所述止水涂料为聚氨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通过设置预制顶板、连通相邻通道的管节实现了对管节的有效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设置预埋注浆管和止水涂料确保了在拆穿管节的侧板时不会从上方的土体中渗水,避免了施工被渗水影响的情况,确保了施工质量;施工工法简单,施工工效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空间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始发井和接收井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管节后地下空间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金属板后地下空间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两个中间通道之间设置支撑单元后地下空间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所有支撑单元后地下空间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浇筑管节的侧板和底板后地下空间的主视图。
图中,1:既有设施,2:地下空间,3: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5:第三通道,6:第四通道,7:始发井,8:接收井,9:管节,10:预制顶板,11:侧板,12:底板,13:预埋注浆管,14:第一接缝,15:第二接缝,16:第三接缝,17:第一通道一侧的侧板,18:第二通道一侧的侧板,19:金属板,20:桩基,21:立柱,22:托梁,23:钢筋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包括:
如图2~4所示,在拟建的地下空间2两侧施工始发井7和接收井8,将拟建的地下空间2划分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通道,使得每个通道均沿始发井7到接收井8的方向贯通设置;
如图5~6所示,(在始发井7和接收井8中采用顶进设备)通过顶管法将管节9设置在每个通道中,在所述管节9的预制顶板10中设置有从预制顶板10的底壁至侧壁方向贯通的预埋注浆管13;
如图7~9所示,通过所述预埋注浆管13在相邻通道的接缝处注射止水涂料,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9的相邻侧板11及相邻侧板11之间的土体,使得相邻的通道相连通,通过金属板19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9的预制顶板10,在所述通道中设置用于支撑管节9的支撑单元;
如图10所示,在所述管节9的底板12处浇筑钢筋混凝土,在所述地下空间两边通道处管节的侧板11处浇筑钢筋混凝土23。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1:如图2~4所示,在拟建的地下空间2两侧施工始发井7和接收井8,将拟建的地下空间2划分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通道,使得每个通道均沿始发井7到接收井8的方向贯通设置;
步骤2:如图5~6所示,(在始发井7和接收井8中采用顶进设备)通过顶管法将管节9设置在每个通道中,在所述管节9的预制顶板10中设置有从预制顶板10的底壁至侧壁方向贯通的预埋注浆管13,此外,在图6中,始发井7和接收井8处于里外方向,故图6中未标出始发井7和接收井8;
步骤3:如图7~9所示,通过所述预埋注浆管13在相邻通道的接缝处注射止水涂料,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9的相邻侧板11及相邻侧板11之间的土体,使得相邻的通道相连通,通过金属板19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9的预制顶板10,使得相邻的通道连成一体,且起到止水、防水和支撑的作用,在所述通道中设置用于支撑管节9的支撑单元;
步骤4:如图10所示,在所述管节9的底板12处浇筑钢筋混凝土,在所述地下空间两边通道处管节的侧板11处浇筑钢筋混凝土23。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按照从步骤1~4的次序依次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地下空间2位于既有设施1下,多个间隔设置的通道平行设置,且均为矩形空间,多个通道的数量为4个,分别是第一通道3、第二通道4、第三通道5和第四通道6。
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奇数时,多个所述通道具有一个中间通道,在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步骤2.1a:通过顶管法在中间通道中设置管节9;
步骤2.2a:通过顶管法在其他未施工通道处设置管节9。
在步骤2.2a中,从中间通道依次向两侧施工,使得前一次施工的通道和后一次施工的通道分别位于中间通道的两侧,也就是说,前一次施工的通道与中间通道之间的通道数量和后一次施工的通道与中间通道之间的通道数量相同。
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偶数时,多个所述通道具有两个中间通道,在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步骤2.1b:通过顶管法在两个中间通道(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中的一个通道设置管节9,通过顶管法在两个中间通道中的另一个通道设置管节9;
步骤2.2b:通过顶管法在其他未施工通道处设置管节9。
在步骤2.2b中,从两个中间通道依次向两个中间通道整体的两侧施工,使得前一次施工的通道和后一次施工的通道分别位于两个中间通道整体的两侧,也就是说,前一次施工的通道与两个中间通道中的一个之间的通道数量和后一次施工的通道与两个中间通道中的另一个之间的通道数量相同。
对于本实施例中4个通道的情形,也就是先同时(使用多套顶进设备)或异时(使用一套或多套顶进设备)施工第一通道3及第二通道4,再同时或异时施工第三通道5及第四通道6,此外,为了节省成本,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一套顶进设备进行顶管施工,故只可进行异时施工,不妨先施工第一通道3,则施工顺序依次为第一通道3、第二通道4、第三通道5和第四通道6,也就是施工完第二通道4后施工第三通道5,避免了施工第二通道4后施工第四通道6进而容易影响到已施工完的第二通道4的情况,提高了施工可靠性和施工质量。此外,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奇数时,也就是对于步骤2.1a和步骤2.2a也是同样的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的相邻侧板11及相邻侧板11之间的土体,使得相邻的通道相连通,通过金属板19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的预制顶板10,在所述通道中设置用于支撑管节9的支撑单元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3.1: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的相邻侧板11(即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缝14处的两块侧板11、第二接缝15处的两块侧板11和第三接缝16处的两块侧板11,其中,第一接缝14处的两块侧板11即为第一通道一侧的侧板17及相邻的第二通道一侧的侧板18)及相邻侧板11之间的土体;
步骤3.2:通过金属板19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9的预制顶板10;
