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2097A -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2097A
CN105062097A CN201510459047.9A CN201510459047A CN105062097A CN 105062097 A CN105062097 A CN 105062097A CN 201510459047 A CN201510459047 A CN 201510459047A CN 105062097 A CN105062097 A CN 105062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pe
high strength
modifying asphalt
disulfonic acid
weigh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90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军
王攀
刘羽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XIONGYA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XIONGYA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XIONGYA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XIONGYA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590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20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2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2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制备原料包含:沥青,MAH-g-SEBS,MAH-g-PE以及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本发明还涉及所述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广泛应用于道路施工中,其在具备较高强度的同时,还要求具备较好的韧性。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加入热塑性弹性体TPE来提高沥青的性能,因为其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回弹性,以及易加工的特点。然而,常规的TPE材料,如SEBS存在耐久性、重复耐疲劳性有限、耐温性以及耐化学性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
因此,非常需要通过配方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开发一种同时具备更高的强度、更高韧性以及更好稳定性的TPE改性沥青。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制备原料包含:
沥青100重量份,马来酸酐改性SEBS(MAH-g-SEBS)10~40重量份,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MAH-g-PE)10~20重量份以及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5~15重量份。
较佳地,所述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由环氧型硅烷偶联剂与氨基封端磺化聚酰亚胺预聚物反应得到。
较佳地,所述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的制备原料还包含10~20重量份的丙烯
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机硅的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中的烷基有1~12个碳原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上述的原料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b)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
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更易于理解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公开内容。在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会提及大量术语,这些术语被定义为具有以下含义。
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
“任选的”或者“任选地”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制备原料包含:
沥青100重量份,MAH-g-SEBS10~40重量份,MAH-g-PE10~20重量份以及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5~15重量份。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沥青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沥青。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SEBS”是指以聚苯乙烯为末端段,以聚丁二烯加氢得到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为中间弹性嵌段的线性三嵌共聚物,用于本申请的SEBS并无特别要求,可为市售的,也可以通过合成得到。本申请中的MAH-g-SEBS可以采用溶液接枝和熔融接枝两种方法制备,其中,溶液接枝法进行SEBS接枝MAH时,接枝反应时间长,接枝效率低,需要消耗大量有毒、易燃溶剂,生产成本高,对人体伤害大,污染环境,占地大,难于实现连续化操作。因此,优选采用熔融接枝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AH-g-SEBS中,MAH的接枝率为1%~3%;优选地,所述MAH-g-SEBS中,MAH的接枝率为2%。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MAH-g-PE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市售的或实验合成的,其中,MAH的接枝率为1%~3%;优选地,MAH的接枝率为2%。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聚酰亚胺”是由作为原料的酸酐和磺化二胺聚合而得到的,由下述通式(1)表示。
式中,Ar1表示4价的有机基团,Ar2为2价的有机基团。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及剥离后的产物,氧化石墨烯是单一的原子层,可以随时在横向尺寸上扩展到数十微米,因此,其结构跨越了一般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典型尺度。氧化石墨烯可视为一种非传统型态的软性材料,具有聚合物、胶体、薄膜,以及两性分子的特性。经过氧化处理后,氧化石墨仍保持石墨的层状结构,但在每一层的石墨烯单片上引入了许多氧基功能团。氧化石墨烯一般由石墨经强酸氧化而得。主要有三种制备氧化石墨的方法:Brodie法,Staudenmaier法和Hummers法。其中Hummers法的制备过程的时效性相对较好而且制备过程中也比较安全,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它采用浓硫酸中的高锰酸钾与石墨粉末经氧化反应之后,得到棕色的在边缘有衍生羧酸基及在平面上主要为酚羟基和环氧基团的石墨薄片,此石墨薄片层可以经超声或高剪切剧烈搅拌剥离为氧化石墨烯,并在水中形成稳定、浅棕黄色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由于共轭网络受到严重的官能化,氧化石墨烯薄片具有绝缘的特质。经还原处理可进行部分还原,得到化学修饰的石墨烯薄片。目前,制备氧化石墨烯新方法已经层出不穷了,大体上分为自顶向下方法和自底向上方法两大类。前者的思路是拆分鳞片石墨等制备氧化石墨烯,以传统三方法的改进方法为代表,还包括拆分(破开)碳纳米管的方法等等。后者是用各种碳源合成的方法,具体方法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本申请中的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是指用磺化聚酰亚胺预聚物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包括使用单组分的磺化聚酰亚胺预聚物改性氧化石墨烯或使用其他组分与磺化聚酰亚胺预聚物配合改性氧化石墨烯。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由包含氨基封端聚酰亚胺预聚物、环氧硅烷偶联剂以及氧化石墨烯的原料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氨基封端聚酰亚胺预聚物由包含摩尔比为1:(0.8~0.98)的磺化二胺和二酐的原料制备得到。
