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2534A -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2534A
CN105012534A CN201410169768.1A CN201410169768A CN105012534A CN 105012534 A CN105012534 A CN 105012534A CN 201410169768 A CN201410169768 A CN 201410169768A CN 105012534 A CN105012534 A CN 105012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tea
dosage
folium camelliae
l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97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希军
颜璐璐
马晓慧
曹晶
张莉华
王晶
莫红梅
陈艳芳
贾黎晖
李长文
刘顺航
朱永宏
周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TASLY DEEPURE BIOLOGICAL T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TASLY DEEPURE BIOLOGICAL T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TASLY DEEPURE BIOLOGICAL T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TASLY DEEPURE BIOLOGICAL T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697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25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2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2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普洱茶提取物是将普洱茶原茶经过溶剂提取加工得到的提取物,本发明通过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测定全血中乙醇和乙醛浓度,肝脏和胃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以及AST/ALT等来评价普洱茶提取物的解酒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普洱茶提取物的新用途,特别涉及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及解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普洱茶原产地主要在云南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普洱茶因其滋味醇厚回甘,陈香独特的优良品质和其对人体的特殊保健功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以茶来解酒精中毒,已是人们早已熟识并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普洱茶性温和耐贮藏,适于烹用或泡饮。我国古代不少史籍有很多关于普洱茶功效的记载。茶的“醒酒”作用,早在三国(魏)张楫《广雅》中就有记载,《本草纲目拾遗》《瓯江逸志》《采茶录》等也有所言及。另外,《本草纲目》与《仁斋直指方》等,则称为“解酒”。饮茶可以醒酒,不但在中国自古盛行,在国外也颇享盛誉。如日本古籍记载,日本镰将军实因宿醉而猛烈头痛,多方治疗无效,荣西法师以浓茶劝饮才得顿愈。《中国茶叶大辞典》列举茶的十大功效,一助消化,二消除脂肪、胆固醇,三除口臭,四解渴、解酒,五治便秘,六减肥,七提神醒脑,八利尿,九抗辐射,十抗癌。
目前对普洱茶研究主要集中在普洱茶具有降血糖血脂减肥功效,普洱茶提取物具有抗基因毒性、抗病毒以及抗菌活性,普洱茶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普洱茶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普洱茶提取物有很大的潜力作为NO清除剂以及抗氧化剂,但目前尚无对普洱茶解酒功效的系统研究。
由于目前消费习惯只是以茶叶冲泡饮用,功效成分受冲泡次数、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等影响而造成溶出差异,不能完全利用。
本发明经过研究找到了通过使用普洱茶提取物进行解酒的方法,包括饮用时间及饮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和解酒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普洱茶提取物是将普洱茶原茶经过溶剂提取加工得到的提取物。
本发明优选的普洱茶原茶是未加工的生茶或加工所得的熟茶。
本发明优选的普洱茶提取物是通过水提或醇提得到的普洱茶提取物。特别优选的是水提物。比如采用以下方法:
步骤1,普洱茶叶加水煎煮,浓缩至一定比重;
步骤2,浓缩液离心,离心液浓缩,干燥,即得。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由下述制备方法得到:普洱茶加水煎煮1-5次,煎煮时间每次0.5-5小时,每次加水总倍数5-50倍,提取液浓缩、干燥即得。其中,浓缩液还可以经过两次离心,离心液浓缩得浓缩膏,浓缩膏干燥即得提取物。优选地,提取液浓缩前用40-300目筛过滤。
更优选,所述普洱茶提取物由下述制备方法得到:普洱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1-5次,总煎煮时间0.5-5小时,加水总倍数5-50倍,提取液40-300目过滤,滤液浓缩至茶叶:浓缩液=1:0.5~1:10,浓缩液二次离心,二次离心液浓缩至比重1.01—1.4,浓缩膏干燥即得提取物。
本发明采用剧烈沸腾有利于有效成分的转化和溶出,该工艺路线可保障成品的冷水溶解后的澄明度,该工艺路线降低了后期离心的工作量,该工艺路线成本较低、可产业化、质量稳定可控。
本发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包括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有效成分:
其中四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小于100%。
优选地,所述普洱茶提取物包括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有效成分:
其中四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小于100%。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包括:
普洱茶提取物具有预防醉酒和解酒的效果,在实验剂量及时间范围内,可明显提高胃和肝中ADH、ALDH活性,降低全血乙醇浓度和乙醛浓度,减少乙醇的吸收,降低血清中AST/ALT,提高小鼠对酒精的耐受能力,缩短醉睡时间,降低MDA浓度,提高GSH浓度,同时降低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评分。说明普洱茶提取物具有预防醉酒和解酒的作用,是通过影响酒精代谢、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而起到解酒作用。
具体包括:
1、普洱茶提取物在0.5-1.5g.kg-1(鼠,换算人剂量为0.04g.kg-1-0.12g.kg-1)剂量及0-60min范围内,可明显提高胃和肝中ADH、ALDH活性,降低全血乙醇浓度和乙醛浓度,减少乙醇的吸收。
2、普洱茶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中AST/ALT,提高小鼠对酒精的耐受能力,缩短醉睡时间。
3、普洱茶提取物通过影响酒精代谢,可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而起到预防醉酒和解酒作用,有效的剂量为0.5-1.5g.kg-1(鼠,换算人剂量为0.04g.kg-1-0.12g.kg-1)。最大剂量是2g.kg-1,优选的有效剂量是0.5-1.5g.kg-1,最优剂量是1.0g.kg-1(换算人剂量为:最大剂量是0.16g.kg-1,优选的有效剂量是0.04g.kg-1-0.12g.kg-1,最优剂量是0.08g.kg-1)。
4、在0.5-1.0g.kg-1(鼠,换算人剂量为0.04g.kg-1-0.08g.kg-1)剂量范围内,普洱茶提取物的低、中剂量组肝匀浆中MDA浓度低于模型对照组,低、中剂量组GSH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并且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评分均低于模型组,说明普洱茶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起辅助保护作用。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上述普洱茶提取物的组合物,包括药物或食品组合物,本发明所述的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食品形式:饮料、乳制品、糕点、糖果、面包等。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本发明的提取物,其在组合物中所占重量百分比可以是0.01-99.99%,其余为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剂量形式存在,所述单位剂量形式是指制剂的单位,如片剂的每片,胶囊的每粒胶囊,口服液的每瓶,颗粒剂每袋等。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本发明的制剂,优选的是口服剂型,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口服给药的制剂可含有常用的赋形剂,诸如粘合剂、填充剂、稀释剂、压片剂、润滑剂、崩解剂、着色剂、调味剂和湿润剂,必要时可对片剂进行包衣。
适用的填充剂包括纤维素、甘露糖醇、乳糖和其它类似的填充剂。适宜的崩解剂包括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淀粉衍生物,例如羟基乙酸淀粉钠。适宜的润滑剂包括,例如硬脂酸镁。适宜的药物可接受的湿润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可通过混合,填充,压片等常用的方法制备固体口服组合物。进行反复混合可使活性物质分布在整个使用大量填充剂的那些组合物中。
