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8212B -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8212B
CN106688212B CN201580048886.XA CN201580048886A CN106688212B CN 106688212 B CN106688212 B CN 106688212B CN 201580048886 A CN201580048886 A CN 201580048886A CN 106688212 B CN106688212 B CN 106688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88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8212A (zh
Inventor
久礼嘉伸
V·拉那图加
小坂佳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88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8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8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8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5Channel allocation; Bandwid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measures in reaction to resource unavailability
    • H04L47/748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e.g. modification of a reque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6Broadcast or multicas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8Client or end-user data management, e.g. managing client capabilities, user preferences or demographics, 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04N21/25866Management of end-us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MPEG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3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 H04N21/4384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volving operations to reduce the access time, e.g. fast-tuning for reducing channel switching lat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Addressing
    • H04N21/6405Multicasting

Abstract

[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地确保IP网络的频带用于传送数据流的通信控制设备。[解决方案]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设备,设置有:路径信息获取单元,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多个发送器被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器时,所述路径信息获取单元获取从所述发送器到所述接收器的所有路径信息;流量计算单元,所述流量计算单元基于由路径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路径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器到所述接收器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传输频带预留单元,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基于由流量计算单元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中的传输频带。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网际协议(IP)多播传输有时用于把一个数据流传送给多个接收装置,并且用于多个接收装置以处理并显示相同的数据流。下述专利文献1可被引用作为描述这种多播传输的文献。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4-32114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数据流的IP多播传输中,理想的是在数据流的传输之前,预先确保用于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传送数据流的频带。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的多播传输中,需要高效地进行确保用于传送数据流的频带,以便不影响其他流量。
因此,本公开提出一种构造成高效地确保用于传送数据流的频带的新的改进的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信道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被构造成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流量计算单元,所述流量计算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传输频带预留单元,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流量计算单元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基于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基于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连接到IP网络的多个发送装置;连接到IP网络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以及连接到IP网络的通信控制设备。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信道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被构造成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所述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流量计算单元,所述流量计算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传输频带预留单元,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流量计算单元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发明的有益效果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构造成高效地确保用于传送数据流的频带的新的改进的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注意,上面说明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连同上述效果一起或者代替上述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意效果或者可根据本说明书领会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个构造示例的解释图。
图2是例示在中继管理系统中的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的解释图。
图3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构造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示例之一的解释图。
图5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示例之一的解释图。
图6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示例之一的解释图。
图7是利用序列图来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的解释图。
图8是利用序列图来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的解释图。
图9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信道搜索处理的细节的解释图。
图10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资源组的预留处理的细节的解释图。
图11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资源组的预留处理的细节的解释图。
图12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资源组的预留处理的细节的解释图。
图13是例示其中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两个资源组进行频带预留的状态的解释图。
图14是例示利用分布式数据流的传输和利用复用式数据流的传输的解释图。
图15A是例示在流负荷分布式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
图15B是例示在无中断切换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 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
图16是例示传输速率和链路频带之间的关系示例的解释图。
图17是例示单宿主净切换模式(single-home clean switching mode) 下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
图18是例示多宿主净切换模式(multi-home clean switching mode) 下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
图19是例示带单宿主瞬时中断的切换模式下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
图20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构造示例的解释图。
图21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QoS保证的解释图。