所述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可采用如下合成方法:
(1)环氧硅烷改性聚酰亚胺预聚物的制备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摩尔的磺化二胺、适量间甲酚和三乙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当磺化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0.8~0.98摩尔的二酐和2.0~4.0摩尔的催化剂,在室温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75~85℃,反应约3.5~4.5h,再在约175~185℃下,反应约3.5~4.5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2~24h,即得氨基封端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氨基封端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环氧型硅烷偶联剂1~30份以及适量良溶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75~85℃反应约2h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2~24h,即得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2)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以及氧化石墨烯10~50份加入去离子水中,加适量碱调节PH至8~10,超声约30min后,在约65~75℃下搅拌反应约80~100min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至1~2,质子交换约24h后,再中和该溶液,抽滤并去除溶剂后,即得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
以上物料所用份数均为重量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磺化二胺选自4,4'-二氨基二苯基-2,2'-二磺酸、4,4'-二氨基-3,3'-
二甲基二苯甲烷-2,2'-二磺酸、4,4'-二氨基-2,2',3,3'-二甲基二苯甲烷-2,2'-二磺酸、4,4'-二氨基-2,2'-二甲基联苯-2,2'-二磺酸、4,4'-二氨基-3,3'-二甲基联苯-2,2'-二磺酸、4,4'-二氨基联苯-3,3'-二磺酸、2,6'-二氨基-1,3,5-三甲基苯磺酸、3,5-二氨基苯磺酸、4,4'-二氨基二苯醚-2,2'-二磺酸、3,4'-二氨基二苯醚-2,3'-二磺酸、4,4'-二氨基-1'',3''二苯氧基苯-5''-磺酸、3,3'-二氨基-1'',3''-二苯氧基苯-5''-磺酸、9,9'-双(4-氨基苯基)芴-2,7'-二磺酸、4,4'-二氨基-4'',4'''-二苯氧基联苯-3'',3'''-二磺酸、4,4'-二氨基-4'',4'''-二苯氧基-二苯基异丙烷-5'',5'''-二磺酸或4,4'-二氨基-1'',4''-二苯氧基-苯-2''-磺酸、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3,3’-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磺化二胺为侧链型,且选自9,9'-双(4-氨基苯基)芴-2,7'-二磺酸、2,2’-双(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3,3’-双(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中任意一种;更优选地,所述磺化二胺为3,3’-双(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二酐选自均苯四甲酸酐、3,4,9,10-苝四羧酸酐、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双环[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二酐选自3,4,9,10-苝四羧酸酐以及1,4,5,8-萘四甲酸二酐中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更优选地,所述二酐为1,4,5,8-萘四甲酸二酐。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石墨烯为网状。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氧化石墨烯中的碳及氢之外的元素的比例为15at%~40at%;优选地,所述网状氧化石墨烯中的碳及氢之外的元素的比例为17at%~30at%;更优选地,所述网状氧化石墨烯中的碳及氢之外的元素的比例为18at%~25at%。
更佳地,制备上述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的原料中,还包含10~20重量份的
丙烯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机硅的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中的烷基有1~12个碳原子。环戊二烯有机硅是指具有环戊二烯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具体地,可以是三甲硅烷基环戊二烯、三乙硅烷基环戊二烯、三甲基(2,3,4,5-四甲基-2,4-环戊二烯-1-基)硅烷、三甲基甲硅烷基五甲基环戊二烯、1-乙基-5-(三甲基硅基)-1,3-环戊二烯、三甲基(1,2,3,4,5-五甲基环戊二烯基)硅烷、二(2,3,4,5-四甲基-2,4-环戊二烯-1-基)硅烷二甲酯、N-叔-丁基-1,1-二甲基-1-(2,3,4,5-四甲基-2,4-环戊二烯-1-基)硅烷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可以大幅度提高沥青材料的力学强度,而且磺酸基的增塑作用还可以保证较高的弹性,因此提供了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机硅的共聚物中,丙烯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机硅的重量比为2~5:1。
丙烯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机硅共聚物的加入可以明显地提高沥青材料的抗冲性能,此外硅烷的交联作用还可以保证不明显丧失力学性能,因此提供了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上述的原料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b)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且以下物料所用份数均为重量份。
原料:
A1:沥青
B1:MAH-g-SEBS(MAH的接枝率为1%)
B2:MAH-g-SEBS(MAH的接枝率为2%)
B3:MAH-g-SEBS(MAH的接枝率为3%)
C1:MAH-g-PE(MAH的接枝率为1%)
C2:MAH-g-PE(MAH的接枝率为2%)
C3:MAH-g-PE(MAH的接枝率为3%)
D1: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其制备方法为:
(1)环氧硅烷改性聚酰亚胺预聚物的制备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摩尔的4,4'-二氨基二苯基-2,2'-二磺酸、20摩尔的间甲
酚以及2.2摩尔的三乙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当磺化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0.8摩尔的均苯四甲酸酐和4.0摩尔的苯甲酸,在室温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85℃,反应约4.5h,再在约185℃下,反应约4.5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2h,即得氨基封端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上述氨基封端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环氧型硅烷偶联剂KH-56015份以及二甲基亚砜100份,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80℃反应约2h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4h,即得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2)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以及网状氧化石墨烯(碳及氢之外的元素的比例为15at%)30份加入去离子水中,加适量碱调节PH至9,超声约30min后,在约75℃下搅拌反应约100min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至2,质子交换约24h后,再中和该溶液,抽滤并去除溶剂后,即得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
