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压压纹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压压纹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纹机,一般包括有两压辊,两压辊上分别设有凸模、凹模,压纹时,将纸板从两压辊之间通过,由压辊完成纸板表面的压纹。但是,这种压纹机,其在压纹作业时,压辊与纸板之间为线接触,其压力小,压纹不明显,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更大,压纹效果好的平压压纹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平压压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上模装置与下模装置之间设置有呈平板状的并且互为阴阳面的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模装置与上模装置两者之间相对靠近或远离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压合或脱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纸板进行压纹时,纸板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装置与下模装置想靠近,进而使得上模板与下模板对纸板进行压纹,从而使得上模板、下模板与纸板为面接触,压力大,压纹效果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装置包括用于固定上模板的上模板座,所述上模板座设置有其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供所述上模板座沿其横向方向在上模板座的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对应上模板座的非工作位置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对所述上模板座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板操作时,将上模板座沿移动轨道由工作位置移动到非工作位置,然后通过转动座上的锁定机构将上模板座锁定,然后旋转转动座,使得上模板座的下侧面朝上,便可方便的进行对上模板换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移动轨道对应上模板座的非工作位置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架,所述转动座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对应移动轨道一侧,所述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转动座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通过两个转动座对上模板座的两侧进行锁定并转动,使得结构更加稳固,并且上模板座翻转时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侧板,所述上模板座的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板的两侧,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设置在所述支架相对侧板另一端。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使得结构更加稳固的同时,提供了换板操作的方便性与安全性。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座对于所述移动轨道一侧的定位件以及能够沿所述转动座移动对所述上模板座进行锁定与开锁的锁定件。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移动锁定件时,能够方便的对上模板座进行锁定或开锁,进一步提高了换板操作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座对于移动轨道一侧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定件可沿所述锁孔移动并且移动时所述锁定件的端部伸出或缩入所述锁孔,所述上模板座对应移动轨道的两侧位置设置有与所属锁定件配合的锁定槽。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上模板座移动而使得锁定槽到锁定件位置时,锁定件的端部从锁孔位置伸出而进入锁定槽,便能对上模板座进行稳固的锁定,因此,更进一步提供了操作的方便性与结构的稳固性。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槽设置在所述上模板座相对其重心偏向上模板座的后端位置,所述支架对应侧板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转轴之间距离小于所述锁定槽与上模板座的前端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上模板座翻转后,由于上模板座后端的重力作用,支撑件便对上模板座的前端位置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件设置为滚轮,并且滚轮设置有两个,所述锁定件设置在两个滚轮的中心连接线的一侧。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得上模板座移动更加顺利,并且锁定的更加稳固。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架对应移动轨道位置还凸设有定位板。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上模板座可沿着定位板进行移动,更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装置包括下模安装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曲轴,所述的曲轴包括有主轴颈,主轴颈两端插设在机架上且与机架旋转配合,主轴颈上间隔设有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主轴颈、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之间经连接盘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主轴颈相互平行设置,下模安装座的两侧分别经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与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联动配合,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转动分别经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带动下模安装座升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曲轴转动,由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转动分别经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带动下模安装座升降,进而带动下模板升降,这样使得上模板、下模板与纸板为面接触,压力大,压纹效果