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4450A - 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4450A
CN105064450A CN201510441643.4A CN201510441643A CN105064450A CN 105064450 A CN105064450 A CN 105064450A CN 201510441643 A CN201510441643 A CN 201510441643A CN 105064450 A CN105064450 A CN 105064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ck
well
brick body
building method
bri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16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升益
张丹丹
凌文斌
汪卫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16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4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4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445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六块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第一砖体顺次拼接构成一层正六边形井砖;将正六边形井砖堆砌多层构成一组正六边形井体,并使相邻两层井砖之间相卡接。与传统的砖砌井搭建方法相比,不需要用到混凝土等工程粘结材料来进行粘结固定,只需要按照砖砌井的形状依次摆放第一砖体就能够搭接形成所述井体,简化了施工工序,施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装配过程中不需要用到混凝土,因此不受气候、季节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注重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雨水收集处理后可用于绿化,道路清洁、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河道景观水等。目前,常用的用于收集雨水砖砌井均是由砖块构成的砖砌井,所述砖砌井的形状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在构成砖砌井的砖块一般采用圆形、椭圆形、方形的实心砖或者空心砖,在搭建砖砌井时相邻的上下两层砖块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等粘结材料进行粘结固定。
但是采用上述砖块构成的砖砌井存在着如下缺陷:大面积采用这种圆形椭圆形等砖块,相邻的砖块与砖块之间是圆形接触属于点接触,结构上不牢固的同时容易大面积坍塌,而且浪费了有限的储水空间;相邻的两层砖块之间采用采用砂浆混凝土等工程粘结材料进行粘接,浪费了资源,施工程序复杂,而且施工带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在如东北等冬天比较寒冷的地区,冬季没有办法进行施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砖砌井在搭建时,其井体内相邻两层砖体之间需要采用混凝土进行连接,浪费资源,施工程序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效率低,会增加整个工程的成本,另外,采用混凝土来连接相邻的砖体,施工存在一定的季节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六块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第一砖体顺次拼接构成一层正六边形井砖;S2,将步骤S1中的正六边形井砖堆砌多层构成一组正六边形井体,并使相邻两层井砖之间相卡接。
其中,还包括步骤S3,重复步骤S1和S2搭建出三组所述井体,将三组正六边形所述井体两两相接构成蜂巢状井组。
其中,位于同一层井砖内,任意一个第一砖体的侧面与下一个第一砖体的底面相接,其顶面与下一个第一砖体的侧面相平齐。
其中,任一层所述井砖内的任意一块第一砖体和与其接触的下层井砖内的两块第一砖体相接,且下层两块所述第一砖体中的一块第一砖体的底面和一个侧面分别于与上层第一砖体的一个侧面和底面相平齐。
其中,所述第一砖体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等腰梯形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支撑筋,两个所述支撑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砖体两个侧边的内壁上;所述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砖体的内壁形成凹陷区,另一端伸出所述空腔外形成与所述凹陷区相配合的凸台。
其中,所述凹陷区的深度为15mm,所述凸台的高度为10mm。
其中,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凹陷区的底面平齐,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砖体的端面平齐。
其中,在三组所述井体两两连接产生的缺口位置处还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用于固定所述井体。
其中,所述支撑体由多块第二砖体堆砌构成,所述支撑体的高度与所述井体的高度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砖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定位筋;所述第二砖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在所述第二砖体的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筋配合的半圆形凹槽。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六块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第一砖体顺次拼接构成一层正六边形井砖;将正六边形井砖堆砌多层构成一组正六边形井体,并使相邻两层井砖之间相卡接。与传统的砖砌井搭建方法相比,不需要用到混凝土等工程粘结材料来进行粘结固定,只需要按照砖砌井的形状依次摆放第一砖体就能够搭接形成所述井体,简化了施工工序,施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装配过程中不需要用到混凝土,因此不受气候、季节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砖砌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井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心砖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心砖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井盖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砖体的示意图。
