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0175A - 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广播频率检测、检索及扫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广播频率检测、检索及扫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0175A
CN104980175A CN201510071271.0A CN201510071271A CN104980175A CN 104980175 A CN104980175 A CN 104980175A CN 201510071271 A CN201510071271 A CN 201510071271A CN 104980175 A CN104980175 A CN 104980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mentioned
broadcast
broadcasting
possi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12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0175B (zh
Inventor
浜口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ine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ine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80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0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0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0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4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 H04H40/18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s 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 H04H40/27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s 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oadcast systems covered by groups H04H20/53 - H04H20/9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35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 H04H60/38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time or space
    • H04H60/41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time or space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pace, i.e. broadcast channels, broadcast stations or broadcast areas
    • H04H60/43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time or space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pace, i.e. broadcast channels, broadcast stations or broadcast areas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65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broadcast
    • H04H20/71Wireless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hannel Selection Circuits, Automatic Tuning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正进行广播的频率的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广播频率检测方法、广播频率检索方法以及广播频率扫描方法。将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值)为阈值Th0以上、并且接收强度比相隔1个步长而相邻的频率fm-1和fm+1的接收强度都大X以上的频率fm,检测为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即广播接收频率。这里,该频率fm的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值)越大,X的值设定得越大。

Description

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广播频率检测、检索及扫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在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中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检测在接收无线电广播的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中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的技术,已知有这样的技术,即:一边使接收的频率以规定的步长(step)变化,一边搜索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S meter)值)大于规定的阈值并且大于以1个步长相邻的频率的接收强度的频率,将搜索到的频率决定为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0004号公报
