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324A - 二次电池框架及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框架及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9324A
CN105009324A CN201480011192.4A CN201480011192A CN105009324A CN 105009324 A CN105009324 A CN 105009324A CN 201480011192 A CN201480011192 A CN 201480011192A CN 105009324 A CN105009324 A CN 105009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edge
secondary cell
top board
righ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11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9324B (zh
Inventor
金泰旭
尹炯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0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9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10Batterie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具有提高的数值管理能力的二次电池框架和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框架是用于封装袋式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框架,并且包括:框架主体,该框架主体包括上侧板、与该上侧板的左侧端连接的左侧板、与该上侧板的右侧端连接的右侧板以及与该左侧板的下端和该右侧板的下端连接的下侧板,其中上侧板包围在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周边区域之中的电极引线通过其暴露的周边区域;和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形成为从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当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框架主体的外侧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框架及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框架及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且更特别地涉及用于封装袋式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框架及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9月10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08418号及2014年9月4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17873号的优先权,其公开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诸如膝上型计算机、摄影机、移动电话等的需求急剧增加以及电动车辆、用于能量储存的蓄电池、机器人、卫星等的竞争发展,正对可被重新充电及反复地使用的高性能二次电池积极地进行研究。
目前,可用的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锂二次电池等,且在它们之中,当与镍基二次电池相比时,由于无记忆效应地自由充电和放电、极低的自放电率以及高能量密度的优点,锂二次电池正获得注意。
另一方面,随着碳能量即将耗尽以及对环境的关注日渐提升,遍及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的全世界对于混合动力车辆及电动车辆的需求正逐渐地增加。混合动力车辆及电动车辆被供给以电力,且能使用电池组的充电及放电能量来行进,且因此具有来自很多消费者的美誉,相比于仅使用发动机的车辆,它们具有高燃料效率且几乎没有或不会产生污染物排放。因此,更多兴趣及研究正聚焦在对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为不可缺少的汽车电池。
图1是概要地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电池组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参考图1,根据相关技术的电池组10包括袋式二次电池12、保护电路13、标签薄膜14和框架11。
通过在单体组件介于上袋薄膜和下袋薄膜之间的情况下对上袋薄膜和下袋薄膜热熔来制造该袋式二次电池12,通过至少两个单元单体形成该单体组件,每一个单元单体包括阴极板、分隔物和阳极板。在此情况下,因为一般的袋薄膜是基于具有高延展性的薄铝金属层所制成,所以相比于圆柱形或棱柱形二次电池,袋式二次电池12具有更易于由于外部冲击等而变形的缺点。
据此,在使用该袋式二次电池12的电池组10的制造中,以将该袋式二次电池12安装于该框架11中的方式制造该电池组10,从而保护在其中的单体组件不遭受外部冲击等,同时维持该袋式二次电池12的形状。
保护电路13用于防止该袋式二次电池12由于可能在该袋式二次电池12的操作期间发生的意外等而损坏,或保护该电池组10的使用者不遭受这样的意外。
框架1l用于维持该袋式二次电池12的外部形状,并且保护该二次电池和用于该二次电池所需要的各种电路装置不遭受外部冲击等。即,如在前文中所描述,因为该袋式二次电池12比圆柱形或棱柱形二次电池更易于变形,使用包围该袋式二次电池12的外表面的框架11。
标签薄膜14用于增加在袋式二次电池12和框架11之间的接合强度并且防止外来杂质进入袋式二次电池12和框架11的接合部分或引入框架。
因为该电池组10主要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因此存在对电池组10的尺寸的限制。即,当电池组10比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外壳空间过大时,难以将电池组10安装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中。
在此,电池组10的尺寸主要由袋式二次电池12的尺寸和框架11的尺寸所确定。然而,一致地管理用于框架11的规格很容易,但是在框架11被标签薄膜14所包围之后一致地管理用于电池组的规格并不容易。即,令人担心的是,电池组的尺寸可基于标签薄膜14的厚度的差异或标签薄膜14和框架11彼此紧密接触的程度而改变。其结果是,在一些情况中,电池组的尺寸管理可能是困难的。
另外,由于异常状态,如果发生二次电池12的翼片折叠部分(w)展开的现象,则包围二次电池12的外表面的框架11可变形。由于框架11的变形,电池组的总体尺寸增加,造成电池组的尺寸管理困难。将参考图3提供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2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翼片折叠部分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即,图2是示出当从图1中的后方观看时(当在箭头A的方向上观看时)的图1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参考图2,袋式二次电池12的翼片折叠部分显示为向外展开。当框架11中所接纳的袋式二次电池12如所示地变形时,框架1的侧表面遭受向外的压力。因此,令人担心的是,框架11将向外展开。其结果是,电池组的总体尺寸增加,造成尺寸管理困难。
再者,当袋式二次电池12由于膨胀现象而扩展时,框架11可变形。将参考图4提供其描述。
图3是截面形式的前视图,概要地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电池组的变形状态。