1、砖砌井,11、井体,111、第一砖体,1111、加强筋,1112、支撑筋,1113、定位筋,1114、凹陷区,1115、凸台,12、支撑体,121、第二砖体,1211、半圆形凹槽,13、井盖,131、井座,132、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六块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第一砖体顺次拼接构成一层正六边形井砖;S2,将步骤S1中的正六边形井砖堆砌多层构成一组正六边形井体,并使相邻两层井砖之间相卡接。本发明提供的砖砌井搭建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不需要用到混凝土等工程粘结材料来进行粘结固定,只需要按照砖砌井的形状依次摆放第一砖体就能够搭接形成所述井体,简化了施工工序,施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装配过程中不需要用到混凝土,因此不受气候、季节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储水的砖砌井1,包括多组井体11,每组所述井体11由多层井砖堆砌构成,每一层井砖均包括六块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第一砖体111,六块所述第一砖体111顺次拼接构成正六边形井砖,相邻两层井砖之间相卡接;位于同一层井砖内,任意一个第一砖体111的侧面与下一第一砖体111的底面相接;多组所述井体11相互拼接构成蜂巢状井组,具体地,位于同一层内的六个砖体相互搭接,其具体的转配情况如下,首先第一个第一砖体111的一个侧面与第二个砖体的底面贴合,同时第一个第一砖体111的顶面与第二个第一砖体111的一个侧面平齐,第二个第一砖体111的另一个侧面与第三个第一砖体111的底面贴合,并且第二个第一砖体111的顶面与第三个第一砖体111的一个侧面平齐,以此类推直至六个第一砖体111围成正六边形砖井;上述所述顶面为等腰梯形的第一砖体111短边侧的外壁面,所述底面为第一砖体111长边侧的外壁面。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井体11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井体11两两相接,构成蜂巢状井组,当然,所述井体11也可以设为四组、五组,并相互拼接呈蜂巢状井组,同样也可以实现本申请中利用井组来进行蓄水、排水、滤水和渗水的目的。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砖体111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等腰梯形状空腔,所述第一砖体111的一端设置有卡合部,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固定部;其中,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支撑筋1112,两个所述支撑筋1112分别设置在所述砖体两个侧边的内壁上;所述支撑筋1112的一端与所述砖体的内壁形成凹陷区1114,另一端伸出所述空腔外形成与所述凹陷区1114相配合的凸台1115;所述卡合部为凹陷区1114或凸台1115,所述固定部为所述凸台1115或凹陷区1114;与传统的空心砖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砖体这样在上下相邻两层的砖体之间不需要使用混凝土等工程粘结材料来进行粘结固定,只需要将凸台1115插入所述凹陷区1114即可,简化了施工工序,施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装配过程中不需要用到混凝土,因此不受气候、季节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具体地,所述凸台1115位于所述第一砖体111的下端,所述凹陷区1114位于所述第一砖体111的上端,这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上层砖体的凸台1115插入下层砖体的凹陷区1114内进行卡接固定即可;优选地,任一层所述井砖内的任意一块第一砖体111和与其接触的下层井砖内的两块第一砖体111相接,且下层两块所述第一砖体111中的一块第一砖体111的底面和一个侧面分别于与上层第一砖体111的一个侧面和底面相平齐;即所相邻两层井砖上相连接的砖体错位设置,具体为上一层的第一个第一砖体111其一侧的凸台1115插入下一层的第二个第一砖体111的凹陷区1114,同时另一侧的凸台1115插入第一个所述第一砖体111的空腔内;并使上层第一个第一砖体111的一个侧面和底面分别与下层第二个第一砖体111的底面和侧面平齐,这样顺次安装,完成第二层的装配。
这样顺次搭接排列下去,第二层的第一砖体111单体既可以把第一层的六个第一砖体111牢牢地卡紧稳固在一起,防止第一砖体111之间出现先对滑动,造成砖砌井1的坍塌,保证砖砌井1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同时相邻的两层之间又能够实现上下相互卡紧,左右自锁定位,免去水泥砂浆等粘接剂对砌块的固定,不会出现因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水泥砂浆的固化进而影响施工进度。
优选地,所述凹陷区1114的深度为15mm,所述凸台1115的高度为10mm,具体地,所述凹陷区1114为平行四边形凹槽,所述凸台1115为平行四边形凸台1115,将凹陷区1114的深度设置的稍深一些,能够使得上层第一砖体111的凸台1115能够与下层第一砖体111的凹槽形成良好的配合;能够避免因在所述凹陷区1114内存留一些如石子、砂砾等杂物,导致砖体之间装配不紧密,影响装配效果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实现上层井砖与下层井砖之间的相互定位、卡紧、自锁功能。
优选地,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加强筋1111,所述加强筋1111的一端与所述凹陷区1114的底面平齐,另一端与所述砖体的端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砖体顶面还设置有定位筋1113,所述定位筋1113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半径为10mm,位于第一砖体111的凹陷区1114一侧;具体地,所述定位筋111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砖体111左右两侧大于20-30mm处,其长度小于第一砖体111的高度,这样可使相邻的两个井体11之间留有相同的空隙,同时其间距分布均匀,使水体能够自由流动;通过设置加强筋1111来保证砖体的整体强度,确保砖体的质量。
具体地,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砖砌井1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井组的支撑体12,所述支撑体12由多块第二砖体121堆砌构成,其中,支撑体12的每一层均只设置有一个第二砖体121;所述第二砖体121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夹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砖体121的内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直角三角形腔体,所述第二砖体121斜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砖体111顶面设置的定位筋1113相配合的半圆形凹槽1211,通过定位与所述半圆形凹槽1211的配合来对井体11进行固定,通过所述设置多组所述支撑体12,将三组井体11连接产生三个的缺口补全;具体地,如图1所示,三组井体11相互拼接产生三个夹角为120°的等腰梯形状的缺口,通过六组所述支撑体12将所述缺口补全,同时对三组井体11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加强筋1111可以在空腔内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1111在所述空腔内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1111、所述支撑筋1112与所述砖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井体11的上端还设置有井盖13,所述井盖13用来封堵住所述井体11上端的开口,所述井盖13包括正六边形的井座131和盖体132,所述盖体132安装在所述井座131上,所述井座131上开设有圆形的盖体132安装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储水的砖砌井1不仅保证了上下两层井砖之间良好的啮合条件,而且有效的缓解了施工混凝土而产生的季节性问题,提高了施工速度改善了劳动强度。在联接部位上直接加工定位筋1113和凹槽结构,使整个组合砌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卡紧、自锁且达到了消除混凝土砂浆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六块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第一砖体顺次拼接构成一层正六边形井砖;将正六边形井砖堆砌多层构成一组正六边形井体,并使相邻两层井砖之间相卡接。与传统的砖砌井搭建方法相比,不需要用到混凝土等工程粘结材料来进行粘结固定,只需要按照砖砌井的形状依次摆放第一砖体就能够搭接形成所述井体,简化了施工工序,施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装配过程中不需要用到混凝土,因此不受气候、季节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六块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第一砖体(111)顺次拼接构成一层正六边形井砖;
