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4294B - 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4294B
CN104974294B CN201410142687.2A CN201410142687A CN104974294B CN 104974294 B CN104974294 B CN 104974294B CN 201410142687 A CN201410142687 A CN 201410142687A CN 104974294 B CN104974294 B CN 104974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mixture
materials
mixe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26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4294A (zh
Inventor
唐正伟
陈建军
徐兵
徐一兵
邵明波
王丽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4101426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42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4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4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4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4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该混合方法包括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混合;或者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混合;其中,所述第一物料为氢气,所述第二物料和所述第三物料为α‑烯烃,所述第四物料为有机溶剂,所述第五物料为二烯烃。通过该方法能够显著改善互不相溶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效果,使得不溶气体在混合物料中的含量保持稳定,从而能够减少聚合过程中凝胶的生成。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凝胶是合成橡胶中聚合反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凝胶对聚合反应本身及产品质量有着严重的危害作用,例如,在在齐格勒纳塔催化体系下的乙丙橡胶聚合反应中,由于凝胶的生成和积聚,严重的情况下降导致聚合物性质的变异和聚合反应本身无法进行而被迫中止。对于由过度金属钒和有机金属铝化物所组成的催化剂下的乙丙共聚反应,与其他的均聚反应相比,凝胶危害尤为严重。
目前,依然需要继续减少聚合过程中的凝胶,例如在由过度金属钒和有机金属铝化物所组成的催化剂体系下的二元或三元乙丙共聚。而几种参与反应物料的均匀混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图2所示,目前作为现有技术的烯烃共聚、尤其是全液相乙丙橡胶共聚的物料混合方式为:第一物料(分子量调节剂,例如为氢气)经过第一流量计6及第一背压阀16,混入到第四物料(有机溶剂,例如为己烷)的泵出口管线中,第一压力表11的表压应高于第四压力表14的表压;第二物料(第一共聚单体,例如为乙烯)经过第二流量计7及第二背压阀17,混入到第四物料的泵出口管线中,第二压力表12的表压应高于第四压力表14的表压;第三物料(第二共聚单体,例如为丙烯)经过第三流量计8及第三背压阀18,混入到第四物料的泵出口管线中,第三压力表13的表压应高于第四压力表14的表压;第五物料(第三共聚单体,例如为二烯烃)经过第五流量计10及第五背压阀20,混入到第四物料的泵出口管线中,第五压力表15的表压应高于第四压力表14的表压;第四物料经过第四流量计9及第四背压阀19,分别与各路物料混合后去混合器。
上述物料混合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物料(例如为氢气)与第四物料(例如为己烷)相溶度极小,两种物料接触之后无法均匀混合。通过对混合器后的物料进行色谱分析发现,即使在经过混合器后,仍不能改善其溶解情况,氢气在物料中的含量时高时低,从而导致聚合得到的胶样中,部分样品凝胶含量也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通过该方法能够显著改善互不相溶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效果,使得不溶气体在混合物料中的含量保持稳定,从而能够减少聚合过程中凝胶的生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2)将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3)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混合;或者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混合;
其中,所述第一物料为氢气,所述第二物料和所述第三物料为α-烯烃,所述第四物料为有机溶剂,所述第五物料为二烯烃。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为将第一物料、第二物料、第三物料、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进行混合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第四管线、第五管线和混合器;其中,第四物料源通过第四管线与所述混合器连接,所述第三物料源通过第三管线与所述第四管线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源通过第二管线与所述第三管线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源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第二管线连接,所述第五物料源通过第五管线与所述第四管线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烯烃共聚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混合方法将烯烃、氢气和溶剂混合后,在烯烃共聚条件下,将所得混合物与催化剂接触。
