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1236A -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1236A
CN104971236A CN201510449325.2A CN201510449325A CN104971236A CN 104971236 A CN104971236 A CN 104971236A CN 201510449325 A CN201510449325 A CN 201510449325A CN 104971236 A CN104971236 A CN 104971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rhizoma
medicin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93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Lanshengyang Medic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anshengyang Medic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anshengyang Medic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anshengyang Medical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93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12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1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123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该中药制剂是由荆芥、白芥子、防风、白芍、香附、蒺藜、僵蚕、郁李仁、全蝎、天麻、蜈蚣、决明子、生地、川芎、地龙、女贞子、丹参、知母、甘草中药材,通过本发明制备方法精心加工而成的。该中药制剂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具有止痛快,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明显的技术优势;此外,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药效稳定、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及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指的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性的剧痛。疼痛每次可持续数秒,每日发作数十次至数百次,痛如电击样、刀割样、烧灼样或针刺样。三叉神经痛以第二支和经三支分布区的疼痛较为多见,大多为单侧性的,双侧性的较少,不足发病人群的5%。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有明确原因造成的三叉神经痛,它可以因桥脑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部的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病引起。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的是病因不明的三叉神经痛。但是,随着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大量开展,这类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也基本弄清。其主要原因是邻近血管,如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压迫三叉神经根所致。
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三叉神经痛的病名,但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偏头风”、 “头风”、“面痛”等极为相似,在中医文献中可以发现许多对本病的症状描述及证治论述。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多与火邪有关。正如《证治准强》中所言,“面痛皆属火盛”。外感所致常由风邪挟寒、挟火、挟痰杂而致病;内伤者多由阳明燥热、情志内伤所致。
头面为三阳经分布区域,位于人之顶部,外感致病,每与风邪有关。风性升发、向上,高巅之上,唯风可及,风邪挟杂寒邪、火热、痰浊,以致风寒凝滞、风火上灼、风痰阻滞经络。引发疼痛,而且,寒、痰内壅也易化火生热。内伤所致多与情志不遂、阳明燥热有关。情志不遂,能致肝失条达,肝郁化火,肝火上扰头面,灼伤经络,则见头面疼痛;阳明燥热,循经上扰,亦可见头面疼痛;或因情志不遂,致气滞血瘀,或因病久入络,亦可见有瘀象。
中医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1、风寒凝滞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抽搐样疼痛,痛似刀割,面肌紧束,惧怕风冷,常因外感风寒而诱发或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紧。治宜疏风散寒,缓急止痛。
2、风热侵袭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抽搐样剧痛,有烧灼感,口苦心烦,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治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
3、风痰阻络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剧痛,面颊麻木作胀,头昏头沉,胸脘痞闷,对吐痰涎,胃纳欠佳,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痛。
4、阳明火旺
证候:颜面阵发、短暂的抽搐样剧痛,面颊灼热,甚则痛如刀割,面红目赤,口干口臭,渴欲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或弦数。治宜清胃泻火,散热止痛。
5、肝胆郁热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抽搐样剧痛,面颊灼热,烦躁易怒,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失眠多梦,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或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泻火止痛。
6、瘀血阻滞
证候:颜面阵发性短暂的剧痛,痛如锥刺、刀割,痛处拒按,或发作颜面疼痛日久,经久不愈,舌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紫暗、曲张。治宜活血化瘀,祛瘀止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中药制剂,是这种制剂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并同时开发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依靠发明人自身对三叉神经痛的中医临床经验,和对现代中药制剂技术的研究,并经临床实践的检验和调整,最终发明了一个全新的中药组方和将其制成成品制剂的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荆芥6-22份、白芥子8-20份、防风11-27份、白芍10-36份、香附7-17份、蒺藜9-25份、僵蚕6-16份、郁李仁7-19份、全蝎2-10份、天麻6-18份、蜈蚣2-9份、决明子11-26份、生地7-23份、川芎12-38份、地龙9-25份、女贞子7-17份、丹参10-30份、知母8-20份、甘草6-14份。
开发过程中,优选出来的具有优异疗效的3个中药制剂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
(1)荆芥14份、白芥子14份、防风19份、白芍23份、香附12份、蒺藜17份、僵蚕11份、郁李仁13份、全蝎6份、天麻12份、蜈蚣6份、决明子19份、生地15份、川芎25份、地龙17份、女贞子12份、丹参20份、知母14份、甘草10份。
(2)荆芥16份、白芥子16份、防风18份、白芍25份、香附13份、蒺藜15份、僵蚕13份、郁李仁14份、全蝎5份、天麻11份、蜈蚣5份、决明子21份、生地16份、川芎23份、地龙18份、女贞子11份、丹参21份、知母12份、甘草11份。
