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2098A -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程序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程序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2098A
CN105052098A CN201480018106.2A CN201480018106A CN105052098A CN 105052098 A CN105052098 A CN 105052098A CN 201480018106 A CN201480018106 A CN 201480018106A CN 105052098 A CN105052098 A CN 105052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system
dispensing device
session
relay
repeated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81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52098B (zh
Inventor
久礼嘉伸
小笠原好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52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2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52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2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6Broadcast or multicas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8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traffic restrictions f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g. involving subnets or subdomai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中继管理装置,包括: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Description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程序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程序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因特网协议(IP)多播传输有时用于将一个数据流传输到多个接收装置,以及用于多个接收装置处理并显示同一数据流。下面的专利文献1可以作为描述这种多播传输的文献而引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4-32114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多播传输中,优选地,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灵活地适应参与多播传输的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改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中继管理装置,包括: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中继管理方法,包括: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基于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用作: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中继管理系统,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一个或两个以上中继装置,在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形成中继链路;以及中继管理装置,包括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经由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发明的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可以灵活地适应参与多播传输的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体配置的说明图。
图2是例示在中继管理系统中的元件之间执行的通信的说明图。
图3是例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4是例示发送装置侧的会话登记的成功示例的序列图。
图5是例示接收装置侧的会话登记的成功示例的序列图。
图6是例示会话信息的具体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频带预留的具体示例的简化系统配置图。
图8是例示发送装置侧的会话登记的不成功示例的序列图。
图9是例示接收装置侧的会话登记的不成功示例的序列图。
图10是例示发送装置侧的会话登记删除时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11是例示接收装置侧的会话登记删除时的操作的序列图。
图12是例示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的说明图。
图13是例示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的说明图。
图14是例示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的变型例的说明图。
图15是例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有时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多个元件由在相同参考标号之后附加的不同字母来区分。例如,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或逻辑意义的多个元件根据需要区分为发送装置30A、30B和30C。注意,当不需要特别单独区分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多个元件时,仅附加相同的参考标号。例如,当不需要特别区分发送装置30A、30B和30C时,这些装置的每个都被简称作发送装置30。
此外,将按照下面项目的顺序说明本公开。
1.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体配置
2.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配置
3.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
3-1.成功登记时的操作
3-2.不成功登记时的操作
3-3.登记删除时的操作
4.变型例
5.硬件配置
6.结论
<1.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体配置>
例如将在“2.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配置”至“5.硬件配置”中详细说明的,可以以各种模式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此外,实施例中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中继管理装置)包括:
A.会话管理单元(240),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B.频带预留单元(资源管理单元250),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在下文,首先将参考图1和图2说明像这样包括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体配置。