参考图3,被接纳在框架11中的袋式二次电池12在横向方向上扩展,且框架11在横向方向上处于变形状态。在此,包围框架11的虚线(L)代表根据相关技术的电池组10的最大容许度。即,在框架11在如所示的虚线(L)的范围内变形的情况中,这样的变形处于可容许的尺寸范围内,但在框架11变形超出虚线(L)范围而偏离可容许的尺寸范围的情况中,电池组10无法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且即使其被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电池组与电子装置分开并因此可被外部冲击轻易地损坏。
然而,基于保护二次电池的功能,研究已聚焦于框架11,但是关于尺寸管理功能的研究尚未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设计本公开来解决以上问题,且因此,本公开涉及提供二次电池框架,无论袋式二次电池的尺寸差异如何该二次电池框架提高尺寸稳定性,且具有优异的二次电池保护效果。
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及优点将从本公开的以下描述及示例性实施例变得明显。而且,将容易地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及优点由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阐述的装置及其组合所实现。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二次电池框架用于包装袋式二次电池,且包括:框架本体,该框架本体包括顶板、与该顶板的左边缘连接的左板、与该顶板的右边缘连接的右板以及与该右板的底边缘和该左板的底边缘连接的底板,其中该顶板包围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周边区域之中的电极引线通过其暴露的周边区域;和突起,该突起从顶板、底板、左板和右板中的至少一个在框架本体的向外方向上突出地形成。
优选地,该突起可形成在由顶板、底板、左板和右板中的相邻两个板形成的四个拐角中的至少一个上。
更优选地,每一个突起可形成在左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以及右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处。
而且,优选地,每一个突起可形成在顶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而且,优选地,每一个突起可形成在左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右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顶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更优选地,在左板的顶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与在顶板的左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可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突起,在右板的顶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与在顶板的右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可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突起,在左板的底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与在底板的左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可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三突起,且在右板的底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与在底板的右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可相互连接以形成第四突起。
更优选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三突起和第四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的拐角的至少一部分可具有圆形的形状。
而且,优选地,突起可与框架本体一体地形成。
而且,优选地,突起的厚度可大于框架本体的厚度。
而且,优选地,框架本体和突起可由塑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包括:袋式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框架,其包括框架本体和突起,框架本体包括顶板、与顶板的左边缘连接的左板、与顶板的右边缘连接的右板以及与左板的底边缘和右板的底边缘连接的底板,其中该顶板包围袋式二次电池的周边区域之中的电极引线通过其暴露的周边区域,并且突起由顶板、底板、左板和右板中的至少一个在框架本体的向外方向上突出地形成;和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与该电极引线电连接。
优选地,该突起可形成在由顶板、底板、左板和右板中的相邻两个板形成的四个拐角中的至少一个上。
更优选地,每一个突起可形成在左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以及右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处。
而且,优选地,每一个突起可形成在顶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而且,优选地,每一个突起可形成在左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右板顶边缘和底边缘、顶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更优选地,在左板的顶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与在顶板的左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可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突起,在右板的顶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与在顶板的右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可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突起,在左板的底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与在底板的左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可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三突起,且在右板的底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与在底板的右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可相互连接以形成第四突起。
更优选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三突起和第四突起中的的至少一个的拐角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圆形的形状。
而且,优选地,突起可与框架本体一体地形成。
而且,优选地,突起的厚度可大于框架本体的厚度。
而且,优选地,框架本体和突起可由塑料制成。
有利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具有提高的尺寸管理能力的二次电池框架和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