以上物料所用份数均为重量份。
D2: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其制备方法为:
(1)环氧硅烷改性聚酰亚胺预聚物的制备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摩尔的9,9'-双(4-氨基苯基)芴-2,7'-二磺酸、20摩尔的间甲酚以及2.2摩尔的三乙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当磺化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0.9摩尔的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和4.0摩尔的苯甲酸,在室温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85℃,反应约4.5h,再在约185℃下,反应约4.5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2h,即得氨基封端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上述氨基封端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环氧型硅烷偶联剂KH-56015份以及二甲基亚砜100份,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80℃反应约2h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4h,即得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2)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以及网状氧化石墨烯(碳及氢之外的元素的比例为17at%)30份加入去离子水中,加适量碱调节PH至9,超声约30min后,在约75℃下搅拌反应约100min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至2,质子交换约24h后,再中和该溶液,抽滤并去除溶剂后,即得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
以上物料所用份数均为重量份。
D3: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其制备方法为:
(1)环氧硅烷改性聚酰亚胺预聚物的制备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摩尔的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20摩尔的间甲酚以及2.2摩尔的三乙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当磺化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0.98摩尔的1,4,5,8-萘四甲酸二酐和4.0摩尔的苯甲酸,在室温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85℃,反应约4.5h,再在约185℃下,反应约4.5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2h,即得氨基封端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上述氨基封端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环氧型硅烷偶联剂KH-56015份以及二甲基亚砜100份,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80℃反应约2h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4h,即得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2)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以及网状氧化石墨烯(碳及氢之外的元素的比例为30at%)30份加入去离子水中,加适量碱调节PH至9,超声约30min后,在约75℃下搅拌反应约100min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至2,质子交换约24h后,再中和该溶液,抽滤并去除溶剂后,即得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
以上物料所用份数均为重量份。
D4: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其制备方法为:
(1)环氧硅烷改性聚酰亚胺预聚物的制备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摩尔的3,3’-双(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20摩尔的间甲酚以及2.2摩尔的三乙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当磺化二胺完全溶解后,加入0.9摩尔的1,4,5,8-萘四甲酸二酐和4.0摩尔的苯甲酸,在室温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85℃,反应约4.5h,再在约185℃下,反应约4.5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2h,即得氨基封端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在完全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上述氨基封端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环氧型硅烷偶联剂KH-56015份以及二甲基亚砜100份,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搅拌约30min后,加热至约80℃反应约2h后,降至室温,把溶液倒入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用甲醇反复洗涤去除溶剂后过滤后,于真空烘箱中约50℃下烘干约24h,即得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
(2)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将步骤(1)制得的环氧硅烷改性的聚酰亚胺预聚物10份,以及网状氧化石墨烯(碳及氢之外的元素的比例为20at%)30份加入去离子水中,加适量碱调节PH至9,超声约30min后,在约75℃下搅拌反应约100min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至2,质子交换约24h后,再中和该溶液,抽滤并去除溶剂后,即得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
以上物料所用份数均为重量份。
E1:丙烯酸烷基酯与三甲硅烷基环戊二烯的共聚物(丙烯酸烷基酯与三甲硅烷基环戊二烯的重量比为2:1)
E2:丙烯酸烷基酯与三甲硅烷基环戊二烯的共聚物(丙烯酸烷基酯与三甲基(2,3,4,5-四甲基-2,4-环戊二烯-1-基)硅烷的重量比为5:1)
E3:丙烯酸烷基酯与三甲硅烷基环戊二烯的共聚物(丙烯酸烷基酯与N-叔-丁基-1,1-二甲基-1-(2,3,4,5-四甲基-2,4-环戊二烯-1-基)硅烷胺的重量比为3:1)
实施例1
将A1100重量份,B110重量份,C110重量份、以及D15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实施例2
将A1100重量份,B230重量份,C215重量份、以及D210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实施例3
将A1100重量份,B340重量份,C320重量份、以及D315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实施例4
将A1100重量份,B230重量份,C215重量份、以及D410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实施例5
将A1100重量份,B230重量份,C215重量份、D410重量份以及E110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实施例6
将A1100重量份,B230重量份,C215重量份、D410重量份以及E220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实施例7
将A1100重量份,B230重量份,C215重量份、D410重量份以及E315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实施例8
将A1100重量份,B230重量份,C215重量份、D410重量份以及E215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对比例1
将A1100重量份,B230重量份,以及C215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对比例2