通过本发明的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能够显著改善互不相溶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效果,特别将该方法用于乙丙橡胶共聚时,能够使氢气在混合物料中的含量保持稳定,从而显著减少聚合过程中产生的凝胶。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混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管线,2:第二管线,3:第三管线,4:第四管线,5:第五管线,6:第一流量计,7:第二流量计,8:第三流量计,9:第四流量计,10:第五流量计,11:第一压力测定单元(压力表),12:第二压力测定单元(压力表),13:第三压力测定单元(压力表),14:第四压力测定单元(压力表),15:第五压力测定单元(压力表),16:第一背压阀,17:第二背压阀,18:第三背压阀,19:第四背压阀,21:第五背压阀,21:混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2)将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3)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混合;或者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混合;
其中,所述第一物料为氢气,所述第二物料和所述第三物料为α-烯烃,所述第四物料为有机溶剂,所述第五物料为二烯烃
本发明主要涉及将烯烃共聚的物料进行混合的方法和装置,特别是涉及存在互不相溶气体和液体物料时,对各物料进行混合方法和装置。而对于上述各物料进行混合的温度和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以本领域的常规条件来进行。
在本发明中,各物料的选择可以根据需要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适当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物料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用于分子量调节剂的氢气。
所述第二物料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用于烯烃共聚的α-烯烃单体,优选为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α-烯烃单体。作为这样的单体可以举出:乙烯、丙烯或丁烯,优选为乙烯或丙烯,更优选为乙烯。
所述第三物料也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用于烯烃共聚的α-烯烃单体,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二物料和第三物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但从简化装置,便于操作方法来考虑,优选第二物料和第三物料不相同。
作为所述第三物料使用的α-烯烃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丙烯、丁烯或辛烯,优选为丙烯或辛烯,更优选为丙烯。
所述第四物料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用于烯烃共聚的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可以根据需要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适当的选择。作为这样的溶剂例如可以为碳原子数为5-10的烃基,优选为碳原子数为5-8的烃基。
作为所述有机溶剂具体可以举出: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和苯中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正己烷和/或环己烷,更优选为正己烷。
所述第五物料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用于烯烃共聚的二烯烃单体。作为这样的单体可以举出:乙叉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和1,4-己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乙叉降冰片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将本发明的混合方法用于乙丙橡胶的合成时,能够显著地减少聚合产物中凝胶的含量。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物料为乙丙橡胶合成时用作分子量调节剂的氢气,所述第二物料为乙丙橡胶合成时用作第一单体的乙烯,所述第三物料为乙丙橡胶合成时用作第二单体的丙烯,所述第四物料为乙丙橡胶合成时用作溶剂的正己烷、环己烷和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五物料为乙丙橡胶合成时用作第三单体的乙叉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和1,4-己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时,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对上述各物料进行混合时,能够显著改善氢气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效果,使得氢气在混合物料中的含量保持稳定,进而减少聚合过程中的凝胶,降低聚合产物中凝胶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的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充分混合即可,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混合的方式。但优选情况下,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的方式为:使所述第一物料经由第一管线混入到经过第二管线的第二物料中,得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也就是说,通过使所述第一物料导入到第一管线中,并将经过第一管线的第一物料导入到第二管线中,与导入到第二管线中的第二物料进行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一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在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后,再将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混合方式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将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充分混合即可,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混合的方式。但优选情况下,将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混合方式为:使来自于所述第二管线中的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三管线的第三物料中,得到所述第二混合物。也就是说,在第二管线中,在使所述第一物料和所述第二物料混合后,再导入到第三管线中,与导入到第三管线中的第三物料进行混合,得到所述第二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混合的方式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充分混合即可,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混合的方式。