更具体地是,根据本公开,该二次电池框架具有突起,从而可提供与该突起的尺寸对应的尺寸管理范围。例如,根据本公开,因为该电池组在以标签薄膜包围之前和之后具有相同的尺寸,电池组制造商不需要基于该标签薄膜的规格考虑尺寸的改变。
而且,因为不需要用于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尺寸管理的另外后续工艺,制造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工艺可被简化。例如,不需要为尺寸管理而重复切割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工艺,或弯曲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密封部分的制程。
此外,该电池组的尺寸稳定性且因此生产率均可提高。即,当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尺寸容许度增加时,该袋式二次电池根据本公开可被视为良好产品,但是该袋式二次电池根据相关技术可被视为不良产品。
而且,即使在使用该电池组的同时该二次电池的体积由于在该二次电池中发生的气体产生而增加,尺寸稳定性也可被由突起所形成的额外空间所保证。
再者,具有尺寸稳定性的二次电池框架防止该二次电池逃逸或被暴露至外部,从而可以保护该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且与前述公开一起用于提供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进一步理解,且因此,本公开不被解释为受限于附图。
图1是概要地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电池组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翼片折叠部分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概要地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电池组的变形状态的呈截面形式的前视图。
图4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标签薄膜包围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在由标签薄膜包围之后的图5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区段D的局部截面视图。
图8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变形状态的呈截面形式的前视图。
图9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以标签薄膜包围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11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以标签薄膜包围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13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14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15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16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侧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框架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框架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0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之前,应了解该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将不被解释为受限于一般及辞典意义,而是基于允许发明人为最佳说明适当地限定术语的原理,基于与本公开的技术方面对应的意义及概念来解释这些术语。
因此,在本文中所提出的描述仅是只为说明目的的优选示例,而不意图限制该公开的范围,所以应理解的是可对其作出其它等同物及修改,而未脱离该公开的精神及范围。
而且,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当认为有关熟知结构或功能的特定说明可使该发明的本质不清楚时,则省略其详细描述。当提供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充分地说明本公开时,为了清楚可能对附图中的部件的形状及尺寸夸大。
图4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参考图4,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110包括框架本体111和突起112。该二次电池框架110用于包装袋式二次电池。在此,可通过使用袋状壳体包围单体组件使得该单体组件被嵌入且与该单体组件的一端附接的电极引线被暴露至外部,然后在环绕该单体组件的袋状壳体上执行热熔,而制成该袋式二次电池。
该框架本体111包围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外表面,以保护该袋式二次电池。该框架本体111包括顶板111a、左板111c、右板111d及底板111b。在此,该顶板111a可对应于如下部分,该部分包围该袋式二次电池的周边区域之中的电极引线通过其暴露的周边区域。左板111c被连接至顶板111a的左边缘,且右板111d被连接至顶板111a的右边缘。底板111b被连接至左板111c及右板111d的底边缘。由此,框架本体111可基本上包围袋式二次电池的四个边侧。在此情况下,保护电路130可被设置于顶板111a、底板111b、左板111c及右板111d中的至少一者中。
然而,该构造仅是示例,且明显的是可以考虑包围该袋式二次电池的五个边侧或六个边侧。
特别地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该突起112可以从顶板111a、底板111b、左板111c或右板111d在框架本体111的向外方向上突出地形成。
图4示出如下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每一个突起112形成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及底边缘处,且每一个突起112形成在右板111d的顶边缘及底边缘处。突起112突出到框架本体111之外并占有预定空间,且由突起112的最外切线所形成的假想的延伸线(C)提供用于尺寸管理的额外空间。当标签薄膜140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110或即使该二次电池框架110由于各种原因而扩展时,用于尺寸管理的额外空间允许尺寸管理。在此,例如,当在制造工艺中以稍微较大的尺度制造将要被容纳在该二次电池框架110中的袋式二次电池时,当该袋式二次电池的翼片折叠部分展开时,或当该袋式二次电池由于在该袋式二次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而膨胀时,该二次电池框架110可扩展。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标签薄膜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在由该标签薄膜所包围之后的图5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并且图7是图6的区段D的局部截面视图。
首先,参考图5,制备用于对该二次电池框架110的外表面包围的标签薄膜140。该标签薄膜140具有涂覆在其上的粘合剂,且当该标签薄膜140在图5的箭头方向上折叠时,该标签薄膜140可在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110和该二次电池120的同时被粘着至该二次电池框架110和该二次电池120。