口服液体制剂的形式例如可以是水性或油性悬浮液、溶液、乳剂、糖浆剂或酏剂,或者可以是一种在使用前可用水或其它适宜的载体复配的干燥产品。这种液体制剂可含有常规的添加剂,诸如悬浮剂,例如山梨醇、糖浆、甲基纤维素、明胶、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铝凝胶或氢化食用脂肪,乳化剂,例如卵磷脂、脱水山梨醇一油酸酯或阿拉伯胶;非水性载体(它们可以包括食用油),例如杏仁油、分馏椰子油、诸如甘油的酯的油性酯、丙二醇或乙醇;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酯或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或山梨酸,并且如果需要,可含有常规的香味剂或着色剂。
对于注射剂,制备的液体单位剂型含有本发明的活性物质和无菌载体。根据载体和浓度,可以将此化合物悬浮或者溶解。溶液的制备通常是通过将活性物质溶解在一种载体中,在将其装入一种适宜的小瓶或安瓿前过滤消毒,然后密封。辅料例如一种局部麻醉剂、防腐剂和缓冲剂也可以溶解在这种载体中。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可在装入小瓶以后将这种组合物冰冻,并在真空下将水除去。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成药剂时可选择性的加入适合的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可接受的载体选自:甘露醇、山梨醇、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巯基乙酸、蛋氨酸、维生素C、EDTA二钠、EDTA钙钠,一价碱金属的碳酸盐、醋酸盐、磷酸盐或其水溶液、盐酸、醋酸、硫酸、磷酸、氨基酸、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木糖醇、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右旋糖苷、甘氨酸、淀粉、蔗糖、乳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土温80、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材料、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在使用时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服三次,每次1-20剂,如:1-20袋或粒或片。
以下对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翻正反射:是指清醒状态下的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可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
例如,观察小鼠的翻正反射:用手轻轻地将小鼠侧卧或仰卧,小鼠能立即翻正体位、恢复正常姿势,说明翻正反射存在;将小鼠置于背卧位时,如超过30-60秒不能翻正者,即认为翻正反射消失,进入睡眠。
解酒的时间-效应曲线:本研究分别选择给药后60min、45min、30min、15min、5min、0min灌胃白酒,测定酒后30min、2h、3h的全血中乙醇和乙醛浓度、肝脏和胃中ADH和ALDH活性、血清中AST/ALT,小鼠的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为指标,并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评价普洱茶提取物的解酒效果,目的为探索不同给药时间-效应之间的关系。
解酒的剂量-效应曲线:不同的给药剂量往往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分别选择不同剂量的普洱茶提取物灌胃给药,30min后灌胃白酒,测定酒后30min、2h、3h的全血中乙醇和乙醛浓度、肝脏和胃中ADH和ALDH活性、血清中AST/ALT,观察记录小鼠的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并与空白组、模型组、绿茶组相比较,评价不同剂量普洱茶珍的作用效果,探索不同给药剂量-效应之间的关系。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以下实验中所述普洱茶珍即用本发明优选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普洱茶提取物,如实施例1中的提取物。
实验一:解酒时效关系研究
本部分拟研究饮酒前不同时间给药,通过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测定全血中乙醇和乙醛浓度,肝脏和胃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以及AST/ALT来评价普洱茶珍的解酒效果,绘制普洱茶珍解酒的时间-效应曲线。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20g±5g,560只,雌雄各半,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12-0001。
1.2仪器、药品与试剂
PB153-S精密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瑞士);352酶标仪(芬兰Labsystems Multiskan MS);AC8洗板机(芬兰Thermo Labsystems);3-18K高速离心机(美国SIGMA);TEKMAR7000顶空进样器(瓦里安3800GC);色谱专用氢气发生器(HG-Model300A,天津色谱科学技术公司);GNP-908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OSHIBA TBA-120FR);灌胃针;秒表;毛细管;eppendorf管(1.5ml、0.5ml);微量可调加样器(0.5~10μl,20~200μl,德国Eppendorf);匀浆机(T25高速分散机,IKA,德国)。
普洱茶珍(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0F01);56度红星二锅头(规格:500ml/瓶,批号20120820,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小鼠乙醇脱氢酶ELISA试剂盒(批号:201301,武汉基因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鼠乙醛脱氢酶ELISA试剂盒(批号:201301,武汉基因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试剂盒(批号:20120508,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试剂盒(批号:20120508,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蒸馏水。
1.3动物分组
将小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时间实验组,每组70只,雌雄各半(n=10)。
1.4给药方法
1.4.1药品配制
精密称取普洱茶珍10g置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备用。1.4.2给药剂量与方法
各实验组小鼠灌胃给予普洱茶珍1g/kg(即上述配制的溶液按0.1ml/10g灌胃),分别在给药后60min、45min、30min、15min、5min、0min灌胃0.15ml/10g56度红星二锅头;模型组灌胃给予0.1ml/10g蒸馏水后,灌胃0.15ml/10g56度红星二锅头;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0.1ml/10g蒸馏水后,灌胃0.15ml/10g蒸馏水。1.5样本采集方法及检测指标
1.5.1全血样本采集方法
各组小鼠分别于灌胃白酒后30、120、180min摘眼球取血0.8ml(每个时间点10只小鼠),置肝素抗凝试管中,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全血中的乙醇和乙醛浓度。
1.5.2血清样本采集方法
各组小鼠分别于灌胃白酒后30、120、180min摘眼球取血0.8ml(每个时间点10只小鼠),置eppendorf管中,静置30min后,35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置另一eppendorf管中,比色法测定血清中ALT、AST活性。
1.5.3组织器官样本采集方法
各组小鼠分别于灌胃白酒后30、120、180min处死(每个时间点10只小鼠),立即取出新鲜肝脏及胃,肝脏去包膜,胃去内容物,并经预冷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用滤纸吸干,电子天平称重,按照重量体积比(g:ml=1:9)加入pH7.4PBS溶液匀浆后,分别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使用ELISA方法测定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
1.6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各组小鼠(n=10)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及恢复时间,计算耐受时间(自白酒灌胃至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醉睡时间(自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时间)。记录醉酒动物数,计算醉酒百分率。
1.7数据处理
数据以mean±SD表示,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实验结果
2.1全血中乙醇和乙醛浓度
表1表示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全血中乙醇浓度。各组小鼠在灌胃白酒后30min全血乙醇浓度较高,2h开始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30min组和5min组小鼠各时间段(灌胃白酒后3h、2h、30min)全血乙醇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
表1各组小鼠全血中乙醇浓度(μl/ml,mean±SD,n=10)
**P<0.01
全血乙醇浓度-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见图1。