步骤3.3: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桩基20、立柱21和托梁22,在被移除的相邻侧板11处依次设置所述桩基20、立柱21和托梁22,所述托梁22的一端固定在金属板19或金属板19及管节9的预制顶板1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21上,所述立柱21固定在桩基20上,所述桩基20固定在管节9的底板12下方的土体中;
步骤3.4:重复步骤3.1~3.3直至完成所有支撑单元的设置。
在步骤3.4中,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奇数时,先进行中间通道与相邻两侧通道之间的两侧支撑单元的设置,再从中间通道依次向外进行支撑单元的设置,并且前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和后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分别位于中间通道两侧。
在步骤3.4中,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偶数时,先进行两个中间通道之间的支撑单元的设置,再从中间通道依次向外进行支撑单元的设置,并且前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和后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分别位于两个中间通道之间的支撑单元的两侧。由于本实施例中为4个通道,也就是说,先进行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之间(即第一接缝14处)的支撑单元的设置,再同时或异时进行第一通道3和第三通道5之间(即第二接缝15处)的支撑单元的设置及第二通道4和第四通道6之间(即第三接缝16处)的支撑单元的设置。
此外,不妨以第一接缝14为例,其他接缝处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在相邻侧板11拆除后,将支撑单元设置在第一接缝14处并不意味着支撑单元的横向尺寸会受到第一接缝14横向尺寸的限制,事实上,在施工时,第一接缝14的尺寸是事先设定的,为了更好地支撑地下空间2,支撑单元的横向尺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该横向尺寸可比第一接缝14的横向尺寸大,也可相等或比第一接缝14的横向尺寸小。
所述管节9为钢管节或钢筋混凝土管节,且预制顶板10为预制钢筋混凝土顶板,在本实施例中,管节9优选为具有预制钢筋混凝土顶板的钢管节,这是因为与移除钢筋混凝土管节相比,移除钢管节的侧板11更方便,工人在管节9中进行切割操作即可,此外,所述金属板19为钢板,所述止水涂料为聚氨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通过设置预制顶板、连通相邻通道的管节实现了对管节的有效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设置预埋注浆管和止水涂料确保了在拆穿管节的侧板时不会从上方的土体中渗水,避免了施工被渗水影响的情况,确保了施工质量;施工工法简单,施工工效快。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拟建的地下空间两侧施工始发井和接收井,将拟建的地下空间划分为多个间隔设置的通道,使得每个通道均沿始发井到接收井的方向贯通设置;
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在所述管节的预制顶板中设置有从预制顶板的底壁至侧壁方向贯通的预埋注浆管;
通过所述预埋注浆管在相邻通道的接缝处注射止水涂料,移除相邻通道处管节的相邻侧板及相邻侧板之间的土体,使得相邻的通道相连通,通过金属板连接相邻通道处管节的预制顶板,在所述通道中设置用于支撑管节的支撑单元;
在所述管节的底板处浇筑钢筋混凝土,在所述地下空间通道的两边处管节的侧板处浇筑钢筋混凝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间隔设置的通道平行设置,且均为矩形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奇数时,在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步骤2.1a:通过顶管法在中间通道中设置管节;
步骤2.2a:通过顶管法在其他未施工通道处设置管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2a中,从中间通道依次向两侧施工,使得前一次施工的通道和后一次施工的通道分别位于中间通道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偶数时,在通过顶管法将管节设置在每个通道中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步骤2.1b:通过顶管法在两个中间通道中的一个通道设置管节,通过顶管法在两个中间通道中的另一个通道设置管节;
步骤2.2b:通过顶管法在其他未施工通道处设置管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2b中,从两个中间通道依次向两个中间通道整体的两侧施工,使得前一次施工的通道和后一次施工的通道分别位于两个中间通道整体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桩基、立柱和托梁,在被移除的相邻侧板处依次设置所述桩基、立柱和托梁,所述托梁的一端固定在金属板或金属板及管节的预制顶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固定在桩基上,所述桩基固定在管节的底板下方的土体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奇数时,先进行中间通道与相邻两侧通道之间的两侧支撑单元的设置,再从中间通道依次向外进行支撑单元的设置,并且前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和后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分别位于中间通道两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多个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偶数时,先进行两个中间通道之间的支撑单元的设置,再从中间通道依次向外进行支撑单元的设置,并且前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和后一次施工的支撑单元分别位于两个中间通道之间的支撑单元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节为钢管节或钢筋混凝土管节,且其预制顶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金属板为钢板,所述止水涂料为聚氨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27335.6A CN105065040B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27335.6A CN105065040B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65040A CN105065040A (zh) | 2015-11-18 |
CN105065040B true CN105065040B (zh) | 2018-07-03 |
Family
ID=54494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27335.6A Active CN105065040B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650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40216B (zh) * | 2016-03-24 | 2018-06-29 |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空间开发的暗挖构筑方法 |
CN106014460A (zh) * | 2016-06-14 | 2016-10-12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顶推式地下空间群构建方法及应用 |
