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1756B - 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1756B
CN105061756B CN201510526359.7A CN201510526359A CN105061756B CN 105061756 B CN105061756 B CN 105061756B CN 201510526359 A CN201510526359 A CN 201510526359A CN 105061756 B CN105061756 B CN 105061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nt
polyaminoacid
prepared
carrier micelle
monomethyl 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63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1756A (zh
Inventor
丁建勋
何陶媛
庄秀丽
陈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5263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17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1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1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1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1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基酸,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I中,50≤n≤200,1≤i≤10,3≤j≤30。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一端是亲水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另一端是疏水的瓜氨酸与缬氨酸共聚物,这种具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的两亲性聚氨基酸在水中能够自发组装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尺寸的胶束,而且聚氨基酸中瓜氨酸与缬氨酸之间的化学键能够在组织蛋白酶B的作用下断裂,使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能够被酶降解。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中含有上述聚氨基酸,使这种载药胶束具有较好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此外,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的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几年来一直有新的抗肿瘤药物出现,而且治疗方案也得到不断的改进,但临床所使用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在应用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水溶性差,代谢快,药物利用率低,对正常的组织细胞毒副作用较大,在化疗过程中部分肿瘤容易产生耐药性,必须增加化疗药物剂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科研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一种抗肿瘤药物新的给药体系。人们更加关注研究纳米尺寸的药物传递体系,其中,对物理包裹的载药方式研究的较为广泛,聚合物能够在水中自组装成纳米载体,如胶束、囊泡和脂质体,聚合物纳米胶束具有粒径可控、体内循环时间长、可以进行靶向性修饰等优点,但对于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响应的环境响应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制备的载药胶束具有较好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基酸,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式I中,50≤n≤200,1≤i≤10,3≤j≤30。
优选的,所述式I中,60≤n≤190,2≤i≤8,4≤j≤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有机溶剂中,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进行反应,得到聚氨基酸;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式II中,50≤n≤200;
所述瓜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
所述缬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V所示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10℃;
所述反应的时间为60小时~100小时。
优选的,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的摩尔比为1:(1~10):(3~30)。
优选的,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进行反应,得到的中间产物;
将所述中间产物与氨水进行反应,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优选的,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
优选的,所述瓜氨酸-N-内羧酸酐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瓜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得到瓜氨酸-N-内羧酸酐。
优选的,所述缬氨酸-N-内羧酸酐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缬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得到缬氨酸-N-内羧酸酐。
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及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一端是亲水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另一端是疏水的瓜氨酸与缬氨酸共聚物,这种具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的两亲性聚氨基酸在水中能够自发组装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尺寸的胶束,在自组装过程中,疏水嵌段构成胶束的内核,亲水嵌段在胶束的内核外形成外壳,这种胶束能够作为药物传输和控制释放的载体材料,而且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中瓜氨酸与缬氨酸之间的化学键能够在组织蛋白酶B的作用下断裂,这种聚氨基酸能够被组织蛋白酶B降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胶束,包括聚氨基酸和负载在聚氨基酸上的抗肿瘤药物,所述聚氨基酸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氨基酸,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具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的两亲性聚氨基酸,这种聚氨基酸在水中能够自发组装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尺寸的胶束,使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使其中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部位实现聚集,而且这种聚氨基酸能够被组织蛋白酶B降解,使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具有较好的酶响应性,其中的抗肿瘤药物能够在组织蛋白酶B的存在下快速释放。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76%~94%。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中含有聚氨基酸,使这种载药胶束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核磁共振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红外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核磁共振检测图谱;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红外检测图谱;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0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1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2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3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2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2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2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2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基酸,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式I中,50≤n≤200,1≤i≤10,3≤j≤3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中,60≤n≤19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中,70≤n≤18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中,100≤n≤15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中,2≤i≤8;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中,3≤i≤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中,4≤j≤25;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中,10≤j≤2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中,12≤j≤1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9000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4000~8000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有机溶剂中,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进行反应,得到聚氨基酸;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式II中,50≤n≤200;
所述瓜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
所述缬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V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在有机溶剂中,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进行反应,得到聚氨基酸。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1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8℃;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60小时~100小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65小时~95小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70小时~90小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搅拌的条件下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进行反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进行反应的有机溶剂为甲苯。