(3)荆芥15份、白芥子16份、防风22份、白芍24份、香附14份、蒺藜18份、僵蚕10份、郁李仁12份、全蝎7份、天麻14份、蜈蚣7份、决明子17份、生地16份、川芎27份、地龙18份、女贞子13份、丹参18份、知母13份、甘草12份。
本发明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荆芥、白芥子、防风、白芍、香附、蒺藜、僵蚕、郁李仁、全蝎、天麻、蜈蚣、决明子、生地、川芎、地龙、女贞子、丹参、知母、甘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4-16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6-24小时,回流煎煮1-6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3-12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5-15倍重量的浓度55-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6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33-1.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成品剂型,例如片剂、丸剂(含蜜丸)、胶囊剂(含软胶囊)、散剂、酊剂、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等剂型。
本发明中药组方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特点:
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防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香附: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蒺藜: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微温; 归肝经;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僵蚕: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郁李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酸丁、小李红)、郁李(赤李子)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辛、苦、甘,性平;归脾、大肠、小肠经;润燥滑肠,下气,利水。
全蝎: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味辛,性平;归肝经;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平;归肝经;平肝息风止痉。
蜈蚣: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味辛,性温;归肝经;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
决明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生地: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地龙: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女贞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丹参: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知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方解:
该组方是以川芎、丹参、防风、白芍、决明子、地龙为君药,祛风止痛、活血通经、解表祛风、养血调经、清热明目、定惊通络;以蒺藜、生地、荆芥、白芥子、知母为臣药,活血祛风、清热凉血、解表散风、通络止痛、清热泻火;以僵蚕、全蝎、天麻、蜈蚣为佐药,祛风定惊、功毒散结、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以香附、郁李仁、女贞子为使药,行气解郁、下气利水、滋补肝肾;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君臣佐使诸药配合,阴阳调和,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祛风止痛、活血通经、解表祛风、养血调经、定惊通络、通络止痛、清热泻火、功毒散结、息风止痉、行气解郁等功效,对三叉神经痛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止痛快,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明显的技术优势;此外,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药效稳定、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中药组方和制备方法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的试验提供受试药品,发明人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组方配比,运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制备颗粒剂,这些有代表性的组方配比分别为:组方范围内的任意值、3个优选组方配比:
1组方范围内的任意值: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荆芥600g、白芥子2000g、防风1100g、白芍3500g、香附900g、蒺藜2400g、僵蚕1000g、郁李仁1100g、全蝎500g、天麻1700g、蜈蚣300g、决明子2500g、生地800g、川芎3700g、地龙1000g、女贞子1600g、丹参1100g、知母2000g、甘草700g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3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5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11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33-1.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为:0.84g生药/g颗粒剂。
2优选配比1的值: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荆芥1400g、白芥子1400g、防风1900g、白芍2300g、香附1200g、蒺藜1700g、僵蚕1100g、郁李仁1300g、全蝎600g、天麻1200g、蜈蚣600g、决明子1900g、生地1500g、川芎2500g、地龙1700g、女贞子1200g、丹参2000g、知母1400g、甘草1000g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3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5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11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33-1.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为:0.84g生药/g颗粒剂。
3优选配比2的值: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荆芥1600g、白芥子1600g、防风1800g、白芍2500g、香附1300g、蒺藜1500g、僵蚕1300g、郁李仁1400g、全蝎500g、天麻1100g、蜈蚣500g、决明子2100g、生地1600g、川芎2300g、地龙1800g、女贞子1100g、丹参2100g、知母1200g、甘草1100g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3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5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11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33-1.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为:0.84g生药/g颗粒剂。
