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5982B - 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45982B CN105045982B CN201510390766.XA CN201510390766A CN105045982B CN 105045982 B CN105045982 B CN 105045982B CN 201510390766 A CN201510390766 A CN 201510390766A CN 105045982 B CN105045982 B CN 1050459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ke
- pile
- foundation
- stake top
- lo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确定桩侧土体地基比例系数m值;确定基桩的计算宽度b1;计算基桩的变形系数a值;按照现行规范多排桩内力计算方法计算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各桩桩顶所承受的荷载Pi、Qi和Mi;其中P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竖向荷载,Q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水平向荷载,M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弯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计算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的基桩荷载,进而充分发挥上部钢护筒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施工需要,钻孔灌注桩一般采用比设计直径稍大的钢护筒,因此施工出的基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上大下小的倒阶梯形。同时由于在水平荷载和弯矩作用下,基桩的弯矩也呈上大下小的分布,工程设计人员充分利用了这种效应,将护筒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上部大直径基桩部分的抗弯性能。竖向荷载作用下,倒阶梯形桩会有一定的挤土效应,有利于提高桩的承载力。因此,倒阶梯形桩在大量工程中得以应用,例如苏通大桥主墩基础采用Φ2.8m/Φ2.5m钻孔灌注桩,京沪高铁大胜关桥主墩基础采用Φ3.2m/Φ2.8m钻孔灌注桩。然而,现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对群桩基础荷载分配的计算方法都是针对等截面桩的,缺少对该类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荷载分配的方法。
本方法是在现行规范多排桩内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刚度等效的原则,推导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的内力分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现行规范多排桩内力计算方法是针对等截面群桩基础,对于工程中出现的倒阶梯形群桩基础荷载分配不适用,本方法是在现行规范多排桩内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刚度等效的原则,推导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的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首先,进行计算假设:
(1)桩与土共同作用,不计桩土之间的摩擦力和黏粘力,桩与桩侧土受力前后始终密贴;
(2)外荷载作用下,桩基础仅产生小变形,即桩在局部冲刷线处的变位小于6mm,桩及桩侧土均为弹性介质,且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文克尔假定;
(3)承台为刚体,桩头嵌固,承台与桩为刚性联结,承台变形时桩位不变,桩顶转角与承台相同;
接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确定桩侧土体地基比例系数m值;
步骤2,确定基桩的计算宽度b1;
步骤3,计算基桩的变形系数a值;
步骤4,按照现行规范多排桩内力计算方法计算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各桩桩顶所承受的荷载Pi、Qi和Mi;其中P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竖向荷载,Q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水平向荷载,M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弯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计算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的基桩荷载,进而充分发挥上部钢护筒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两层土m值换算示意图。
