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1051A -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1051A
CN104991051A CN201510372029.7A CN201510372029A CN104991051A CN 104991051 A CN104991051 A CN 104991051A CN 201510372029 A CN201510372029 A CN 201510372029A CN 104991051 A CN104991051 A CN 104991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trength
error
artificial neural
support v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20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1051B (zh
Inventor
赖雄鸣
苏健航
王成
黄河
张勇
缑锦
言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3720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1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1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1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1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1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先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不同混凝土配比进行强度实验,获得多组“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养护龄期x8混泥土组分配比信息-混凝土强度y”的学习样本,并对混合模型中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通过以最小化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确定最佳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在此基础上,基于自适应权重的决策函数可根据三种建模方法的预测值,确定最佳的混凝土预测强度y,用于判断该混凝土组分输入信息是否达到工程设计要求;本发明对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综合预测效果更好,从而提高对不同实际工况的适应性,即鲁棒性,这对于混凝土快速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混合模型进行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强度(y)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是结构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通常,混凝土主要由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等混泥土组分,按照一定的配比均匀搅拌密实成型,最后经过一定龄期(x8)的养护硬化而成。目前,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通过实验获得,即按照标准的制作方法制成边长为150mm的正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下,经过至少28天的养护龄期,并按照标准检测方法来测定其抗压强度值。
通过具体的配比养护实验来测定混凝土强度,不仅耗费了大量砂、石、粉煤灰和水泥等材料,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仅根据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养护龄期(x8)等混泥土组分输入信息,就能对混凝土强度(y)进行预测的方法,这对于混凝土快速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太多,且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故难以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其物理化学过程进行定量甚至定性的模拟计算,并进一步确定其理学参数,因此,尚无法从非实验的方法上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预测。虽然其本构关系从理论上难以建立,显式公式难以获得。但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养护龄期(x8)等混泥土组分输入信息与混凝土强度(y)之间的函数关系y=f(x1,x2,x3,x4,x5,x6,x7,x8)真实确定存在。
目前对混凝土强度的预测研究主要采用建模方法进行预测。如严东采用基于极限学习机对混凝土强度进行预测,何晓凤和李钢等人为了克服人工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问题分别使用PSO-BP和基于正则化RBF神经网络预测混凝土强度,杨松森等人应用模糊系统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许超等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混凝土测强换算方法,杨松森等人应用模糊系统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上述建模方法中采用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各自存在优缺点。如:极限学习机全局搜索能力好,泛化能力强,但预测性能不稳定;人工神经网络自学习能力强,噪声容错能力高,但局部泛化能力低,且容易过学习、过拟合;支持向量机全局最优,泛化能力好,可以避免人工神经网络局部极小点问题,特别适用于对小样本问题的学习,但其对缺失数据敏感,核函数选择需谨慎。模糊系统方法适用性强,但其模糊隶属函数中具体参数的选择往往比较困难,难以实际应用。