图22是例示硬件构造示例的解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解释。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有时通过附加在相同的附图标记之后的不同字母,区分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多个元件。例如,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或逻辑含意的多个元件根据需要被区分成发送装置30A、30B和30C。注意,当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多个元件不需要特别单独区分时,只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当发送装置30A、30B和30C不需要特别区分时,这些装置都被简单地称为发送装置30。
注意,将按照下列顺序提供说明。
1.本公开的实施例
1.1.背景
1.2.系统构造示例
1.3.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构造示例
1.4.系统操作示例
2.硬件构造示例
3.总结
<1.本公开的实施例>
[1.1.背景]
在详细解释本公开的实施例之前,将首先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背景。
如上所述,IP多播传输有时用于把一个数据流传送给多个接收装置,以使所述多个接收装置处理并显示相同的数据流。在按照上述方式的数据流的IP多播传输中,预先预留通信网络的通信频带。
作为现有技术,在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RFC 3209“RSVP-TE:Extensions to RSVP for LSP Tunnels”中,存在与利用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 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网络中的频带预留方法相关的描述。
另外,作为现有技术,在IETF RFC 6388“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Extensions for Point-to-Multipoint and Multipoint-to-Multipoint LabelSwitched Paths”中,存在与MPLS 网络中的点对多点(P2MP)和多点对多点(MP2MP)的标签交换路径(LSP)设置方法相关的描述。
通过利用通配符过滤器(WF)方式或共享显式(SE)方式,IETF RFC 3209允许对于来自多个传输源的多播流的共享频带预留。另外,利用在 IETF RFC 6388中描述的方法允许MPLS网络中的多对多的多播LSP设置。这些方法的组合使用允许实现对于多对多通信的频带预留。
然而,利用RSVP-TE的频带预留结果产生LSP上的单个预留频带,并且因此,在每个链路需要不同带宽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利用RSVP-TE 的频带预留。另外,尽管利用RSVP-TE的频带预留允许包括遵从RSVP的 MPLS设备的MPLS网络中的频带预留,但是不能进行包括不遵从RSVP的中继设备(诸如IP路由器或以太网(注册商标)交换机)的IP网络上的频带预留。另外,利用RSVP-TE的频带预留设想每个中继设备的分布式管理,因此不支持把网络管理集中到一个设备中的集中式管理。
另外,在数据流的IP多播传输中,理想的是在传送数据流之前,预先确保用于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传送数据流的频带。这是因为当在接收数据流的接收装置侧切换数据流时,除非带宽被确保,否则不能无中断地接收数据流。这种要求在尤其是当传送包括视频和声音的数据流(AV流)时,在接收装置侧要求无中断的AV流的接收切换(交叉点切换)的广播站等中使用的用于IP网络上的广播制作的路由交换机功能(AV路由)中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的数据流的IP多播传输中,要求高效地进行确保用于传送数据流的频带,以便不影响其他流量。换句话说,确保比包括多个发送装置和多个接收装置的组所需的更多的频带会妨碍其他组确保频带。
因此,本公开的申请人深入检查了允许集中式网络管理以在每个链路需要不同带宽的IP网络中高效地进行频带预留的技术。结果,本公开的申请人提出一种将如下所述的允许集中式网络管理、以在每个链路需要不同带宽的IP网络中进行高效的频带预留的技术。
上面已经如此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背景。随后,将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构造示例。
[1.2.系统构造示例]
图1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个构造示例的解释图。下面参照图1,将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个构造示例。
如图1中图解所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12、多个成像装置14、多个显示装置16、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发送装置30A-30N、接收装置40A-40M、多个L2交换机7和多个L3交换机8,并进行从N个发送装置30到M个接收装置40的多播传输。
每个发送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实时传输协议(RTP)多播传输单元 32。RTP多播传输单元32接收例如经由视频输入IF来自成像装置14的视频/语音数据流的输入,并且RTP多播传输单元32多播传送输入数据流。每个发送装置30还可以多播传送来自多个RTP多播传输单元32的多个数据流。
每个接收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RTP多播接收单元42。RTP多播接收单元42接收从发送装置30多播传送、并由L2网络和L3网络中继的数据流。例如,由RTP多播接收单元42接收的数据流经由视频输出IF被输出给显示装置16,以显示在显示装置16上。每个接收装置40还可通过多个RTP多播接收单元42接收多播传送的多个数据流。
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用于编辑由接收装置40接收的数据流的设备也可被称为显示装置16。
L2交换机7中继发送装置30或接收装置40与L3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L3交换机8中继发送装置30侧的L2网络和接收装置40侧的L2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注意,在本说明书中,L2交换机7和L3交换机8 有时被统称为中继装置10。
控制器12把关于中继管理系统中的多播传输的指令传送给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例如,当通过操作者的操作指定了参与多播传输的发送装置30或接收装置40时,控制器12把指定的发送装置30或接收装置 40的信息传送给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按照来自控制器12的指令,进行L2网络和 L3网络中的各个中继装置的设置管理、待多播传送的数据流的频带预留等。该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功能和操作将在下面详细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装置40被构造成选择并接收从多个发送装置30 多播传送的多个数据流之一。此外,接收装置40被构造成从一个数据流切换到另一个数据流,并接收所述另一个数据流。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已被任意选择的多个发送装置30和多个接收装置40的组也被称为“资源组”。换句话说,资源组是发送端的列表和接收端的列表的组合。这里,在一个中继管理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资源组。
从而上面已经参照图1描述了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整个构造示例。随后,将描述在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
图2是例示在中继管理系统中的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的解释图。控制器12和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是例如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会话连接的,并且从控制器12向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传送“资源组登记、删除、预留更新请求”和“AV路由控制请求”。
此外,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与发送装置30,以及还有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与接收装置40是例如通过按照RFC6455的WebSocket连接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基于来自控制器12的“多播会话开始/终止请求”,传送“多播传输开始/终止请求”或者“多播接收开始/终止/切换请求”。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和中继装置10例如通过诸如经由ssh、远程登录会话的命令行接口(CLI)、按照RFC6241的NETCONF和由开放网络基金会提出的OpenFlow协议之类的设置变更IF而连接。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于中继装置10进行要在下面描述的QoS设置、多播传输等。
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基于来自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多播传输开始/终止请求”或者“多播接收开始/终止请求”的接收,利用按照RFC 3550的IP多播的RTP,进行数据流(视频、语音等)的多播传输。注意,当在一对一的基础上进行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传输时,可以通过单播而不是多播来发送和接收所述请求。
从而上面已经参照图2,描述了在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随后,将描述包含在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中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功能构造示例。
[1.3.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的构造示例]
图3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构造的功能方框图。下面将参照图3,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功能构造示例。
如图3中图解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包括信道收集单元220、数据库230、会话管理单元240、资源管理单元250和传递控制单元260。
信道收集单元220收集L2网络和L3网络的物理拓扑(设备连接)信息、诸如各个中继链路的带宽之类的链路信息等。例如,信道收集单元 220基于通过IEEE 802.1ab标准化的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收集如上所述的多播信道信息。