图2是桩间相互影响系数k值计算示意图。
图3是基桩等效刚度计算示意图。
图4是多排桩桩顶位移与承台位移关系。
图5是第i根桩顶作用力图。
图6是第i根桩的变位计算示意图。
图7是承台中心变位计算示意图(位移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首先,进行计算假设:
(1)桩与土共同作用,不计桩土之间的摩擦力和黏粘力,桩与桩侧土受力前后始终密贴;
(2)外荷载作用下,桩基础仅产生小变形(桩在局部冲刷线处的变位小于6mm),桩及桩侧土均为弹性介质,且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文克尔假定;
(3)承台为刚体,桩头嵌固,承台与桩为刚性联结,承台变形时桩位不变,桩顶转角与承台相同。
接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确定桩侧土体地基比例系数m值;
步骤2,确定基桩的计算宽度b1;
步骤3,计算基桩的变形系数a值;
步骤4,按照现行规范多排桩内力计算方法计算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各桩桩顶所承受的荷载Pi(第i根基桩桩顶的竖向荷载)、Qi(第i根基桩桩顶的水平向荷载)和Mi(第i根基桩桩顶的弯矩);
具体来说:
步骤1中桩侧土体地基比例系数m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通过桩的水平静载试验确定。但由于费用、时间等原因,未进行基桩的水平静载试验的,可采用规范提供的经验值。
(1)由于桩的水平荷载与位移关系是非线性的,即m值随荷载与位移增大而有所减小,因此,m值的确定要与桩的实际荷载相适应。一般结构在地面处最大位移不超过10mm,对位移敏感的结构、桥梁工程为6mm。
(2)桩周土体对抵抗水平力所起的作用与其本身的变形有关:土体压缩得越厉害,其抗力发挥的程度越大。自桩顶向下,桩在水平方向的变形越来越小。因此当基桩侧面由几种土层组成时,从地面或局部冲刷线起,应求得主要影响深度hm米范围内的平均m值作为整个深度内的m值。
hm=2(d1+1),且hm≤h (1)
式中:hm——桩身挠曲主影响影响深度;
d1——倒阶梯形桩上段直径,如图1所示。
h——桩长
对于刚性桩,hm=h。
①当hm≤l1时,如图1(a)所示:
式中:m——双层地基当量地基比例系数
h1——桩侧自地面或局部冲刷线起第一层土的厚度,如图1(a)所示;
m1——第一层土的地基比例系数;
h2——主要影响深度范围内第二层土的厚度,如图1(a)所示;
m2——第二层土的地基比例系数;
②当hm>l1时,如图1(b)所示:
式中:m3——直径为d2基桩部分的当量地基比例系数,
h3——主要影响深度范围内直径为d2的桩长,如图1(b)所示。
步骤2中基桩的宽度b1计算方法如下:
为了将空间受力简化为平面受力,并综合考虑桩的截面形状及多排桩桩间的相互遮蔽作用。计算桩的内力与位移时不直接采用桩的设计宽度(直径),而是换算成实际工作条件下相当于矩形截面桩的宽度b1,b1称为桩的计算宽度。
b1=0.9·k(d+1) (4)
对单排桩或L1≥0.6h1的多排桩:
k=1.0 (6)
对L1<0.6h1的多排桩:
式中:L1——与外力作用方向平行的一排桩的桩间净距,如图2所示;
h1——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桩柱的计算埋入深度,可按下式计算,但h1值不得大于桩的入土深度(h),h1=3(d+1)m;
d——桩的当量直径,m;
d1、d2——变截面桩上、下段的直径;
l1、l2——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下3(d+1)m范围内变截面桩上、下段的桩长,如图2所示,如果均为大直径段,则l2=0。
b2——根据与外力作用方向平行的所验算的一排桩的桩数n而定的系数。当n=1时b2=1,当n=2时b2=0.6,当n=3时b2=0.5,当n≥4时b2=0.45。
为了不致使计算宽度发生重叠现象,要求计算得出的b1≤2d。
步骤3中基桩的变形系数a值计算方法如下:
(1)变截面桩的等效转动惯量Ix
由于基桩是变截面桩,受弯或水平荷载作用下没有现成的公式计算,需推导计算。虽然用直梁(桩)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直接积分求梁变形的基本方法,但对于多排桩基内力分配计算,计算繁琐。因此计算时首先将变截面桩根据刚度相等的原则等效为等截面桩。由于桩身受弯变形主要集中在桩的上部,考虑到基桩计算宽度计算相互影响系数时主要考虑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3(d+1)m范围内的土体,对桩等效时也先考虑这部分范围。同时考虑桩在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上部分的桩长,则计算桩长:
L=l0+3(d+1) (8)
式中:l0——为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上部分的桩长
根据基本假设,将桩等效为上下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梁,如图3所示。取近似挠度曲线函数为:
