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2593A - 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2593A
CN105062593A CN201510509626.XA CN201510509626A CN105062593A CN 105062593 A CN105062593 A CN 105062593A CN 201510509626 A CN201510509626 A CN 201510509626A CN 105062593 A CN105062593 A CN 105062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ne
pipes
reaction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96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2593B (zh
Inventor
崔静思
张�杰
闫国富
孙丽娟
王如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Baotou Coal Chemical Co ltd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Baotou Coal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Baotou Coal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096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2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2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2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2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2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该工艺系统包括净化气供应装置、低温反应装置与高温反应装置,其中,低温反应装置具有第一反应气入口与设置在其内部的内置换热器,第一反应气入口与内置换热器隔离,内置换热器具有低温净化气入口和高温净化气出口,低温净化气入口与净化气供应装置通过净化气输送管线相连向内置换热器供应低温净化气作为冷却介质;高温反应装置具有饱和蒸汽入口、第三反应气入口和第三工艺气出口,高温净化气出口与第三反应气入口通过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相连,第三工艺气出口与第一反应气入口通过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相连。该系统提高了甲烷的转化率,充分利用了甲烷反应生成的热量。

Description

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烷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煤制天然气过程是:煤经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的以H2、CO与CO2为主要成分的净化气,再经过甲烷化制得含95%以上的CH4产品,其中甲烷化的主要反应为:
2H2+CO=CH4
3H2+CO2=CH4+H2O。
由于合成天然气的工艺气在甲烷化反应器内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反应温度较高,而高温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同时也会对工艺设备造成损伤,因此甲烷化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当前工业化甲烷化反应可以进行的最高温度需控制在700℃以下,为了在工业上平稳地实现这个过程,一般采用冷激法与稀释法控制反应温度。
冷激法是在反应器催化剂床层之间,不断加入低温的新鲜气,降低入口气体的温度、CO的浓度与CO2的浓度,从而降低甲烷化反应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的温度。但该方法存在甲烷化反应不彻底、过程收率较低、过程的反应热利用不充分等缺陷。
稀释法是用甲烷化反应后的循环气来稀释合成净化气以控制反应器的出口温度,然后用废热锅炉回收反应产生的热量得到高压蒸汽。这样,进入反应器的气体流量要明显增加,从而降低了原料气中CO与CO2的浓度,降低了甲烷的反应速率,且该方法需要增加提高循环气压力的设备、并且需消耗一定的能量。
所以,为了控制甲烷反应的温度,同时保证甲烷反应的速率,亟需一种新的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控制甲烷反应的温度,进而造成甲烷转化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该工艺系统包括净化气供应装置、低温反应装置与高温反应装置,其中,上述低温反应装置具有第一反应气入口与设置在其内部的内置换热器,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与上述内置换热器隔离,上述内置换热器具有低温净化气入口和高温净化气出口,上述低温净化气入口与上述净化气供应装置通过净化气输送管线相连向上述内置换热器供应低温净化气作为冷却介质;高温反应装置具有饱和蒸汽入口、第三反应气入口和第三工艺气出口,上述高温净化气出口与上述第三反应气入口通过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相连,上述第三工艺气出口与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通过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中温反应装置,上述中温反应装置具有第二反应气入口和第二工艺气出口,上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上述高温净化气出口或上述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相连,上述第二工艺气出口与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通过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上述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通过高温净化气支线连通,上述高温净化气支线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阀。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上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通过第三工艺气支线相连。
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三工艺气支线的结点下游的上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上设置第二温度控制阀。