数据库230存储由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使用的各种数据。例如,数据库230包括由信道收集单元220收集的信息、由下面要描述的会话管理单元240登记的会话信息等。
会话管理单元240按照来自控制器12的指令,进行数据流的多播传输的会话信息的登记和删除管理。这里,按照本实施例的会话管理单元 240单独登记或删除在发送装置30侧的会话信息和在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信息。利用这样的构造,可以灵活地处理参与多播传输的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变更。注意,会话信息包括一组多个数据流(RTP多播流等)以及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的信息。
资源管理单元250基于通过会话管理单元240在发送装置30侧或接收装置40侧的会话信息的登记,进行发送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或接收装置侧的中继链路的频带预留。借助资源管理单元250的频带管理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传递控制单元260控制各个中继装置10的传递设置。借助传递控制单元260的传递设置是在会话信息的登记之前的初始设置中、在会话信息的登记中、在会话信息的登记删除中和类似时候进行的。在各个阶段进行的传递设置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另外,如图3中图解所示,资源管理单元250被构造成包括资源预留单元252和交换机设置单元254。
资源预留单元252基于由信道收集单元220收集的信息,预留在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传送的数据流的传输频带。资源预留单元 252计算可在包含在一个资源组中的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发生的所有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并按照所述最大流量预留数据流的传输频带。另外,资源预留单元252基于已经预留的频带,判定是否可以预留由控制器12新指定的频带。因此,资源预留单元252可起本公开的流量计算单元和传输频带预留单元的示例的作用。
从而如上所述,通过资源预留单元252按照可在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发生的所有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预留数据流的传输频带在接收装置40切换数据流时避免数据接收的中断。另外,通过资源预留单元252按照可在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发生的所有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预留数据流的传输频带允许在不影响其他流量(例如,其他资源组中的流量)的情况下的高效的频带预留。
在数据流的传输频带的预留之前,资源预留单元252基于给定的交换机设置信息和网络拓扑信息,指定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信道以及发送装置30和L3交换机8之间的信道。作为通过资源预留单元252指定信道的前提,理想的是已对对于其设想源特定多播(Source Specific Multicast)的L3交换机8进行了PIM-SSM、IGMP查询器设置。另外,理想的是已对所有交换机进行了IGMP探听设置。L3交换机8的路由只是静态路由,从而信道的动态变更被抑制。
提供给资源预留单元252的交换机设置信息可包括VLAN信息和L3 交换机8的路由信息(路由表)。
交换机设置单元254控制各个中继装置10的QoS设置。借助交换机设置单元254的各个中继装置10的QoS设置是在会话信息的登记之前的初始设置中、在会话信息的登记中、在会话信息的登记删除中和类似时候进行的。在各个阶段进行的QoS设置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从而上面已经参照图3,描述了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功能构造示例。随后,将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示例。
图4-6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示例之一的解释图。图4-6例示了其中把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应用于广播站中的节目制作现场的使用情况示例。
图4-6例示其中两个演播室A和B、服务器房间、用于分发节目的分发者、作为用于拍摄外部状况的图像的实时天气摄像头的成像装置14、以及连接到专线站间网络60用于与其他广播站通信的LAN/WAN网关50 经由IP网络连接的中继管理系统的示例。
图4例示其中设置在两个演播室A和B中的成像装置14和显示装置 16分别构成资源组1和2的情况的示例。每个资源组可具有由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在其中设置的构成组的设备。另外,每个资源组可具有由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管理的频带。
可能存在需要临时预留网络的频带以便允许资源组1和2的相应的设备与在其相应的演播室外部的设备通信的情况。图5例示其中资源组1 的构造已从图4的状态变更,以便允许构成资源组1的相应的设备与服务器房间中的服务器设备70通信或者与分发节目的分发者的分发服务器 80通信的状态的示例。类似地,图5例示其中资源组2的构造已从图4的状态变更,以便允许构成资源组2的相应的设备与连接到专线站间网络60的LAN/WAN网关50通信的状态的示例。
例示另一个示例。图6例示资源组1的构造已从图4的状态变更,以便允许构成资源组1的相应的设备与连接到专线站间网络60的 LAN/WAN网关50通信、与服务器房间中的服务器设备70通信或者与分发节目的分发者的分发服务器80通信的状态的示例。类似地,图6例示资源组1的构造已从图4的状态变更,以便允许与作为用于拍摄外部状况的图像的实时天气摄像头的成像装置14通信、与服务器房间中的服务器设备70通信或者与分发节目的分发者的分发服务器80通信的状态的示例。
从而如上所述,资源组的构造可按照应用被动态变更。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管理可按照应用被动态变更的各个资源组的构造以及由每个资源组使用的频带。另外,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还结合每个资源组的频带管理,管理QoS。
从而上面已经描述了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示例。随后,将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
图7是利用序列图来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的解释图。图7例示当资源管理单元250在网络的频带预留之前,利用信道收集单元220搜索其频带将被预留的资源组的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信道时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下面将参照图7,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
这里,在搜索信道之前,理想的是作为预处理,进行例如由系统管理者构筑IP网络、IP交换机的设置(除预留时的动态设置之外的预先设置)、网络拓扑信息向数据库230的登记、向中继装置10的拓扑登记、连接到IP网络的各个设备的登记(手动登记或者在与IP网络连接时的结合DHCP的登记)。
例如,当从控制器12开始搜索其频带将被预留的资源组的发送装置 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信道的处理时,控制器12指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登记/更新网络拓扑信息(步骤S101)。
在上述步骤S101已经从控制器12接收到登记/更新网络拓扑信息的指令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使资源管理单元250获取由信道收集单元 220收集的网络拓扑信息(步骤S102)。更具体地,资源管理单元250从信道收集单元220获取由信道收集单元220收集并存储在数据库230中的网络拓扑信息。
信道收集单元220基于来自资源管理单元250的网络拓扑信息的获取请求,利用由信道收集单元220收集的网络拓扑信息应答资源管理单元250(步骤S103)。
当从信道收集单元220接收到网络拓扑信息的应答时,资源管理单元250指示资源预留单元252登记/更新网络拓扑信息(步骤S104)。
已从资源管理单元250接收到登记/更新网络拓扑信息的指令的资源预留单元252基于来自资源管理单元250的指令,搜索其频带将被预留的资源组的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信道(步骤S105)。步骤S105 的信道搜索处理的细节将在下面描述。
在已经进行了搜索其频带将被预留的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信道之后,资源预留单元252利用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信道搜索的结果应答资源管理单元250(步骤S106)。资源管理单元250 随后利用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信道搜索的结果应答控制器 12(步骤S107)。
通过上述一系列处理,使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能够获取其频带将被预留的资源组的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的信道。
图8是利用序列图来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的解释图。图8例示了当资源管理单元250进行资源组中的针对网络的频带预留处理时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下面将参照图8,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示例。
例如当从控制器12首先进行资源组的登记/删除时,控制器12指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登记/删除该资源组(步骤S111)。已经从控制器 12接收到登记/删除资源组的指令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基于来自控制器12的指令,使资源管理单元250指示资源预留单元252登记/删除资源组(步骤S112)。
已经从资源管理单元250接收到登记/删除资源组的指令的资源预留单元252基于该指令,进行资源组的登记/删除处理(步骤S113)。在步骤 S113,构成资源组的一对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被登记在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中。
在已经基于来自资源管理单元250的指令进行了资源组的登记/删除之后,资源预留单元252利用结果应答资源管理单元250(步骤S114)。当从资源预留单元252接收到资源组的登记/删除的结果的应答时,资源管理单元250利用资源组的登记/删除的结果应答控制器12(步骤S115)。