根据上述的对进行广播的频率进行搜索的技术,在噪声级(noise level)大于上述阈值的频带中,有可能将实际上不进行广播的频率误搜索为正进行广播的频率,搜索的精度不一定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精度良好地检测正进行广播的频率。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对利用在规定的频率范围中按规定的频率间隔而配置的各个频率即广播可能频率来广播的无线电广播进行接收,具有:接收部,检测被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广播信号,并作为接收信号来输出;解调部,将上述接收信号解调为声音信号并输出;接收强度检测部,检测上述接收信号的强度来作为在上述接收部中被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接收强度值;以及接收控制部。其中,上述接收控制部具有对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即广播频率进行检测的广播频率检测部;该广播频率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接收强度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广播可能频率、且该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比在频率的增减方向上的两侧与该广播可能频率相邻的二个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双方大判断基准值以上的广播可能频率,来作为上述广播频率,上述判断基准值是根据该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而决定的。此外,上述接收强度值的等级越大,则根据上述接收强度值而决定的上述判断基准值决定为越大的值。
这里,以上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接收控制部设有检索控制部,该检索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一边进行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向频率的增加方向或减少方向的依次更新,一边使上述广播频率检测部检测上述广播频率,如果检测出上述广播频率,则使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依次更新停止,使得上述接收部的以后的上述接收对象频率成为检测出的广播频率。
此外,以上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接收控制部设有扫描控制部和预设频率接收控制部,上述扫描控制部中,一边遍及上述规定的频率范围的整个区域进行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向频率的增加方向或减少方向的依次更新,一边使上述广播频率检测部检测上述广播频率,将作为广播频率而检测出的各个广播可能频率作为预设频率来保存,上述预设频率接收控制部中,将用户从所保存的上述预设频率中选择的预设频率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
根据以上这样的无线电广播接收机,在正进行能够接收的广播的广播频率与相邻于该广播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之间,具有当广播频率的接收强度值变大则广播频率和相邻于该广播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接收强度值之差也变大的关系,相对于此,在广播频率以外的广播可能频率与相邻于该广播可能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之间没有这样的关系,利用这一点,接收强度值越大,越使得用于将广播可能频率检测为广播频率的、作为与相邻的广播可能频率的接收强度值之差的条件的判断基准值变大,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仅检测广播频率。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正进行广播的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电接收机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的处理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的处理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频率扫描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的构成。
如图示那样,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具备天线1、调谐器2、音频处理部3、扬声器4、控制部5、操作部6以及显示装置7。
此外,调谐器2具备RF放大器201、混频器(mixer)202、IF滤波器203、IF放大器204、解调器205、放大器206、局部振荡器207、PLL 208、IF计数器检测部209、信号强度计检测部210、接收控制部211以及存储器212。
在这样的结构中,天线1对广播信号进行接收。
此外,在调谐器2中,RF放大器201将来自天线1的输出信号放大,混频器202对RF放大器201的输出信号混合由局部振荡器207生成的局部振荡信号,由此将来自天线1的输出信号变换为IF信号。IF滤波器203选择性地使从混频器202输出的IF信号中的规定频率的信号成分通过,IF放大器204将通过了IF滤波器203的IF信号放大。解调器205将由IF放大器204放大后的IF信号进行AM检波而解调为音频信号,放大器206将由解调器205解调后的音频信号放大,并向音频处理部3输出。
在这样的结构的调谐器2中,调谐器2接收的接收频率由在局部振荡器207中生成的局部振荡信号的振荡频率来决定,接收控制部211对PLL208的分频比进行控制,设定局部振荡信号的振荡频率,由此对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进行控制。
此外,信号强度计检测部210检测由IF放大器204放大后的IF信号的强度,并将其作为信号强度计值向接收控制部211输出。这里,信号强度计检测部210检测的信号强度计值表示当前的接收频率的广播信号的接收强度。此外,IF计数器检测部209检测由IF放大器204放大后的IF信号的频率,并将其向接收控制部211输出。
接着,音频处理部3对所输入的音频信号实施放大、频率特性的变更等声音处理,并向扬声器4输出。
控制部5提供基于操作部6和显示装置7的用户界面,并根据通过该用户界面接受的用户操作,对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音频处理部3的音频处理动作进行控制。
以下,对在这样的结构中由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进行说明。
这里,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是在对操作部6发生了用户的检索操作时通过控制部5启动的处理。此外,从用户接受的检索操作有上检索操作和下检索操作,在通过上检索操作启动了广播频率检索处理的情况下,频率增加方向被设定为广播频率检索处理中的检索方向,在通过上检索(up seach)操作启动了广播频率检索处理的情况下,频率减少方向被设定为广播频率检索处理检索方向。
图2表示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的顺序。
如图示那样,在广播频率检索处理中,接收控制部211首先通过对放大器206进行控制,使向音频处理部3的音频信号输出无声(mute)(停止)(步骤202)。
接着,设为i=1(步骤204),将针对当前的接收频率而由信号强度计检测部210检测出的信号强度计值(接收强度值)设为S(i)并保存,将针对当前的接收频率而由IF计数器检测部209检测出的IF计数器值(频率)设为IFC(i)并保存(步骤206)。
接着,检查i是否为3以上(步骤208),如果不是3以上,则将在调谐器2接收的接收频率从当前的接收频率向检索方向变更1个步长(步骤214)。这里,1个步长是能够用作广播频率的频率的间隔,在日本国内的AM广播中,1个步长是9kHz,在各外国的AM广播中,1个步长是9kHz或10kHz。另外,为了防止干扰,基本上不对在同一地域内相隔1个步长而相邻的频率双方分配广播频率。