不同地域,混凝土组成成分差异大,必须实地进行混凝土强度实验以获得数据样本。实际应用中,不同施工单位受于自身各种条件限制,获得的不同地域混凝土实验样本噪声差异大,且样本数量有多有少。而目前文献中对混凝土强度的预测研究均采用单一建模方法。因此,在实际混凝土强度预测时,受不同实际工况的影响,以及鉴于各自方法的优缺点,其应用效果的鲁棒性往往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以便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点,同时摒弃其缺点,从而提高对不同实际工况的适应性,即鲁棒性,这对于混凝土快速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n组不同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养护龄期x8混泥土组分配比信息下进行强度实验,获得混凝土的强度y,其实验样本数据如下:
{<x1(1),x2(1),x3(1),x4(1),x5(1),x6(1),x7(1),x8(1),y(1)>;
<x1(2),x2(2),x3(2),x4(2),x5(2),x6(2),x7(2),x8(2),y(2)>;
...;
                                     i=1,2,...,n   (1)
<x1(i),x2(i),x3(i),x4(i),x5(i),x6(i),x7(i),x8(i),y(i)>;
...;
<x1(n),x2(n),x3(n),x4(n),x5(n),x6(n),x7(n),x8(n),y(n)>}
令x(i)=[x1(i),x2(i),x3(i),x4(i),x5(i),x6(i),x7(i),x8(i)]表示式(1)中任意一组混凝土配比成分实验数据;
步骤2、利用步骤1获得的n组实验样本数据,以式(2)表示的最小化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分别对混合模型中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优化目标如下:
m i n &Sigma; i = 1 n &lsqb; y ( i ) - y k ( i ) y ( i ) &rsqb; 2 - - - ( 2 )
式(2)中,yk(i)(k=1~3)分别为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在x(i)的拟合值;
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常规成熟优化算法即可获得各个模型中的最佳参数,训练完成后,可建立x(i)→y(i)的3个映射关系,即3个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分别表示为fk(x)=fk(x1,x2,x3,x4,x5,x6,x7,x8)(k=1~3),这里x=[x1,x2,x3,x4,x5,x6,x7,x8],同时,对于式(1)中任意一组实验数据{x(i),y(i)},可以得到对应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拟合值,分别为yk(i)=fk(x(i))(k=1~3);
步骤3、将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带入上述三个预测模型fk(x)=fk(x1,x2,x3,x4,x5,x6,x7,x8)(k=1~3)中,得到对应的预测结果,即:(k=1~3);
步骤4、基于自适应决策函数,计算出对应的混凝土强度预测值:
其中αk(k=1~3)为响应权重,这里为△k为拟合误差|y(i)-yk(i)|(i=1~n)在x*位置附近区域的总误差,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d(i)表示任意一组混凝土配比成分实验数据x(i)与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x*在笛卡尔空间坐标系内直线距离的平方,△k的表达式意味着在在笛卡尔空间坐标系内实验数据点x(i)距离点x*越远,即d越大,则各个点的拟合误差|y(i)-yk(i)|对x*位置附近区域总误差△k的贡献越小,换言之,与点x*越近的实验数据点x(i),其拟合误差|y(i)-yk(i)|对x*位置附近区域总误差△k的贡献越大;
步骤5、利用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实测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值y(j)对预测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值y′(j)进行检验,以验证其预测精度。
与现有通过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检测新混凝土配比对应的混凝土强度方法相比,本发明在现有混凝土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建模方法,可快速获得新混凝土配比成分对应的混凝土强度数据,从而解决了混凝土强度检测需要繁琐耗时耗材耗力人工实验检测的问题,在混凝土配比设计阶段,即可给设计人员提供混凝土强度预测参考,大大降低成本。本发明的优点和创新之处:
(1)所采用混合模型分别包括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通过构建基于自适应权重的决策函数,可以有效实现综合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点,同时又可以弥补其各自不足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混合模型实际工程应用的鲁棒性。
(2)该混合模型包含了基于自适应权重的决策函数,有效从上述三种建模模型的预测结果中获得自适应的预测值,有利于对上述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3)该混合模型中,其决策函数采用的响应权重以实验样本点在预测点位置附近区域的总误差为考虑因素,符合距离预测点越近的实验样本点,对预测点预测值及其预测误差影响大,这一客观实际。
(4)在训练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时,均采用最小化预测输出的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有利于在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中,克服输出较小的属性误差特别大这一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不同配比下对应的强度实验数据;
图2为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支持向量机和本发明预测误差结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多组“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养护龄期x8混泥土组分配比信息-混凝土强度y”组成的学习样本对混合模型进行训练之后,以最小化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确定最佳的混合模型,基于该模型,可根据测得的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快速预测混凝土强度y的大小,用于判断该混凝土组分输入信息是否达到工程设计要求。