随后,例如当从控制器12进行资源组的频带预留的更新(预留更新) 时,控制器12指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更新资源组的预留(步骤 S116)。
已经从控制器12接收到更新资源组的预留的指令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使资源管理单元250指示交换机设置单元254进行中继装置10 的交换机QoS设置(步骤S117)。
交换机设置单元254基于来自资源管理单元250的指令确定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步骤S118),并基于所述确定指示传递控制单元 260进行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步骤S119)。
在已经基于来自交换机设置单元254的指令进行了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之后,传递控制单元260利用设置的结果应答交换机设置单元254(步骤S120)。已经接收到来自传递控制单元260的应答的交换机设置单元254利用由传递控制单元260进行的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 QoS设置的结果,应答资源管理单元250(步骤S121)。
已经从交换机设置单元254接收到由传递控制单元260进行的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的结果的资源管理单元250基于所述应答,指示资源预留单元252更新资源组的预留(步骤S122)。
已经从资源管理单元250接收到更新资源组的预留的指令的资源预留单元252基于所述指令更新资源组的预留(步骤S123)。已经更新了资源组的预留的资源预留单元252利用更新资源组的预留的结果,应答资源管理单元250(步骤S124)。已经从资源预留单元252接收到更新资源组的预留的结果的应答的资源管理单元250利用更新资源组的预留的结果,应答控制器12(步骤S125)。
当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完成时,传递控制单元260按照与更新资源组的预留的结果的应答并行的方式,向交换机设置单元254发送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完成的通知(步骤S126)。
已经接收到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完成的通知的交换机设置单元254向资源管理单元250发送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完成的通知(步骤S127)。已经接收到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完成的通知的资源管理单元250随后向控制器12发送中继装置10的交换机QoS设置完成的通知(步骤S128)。
通过进行上述一系列操作,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可被动态变更的各个资源组的构造,并且还管理由各个资源组使用的频带。另外,通过进行上述一系列操作,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还可以结合方式处理QoS设置以及管理各个资源组的构造。
下面将描述按照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操作的细节。首先,将描述在图7的步骤S105的信道搜索处理的细节。
图9是例示由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进行的信道搜索处理的细节的解释图。下面将参照图9,描述由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进行的信道搜索处理的细节。
信道搜索处理的基本算法是在任意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重复L2 分段内的信道搜索和参照L3交换机中的路由表的处理。注意,用于在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中往来于IP网络发送和接收会话数据的终端被定义为 MediaIF。因此,换句话说,信道搜索处理的基本算法可被表示成在发送装置的MediaIF(MediaIF输入)和接收装置的MediaIF(MediaIF输出)之间重复L2分段内的信道搜索和参照L3交换机中的路由表的处理。
L2分段内的信道搜索是搜索到相同L2分段内的下一跳(沿着朝向接收装置或目的地的方向的L3交换机)的信道的处理。当在相同L2分段内存在接收装置时,信道搜索处理完成。L2分段具有树型拓扑,因此可以唯一地确定到相同L2分段内的下一跳的信道。
参照L3交换机中的路由表是通过参照路由表来确定输出端口的处理。图9例示两个L3交换机的内部路由器的路由表的示例,并且可以通过从路由表获取与目的地对应的输出端口来确定信道。
随后,搜索的信道上的输出接口列表被保持为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用在资源组的预留处理中。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信道搜索处理可由例如信道收集单元220进行。
随后,将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资源组的预留处理的细节。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资源组的预留处理是按照可在资源组内的AV路由的切换中生成的最大流量预先预留频带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频带预留处理可由资源管理单元250、尤其是资源预留单元252进行。
如上所述的预先预留频带的目的是通过确保用于资源组内的AV路由的切换中的最大流量的频带,避免切换时频带不足的风险。另外,如上所述的预先预留频带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可能因更新频带预留时的交换机设置的变更而发生的延迟。
首先,将提供术语的定义。当从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进行数据流的多播传输时,直到待通过的第一路由器(L3交换机)的信道被定义为多播上行链路,而在待通过的第一路由器(L3交换机)之后的信道被定义为多播下行链路。
资源组的预留处理的基本算法包括:资源组内的所有MediaIF之间的信道搜索;可通过各个节点(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交换机)的端口的最大可用频带的频带预留;以及按照多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的可用频带的计算和预留。
就多播上行链路而言,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从发送MediaIF到第一路由器的信道中的所有链路(传输端口)进行频带预留。
就多播下行链路而言,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从第一路由器到接收MediaIF的信道中的每个节点(交换机)的每个链路(传输端口),生成可被通过的会话的一对发送MediaIF和接收MediaIF,并进行可能同时发生的最大可用频带的预留。
图10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资源组的预留处理的细节的解释图。将参照图10,描述资源组的预留处理。
图10例示资源组包括发送装置30A和30B以及接收装置40A和40B,数据流从发送装置30A和30B被传送给接收装置40A和40B的情况的示例。在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中,设想发送装置30A和30B分别具有4 个发送MediaIF,并分别以200Mbps的传输速率传送数据流。在图10 的示例中,多播上行链路从发送装置30A和30B直到第一L3交换机8,而多播下行链路从第一L3交换机8直到接收装置40A和40B。
就多播下行链路而言,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可在接收装置40中切换数据流中,进行考虑到同时临时接收两个会话的频带预留。
图11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资源组的预留处理的细节的解释图。将参照图11,描述资源组的预留处理。
图11例示考虑到在接收装置40A和40B的相应的MediaIF中同时临时接收两个会话而进行频带预留的情况的示例。注意,并非总是必须考虑到同时接收两个会话而进行频带预留,并且是否考虑到同时临时接收两个会话而进行频带预留取决于下面描述的模式的内容。
将详细描述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在多播下行链路侧的频带预留过程。图12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资源组的预留处理的细节的解释图,即,例示在多播下行链路侧的频带预留过程的解释图。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首先搜索包含在目标资源组中的所有发送 MediaIF和接收MediaIF的组合信道,并列出特定链路可通过的所有各对发送MediaIF和接收MediaIF。
随后,从列出的各对中,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列出并选择包括特定接收MediaIF的各对。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随后按照传输速率的降序,对列出的包括所述特定接收MediaIF的各对排序。
图12的示例例示对于一个接收MediaIF的MediaIF输出0的发送 MediaIF(MediaIF输入)的传输速率为100Mbps、300Mbps、200Mbps 和400Mbps的情况。按照传输速率的降序对MediaIF输入排序结果产生 MediaIF输入3、MediaIF输入1、MediaIF输入2和MediaIF输入0的序列。
当在接收装置40中进行考虑到同时接收两个会话的频带预留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随后选择排序的发送MediaIF中的前两个,并标记选择的发送MediaIF。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随后把选择的发送MediaIF 的传输频带加入链路的预留频带。
在图12的示例中,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选择两个MediaIF,即 MediaIF输入3和MediaIF输入1。此时间点的预留频带结果是400 Mbps+300Mbps=700Mbps。
这里,当在接收装置40中进行不考虑同时接收两个会话的频带预留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在此阶段选择排序的发送MediaIF之中的第一个,并标记选择的发送MediaIF。
从列出的各对之中,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随后列出并选择包括另一个接收MediaIF的各对。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随后按照传输速率的降序对列出的包括特定接收MediaIF的各对排序。之后,在进行了从排序到加入预留频带中的一系列处理之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随后选择此时的目标资源组中的另一个链路,并再次进行上述一系列处理。
在图12的示例中,通过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于另一个接收 MediaIF的MediaIF输出1按照传输速率的降序类似地对MediaIF输入排序,结果产生MediaIF输入3、MediaIF输入1、MediaIF输入2和MediaIF 输入0的序列。