表2表示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全血中乙醛浓度。与模型组比较,30min组小鼠各时间段(灌胃白酒后3h、2h、30min)全血乙醛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
表2各组小鼠全血中乙醛浓度(μl/ml,mean±SD,n=10)
**P<0.01
全血乙醛浓度-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见图2。
2.2ADH和ALDH检测结果
各组小鼠肝不同时间点ADH检测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灌胃白酒后30min和2h,30min组肝脏中的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灌胃白酒后3h,45min组和0min组肝脏中的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表3各组小鼠肝脏ADH活性检测结果(U/L,mean±SD,n=10)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小鼠肝脏A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见图3。
各组小鼠胃不同时间点ADH检测结果见表4。表示灌胃白酒后30min和3h,60min组胃中的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灌胃白酒后2h,30min组胃中的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
表4各组小鼠胃ADH活性检测结果(U/L,mean±SD,n=10)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小鼠胃A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见图4。
各组小鼠肝不同时间点ALDH检测结果见表5。灌胃白酒后30min,60min组、30min组、15min组小鼠肝脏中的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灌胃白酒后2h,30min组和15min组小鼠肝脏中的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灌胃白酒后3h,60min组、30min组、15min组、0min组小鼠肝脏中的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
表5各组小鼠肝脏ALDH活性检测结果(U/L,mean±SD,n=10)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小鼠肝脏AL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见图5。
各组小鼠胃不同时间点ALDH检测结果见表6。灌胃白酒后30min,各实验组小鼠胃中的ALDH活性与模型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灌胃白酒后2h,30min组和0min组小鼠胃中的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灌胃白酒后3h,60min组、45min组、30min组、0min组小鼠胃中的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
表6各组小鼠胃ALDH活性检测结果(U/L,mean±SD,n=10)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小鼠胃AL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见图6。
2.3ALT和AST检测结果
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AST/ALT结果见表7。
表7各组小鼠血清中AST/ALT结果(mean±SD,n=10)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空白组比较,P<0.01。
AST/ALT-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见图7。
表7和图7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在灌胃白酒3h、2h、30min后,血清中AST/ALT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AST/ALT明显升高(P<0.01)。
2.4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
各组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结果见表8。
表8各组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结果
注:a死亡2只,b死亡3只。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各组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对比图见图8。
表8和图8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45min组、30min组、5min组小鼠的耐受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30min组小鼠的醉睡时间明显缩短(P<0.05)。各组醉酒百分率也不尽相同,30min组醉酒百分率仅为60%。
3结论
目前药物主要从两方面发挥解酒抗醉作用:其一,抑制酒精的胃肠吸收,加强乙醇在胃肠道的首过效应,降低血中的乙醇浓度;其二,药物直接作用于肝代谢酶系,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速率,减轻其对组织和细胞的损害。实验方法最常见的有翻正反射实验、醉酒睡眠实验、血中乙醇含量检测、相关肝损伤指标的检测等。本研究通过研究灌胃白酒后小鼠耐受时间、醉睡时间来评价普洱茶珍的解酒效果,通过测定灌胃白酒后不同时间小鼠全血中乙醇、乙醛浓度来研究普洱茶珍的解酒作用,通过测定灌胃白酒后不同时间小鼠肝脏和胃中ADH和ALDH活性来研究普洱茶珍的作用机制,通过测定AST/ALT来评价普洱茶珍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不同的给药时间和剂量均有可能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分别选择给药后60min、45min、30min、15min、5min、0min灌胃白酒,测定酒后30min、2h、3h的相关指标,目的为探索不同给药时间-效应之间的关系。
3.1乙醇在体内经乙醇脱氢酶生成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生成乙酸,最后生成CO2和H2O。血中乙醇浓度与饮酒有最直接的关系,表1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在灌胃白酒后30min全血乙醇浓度较高,2h开始逐渐降低。图1显示,与模型组比较,30min组和5min组小鼠各时间段(灌胃白酒后3h、2h、30min)全血乙醇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说明给药普洱茶珍后30min或5min,可以明显降低全血乙醇浓度。
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可以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等造成损害,表2和图2结果可以看出,与模型组比较,30min组小鼠各时间段(灌胃白酒后3h、2h、30min)全血乙醛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说明给药普洱茶珍后30min可以明显降低全血乙醛浓度。
3.2肝脏中的ADH和ALDH的活性对于乙醇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活性升高,可以加快乙醇和乙醛的代谢。表3和图3显示,45min组、30min组和0min组小鼠肝脏中的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表5和图5显示,60min组、30min组、15min组、0min组小鼠肝脏中的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给药普洱茶珍后可明显升高肝脏中ALDH活性,加快乙醇的代谢。
胃内的ADH和ALDH的活性对于乙醇的首过消除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活性升高,可以减少乙醇的吸收。表4和图4显示,灌胃白酒后60min组和30min组胃中的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表6和图6显示,60min组、45min组、30min组、0min组小鼠胃中的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给药普洱茶珍后可明显升高胃中ALDH活性,减少乙醇的吸收。
3.3ALT和AST是评价肝损伤的常用指标。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存在于肝细胞浆和线粒体内。正常细胞由于细胞膜的包裹,ALT和AST不会释入血中。肝细胞受到损害后,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膜破碎或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中所含的ALT和AST就会被释放到血液中,使血中ALT、AST活性增加。临床上常用AST/ALT的比值来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情况。表7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AST/ALT明显升高,而给药后各实验组血清中AST/ALT均明显降低。说明普洱茶珍可以明显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3.4翻正反射实验和醉酒睡眠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后45min、30min、5min小鼠的耐受时间均显著延长,30min组小鼠的醉睡时间明显缩短。说明普洱茶珍可增强小鼠对酒精的耐受能力,缩短醉睡时间。
综合上述结果,给予普洱茶珍后30min后灌胃白酒,可明显提高胃和肝中ADH、ALDH活性,降低全血乙醇浓度和乙醛浓度,提高小鼠对酒精的耐受能力,缩短醉睡时间。故选择给予普洱茶珍后30min灌胃白酒,进行下一步实验。
实验二:普洱茶珍解酒量效关系研究