本发明采用最小化预测输出的相对误差而不是像常规最小二乘法最小化误差平方和作为优化目标,有利于在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中,克服输出较小的属性误差特别大的缺点,更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由于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中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等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在组成、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水泥、矿物掺合料、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首先按照不同的混凝土组成材料进行配比设计,即对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进行混泥土组分配比,接着在不同的养护龄期(x8)下进行养护,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不同混凝土配比进行强度实验,获得250组混凝土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显示其中的13组混凝土实验数据。该图1的数据针对的是某一地域的混凝土配比实验数据。这里只提供13组数据,一方面是篇幅限制(实际为250组),另一方面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即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实验组数越多,预测越准确。另外,实际上不同的地区,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在组成、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该实施例的混凝土配比实验数据不具有普适性。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当地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比实验,从而获得上述混凝土配比实验数据。若已经具有上述实验数据,则该步骤可以省略。
本发明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n组不同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养护龄期x8混泥土组分配比信息下进行强度实验,获得混凝土的强度y,其实验样本数据如下:
{<x1(1),x2(1),x3(1),x4(1),x5(1),x6(1),x7(1),x8(1),y(1)>;
<x1(2),x2(2),x3(2),x4(2),x5(2),x6(2),x7(2),x8(2),y(2)>;
...;
                                       i=1,2,...,n  (1)
<x1(i),x2(i),x3(i),x4(i),x5(i),x6(i),x7(i),x8(i),y(i)>;
...;
<x1(n),x2(n),x3(n),x4(n),x5(n),x6(n),x7(n),x8(n),y(n)>}
令x(i)=[x1(i),x2(i),x3(i),x4(i),x5(i),x6(i),x7(i),x8(i)]表示式(1)中任意一组混凝土配比成分实验数据;
步骤2、利用步骤1获得的n组实验样本数据,以式(2)表示的最小化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分别对混合模型中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优化目标如下:
m i n &Sigma; i = 1 n &lsqb; y ( i ) - y k ( i ) y ( i ) &rsqb; 2 - - - ( 2 )
式(2)中,yk(i)(k=1~3)分别为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在x(i)的拟合值;
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常规成熟优化算法,如BFGS、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即可获得各个模型中的最佳参数,训练完成后,可建立x(i)→y(i)的3个映射关系,即3个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分别表示为fk(x)=fk(x1,x2,x3,x4,x5,x6,x7,x8)(k=1~3),这里x=[x1,x2,x3,x4,x5,x6,x7,x8],同时,对于式(1)中任意一组实验数据{x(i),y(i)},可以得到对应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拟合值,分别为yk(i)=fk(x(i))(k=1~3);
步骤3、将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带入上述三个预测模型fk(x)=fk(x1,x2,x3,x4,x5,x6,x7,x8)(k=1~3)中,得到对应的预测结果,即:(k=1~3);
步骤4、基于自适应决策函数,计算出对应的混凝土强度预测值:
其中αk(k=1~3)为响应权重,这里为△k为拟合误差|y(i)-yk(i)|(i=1~n)在x*位置附近区域的总误差,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Delta; k = &Sigma; i = 1 n | y ( i ) - y k ( i ) | * exp ( - d ( i ) ) d ( i ) = || x ( i ) - x * || 2 = - &Sigma; p = 1 8 | x p ( i ) - x p * | 2 - - - ( 4 )
这里d(i)表示任意一组混凝土配比成分实验数据x(i)与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x*在笛卡尔空间坐标系内直线距离的平方,△k的表达式意味着在在笛卡尔空间坐标系内实验数据点x(i)距离点x*越远,即d越大,则各个点的拟合误差|y(i)-yk(i)|对x*位置附近区域总误差△k的贡献越小,换言之,与点x*越近的实验数据点x(i),其拟合误差|y(i)-yk(i)|对x*位置附近区域总误差△k的贡献越大,假设实验数据点{x(j),y(j)}(j=1~M)在点x*附近区域。客观上,实验数据点{x(j),y(j)}(j=1~M)对点x*预测值的影响很大,因此实验数据点x(j)的拟合误差对点x*预测值误差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式(3)和(4)符合这一客观实际。