此外,将接收频率向检索方向变更1个步长的含义是,如果1个步长是9kHz,则若检索方向是频率增加方向则使接收频率增加9kHz,若检索方向是频率减少方向则使接收频率减少9kHz。
并且,使i增加1(步骤216),返回步骤206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i是3以上(步骤208),则检查针对上次的接收频率(使频率向检索方向以1个步长变化为当前的接收频率之前的时刻的接收频率)而保存的IF计数器值IFC(i-1)是否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步骤210),如果不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则将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从当前的接收频率向检索方向变更1个步长(步骤214),使i增加1(步骤216),返回步骤20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针对上次的接收频率而保存的IF计数器值IFC(i-1)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210),检查针对上次的接收频率而保存的S(i-1)是否为规定的阈值Th0以上(步骤212),如果不为规定的阈值Th0以上,则将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从当前的接收频率向检索方向变更1个步长(步骤214),使i增加1(步骤216),返回步骤20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针对上次的接收频率而保存的信号强度计值S(i-1)为规定的阈值Th0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12),则如下那样设定X。
即,将ThL、ThM、L、M、S设为预先确定的值,以使得满足ThL>ThM、L>M>S,如果信号强度计值S(i-1)为ThL以上(步骤218)则设X=L(步骤230),如果信号强度计值S(i-1)低于ThL且为ThM以上(步骤218,220)则设X=M(步骤232),如果信号强度计值S(i-1)低于ThM(步骤218,220)则设X=S(步骤222)。
并且,检查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是否比上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2)大X以上,并且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是否比当前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大X以上(步骤224)。
并且,在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不比上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2)大X以上,或者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不比当前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大X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24),将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从当前的接收频率向检索方向变更1个步长(步骤214),使i增加1(步骤216),返回步骤20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比上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2)大X以上、并且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比当前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大X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24),将上次的接收频率(检测出信号强度计值S(i-1)的频率)检测为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广播频率,将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设定为上次的接收频率(步骤226)。
并且,对放大器206进行控制,恢复向音频处理部3的音频信号输出(步骤228),结束广播频率检索处理。
以上对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进行了说明。
这里,根据这样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值)为阈值Th0以上的频率fm、并且该频率fm的接收强度比相隔1个步长而相邻的频率fm-1和fm+1的接收强度双方都大X以上的情况下,检测出该频率fm以作为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即广播接收频率。
此外,该频率fm的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值)越大,X的值设定得越大。
由此,在噪声级比阈值Th0大的频带中,能够抑制将不正进行广播的频率误检测为正进行广播的频率的情况。
以下,表示基于由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的广播频率的检测例。
这里,在以下的例子中示出假设1个步长=9kHz、阈值Th0=34dBμV、ThL=55dBμV、ThM=45dBμV、L=15dBμV、M=10dBμV、S=5dBμV的情况。即,该情况下,信号强度计值为55dBμV以上时X=L=15dBμV,信号强度计值为45dBμV以上且小于55dBμV时X=M=10dBμV,信号强度计值小于45dBμV时X=S=5dBμV。
图3(a)是表示在981kHz~1017kHz的频带中计测的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值)的例子的图,横轴是频率,纵轴是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值)。
此外,该例中,只有999kHz是实际上进行广播的频率。
该情况下,对于990kHz、999kHz、1008kHz而言,虽然信号强度计值超过阈值Th0=34dBμV,但由于相隔1个步长而相邻的频率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更大,所以990kHz,1008kHz不被检测为广播频率。
另一方面,对于999kHz而言,对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90dBμV设定的X为L=15dBμV,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90dBμV比相邻的990kHz的信号强度计值45dBμV和相邻的1008kHz的信号强度计值40dBμV双方都大X=15dBμV以上大,所以999kHz被检测为广播频率。
接着,图3(b)是广播频率的接收强度较小的情况的例子,与图3(a)同样,示出了在981kHz-1017kHz的频带中计测的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值)的例子。此外,在图3(b)中,也只有999kHz是实际上进行广播的频率。