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的中心轴与主轴颈中心轴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均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下模安装座铰接,第一连杆机构中的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一连杆轴颈上,第二连杆机构中的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连杆轴颈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由第三连杆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摆动控制下模安装座升降,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轴体,机架上设有第一铰接套,所述的第一铰接套套设在第一轴体上,第二连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轴体、第三轴体,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二铰接套,第二铰接套套设在第二轴体上,下模安装座上设有第三铰接套,第三铰接套套设在第三轴体上,第一连杆机构中的第三连杆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轴体上,第二连杆机构中的第三连杆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二连杆轴颈、第二轴体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这种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机架、下模安装座铰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中的第三连杆均包括有分体设置的杆体、定位片,杆体一端设有通孔,另一端设有圆弧形的第一凹口,定位片位于第一凹口位置,定位片上设有弧形的第二凹口,第一凹口、第二凹口形成铰接孔,定位片与杆体固定连接,第二轴体穿设在通孔内,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分别穿设在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中第三连杆的铰接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将第三连杆分体设置,可以方便将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第一连杆轴颈的中心轴、第二连杆轴颈的中心轴、主轴颈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在曲轴转动时,由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带动下模安装座两侧同步升降,使得下模安装座运动平稳。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第一连杆轴颈的中心轴与第二连杆轴颈的中心轴形成一平面,主轴颈的中心轴位于该平面外。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在曲轴转动时,下模安装座其中一侧先上升至最高位置与上模压合,然后,下模安装座的另一侧再上升至最高位置与上模压合,此时,先与上模压合一侧的下模安装座下降一定距离,但其仍然能与上模接触,这样可以使得上模、下模之间产生的压合力更大,压纹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杆轴颈、第二连杆轴颈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杆轴颈、两个第二连杆轴颈相对于主轴颈两端之间的中心线均对称设置。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这样可以使得下模安装座在升降时更加平稳,不会产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三;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四;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五;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三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曲轴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曲轴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平压压纹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上模装置2、下模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所述上模装置2与下模装置3之间设置有呈平板状的并且互为阴阳面的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上模装置2与上模装置2两者之间相对靠近或远离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压合或脱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纸板进行压纹时,纸板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上模装置2与下模装置3想靠近,进而使得上模板与下模板对纸板进行压纹,从而使得上模板、下模板与纸板为面接触,压力大,压纹效果好。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装置2包括用于固定上模板的上模板座21,所述上模板座21设置有其翻转装置5,所述翻转装置5包括供所述上模板座21沿其横向方向在上模板座21的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对应上模板座21的非工作位置设置有转动座52,所述转动座52上设置有对所述上模板座21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板操作时,将上模板座21沿移动轨道由工作位置移动到非工作位置,然后通过转动座52上的锁定机构将上模板座21锁定,然后旋转转动座52,使得上模板座21翻转而下侧面朝上,便可方便的进行对上模板换板。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工作位置是指上模板座21在平压压纹机内能够进行平压工作的位置,而非工作位置是指上模板座21离开工作位置后的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设置转动座52对应上模板座21的不同位置以及不同转动方向,使得转动座52可对上模板座21对应移动轨道的前后方向翻转,也可以对上模板座21对于移动轨道的侧部方向绕上模板座21的一侧进行翻转,甚至可以对上模板座21对于移动轨道的侧部方向绕上模板座21的中部进行翻转,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移动轨道对应上模板座21的非工作位置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架54,所述转动座52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54对应移动轨道一侧,所述支架54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转动座52转动的转轴5401,所述转轴5401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通过两个转动座52对上模板座21的两侧进行锁定并转动,使得结构更加稳固,并且上模板座21翻转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1包括侧板11,所述上模板座21的工作位置与非工作位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板11的两侧,所述支架54一端与所述侧板1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52设置在所述支架54相对侧板11另一端。