CN109989424A (zh) * | 2017-12-31 | 2019-07-09 | 郑州吉田专利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构筑地下自动车库构筑物的方法 |
CN111456087B (zh) * | 2020-04-23 | 2021-08-06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结构分区域小断面土方开挖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0514A (zh) * | 2005-12-13 | 2006-07-12 |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大断面管幕-箱涵推进施工方法 |
CN103775110A (zh) * | 2014-01-22 | 2014-05-07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软土地区多层地下空间的暗挖施工方法 |
CN103899321A (zh) * | 2014-04-23 | 2014-07-02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顶拉结合法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方法 |
CN104265321A (zh) * | 2014-08-06 | 2015-01-07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超大型全断面矩形顶管掘进施工方法 |
CN104675403A (zh) * | 2014-12-18 | 2015-06-03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空间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45126B2 (ja) * | 1999-03-09 | 2002-01-07 | 西松建設株式会社 | 鋼管矢板の打設方法 |
-
2015
- 2015-07-20 CN CN201510427335.6A patent/CN1050650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0514A (zh) * | 2005-12-13 | 2006-07-12 |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大断面管幕-箱涵推进施工方法 |
CN103775110A (zh) * | 2014-01-22 | 2014-05-07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软土地区多层地下空间的暗挖施工方法 |
CN103899321A (zh) * | 2014-04-23 | 2014-07-02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顶拉结合法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方法 |
CN104265321A (zh) * | 2014-08-06 | 2015-01-07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超大型全断面矩形顶管掘进施工方法 |
CN104675403A (zh) * | 2014-12-18 | 2015-06-03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空间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利用多条极小间距矩形顶管建造大型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李现森;《隧道建设》;20040430;第34卷(第4期);331-33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65040A (zh) | 2015-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3705B (zh) | 一种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
CN103981898B (zh) | 一种整体明挖节点逆作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 |
CN103256052B (zh) | 一种整体直中墙式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 | |
US10030792B2 (en) | Underground steel-concrete structure pipeline with spiral composite reinforcement ring on inner wa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4404983B (zh) | 一种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389608B (zh) | 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 | |
CN105065040B (zh) | 一种顶板预制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
CN107091101A (zh) | 海域中部矿山盾构交接隧道叠合型接头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3758123A (zh) | 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衬的施工方法 | |
CN106593470A (zh) | 高渗透性富水砂层盾构端头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321244A (zh) | 砂土地基既有建筑增设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 |
CN105201516A (zh) | 一种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及其四联拱pba暗挖施工方法 | |
CN207033463U (zh) | 海域中部矿山盾构交接隧道叠合型接头结构 | |
CN102817621B (zh) | 一种适用于不良地质隧道控制拱墙脚沉降的综合施工方法 | |
CN103993885A (zh) | 一种暗挖隧道侧向开洞支撑体系构建方法 | |
CN105041348B (zh) | 一种采用复合顶板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 |
CN204851266U (zh) | 一种暗挖车站正上方竖井结构 | |
CN109488314A (zh) | 管幕施工方法 | |
CN205036380U (zh) | 一种四联拱pba暗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 | |
CN204326104U (zh) | 一种用于顶管施工的骑马井装置 | |
CN204436407U (zh) | 一种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双层初期支护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结构 | |
CN110306396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及施工方法 | |
CN206299392U (zh) | 一种高渗透性富水砂层盾构端头加固体系 | |
CN205036388U (zh) | 一种四联拱pba暗挖地铁车站的扣拱施工结构 | |
CN208734343U (zh) | 一种带有临时中隔柱支撑的车站隧道开挖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