该例中,只有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超过阈值Th0=34dBμV,所以其他的990kHz、1008kHz不被检测为广播频率。
另一方面,对于999kHz而言,对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36dBμV设定的X为S=5dBμV,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36dBμV比相邻的990kHz的信号强度计值27dBμV和相邻的1008kHz的信号强度计值25dBμV双方都大X=5dBμV以上,所以999kHz被检测为广播频率。
这里,图3(b)所示的情况下,与图3(a)的情况同样,当对999kHz使用X=15dBμV,则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36dBμV由于不比相邻的990kHz的信号强度计值27dBμV和相邻的1008kHz的信号强度计值25dBμV中任一个大X=15dBμV以上,所以进行广播的999kHz不被检测为广播频率。使用X=10dBμV的情况也同样,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36dBμV由于不比相邻的990kHz的信号强度计值27dBμV大X=10dBμV以上,所以进行广播的999kHz不被检测为广播频率。
接着,图4是由于某种影响而在广播频率周边的频率范围中整体上噪声级较大的情况的例子,示出了在981kHz~1017kHz的频带中计测的接收强度(信号强度计值)的例子。此外,在图4中,只有1008kHz是实际上进行广播的频率。
该例的情况下,对于981kHz、990kHz、999kHz、1008kHz、1017kHz而言,虽然信号强度计值超过阈值Th0=34dBμV,但对于981kHz、999kHz、1017kHz而言,由于相隔1个步长而相邻的频率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更大,所以不被检测为广播频率。
另一方面,对于990kHz而言,对990kHz的信号强度计值51dBμV设定的X为M=10dBμV。并且,990kHz的信号强度计值51dBμV由于不比相邻的981kHz的信号强度计值43dBμV和相邻的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45dBμV中任一个大X=10dBμV以上,所以不被检测为广播频率。
这里,与图3(b)的情况同样,当对990kHz使用X=5dBμV,则990kHz的信号强度计值51dBμV比相邻的981kHz的信号强度计值43dBμV和相邻的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45dBμV双方都大X=5dBμV以上,所以被误检测为广播频率。
接着,对于实际进行广播的1008kHz而言,对1008kHz的信号强度计值85dBμV设定的X为L=15dBμV,1008kHz的信号强度计值85dBμV比相邻的999kHz的信号强度计值45dBμV和相邻的1017kHz的信号强度计值48dBμV双方都大X=15dBμV以上,所以被检测为广播频率。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广播频率检索处理中,在广播频率和相隔1个步长而与广播频率相邻的频率之间,具有当广播频率的接收强度增大则广播频率与相隔1个步长而与该广播频率相邻的频率的接收强度之差也增大的关系,相对于此,在广播频率以外的频率与相隔1个步长而与该频率相邻的频率之间则没有这样的关系,利用这一点,接收强度越大,越使作为被视作广播频率的条件的与相隔1个步长而相邻的频率的接收强度之差X增大,由此能够仅将广播频率精度良好地检测。另外,如上述那样,基本上不对在同一地域内相隔1个步长而相邻的频率分配广播频率。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
接着,对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扫描处理进行说明。
这里,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扫描处理是这样的处理,即:将可接收广播的所有的频率作为广播频率来搜索,将搜索到的各频率作为预设频率而与预设号码相对应地登记在存储器212中。
另外,在预设频率被与预设号码相对应地登记在存储器212中的状态下,当通过操作部6发生了预设号码的选择操作时,控制部5使接收控制部211将与选择操作的预设号码相对应地进行了存储器登记的预设频率设定为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
图5表示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扫描处理的顺序。
如图示那样,该处理中,首先,接收控制部211通过对放大器206进行控制,使向音频处理部3的音频信号输出无声(停止)(步骤502)。
接着,设为i=1,j=1(步骤504)
此外,将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设定为比扫描频率范围(有进行能够接收的广播的可能性的频率的下限与上限之间的频率范围:如果是日本国内的AM广播,则为531kHz~1602kHz)内的最小频率低1个步长的频率(步骤506)。
并且,将针对当前的接收频率而由信号强度计检测部210检测出的信号强度计值(接收强度值)设为S(i)并保存,将针对当前的接收频率而由IF计数器检测部209检测出的IF计数器值(频率)设为IFC(i)并保存(步骤508)。
接着,检查i是否为3以上(步骤510),如果不为3以上,则前进至步骤516。
另一方面,如果i为3以上(步骤510),则检查针对上次的接收频率(使频率以1个步长而增加到当前的接收频率之前的时刻的接收频率)而保存的IF计数器值IFC(i-1)是否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步骤512),如果不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则前进至步骤516。
另一方面,在针对上次的接收频率而保存的IF计数器值IFC(i-1)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512),检查针对上次的接收频率而保存的S(i-1)是否为规定的阈值Th0以上(步骤514),如果不为规定的阈值Th0以上,则前进至步骤516。
另一方面,在针对上次的接收频率而保存的信号强度计值S(i-1)为规定的阈值Th0以上的情况下(步骤514),如果信号强度计值S(i-1)为ThL以上(步骤522),则设X=L(步骤536),如果信号强度计值S(i-1)小于ThL且为ThM以上(步骤524),则设X=M(步骤538),如果信号强度计值S(i-1)小于ThM则设X=S(步骤526)。
接着,检查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是否比上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2)大X以上、并且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是否比当前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大X以上大(步骤528)。