在本发明中,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式II中,50≤n≤20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I中,60≤n≤19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I中,70≤n≤18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式II中,100≤n≤15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进行反应,得到的中间产物;
将所述中间产物与氨水进行反应,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有机溶剂中,将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进行反应,得到的中间产物。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反应的温度为10℃~4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反应的温度为15℃~3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反应的温度为20℃~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反应的时间为3天~7天;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反应的时间为4天~5天。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搅拌的条件下将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进行反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进行反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进行反应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二氯甲烷加入到聚乙二醇单甲醚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氯甲烷的加入温度为55℃~75℃;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氯甲烷的加入温度为60℃~7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数均分子量为4000~800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600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5~10):(10~3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6~9):(15~2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7~8):(17~2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依次进行洗涤、干燥、沉降,得到中间产物。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试剂为氯化钠饱和溶液。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次数为4次~6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试剂为无水硫酸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时间为20小时~30小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试剂为乙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试剂为无水乙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完成后,可以将得到的沉降产物进行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产物。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20℃~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为20小时~30小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得到中间产物后,将所述中间产物与氨水进行反应,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氨水反应的温度为10℃~4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氨水反应的温度为15℃~3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氨水反应的温度为20℃~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氨水反应的时间为3天~7天;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氨水反应的时间为4天~5天。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所述中间产物和氨水进行反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氨水的质量为所述中间产物质量的7倍~15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氨水的质量为所述中间产物质量的10倍~12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氯化铵的存在下将中间产物和氨水进行反应,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所述氯化铵起到增溶的作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0.7~1.5);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0.8~1.2);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0.9~1.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产物和氨水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依次进行萃取、洗涤、干燥、过滤、蒸发和沉降,得到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萃取的过程中为:将所述中间产物和氨水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与氯化钠混合达到饱和状态;将得到的饱和状态的混合溶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试剂为饱和氯化钠溶液。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次数为2次~4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试剂为无水硫酸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时间为20小时~30小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的方法为抽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蒸发的方法为旋蒸。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试剂为乙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试剂为无水乙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沉降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真空干燥,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20℃~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为20小时~30小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溶解于甲苯中,在真空和加热的条件下共沸除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00℃~13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10℃~12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水的时间为1.5小时~4小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水的时间为2小时~3小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共沸除水采用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优选为除水后的N,N-二甲基甲酰胺。
在本发明中,所述瓜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N-内羧酸酐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瓜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得到瓜氨酸-N-内羧酸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温度为60℃~8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温度为65℃~7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温度为7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时间为2小时~4小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时间为3小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搅拌的条件下将瓜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氮气的保护下将瓜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的质量比为1:(1~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的质量比为1:(1.2~1.8);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的质量比为1:(1.4~1.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瓜氨酸和三光气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依次进行沉降、溶解、洗涤、干燥和过滤,得到瓜氨酸-N-内羧酸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试剂为正己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溶解的试剂为乙酸乙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试剂为碳酸氢钠溶液。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试剂为无水硫酸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的方法为抽滤。