进一步地,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上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与上述第三工艺气支线的结点上游的上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与上述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在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之前汇合形成汇合管线,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上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上述汇合管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一气水分离器,上述第一气水分离器设置在上述汇合管线上,优选上述第一气水分离器与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之间的汇合管线在上述第二换热器交叉设置以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给水锅炉与汽包。汽包具有锅炉水入口、饱和锅炉水出口和饱和蒸汽出口,且上述锅炉水入口与上述给水锅炉通过锅炉水输送管线相连,上述饱和蒸汽出口与上述高温反应装置的饱和蒸汽入口通过饱和蒸汽输送管线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饱和锅炉水出口与上述高温反应装置的饱和蒸汽入口通过第一饱和水输送管线相连,且上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上述第一饱和水输送管线上;以及上述汽包还具有蒸汽入口,上述饱和锅炉水出口与上述蒸汽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饱和水输送管线,上述第二饱和水输送管线穿过上述中温反应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器,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器,上述锅炉水输送管线与上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在上述第三换热器交叉,或上述锅炉水输送管线与上述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在上述第三换热器交叉。
进一步地,上述低温反应装置还具有产品气出口,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二气水分离器,具有产品气入口,与上述产品气出口之间具有产品气输送管线;第四换热器,上述产品气输送管线与上述锅炉水输送管线在上述第四换热器交叉;第五换热器,上述净化气输送管线与上述产品气输送管线在上述第五换热器交叉。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高温反应装置的第三工艺气出口输出的反应气通过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进入到低温反应装置中进行反应,同时来自净化气供应装置的低温净化气由低温净化气入口进入到低温反应装置内置换热器中吸收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使得低温反应装置的温度降低,避免了低温反应装置中制备甲烷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的积累导致低温反应装置温度大幅度提高,进而避免了低温反应装置中制备甲烷的反应温度较高造成甲烷化转化率低,工艺设备损伤的问题;另一方面,低温反应装置中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内置换热器传给低温净化气,使得低温净化气的温度提高,因此节约了高温反应装置所需的热能,使得制备甲烷反应产生的热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甲烷制备系统不能在控制甲烷反应温度的同时保证甲烷反应的速率,为了解决如上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如图1所示,上述工艺系统包括净化气供应装置10、低温反应装置20与高温反应装置30,上述低温反应装置20具有第一反应气入口与设置在其内部的内置换热器21,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与上述内置换热器21隔离,上述内置换热器21具有低温净化气入口和高温净化气出口,上述低温净化气入口与上述净化气供应装置10通过净化气输送管线1相连向上述内置换热器21供应低温净化气作为冷却介质;上述高温反应装置30具有饱和蒸汽入口、第三反应气入口和第三工艺气出口,上述高温净化气出口与上述第三反应气入口通过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4相连,上述第三工艺气出口与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通过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相连。
上述的工艺系统中,高温反应装置30的第三工艺气出口输出的反应气通过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进入到低温反应装置20中进行反应,同时来自净化气供应装置10的低温净化气由低温净化气入口进入到低温反应装置20内置换热器21中吸收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使得低温反应装置20的温度降低,避免了低温反应装置20中制备甲烷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的积累导致低温反应装置20温度大幅度提高,进而避免了低温反应装置20中制备甲烷的反应温度较高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进而造成的甲烷化转化率较低与工艺设备损伤的问题;另一方面,低温反应装置20中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内置换热器21传给低温净化气,使得低温净化气的温度提高,因此节约了高温反应装置30所需的热能,使得制备甲烷反应产生的热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甲烷化的转化率,优选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中温反应装置40,如图2所示,且进一步优选上述中温反应装置40具有第二反应气入口和第二工艺气出口,上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上述高温净化气出口或上述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4相连,上述第二工艺气出口与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通过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2相连。与上述高温净化气输送至高温反应装置30的效果相似,低温反应装置20中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内置换热器21传给低温净化气,使得低温净化气的温度提高,因此节约了中温反应装置40所需的热能,使得制备甲烷反应产生的热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外,将中温反应装置40产生的第二工艺气输送至低温反应装置20,使第二工艺气中未反应完全的气体在其中进一步发生甲烷化,从而提高了甲烷化的转化率。