参考图6及7,示出了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110和该二次电池120的标签薄膜140。特别地是,图7显示了,甚至在标签薄膜140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110之后,用于尺寸管理的额外空间的存在允许在该横向方向上进行尺寸管理。即,因为预先保留了与由该突起112所形成的宽度(D1)一样多的额外空间,所以甚至在该标签薄膜140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110之后,该电池组的横向尺寸也不改变。亦即,因该额外空间的宽度(D1)大于该标签薄膜140的厚度(D2),所以甚至在该标签薄膜140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110之后,该电池组的横向尺寸也不改变。
图8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变形状态的呈截面形式的前视图。
参考图8,清楚地理解如何即使在二次电池120扩展的情况下由突起12实现尺寸管理,且与图3的比较将帮助对此更容易地理解。在图3的情况中,基于该框架本体111确定最大容许度范围,但在图8的情况中,基于由该突起112的最外切线所建立的假想的延伸线来确定最大容许度范围。因此,即使该二次电池框架110扩展,在存在突起112的情况下,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二次电池框架110的电池组100可较少受扩展的影响。由此,因为该扩展的电池组100不会偏离该最大容许度范围,所以可提高尺寸稳定性。
虽然该示例性实施例显示每一个突起112形成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以及右板111d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处,这仅是示例,且根据替代实施例,突起112可在位置和/或数目和/或形状方面变化。
优选地,可在由顶板111a、底板111b、左板111c和右板111d中的相邻两个板所形成的四个拐角中的至少一个拐角处形成突起112。
在此,所述相邻两个板代表顶板111a和左板111c、顶板111a和右板111d、底板111b和左板111c以及底板111b和右板111d。
据此,由所述相邻两个板所形成的四个拐角代表由顶板111a和左板111c所形成的拐角、由顶板111a和右板111d所形成的拐角、由底板111b和左板111c所形成的拐角以及由底板111b和右板111d所形成的拐角。
根据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一个突起112形成在由顶板111a和左板111c所形成的拐角处、一个突起112形成在由顶板111a和右板111d所形成的拐角处、一个突起112形成在由底板111b和左板111c所形成的拐角处、一个突起112形成在由底板111b和右板111d所形成的拐角处。其结果是,每一个突起112形成在所述四个拐角处。
然而,这仅是示例,并且能够是如下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其中该突起112仅形成在所述四个拐角中的任何一个拐角处,或者其中该突起112形成在两个拐角中的每一个拐角处。
更优选地,每一个突起112可形成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以及右板111d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处。亦即,可如图4中所示地形成该突起112。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沿着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的切线和在左板111c的底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的切线的公共切线,在左板111c的左侧处形成用于尺寸管理的额外空间。类似地,用于尺寸管理的额外空间形成在右板111d的右侧处。因此,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存在便于在该左侧及右侧的方向上进行尺寸管理的优点。
图9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且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以标签薄膜包围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参考图9及10,每一个突起112可形成在顶板1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111b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在该情况中,借助于在顶板1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111b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形成的每一个突起112将每一个额外空间形成在顶侧和底侧处。亦即,沿着在顶板111a的左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的切线和在顶板111a的右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的切线的公共切线,在顶板111a的顶侧处形成用于尺寸管理的额外空间。类似地,用于尺寸管理的额外空间形成在底板111b的底侧处。因此,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下列优点:即使该标签薄膜l40在顶侧和底侧的方向上(看图10的箭头)包围,也能实现该尺寸管理,且即使该二次电池框架110扩展至该顶侧及底侧,也容易进行尺寸管理。虽然在该图中未示出,但是该标签薄膜的某一部分可具有空的空间,或可被切割,使得该电极突片或电极引线被暴露至外部。
图11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且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以标签薄膜包围框架的示意图。
参考图11及12,每一个突起112可形成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右板111d的顶边缘和底边缘、顶板1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111b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尺寸管理的每一个额外空间形成在左板111c的左侧、右板111d的右侧、顶板111a的顶侧以及底板111b的底侧处。
在此情况下,如图12所示,该标签薄膜140在左侧和右侧的方向上折叠并且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120,且在顶侧和底侧的方向上被折叠并且包围和围绕该二次电池框架120。
如此,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即使该标签薄膜140在左侧和右侧以及顶侧和底侧的方向上包围该二次电池框架110,也能够实现尺寸管理,且即使该二次电池框架110扩展至顶侧和底侧以及左侧和右侧所有这些,也能够确保尺寸管理。虽然在该图中未示出,但是该标签薄膜的某一部分可具有空的空间或可被切割,使得该电极突片被暴露至外部。
图13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参考图13,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处形成的突起112和在顶板111a的左边缘处形成的突起112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突起,在右板111d的顶边缘处形成的突起112和在顶板111a的右边缘处形成的突起112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突起,在左板111c的底边缘处形成的突起112和在底板111b的左边缘处形成的突起112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三突起,且在右板111d的底边缘出形成的突起112和在底板111b的右边缘处形成的突起112相互连接以形成第四突起。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仅使用四个突起112可产生与图12的其中形成八个突起112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此,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三突起或第四突起的拐角的至少一部分可具有圆形的形状。