则:
根据刚度等效原则,得:
对其积分后求得:
式中:Ix——桩身等效转动惯量;
I1——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下3(d+1)m范围内上段大直径桩身的转动惯量;
(2)桩土变形系数a:
式中:E——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取0.8Ec;
步骤4中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各桩桩顶所承受的荷载Pi、Qi和Mi的计算方法为:
变截面桩等效为等截面桩,则可用现行等截面多排群桩基础的计算方法计算桩顶荷载。如图4所示为多排桩基础,它具有一个对称面的承台,且外力作用于此对称平面内。一般将外力作用平面内的桩看作平面框架,用结构位移法解出各桩顶上的Pi、Qi、Mi后,就可以应用单桩的计算方法解决多排桩的问题了,也就是说,把多排桩的问题化成单排桩。
(1)承台变位及桩顶变位:
假设承台为一绝对刚性体,现以承台底面中心点O作为承台位移的代表点。O点在外荷载N、H、M作用下产生横轴向位移a0、竖向位移b0及转角β0。其中a0、b0以坐标轴正向为正,β0以顺时针转动为正。
桩顶嵌固于承台内,当承台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变位时,各桩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各桩桩顶的转角与承台的转角相等。设第i排桩桩顶(与承台联结处)沿x轴方向的线位移为ai0,z轴方向的线位移为bi0,桩顶转角为βi0,则有如下关系式:
式中:xi——第i排桩桩顶轴线至承台中心的水平距离。
若基桩为斜桩,如图4所示,那么,就又有三种位移。设bi为第i排桩桩顶处沿桩轴线方向的轴向位移,ai为垂直于桩轴线的横轴向位移,βi为桩轴线的转角,根据投影关系则应有
(2)单桩桩顶的刚度系数ρAB:
前面已经建立了承台变位和桩顶变位之间的关系,为了建立位移方程,还必须建立桩顶变位和桩顶内力之间的关系。
设第i根桩桩顶作用有竖向荷载Pi、水平向荷载Qi、弯矩Mi,如图5所示。单桩桩顶的刚度系数定义为:
a.当第i根桩桩顶处仅产生单位轴向位移(即bi=1)时,在桩顶引起的轴向力为ρ1,如图6所示;
b.当第i根桩桩顶处仅产生单位横轴向位移(即ai=1)时,在桩顶引起的横轴向力为ρ2,如图6所示;
c.当第i根桩桩顶处仅产生单位横轴向位移(即ai=1)时,在桩顶引起的弯矩为ρ3;或当桩顶仅产生单位转角(即βi=1)时,在桩顶引起的横轴向力为ρ3。如图6所示;
d.当第i根桩桩顶处仅产生单位转角(即βi=1)时,在桩顶引起的弯矩为ρ4,如图6所示;
由此,第i根桩桩顶变位所引发的桩顶内力分别为:
由此可见,只要能解出ao、bo、βo及ρ1、ρ2、ρ3、ρ4,就可以由上式求得Pi、Qi和Mi,从而利用单桩方法求出基桩的内力。
①ρ1(即ρpp)的求解:
桩顶承受轴向力P而产生的轴向位移包括桩身材料的弹性压缩变形δc及桩底处地基土的沉降δk两部分。在对桩侧摩阻力作理想化假设之后,可得到
设外力在桩底平面处的作用面积为A0,则根据文克尔假定得
由此得桩顶的轴向变形bi为
令上式中bi=1,所求得的P即为ρ1。
式中:ξ——系数,变截面桩取ξ=1/2;
A——桩身横截面面积;
E——桩身材料的受压弹性模量;
C0——桩底平面处地基土的竖向地基系数,C0=m0h;
A0——单桩桩底压力分布面积,即桩侧摩阻力以扩散到桩底时的面积,取下列二式计算值的较小者;
式中:——桩周各土层内摩擦角的加权平均值;
d1——变截面桩在泥面处的直径;
S——桩的中心距;
②ρ2、ρ3、ρ4的求解:
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得
ρ2=α3EIxxQ
ρ3=α2EIxxm
ρ4=αEIxφm
xQ、xm、——无量纲系数,均是及的函数,查表1、表2、表3确定。
表1 多排桩计算ρ2系数xQ
表2 多排桩计算ρ3系数xM
表3 多排桩计算ρ4系数
(3)桩群刚度系数
为了建立承台变位和荷载之间的关系,还必须引入整个桩群的刚度系数。桩群的刚度系数共有9个,其具体意义及算式如下。
当承台产生单位横轴向位移(a0=1)时,所有桩顶对承台作用的竖轴向反力之和、横轴向反力之和、反弯矩之和为γba、γaa、γβa:
式中:n——桩的根数。
承台产生单位竖向位移时(bo=1),所有桩顶对承台作用的竖轴向反力之和、横轴向反力之和及反弯矩之和为γbb、γab、γβb:
当承台绕坐标原点产生单位转角(βo=1)时,所有桩顶对承台作用的竖轴向反力之和、横轴向反力之和及反弯矩之和为γbβ、γaβ、γββ:
(4)建立平衡方程
根据结构力学的位移法,沿承台底面取脱离体,如图7所示。承台上作用的荷载应当和各桩顶(需要时考虑承台侧面土抗力)的反力相平衡,可列出位移法的方程如下:
联立求解上式可得承台位移a0、b0、β0的数值。这样,公式(29)中右端各项均为已知,从而可算得第i根桩桩顶的轴向力Pi、横轴向力Qi及弯矩Mi。对于桥梁工程而言,基桩一般呈对称布置,且为竖直桩,此时γab=γba=γbβ=γβb=0,且αi=0,代入方程组(29),可直接求出a0、b0和β0:
当各桩的样式均相同时,即采用相同的变截面直径,且变径处的位置也相同,则
因为此时桩均为竖直且对称,式(19)可写成
将式(33)、式(34)和式(35)的计算结果代入式(36),即可算出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任意一根基桩的桩顶的荷载。
Claims (4)