步骤5、利用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实测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值y(j)对预测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值y′(j)进行检验,以验证其预测精度。
重复步骤(3)~(5),共计进行10组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的预测及其强度试验值,如图2所示,相对误差1~4分别为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支持向量机和本发明混合模型预测误差结果。上述四种方法平均预测的相对误差为17.2%、18.2%、17.1%、14.6%。很显然,本发明混合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其他三种方法好。
本发明的重点在于:
(1)所采用混合模型分别包括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通过构建基于自适应权重的决策函数,可以有效实现综合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点,同时又可以弥补其各自不足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混合模型实际工程应用的鲁棒性。
(2)该混合模型包含了基于自适应权重的决策函数,有效从上述三种建模模型的预测结果中获得自适应的预测值,有利于对上述三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3)该混合模型中,其决策函数采用的响应权重以实验样本点在预测点位置附近区域的总误差为考虑因素,符合距离预测点越近的实验样本点,对预测点预测值及其预测误差影响大,这一客观实际。
(4)在训练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时,均采用最小化预测输出的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有利于在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中,克服输出较小的属性误差特别大这一缺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n组不同水泥x1、高炉矿渣粉x2、粉煤灰x3、水x4、减水剂x5、粗集料x6和细集料x7、养护龄期x8混泥土组分配比信息下进行强度实验,获得混凝土的强度y,其实验样本数据如下:
{<x1(1),x2(1),x3(1),x4(1),x5(1),x6(1),x7(1),x8(1),y(1)>;
<x1(2),x2(2),x3(2),x4(2),x5(2),x6(2),x7(2),x8(2),y(2)>;
…;i=1,2,…,n      (1)
<x1(i),x2(i),x3(i),x4(i),x5(i),x6(i),x7(i),x8(i),y(i)>;
…;
<x1(n),x2(n),x3(n),x4(n),x5(n),x6(n),x7(n),x8(n),y(n)>}
令x(i)=[x1(i),x2(i),x3(i),x4(i),x5(i),x6(i),x7(i),x8(i)]表示式(1)中任意一组混凝土配比成分实验数据;
步骤2、利用步骤1获得的n组实验样本数据,以式(2)表示的最小化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分别对混合模型中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优化目标如下:
m i n &Sigma; i = 1 n &lsqb; y ( i ) - y k ( i ) y ( i ) &rsqb; 2 - - - ( 2 )
式(2)中,yk(i)(k=1~3)分别为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在x(i)的拟合值;
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常规成熟优化算法即可获得各个模型中的最佳参数,训练完成后,可建立x(i)→y(i)的3个映射关系,即3个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分别表示为fk(x)=fk(x1,x2,x3,x4,x5,x6,x7,x8)(k=1~3),这里x=[x1,x2,x3,x4,x5,x6,x7,x8],同时,对于式(1)中任意一组实验数据{x(i),y(i)},可以得到对应的极限学习机、人工神经网路和支持向量机拟合值,分别为yk(i)=fk(x(i))(k=1~3);
步骤3、将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带入上述三个预测模型fk(x)=fk(x1,x2,x3,x4,x5,x6,x7,x8)(k=1~3)中,得到对应的预测结果,即: y k * ( k = 1 ~ 3 ) ;
步骤4、基于自适应决策函数,计算出对应的混凝土强度预测值:
其中αk(k=1~3)为响应权重,这里为Δk为拟合误差|y(i)-yk(i)|(i=1~n)在x*位置附近区域的总误差,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Delta; k = &Sigma; i = 1 n | y ( i ) - y k ( i ) | * exp ( - d ( i ) ) d ( i ) = || x ( i ) - x * || 2 =- &Sigma; p = 1 8 | x p ( i ) - x p * | 2 - - - ( 4 )
d(i)表示任意一组混凝土配比成分实验数据x(i)与新的不同混凝土配比成分x*在笛卡尔空间坐标系内直线距离的平方,Δk的表达式意味着在在笛卡尔空间坐标系内实验数据点x(i)距离点x*越远,即d越大,则各个点的拟合误差|y(i)-yk(i)|对x*位置附近区域总误差Δk的贡献越小,换言之,与点x*越近的实验数据点x(i),其拟合误差|y(i)-yk(i)|对x*位置附近区域总误差Δk的贡献越大;
步骤5、利用在现场按照标准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实测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值y(j)对预测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值y′(j)进行检验,以验证其预测精度。
CN201510372029.7A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Active CN104991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2029.7A CN104991051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2029.7A CN104991051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1051A true CN104991051A (zh) 2015-10-21
CN104991051B CN104991051B (zh) 2017-02-22