图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体配置的说明图。如图1中例示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12、多个成像装置14、多个显示装置16、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发送装置30A至30N、接收装置40A至40M、多个L2交换机7、以及多个L3交换机8,并且执行从N个发送装置30到M个接收装置40的多播传输。
发送装置30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个实时传输协议(RTP)多播发送单元32。RTP多播发送单元32例如经由视频输入接口从成像装置14输入视频/声音数据流,并且RTP多播发送单元32多播传输输入的数据流。发送装置30中的每个也可以多播传输来自多个RTP多播发送单元32的多个数据流。
接收装置40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个RTP多播接收单元42。RTP多播接收单元42接收从发送装置30多播传输并且由L2网络和L3网络中继的数据流。由RTP多播接收单元42接收的数据流例如经由视频输出接口输出到显示装置16,从而显示在显示装置16上。接收装置40中的每个也可以接收由多个RTP多播接收单元42多播传输的多个数据流。
L2交换机7在发送装置30或接收装置40与L3网络之间中继数据传输。L3交换机8在发送装置30侧的L2网络与接收装置40侧的L2网络之间中继数据传输。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有时L2交换机7和L3交换机8共同地称作中继装置10。
控制器12将中继管理系统中关于多播传输的指令传输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例如,当通过操作员的操作指定参与多播传输的发送装置30或接收装置40时,控制器12将指定的发送装置30或接收装置40的信息传输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根据来自控制器12的指令,执行L2网络和L3网络中的每个中继装置的设置管理、要多播传输的数据流的频带预留等。将在“2.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配置”及后面的部分中详细地说明该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功能和操作。
如上,参考图1,已经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体配置。随后,参考图2,将概述在中继管理系统中的元件之间执行的通信。
图2是例示在中继管理系统中的元件之间执行的通信的说明图。控制器12和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例如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会话连接,并且“多播会话开始/终止请求”从控制器12传输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
此外,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与发送装置30,以及同样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与接收装置40通过例如根据RFC6455的WebSocket连接。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基于来自控制器12的“多播会话开始/终止请求”发送“多播发送开始/终止请求”或“多播接收开始/终止请求”。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与中继装置10通过例如经由ssh、telnet会话的命令行接口(CLI)、根据RFC6241的NETCONF以及由开放联网基金会提出的OpenFlow协议的设置改变接口而连接。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执行下面关于中继装置10描述的Qos设置、多播转发等。
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基于来自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多播发送开始/终止请求”或“多播接收开始/终止请求”的接收,使用根据RFC3550的IP多播的RTP执行数据流(视频、声音等)的多播传输。
(背景)
同时,通用L2交换机通过IGMP/MLD窥探功能,分析从接收装置发送到L2交换机的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多播侦听发现(MLD)_JOIN/LEAVE消息,并且改变针对相应端口的多播转发的有效/无效。
此外,当在正常单播传输中执行频带管理时,初步计算每个链路中每个流的传输频带,并且在L2交换机的入站端口执行每个流的流量限制,从而可以抑制对其他通信的影响。但是,在多播传输的情况下,使用通用L2交换机在出站端口执行每个流的流量限制是不可能的,而是仅可以执行对于每一类有限数量(通常大约八个)的输出队列的传输速率的限制。因此,当通用L2交换机在没有频带预留的情况下接收到流的IGMP/MLD_JION消息时,开始到相应端口的多播传输,从而影响具有频带预留的其他通信。也就是,难以适当地在使用通用L2交换机的网络中执行频带管理。
虽然,对于这一点,可以使用符合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以及根据IETFRFC3209的资源预留协议通信量工程扩展(RSVP-TE)的中继装置,但是这种中继装置的使用会增加成本。类似地,虽然在开放IPTV论坛中,描述了关于因特网广播的IP多播中的频带预留方法,但是需要准备符合网关功能(例如资源控制执行功能(RCEF))的装置作为称作接入节点的中继装置,这增加了成本。
此外,当多播接收终止时从接收装置发送IGMP/MLD_Leave消息时,已经接收该消息的中继装置将IGMP/MLD_Query消息发送到接收端口。然后,在确认IGMP/MLD消息在一定时间内还没有从接收端口接收到后,中继装置确定多播端口转发无效。因此,这花费一定时间来执行多播端口转发中的有效和无效设置的改变。结果,因接收装置中频带预留的改变或接收多播数据的切换而引起的显示切换等的必要时间变得更长。
对于这一点,在L2交换机的IGMP/MLD_Immediate_Leave的设置有效的情况下,L2交换机在接收到IGMP/MLD_Leave消息之后立即确定多播端口转发无效。当连接端口与L2交换机在多阶段中连接并且与多个接收装置连接时,如果任何一个接收装置发送用于终止多播接收的IGMP/MLD_Leave消息,那么也对于其他接收装置终止多播传输。
因此,考虑到上面的情况创造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使用通用中继装置的系统中同样实现多播传输的频带管理。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高中继装置的多播端口转发的有效/无效设置改变的迅速性。在下文,将说明像这样的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配置和操作。
<2.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配置>
图3是例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配置的功能框图。如图3中例示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包括信道收集单元220、数据库230、会话管理单元240、资源管理单元250以及转发控制单元260。
信道收集单元220收集L2网络和L3网络的物理拓扑(设备连接)信息、每个中继链路的链路信息(例如频带宽度)等。例如,信道收集单元220基于按照IEEE802.1ab标准化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收集如上所述的多播信道信息。
数据库230包括由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使用的各种数据。例如,数据库230存储由信道收集单元220收集的信息、下面将描述的由会话管理单元240登记的会话信息等。