1.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进行计算假设:
(1)桩与土共同作用,不计桩土之间的摩擦力和黏粘力,桩与桩侧土受力前后始终密贴;
(2)外荷载作用下,桩基础仅产生小变形,即桩在局部冲刷线处的变位小于6mm,桩及桩侧土均为弹性介质,且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文克尔假定;
(3)承台为刚体,桩头嵌固,承台与桩为刚性联结,承台变形时桩位不变,桩顶转角与承台相同;
接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确定桩侧土体地基比例系数m值;
步骤2,确定基桩的计算宽度b1;
步骤3,计算基桩的变形系数a值;
步骤4,按照现行规范多排桩内力计算方法计算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各桩桩顶所承受的荷载Pi、Qi和Mi;其中P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竖向荷载,Q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水平向荷载,Mi为第i根基桩桩顶的弯矩;
所述步骤1,桩侧土体地基比例系数m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桩侧土体地基比例系数m值通过桩的水平静载试验确定,未进行基桩的水平静载试验的,采用规范提供的经验值:
(1)由于桩的水平荷载与位移关系是非线性的,即m值随荷载与位移增大而有所减小,因此,m值的确定要与桩的实际荷载相适应;在地面处最大位移不超过10mm,对位移敏感的结构、桥梁工程为6mm;
(2)桩周土体对抵抗水平力所起的作用与其本身的变形有关:土体压缩得越厉害,其抗力发挥的程度越大,自桩顶向下,桩在水平方向的变形越来越小;因此当基桩侧面由几种土层组成时,从地面或局部冲刷线起,求得影响深度hm米范围内的平均m值作为整个深度内的m值;
hm=2(d1+1),且hm≤h (1)
式中:hm——桩身挠曲主影响影响深度;
d1——倒阶梯形桩上段直径;
h——桩长;
对于刚性桩,hm=h;
①当hm≤l1时:
式中:m——桩侧土体地基比例系数;
h1——桩侧自地面或局部冲刷线起第一层土的厚度;
m1——第一层土的地基比例系数;
h2——影响深度范围内第二层土的厚度;
m2——第二层土的地基比例系数;
②当hm>l1时:
式中:m3——直径为d2基桩部分的当量地基比例系数,
h3——影响深度范围内直径为d2的桩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基桩的计算宽度b1计算方法如下:
b1=0.9·k(d+1) (4)
对单排桩或L1≥0.6h1的多排桩:
k=1.0 (6)
对L1<0.6h1的多排桩:
式中:L1——与外力作用方向平行的一排桩的桩间净距;
h1——桩侧自地面或局部冲刷线起第一层土的厚度;
d——桩的当量直径,单位米;
d1、d2——倒阶梯形桩上、下段直径;
l1、l2——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下3(d+1)米范围内变截面桩上、下段的桩长,如果均为大直径段,则l2=0;
b2——根据与外力作用方向平行的所验算的一排桩的桩数n而定的系数,当n=1时b2=1,当n=2时b2=0.6,当n=3时b2=0.5,当n≥4时b2=0.45;
为了不致使计算宽度发生重叠现象,要求计算得出的b1≤2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基桩的变形系数a值计算方法如下:
(1)变截面桩的等效转动惯量Ix,
首先将变截面桩根据刚度相等的原则等效为等截面桩;由于桩身受弯变形主要集中在桩的上部,考虑到基桩计算宽度计算相互影响系数时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3(d+1)米范围内的土体,对桩等效时也先考虑这部分范围,同时考虑桩在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上部分的桩长,则计算桩长:
L=l0+3(d+1) (8)
式中:l0——为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上部分的桩长;
根据基本假设,将桩等效为上下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梁;取近似挠度曲线函数为:
则:
根据刚度等效原则,得:
对式(12)积分后求得:
式中:Ix——变截面桩的等效转动惯量;
I1——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下3(d+1)米范围内上段大直径桩身的转动惯量;
(2)基桩变形系数a:
式中:E——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取0.8Ec;EC是混凝土压缩模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各桩桩顶所承受的竖向荷载Pi、水平向荷载Qi、弯矩Mi的计算方法为:
变截面桩等效为等截面桩,用现行等截面多排群桩基础的计算方法计算桩顶荷载,把多排桩的问题化成单排桩;
(1)承台变位及桩顶变位:
假设承台为一绝对刚性体,现以承台底面中心点O作为承台位移的代表点,O点在外荷载N、H、M作用下产生横轴向位移a0、竖向位移b0及转角β0,其中a0、b0以坐标轴正向为正,β0以顺时针转动为正;