在本发明中,所述缬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V所示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缬氨酸-N-内羧酸酐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缬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得到缬氨酸-N-内羧酸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缬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温度为40℃~6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缬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温度为45℃~5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搅拌的条件下将缬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氮气的保护下将缬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缬氨酸和三光气反应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缬氨酸和三光气的质量比为1:(0.6~1.5);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缬氨酸和三光气的质量比为1:(0.8~1.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缬氨酸和三光气的质量比为1:(0.9~1.1)。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缬氨酸和三光气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依次进行沉降、溶解、洗涤、干燥和过滤,得到缬氨酸-N-内羧酸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试剂为正己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溶解的试剂为乙酸乙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试剂为碳酸氢钠溶液。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试剂为无水硫酸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的方法为抽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完成后,可以将过滤后得到的产物进行重结晶和干燥,得到缬氨酸-N-内羧酸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的摩尔比为1:(1~10):(3~3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的摩尔比为1:(3~8):(4~2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的摩尔比为1:(4~6):(5~2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依次进行沉降和干燥,得到聚氨基酸。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试剂为乙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试剂为无水乙醚。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的次数为2次~4次。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氨基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胶束,包括聚氨基酸和负载在聚氨基酸上的抗肿瘤药物,所述聚氨基酸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氨基酸,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在本发明中,所述聚氨基酸在水中能够自发组装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尺寸的胶束,可以负载抗肿瘤药物形成载药胶束,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使其中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部位实现聚集,而且这种载药胶束具有较好的酶响应性,其中的抗肿瘤药物能够在组织蛋白酶B的存在下快速释放。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氨基酸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氨基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抗肿瘤药物可以为阿霉素。本发明对所述聚氨基酸和抗肿瘤药物的用量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不同用量的聚氨基酸和抗肿瘤药物可以得到不同载药率的载药胶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为:
将聚氨基酸和抗肿瘤药物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得到载药胶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的温度为10℃~4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的温度为15℃~3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的温度为20℃~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的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的时间为14小时~23小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的时间为16小时~22小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混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氨基酸和抗肿瘤药物混合的有机溶剂可以为N,N-二甲基甲酰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氨基酸和抗肿瘤药物混合后,将得到的混合物与水混合后进行透析,得到载药胶束。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可以为蒸馏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可以为二次蒸馏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的用量与将聚氨基酸和抗肿瘤药物混合时的有机溶剂体积一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水滴加到所述混合物中进行混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的滴加速度为0.1mL/min~1mL/min;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的滴加速度为0.2mL/min~0.8mL/min;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的滴加速度为0.4mL/min~0.6mL/min。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析过程中的截留分子量为3000Dalton~4000Dalton;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析过程中的截留分子量为3200Dalton~3800Dalton;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析过程中的截留分子量为3400Dalton~3600Dalton。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析的时间为8小时~16小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析的时间为9小时~15小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析的时间为10小时~14小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透析袋进行透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混合物和水混合后进行搅拌,然后再进行透析,得到载药胶束。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的温度为10℃~4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的温度为15℃~3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的温度为20℃~3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4小时~22小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6小时~20小时。
对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按照下述方法测试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的响应性,具体为:
将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在pH值为7.4时在有组织蛋白酶B和无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进行药物释放实验,所述药物释放实验的具体的步骤为:配制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其中pH值为7.4,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其中乙二胺四乙酸浓度为0.2mmol/L;再向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溶液中加入组织蛋白酶B,其中组织蛋白酶B的浓度为100unit/mL;将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分别溶于10m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溶液和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组织蛋白酶B缓冲溶液中,放入3500Dalton的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相应的缓冲溶液中,其中缓冲溶液的体积为100mL;放入37℃的摇床中,震荡速率为70r/min。在2h,4h,6h,8h,12h,24h,48h,72h分别取出2mL缓冲溶液,再加入相应的2mL缓冲溶液;将取出的缓冲溶液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阿霉素的量以得到相应的药物累积释放与时间的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在有组织蛋白酶B的缓冲溶液中的药物释放率远比无组织蛋白酶B的大,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具有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包裹在载药胶束内部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内的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可以快速释放,从而达到增强药物效果。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实施例1
将20g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放入干燥的反应瓶中,然后在120℃且搅拌的条件下抽真空2h,将反应瓶进行油浴,当温度为60℃时,分别向反应瓶中加入10g的无水硫酸镁,200mL除过水的二氯甲烷,在冰水浴的条件向反应瓶中加入5mL的三乙胺,30mL的甲基磺酰氯,在25℃、搅拌子搅拌条件下反应72h,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洗涤五次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将干燥后的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在25℃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中间产物;
将所述中间产物和与所述中间产物等质量的氯化铵溶于氨水中,氨水的体积为中间产物质量的10倍,在25℃搅拌条件下反应4天,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萃取,将萃取后的产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三次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12h,抽滤,将液体旋蒸至150mL,将旋蒸后的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两次,在25℃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式1中,n为45。
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产率:
产率=实际得到的产物质量/理论得到的产物质量×100%;
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产率为89.8%。
实施例2
将20g的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放入干燥的反应瓶中,然后在120℃且搅拌的条件下抽真空2h,将反应瓶进行油浴,当温度为60℃时,分别向反应瓶中加入10g的无水硫酸镁,200mL除过水的二氯甲烷,在冰水浴的条件向反应瓶中加入2.5mL的三乙胺,15mL的甲基磺酰氯,在25℃、搅拌子搅拌条件下反应72h,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洗涤五次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将干燥后的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在25℃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中间产物;
将所述中间产物和与所述中间产物等质量的氯化铵溶于氨水中,氨水的体积为中间产物质量的10倍,在25℃搅拌条件下反应4天,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萃取,将萃取后的产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三次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12h,抽滤,将液体旋蒸至150mL,将旋蒸后的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两次,在25℃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2所示的结构:
式2中,n为90。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产率为93.6%。
实施例3
将20g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放入干燥的反应瓶中,然后在120℃且搅拌的条件下抽真空2h,将反应瓶进行油浴,当温度为60℃时,分别向反应瓶中加入10g的无水硫酸镁,200mL除过水的二氯甲烷,在冰水浴的条件向反应瓶中加入2mL的三乙胺,12mL的甲基磺酰氯,在25℃、搅拌子搅拌条件下反应72h,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洗涤五次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将干燥后的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在25℃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中间产物;
将所述中间产物和与所述中间产物等质量的氯化铵溶于氨水中,氨水的体积为中间产物质量的10倍,在25℃搅拌条件下反应4天,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萃取,将萃取后的产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三次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12h,抽滤,将液体旋蒸至150mL,将旋蒸后的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两次,在25℃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对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检测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核磁共振谱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红外谱图,由图1和图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3所示的结构:
式3中,n为114。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产率为95.9%。
实施例4
将20g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放入干燥的反应瓶中,然后在120℃且搅拌的条件下抽真空2h,将反应瓶进行油浴,当温度为60℃时,分别向反应瓶中加入10g的无水硫酸镁,200mL除过水的二氯甲烷,在冰水浴的条件向反应瓶中加入1.25mL的三乙胺,7.5mL的甲基磺酰氯,在25℃、搅拌子搅拌条件下反应72h,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洗涤五次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过夜;将干燥后的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在25℃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中间产物;
将所述中间产物和与所述中间产物等质量的氯化铵溶于氨水中,氨水的体积为中间产物质量的10倍,在25℃搅拌条件下反应4天,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萃取,将萃取后的产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三次后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12h,抽滤,将液体旋蒸至150mL,将旋蒸后的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两次,在25℃下真空干燥24h后,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对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4所示的结构:
式4中,n为182。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产率为97.5%。
实施例5
在70℃加热搅拌的条件下,用除过水的四氢呋喃将10g的瓜氨酸溶解于干燥的三口瓶中,通氮气,加入6g的三光气,一个小时后再加入5g的三光气,两个小时后再加入4g的三光气,共搅拌回流3个小时;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氮气吹半个小时后,依次用冷的正己烷沉降,冷的乙酸乙酯溶解,冷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一次,再用冷水洗涤三次,将洗涤后的产物和无水硫酸镁混合后放入-20℃冰箱中干燥过夜;将干燥后的产物进行抽滤,将溶液中的溶剂抽干后,得到瓜氨酸-N-内羧酸酐。
对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由图3可知,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
实施例6
在50℃加热搅拌条件下,用除过水的四氢呋喃将20g的缬氨酸溶解于干燥的三口瓶中,通氮气,加入12g的三光气,一个小时后再加入5g的三光气,两个小时后再加入2g的三光气2g,搅拌至澄清;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氮气吹半个小时后,依次用冷的正己烷沉降,冷的乙酸乙酯溶解,冷的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一次,再用冷水洗涤三次,将洗涤后的产物和无水硫酸镁混合后放入冰箱中干燥过夜;将干燥后的产物抽滤,将溶液中的溶剂抽干后重结晶、干燥,得到缬氨酸-N-内羧酸酐。
对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进行核磁共振检测,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核磁共振氢谱图,由图4可知,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V所示的结构:
实施例7
将2g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用100mL甲苯溶解,在抽真空和120℃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共沸除水,共沸除水2h后,加入除过水的200mL的二甲基甲酰胺进行溶解,向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0061g的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1.452g的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在抽真空0.5h后4℃下反应72h;将得到的反应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三次,干燥后得到聚氨基酸。
对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
式5中,n为45,i为5,j为10。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890g/moL。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得到聚氨基酸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产率为90.5%。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聚氨基酸,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采用4g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替换实施例7中2g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对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具有式6所示的结构:
式6中,n为90,i为5,j为10。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5880g/moL。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得到聚氨基酸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产率为92.8%。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聚氨基酸,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采用8g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替换实施例7中2g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对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具有式7所示的结构:
式7中,n为182,i为5,j为10。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9900g/moL。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得到聚氨基酸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产率为91.4%。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聚氨基酸,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采用5g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替换实施例7中2g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采用0.726g的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替换1.452g的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
对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核磁共振检测图谱,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红外检测图谱,由图5和图6所知,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具有式8所示的结构:
式8中,n为114,i为5,j为5。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6300g/moL。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聚氨基酸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产率为92.6%。
实施例11
按照实施例10所述的方法制备聚氨基酸,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采用1.452g的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替换0.726g的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
对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具有式9所示的结构:
式9中,n为114,i为5,j为10。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6970g/moL。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得到聚氨基酸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产率为93.1%。
实施例12
按照实施例10所述的方法制备聚氨基酸,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采用2.178g的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替换0.726g的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
对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具有式10所示的结构:
式10中,n为114,i为5,j为15。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7350g/moL。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得到聚氨基酸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产率为92.5%。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0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聚氨基酸,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采用0.8049g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替换1.0061g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采用1.452g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替换0.726g的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缬氨酸-N-内羧酸酐。