会话管理单元240根据来自控制器12的指令,执行用于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和删除管理。这里,根据本实施例的会话管理单元240分别登记或删除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信息和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信息。使用这种配置,可以灵活地处理参与多播传输的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改变。注意,虽然将参考图6说明细节,会话信息包括一组多个数据流(RTP多播流等)以及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的信息。
资源管理单元250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240执行的发送装置30侧或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30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和接收装置40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资源管理单元250基于已经预留在预留目标的中继链路中使用的多播传输的数据速率与新预留的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的总值是否超过上限数据速率,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频带预留。将参考图4和后面的附图更详细地说明资源管理单元250的该频带管理。
转发控制单元260控制每个中继装置10中的Qos设置和转发设置。在会话信息的登记之前的初始设置时,在会话信息的登记时,在会话信息的登记删除时等,执行转发控制单元260的这些Qos设置和转发设置。将参考图4和后面的附图更详细地说明在每个阶段中执行的Qos设置和转发设置。
<3.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
如上,已经说明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配置。随后,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继系统的操作。
(3-1.成功登记时的操作)
图4是例示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登记的成功示例的序列图。如图4中例示的,当控制器12首先将发送装置30侧的多会话登记和开始的请求发送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S310)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依次执行会话管理处理(S320)、频带管理处理(S330)、Qos改变处理(S340)以及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S350)。此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将发送开始请求发送到发送装置30(S360),并且将来自发送装置30的响应转发到控制器12(S370和S380)。
图5是例示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登记的成功示例的序列图。如图5中例示的,当控制器12首先将接收装置40侧的多会话登记和开始的请求发送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S410)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依次执行会话管理处理(S420)、频带管理处理(S430)以及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S450)。此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将接收开始请求发送到接收装置40(S460),并且将来自接收装置40的响应转发到控制器12(S470和S480)。
在下文,将依次详细说明会话管理处理(S320和S420)、频带管理处理(S330和S430)、Qos改变处理(S340)以及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S350和S450)。
会话管理处理(S320和S420):
会话管理单元240根据来自控制器12的指令分别登记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信息和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信息。这里,将参考图6说明会话信息的具体示例。
图6是例示会话信息的具体示例的说明图。如图6中例示的,会话信息包括多播地址以及与数据流的数量相对应的数据流信息。数据流信息包括数据速率、编码解码器、作为发送装置30侧的信息的发送侧信息(发送侧IP地址、发送侧UDP端口号等)、以及作为接收装置40侧的信息且与接收装置40的数量相对应的接收侧信息(接收侧IP地址、接收侧UDP端口号等)。
在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管理处理(S320)中,登记上面除接收侧信息之外的会话信息,并且在接收装置40侧的每个会话管理处理(S420)中增加接收侧信息。
频带管理处理(S330和S430):
资源管理单元250对于传输信道中包括的每个中继链路确定是否可以对于新登记的会话执行与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相对应的频带预留。在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登记中的频带管理处理(S330)中,对于在没有接收装置40参与多播传输的状态下执行的传输,对发送装置30侧的中继链路执行频带预留,并且在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登记中的频带管理处理(S430)中,增加对于接收装置40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将参考图7具体地说明这一点。
图7是例示频带预留的具体示例的简化系统配置图。在图7中,考虑接收装置40A至40D接收由发送装置30多播传输的数据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发送装置30的会话登记中,仅执行从发送装置30A到L2交换机7A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并且在接收装置40A的会话登记中,对于从L2交换机7A到L2交换机7B以及从L2交换机7B到接收装置40A的中继链路执行频带预留。
然后,在接收装置40B的会话登记中,对于从L2交换机7B到接收装置40B的中继链路执行频带预留。注意,在接收装置40B的会话登记中不执行从L2交换机7A到L2交换机7B的频带预留,因为该频带预留已经在接收装置40A的会话登记中执行。类似地,在接收装置40C的会话登记中,对于从L2交换机7A到L2交换机7C以及从L2交换机7C到接收装置40C的中继链路执行频带预留,以及在接收装置40D的会话登记中,对于从L2交换机7C到接收装置40D的中继链路执行频带预留。
注意,对数据流传输方向上的中继链路中的频带执行频带预留的确定,以及分别执行相反方向上的频带预留的确定。
随后,将具体地说明每个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的确定方法。资源管理单元250确定会话s的传输信道中的中继链路l的链路频带宽度B_link(l)(bps)是否不小于已经预留在中继链路l中使用的多播传输的数据速率B_stream(d)(bps)与新预留的数据流的数据速率B_stream(d_new)的总值。也就是说,资源管理单元250确定在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登记中,是否满足下面的式1,以及在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登记中,是否满足下面的式2。
(对于)
(式1)
(route_snd(s):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s的会话登记时的传输的链路组)
(对于)
(式2)
(route_rcv(s,r):在接收装置40r的接收参与之后,会话s的接收侧会话登记时开始传输的链路组)
注意,式1和式2中的链路频带宽度B_link(l)(bps)可以由会话预留频带宽度B_rsv_link(l)(bps)代替。例如,当定义除了执行会话登记的流之外的数据(例如控制信号包)为最优先类,并且将链路频带宽度的10%分配给该最优先类时,得到B_rsv_link(l)=B_link(l)×0.9。