4优选配比3的值: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荆芥1500g、白芥子1600g、防风2200g、白芍2400g、香附1400g、蒺藜1800g、僵蚕1000g、郁李仁1200g、全蝎700g、天麻1400g、蜈蚣700g、决明子1700g、生地1600g、川芎2700g、地龙1800g、女贞子1300g、丹参1800g、知母1300g、甘草1200g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13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5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8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11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33-1.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颗粒剂,规格为:0.84g生药/g颗粒剂。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毒性试验
1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SPF级KM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药物与试剂
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4种颗粒剂,加蒸馏水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2试验方法
(1)预实验
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制成最大浓度的溶液,浓度为0.76g/ml。给小鼠按每次最大给药量0.6ml/10g,每天给药3次,用10只小鼠(雌雄各半)做预试,经观察后,结果小鼠无一例死亡,也未出现任何中毒现象。故此剂量为安全剂量,经计算可得,此剂量为成人日用量的325.7倍。根据以上的预试验,可知本药的毒性很小,由于急性毒性试验受到药物的浓度和小鼠所能容纳的胃容积的限制,本试验难以求得LD50。因此采用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来测定药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
(2)方法与步骤
取SPF级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2组,分为给药组和空白组。灌胃前禁食不禁水16h,1天内给药组灌胃给药3次,每次以药物最大浓度0.76g/ml并按0.6ml/10g的最大给药量进行给药,相当于成人日用量(成人体重按60Kg算)的325.7倍。空白组同样灌胃给予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后观察7天,正常饮食,观察小鼠的死亡、中毒及外观、行为、分泌物及排泄物的情况,并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
3观察指标
(1)神经系统方面:行为及反应(包括不正常叫声、烦躁、不安等);
(2)运动(包括肌肉抽搐、僵硬、强迫运动等);
(3)瞳孔及分泌物(瞳孔有无缩小或放大、流泪等);
(4)呼吸及心血管:呼吸急促或过缓、鼻分泌、触心前区心率快慢等;
(5)胃肠方面:腹部胀气或收缩、大便坚硬或湿等;
(6)皮肤和毛:颜色、完整性、有否充血、发疹等;
(7)心、肝、脾、肺、肾有无特殊改变;
(8)每天称体重和食量。
4实验结果
给药后,连续观察7d,小鼠没有出现死亡情况。小鼠活动正常,一般状态良好,并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现象。处死后解剖观察其心、肝、脾、肺、肾,均无特殊改变。我们记录了小鼠灌胃前和灌胃后体重的变化情况,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由数据可知,给药组和空白组小鼠的体重均有增长,可见此药对小鼠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由实验可知,本发明中药制剂以最大浓度0.76g/ml和最大给药量给药,小鼠未出现死亡和明显的中毒情况,此时,小鼠的日用剂量136.8g/kg,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剂量(成人日用剂量为0.42g生药/kg)396倍以上,故本发明颗粒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很高。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药效学实验
1对0.6%HAC致小鼠疼痛反应的镇痛作用:
取雄性健康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实施例1优选配比2的颗粒剂,规格为:0.84g生药/g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16.8g生药/kg、8.4g生药/kg、4.2g生药/kg),分别为临床用药量的40倍、20倍、10倍;卡马西平组和空白对照组;卡马西平组剂量为0.02g/kg,均按0.25ml/10g体重的体积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的水灌胃给药,连续3天,分别测定末次药后1小时腹腔注射0.6%HAC,0.1ml/10g鼠重,记录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和15分钟内的扭体次数,按公式计算疼痛抑制率(%)=(空白组扭体均数-试药组扭体均数)/空白组扭体均数×100% ,结果以                                                ±SD表示,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组间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0.6%HAC致小鼠疼痛反应的作用(±SD,n=20)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P<0.001;卡马西平组相比较P<0.05,△△P<0.01。
由表1结果可见,本发明中药颗粒剂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抑制小鼠的扭体潜伏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本发明中药颗粒剂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与空白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提示本发明中药制剂颗粒剂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从疼痛抑制率结果看:本发明中药制剂颗粒剂三个剂量组均显著优于卡马西平组。
2本发明中药制剂对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1)实验动物动物模型的建立
成年雄性SD大鼠,210-240g/只。测定术前疼痛阈值(作为基础痛阈)后,进行左侧眶下神经(Infraorbitalnerve,ION)环扎术。2周后观察动物是否出现痛觉超敏现象,出现者当选,共50只。
按照丁丽华(丁丽华,于生元.实验性三叉神经痛慢性缩窄环术动物模型建立.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15-18)所提供的方法制成单侧(左侧)ION—CCI三叉神经痛模型。具体如下:实验动物以10%水合氯醛(0.4ml/100g)腹腔内注射,麻醉满意后,仰卧固定,于鼠口腔内,沿左侧龈颊边缘,平第一磨牙水平,向口鼻方向纵向切开约1cm长切口,暴露ION,分离周围组织,用两根4.0铬线疏松结扎,两线相距2mm,结扎松紧度要求仅减少神经直径( 肉眼或显微镜下) 以延迟神经传导,但不能完全阻滞其传导且血液循环必须通畅;术后4.0丝线缝合切口。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前术后无需应用抗生素。
(2)分组及给药
将建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五组(n=10只)进行实验,各组分别给予下述治疗药物:
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卡马西平组:灌胃给予卡马西平0.02g/kg;
本发明中药制剂高剂量组:灌胃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按优选配比2制备的颗粒剂(规格为:0.84g生药/g颗粒剂)16.8g生药/kg;
