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很多报道说车主将睡着的小孩遗忘在车上,然后关闭车门和空调,在夏天时,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很高,车内温度足以高度对车内乘客或动物造成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但是,有时候,车主是主动将车内小孩或宠物置于车内,然后自己出去处理事情,此时,如果不将车门关闭或车辆熄火,则可能会导致车辆被偷或者小孩随意启动车辆,同样可能导致悲剧发生,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控制系统在电动车熄火时,车内空调系统等全部关闭,因此如果车内有小孩被遗忘或车主出去办事,长时间将小孩或宠物置于车内时,悲剧还是会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到车内有乘客或动物时能开启空调系统的电动车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检测到车内有乘客或动物时能控制空调系统制冷的电动车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包括:
总控制器,
空调控制器,用于控制空调的工作状态;
空调系统,用于改变车内空气状态;
第一红外感应器,对经过其检测范围内的人或动物进行检测;
第二红外感应器,对经过其检测范围内的人或动物进行检测;
计数器;
无线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遥控钥匙发出的无线信号;
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车内温度;
总控制器与空调控制器、计数器、无线信号接收器、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电连接,空调控制器与空调系统电连接,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均与计数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安装于电动车的车门位置,第一红外感应器的安装位相对第二红外感应器的安装位置更靠近电动车车外。
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对经过其检测范围内的人或动物进行检测,通过判断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获得红外信号的先后顺序,能判断出人或动物是在上车还是下车,每一次接收到的数据都会传送给计数器,如果计数器数值大于0,则说明车内还有人或动物,当接收到锁门信号后,并且车内温度升高度预设值的时候,空调系统开启制冷,从而保证了车内乘客或动物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数量与车门的数量一致,所述计数器的记录的数值为各个车门处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累计的数据之和。计数器记录的数据为各个第一红外第二红外感应器累计的数据和,从而能够知道多少乘客或动物上车多少乘客或动物下车,以及多少乘客或动物还在车内。
进一步,还包括警报器,警报器用于警报,警报器与所述总控制器电连接。警报器用于报警,在需要时可以起到提示作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电动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开门信号时,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计数器开始工作,计数器初始数值为0;
b、当第一红外感应器先于第二红外感应器接收到红外信号时,计数器数值增加1,当第二红外感应器先于第一红外感应器接收到红外信号时,计数器数值减1;
c、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遥控钥匙发出的锁门信号时,先判断计数器数值是否为0;
d、当计数器数值大于0时,判断温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否,则温度感应器继续检测车内温度;
是,则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系统开始制冷。
由于第一红外感应器相对于第二红外感应器更加靠近车外,因此,当第一红外感应器先接受到红外信号时,说明乘客或动物在上车,反之则是下车,因此,通过计数器上的数据能判断出车内是否还有乘客或动物,当计数器数值大于0时,则车内还有乘客或动物,此时,如果温度感应器检测到车内温度升高到第一预设值时,则车内温度可能会对乘客或动物造成伤害,因此,此时控制空调系统开始制冷,对车内乘客或动物进行保护。
进一步,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e、执行步骤d之后,温度感应器检测到车内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系统停止工作,并再次执行步骤d。当温度降低到第二预设值时,车内温度已经比较适宜,因此为了节省电动车的电能,关闭空调系统,并且再次检查车内温度,如果再次升高到第一预设值的时候,空调系统再次开启制冷,如此反复,不但能很好地保护好车内乘客或动物,并且能节省能源。
进一步,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进一步,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f、执行N次步骤e之后,如果无线信号接收器还没收到开门信号,则所述警报器开始报警。经过了N次制冷后,如果还没有接收到车门打开信号时,可能是车主真的忘记车内的乘客或动物,因此,在电动车电池还没全部用完的情况下,报警器开始报警,给车主或路过车辆旁边的路人提示,甚至是给车内熟睡的乘客自己提示,使得车内乘客获救或自救。