对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具有式11所示的结构:
式11中,n为114,i为4,j为10。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6300g/moL。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聚氨基酸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产率为92.6%。
实施例14
按照实施例13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聚氨基酸,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采用1.2073g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替换0.8049g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瓜氨酸-N-内羧酸酐。
对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和红外检测,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具有式12所示的结构:
式12中,n为114,i为6,j为10。
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7350g/moL。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得到聚氨基酸的产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的产率为92.5%。
实施例15
将20mg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溶于3mL的DMF中,称取2mg的阿霉素溶于2mL的DMF中,待完全溶解后,将聚氨基酸和DMF形成的溶液与阿霉素和DMF形成的溶液分别混合,在25℃下搅拌20h,向得到的混合液中以0.5mL/min的速度滴加5mL的二次蒸馏水,在25℃条件下搅拌18h后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Dalton的透析袋透进行12h的透析,得到载药胶束。
按照下述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将载药胶束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载药胶束的浓度为0.05~0.2mg/L;将阿霉素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阿霉素的浓度为0.2mg/L,将阿霉素溶液逐级稀释;使用荧光分度计测量测试载药胶束溶液中的阿霉素含量和阿霉素溶液中的阿霉素含量,得到相应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效率;理论载药率计算方法为:
理论载药率(wt%)=投入药物总量/(药物总量+胶束的量)×100
载药效率为的计算方法为:
载药效率(wt%)=实际载入胶束中药物的量/加入药物的量×100
测试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08059,理论载药率为0.090909,载药效率为0.87654。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的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7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79%。
实施例16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采用6mg的阿霉素替换2mg的阿霉素。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17573,理论载药率为0.230769,载药效率为0.710649。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6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8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83%。
实施例17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采用10mg的阿霉素替换2mg的阿霉素。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25594,理论载药率为0.333333,载药效率为0.687955。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7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9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83%。
实施例18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采用14mg的阿霉素替换2mg的阿霉素。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29431,理论载药率为0.411765,载药效率为0.59579。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8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0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85%。
实施例19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采用18mg的阿霉素替换2mg的阿霉素。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31931,理论载药率为0.473684,载药效率为0.521219。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9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93%。
实施例20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0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0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04522,理论载药率为0.090909,载药效率为0.860358。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0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0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0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85%。
实施例21
按照实施例16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6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1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1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08346,理论载药率为0.230769,载药效率为0.651334。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1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1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3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1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94%。
实施例22
按照实施例1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7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2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2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11326,理论载药率为0.333333,载药效率为0.608446。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2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2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4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2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76%。
实施例23
按照实施例18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8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3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2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17764,理论载药率为0.411765,载药效率为0.549073。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3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3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5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3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80%。
实施例24
按照实施例19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9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21735,理论载药率为0.473684,载药效率为0.470204。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4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6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4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88%。
实施例25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04816,理论载药率为0.090909,载药效率为0.880919。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5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7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82%。
实施例26
按照实施例16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6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08156,理论载药率为0.230769,载药效率为0.710011。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6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2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8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6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83%。
实施例27
按照实施例1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7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12054,理论载药率为0.333333,载药效率为0.63345。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7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2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19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7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91%。
实施例28