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上述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4通过高温净化气支线04连通,上述高温净化气支线04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阀50。这样可以通过第一温度控制阀50更好地控制进入上述高温反应装置30与上述中温反应装置40的高温净化气的比例,从而更好地控制从中温反应装置40输送到低温反应装置20的反应气的量,进而更好地控制低温反应装置20中反应气的温度,有利于低温反应装置20中制备甲烷反应的温度的控制。
上述高温反应装置30所产生的第三工艺气除了可以作为低温反应装置20的反应气外,还可以作为中温反应装置40的反应气,因此如图3所示,优选上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通过第三工艺气支线03相连。
从高温反应装置30输出的第三工艺气的温度较低,从中温反应装置40输出的第二工艺气的温度较高,为了更好地控制输入低温反应装置20中的第二工艺气与第三工艺气的比例,进而更好地控制进入低温反应装置20中的工艺气的温度,从而更好地控制低温反应装置20的温度,进而控制从中温反应装置40与高温反应装置30输入至低温反应装置20的工艺气,(工艺气作为低温反应装置20的反应气)的比例,避免温度过高,影响甲烷化效率。如图3所示,本申请优选在上述第三工艺气支线03的结点下游的上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上设置第二温度控制阀60。
本申请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70,上述第一换热器70设置在与第三工艺气支线03的结点上游的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上。利用上述第一换热器70实现对第三工艺气的温度调节后在输送至低温反应装置20和中温反应装置40,保证了各反应装置中的反应稳定性。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进入低温反应装置20中的工艺气的温度稳定,优选如图3所示,使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与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2在上述第一反应气入口之前汇合形成汇合管线5,进一步地该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80,第二换热器80设置在上述汇合管线5上。利用第二换热器80对经过汇合管线5的第二工艺气和第三工艺气进行温度调节,避免了进入低温反应装置20的工艺气温度不符合反应要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来自中温反应装置40和高温反应装置30的工艺气中存在过多的水蒸气对低温反应装置20产生不利影响,优选如图3所示,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一气水分离器90,且第一气水分离器90设置在汇合管线5上,优选第一气水分离器90与第一反应气入口之间的汇合管线5在上述第二换热器80交叉设置以进行换热。利用第一气水分离器90将汇合管线5中工艺气中的反应气与水蒸气分离,降低进入低温反应装置20的工艺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从而能够提高产品气出口输出的气体中甲烷的比重,分离的水蒸气由管线输送到外界,成为工艺凝液。此外,将第二换热器80与汇合管线5的交叉设置,充分利用本申请工艺系统所产生的热能,利用汇合管线5中的工艺气对从第一气水分离器90输出的反应气进行加热,且同时实现自身的降温。第一气水分离器90将从工艺气中分离得到的水蒸气输出到工艺凝液装置中。
为了向系统提供锅炉水,进而向高温反应装置30提供饱和水蒸气作为高温反应所需的热源,优选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给水锅炉100与汽包110,如图3所示,上述汽包110具有锅炉水入口、饱和锅炉水出口和饱和蒸汽出口,且上述锅炉水入口与上述给水锅炉100通过锅炉水输送管线6相连,上述饱和蒸汽出口与上述高温反应装置30的饱和蒸汽入口通过饱和蒸汽输送管线7相连,经高温反应装置30变为动力蒸汽,由管线输送到外界。
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饱和锅炉水出口与上述高温反应装置30的饱和蒸汽入口通过第一饱和水输送管线8相连,且上述第一换热器70设置在上述第一饱和水输送管线8上,这样从汽包110中输出的饱和锅炉水经第一换热器70与从高温反应装置30输出的第三工艺气进行换热,利用第三工艺气的热量将饱和锅炉水变为饱和水蒸气输送到高温反应装置30进而向制备甲烷反应提供热源;换热后的第三工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能够控制进入低温反应装置20和/或中温反应装置40的第三工艺气的温度,进一步控制在对应反应装置中发生的制备甲烷反应的反应温度和甲烷转化效率。
另外,优选上述汽包110还具有蒸汽入口,如图3所示,上述饱和锅炉水出口与上述蒸汽入口之间设置第二饱和水输送管线9,第二饱和水输送管线9穿过中温反应装置40,利用第二饱和水输送管线9输送的饱和水吸收中温反应装置40放出的热量,有效避免了中温反应装置40中的温度的大幅升高,更好地控制了中温反应装置40中制备甲烷反应的反应温度,而且还能够利用中温反应装置40中的制备甲烷反应放出的热量对饱和锅炉水进行加热,使得饱和锅炉水变为饱和水蒸气,再输送至汽包110作为汽包110输出的饱和蒸汽或者作为汽包110的热源对锅炉水进行加热。
本申请还可以利用甲烷化过程产生的热能实现对锅炉水的加热,因此优选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器120,如图3所示,上述锅炉水输送管线6与上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在上述第三换热器120交叉,或上述锅炉水输送管线6与上述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2在上述第三换热器120交叉。上述锅炉水输送管线6与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在第三换热器120交叉实现锅炉水和第三工艺气的换热,和/或者锅炉水输送管线6与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2在第三换热器120交叉实现锅炉水和第二工艺气的换热,既实现了对锅炉水的加热,有实现了降低进入低温反应装置20的第二工艺气和/或第三工艺气的降温,有效保证了低温反应装置20中的甲烷化的反应温度和效率。当然,如果第二工艺气和第三工艺气如前述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汇合形成汇合管线5时,可以直接将汇合管线5与锅炉水输送管线6在第三换热器120进行交叉,也能实现上述效果。
在完成甲烷化反应之后,本申请优选对所生成的产品气进行处理,降低其中的水蒸气含量,因此如图3所示,优选上述低温反应装置20还具有产品气出口,上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二气水分离器130、第四换热器140与第五换热器150,上述第二气水分离器130具有产品气入口,与上述产品气出口之间具有产品气输送管线11,第二气水分离器130也将从工艺气中分离得到的水蒸气输出到工艺凝液装置中;上述产品气输送管线11与上述锅炉水输送管线6在上述第四换热器140交叉;上述净化气输送管线1与上述产品气输送管线11在上述第五换热器150交叉。第二气水分离器130对经过低温反应装置20反应生成的产品气进行气水分离,降低产品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提高甲烷的比重,进而得到天然气,分离的水蒸气由管线输送到外界,成为工艺凝液;且利用第四换热器140对由低温反应装置20输出的反应气与给水锅炉100输出的锅炉水进行换热,降低产品气温度的同时对锅炉水进行加热;同样,利用第五换热器150由净化气输送管线1中的低温净化气对产品气输送管线11中的产品气进行降温的同时,适当提高低温净化气的温度。由此可见,上述结构实现了工艺系统中所产生的热能的进一步有效利用。