但优选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混合的方式为:使来自于所述第三管线中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第四物料中。也就是说,在第三管线中,在使所述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混合后,再导入到第四管线中,与导入到第四管线中的第四物料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此外,在本发明中,当还需要使用第五物料时,可以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进行混合,对于将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的方式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将所述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充分混合即可,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混合的方式。但优选的情况下,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混合的方式为:使经由第五管线的第五物料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第四物料中,得到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再使来自于所述第三管线中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所述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中。也就是说,首先,通过第五管线导入所述第五物料,并经由第五管线将所述第五物料导入到第四管线中,与导入到第四管线中的第四物料进行混合;然后,再将在第三管线中混合得到的所述第二混合物导入到第四管线中,与所述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进行混合。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各管线对上述物料进行混合时,为了确保各物料之间的充分混合,从而减少聚合过程中凝胶的生成,所述第一物料的压力需要比所述第二物料的压力至少高0.1MPa;所述第二物料的压力需要比所述第三物料的压力至少高0.1MPa;所述第三物料的压力需要比所述第四物料的压力至少高0.1MPa;所述第五物料的压力需要比所述第四物料的压力至少高0.1MPa。为了进一步使各物料充分混合,从而减少聚合过程中的凝胶,优选所述第一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二物料的压力高0.1-0.5MPa;所述第二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三物料的压力高0.1-0.5MPa;所述第三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四物料的压力高0.1-0.5MPa;所述第五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四物料的压力高0.1-0.5MPa。
根据本发明,对所述第一物料的压力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要合成的目标产物对所述第一物料的压力进行适当地选择。优选所述第一物料的压力为0.15-10MPa,更优选为0.2-5MPa,进一步优选为0.3-3MPa;更进一步优选为0.5-2MPa。
在本发明中,所述压力为表压。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使各物料充分进行混合,从而减少聚合过程中的凝胶,优选该方法还包括在使来自于所述第三管线中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第四物料中后,再导入到混合器中进一步混合;或者在使来自于所述第三管线中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所述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中后,再导入到混合器中进一步混合。
此外,在本发明中,对于上述各物料的用量以及各物料的导入速度没有特别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合成的目标产物以本领域的常规条件来实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烯烃共聚时将各物料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为将第一物料、第二物料、第三物料、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进行混合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管线1、第二管线2、第三管线3、第四管线4、第五管线5和混合器21;其中,第四物料源通过第四管线4与所述混合器21连接,所述第三物料源通过第三管线3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源通过第二管线2与所述第三管线3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源通过第一管线1与所述第二管线2连接,所述第五物料源通过第五管线5与所述管线4连接。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管线1、第二管线2、第三管线3、第四管线4和第五管线5分别在物料流动方向上(图1中箭头表示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测量各物料流量的第一流量计6、第二流量计7、第三流量计8、第四流量计9、第五流量计10和用于调节各物料压力的第一背压阀16、第二背压阀17、第三背压阀18、第四背压阀19、第五背压阀20。