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使得结构更加稳固的同时,提供了换板操作的方便性与安全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锁定机构可采用多种不同方案设置,理论上讲,只要能够对上模板座21相对转动座52锁定便可,本实施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座52对于所述移动轨道一侧的定位件5501以及能够沿所述转动座52移动对所述上模板座21进行锁定与开锁的锁定件5502。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移动锁定件5502时,能够方便的对上模板座1进行锁定或开锁,进一步提高了换板操作的方便性。
本实施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座52对于移动轨道一侧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定件5502可沿所述锁孔移动并且移动时所述锁定件5502的端部伸出或缩入所述锁孔,所述上模板座21对应移动轨道的两侧位置设置有与所属锁定件5502配合的锁定槽2101。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上模板座21移动而使得锁定槽2101到锁定件5502位置时,锁定件5502的端部从锁孔位置伸出而进入锁定槽2101,便能对上模板座21进行稳固的锁定,因此,更进一步提供了操作的方便性与结构的稳固性。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锁定件5502设置为圆柱形,而锁定槽2101的截面设置为对应的半圆弧形。
本实施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槽2101设置在所述上模板座21相对其重心偏向上模板座21的后端位置,所述支架54对应侧板11一端设置有支撑件56,所述支撑件56与转轴5401之间距离小于所述锁定槽2101与上模板座21的前端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上模板座21翻转后,由于上模板座21后端的重力作用,支撑件56便对上模板座21的前端位置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件5501设置为滚轮,并且滚轮设置有两个,所述锁定件5502设置在两个滚轮的中心连接线的一侧。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得上模板座1移动更加顺利,并且锁定的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架54对应移动轨道位置还凸设有定位板57。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上模板座21可沿着定位板57进行移动,更进一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如图6-12所示,本实施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装置3包括下模安装座31,所述下模驱动装置4包括设置在机架41上的曲轴42,所述的曲轴42包括有主轴颈421,主轴颈421两端插设在机架1上且与机架1旋转配合,主轴颈421上间隔设有第一连杆轴颈422、第二连杆轴颈423,主轴颈421、第一连杆轴颈422、第二连杆轴颈423之间经连接盘424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轴颈422、第二连杆轴颈423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杆轴颈422、两个第二连杆轴颈423相对于主轴颈421两端之间的中心线均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杆轴颈422、第二连杆轴颈423、主轴颈421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连杆轴颈422的中心轴与主轴颈421中心轴之间的距离d1与第二连杆轴颈423的中心轴与主轴颈421中心轴之间的距离d2相等,下模安装座31的两侧分别经第一连杆机构44、第二连杆机构44’与第一连杆轴颈422、第二连杆轴颈423联动配合,由第一连杆轴颈422、第二连杆轴颈423转动分别经第一连杆机构44、第二连杆机构44’带动下模安装座43升降。
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44、第二连杆机构44’均包括有第一连杆441、第二连杆442、第三连杆443,所述的第一连杆441上设有第一轴体444,机架1上设有第一铰接套411,所述的第一铰接套411套设在第一轴体444上,第二连杆442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轴体445、第三轴体446,第一连杆441上设有第二铰接套447,第二铰接套447套设在第二轴体445上,下模安装座31上设有第三铰接套431,第三铰接套431套设在第三轴体446上,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中的第三连杆443均包括有分体设置的杆体4431、定位片4432,杆体4431一端设有通孔44311,另一端设有圆弧形的第一凹口44312,定位片4432位于第一凹口位置,定位片4432上设有弧形的第二凹口44321,第一凹口44312、第二凹口44321形成铰接孔4434,定位片4432与杆体4431经螺栓4433固定连接,第二轴体445穿设在通孔44311内,第一连杆轴颈422、第二连杆轴颈423分别穿设在第一连杆机构44、第二连杆机构44’中第三连杆443的铰接孔4434内。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杆轴颈422的中心轴与第二连杆轴颈423的中心轴形成一平面,主轴颈421的中心轴位于该平面外。这样在使用时,只需要将下模安装在下模安装座31上,控制曲轴42转动,在曲轴42转动时,下模安装座31其中一侧先上升至最高位置与上模板压合,然后,下模安装座31的另一侧再上升至最高位置与上模板压合,此时,先与上模板压合一侧的下模安装座31下降一定距离,这样可以使得上模板、下模板之间产生的压合力更大,压纹效果更好。当然,也可以使得所述的第一连杆轴颈422的中心轴、第二连杆轴颈423的中心轴、主轴颈421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在曲轴42转动时,由第一连杆轴颈422、第二连杆轴颈423带动下模安装座31两侧同步升降,但是,这种设置上模板、下模板之间的压合力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