Family

ID=54302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2029.7A Active CN104991051B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1051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647A (zh) * 2016-10-25 2017-04-1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CN106650807A (zh) * 2016-12-20 2017-05-10 东南大学 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劣化预测评价方法
CN107133446A (zh) * 2017-03-24 2017-09-0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预测超早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
CN109541143A (zh) * 2018-11-28 2019-03-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含挥发组元炉渣实际成分及物性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方法
CN110110774A (zh) * 2019-04-28 2019-08-0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co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预测方法
CN110118698A (zh) * 2019-04-30 2019-08-13 同济大学 一种组合混凝土结构的构建方法
CN110516405A (zh) * 2019-09-11 2019-11-29 新疆农业大学 硅酸盐水泥基胶凝材料体系水化热无假定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1024929A (zh) * 2019-11-28 2020-04-17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CN111191191A (zh) * 2019-12-26 2020-05-22 南昌大学 一种精准预测混凝土坝变形效应的组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2016244A (zh) * 2020-08-07 2020-12-01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基于svm与智能算法的耐久性混凝土多目标配合比优化方法
CN112560232A (zh) * 2020-12-01 2021-03-26 武汉中天科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材质混合载荷和强度预测系统
CN112684156A (zh) * 2021-01-06 2021-04-20 汉谷云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CN113299353A (zh) * 2020-08-20 2021-08-24 湖南长天自控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机的混匀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3793653A (zh) * 2021-08-13 2021-12-1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拱坝模型试验相似材料配合比确定方法
CN113935241A (zh) * 2021-10-18 2022-01-14 吉林大学 基于Levenberg-Mar改进算法的激光选取熔化NiTi相变温度预测算法
CN114330084A (zh) * 2021-12-20 2022-04-12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集成算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6479725A (zh) * 2023-05-04 2023-07-25 宁波中海建材有限公司 混凝土质量智能化加工预测系统
CN117388374A (zh) * 2023-12-13 2024-01-12 南京建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763701A (zh) * 2024-02-22 2024-03-26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钢拱桥钢混连接过渡面的强度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08779A1 (de) * 2019-04-03 2020-10-08 Peri Gmbh Automatische Vorhersage der Verwendbarkeit von Beton für mindestens einen Verwendungszweck auf einer Baustel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78723A2 (en) * 1994-05-20 2000-02-09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mortar containing fly ash
CN103217516A (zh) * 2013-03-28 2013-07-24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强度实时监测方法
CN103323323A (zh) * 2013-05-21 2013-09-25 河海大学 考虑加载速率影响的混凝土破坏强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3983760A (zh) * 2014-05-30 2014-08-13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混凝土搅拌性能预测方法
CN104034865A (zh) * 2014-06-10 2014-09-10 华侨大学 一种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78723A2 (en) * 1994-05-20 2000-02-09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mortar containing fly ash
CN103217516A (zh) * 2013-03-28 2013-07-24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强度实时监测方法
CN103323323A (zh) * 2013-05-21 2013-09-25 河海大学 考虑加载速率影响的混凝土破坏强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3983760A (zh) * 2014-05-30 2014-08-13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混凝土搅拌性能预测方法
CN104034865A (zh) * 2014-06-10 2014-09-10 华侨大学 一种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琳等: "不同掺量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强度预测",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vol. 2, no. 3, 31 August 2011 (2011-08-31) *
严东等: "基于特征提取和极限学习机的软测量方法", 《控制工程》, vol. 20, no. 1, 31 January 2013 (2013-01-31) *
崔海霞: "高强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应用", 《混凝土》, no. 5, 31 May 2010 (2010-05-31) *
朱学兵: "混凝土强度预测的两种非线性模型比较研究", 《混凝土》, no. 12,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
陈强,王新刚: "人工神经网络在混凝土强度预测中的应用", 《工程建筑》, vol. 37, 31 December 2007 (2007-12-31) *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647B (zh) * 2016-10-25 2019-03-0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CN106568647A (zh) * 2016-10-25 2017-04-1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CN106650807B (zh) * 2016-12-20 2019-10-11 东南大学 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劣化预测评价方法
CN106650807A (zh) * 2016-12-20 2017-05-10 东南大学 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劣化预测评价方法
CN107133446A (zh) * 2017-03-24 2017-09-0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预测超早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
CN109541143B (zh) * 2018-11-28 2021-07-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含挥发组元炉渣实际成分及物性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方法
CN109541143A (zh) * 2018-11-28 2019-03-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含挥发组元炉渣实际成分及物性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方法
CN110110774A (zh) * 2019-04-28 2019-08-0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co2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预测方法
CN110118698A (zh) * 2019-04-30 2019-08-13 同济大学 一种组合混凝土结构的构建方法
CN110516405A (zh) * 2019-09-11 2019-11-29 新疆农业大学 硅酸盐水泥基胶凝材料体系水化热无假定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1024929A (zh) * 2019-11-28 2020-04-17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CN111191191A (zh) * 2019-12-26 2020-05-22 南昌大学 一种精准预测混凝土坝变形效应的组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1191191B (zh) * 2019-12-26 2022-07-12 南昌大学 一种精准预测混凝土坝变形效应的组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2016244A (zh) * 2020-08-07 2020-12-01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基于svm与智能算法的耐久性混凝土多目标配合比优化方法