此外,为了测量各物料的压力,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流量计6、第二流量计7、第三流量计8、第四流量计9、第五流量计10分别与第一背压阀16、第二背压阀17、第三背压阀18、第四背压阀19、第五背压阀20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测定单元(例如为压力表)11、第二压力测定单元12、第三压力测定单元13、第四压力测定单元14、第五压力测定单元15。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管线1在所述第二管线2的第二流量计7和第二背压阀17之间与所述第二管线2连接;所述第二管线2在所述第三管线3的第三流量计8和第三背压阀18之间与所述第三管线3连接;所述第三管线3在所述第四管线4的第四背压阀19与混合器21之间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所述第五管线5在所述第四管线4的第四背压阀19与混合器21之间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且所述第三管线3与所述第四管线4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五管线5与所述第四管线4的连接点之后。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上述装置对各物料进行混合,能够显著改善互不相溶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效果,特别将该方法用于制备乙丙橡胶的各物料的混合时,能够使氢气在混合物料中的含量保持稳定,从而显著减少聚合过程中产生的凝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烯烃共聚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混合方法将烯烃、氢气和溶剂混合后,在烯烃共聚条件下,将所得混合物与催化剂接触。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共聚产物中凝胶含量通过吊网法进行测定,其具体方法为将待测胶样置于200目封闭滤网中,以悬挂的方式放置于十氢萘溶剂中,25℃温度下振荡6h,之后取出封闭滤网烘干,吊网增重即为凝胶重量,然后,通过公式:凝胶含量(%)=凝胶重量/待测胶样重量×100%,即可算出凝胶含量。
以下实施例中,各物料的混合通过下述的混合装置进行混合,如图1所示,第四物料源通过第四管线4与混合器21连接,第三物料源通过第三管线3与第四管线4连接,第二物料源通过第二管线2与第三管线3连接,第一物料源通过第一管线1与第二管线2连接,第五物料源通过第五管线5与所述管线4连接;在第一管线1、第二管线2、第三管线3、第四管线4和第五管线5的物料流动方向上(图1中箭头表示的方向)分别依次设置有用于测量各物料流量的第一流量计6、第二流量计7、第三流量计8、第四流量计9、第五流量计10,用于测量各物料的压力的第一压力表11、第二压力表12、第三压力表13、第四压力表14、第五压力表15和用于调节各物料压力的第一背压阀16、第二背压阀17、第三背压阀18、第四背压阀19、第五背压阀20;且所述第一管线1在所述第二管线2的第二流量计7和第二背压阀17之间与所述第二管线2连接,所述第二管线2在所述第三管线3的第三流量计8和第三背压阀18之间与所述第三管线3连接,所述第三管线3在所述第四管线4的第四背压阀19与混合器21之间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所述第五管线5在所述第四管线4的第四背压阀19与混合器21之间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且所述第三管线3与所述第四管线4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五管线5与所述第四管线4的连接点之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二元乙丙橡胶的合成。
1)在第一管线1中,氢气由第一流量计(气体流量计)6计量,控制其流量为0.1g/h,调节第一背压阀16使得第一压力表11的表压为1.5MPa,之后混入到第二管线2中;
2)在第二管线2中,乙烯由第二流量计(气体流量计)7计量,控制其流量为6g/min与来自第一管线1的氢气混合,并调节第二背压阀17使得第二压力表12的表压为1.4MPa,之后混入到第三管线3中;
3)在第三管线3中,丙烯由第三流量计(隔膜计量泵)8计量,控制其流量为30g/min与来自第二管线2的氢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混合,并调节第三背压阀18使得第三压力表13的表压为1.3MPa,之后混入到第四管线4中;
4)在第四管线4中,己烷由第四流量计(隔膜计量泵)9计量,控制其流量为160g/min,并调节第四背压阀19使得第四压力表14的表压为1.2MPa,之后与来自第三管线3的物料混合后去混合器21进一步混合。
上述物料在经过混合之后,在三氯氧钒-烷基铝催化体系下进行聚合,其中Al/V的摩尔比为10,温度为20℃,压力为2.0MPa,聚合反应完毕后得到的胶液用乙醇终止,然后在温度为50℃、压力为-0.1MPa(表压)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得到二元乙丙橡胶,其凝胶含量为25.8重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三元乙丙橡胶的合成。
1)在第一管线1中,氢气由第一流量计(气体流量计)6计量,控制其流量为0.1g/h,调节第一背压阀16使得第一压力表11的表压为1.5MPa,之后混入到第二管线2中;
2)在第二管线2中,乙烯由第二流量计(气体流量计)7计量,控制其流量为6g/min与来自第一管线1的氢气混合,并调节第二背压阀17使得压力表12的表压为1.4MPa,之后混入到第三管线3中;
3)在第三管线3中,丙烯由第三流量计(隔膜计量泵)8计量,控制其流量为30g/min与来自第二管线2的氢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混合,并调节第三背压阀18使得第三压力表13的表压为1.3MPa,之后混入到第四管线4中;
4)在第5管线5中,ENB(乙叉降冰片烯)己烷溶液由第五流量计(隔膜计量泵)计量10计量,控制其流量为0.8g/min,并调节第五背压阀20使得第五压力表15的表压为1.3MPa,之后混入到第四管线4中;
5)在第四管线4中,己烷由第四流量计(隔膜计量泵)9计量,控制其流量为160g/min,并调节第四背压阀19使得第四压力表14的表压为1.2MPa,之后依次与来自第5管线的物料和第三管线的物料混合后去混合器21进一步混合。
上述物料在经过混合之后,在三氯氧钒-烷基铝催化体系下进行聚合,其中Al/V的摩尔比为10,温度为20℃,压力为2.0MPa,聚合反应完毕后得到的胶液用乙醇终止,然后在温度为50℃、压力为-0.1MPa(表压)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得到三元乙丙橡胶,其凝胶含量为28.6重量%。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是,对各物料的混合方法为:如图2所示,氢气经过第一流量计(气体流量计)6及第一背压阀16,混入到第四管线4中;乙烯经过气体第二流量计(气体流量计)7及第二背压阀17,混入到第四管线4中;丙烯经过第三流量计(隔膜计量泵)8及第三背压阀18,混入到第四管线4中;在第四管线4中;己烷经过第四流量计(隔膜计量泵)9及第四背压阀19,分别与来自第一管线1、第二管线2和第三管线3的各物料混合后去混合器。
上述物料在进过混合之后,在三氯氧钒-烷基铝催化体系下进行聚合,其中Al/V为10,温度为20℃,压力为2.0MPa,聚合反应完毕后得到的胶液用乙醇终止,然后在温度为50℃、压力为-0.1MPa(表压)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得到二元乙丙橡胶,其凝胶含量为30.2重量%。
通过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可以看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混合装置对物料进行混合,避免了氢气直接与己烷混合而导致的不溶现象的发生,显著减少了由于氢气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凝胶。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2)将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3)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混合;或者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混合;