本申请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还包括水冷器160,水冷器160设置在第二气水分离器130与第五热交换器150之间的管线上,用于对低温反应装置20反应生成的产品气进行降温。
图3所示的工艺系统中,中温反应装置40中还包括中温内置换热器41,用于将中温反应装置40中甲烷反应产生的热量传给由汽包110送入的饱和锅炉水,换热后,饱和锅炉水变为水蒸气,由汽包110的蒸气入口进入中温反应装置40中。
图3所示的工艺系统中,高温反应装置30包括高温内置换热器31,用于将甲烷反应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饱和蒸汽,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高温反应装置30中制备甲烷反应的反应温度和甲烷转换效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工艺系统中,高温反应装置的第三工艺气出口输出的反应气通过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进入到低温反应装置中进行反应,同时来自净化气供应装置的低温净化气由低温净化气入口进入到低温反应装置内置换热器中吸收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使得低温反应装置的温度降低,避免了低温反应装置中制备甲烷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的积累导致低温反应装置温度大幅度提高,进而避免了低温反应装置中制备甲烷的反应温度较高造成甲烷化转化率低,工艺设备损伤的问题;另一方面,低温反应装置中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内置换热器传给低温净化气,使得低温净化气的温度提高,因此节约了高温反应装置所需的热能,使得制备甲烷反应产生的热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系统包括:
净化气供应装置(10);
低温反应装置(20),具有第一反应气入口与设置在其内部的内置换热器(21),所述第一反应气入口与所述内置换热器(21)隔离,所述内置换热器(21)具有低温净化气入口和高温净化气出口,所述低温净化气入口与所述净化气供应装置(10)通过净化气输送管线(1)相连向所述内置换热器(21)供应低温净化气作为冷却介质;以及
高温反应装置(30),具有饱和蒸汽入口、第三反应气入口和第三工艺气出口,所述高温净化气出口与所述第三反应气入口通过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4)相连,所述第三工艺气出口与所述第一反应气入口通过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系统还包括中温反应装置(40),所述中温反应装置(40)具有第二反应气入口和第二工艺气出口,所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所述高温净化气出口或所述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4)相连,所述第二工艺气出口与所述第一反应气入口通过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所述高温净化气输送管线(4)通过高温净化气支线(04)连通,所述高温净化气支线(04)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控制阀(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气入口与所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通过第三工艺气支线(0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工艺气支线(03)的结点下游的所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上设置第二温度控制阀(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70),所述第一换热器(70)设置在与所述第三工艺气支线(03)的结点上游的所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与所述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2)在所述第一反应气入口之前汇合形成汇合管线(5),所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80),所述第二换热器(80)设置在所述汇合管线(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一气水分离器(90),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90)设置在所述汇合管线(5)上,优选所述第一气水分离器(90)与所述第一反应气入口之间的汇合管线(5)在所述第二换热器(80)交叉设置以进行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系统还包括:
给水锅炉(100);以及
汽包(110),具有锅炉水入口、饱和锅炉水出口和饱和蒸汽出口,且所述锅炉水入口与所述给水锅炉(100)通过锅炉水输送管线(6)相连,所述饱和蒸汽出口与所述高温反应装置(30)的饱和蒸汽入口通过饱和蒸汽输送管线(7)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饱和锅炉水出口与所述高温反应装置(30)的饱和蒸汽入口通过第一饱和水输送管线(8)相连,且所述第一换热器(70)设置在所述第一饱和水输送管线(8)上;以及
所述汽包(110)还具有蒸汽入口,所述饱和锅炉水出口与所述蒸汽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饱和水输送管线(9),所述第二饱和水输送管线(9)穿过所述中温反应装置(4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器(120),所述锅炉水输送管线(6)与所述第三工艺气输送管线(3)在所述第三换热器(120)交叉,或所述锅炉水输送管线(6)与所述第二工艺气输送管线(2)在所述第三换热器(120)交叉。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反应装置(20)还具有产品气出口,所述工艺系统还包括:
第二气水分离器(130),具有产品气入口,与所述产品气出口之间具有产品气输送管线(11);
第四换热器(140),所述产品气输送管线(11)与所述锅炉水输送管线(6)在所述第四换热器(140)交叉;以及
第五换热器(150),所述净化气输送管线(1)与所述产品气输送管线(11)在所述第五换热器(150)交叉。