桩顶嵌固于承台内,当承台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变位时,各桩顶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各桩桩顶的转角与承台的转角相等;设第i排桩桩顶与承台联结处沿x轴方向的线位移为ai0,z轴方向的线位移为bi0,桩顶转角为βi0,则有如下关系式:
式中:xi——第i排桩桩顶轴线至承台中心的水平距离;
若基桩为斜桩,有三种位移;设bi为第i排桩桩顶处沿桩轴线方向的轴向位移,ai为第i排桩垂直于桩轴线的横轴向位移,βi为第i排桩桩轴线的转角,根据投影关系则有:
(2)单桩桩顶的刚度系数ρAB:
设第i根桩桩顶作用有竖向荷载Pi、水平向荷载Qi、弯矩Mi,单桩桩顶的刚度系数定义为:
当第i根桩桩顶处仅产生单位轴向位移,即bi=1时,在桩顶引起的轴向力为ρ1;
当第i根桩桩顶处仅产生单位横轴向位移,即ai=1时,在桩顶引起的横轴向力为ρ2;
当第i根桩桩顶处仅产生单位横轴向位移,即ai=1时,在桩顶引起的弯矩为ρ3;或当桩顶仅产生单位转角,即βi=1时,在桩顶引起的横轴向力为ρ3;
当第i根桩桩顶处仅产生单位转角,即βi=1时,在桩顶引起的弯矩为ρ4;
由此,第i根桩桩顶变位所引发的桩顶内力分别为:
因此,根据ao、bo、βo及ρ1、ρ2、ρ3、ρ4的求解结果,进而由上式求得Pi、Qi和Mi,从而利用单桩方法求出基桩的内力;
①ρ1,即ρpp的求解:
桩顶承受轴向力P而产生的轴向位移包括桩身材料的弹性压缩变形δc及桩底处地基土的沉降δk两部分;在对桩侧摩阻力作理想化假设之后,可得到:
设外力在桩底平面处的作用面积为A0,则根据文克尔假定得:
由此得桩顶的轴向变形bi为
令上式中bi=1,所求得的P即为ρ1;
式中:ξ——系数,变截面桩取ξ=1/2;
A——桩身横截面面积;
E——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
C0——桩底平面处地基土的竖向地基系数,C0=m0h;其中h-桩长;
A0——桩底平面处的作用面积,即桩侧摩阻力以扩散到桩底时的面积,取下列二式计算值的较小者;
式中:——桩周各土层内摩擦角的加权平均值;
d1——倒阶梯形桩上段直径;
S——桩的中心距;
②ρ2、ρ3、ρ4的求解:
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得
ρ2=α3EIxxQ
ρ3=α2EIxxm
xQ、xm、——无量纲系数,均是及的函数,
(3)桩群刚度系数,
为了建立承台变位和荷载之间的关系,引入整个桩群的刚度系数,桩群的刚度系数共有9个,具体意义及算式如下:
当承台产生单位横轴向位移a0=1时,所有桩顶对承台作用的竖轴向反力之和、横轴向反力之和、反弯矩之和为γba、γaa、γβa:
式中:n——一排桩的桩数;
承台产生单位竖向位移时,bo=1,所有桩顶对承台作用的竖轴向反力之和、横轴向反力之和及反弯矩之和为γbb、γab、γβb:
当承台绕坐标原点产生单位转角,即βo=1时,所有桩顶对承台作用的竖轴向反力之和、横轴向反力之和及反弯矩之和为γbβ、γaβ、γββ:
(4)建立平衡方程,
根据结构力学的位移法,沿承台底面取脱离体;承台上作用的荷载和各桩顶的反力相平衡,列出位移法的方程如下:
联立求解上式可得承台位移a0、b0、β0的数值;公式(29)中右端各项均为已知,从而可算得第i根桩桩顶所承受的竖向荷载Pi、水平向荷载Qi及弯矩Mi;对于桥梁工程而言,基桩呈对称布置,且为竖直桩,此时γab=γba=γbβ=γβb=0,且αi=0,代入方程组(29),可直接求出a0、b0和β0:
当各桩的样式均相同时,即采用相同的变截面直径,且变径处的位置也相同,则
因为此时桩均为竖直且对称,式(19)写成
将式(33)、式(34)和式(35)的计算结果代入式(36),即可算出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任意一根基桩的桩顶的荷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90766.XA CN105045982B (zh) | 2015-07-06 | 2015-07-06 | 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90766.XA CN105045982B (zh) | 2015-07-06 | 2015-07-06 | 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45982A CN105045982A (zh) | 2015-11-11 |
CN105045982B true CN105045982B (zh) | 2019-04-12 |
Family
ID=5445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9076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5982B (zh) | 2015-07-06 | 2015-07-06 | 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459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17419A (zh) * | 2015-12-25 | 2017-07-04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桥梁跨越式预应力承台支撑的简化模拟方法 |