进一步,当执行步骤d、e或f时,如果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开门信号,则对应的d、e或f步骤终止,开始执行步骤a。如果在这些过程中,无线信号接收器获得开门信号,则说明车主已经赶到,并采取了开门动作,因此,正在执行的步骤d、e或f可以终止,并执行步骤a,继续判断是否有乘客或动物上车或下车。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说的车主是指拿着遥控钥匙的人,并不一定是车辆持有者,甚至不一定是当时的车辆驾驶员,所述的第一、第二也并不是限定具体的数量和顺序,而是为了从名称上区分不同的产品或装置,所述的乘客可以使小孩也可以是大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动车控制系统的构造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包括:
总控制器,
空调控制器,用于控制空调的工作状态;
空调系统,用于改变车内空气状态;
第一红外感应器,对经过其检测范围内的人或动物进行检测;
第二红外感应器,对经过其检测范围内的人或动物进行检测;
计数器;
无线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遥控钥匙发出的无线信号;
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用于检测车内温度;
总控制器与空调控制器、计数器、无线信号接收器、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电连接,空调控制器与空调系统电连接,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均与计数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安装于电动车的车门位置,第一红外感应器的安装位相对第二红外感应器的安装位置更靠近电动车车外。
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对经过其检测范围内的人或动物进行检测,通过判断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获得红外信号的先后顺序,能判断出人或动物是在上车还是下车,每一次接收到的数据都会传送给计数器,如果计数器数值大于0,则说明车内还有人或动物,当接收到锁门信号后,并且车内温度升高度预设值的时候,空调系统开启制冷,从而保证了车内乘客或动物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数量与车门的数量一致,所述计数器的记录的数值为各个车门处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累计的数据之和。计数器记录的数据为各个第一红外第二红外感应器累计的数据和,从而能够知道多少乘客或动物上车多少乘客或动物下车,以及多少乘客或动物还在车内。
进一步,还包括警报器,警报器用于警报,警报器与所述总控制器电连接。警报器用于报警,在需要时可以起到提示作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电动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开门信号时,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二红外感应器、计数器开始工作,计数器初始数值为0;
b、当第一红外感应器先于第二红外感应器接收到红外信号时,计数器数值增加1,当第二红外感应器先于第一红外感应器接收到红外信号时,计数器数值减1;
c、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遥控钥匙发出的锁门信号时,先判断计数器数值是否为0;
d、当计数器数值大于0时,判断温度感应器检测到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
否,则温度感应器继续检测车内温度;
是,则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系统开始制冷。
由于第一红外感应器相对于第二红外感应器更加靠近车外,因此,当第一红外感应器先接受到红外信号时,说明乘客或动物在上车,反之则是下车,因此,通过计数器上的数据能判断出车内是否还有乘客或动物,当计数器数值大于0时,则车内还有乘客或动物,此时,如果温度感应器检测到车内温度升高到第一预设值时,则车内温度可能会对乘客或动物造成伤害,因此,此时控制空调系统开始制冷,对车内乘客或动物进行保护。
进一步,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e、执行步骤d之后,温度感应器检测到车内温度达到第二预设值时,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系统停止工作,并再次执行步骤d。当温度降低到第二预设值时,车内温度已经比较适宜,因此为了节省电动车的电能,关闭空调系统,并且再次检查车内温度,如果再次升高到第一预设值的时候,空调系统再次开启制冷,如此反复,不但能很好地保护好车内乘客或动物,并且能节省能源。
进一步,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进一步,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f、执行N次步骤e之后,如果无线信号接收器还没收到开门信号,则所述警报器开始报警。经过了N次制冷后,如果还没有接收到车门打开信号时,可能是车主真的忘记车内的乘客或动物,因此,在电动车电池还没全部用完的情况下,报警器开始报警,给车主或路过车辆旁边的路人提示,甚至是给车内熟睡的乘客自己提示,使得车内乘客获救或自救。
进一步,当执行步骤d、e或f时,如果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开门信号,则对应的d、e或f步骤终止,开始执行步骤a。如果在这些过程中,无线信号接收器获得开门信号,则说明车主已经赶到,并采取了开门动作,因此,正在执行的步骤d、e或f可以终止,并执行步骤a,继续判断是否有乘客或动物上车或下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