CN201510509626.XA 2015-08-18 2015-08-18 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Active CN105062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9626.XA CN105062593B (zh) 2015-08-18 2015-08-18 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9626.XA CN105062593B (zh) 2015-08-18 2015-08-18 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2593A true CN105062593A (zh) 2015-11-18
CN105062593B CN105062593B (zh) 2017-12-19

Family

ID=5449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9626.XA Active CN105062593B (zh) 2015-08-18 2015-08-18 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259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644A (zh) * 2003-12-06 2005-06-08 杭州林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内部换热催化反应方法及设备
WO2007022639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Shessel, Gerry Manufacture of fuels by a co-generation cycle
CN102482173A (zh) * 2009-08-03 2012-05-30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生产甲烷的方法
CN103849442A (zh) * 2012-11-28 2014-06-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合成气制备天然气的方法
CN103865600A (zh) * 2012-12-12 2014-06-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甲烷化工艺
CN103946149A (zh) * 2011-11-18 2014-07-23 庄信万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加合成气的氢含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644A (zh) * 2003-12-06 2005-06-08 杭州林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内部换热催化反应方法及设备
WO2007022639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Shessel, Gerry Manufacture of fuels by a co-generation cycle
CN102482173A (zh) * 2009-08-03 2012-05-30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生产甲烷的方法
CN103946149A (zh) * 2011-11-18 2014-07-23 庄信万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加合成气的氢含量的方法
CN103849442A (zh) * 2012-11-28 2014-06-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合成气制备天然气的方法
CN103865600A (zh) * 2012-12-12 2014-06-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甲烷化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邓渊: "《煤气规划设计手册》", 31 January 199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2593B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90258A1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热试后快速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5508051B (zh) 高温气冷堆氦气间接循环制氢耦合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07144146B (zh) 基于母管制的罐式煅烧炉余热利用系统
CN109761203B (zh) 一种高浓度so2转化制酸工艺
CN105905869B (zh) 一种煤制氢co变换多联产方法及装置
CN203782058U (zh) 甲醇合成系统
CN203718744U (zh) 烟气余热回收排烟温度控制系统
CN107892950A (zh) 一种高温热煤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3910604B (zh) 甲醇合成塔出口高温气体的处理工艺和甲醇合成系统
CN105062593A (zh) 制备甲烷的工艺系统
CN211078472U (zh) 一种提高硫回收能效的装置
CN210419867U (zh) 一种煤化工控温变换联产电能系统
CN209730061U (zh) 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多联供能源系统
CN107062176A (zh) 产汽过热一体化立式薄管板废热回收装置
CN107840314B (zh) 一种冶炼烟气制酸系统
CN207619341U (zh) 一种高温热煤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3959839U (zh) 一种合成氨生产装置余热回收系统
CN203715291U (zh) 合成氨反应工艺中带调温阀的升温系统
CN216592830U (zh) 水泥窑窑尾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3430582U (zh) 一种副产蒸汽热能综合回收利用的甲醛工艺装置
CN207132314U (zh) 一种壳牌煤气化蒸汽系统
CN214371824U (zh)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开式mggh系统
CN214664319U (zh) 一种油汽联供余热系统
CN219624088U (zh) 一种中温scr脱硝烟气温度的调节系统
CN215929533U (zh) 锅炉定连排及循环水节能再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Shenhua Ener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oneng Baotou Coal Chemical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AND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Shenhua building, 22 West Binhe Road,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HUA BAOTOU COAL CHEMIC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AND CHEM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