本部分拟研究不同剂量普洱茶珍灌胃给药后30min灌胃白酒,通过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测定全血中乙醇和乙醛浓度,肝脏和胃中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以及AST/ALT来评价不同剂量普洱茶珍的解酒效果,绘制普洱茶珍解酒的剂量-效应曲线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20g±5g,560只,雌雄各半,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12-0001。
1.2仪器、药品与试剂
PB153-S精密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瑞士);352酶标仪(芬兰Labsystems Multiskan MS);AC8洗板机(芬兰Thermo Labsystems);3-18K高速离心机(美国SIGMA);TEKMAR7000顶空进样器(瓦里安3800GC);色谱专用氢气发生器(HG-Model300A,天津色谱科学技术公司);GNP-908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OSHIBA TBA-120FR);灌胃针;秒表;毛细管;eppendorf管(1.5ml、0.5ml);微量可调加样器(0.5~10μl,20~200μl,德国Eppendorf);匀浆机(T25高速分散机,IKA,德国)。
普洱茶珍(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0F01);绿茶(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10316);56度红星二锅头(规格:500ml/瓶,批号20120820,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小鼠乙醇脱氢酶ELISA试剂盒(批号:201301,武汉基因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鼠乙醛脱氢酶ELISA试剂盒(批号:201301,武汉基因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试剂盒(批号:20120508,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试剂盒(批号:20120508,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生产);蒸馏水。
1.3动物分组
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三个剂量实验组、低高两个剂量绿茶组,每组70只,雌雄各半(n=10)。
1.4给药方法
1.4.1药品配制
精密称取普洱茶珍5g置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得50mg/ml的普洱茶珍溶液,备用。
精密称取普洱茶珍10g置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得100mg/ml的普洱茶珍溶液,备用。
精密称取普洱茶珍15g置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得150mg/ml的普洱茶珍溶液,备用。
精密称取绿茶5g置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得50mg/ml的绿茶溶液,备用。
精密称取绿茶10g置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得100mg/ml的绿茶溶液,备用。
1.4.2给药剂量与方法
低剂量实验组小鼠灌胃给予普洱茶珍0.5g/kg(即上述配制的50mg/ml的普洱茶珍溶液,按0.1ml/10g灌胃);中剂量实验组小鼠灌胃给予普洱茶珍1.0g/kg(即上述配制的100mg/ml的普洱茶珍溶液,按0.1ml/10g灌胃);高剂量实验组小鼠灌胃给予普洱茶珍1.5g/kg(即上述配制的150mg/ml的普洱茶珍溶液,按0.1ml/10g灌胃);低剂量绿茶组小鼠灌胃给予绿茶0.5g/kg(即上述配制的50mg/ml的绿茶溶液,按0.1ml/10g灌胃);高剂量绿茶组小鼠灌胃给予绿茶1.0g/kg(即上述配制的100mg/ml的绿茶溶液,按0.1ml/10g灌胃);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1ml/10g蒸馏水。各组小鼠均在灌胃上述药物或蒸馏水后30min,灌胃0.15ml/10g56度红星二锅头。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0.1ml/10g蒸馏水后30min,灌胃0.15ml/10g蒸馏水。
1.5样本采集方法及检测指标
1.5.1全血样本采集方法
各组小鼠分别于灌胃白酒后30、120、180min摘眼球取血0.8ml(每个时间点10只小鼠),置肝素抗凝试管中,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鼠全血中的乙醇和乙醛浓度。
1.5.2血清样本采集方法
各组小鼠分别于灌胃白酒后30、120、180min摘眼球取血0.8ml(每个时间点10只小鼠),置eppendorf管中,静置30min后,3500rpm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置另一eppendorf管中,比色法测定血清中ALT、AST活性。
1.5.3组织器官样本采集方法
各组小鼠分别于灌胃白酒后30、120、180min处死(每个时间点10只小鼠),立即取出新鲜肝脏及胃,肝脏去包膜,胃去内容物,并经预冷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用滤纸吸干,电子天平称重,按照重量体积比(g:ml=1:9)加入pH7.4PBS溶液匀浆后,分别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使用ELISA方法测定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
1.6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各组小鼠(n=10)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及恢复时间,计算耐受时间(自白酒灌胃至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醉睡时间(自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时间)。记录醉酒动物数,计算醉酒百分率。
1.7数据处理
数据以mean±SD表示,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全血中乙醇和乙醛浓度
表9表示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全血中乙醇浓度。
表9各组小鼠全血中乙醇浓度(μl/ml,mean±SD,n=10)
注:aa与模型组比较,P<0.01;bb与低剂量实验组比较,P<0.01;cc与低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dd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
图9为全血乙醇浓度-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表9和图9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在灌胃白酒后30min全血乙醇浓度较高,2h开始逐渐降低。中剂量实验组(1.0g/kg普洱茶珍)在灌胃白酒后2h,其全血乙醇浓度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低剂量绿茶组和高剂量绿茶组(P<0.01)。
表10表示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全血中乙醛浓度。
表10各组小鼠全血中乙醛浓度(μl/ml,mean±SD,n=10)
注:a与模型组比较,P<0.05;aa与模型组比较,P<0.01;bb与低剂量实验组比较,P<0.01;cc与低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d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dd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
图10为全血乙醛浓度-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表10和图10结果显示,灌胃白酒后3h,各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剂量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分别明显低于低剂量实验组、低剂量绿茶组和高剂量绿茶组(P<0.01或P<0.05);高剂量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明显低于低剂量绿茶组(P<0.01)。灌胃白酒后2h,中剂量和高剂量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绿茶组(P<0.01)。灌胃白酒后30min,各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绿茶组(P<0.01),低剂量和中剂量实验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
2.2ADH和ALDH检测结果
表11为各组小鼠肝不同时间点ADH检测结果。
表11各组小鼠肝脏ADH活性检测结果(U/L,mean±SD,n=10)
**P<0.01
注:a与模型组比较,P<0.05;aa与模型组比较,P<0.01;b与低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bb与低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c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d与低剂量实验组比较,P<0.05。