将A1100重量份,B230重量份,C215重量份以及E315重量份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得到混合料;
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改性沥青。
测试方法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在26℃下,以500mm/min的拉伸速率测定。
弯曲模量(MPa)以及低温弯曲应变(10-3)按照JTJ052-2000标准测定,测定条件为-15℃,1mm/min。
马歇尔稳定度(kN)以及马歇尔流量(0.1mm)按照JTJ052-2000标准测定,测定条件为60℃,50mm/min。
车辙动稳定度(次/mm)按照JTJ052-2000标准测定,测定条件为60℃,0.7MPa。
测试结果见表1及表2。
表1
表2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不使用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以及丙烯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机硅的共聚物的沥青相比,本申请的沥青具有明显更好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因此提供了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公开的特征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而且在科技上的进步将形成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的原因而未被目前考虑的可能的等同物或子替换,且这些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被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10)

1.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制备原料包含:
沥青100重量份,MAH-g-SEBS10~40重量份,MAH-g-PE10~20重量份以及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烯5~15重量份。
2.权利要求1的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中,所述MAH-g-SEBS的接枝率为1~3%。
3.权利要求1的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中,所述MAH-g-PE的接枝率为1~
3%。
4.权利要求1的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中,所述磺化聚酰亚胺改性氧化石墨
烯由包含环氧型硅烷偶联剂、氨基封端磺化聚酰亚胺预聚物以及氧化石墨烯的原料制备得到。
5.权利要求4的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中,所述氨基封端磺化聚酰亚胺预聚
物由包含摩尔比为1:(0.8~0.98)的磺化二胺和二酐的原料制备得到。
6.权利要求5的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中,所述磺化二胺选自4,4'-二氨基二
苯基-2,2'-二磺酸、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苯甲烷-2,2'-二磺酸、4,4'-二氨基-2,2',3,3'-二甲基二苯甲烷-2,2'-二磺酸、4,4'-二氨基-2,2'-二甲基联苯-2,2'-二磺酸、4,4'-二氨基-3,3'-二甲基联苯-2,2'-二磺酸、4,4'-二氨基联苯-3,3'-二磺酸、2,6'-二氨基-1,3,5-三甲基苯磺酸、3,5-二氨基苯磺酸、4,4'-二氨基二苯醚-2,2'-二磺酸、3,4'-二氨基二苯醚-2,3'-二磺酸、4,4'-二氨基-1'',3''二苯氧基苯-5''-磺酸、3,3'-二氨基-1'',3''-二苯氧基苯-5''-磺酸、9,9'-双(4-氨基苯基)芴-2,7'-二磺酸、4,4'-二氨基-4'',4'''-二苯氧基联苯-3'',3'''-二磺酸、4,4'-二氨基-4'',4'''-二苯氧基-二苯基异丙烷-5'',5'''-二磺酸或4,4'-二氨基-1'',4''-二苯氧基-苯-2''-磺酸、2,2’-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3,3’-双(4-磺酸基苯氧基)联苯磺化二胺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7.权利要求5的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中,所述二酐选自均苯四甲酸酐、3,4,9,10-
苝四羧酸酐、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双环[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制备原料还包含10~20重
量份的丙烯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机硅的共聚物,其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中的烷基有1~12个碳原子。
9.权利要求8的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其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
机硅的共聚物中,丙烯酸烷基酯与环戊二烯有机硅的重量比为2~5:1。
10.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原料混合均匀,加热到160℃,边搅拌,边反应2h,
得到混合料;
(b)采用轮碾法将上述原料压实成型后,60℃养护1天,得到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
CN201510459047.9A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062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9047.9A CN105062097A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9047.9A CN105062097A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2097A true CN105062097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491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9047.9A Pending CN105062097A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209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0506A (zh) * 2016-08-17 2017-01-04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抗剥落性能的新型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0509A (zh) * 2016-08-17 2017-01-04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新型化学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0884A (zh) * 2015-12-02 2017-06-09 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抗车辙剂的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45247A (zh) * 2017-05-19 2017-10-13 同济大学 基于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聚乙烯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4485A (zh) * 2018-08-02 2018-11-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高分散性的大体积链段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9439000A (zh) * 2018-09-25 2019-03-08 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59771A (zh) * 2021-02-10 2021-06-15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吸热面的高耐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7091A (ja) * 1985-01-21 1986-07-28 Mitsuboshi Sangyo Co Ltd 防水シ−トおよびその施工法