Qos改变处理(S340):
为了每个会话的频带预留的Qos保证,转发控制单元260在例如L2交换机7和L3交换机8的中继装置10中执行Qos设置处理。具体地,当开始使用网络时,转发控制单元260对于受管理的网络上的所有中继装置10执行Qos设置处理,这将在下面作为初始设置来说明,并且在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登记中,执行Qos设置处理,这将在下面作为会话登记中的设置来说明。使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对于登记会话的多播传输执行频带预留,同时对于最优先的通信(例如控制包)确保一定的频带宽度。此外,同样当使用不能在输出端口设置中执行每个流的流量限制的中继装置10时,变得可以通过频带预留执行Qos保证。
初始设置:(对于受管理的网络上的所有中继装置10的设置)
转发控制单元260执行下面的设置作为中继装置10的出站端口设置。
·输出队列设置:
根据下面的包的DiffServCodePoint(DSCP)值提供输出队列并且执行优先传输设置。执行调度以便按此顺序优先地传输EF、AF11和BE。
DSCP值:EF…最优先类(对于控制包)
DSCP值:AF11…优先类(对于多播会话数据)
DSCP值:BE(BestEffort)…尽力服务类(对于其他数据)
·输出队列传输速率设置:
执行下面的设置。注意,当在相对于相应类队列优先的队列中不存在数据时,可以超过为该相应类队列设置的传输速率。
EF类队列::链路频带宽度的10%
AF11类队列::链路频带宽度的90%
(在这种情况下,B_rsv_link(l)=B_link(l)×0.9)
BE类队列:链路频带宽度的5%
·入站端口设置(仅对于干线端口)
在干线端口(连接到另一个中继装置的端口)上执行下面的设置。
类分类设置:执行设置以便根据DSCP值将到达的包映射到相应的输出队列。
发送装置侧的会话登记时的设置(对于连接到登记会话中的发送装置30的中继装置10的端口的设置)
·入站端口设置(对于登记会话中的连接到发送装置的中继装置的接入端口):
每个流的流量限制设置:
-在登记会话中包括的数据流(流动)上执行流量限制。通过使用发送源IP地址、多播地址以及发送目的地UDP端口来执行流识别。
-将流量限制速率设置为会话信息中包括的数据流的数据速率。
每个流的类分类设置:
-在登记会话中包括的数据流(流动)上执行类分类。
-类分类:AF11
注意,虽然Qos改变处理没有描述为图5中接收侧的会话登记时的处理,但是当能够限制每个流的输出流量的中继装置10存在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管理下的网络上时,转发控制单元260可以执行每个流的输出限制的设置作为中继装置10中的Qos改变处理。
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S350和S450)
通过上面的Qos改变处理,可以实现对于具有指示“AF11”数据类的DSCP值的数据流的频带确保,以及对于DSCP值为“EF”的最优先数据(例如控制包)的频带确保。另一方面,仅通过Qos改变处理,当中继装置10从接收装置40接收IGMP/MLD_JOIN消息时,开始向接收装置40的多播传输。因此,关注的是到目前为止已经为其预留频带的多播传输的频带可能被抑制。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是考虑到这种情况而执行的处理。具体地,当开始使用网络时,转发控制单元260对于受管理的网络上的所有中继装置10执行转发设置改变处理,这将在下面作为初始设置来说明,并且在发送装置30侧和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登记中,执行转发设置改变处理,这将在下面作为会话登记时的设置来说明。
初始设置:(对于受管理的网络上的所有中继装置10的设置)
·入站端口设置:
IGMP/MLD_Traffic_Filter设置:设置IGMP/MLD消息以便不被接收。也就是说,转发控制单元260将中继装置10设置为限制模式,在该限制模式中限制接收参与多播组的请求。从而,变得可以抑制除了由IGMP/MLD加入消息预留的流之外的流的多播传输。
会话登记时的设置:(在会话登记中,对于由“频带管理处理”预留频带的中继链路中的发送侧中继装置的输出端口的设置)
·转发开始设置
对于在登记会话中包括的数据流(流动)执行转发开始设置。使用这种配置,中继装置10可以开始在登记会话中包括的数据流的转发。当中继装置10是L2交换机7时,转发开始设置由例如IGMP/MLD_Static_Snooping设置实现。另一方面,当中继装置10是L3交换机8时,上面的初始设置和转发开始设置通过多播路通过协议设置(PIM-SSM等)的改变、多播路由表的静态设置、单播路由设置(OSPF、静态路由等)、通信过滤设置等实现。
通过上面初始设置与会话登记时的设置的组合,仅登记会话的数据流作为待多播传输的数据流在网络上转发,从而可以实现多播传输的频带管理。
注意,虽然图4例示同样在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登记中执行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的示例,但是当根据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登记,开始数据流转发的中继装置10不存在时,不执行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例如,如图7中例示的,在发送装置30A的会话登记中仅执行对于从发送装置30A到L2交换机7A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L2交换机7A不执行数据流的转发,因此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是不需要的。
(3-2.不成功登记时的操作)
如上,已经说明成功的会话登记时的操作。随后,将参考图8和图9说明不成功登记时的操作。
图8是例示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登记的不成功示例的序列图。如图8中例示的,当首先控制器12将发送装置30侧的多会话登记和开始的请求发送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S310)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执行会话管理处理(S320)。此后,当资源管理单元250尝试执行频带管理处理(S330)时,当上面的式1不满足且不能预留频带时,会话管理单元240删除在S320中登记的会话信息(S390)。然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将指示不成功的会话登记的响应发送到控制器12(S392)。
图9是例示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登记的不成功示例的序列图。如图9中例示的,当首先控制器12将接收装置40侧的多会话登记和开始的请求发送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S410)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执行会话管理处理(S420)。此后,当资源管理单元250尝试执行频带管理处理(S430)时,当上面的式2不满足且不能预留频带时,会话管理单元240删除在S420中登记的会话信息(S490)。然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将指示不成功的会话登记的响应发送到控制器12(S492)。
(3-3.登记删除时的操作)
随后,将说明会话登记成功之后因发送装置30或接收装置40的改变而执行的会话登记删除的操作。
图10是例示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登记删除时的操作的序列图。如图10中例示的,当首先控制器12将发送装置30侧的多会话登记删除和终止的请求发送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S510)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将去往发送装置30的发送终止请求发送到发送装置30(S520),并且接收来自发送装置30的响应(S530)。