图11为小鼠肝脏A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表11和图11结果显示,灌胃白酒后3h,高剂量实验组肝中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绿茶组、高剂量绿茶组和低剂量实验组(P<0.01或P<0.05);灌胃白酒2h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肝中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绿茶组、高剂量绿茶组(P<0.01或P<0.05),三个剂量实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白酒后30min,低、高剂量实验组肝中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高剂量绿茶组(P<0.05),中剂量实验组肝中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绿茶组和高剂量绿茶组(P<0.01或P<0.05)。
表12为各组小鼠胃不同时间点ADH检测结果。
表12各组小鼠胃ADH活性检测结果(U/L,mean±SD,n=10)
**P<0.01
注:a与模型组比较,P<0.05;b与低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d与低剂量实验组比较,P<0.05。
图12为小鼠胃A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表12和图12结果显示,灌胃白酒后3h,各组之间小鼠胃中ADH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白酒2h后,低剂量实验组胃中A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高剂量绿茶组(P<0.05),中、高剂量实验组胃中ADH活性明显低于低剂量绿茶组(P<0.05);灌胃白酒后30min,高剂量实验组胃中ADH活性明显高于低剂量实验组(P<0.05)。
表13为各组小鼠肝不同时间点ALDH检测结果。
表13各组小鼠肝脏ALDH活性检测结果(U/L,mean±SD,n=10)
**P<0.01
注:a与模型组比较,P<0.05;aa与模型组比较,P<0.01;b与低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c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d与低剂量实验组比较,P<0.05。
图13为小鼠肝脏AL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表13和图13结果显示,灌胃白酒后3h,低、中剂量实验组小鼠肝中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灌胃白酒2h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肝中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高剂量绿茶组(P<0.01或P<0.05),三个剂量实验组的ALDH活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白酒后30min,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肝中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实验组小鼠肝中ALDH活性明显高于低、高剂量绿茶组和中高剂量实验组(P<0.05)。
表14为各组小鼠胃不同时间点ALDH检测结果。
表14各组小鼠胃ALDH活性检测结果(U/L,mean±SD,n=10)
**P<0.01
注:a与模型组比较,P<0.05;aa与模型组比较,P<0.01;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c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d与低剂量实验组比较,P<0.05。
图14为小鼠胃AL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表14和图14结果显示,灌胃白酒后3h,低、中剂量实验组和低剂量绿茶组小鼠胃中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低剂量实验组明显高于高剂量绿茶组和中、高剂量实验组(P<0.01或P<0.05);灌胃白酒2h后,低剂量实验组小鼠胃中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高剂量绿茶组(P<0.01),中、高剂量实验组明显高于高剂量绿茶组(P<0.01或P<0.05),但与模型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白酒后30min,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胃中ALDH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和高剂量绿茶组(P<0.01),中、低剂量实验组明显高于高剂量绿茶组(P<0.01或P<0.05),但与模型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ALT和AST检测结果
表15为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AST/ALT结果。
表15各组小鼠血清中AST/ALT结果(mean±SD,n=10)
注:**P<0.01;a与模型组比较,P<0.05;aa与模型组比较,P<0.01;b与低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bb与低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5;cc与高剂量绿茶组比较,P<0.01;dd与低剂量实验组比较,P<0.01;ee与中剂量实验组比较,P<0.01。
图15为AST/ALT-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表15和图15结果显示,灌胃白酒后3h,各实验组血清中AST/AL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低、中剂量实验组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绿茶组(P<0.05);灌胃白酒2h后,低、中、高三个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中AST/AL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绿茶组(P<0.01),低、中剂量实验组明显低于高剂量绿茶组(P<0.05),;灌胃白酒后30min,低、中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中AST/AL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绿茶组、高剂量绿茶组、高剂量实验组(P<0.01)。
2.4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
表16为各组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结果。
表16各组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结果
注:a死亡2只。
与模型组相比,*P<0.05。
图16为各组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对比图。
表16和图16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绿茶组小鼠的耐受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实验组小鼠的醉睡时间明显缩短(P<0.05)。各组醉酒百分率也不尽相同,中剂量实验组醉酒百分率为70%。
3结论
不同的给药剂量往往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分别选择低(0.5g/kg)、中(1g/kg)、高(1.5g/kg)剂量普洱茶珍灌胃给药,30min后灌胃白酒,测定酒后30min、2h、3h的全血中乙醇和乙醛浓度、肝脏和胃中ADH和ALDH活性、血清中AST/ALT,观察记录小鼠的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并与空白组、模型组以及低(0.5g/kg)、高(1.0g/kg)剂量绿茶组相比较,评价不同剂量普洱茶珍的作用效果,探索不同给药剂量-效应之间的关系。
3.1血中乙醇浓度与饮酒有最直接的关系,表9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在灌胃白酒后30min全血乙醇浓度较高,2h开始逐渐降低。图9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实验组的全血乙醇浓度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中剂量实验组(1.0g/kg普洱茶珍)在灌胃白酒后2h,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低剂量绿茶组和高剂量绿茶组(P<0.01)。说明给药普洱茶珍1.0g/kg后2h,可以明显降低全血乙醇浓度。
乙醛对机体有害,表10结果显示,灌胃白酒后3h,与模型组相比,各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与绿茶组相比,中、高剂量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中剂量实验组的乙醛浓度还明显低于低剂量实验组(P<0.01)。灌胃白酒后2h,与模型组和低剂量绿茶组相比,中、高剂量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灌胃白酒后30min,与低剂量绿茶组相比,低、中、高三个剂量实验组全血中乙醛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实验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说明不同剂量普洱茶珍均可明显降低酒后全血乙醛浓度。
3.2肝脏中的ADH和ALDH的活性对于乙醇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活性升高,可以加快乙醇和乙醛的代谢。表11和图11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和绿茶组相比,灌胃白酒后各剂量实验组肝中A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表13和图13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和绿茶组相比,灌胃白酒后各剂量实验组肝中AL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说明给药普洱茶珍后可明显升高肝脏中ALDH活性,加快乙醇的代谢。