CN1990556A (zh) * 2005-12-27 2007-07-04 上海群康沥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粘度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882A (zh) * 2014-10-11 2015-06-24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天然沥青改性的高模量沥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7091A (ja) * 1985-01-21 1986-07-28 Mitsuboshi Sangyo Co Ltd 防水シ−トおよびその施工法
CN1990556A (zh) * 2005-12-27 2007-07-04 上海群康沥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粘度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882A (zh) * 2014-10-11 2015-06-24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天然沥青改性的高模量沥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I AKBAR YOUSEFI: ""Rubber-polyethylene Modified Bitumens"", 《IRANIAN POLYMER JOURNAL》 *
孙溢等: ""胺基改性氧化石墨烯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0884A (zh) * 2015-12-02 2017-06-09 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石墨烯抗车辙剂的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0506A (zh) * 2016-08-17 2017-01-04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抗剥落性能的新型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0509A (zh) * 2016-08-17 2017-01-04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新型化学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0509B (zh) * 2016-08-17 2018-12-14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化学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0506B (zh) * 2016-08-17 2019-04-30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抗剥落性能的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45247A (zh) * 2017-05-19 2017-10-13 同济大学 基于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的聚乙烯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4485A (zh) * 2018-08-02 2018-11-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高分散性的大体积链段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8864485B (zh) * 2018-08-02 2020-05-2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高分散性的大体积链段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9439000A (zh) * 2018-09-25 2019-03-08 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9000B (zh) * 2018-09-25 2021-03-26 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59771A (zh) * 2021-02-10 2021-06-15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吸热面的高耐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2097A (zh)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tpe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1581A (zh) Tpe组合物以及由其得到的高性能密封材料
JP5628521B2 (ja) 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
CN105916910B (zh) 聚酰亚胺前体和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
JP5587606B2 (ja) ポリマーブレンド組成物
Wang et al. Synergy of electrochemical grafting and crosslinkable crystalline sizing agent to enhance the interfacial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PEEK composites
US8013251B2 (en) Electrical wire comprising an aromatic polyketone and polysiloxane/polyimide block copolymer composition
US8545975B2 (en) Articles comprising a polyimide solvent cast film having a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JP4133561B2 (ja) ポリアミック酸オリゴマー、ポリイミドオリゴマー、溶液組成物、および繊維強化複合材料
JP5027242B2 (ja) ポリマーブレン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TW200808871A (en) Articles comprising a polyimide solvent cast film having a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9415509A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粘接剂、酰亚胺低聚物、酰亚胺低聚物组合物以及固化剂
CN104830011A (zh) Tpe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高性能抗菌医用止血带
Ahmadi et al. Effect of cellulose nanofibers and acetylated cellulose nanofib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thermoplastic starch blends
WO2007135982A1 (ja) ポリイミド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アミック酸溶液組成物
CN104878130B (zh) 一种复合功能氨基树脂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6323A (zh) 一种高强度无卤阻燃tpe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979B (zh) 环保型抗菌阻燃tpe地毯背胶粉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063518A (ja) 架橋基を含有する低誘電性ポリイミ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105539A1 (ja) 樹脂複合材料及び樹脂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AU598972B2 (en) Polyimide resin composition
Co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composites with polyphenylene oxide
Mayo et al. Phase separation of polymer‐functionalized SWNTs within a PMMA/polystyrene blend
JP3075472B2 (ja) ポリイミド/エポキシ樹脂複合体及びその製法
JP2006307114A (ja) ポリイミド樹脂、塗料、シームレス管状体及び耐熱性塗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