此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中的会话管理单元240从会话信息中删除关于发送装置30的信息,作为会话管理处理(S540)。然后,资源管理单元250释放为发送装置30侧的每个中继链路预留的频带,作为频带管理处理(S550)。随后,转发控制单元260删除参考图4作为Qos设置改变处理(S340)说明的、对于连接到发送装置30的中继装置10的端口的设置(S560)。此外,转发控制单元260去除参考图4作为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S350)说明的、对于中继装置10的转发开始设置(S570)。也就是说,转发控制单元260在中继链路的发送侧的中继装置10的出站端口上执行转发终止设置。此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将指示会话登记终止的响应发送到控制器12(S580)。
图11是例示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登记删除时的操作的序列图。如图11中例示的,当首先控制器12将接收装置40侧的多会话登记删除和终止的请求发送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S610)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将去往接收装置40的接收终止请求发送到接收装置40(S620),并且接收来自接收装置40的响应(S630)。
此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会话管理单元240从会话信息中删除关于接收装置40的信息,作为会话管理处理(S640)。然后,资源管理单元250释放为接收装置40侧的每个中继链路预留的频带,作为频带管理处理(S650)。此外,转发控制单元260去除参考图5作为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S450)说明的、对于中继装置10的转发开始设置(S670)。也就是说,转发控制单元260在中继链路的发送侧的中继装置10的出站端口上执行转发终止设置。此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将指示会话登记终止的响应发送到控制器12(S68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执行明示的转发开始设置和转发终止设置,可以减少在多播端口转发中有效/无效设置的改变所需的时间。因此,例如当在接收装置40中切换接收和多播传输时,可以减少显示切换所需的时间。
<4.变型例>
虽然图7说明仅配置有L2交换机7的简化网络中的频带预留,但是L2交换机7和L3交换机8经常在实际网络中混合。因此,在下面,将说明L2交换机7和L3交换机8混合的网络中的频带预留的具体示例。
图12是例示发送装置30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的说明图。如图12中例示的,当在L2交换机7A至7D和L3交换机8存在于发送装置30与接收装置40之间的网络中执行发送装置30侧的频带预留时,资源管理单元250对于从发送装置30到L3交换机8的中继链路的每个执行频带预留。也就是说,资源管理单元250对于从发送装置30到L2交换机7A,从L2交换机7A到L2交换机7B,以及从L2交换机7B到L3交换机8的中继链路执行频带预留。然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与频带预留同步地,指示发送装置30开始数据流的传输。
图13是例示接收装置40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的说明图。资源管理单元250对于从接收装置40到L3交换机8的中继链路的每个执行频带预留,作为接收装置40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然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向控制器12通知接收装置40可以从发送装置30接收的数据流的数量,以及在L3交换机8处接收到的来自发送装置30的多播通信量信息。
图14是例示发送装置30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的变型例的说明图。如图14中例示的,当在发送装置30侧执行频带预留时,资源管理单元250可以对于一直到连接接收装置40的一侧的边缘处的L3交换机8的中继链路执行频带预留。图14示出执行从发送装置30到L3交换机8D的中继链路以及从发送装置30到L3交换机8F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的示例。注意,对于L3交换机8C与L3交换机8G之间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频带预留因频带短缺等失败。然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与频带预留同步地,指示发送装置30开始数据流的传输。注意,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可以通过频带预留确保中继链路的频带,并且可以在参与多播传输的接收装置40出现的阶段对于L3交换机8执行转发开始设置。使用这种配置,可以抑制L3网络内的通信量。
<5.硬件配置>
如上,已经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信息处理(例如资源管理和转发设置改变处理)通过在下面说明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软件和硬件的协作来实现。
图15是例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硬件配置的说明图。如图15中例示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01、只读存储器(ROM)2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3、输入单元208、输出单元210、存储单元211、驱动器212以及通信单元215。
CPU201用作操作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并且根据各种程序控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整体操作。例如,通过该CPU201与软件的协作实现参考图3说明的信道收集单元220、会话管理单元240、资源管理单元250以及转发控制单元260的功能。此外,CPU201可以是微处理器。ROM202存储由CPU201使用的程序、操作参数等。RAM203临时存储由CPU201在执行中使用的程序,在执行中根据需要改变的参数等。这些单元通过由CPU总线等构成的主机总线互相连接。
输入单元208由供用户输入信息的输入装置(例如鼠标、键盘、触摸板、按钮、麦克风、开关和摇杆、基于用户的输入产生输入信号并将输入信号输出到CPU201的输入控制电路等)构成。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输入单元208输入各种数据并且指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处理操作。
输出单元210包括显示单元,例如液晶显示(LCD)单元、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单元、灯等。此外,输出单元210包括声音输出单元,例如扬声器和耳机。例如,显示单元显示捕获的图像、产生的图像等。另一方面,声音输出单元输出转换成声音的声音数据等。
存储单元211是用于数据存储的单元,其配置成根据本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存储单元的示例。存储单元211可以包括存储介质、将数据记录到存储介质中的记录单元、从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读取单元、删除记录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的删除单元等。该存储单元211存储将由CPU20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驱动器212是记录介质的读写器,并且内置在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中或者从外部附接。驱动器212读取记录在附接的可移除存储介质24(例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中的信息,并且将信息输出到RAM203。此外,驱动器212可以将信息写入可移除存储介质24中。
通信单元215是由通信设备等构成的通信接口,用于连接到例如L3网络。