胃内的ADH和ALDH的活性对于乙醇的首过消除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活性升高,可以减少乙醇的吸收。表12和图12显示,灌胃白酒后3h,各组之间小鼠胃中ADH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白酒2h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实验组和绿茶组胃中ADH活性均有所提高,但只有低剂量实验组和低剂量绿茶组的活性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白酒后30min,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实验组和绿茶组胃中ADH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实验组胃中ADH活性明显高于低剂量实验组(P<0.05)。表14和图14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灌胃白酒后3h,低、中剂量实验组和低剂量绿茶组小鼠胃中A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或P<0.05);灌胃白酒2h后,低剂量实验组小鼠胃中A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灌胃白酒后30min,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胃中ALDH活性明显升高。说明给药普洱茶珍后可适度升高胃中ADH和ADLH活性,减少乙醇的吸收。
3.3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是评价肝损伤的常用指标。血清中AST/ALT的比值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情况。表15和图15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AST/ALT明显升高,而给药后各实验组血清中AST/ALT均明显降低。说明普洱茶珍可以明显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3.4翻正反射实验和醉酒睡眠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绿茶组小鼠的耐受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醉睡时间明显缩短(P<0.05)。说明普洱茶珍可增强小鼠对酒精的耐受能力,缩短醉睡时间。
综合上述结果,给予普洱茶珍1.0g/kg后灌胃白酒,可明显提高胃和肝中ADH、ALDH活性,降低全血乙醇浓度和乙醛浓度,提高小鼠对酒精的耐受能力,缩短醉睡时间。
实验三:普洱茶珍对酒精性肝损伤辅助保护作用的研究
1仪器与试剂
1.1样品:普洱茶珍(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0F01)。
1.2实验动物: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为SCXK-(军)2009-0030001107。实验动物饲养环境:SPF级实验动物房,温度20~25℃,相对湿度40~70%RH,合格证号:SYXK(津)2008-0004。饲料由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饲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08。
1.3主要仪器: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OSHIBA 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M1900冰冻切片机(德国徕卡)、Olympus显微镜。
1.4主要试剂:无水乙醇(分析纯)均由利安隆博华(天津)医药化学有限公司提供、丙二醛(MDA)试剂盒、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试剂盒、组织蛋白测定试剂盒(双缩脲法)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甘油三酯(TG)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方法
2.1实验方法
采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普洱茶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一个空白对照组和一个模型对照组,三个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普洱茶珍,剂量分别为0.5g/kg·BW、1.0g/kg·BW、1.5g/kg·BW(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10倍,20倍,30倍)。分别称取普洱茶珍2.5g、5.0g、7.5g,各加蒸馏水至100ml,灌胃量20ml/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进行30天。实验结束时全部动物禁食16h后,将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一次灌胃给予50%乙醇(以蒸馏水稀释),灌胃量14ml/kg·BW。继续禁食16h后,处死全部动物取肝脏,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2.2检测指标
2.2.1肝脏组织生化指标检测
取肝脏0.5g加生理盐水10ml,充分研磨制成5%肝匀浆。肝匀浆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组织蛋白含量的测定均采用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测定。肝匀浆的甘油三酯(TG)用全自动血生化仪进行检测。所用仪器为TOSHIBA 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2.2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2.2.2.1病理组织学检查:从动物肝左叶中部做横切面取材、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镜下观察脂滴在肝脏中的分布、范围和面积。
2.2.2.2病理镜检方法:每例动物肝组织用40倍物镜连续记录70个视野,每个视野,根据阳性细胞(含脂滴的肝细胞)多少和分布的范围,按0、1、2、3、4分进行评分,将70个视野所得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例肝组织的脂肪染色评分。
2.2.2.3病理诊断评分标准:病理组织学观察以肝细胞脂肪特殊染色(油红O)作为观察指标,并根据病理改变程度“0”、“1”、“2”、“3”、“4”量化,进行肝损伤程度的评价。肝细胞脂肪染色共分为五级:
肝细胞内脂滴散在、稀少 0分
含脂滴的肝细胞不超过1/4 1分
含脂滴的肝细胞不超过1/2 2分
含脂滴的肝细胞不超过3/4 3分
肝组织几乎被脂滴代替 4分
2.3实验数据统计
各组数据均采用SPSS16.0FOR WINDOWS中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方差不齐者采用数据转换,如转换后仍不齐则采用非参数统计。
3.结果:
3.1表17普洱茶珍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不同剂量的普洱茶珍灌胃小鼠30天,各组动物生长、活动正常。各组动物增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7普洱茶珍对小鼠体重的影响(g,均值±标准差)
3.2表18普洱茶珍对MDA、GSH、TG含量的影响。
表18普洱茶珍对MDA、GSH、TG含量的影响(均值±标准差)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8显示,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匀浆MDA、TG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GSH浓度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模型建立成功。以不同剂量的普洱茶珍灌胃小鼠30天,低、中剂量组肝匀浆中MDA浓度低于模型对照组,低、中剂量组GSH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剂量组肝匀浆TG浓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表19普洱茶珍对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评分结果。
表19普洱茶珍对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评分结果(均值±标准差)
组别(g/kg·BW) 动物数(只) 脂肪变性评分
空白对照组 10 0.26±0.17
模型对照组 10 2.36±0.20*
普洱茶珍0.5g/kg·BW 10 1.85±0.54*#
普洱茶珍1.0g/kg·BW 10 1.97±0.26*#