由于MediaIF输出1是不考虑接收两个会话的模式(带瞬时中断的切换模式),因此选择未标记的发送MediaIF之中的第一个MediaIF输入2,并标记选择的发送MediaIF。因此,此时间点的预留频带结果是700 Mbps+200Mbps=900Mbps。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于所有链路进行上述排序和标记处理。
因此,在图12中例示的示例中,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预留900 Mbps作为最大可用频带。换句话说,预留作为接收MediaIF可接收的最大频带的900Mbps而不是作为发送MediaIF的所有传输速率之和的1000 Mbps。通过按照上述方式预留频带,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能够进行高效的频带预留。不用说即使资源组中实际使用的带宽小于预留带宽,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允许对于多个资源组的频带预留。图13是例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于两个资源组进行频带预留的状态的解释图。图13例示在具有8个输入和1个输出的资源组1和具有4个输入和 1个输出的资源组2中分别管理频带的示例。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所述两个资源组中的每个资源组进行频带预留,从而允许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进行高效的频带管理。
另外,在图13中例示的网络构造中,例如通过在资源组之间分别预留频带,即使各个资源组的L3交换机8之间的带宽较小,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也可以避免发生频带溢出。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可以进行遵从分布式数据流传输和复用式数据流传输两者的频带预留。细节将在下面描述。
图14是例示分布式数据流传输和复用式数据流传输的解释图。分布式数据流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也被称为“流负荷分布式传输”,而复用式数据流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也被称为“无中断切换”。
流负荷分布式传输是按照分割成多个链路的方式传送超过单个链路速度的会话数据的功能。例如,如图14中图解所示,它是在1giga GbE(千兆以太网)上传送1.5Gbps会话数据的情况下使用的功能。
另一方面,无中断切换是通过在多个链路上以复用方式传送一组会话数据来提供冗余的功能。例如,如图14中图解所示,一组200Mbps 的会话数据被复制并在分离的链路上被传送。无中断切换在多个链路上以复用方式传送一组会话数据来提供冗余,以便例如当在链路之一中发生故障时,通过切换到另一个链路允许无瞬时中断的切换。
这里,设想在流负荷分布式传输和无中断切换两者中,在其上分别传送多组会话数据的网络被分割。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随后进行遵从流负荷分布式传输和无中断切换两者的频带预留。
图15A是例示在流负荷分布式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作为按照分割成多个链路的方式传送超过单个链路速度的会话数据的功能的流负荷分布式传输,对各个网络预留会话数据的传输速率的一半的频带。在图15A中图解所示的示例中,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两个网络(图15A图解所示的ID=0和ID=1的两个网络)分别进行按100Mbps的频带预留,以便传送200Mbps的会话数据。
图15B是例示在无中断切换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 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作为通过在多个链路上以复用方式传送一组会话数据来提供冗余的功能的无中断切换,对各个网络预留具有与会话数据的传输速率相等的传输速率的频带。在图15B中图解所示的示例中,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对两个网络(图15B图解所示的ID=0和ID=1的两个网络)分别进行按200Mbps的频带预留,以便传送200Mbps的会话数据。
在一个会话的传输速率大于链路频带一半的情况下,不可从一个网络接口(IF)接收两个会话。图16是例示传输速率和链路频带之间的关系示例的解释图,即,例示一个会话的传输速率大于链路频带一半的情况的解释图。图16例示一个会话的传输速率为6Gbps,而链路频带为10 Gbps的情况的示例。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装置40不能从一个网络接口(IF)接收两个会话,并且因此,当必须通过接收装置40临时同时接收两个会话时,必须按照在多个接口之间切换的方式接收会话。换句话说,存在要求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进行接收装置40中的遵从所谓的多宿主切换的频带预留。
为了遵从多宿主切换,理想的是把接收MediaIF的两个网络IF连接到分离的L2分段。这是因为把接收MediaIF的两个网络IF连接到相同的L2分段会使VLAN复用在交换机间连接的一部分中不可用,并且因此取决于平台不被推荐。
另外,一种使得可从发送MediaIF到达接收MediaIF的两个网络IF 的构造是理想的。换句话说,理想的是利用L3交换机合并接收MediaIF 的两个L2分段。
此外,作为遵从多宿主切换的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为每个接收MediaIF指定同步切换模式,并为每种模式变更频带预留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了下列3种模式。
(1)单宿主净切换模式
一种接收MediaIF只保持一个网络IF并进行两个会话的频带预留的模式。
(2)多宿主净切换模式
一种接收MediaIF保持两个网络IF并对经由每个网络IF的信道进行一个会话的频带预留的模式。
(3)带瞬时中断的单宿主切换模式
一种在同步切换时不必临时接收两个会话的模式。一种对经由一个网络IF的信道预留一个会话的频带的模式。
图17是例示单宿主净切换模式下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在单宿主净切换模式下,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在第一L3交换机8之后的多播下行链路部分中,对于每个接收MediaIF,对经由用于同步切换的一个网络 IF的信道进行两个会话的频带预留。
图18是例示多宿主净切换模式下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在多宿主净切换模式下,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在第一L3交换机8之后的多播下行链路部分中,对于每个接收MediaIF,对用于同步切换的两个网络IF 中的每一个进行一个会话的频带预留。
这里,作为多宿主净切换模式的前提,对于每个接收MediaIF,AV 路由在同步切换之时,对两个网络IF交替地进行接收处理(IGMP Join 传输)。另外,从两个网络IF都可到达可接收的多播源也是多宿主净切换模式的前提。
图19是例示在带瞬时中断的单宿主切换模式下的频带预留的解释图。在带瞬时中断的单宿主切换模式下,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在第一 L3交换机8之后的多播下行链路部分中,对于每个接收MediaIF,对经由用于同步切换的一个网络IF的信道进行一个会话的频带预留。换句话说,在切换会话之时,接收MediaIF侧一旦断开(离开)直到此时一直被接收的会话,就加入新的会话。
不用说,可以混合地使用上述3种模式。图20是例示在混合使用上述3种模式的情况下,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构造示例的解释图。在如上所述混合使用上述3种模式的情况下,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进行适合于每种模式的频带预留。
随后,将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QoS保证。这里,将提供术语的定义,以描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 QoS保证。
包含在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中的网络还可具有连接到它的除与AV流的传输相关的设备以外的设备。例如,借助与AV流的传输无关的设备的文件的传输等可同时发生。然而,由与AV流的传输无关的设备引起的流量必须不影响与AV流的传输相关的设备的流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分割与和AV路由相关的设备连接的接口属于的VLAN和与和AV路由无关的设备连接的接口属于的VLAN的方式,进行交换机的设置。按照分割VLAN的上述方式设置交换机允许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确保AV流的QoS。
存在作为连接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设备的授权设备和管理外设备。
授权设备是由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登记并且被授权连接到中继管理系统的设备,即,连接到属于AV-VLAN的接口的设备。注意,AV-VLAN 是与诸如设备和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之类的与AV路由相关的设备连接的接口所属的VLAN。
管理外设备是不被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管理的设备,即,连接到属于BE-VLAN的接口的设备。BE-VLAN意为“尽力VLAN”,即,与管理外设备连接的接口所属于的VLAN。
随后,将描述用于授权设备和管理外设备的边缘交换机的设置。注意,用于授权设备和管理外设备的边缘交换机的设置可由例如资源管理单元250、尤其是交换机设置单元254进行。此外,边缘交换机指的是每个设备首先或最后被连接到的交换机,并且通常L2交换机被证明是边缘交换机。
在被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登记之前,授权设备具有在其连接接口中设置的BE过滤器和IGMP过滤器。BE过滤器是其中设置有用于把所有流量归类到下面描述的优先级类别之中的尽力类别的分类的过滤器。
在被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登记的状态下,授权设备在设备设置已被确立的状态下,删除在对于连接接口的上述登记之前的设置,并设置策略器/分类/重写。
注意,管理外设备的连接接口具有由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在其中设置的BE过滤器。
结合资源组的预留,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通过在边缘交换机处的准入控制,保证AV-VLAN中的AV流的QoS。
这里,在表1中提供了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中使用的分类的示例。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5种优先级类别,即EF、AF41、AF31、 AF21和BF。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表1中定义了每种优先级类别中的 QoS设置策略,以及在每种优先级类别中传送的流量和消息。按照优先级的降序定义了表1中的类别。