CN105887791B (zh) * | 2016-04-08 | 2017-11-17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一种考虑边载效应的公路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
CN106227952A (zh) * | 2016-07-27 | 2016-12-14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密集群桩桩端下脱空状况下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 |
CN106759373B (zh) * | 2016-11-17 | 2018-12-07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长短桩组合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
CN108319805B (zh) * | 2018-04-28 | 2021-10-15 | 中北大学 | 一种等效水平受荷桩受力过程和荷载传递机理的模拟方法 |
CN108755785B (zh) * | 2018-06-04 | 2020-06-30 | 华东交通大学 | 一种阶梯形变径空心桩内力计算方法 |
CN108959752B (zh) * | 2018-06-26 | 2023-10-13 | 湘潭大学 | 一种适用于计算钢管三排桩桩身位移与桩身内力的计算方法 |
CN108897971B (zh) * | 2018-07-20 | 2022-12-0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桥梁桩基础钢筋截断位置的确定方法 |
CN110826139B (zh) * | 2019-11-18 | 2023-01-31 |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 一种水平力下插桩对邻近群桩相互作用影响的评估方法 |
CN113434930B (zh) * | 2021-06-22 | 2023-11-03 | 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
CN117592169B (zh) * | 2024-01-02 | 2024-05-28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变截面锚杆基础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62191A (en) * | 1982-02-25 | 1984-07-31 | Poirier Jacques B | Prefabricated dwelling of the modular type |
CN103195112A (zh) * | 2013-04-18 | 2013-07-10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基桩地基模型分析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试验装置 |
CN104234066A (zh) * | 2014-08-01 | 2014-12-24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桩筏基础结构的计算方法 |
-
2015
- 2015-07-06 CN CN201510390766.XA patent/CN10504598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62191A (en) * | 1982-02-25 | 1984-07-31 | Poirier Jacques B | Prefabricated dwelling of the modular type |
CN103195112A (zh) * | 2013-04-18 | 2013-07-10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基桩地基模型分析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试验装置 |
CN104234066A (zh) * | 2014-08-01 | 2014-12-24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桩筏基础结构的计算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承重阻滑桩承载机理及受力分析研究;邬龙刚;《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070615;第7页第3段-第82页第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45982A (zh) | 2015-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45982B (zh) | 倒阶梯形变截面群桩基础基桩荷载分配简化方法 | |
Chen et al. | Buckling of anchored cylindrical shells of uniform thickness under wind load | |