普洱茶珍1.5g/kg·BW 10 2.24±0.6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7可见,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肝细胞内脂肪滴油红O染色明显,空白对照组小鼠肝脏肝细胞基本不着色。由表19可见,模型对照组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模型建立成功。以不同剂量的普洱茶珍灌胃小鼠30天,低、中剂量组的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4.1以0.5g/kg·BW、1.0g/kg·BW、1.5g/kg·BW(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10倍,20倍,30倍)剂量的普洱茶珍灌胃小鼠30天,各组动物生长活动良好,各组动物增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2实验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一次灌胃给予50%乙醇造成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匀浆MDA、TG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GSH浓度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模型建立成功。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低、中剂量组肝匀浆中MDA浓度低于模型对照组,低、中剂量组GSH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低、中剂量组的脂肪变性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肝脏MDA、GSH、TG三指标中任何二项指标阳性,且肝脏病理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乙醇引起的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判定标准,提示普洱茶珍在推荐剂量下具有对动物酒精性肝损伤辅助保护作用功能。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普洱茶珍在0.5g.kg-1和1.0g.kg-1剂量下连续给予30天后,肝匀浆中MDA浓度低于模型组,GSH浓度高于模型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评分均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普洱茶珍具有对动物酒精性肝损伤辅助保护作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全血乙醇浓度-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2全血乙醛浓度-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3小鼠肝脏A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4小鼠胃A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5小鼠肝脏AL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6小鼠胃AL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7AST/ALT-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8各组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对比图。
图9全血乙醇浓度-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10全血乙醛浓度-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11小鼠肝脏A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12小鼠胃A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13小鼠肝脏AL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14小鼠胃ALDH活性-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15AST/ALT-不同给药时间关系曲线。
图16各组小鼠耐受时间和醉睡时间对比图。
图17普洱茶珍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特殊染色(油红O×400)(1:空白对照组小鼠肝脏;2: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3:普洱茶珍低剂量组小鼠肝脏;4:普洱茶珍中剂量组小鼠肝脏;5:普洱茶珍高剂量组小鼠肝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普洱茶的水提取物均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效果。
实施例1
普洱茶提取物生产工艺:
普洱茶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3次(1.5h,1.5h,1h;10bv,8bv,8bv),提取液30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2-1:3,浓缩液用三足离心机离心,三足离心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1—1.25(45-65℃),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
其中管式离心条件:离心机转速:17000转/min;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5℃。
实施例2
步骤1,普洱茶叶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0.5小时,6倍体积的水;提取液20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2,
步骤2,浓缩液用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1(45℃),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
实施例3
步骤1,普洱茶叶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12倍体积的水;提取液4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3,
步骤2,浓缩液用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25(65℃),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
实施例4
步骤1,普洱茶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3次,每次0.5小时,6倍体积的水;提取液10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8,
步骤2,浓缩液用三足离心机离心,三足离心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1(45℃),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
其中管式离心条件:离心机转速:15000转/min;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140℃,出风温度:75℃
实施例5
步骤1,普洱茶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1次,每次0.5小时,5倍体积的水。提取液15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0.5,
步骤2,浓缩液用三足离心机离心,三足离心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25(65℃),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
其中管式离心条件:离心机转速:19000转/min;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95℃
实施例6
普洱茶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3次(1h,1h,1h;6bv,6bv,6bv),提取液30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10,浓缩液用三足离心机离心,三足离心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1—1.25(50℃),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其中管式离心条件:离心机转速:17000转/min;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5℃
实施例7
普洱茶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5次,每次1小时,10倍体积的水,提取液20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2.5,浓缩液用三足离心机离心,三足离心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1—1.25(50℃),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其中管式离心条件:离心机转速:17000转/min;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5℃
实施例8
普洱茶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2次(0.5h,0.5h;12bv,12bv),提取液5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2.5,浓缩液用三足离心机离心,三足离心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1—1.25(50℃),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其中管式离心条件:离心机转速:17000转/min;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5℃
实施例9
普洱茶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4次(1h,1h,1h,1h;10bv,10bv,10bv,10bv),提取液100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70℃)至茶叶(重量):浓缩液(体积)=1:5,浓缩液用三足离心机离心,三足离心液用管式离心机离心,离心液减压浓缩至比重1.1—1.25(50℃),浓缩膏喷雾干燥即得(或微波干燥,粉碎即得)。其中管式离心条件:离心机转速:17000转/min;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5℃
实施例10
根据实施例1-9中任意一个提取物,加入常规辅料,应用制剂学上的常规方法,制成片剂。
实施例11
根据实施例1-9中任意一个提取物,加入常规辅料,应用制剂学上的常规方法,制成胶囊。
实施例12
根据实施例1-9中任意一个提取物,加入常规辅料,应用制剂学上的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13