[表1]
Figure BDA0001242384470000231
(表1:分类的列表)
注意,上述优先级例如可被设置成待存储在IP报头中的ToS字段中的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图21是例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QoS保证的解释图。图21例示IP网络包括上面传送AV流的AV-VLAN和上面传送除AV 流以外的数据的BE-VLAN的示例。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的QoS保证主要通过3种途径进行:[1]在边缘交换机处的准入控制,[2]在交换机连接接口处的优先级控制和负荷均衡,以及[3]不规则JOIN的过滤。
在边缘交换机处的准入控制主要通过下列3种途径进行,其编号与在图21中例示的带圆圈的编号对应。
(1)在设备被连接到的边缘交换机处的通过策略器/分类/重写对与 AV路由相关的各个流量的优先级分类,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设置,和基于资源预留的流入限制(只对发送设备的连接接口设置策略)。
(2)利用BE过滤器和IGMP过滤器的有待授权的设备的流量控制。当设备登记完成并且该设备被证明是授权设备时,转入上述途径(1)的设置。
(3)利用BE过滤器的管理外设备的流量控制。
交换机连接接口中的优先级控制和负荷均衡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的。
(4)基于在边缘交换机处设置的DSCP的流量的优先级控制以及基于 VLAN的负荷均衡。
不规则JOIN的过滤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的。
(5)对于从BE-VLAN到AV-VLAN的AV流过滤IGMP JOIN的基于策略的路由。换句话说,通过过滤来自BE-VLAN的JOIN消息,保证BE-VLAN 中的质量。
如图21中图解所示,通过诸如分离AV-VLAN和BE-VLAN以使待由授权设备发送和接收的AV流流入具有较高优先级的AV-VLAN中之类的设置,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继管理系统可以保证授权设备之间的流量的QoS。
<2.硬件构造>
如上,已经解释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信息处理(诸如资源管理和传递设置处理)是通过要在下面解释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软件 和硬件的协同实现的。
图22是例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硬件构造的解释图。如图22 中图解所示,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包括中央处理器(CPU)201、只读存储器(ROM)2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3、主机总线204、桥接器205、输入单元208、显示单元209、输出单元210、存储单元211、驱动器212 和通信单元215。
CPU 201起运算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的作用,并且按照各种程序控制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中的全部操作。例如,参照图3解释的信道收集单元220、会话管理单元240、资源管理单元250和传递控制单元260的功能是通过该CPU 201和软件的协同实现的。此外,CPU201可以是微处理器。ROM 202存储待由CPU 201使用的程序、运算参数等。RAM 203临时存储在借助CPU 201的执行中使用的程序、在所述执行中根据需要被改变的参数等。这些单元由主机总线相互连接,所述主总线由CPU总线等构成。
输入单元208由诸如鼠标、键盘、触摸板、按钮、麦克风、开关和控制杆之类的供用户输入信息的输入装置、基于用户的输入生成输入信号并把输入信号输出给CPU 201的输入控制电路等构成。通过操作输入单元208,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用户可以对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 20输入各种数据并指示处理操作。
输出单元210例如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单元、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单元、灯等之类的显示单元。此外,输出单元210包括诸如扬声器和头戴式耳机之类的语音输出单元。例如,显示单元显示拍摄的图像、生成的图像等。另一方面,语音输出单元输出被转换成语音的语音数据等。
存储单元211是作为按照本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存储单元的示例构造的用于数据存储的单元。存储单元211可包括存储介质、把数据记录到存储介质中的记录单元、从存储介质读取数据的读取单元、删除记录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的删除单元等。存储单元211存储待由CPU 20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驱动器212是用于记录介质的读写器,并且内置在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中或者在外部附接。驱动器212读取记录在附接的可移除存储介质24(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中的信息,并把所述信息输出给RAM 203。此外,驱动器212可把信息写入可移除存储介质 24中。
通信单元215是例如由用于连接到L3网络的通信设备等构成的通信接口。
注意,尽管在上面参照图22解释了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硬件构造,不过实质上可按照和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相同的方式构造控制器12、发送装置30、接收装置40等的硬件,并且省略解释。
<3.总结>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如上所述,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预留IP网络的频带、并且无延迟地在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之间传送数据流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计算可在包括一对发送装置30和接收装置40的资源组中生成的最大流量,并按照所述最大流量进行频带预留。从而如上所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变得能够通过按照可在资源组中生成的最大流量的频带预留进行高效的频带预留。
上面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以上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得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理解所述各种变更和修改将自然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不一定需要沿着在序列图或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处理本说明书的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处理中的步骤。例如,可按照与在序列图中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或者可以并行地处理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处理中的步骤。
此外,可以创建使诸如内置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中的CPU 201、 ROM 202和RAM 203之类的硬件进行与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20的上述元件的功能等价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此外,还提供了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例示性或例证性的效果,而不是限制性的。即,连同上述效果或者代替上述效果,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实现基于本说明书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其他效果。
另外,也可如下构造本技术。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信道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被构造成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
流量计算单元,所述流量计算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
传输频带预留单元,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流量计算单元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2)按照(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对于所述发送装置的所有发送终端和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接收终端的各对终端, 创建流的列表,并进行从所述发送装置到第一路由器的上行链路频带预留和从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下行链路频带预留。
(3)按照(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对于每个链路,传输频带预留单元记录都具有被接收终端接收的可能性的流之中、通过未预留传输频带的预留而预留的流的发送终端信息,并为到达接收终端的所有链路预留传输频带。
(4)按照(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在下行链路频带预留中,传输频带预留单元为可被接收终端接收的流之中、按照带宽的降序选择的两个流预留传输频带。
(5)按照(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在下行链路频带预留中,传输频带预留单元为可被接收终端接收的流之中、具有最大带宽的一个流预留传输频带。
(6)按照(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在下行链路频带预留中,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对于通过连接到接收终端的多个网络接口的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为可被接收终端接收的流之中、具有最大带宽的一个流预留传输频带。
(7)按照(1)-(6)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当在切换模式中存在一个发送终端时,传输频带预留单元为每个会话预留传输频带。