并且,在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不比上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2)大X以上、或者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不比当前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大X以上的情况下(步骤528),前进至步骤516。
另一方面,在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比上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2)大X以上、并且上次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1)比当前的接收频率的信号强度计值S(i)大X以上的情况下(步骤528),将上次的接收频率(检测出信号强度计值S(i-1)的频率)设为预设频率并与预设号码j相对应地登记在存储器212中(步骤530)。接着,使j增加1(步骤532),前进至步骤516。
并且,如果如以上那样前进至步骤516,则检查当前的接收频率是否与使扫描频率范围内的最大频率增加1个步长而得到的频率相等,如果不相等,则将调谐器2的接收频率从当前的接收频率增加1个步长(步骤518),使i增加1(步骤520),返回步骤508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当前的接收频率与使扫描频率范围内的最大频率增加1个步长而得到的频率相等(步骤516),则对放大器206进行控制而恢复向音频处理部3的音频信号输出(步骤532),结束广播频率扫描处理。
以上,对调谐器2的接收控制部211进行的广播频率扫描处理进行了说明。
根据这样的广播频率扫描处理,能够与广播频率检索处理同样地精度良好地检测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并登记为预设频率。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线,2…调谐器,3…音频处理部,4…扬声器,5…控制部,6…操作部,7…显示装置,201…RF放大器,202…混频器,203…IF滤波器,204…IF放大器,205…解调器,206…放大器,207…局部振荡器,208…PLL,209…IF计数器检测部,210…信号强度计检测部,211…接收控制部,212…存储器

Claims (6)

1.一种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对利用广播可能频率来广播的无线电广播进行接收,该广播可能频率是在规定的频率范围中按规定的频率间隔配置的各个频率,该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
接收部,检测被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广播信号,并作为接收信号来输出;
解调部,将上述接收信号解调为声音信号并输出;
接收强度检测部,检测上述接收信号的强度来作为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接收强度值;以及
接收控制部;
上述接收控制部具有广播频率检测部,该广播频率检测部对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即广播频率进行检测;
该广播频率检测部检测出上述接收强度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广播可能频率、且该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比在频率的增减方向上的两侧与该广播可能频率相邻的二个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双方大判断基准值以上的广播可能频率,来作为上述广播频率,上述判断基准值是根据该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而决定的;
上述接收强度值的等级越大,则根据上述接收强度值而决定的上述判断基准值被决定为越大的值。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电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控制部具有检索控制部,
该检索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一边进行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向频率的增加方向或减少方向的依次更新,一边使上述广播频率检测部检测上述广播频率,在检测出上述广播频率时,使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依次更新停止,使得上述接收部的以后的上述接收对象频率成为检测出的广播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无线电接收装置,
上述接收控制部具有扫描控制部和预设频率接收控制部,
该扫描控制部一边遍及上述规定的频率范围的整个区域进行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向频率的增加方向或减少方向的依次更新,一边使上述广播频率检测部检测上述广播频率,将作为广播频率而检测出的各个广播可能频率作为预设频率来保存,
上述预设频率接收控制部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由用户从所保存的上述预设频率中选择的预设频率来作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
4.一种广播频率检测方法,在对利用广播可能频率来广播的无线电广播进行接收的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中,检测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即广播频率,上述广播可能频率是在规定的频率范围中按规定的频率间隔而配置的各个频率,该广播频率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电接收装置具有:
接收部,检测被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广播信号,并作为接收信号来输出;
解调部,将上述接收信号解调为声音信号并输出;以及
接收强度检测部,检测上述接收信号的强度来作为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接收强度值;
该广播频率检测方法具有:
对上述接收强度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广播可能频率进行检测的步骤;
根据检测出的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以该接收强度值的等级越大则判断基准值成为越大的值的方式来设定判断基准值的步骤;
在检测出的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比在频率的增减方向上的两侧与该广播可能频率相邻的二个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双方大所设定的上述判断基准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检测出的广播可能频率检测为上述广播频率的步骤。