CN112016244B (zh) * 2020-08-07 2023-04-07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基于svm与智能算法的耐久性混凝土多目标配合比优化方法
CN113299353A (zh) * 2020-08-20 2021-08-24 湖南长天自控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机的混匀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3299353B (zh) * 2020-08-20 2022-08-26 湖南长天自控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机的混匀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2560232A (zh) * 2020-12-01 2021-03-26 武汉中天科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材质混合载荷和强度预测系统
CN112560232B (zh) * 2020-12-01 2022-08-05 武汉中天科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材质混合载荷和强度预测系统
CN112684156A (zh) * 2021-01-06 2021-04-20 汉谷云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CN113793653A (zh) * 2021-08-13 2021-12-1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拱坝模型试验相似材料配合比确定方法
CN113935241A (zh) * 2021-10-18 2022-01-14 吉林大学 基于Levenberg-Mar改进算法的激光选取熔化NiTi相变温度预测算法
CN113935241B (zh) * 2021-10-18 2024-04-30 吉林大学 基于Levenberg-Mar改进算法的激光选取熔化NiTi相变温度预测方法
CN114330084A (zh) * 2021-12-20 2022-04-12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集成算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4330084B (zh) * 2021-12-20 2022-12-30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集成算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6479725A (zh) * 2023-05-04 2023-07-25 宁波中海建材有限公司 混凝土质量智能化加工预测系统
CN116479725B (zh) * 2023-05-04 2023-11-10 紫云黔冠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混凝土质量智能化加工预测系统
CN117388374A (zh) * 2023-12-13 2024-01-12 南京建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388374B (zh) * 2023-12-13 2024-02-20 南京建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763701A (zh) * 2024-02-22 2024-03-26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钢拱桥钢混连接过渡面的强度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7763701B (zh) * 2024-02-22 2024-05-07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钢拱桥钢混连接过渡面的强度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1051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1051A (zh) 一种基于混合模型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Tinoco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for 3D concrete print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Venkatesan et al. Optimum utilization of waste foundry sand and fly ash for geopolymer concrete synthesis using D-optimal mixture design of experiments
Gilan et al. Hybri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prediction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RCPT of concretes containing metakaolin
Yeh Computer-aided design for optimum concrete mixtures
al-Swaidani et al. Applicability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Predict Mechanical and Permeability Properties of Volcanic Scoria‐Based Concrete
Dvorkin et al.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for design of self compacting high strength concrete with metakaolin admixture
Ray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SVM-based prediction of compressive and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of ceramic waste aggregate concrete
CN103771810B (zh) 一种适用于高严寒地区盐渍土的改良及其检测方法
Wałach et a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ordinary and new generation concrete structures—a comparative analysis
Jin et al. Non-linear and mixed regression models in predicting sustainable concrete strength
CN104034865A (zh) 一种混凝土强度的预测方法
Gong et al. Optimization of mixture proportions in ternary low-heat Portland cement-based cementitious systems with mortar blends based on projection pursuit regression
Cao Prediction of concrete porosit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Naseri et al. A novel evolutionary learning to prepare sustainable concrete mixtures with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Chen et al. Enhancing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in severely cold regions: Mix proporti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Kittinaraporn et al. Effective modeling for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Han et al. Deep learning to predict the hyd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fly ash-containing cementitious binders
CN110046427B (zh) 基于正交设计和正态云模型机制砂t梁混凝土配合比方法
Sudhir Kumar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oft computing techniques in forecast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 of pervious concrete blended with 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Kubissa et al.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oncrete using multi-criteria ecological index and performance index approach
Al Shouny et al.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the best sustainable‎ concrete mixes based on recycled waste materials
Al-Zwainy et al. Prediction of residual strength of sustainable 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 exposed to elevated temperature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echnique
Hafez et al. A proposed performance based approach for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reinforced blended cement concrete
Cao et al. Enhancing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low carbon concrete for shield segment using a combination of Bayesian optimization-NGBoost and NSGA-III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ai Xiongming

Inventor after: Huang He

Inventor after: Lai Qinfang

Inventor after: Wang Ch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ong

Inventor after: Gou Jin

Inventor after: Yan Lan

Inventor before: Lai Xiongming

Inventor before: Su Jianh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Che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He

Inventor before: Zhang Yong

Inventor before: Gou Jin

Inventor before: Yan L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