注意,虽然在上面参考图15说明了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硬件配置,控制器12、发送装置30、接收装置40等的硬件可以用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基本上相同的方式配置,并且省略说明。
<6.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分别登记和删除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信息和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信息。使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灵活地处理参与多播传输的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改变。
此外,作为多播转发设置改变处理,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初始设置中设置网络上的中继装置10以便不接收参与多播组的请求,并且在会话登记中执行包括在到中继装置10的登记会话中的数据流的转发开始设置。使用这种配置,仅会话登记中的数据流作为待多播传输的数据流在网络上转发,并且可以实现多播传输的频带管理。
已经参考附图在上面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公开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找到各种更改和变型,并且应当理解,它们将自然地落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本说明书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处理中的步骤不一定需要按照序列图或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以时间序列处理。例如,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处理中的步骤可以按与序列图中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处理,或者可以并行地处理。
此外,可以创建计算机程序以使得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中内置的硬件(例如CPU201、ROM202和RAM203)执行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上述元件的功能等同的功能。此外,也提供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
另外,本技术也可以如下配置。
(1)
一种中继管理装置,包括:
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2)
根据(1)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还包括:
转发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中继装置设置为限制模式,在限制模式中限制接收来自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的参与多播组的请求,并且被配置为在形成已经执行频带预留的中继链路的中继装置上执行所述数据流的转发开始设置。
(3)
根据(2)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当发送装置侧的会话信息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被会话管理单元删除时,转发控制单元在形成删除了会话信息的一侧的中继链路的中继装置上执行数据流的转发终止设置。
(4)
根据(2)或(3)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转发控制单元针对中继装置为每个数据类设置输出传输速率的限制,并且设置会话信息中包括的数据流的数据速率,作为与已经由会话管理单元登记了会话信息的发送装置连接的中继装置的输入限制速率。
(5)
根据(1)至(4)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频带预留单元基于已经预留在预留目标中继链路中使用的多播传输的数据速率与所述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的总值是否超过上限数据速率,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频带预留。
(6)
根据(5)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上限数据速率是小于预留目标中继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的速率。
(7)
根据(1)至(6)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会话管理单元分别执行发送装置侧的已登记会话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已登记会话信息的删除。
(8)
一种中继管理方法,包括:
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基于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9)
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用作:
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10)
一种中继管理系统,包括:
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
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
一个或两个以上中继装置,在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形成中继链路;以及
中继管理装置,包括:
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经由所述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附图标记列表
7L2交换机
8L3交换机
10中继装置
12控制器
14成像装置
16显示装置
20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
30发送装置
32多播发送单元
40接收装置
42多播接收单元
220信道收集单元
230数据库
240会话管理单元
250资源管理单元
260转发控制单元

Claims (10)

1.一种中继管理装置,包括:
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还包括:
转发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中继装置设置为限制模式,在限制模式中限制接收来自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的参与多播组的请求,并且被配置为在形成已经执行频带预留的中继链路的中继装置上执行所述数据流的转发开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当发送装置侧的会话信息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被会话管理单元删除时,转发控制单元在形成删除了会话信息的一侧的中继链路的中继装置上执行所述数据流的转发终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转发控制单元针对中继装置为每个数据类设置输出传输速率的限制,并且设置会话信息中包括的所述数据流的数据速率,作为与已经由会话管理单元登记了会话信息的发送装置连接的中继装置的输入限制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频带预留单元基于已经预留在预留目标中继链路中使用的多播传输的数据速率与所述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的总值是否超过上限数据速率,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频带预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所述上限数据速率是小于预留目标中继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的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管理装置,