其中,所述第一物料为氢气,所述第二物料和所述第三物料为α-烯烃,所述第四物料为有机溶剂,所述第五物料为二烯烃;
将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混合的方式为:使所述第一物料经由第一管线混入到经过第二管线的第二物料中,得到所述第一混合物;
将第一混合物与第三物料混合方式为:使来自于所述第二管线中的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三管线的第三物料中,得到所述第二混合物;
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混合的方式为:使来自于所述第三管线中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第四物料中;
将第二混合物与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混合的方式为:使经由第五管线的第五物料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第四物料中,得到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再使来自于所述第三管线中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所述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物料为氢气,所述第二物料为乙烯、丙烯或丁烯,所述第三物料为丙烯、丁烯或辛烯,所述第四物料为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和苯中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五物料为乙叉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和1,4-己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物料为氢气,所述第二物料为乙烯,所述第三物料为丙烯,所述第四物料为正己烷、环己烷和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五物料为乙叉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和1,4-己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物料和所述第三物料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物料和所述第三物料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二物料的压力至少高0.1MPa;所述第二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三物料的压力至少高0.1MPa;所述第三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四物料的压力至少高0.1MPa;所述第五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四物料的压力至少高0.1MP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二物料的压力高0.1-0.5MPa;所述第二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三物料的压力高0.1-0.5MPa;所述第三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四物料的压力高0.1-0.5MPa;所述第五物料的压力比所述第四物料的压力高0.1-0.5MPa。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物料的压力为0.15-1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使来自于所述第三管线中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第四物料中后,再导入到混合器中进一步混合;或者在使来自于所述第三管线中的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入到经过第四管线的所述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的混合物中后,再导入到混合器中进一步混合。
10.一种混合装置,该混合装置为将第一物料、第二物料、第三物料、第四物料和第五物料进行混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管线(1)、第二管线(2)、第三管线(3)、第四管线(4)、第五管线(5)和混合器(21);其中,第四物料源通过第四管线(4)与所述混合器(21)连接,所述第三物料源通过第三管线(3)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源通过第二管线(2)与所述第三管线(3)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源通过第一管线(1)与所述第二管线(2)连接,所述第五物料源通过第五管线(5)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线(1)、第二管线(2)、第三管线(3)、第四管线(4)和第五管线(5)分别在物料流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流量计(6)、第二流量计(7)、第三流量计(8)、第四流量计(9)、第五流量计(10)和第一背压阀(16)、第二背压阀(17)、第三背压阀(18)、第四背压阀(19)、第五背压阀(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量计(6)、第二流量计(7)、第三流量计(8)、第四流量计(9)、第五流量计(10)分别与第一背压阀(16)、第二背压阀(17)、第三背压阀(18)、第四背压阀(19)、第五背压阀(20)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测定单元(11)、第二压力测定单元(12)、第三压力测定单元(13)、第四压力测定单元(14)、第五压力测定单元(1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线(1)在所述第二管线(2)的第二流量计(7)和第二背压阀(17)之间与所述第二管线(2)连接;所述第二管线(2)在所述第三管线(3)的第三流量计(8)和第三背压阀(18)之间与所述第三管线(3)连接;所述第三管线(3)在所述第四管线(4)的第四背压阀(19)与混合器(21)之间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所述第五管线(5)在所述第四管线(4)的第四背压阀(19)与混合器(21)之间与所述第四管线(4)连接,且所述第三管线(3)与所述第四管线(4)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五管线(5)与所述第四管线(4)的连接点之后。