根据实施例1-9中任意一个提取物,加入常规辅料,应用制剂学上的常规方法,制成散剂。
实施例14
根据实施例1-9中任意一个提取物,加入常规辅料,应用制剂学上的常规方法,制成滴丸剂。
实施例15
根据实施例1-9中任意一个提取物,加入常规辅料,应用制剂学上的常规方法,制成注射剂。
实施例16
根据实施例1-9中任意一个提取物,以常规工艺按一定比例加入到茶叶制品中,制成保健茶。
实施例17
根据实施例1-9中任意一个提取物,以常规工艺按一定比例加入到乳制品中,制成保健食品。
实施例18
根据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个提取物,以常规工艺按一定比例加入到饮料中,制成保健饮料。
实施例19
根据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个提取物,以常规工艺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糕点中,制成保健糕点。

Claims (10)

1.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和解酒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是将普洱茶经过溶剂提取加工得到的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是通过水提或醇提得到的普洱茶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可以由下述制备方法得到:普洱茶加水煎煮1-5次,煎煮时间每次0.5-5小时,每次加水总倍数5-50倍,提取液浓缩、干燥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由下述制备方法得到:普洱茶,加水剧烈沸腾煎煮提取1-5次,总煎煮时间0.5-5小时,加水总倍数5-50倍,提取液40-300目过滤,滤液浓缩至茶叶:浓缩液=1:0.5~1:10,浓缩液二次离心,二次离心液浓缩至比重1.01—1.4,浓缩膏干燥即得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包括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有效成分:
其中四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小于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洱茶提取物包括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有效成分:
其中四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之和小于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普洱茶提取物通过影响酒精代谢、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而起到预防醉酒和解酒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具体包括:
本发明的普洱茶提取物在人剂量为0.04g.kg-1-0.12g.kg-1及0-60min范围内,可明显提高胃和肝中ADH、ALDH活性,降低全血乙醇浓度和乙醛浓度,减少乙醇的吸收;
普洱茶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中AST/ALT,提高小鼠对酒精的耐受能力,缩短醉睡时间;
普洱茶提取物通过影响酒精代谢,可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而起到解酒作用,最大剂量为人用剂量0.16g.kg-1,优选的有效的剂量为0.04g.kg-1-0.12g.kg-1,最优选的有效最优剂量是0.08g.kg-1
普洱茶提取物在人剂量为0.04g.kg-1-0.08g.kg-1剂量范围内,可降低肝中MDA浓度,提高GSH浓度,并且降低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评分,对酒精性肝损伤起辅助保护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将普洱茶提取物制备成含有普洱茶提取物的组合物,包括药物或食品组合物。
CN201410169768.1A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5012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9768.1A CN105012534A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9768.1A CN105012534A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2534A true CN105012534A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0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9768.1A Pending CN105012534A (zh) 2014-04-25 2014-04-25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25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3716A (zh) * 2018-07-20 2018-10-16 武汉友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精华解酒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8831A (zh) * 2010-06-18 2010-11-10 杨勇 普洱苦瓜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1961059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1059A (zh) * 2009-07-24 2011-02-02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78831A (zh) * 2010-06-18 2010-11-10 杨勇 普洱苦瓜茶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3716A (zh) * 2018-07-20 2018-10-16 武汉友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精华解酒片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1059B (zh)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1422B (zh) 普洱茶提取物及其制备
CN101961061B (zh)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61375B (zh) 普洱茶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1060A (zh)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05764A (zh) 具有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治疗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3585400B (zh) 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缓解疲劳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1424B (zh) 普洱茶的提取物及其制备
CN101961426B (zh) 普洱茶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CN109432315A (zh) 白茅根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缓解疲劳的产品中的应用
CN105998093A (zh) 一种降血糖灵芝速溶微囊化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034B (zh) 一种三七总皂苷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8933B (zh) 一种普洱茶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降糖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CN106692342A (zh) 一种解酒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01961425B (zh)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89214A (zh) 改善癌因性疲乏的复方灵芝孢子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8509429A (ja) シリビンを含有する組合せ薬物
CN101961423B (zh) 普洱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344A (zh)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调节肠道菌群及通便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CN105012534A (zh)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在制备预防醉酒药物中的应用
CN107753630A (zh) 一种治疗失眠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8164571A (zh) 一种绿豆α-低聚半乳糖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护肤应用
CN103520235A (zh) 一种具有降脂功能的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663363A (zh) 一种解酒护肝的中药配方及其应用和解酒护肝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5859547A (zh) 厄贝沙坦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