其中,会话管理单元分别执行发送装置侧的已登记会话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已登记会话信息的删除。
8.一种中继管理方法,包括:
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基于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9.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用作:
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的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10.一种中继管理系统,包括:
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
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
一个或两个以上中继装置,在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发送装置与所述一个或两个以上接收装置之间形成中继链路;以及
中继管理装置,包括:
会话管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经由所述中继链路执行的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对于发送装置侧的信息和接收装置侧的信息分别执行所述登记,以及
频带预留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会话管理单元执行的发送装置侧或接收装置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执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
CN201480018106.2A 2013-04-05 2014-03-11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Active CN1050520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9394 2013-04-05
JP2013079394 2013-04-05
PCT/JP2014/056291 WO2014162828A1 (ja) 2013-04-05 2014-03-11 中継管理装置、中継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中継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2098A true CN105052098A (zh) 2015-11-11
CN105052098B CN105052098B (zh) 2019-04-23

Family

ID=5165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8106.2A Active CN105052098B (zh) 2013-04-05 2014-03-11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42166B2 (zh)
EP (1) EP2983334B1 (zh)
JP (1) JP6281566B2 (zh)
CN (1) CN105052098B (zh)
WO (1) WO20141628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3988B2 (ja) * 2015-09-02 2019-04-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セッション制御方法およびセッショ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608A (zh) * 2002-12-10 2004-07-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资源预约方法及分组通信系统
CN1518282A (zh) * 2003-01-21 2004-08-04 ���µ�����ҵ��ʽ���� 通信系统和终端
US20070081459A1 (en) * 2005-10-11 2007-04-12 Alcatel Multi-service session admission control
CN101356781A (zh) * 2006-01-10 2009-0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977178A (zh) * 2010-08-09 2011-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的媒体通道建立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7199A (ja) * 1996-03-08 1997-09-19 Chokosoku Network Computer Gijutsu Kenkyusho:Kk マルチキャスト接続方法
JP3689580B2 (ja) * 1999-01-29 2005-08-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インタネット電話接続方法、帯域管理装置及びゲートキーパー装置
JP2003060696A (ja) * 2001-08-14 2003-02-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ルータシステム
JP2003134160A (ja) * 2001-10-25 2003-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帯域保証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サーバ
JP3639556B2 (ja) * 2001-12-12 2005-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VoIPネットワークの輻輳制御システム
US20040042398A1 (en) * 2002-02-28 2004-03-04 Seriqa Net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raffic congestion by preventing allocation of the occupied portion of the link capacity and for protecting a switch from congestion by preventing allocation on some of its links
JP3801953B2 (ja) 2002-06-21 2006-07-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mpls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
JP2004193842A (ja) * 2002-12-10 2004-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資源予約方法及び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US6950432B2 (en) 2003-05-23 2005-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rchitecture for dense multicast networks with provisioned routes
CN100553217C (zh) * 2003-07-11 2009-10-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传送层中继方法和传送层中继设备