图14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示意图。
参考图14,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三突起和第四突起的拐角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圆形的形状。因为拐角的一部分具有圆形的形状,所以可以防止由与外部部件例如电子装置摩擦所造成的损坏。
虽然图14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所有所述四个突起112的拐角的一部分具有圆形的形状,这仅是示例,且明显的是该突起112中的一些可以不具有呈圆形形状的拐角。
而且,优选地,该突起112可与该框架本体111一体地形成。参考图15提供其详细描述。
图15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框架的示意图。
参考图15,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三突起和第四突起与框架本体111一体地形成。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有如下优点:同时执行该突起112的制造及该框架的制造,导致简单的制造工艺,且该框架本体111和该突起112的接合强度增加,由此改善耐用性。
虽然图15显示所有突起112每一个与该框架本体111一体地形成,但这仅是示例,且明显的是在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突起112中的一些可不与该框架本体111一体地形成。
在图1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突起112具有空洞(H)。该空洞(H)限定在该突起112中的空的空间。该空洞(H)具有以下作用:不仅缓冲由于该二次电池的扩展所造成的二次电池框架120的变形,而且可减轻由于一些原因,例如该二次电池框架120的掉落,而被施加至该二次电池框架120的冲击。
图16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框架的示意图,且图17是图16的侧视图。
参考图16和17,该突起112的厚度(t2)可大于该框架本体111的厚度(t1)。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可防止由于该标签薄膜140包围该框架本体的厚度方向的厚度而改变电池组的规格。而且,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即使该袋式二次电池120在该厚度方向上扩展,也可以实现尺寸管理。这是因为在厚度方向上形成了与在该突起112的厚度和该框架本体111的厚度之间的差异同样多的用于尺寸管理的额外空间。因此,为了在该厚度方向上的有效的尺寸管理,于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板可被形成在该框架本体111的前侧和/或后侧处。
而且,优选地,该框架本体111和该突起112可由塑料制成。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可通过塑料模制来制造该框架本体111和该突起112,这可使该制造变容易。特别地是,根据其中该框架本体111和该突起112一体地形成的示例性实施例,可通过一种塑料模制工艺来制造该二次电池框架110。
而且,优选地,顶板111a、底板111b、左板111c和右板111d中的至少一个的拐角的一部分可具有圆形的形状。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局部放大视图。更具体地是,图18是顶板111a、底板111b、左板111c和右板111d中的一个的局部放大视图,在此,左板111c对应于图6的区段D。
参考图18,左板111c具有在拐角处的圆形的形状。如所示,当左板111c的拐角具有圆形形状时,该标签薄膜140可更容易地被粘着至该二次电池框架110。即,当左板111c的拐角具有圆形形状时,该标签薄膜140可以曲线形状被平滑地弯曲,而非在拐角部分处以一角度被弯曲,并可被粘着至该左板111c。因此,该圆形形状的拐角可防止该标签薄膜140被松散地粘着。优选的是防止该标签薄膜140被松散地粘着,这是因为当该标签薄膜140的粘着变得松散时,在该松散方向上可能有尺寸的改变。
而且,优选地,由该突起112突出地形成的止挡台阶112s可被设在该突起112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该止挡台阶112s由该突起112的至少一个表面突出地形成,并可防止该标签薄膜140在该二次电池框架110的向外方向上变得松散或使该标签薄膜140在该二次电池框架110的向外方向上变得松散的可能性最小。
回头参考图18,可看见的是,在该左板111c的底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具有该止挡台阶112s。该止挡台阶112s允许该标签薄膜140被陷在其中,以便即使该标签薄膜140变得从该二次电池框架110松散,也防止该标签薄膜140从该突起112的额外空间逃逸。即,即使该标签薄膜140变得松散,也可防止尺寸的改变。
而且,优选地,顶板111a、底板111b、左板111c和右板111d中的至少一个可被配备有安装部件,以安装该保护电路130。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的局部放大视图。参考图19,用于安装该保护电路130的安装部件111R被设置于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框架110的顶板111a中。
在图19中,该安装部件111R形成在通过使得该顶板111a的某一部分向内凹陷所建立的空间中。即,该保护电路130可被安装在该顶板111a的向内凹陷上。在此情况下,该二次电池120的电极突片被附接至该保护电路130的一个表面上,且该保护电路130利用被附接至一个表面上的电极突片而旋转180度(参见图20的箭头),且接着被安装在该顶板111c的安装部件111R中。
虽然图19示出其中该安装部件111R形成在该顶板111a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该安装部件的位置不限制于此。即,明显的是该安装部件可被形成在该顶板以外的其它板中,但该安装部件优选地形成于在如图19所示地暴露电极突片的方向上布置的板中。
图20是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示意图。
参考图20,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100包括袋式二次电池120、二次电池框架110及保护电路130。
通过使用袋状壳体包围单体组件使得该单体组件被嵌入且与该单体组件的一端附接的电极引线被暴露至外部,并接着在环绕该单体组件的袋状壳体上执行热熔,而制成袋式二次电池120。
保护电路130对应于用以保护电池组100免于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等的电路,且被电连接至该袋式二次电池120的电极引线。该保护电路130可包括保险丝装置、电压和/或电流测量装置等,以保护该电池组100。该保护电路130的功能和构造是本公开所属于的技术领域的任何普通人员所熟知的,且本文省略其详细描述。
以上描述可等同地被应用至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100中所设置的二次电池框架110的特征,且本文省略其详细描述。