(8)按照(1)-(7)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IP网络是其中用于AV流传输的网络与其他网络分离的网络,并且
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交换机设置单元,所述交换机设置单元被构造成进行对从其他网络到用于AV流的网络的预定消息的传输进行过滤的设置。
(9)按照(8)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交换机设置单元进行到预定类别的分类的设置,在所述预定类别中,将尽最大努力地把所有流量传送给未授权设备连接到的IP网络上的交换机的端口,并进行设置以使AV 流能够传输到授权设备连接到的端口。
(10)按照(8)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交换机设置单元使用SDN控制协议来变更IP网络上的交换机的设置。
(11)按照(1)-(10)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IP网络是复用网络,当一个AV流以负荷分布方式被传送给多个IP网络时,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对于每个复用IP网络,预留与分布式AV流的传输量对应的传输频带。
(12)按照(1)-(11)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IP网络是复用网络,当一个AV流被冗余地传送给多个IP网络时,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对于所有的复用IP网络,预留和原始的AV流同量的传输频带。
(13)按照(1)-(12)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传输频带预留单元以最大流量为上限地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14)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
基于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 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
基于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15)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连接到IP网络的多个发送装置;
连接到IP网络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和
连接到IP网络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信道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被构造成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所述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
流量计算单元,所述流量计算单元被构造成基于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
传输频带预留单元,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流量计算单元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附图标记列表
7 L2交换机
8 L3交换机
10 中继装置
12 控制器
14 成像装置
16 显示装置
20 网络资源管理服务器
30 发送装置
32 多播传输单元
40 接收装置
42 多播接收单元
220 信道收集单元
230 数据库
240 会话管理单元
250 资源管理单元
252 资源预留单元
254 交换机设置单元
260 传递控制单元

Claims (15)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信道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被构造成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
流量计算单元,所述流量计算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
传输频带预留单元,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流量计算单元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对于所述发送装置的所有发送终端和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接收终端的各对终端,创建流的列表,并进行从所述发送装置到第一路由器的上行链路频带预留和从第一路由器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下行链路频带预留。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对于每个链路,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记录都具有被接收终端接收的可能性的流之中、通过未预留传输频带的预留而预留的流的发送终端信息,并为到达接收终端的所有链路预留传输频带。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在下行链路频带预留中,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为可被接收终端接收的流之中、按照带宽的降序选择的两个流预留传输频带。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在下行链路频带预留中,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为可被接收终端接收的流之中、具有最大带宽的一个流预留传输频带。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在下行链路频带预留中,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对于通过连接到接收终端的多个网络接口的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为可被接收终端接收的流之中、具有最大带宽的一个流预留传输频带。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当在切换模式中存在一个发送终端时,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为每个会话预留传输频带。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IP网络是其中用于AV流传输的网络与其他网络分离的网络,并且
所述通信控制设备还包括交换机设置单元,所述交换机设置单元被构造成进行对从其他网络到用于AV流的网络的预定消息的传输进行过滤的设置。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交换机设置单元进行到预定类别的分类的设置,在所述预定类别中,将尽最大努力地把所有流量传送给未授权设备连接到的IP网络上的交换机的端口,并进行设置以使AV流能够传输到授权设备连接到的端口。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交换机设置单元使用SDN控制协议来变更IP网络上的交换机的设置。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所述IP网络是复用网络,并且当一个AV流以负荷分布方式被传送给多个IP网络时,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对于每个复用IP网络,预留与分布式AV流的传输量对应的传输频带。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所述IP网络是复用网络,并且当一个AV流被冗余地传送给多个IP网络时,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对于所有的复用IP网络,预留和原始的AV流同量的传输频带。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以最大流量为上限地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14.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
基于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
基于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15.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连接到IP网络的多个发送装置;
连接到IP网络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以及
连接到IP网络的通信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信道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被构造成当AV流在被切换的同时,在IP网络上从所述多个发送装置被传送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接收装置时,获取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所有信道信息,
流量计算单元,所述流量计算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信道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信息,计算在从所述发送装置到所述接收装置的AV流的传输的切换模式中生成的最大流量,以及
传输频带预留单元,所述传输频带预留单元被构造成基于由流量计算单元计算的最大流量,预留IP网络上的传输频带。
CN201580048886.XA 2014-09-10 2015-08-25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Active CN106688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4238 2014-09-10
JP2014-184238 2014-09-10
PCT/JP2015/073902 WO2016039135A1 (ja) 2014-09-10 2015-08-25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8212A CN106688212A (zh) 2017-05-17
CN106688212B true CN106688212B (zh) 2020-05-19

Family

ID=55458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8886.XA Active CN106688212B (zh) 2014-09-10 2015-08-25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5515B2 (zh)
EP (1) EP3176987B1 (zh)
JP (1) JP6565919B2 (zh)
CN (1) CN106688212B (zh)