5.一种广播频率检索方法,在对利用广播可能频率来广播的无线电广播进行接收的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中,搜索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即广播频率,上述广播可能频率是在规定的频率范围中按规定的频率间隔而配置的各个频率,该广播频率检索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电接收装置具有:
接收部,检测被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广播信号,并作为接收信号来输出;
解调部,将上述接收信号解调为声音信号并输出;以及
接收强度检测部,检测上述接收信号的强度来作为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接收强度值;
该广播频率检索方法具有搜索步骤,在该搜索步骤中进行以下控制:一边进行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向频率的增加方向或减少方向的依次更新,一边进行广播频率检测步骤来检测广播频率,在检测到上述广播频率时,使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依次更新停止,使得上述接收部的以后的上述接收对象频率成为检测出的广播频率;
在上述广播频率检测步骤中,检测出上述接收强度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广播可能频率、且该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比在频率的增减方向上的两侧与该广播可能频率相邻的二个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双方大判断基准值以上的广播可能频率,来作为上述广播频率,上述判断基准值是根据该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以该接收强度值的等级越大则上述判断基准值成为越大的值的方式而决定的。
6.一种广播频率扫描方法,在对利用广播可能频率来广播的无线电广播进行接收的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中,搜索所有的正进行可接收的广播的频率即广播频率,并作为预设频率来登记,上述广播可能频率是在规定的频率范围中按规定的频率间隔而配置的各个频率,该广播频率扫描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电接收装置具有:
接收部,检测被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广播信号,并作为接收信号来输出;
解调部,将上述接收信号解调为声音信号并输出;以及
接收强度检测部,检测上述接收信号的强度来作为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的接收强度值,
该广播频率扫描方法具有预设频率登记步骤,在该预设频率登记步骤中,一边遍及上述规定的频率范围的整个区域进行在上述接收部中设定为上述接收对象频率的广播可能频率向频率的增加方向或减少方向的依次更新,一边进行广播频率检测步骤来检测广播频率,将作为广播频率而检测出的各个广播可能频率作为预设频率来登记;
在上述广播频率检测步骤中,检测出上述接收强度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广播可能频率、且该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比在频率的增减方向上的两侧与该广播可能频率相邻的二个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双方大判断基准值以上的广播可能频率,来作为上述广播频率,上述判断基准值是根据该广播可能频率的上述接收强度值以该接收强度值的等级越大则上述判断基准值成为越大的值的方式而决定的。
CN201510071271.0A 2014-04-04 2015-02-11 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广播频率检测、检索及扫描方法 Active CN1049801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7598A JP6393061B2 (ja) 2014-04-04 2014-04-04 ラジオ放送受信装置、放送周波数検出方法、放送周波数サーチ方法及び放送周波数スキャン方法
JP2014-077598 2014-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0175A true CN104980175A (zh) 2015-10-14
CN104980175B CN104980175B (zh) 2019-02-26

Family

ID=52669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1271.0A Active CN104980175B (zh) 2014-04-04 2015-02-11 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广播频率检测、检索及扫描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81910B2 (zh)
EP (1) EP2928093B1 (zh)
JP (1) JP6393061B2 (zh)
CN (1) CN10498017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9153A (zh) * 2018-03-20 2018-08-24 深圳市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搜台方法及装置
CN108880583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播思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收音机搜台优化方法
CN109039346A (zh) * 2018-07-17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谐系统、调谐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0650A (zh) * 2016-06-01 2016-10-2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信号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9374A1 (en) * 2003-08-29 2005-03-17 Yasuji Saito AM receiver circuit performing sound quality compensation of AM detection output signal
US20050101273A1 (en) * 2003-10-07 2005-05-12 Shunichi Suto Audio broadcast receiver and automatic broadcasting-station selecting method
CN102055489A (zh) * 2009-10-28 2011-05-11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广播接收机中的搜台装置及方法