按照实施例18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8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19075,理论载药率为0.411765,载药效率为0.554867。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8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2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20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8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93%。
实施例29
按照实施例19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与实施例19不同的是,采用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替换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按照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计算本发明实施例2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理论载药率和载药效率,计算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的实际载药率为0.22156,理论载药率为0.473684,载药效率为0.475193。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29提供的载药胶束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测试结果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2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组织蛋白酶B响应结果,由图2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29制备得到的载药胶束在组织蛋白酶B的条件下药物释放效率达到79%。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基酸,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I中,50≤n≤200,1≤i≤10,3≤j≤30。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一端是亲水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另一端是疏水的瓜氨酸与缬氨酸共聚物,这种具有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的两亲性聚氨基酸在水中能够自发组装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尺寸的胶束,而且聚氨基酸中瓜氨酸与缬氨酸之间的化学键能够在组织蛋白酶B的作用下断裂,使本发明提供的聚氨基酸能够被酶降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聚氨基酸的载药胶束,这种载药胶束具有较好的组织蛋白酶B响应性。此外,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胶束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Claims (9)

1.一种聚氨基酸,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式I中,60≤n≤190,2≤i≤8,4≤j≤25。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有机溶剂中,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进行反应,得到聚氨基酸;
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式II中,60≤n≤190;
所述瓜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
所述缬氨酸-N-内羧酸酐具有式IV所示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10℃;
所述反应的时间为60小时~100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瓜氨酸-N-内羧酸酐和缬氨酸-N-内羧酸酐的摩尔比为1:(1~10):(3~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聚乙二醇单甲醚、三乙胺和甲基磺酰氯进行反应,得到的中间产物;
将所述中间产物与氨水进行反应,得到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1000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瓜氨酸-N-内羧酸酐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瓜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得到瓜氨酸-N-内羧酸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缬氨酸-N-内羧酸酐的制备方法为:
在有机溶剂中,将缬氨酸和三光气进行反应,得到缬氨酸-N-内羧酸酐。
9.一种载药胶束,包括聚氨基酸和负载在聚氨基酸上的抗肿瘤药物,所述聚氨基酸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基酸,或权利要求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基酸。
CN201510526359.7A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Active CN105061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6359.7A CN105061756B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6359.7A CN105061756B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1756A CN105061756A (zh) 2015-11-18
CN105061756B true CN105061756B (zh) 2018-07-27

Family

ID=54491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6359.7A Active CN105061756B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17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8964B (zh) * 2016-05-20 2018-07-0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水溶性的氨基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31589A1 (en) * 2007-10-31 2009-05-21 Carmen Scholz Controlled molecular weight amino acid polymers having functionalizable backbones and end groups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3374128B (zh) * 2012-04-28 2016-05-1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纳米载体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087311B (zh) * 2012-12-25 2015-04-15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31005B (zh) * 2013-01-10 2015-10-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氨基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物
CN104292455B (zh) * 2014-09-18 2016-08-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温敏性共聚物及其合成方法和水凝胶体系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brication of doxorubicin-loaded ellipsoid micelle based on diblock copolymer with a linkage of enzyme-cleavable peptide";Haitao Huang et al.;《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20150622;第133卷;第362-369页 *
"Preclinical validation of anti-TMEFF2-auristatin E–conjugated antibodies in the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Daniel E.H. Afar et al.;《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20040831;第3卷(第8期);第921-93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1756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6573A (zh) 聚氨基酸、其制备方法和载药凝胶
CN103550781A (zh) 树状大分子自组装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88670B (zh) 一种双响应性葡聚糖‑聚氨基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CN103554923B (zh) 一种肽类树状大分子自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59091A (zh)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及双重敏感性的聚合物药物载体、载药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6946B (zh) 高分子阿霉素键合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4508B (zh) 酸敏感两亲性星状嵌段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333301A (zh) 一种两亲性pH响应4/6杂臂星型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54027B (zh)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嵌段聚合物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28665A (zh) 基于偶氮还原酶响应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应用
CN103342788A (zh) 三嵌段聚阳离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859990B (zh) 侧链含硫辛酰基的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的聚合物囊泡及其应用
CN102440961B (zh) 一种具有酸敏亚表层的靶向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338B (zh) 一种阳离子类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1830B (zh) 一种树枝状基因药物载体及制备和应用
CN109824890A (zh) 聚氨基酸、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432647B (zh) 基于叔氨基的pH响应嵌段聚合物及其混合胶束与应用
CN102174184A (zh) 一种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核酸药物运输载体
CN105061756B (zh) 一种聚氨基酸及其制备方法和载药胶束
CN106554499A (zh) 一种含二硫键的聚(β-氨基酯)类聚合物基因载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5949467B (zh) 一种pH敏感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OEAd-g-MPEG、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77092A (zh) 含有缩醛键的双重靶向的两亲共聚物及其制备和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应用
CN100389140C (zh) 由聚肽-b-聚四氢呋喃-b-聚肽三嵌段共聚物制备纳米及微米级自组装体的方法
CN105832668B (zh) 基于聚磷酸酯的叶酸靶向酸敏感核交联载药胶束
CN108003342A (zh) 聚氨基酸、其制备方法和载药凝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