14.一种烯烃共聚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将烯烃、氢气和溶剂混合后,在烯烃共聚条件下,将所得混合物与催化剂接触。
CN201410142687.2A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Active CN104974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2687.2A CN104974294B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2687.2A CN104974294B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4294A CN104974294A (zh) 2015-10-14
CN104974294B true CN104974294B (zh) 2017-02-15

Family

ID=54271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2687.2A Active CN104974294B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42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0447B (zh) * 2016-12-09 2021-0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适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和烯烃共聚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9361A (en) * 1971-11-22 1975-04-22 Ici Ltd Polymerisation process
CN1292004A (zh) * 1998-03-04 2001-04-18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提高epdm型聚合中二烯单体转化率的方法
CN101235114A (zh) * 2007-01-31 2008-08-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9361A (en) * 1971-11-22 1975-04-22 Ici Ltd Polymerisation process
CN1292004A (zh) * 1998-03-04 2001-04-18 埃克森化学专利公司 提高epdm型聚合中二烯单体转化率的方法
CN101235114A (zh) * 2007-01-31 2008-08-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4294A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62820A1 (en) Ethylene/alpha-olefin copolymer having excellent processability
CN105705527B (zh) 制备聚烯烃的方法及由此制备的聚烯烃
KR101747401B1 (ko) 가공성이 우수한 에틸렌/알파-올레핀 공중합체
CN104177528B (zh) 一种乙烯/长链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A3113622A1 (en) Bimodal polyethylene copolymer composition and pipe made thereof
CN111788239B (zh) 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2767B (zh) 一类含氮杂环卡宾配体的稀土催化剂及其催化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05754019A (zh) 一种原位共聚制备长支链宽/双峰聚乙烯的催化剂组合物及使用方法
CN105102491A (zh) 负载供体改性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CN107207661A (zh) 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和表面特性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CN106519087A (zh) 一种液态聚乙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4294B (zh) 一种用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
CN103360528B (zh) 一种高性能抗冲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Zhang et al. Highly cis-1, 4 selective polymeriz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catalyzed by N-heterocyclic carbene-ligated neodymium complexes
CN104177529B (zh) 三元稀土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2768B (zh) 一类稀土丁基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He et al. High Tg and thermostable phytic Acid− Cured polynorbornene-based polymer by a Palladium (Ⅱ) complex bearing iminophenyl oxazolinylphenylamines ligand
KR101725349B1 (ko) 혼성 담지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올레핀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5820280A (zh) 基于乙烯的共聚物及其制备
KR102133030B1 (ko) 올레핀 중합체, 이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필름
CN111116790A (zh) 一种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10447A (zh) 适于烯烃共聚的物料混合方法及混合装置和烯烃共聚方法
CA3156418A1 (en) Titanium biphenylphenol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US11161923B2 (en) Selectively transitioning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CN115232235B (zh) 一种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及烯烃聚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