S2,将步骤S1中的正六边形井砖堆砌多层构成一组正六边形井体(11),并使相邻两层井砖之间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3,重复步骤S1和S2搭建出三组所述井体(11),将三组正六边形所述井体(11)两两相接构成蜂巢状井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层井砖内,任意一个第一砖体(111)的侧面与下一个第一砖体(111)的底面相接,其顶面与下一个第一砖体(111)的侧面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层所述井砖内的任意一块第一砖体(111)和与其接触的下层井砖内的两块第一砖体(111)相接,且下层两块所述第一砖体(111)中的一块第一砖体(111)的底面和一个侧面分别于与上层第一砖体(111)的一个侧面和底面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111)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等腰梯形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支撑筋(1112),两个所述支撑筋(1112)分别设置在所述砖体两个侧边的内壁上;所述支撑筋(1112)的一端与所述砖体的内壁形成凹陷区(1114),另一端伸出所述空腔外形成与所述凹陷区(1114)相配合的凸台(1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1114)的深度为15mm,所述凸台(1115)的高度为1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加强筋(1111),所述加强筋(1111)的一端与所述凹陷区(1114)的底面平齐,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砖体的端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三组所述井体(11)两两连接产生的缺口位置处还设置有支撑体(12),所述支撑体(12)用于固定所述井体(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2)由多块第二砖体(121)堆砌构成,所述支撑体(12)的高度与所述井体(11)的高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砖砌井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111)的顶面上设置有定位筋(1113);所述第二砖体(12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在所述第二砖体(121)的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筋(1113)配合的半圆形凹槽(1211)。
CN201510441643.4A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Withdrawn CN105064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1643.4A CN105064450A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1643.4A CN105064450A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4450A true CN105064450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493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1643.4A Withdrawn CN105064450A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445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0356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蜂窝井组
CN106930392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蜂窝井组
CN10693035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蜂窝井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0356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蜂窝井组
CN106930392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蜂窝井组
CN10693035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蜂窝井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3694A (zh) 一种用于储水的砖砌井
CN105064451A (zh) 一种用于储水的砖砌井
CN109026064B (zh) 一种大跨度连拱隧道半明半暗的施工方法
RU2386754C2 (ru) Сборная водонепроницаемая обделка туннеля и кольцевой элемент для нее
CN105756070B (zh) 一种基于预制构件的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体系
CN110847327B (zh) 一种大面积地下室顶板的防排水施工方法
CN105064450A (zh) 一种砖砌井搭建方法
CN102605724A (zh) 一种预制叠合式钢筋混凝土双孔涵洞
CN210066775U (zh) 用于岩土边坡加固的防脱防雨水冲刷护坡结构
CN105134009A (zh) 框架结构填充墙窗台压顶混凝土结构与施工方法
CN110158645A (zh) 预制构件混合连接拼装混凝土综合管廊
CN112281882A (zh) 一种基底涌水涌砂处理方法
CN111794254A (zh) 一种铁路边坡预制拼装后浇式骨架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76893A (zh) 一种桥隧涵洞预制构配件与施工工艺
CN107268675A (zh) 一种组合式多仓地下综合管廊的铺设方法及结构
CN109853625A (zh) 混合方式连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综合管廊
CN110080294A (zh) 一种装配式拱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的盖挖半逆作施工方法
CN202247719U (zh) 对应形波纹预应力抗沉降桥梁涵管
CN210177523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生态护坡排水结构
CN202705935U (zh) 一种预制叠合式钢筋混凝土双孔涵洞
CN110080291A (zh) 一种装配式平顶大跨无柱地下结构
CN206752632U (zh) 塑料钢筋复合结构市政排水检查井
CN205530345U (zh) 一种组合式多仓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08642992B (zh) 一种水泥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140780U (zh) 防淤堵生态透水箱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