Zhang et al. | Responses of caisson-piles foundations to long-term cyclic lateral load and scouring | |
Shehata | Retaining walls with relief shelves | |
Wahrhaftig et al. | Analyt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 vibration frequencies and buckling loads of slender reinforced concrete towers | |
Ahmadabadi et al. | New procedure for active earth pressure calculation in retaining walls with reinforced cohesive-frictional backfill | |
CN113935098B (zh) | 基于滑裂面形状修正的基坑支护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 |
Farouk | Effectiveness of using shelves with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s | |
Huang et al. | Upper-bound limit analysis on seismic rotational 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 | |
Zheng et al. |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response of MSE wall-supported bridge abutments to vertical load | |
Que et al. |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of infinite width backfilled soil on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 with long relief shelf under translational mode | |
Lee | A unified model for analyzing free vibration and buckling of end-bearing piles | |
Chang et al. | Lateral load distributions on grouped piles from dynamic pile‐to‐pile interaction factors | |
CN106503383B (zh) | 一种临时仰拱或横撑的受力与变形分析方法 | |
Zhang et al. | Numerical analysis of geosynthetic-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urface loads | |
CN113987645A (zh) | 一种山区斜坡直-斜组合桩基简化的内力计算方法 | |
CN207092098U (zh) | 一种适用于打设预制方桩的桩帽 | |
El Hammouli | Performance of pile cap foundation with respect to cap rigidity | |
Huang et al. | Study 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Internal Force of Integral Abutment-Pile-Soil Interaction | |
Dai | Study for piled raft foundations stress calculation and design | |
Ye et al. |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prestressed composite beam with partial shear connection | |
Zhao et al. |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displacements of double pile-column bridge piers at steep slope | |
Arab et al. | Effect of Sand-Pile Interaction on the Response of Battered Piles Subjected to Lateral Loads. | |
Khan | Effect of axial load on the lateral load response of pile raft foundation | |
Ouzandja et al. |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rete gravity da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