JP2006229966A (ja) * 2005-02-15 2006-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キャスト・セッション・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US7978698B2 (en) * 2006-03-16 2011-07-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suitable to a transmission path having varied characteristics
US7787380B1 (en) 2006-06-30 2010-08-31 Juniper Networks, Inc.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with traffic engineering point to 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 hierarchy
JP4222397B2 (ja) * 2006-09-12 2009-02-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4870540B2 (ja) * 2006-12-12 2012-0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たプリンタ選択支援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4752786B2 (ja) * 2007-02-15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方法
EP1990974A3 (en) * 2007-05-02 2010-03-24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205473A (ja) * 2008-02-28 2009-09-10 Nec Corp 処理状態管理装置、処理状態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00665B2 (ja) * 2008-05-29 2013-06-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配信サーバ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WO2010090182A1 (ja) * 2009-02-03 2010-08-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スイッチシステム、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スイッチ方法
US8789124B1 (en) * 2010-05-28 2014-07-22 Music Choice Cross platform application control in an interactive, multi-platform video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608A (zh) * 2002-12-10 2004-07-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资源预约方法及分组通信系统
CN1518282A (zh) * 2003-01-21 2004-08-04 ���µ�����ҵ��ʽ���� 通信系统和终端
US20070081459A1 (en) * 2005-10-11 2007-04-12 Alcatel Multi-service session admission control
CN101356781A (zh) * 2006-01-10 2009-0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977178A (zh) * 2010-08-09 2011-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的媒体通道建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81523A1 (en) 2015-12-31
WO2014162828A1 (ja) 2014-10-09
JPWO2014162828A1 (ja) 2017-02-16
EP2983334B1 (en) 2019-09-18
EP2983334A1 (en) 2016-02-10
US9942166B2 (en) 2018-04-10
EP2983334A4 (en) 2016-11-09
JP6281566B2 (ja) 2018-02-21
CN105052098B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2779C (zh) 一种以太网中的控制系统和数据报文传输方法
CN103229468B (zh) 分组交换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WO2017059708A1 (zh) Bier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EP2608459B1 (en) Router, virtual cluster router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method thereof
US10439879B2 (en) Bandwidth management in a non-blocking network fabric
CN106688212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WO2017143723A1 (zh) 一种实现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78474B (zh) 跨域建立mpls te lsp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062295A1 (zh) 流量清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0454887C (zh) 在MPLS网络中实现QoS保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466158B (zh) 包括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中的通信方法
US1148983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access control list
WO2015024411A1 (zh) 一种服务节点能力信息的获取方法及控制平台
CN103067291A (zh) 一种上下行链路关联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53823A (zh) 建立服务质量预留的方法及节点
CN102238073A (zh) 网络业务流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WO2006056099A1 (fr) Procede et systeme permettant de garantir individuellement la qualite de service dans un reseau
CN106357542A (zh) 提供组播业务的方法和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Davie et al. MPLS: next steps
CN103166872A (zh) 网络中流量转发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5052098A (zh)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程序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WO2012103729A1 (zh) 隧道配置方法及装置
JP419957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ス設定方法並びに同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1534203A (zh) 一种组播控制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Tao et al. An IPTV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cast and Q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