CN102545927A (zh) * 2011-12-07 2012-07-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收音功能的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6500A (ja) * 2002-07-19 2004-0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オートプリセット方法および放送受信装置
JP4309731B2 (ja) 2003-09-25 2009-08-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素子
JP4030507B2 (ja) * 2004-02-06 2008-01-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器。
WO2006067871A1 (ja) * 2004-12-24 2006-06-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放送受信装置
JP2006340004A (ja) * 2005-06-01 2006-1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ラジオチューナ
US7920839B2 (en) * 2008-02-04 2011-04-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tion detection and seek in a radio receiver
US20100289756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Anzures Freddy A Accelerometer-based control for radio broadcast receiv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9374A1 (en) * 2003-08-29 2005-03-17 Yasuji Saito AM receiver circuit performing sound quality compensation of AM detection output signal
US20050101273A1 (en) * 2003-10-07 2005-05-12 Shunichi Suto Audio broadcast receiver and automatic broadcasting-station selecting method
CN102055489A (zh) * 2009-10-28 2011-05-11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广播接收机中的搜台装置及方法
CN102545927A (zh) * 2011-12-07 2012-07-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收音功能的处理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9153A (zh) * 2018-03-20 2018-08-24 深圳市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搜台方法及装置
CN108880583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播思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收音机搜台优化方法
CN108880583B (zh) * 2018-06-29 2021-03-23 播思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收音机搜台优化方法
CN109039346A (zh) * 2018-07-17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谐系统、调谐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0175B (zh) 2019-02-26
JP6393061B2 (ja) 2018-09-19
EP2928093B1 (en) 2020-09-23
EP2928093A1 (en) 2015-10-07
JP2015201675A (ja) 2015-11-12
US9281910B2 (en) 2016-03-08
US20150288470A1 (en) 2015-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73976A (en) Signal-to-noise ratio indicating circuit for fm receivers
KR20080112128A (ko) 위성 전송 채널 검출 방법과 이러한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수신디바이스
CN104980175A (zh) 无线电广播接收装置、广播频率检测、检索及扫描方法
JP2009081839A (ja) Fmチューナ
JP4846052B2 (ja) 受信装置
US7489912B2 (en) Signal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gain of a tuner
JP4159964B2 (ja) オーディオ放送受信装置及び自動選局方法
KR101332051B1 (ko) 신호 처리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자동 이득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489911B2 (en) Signal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ain of a tuner
US9742452B2 (en) Receiver, receiving method for receiving RF signal in superheterodyne system
JP2009273093A (ja) Fm受信機
JP4869455B2 (ja) ラジオ受信機
EP3128676A1 (en) Receiving device
US823885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ttenuation function in cable broadcast receiver
JP2004297574A (ja) 信号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利用可能な受信装置
US20160087661A1 (en) Radio Receiver
KR101896926B1 (ko) 룩업 테이블을 이용한 튜너 모듈
JP4213186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2000151551A (ja) 受信装置
JPH06232776A (ja) If帯域切替付rds受信機
JP2015002407A (ja) 受信装置、及び、自動選局方法
JP3929764B2 (ja) ラジオ受信機
EP1098517A2 (en) AGC circuit eliminating influence of audio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s
JP2004363694A (ja) ノイズキャンセラを備える受信装置
JP2008294790A (ja) 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