该二次电池框架110包括该框架本体111和该突起112。该框架本体111包括顶板111a、与该顶板111a的左边缘连接的左板111c、与该顶板111a的右边缘连接的右板111d以及与该左板111c的底边缘和该右板111d的底边缘连接的底板111b,其中该顶板111a包围该袋式二次电池120的周边区域之中的电极引线通过其暴露的周边区域。该突起112从顶板111a、底板111b、左板111c和右板111d中的至少一个在框架本体111的向外方向上突出地形成。
优选地,该突起112可被形成在由顶板111a、底板111b、左板111c和右板111d中的相邻两个板所形成的四个拐角中的至少一个拐角处。
更优选地,每一个突起112可被形成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以及右板111d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处。
而且,优选地,每一个突起112可被形成在顶板1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111b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而且,优选地,每一个突起112可被形成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右板111d的顶边缘和底边缘、顶板1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底板111b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更优选地,在左板111c的顶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与在顶板111a的左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突起,在右板111d的顶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与在顶板111a的右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突起,在左板111c的底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与在底板111b的左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三突起,且在右板111d的底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与在底板111b的右边缘处所形成的突起112相互连接以形成第四突起。
更优选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第三突起和第四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112的拐角的至少一部分可具有圆形的形状。
而且,优选地,突起112可与框架本体111一体地形成。
而且,优选地,突起112的厚度可大于框架本体111的厚度。
而且,优选地,框架本体111和突起112可由塑料制成。
在分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背景下所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在单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被组合地实施。反之,在单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景下所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于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或在任何合适的子组合中被实施。
在本公开的以上详细描述或附图中,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向内、向外等是用于使元件彼此区别的相对术语,且应注意的是该术语仅被用作有帮助的概念,用于提高描述的效率,但不用作用于由绝对标准识别物理位置及顺序的概念。
虽然已结合仅有限数目的示例性实施例和附图描述了本公开,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且应理解,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封装袋式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框架,所述二次电池框架包括:
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的左边缘连接的左板、与所述顶板的右边缘连接的右板以及与所述右板的底边缘和所述左板的底边缘连接的底板,其中所述顶板包围所述袋式二次电池的周边区域之中的电极引线通过其暴露的周边区域;和
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向外方向上突出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所述突起被形成在由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中的相邻两个板形成的四个拐角中的至少一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每一个突起被形成在所述左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以及所述右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每一个突起被形成在所述顶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所述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每一个突起被形成在所述左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所述右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所述顶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所述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在所述左板的顶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与在所述顶板的左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突起,在所述右板的顶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与在所述顶板的右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突起,在所述左板的底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与在所述底板的左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三突起,且在所述右板的底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与在所述底板的右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相互连接以形成第四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突起、所述第二突起、所述第三突起和所述第四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拐角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圆形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所述突起与所述框架本体一体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所述突起的厚度大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框架,其中,所述框架本体和所述突起由塑料制成。
11.一种电池组,包括:
袋式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框架,所述二次电池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突起,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的左边缘连接的左板、与所述顶板的右边缘连接的右板以及与所述左板的底边缘和所述右板的底边缘连接的底板,其中所述顶板包围所述袋式二次电池的周边区域之中的电极引线通过其暴露的周边区域,并且所述突起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向外方向上突出地形成;和
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电极引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突起被形成在由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中的相邻两个板形成的四个拐角中的至少一个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每一个突起被形成在所述左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以及所述右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每一个突起被形成在所述顶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所述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每一个突起被形成在所述左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所述右板的顶边缘和底边缘、所述顶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所述底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左板的顶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与在所述顶板的左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突起,在所述右板的顶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与在所述顶板的右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突起,在所述左板的底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与在所述底板的左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三突起,且在所述右板的底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与在所述底板的右边缘处形成的所述突起相互连接以形成第四突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一突起、所述第二突起、所述第三突起和所述第四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拐角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圆形的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突起与所述框架本体一体地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突起的厚度大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厚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框架本体和所述突起由塑料制成。
CN201480011192.4A 2013-09-10 2014-09-05 二次电池框架及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 Active CN105009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08418 2013-09-10
KR20130108418 2013-09-10
KR10-2014-0117873 2014-09-04
KR1020140117873A KR101772064B1 (ko) 2013-09-10 2014-09-04 이차 전지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PCT/KR2014/008395 WO2015037890A1 (ko) 2013-09-10 2014-09-05 이차 전지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324A true CN105009324A (zh) 2015-10-28
CN105009324B CN105009324B (zh) 2017-06-23

Family

ID=5302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1192.4A Active CN105009324B (zh) 2013-09-10 2014-09-05 二次电池框架及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01730B2 (zh)
EP (1) EP2950365B1 (zh)
JP (1) JP6425215B2 (zh)
KR (1) KR101772064B1 (zh)
CN (1) CN105009324B (zh)
TW (1) TWI520413B (zh)
WO (1) WO20150378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8561A (zh) * 2016-08-16 2018-03-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化学能量存储器的模块化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7422A (ja) * 2008-07-22 2010-02-04 Toyota Motor Corp 枠状部材及び燃料電池
US20100310909A1 (en) * 2007-10-29 2010-12-09 Sk Energy Co., Ltd. Unit Set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and a Set Having a Plurality of the Unit Sets
US20110008653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Samsung Sdi Co., Ltd. Polymer battery pack
KR20120133655A (ko) * 2011-05-31 2012-12-11 주식회사 이아이지 전지 카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CN102834947A (zh) * 2010-04-07 2012-12-1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US20130052496A1 (en) * 2011-08-24 2013-02-28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3706B2 (ja) * 2003-04-25 2007-05-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薄型バッテリパック