WO (1) WO20160391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8370B2 (ja) * 2015-09-09 2017-08-09 株式会社メディアリンクス 映像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映像受信装置
US11051275B2 (en) * 2016-07-07 2021-06-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 behavior for V2X transmissions
US10764367B2 (en) * 2017-03-15 2020-09-0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Registration with a storage networking repository via a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driver
CN107888909B (zh) * 2017-11-29 2019-01-18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ip视频净切换系统的测量方法
CN109982156B (zh) * 2017-12-28 2021-06-2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n的快速组播轮切方法、装置及系统
JPWO2019150826A1 (ja) * 2018-02-05 2021-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
US11856341B2 (en) 2019-08-09 2023-12-2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483A (zh) * 2007-05-17 200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流量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CN101146053A (zh) * 2005-03-08 2008-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一代网络中实现用户请求模式资源预留的方法
US7558199B1 (en) * 2004-10-26 2009-07-07 Juniper Networks, Inc. RSVP-passive interface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peering links in MPLS networks
CN101605142A (zh) * 2008-06-10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
CN103379042A (zh) * 2012-04-25 2013-10-30 丛林网络公司 路径加权的等价多路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28774B1 (ko) * 2002-01-24 2004-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프로토콜 레이블 스위칭 트래픽 엔지니어링 스케줄링장치
JP3801953B2 (ja) 2002-06-21 2006-07-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mpls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
US8161158B2 (en) * 2002-09-25 2012-04-1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477617B2 (en) 2003-05-23 2009-01-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cast session management system
JP2006229966A (ja) * 2005-02-15 2006-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キャスト・セッション・マネジメント・システム
JP4752786B2 (ja) * 2007-02-15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方法
CN101340428A (zh) * 2007-07-05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服务器切换过程中提供媒体流的方法及系统
US8761201B2 (en) 2010-10-22 2014-06-24 Intel Corporation Reducing the maximum latency of reserved streams
US20130339537A1 (en) 2012-06-13 2013-12-19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dynamic stream management in audio video bridged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8199B1 (en) * 2004-10-26 2009-07-07 Juniper Networks, Inc. RSVP-passive interface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peering links in MPLS networks
CN101146053A (zh) * 2005-03-08 2008-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一代网络中实现用户请求模式资源预留的方法
CN101060483A (zh) * 2007-05-17 2007-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流量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CN101605142A (zh) * 2008-06-10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
CN103379042A (zh) * 2012-04-25 2013-10-30 丛林网络公司 路径加权的等价多路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80173A1 (en) 2017-09-28
US10785515B2 (en) 2020-09-22
WO2016039135A1 (ja) 2016-03-17
CN106688212A (zh) 2017-05-17
EP3176987A1 (en) 2017-06-07
JPWO2016039135A1 (ja) 2017-06-22
EP3176987B1 (en) 2019-10-02
JP6565919B2 (ja) 2019-08-28
EP3176987A4 (en) 2017-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8212B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US10833989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to provide a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MVPN)
US6728777B1 (en) Method for engineering paths for multicast traffic
US8953500B1 (en) Branch node-initiated point to 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 signaling with centralized path computation
EP1713199A1 (en) Architecture for provisioning broadcast services over managed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LAN trees
CN111245644B (zh) 一种sdn场景下扩展pcep协议自动创建隧道的方法及系统
US8611346B1 (en) Multicast sparse-mode source redundancy
WO2007090346A1 (fr) Système de commande, procédé d&#39;émission de message de données, et dispositif de réseau eternet
Cai et al. Evolve carrier Ethernet architecture with SDN and segment routing
US889729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raffic engineering interworking
CN109743211A (zh) 基于sdn的ip网络与光网络协同路径开通系统与方法
WO2010052644A1 (en) Multicast and bidirectional unicast signaling in single root multipoint services using rsvp-te
US20120254376A1 (en) End-to-end provisioning of ethernet virtual circuits
EP2239956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p/optical convergence
CA2376032A1 (en) Method for engineering paths for multicast traffic
CN102487351A (zh) 端到端组播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148661A1 (en) Rsvp-te mp2mp solution
Shawl et al. A Review: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WO2014192856A1 (ja)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310302B1 (ko) 멀티프로토콜 레이블 스위칭 망에서의 멀티캐스트레이블을 이용한 멀티캐스트 레이블 교환경로 설정방법
Chandrasekar et al. Performance of Video Conferencing using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Routing with Core failure
EP2983334B1 (en) Relay management device, relay management method, program, and relay management system
KR100560757B1 (ko) 라우팅 프로토콜 타입별 fec에 대한 lsp설정이가능한 라벨 스위칭 라우터 및 그 설정 방법
Poderys et al. Implementing Resource-Aware Multicast Forwarding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Kimani Protection Methods in Traffic Engineering MPL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