JP2005085543A (ja) * 2003-09-05 2005-03-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薄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4488717B2 (ja) * 2003-10-31 2010-06-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JP4568047B2 (ja) * 2004-07-13 2010-10-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KR100880389B1 (ko) * 2004-12-24 2009-01-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모듈의 제조방법
JP4649988B2 (ja) * 2004-12-28 2011-03-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収納ケース
US8709633B2 (en) 2004-12-28 2014-04-29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JP5154454B2 (ja) 2006-03-06 2013-02-27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07114579A1 (en) 2006-04-03 2007-10-11 Lg Chem, Lt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mproved safety and capacity
JP5125053B2 (ja) * 2006-09-20 2013-01-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扁平型電気化学セル及びそれを組み合わせてなる組電池
JP4985671B2 (ja) * 2009-02-09 2012-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5405149B2 (ja) * 2009-02-23 2014-02-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8518569B2 (en) 2010-03-01 2013-08-27 Apple Inc. Integrated frame battery cell
JP2012123983A (ja) * 2010-12-07 2012-06-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二次電池の膨脹抑制構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TWM415426U (en) 2011-06-24 2011-11-01 Mas Automation Corp The shape of the battery Pocket constrai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0909A1 (en) * 2007-10-29 2010-12-09 Sk Energy Co., Ltd. Unit Set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and a Set Having a Plurality of the Unit Sets
JP2010027422A (ja) * 2008-07-22 2010-02-04 Toyota Motor Corp 枠状部材及び燃料電池
US20110008653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Samsung Sdi Co., Ltd. Polymer battery pack
CN102834947A (zh) * 2010-04-07 2012-12-1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KR20120133655A (ko) * 2011-05-31 2012-12-11 주식회사 이아이지 전지 카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KR101217608B1 (ko) * 2011-05-31 2013-01-02 주식회사 이아이지 전지 카세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US20130052496A1 (en) * 2011-08-24 2013-02-28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8561A (zh) * 2016-08-16 2018-03-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化学能量存储器的模块化系统
CN107768561B (zh) * 2016-08-16 2022-08-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化学能量存储器的模块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5215B2 (ja) 2018-11-21
US9601730B2 (en) 2017-03-21
KR101772064B1 (ko) 2017-08-28
WO2015037890A1 (ko) 2015-03-19
TW201530854A (zh) 2015-08-01
US20150340670A1 (en) 2015-11-26
CN105009324B (zh) 2017-06-23
JP2016534529A (ja) 2016-11-04
TWI520413B (zh) 2016-02-01
KR20150029574A (ko) 2015-03-18
EP2950365B1 (en) 2018-04-25
EP2950365A4 (en) 2016-09-07
EP2950365A1 (en)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9348B2 (en) Cylindrical battery cell comprising metal can having groove
CN111587496B (zh) 包括热收缩管的电池模块
US781168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106324B1 (ko) 파우치형 전지
KR20170030954A (ko) 배터리 모듈
EP2763204B1 (en) Battery Pack
EP3107134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CN111788713B (zh) 包括绝缘管的电池组及包括该电池组的电子装置和车辆
US11581600B2 (en) Venting device
US20080226978A1 (en) Support foot for battery pack, battery pack with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85998B1 (ko) 보호 필름이 부착된 파우치형 전지셀
KR101172230B1 (ko)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패킹 방법
KR20130051556A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CN110268549B (zh) 盒及包括盒的电池模块
KR102207296B1 (ko) 형상유지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KR102069504B1 (ko) 탄성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CN105009324A (zh) 二次电池框架及包括该二次电池框架的电池组
CN116472638A (zh) 二次电池及该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KR100709835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610411B1 (ko) 단자대 보강 구조를 갖는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CN107949928B (zh) 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