本发明中药制剂中剂量组:灌胃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按优选配比2制备的颗粒剂8.4g生药/kg;
本发明中药制剂低剂量组:灌胃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按优选配比2制备的颗粒剂4.2g生药/kg;
各组连续给药14天,记录给药后大鼠的行为反应及疼痛阈值。
(3)观察项目
行为学观察用机械阈值测试器刺激大鼠左侧须垫部,记录术前基础痛阈、术后2周大鼠的行为反应及疼痛阈值(Pain threshold,PT)以及用药后PT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机械刺激强度需由小至大,当鼠出现以下任何一种行为学变化时,记录所使用的强度,该强度即为其疼痛阈值(根据Juhana等制定的标准,以下行为在Vos的行为反应积分系统中为最高得分,代表最大伤害行为)。
a、退缩反应,动物表现为头部迅速的后缩;
b、逃跑或攻击行为,表现为逃离、蜷缩、掩藏头部或咬、抓刺激物;
c、非对称性搔脸行为,即对刺激部位不问断至少3次以上的洗脸或搔脸发作;
d、如果刺激强度为26g时,大鼠未出现以上任何一种反应,疼痛阈值定为26g。如果刺激强度为n时大鼠所表现的行为反应不恒定,而刺激强度为n+1时恒定,则疼痛阈值为2n+1/2。
(4)实验结果与分析
两组动物机械刺激后所测疼痛阈值用平均值±SD标准差表示,应用统计软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本发明中药制剂对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与卡马西平组相比#P<0.05,##P<0.01。
由表2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卡马西平组和各中药组合物治疗组中的不同时间段的痛阈相对于模型组均有不同显著程度的升高,体现出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并且本发明中药制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常用三叉神经痛治疗药物卡马西平组相比,低剂量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较好,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本发明中药制剂对三叉神经痛的远期治疗效果也表现得更优异。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临床试验
本次临床试验共征集到受试者162人,年龄34-62岁,其中男52人,女110人,所有受试者已被医院确诊患有三叉神经痛。所有受试者均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中按优选配比2制备的颗粒剂(规格为:0.84g生药/g颗粒剂),每日2次,每次15g,间隔至少8个小时;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治疗结束后,统计的治疗结果为:治愈97例,占59.9%;有效54例,占33.3%;无效11例,占6.8%。
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十分显著,在该技术领域获得了极为突出的技术成果和科学进步,其创造性不应被忽视。

Claims (6)

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荆芥6-22份、白芥子8-20份、防风11-27份、白芍10-36份、香附7-17份、蒺藜9-25份、僵蚕6-16份、郁李仁7-19份、全蝎2-10份、天麻6-18份、蜈蚣2-9份、决明子11-26份、生地7-23份、川芎12-38份、地龙9-25份、女贞子7-17份、丹参10-30份、知母8-20份、甘草6-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荆芥14份、白芥子14份、防风19份、白芍23份、香附12份、蒺藜17份、僵蚕11份、郁李仁13份、全蝎6份、天麻12份、蜈蚣6份、决明子19份、生地15份、川芎25份、地龙17份、女贞子12份、丹参20份、知母14份、甘草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荆芥16份、白芥子16份、防风18份、白芍25份、香附13份、蒺藜15份、僵蚕13份、郁李仁14份、全蝎5份、天麻11份、蜈蚣5份、决明子21份、生地16份、川芎23份、地龙18份、女贞子11份、丹参21份、知母12份、甘草1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荆芥15份、白芥子16份、防风22份、白芍24份、香附14份、蒺藜18份、僵蚕10份、郁李仁12份、全蝎7份、天麻14份、蜈蚣7份、决明子17份、生地16份、川芎27份、地龙18份、女贞子13份、丹参18份、知母13份、甘草12份。
5.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荆芥、白芥子、防风、白芍、香附、蒺藜、僵蚕、郁李仁、全蝎、天麻、蜈蚣、决明子、生地、川芎、地龙、女贞子、丹参、知母、甘草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4-16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6-24小时,回流煎煮1-6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3-12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5-15倍重量的浓度55-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6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3-1.26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33-1.38的中药浸膏,备用;
(5)将步骤(4)的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成品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可以制成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酊剂、口服液、糖浆剂和颗粒剂。
CN201510449325.2A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4971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9325.2A CN104971236A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9325.2A CN104971236A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1236A true CN104971236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6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9325.2A Withdrawn CN104971236A (zh) 2015-07-28 2015-07-28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12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4182A (zh) * 2015-11-11 2015-12-30 尹柱良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710A (zh) * 2005-03-14 2006-09-20 王兴俊 治疗三叉神经痛配方
CN101002891A (zh) * 2006-12-28 2007-07-25 王玉秀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内服中药
CN101224278A (zh) * 2008-01-14 2008-07-23 北京中科雍和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9104A (zh) * 2008-04-03 2009-10-07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607A (zh) * 2012-10-26 2013-03-13 郗光敏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CN103316130A (zh) * 2013-06-24 2013-09-25 柳晖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710A (zh) * 2005-03-14 2006-09-20 王兴俊 治疗三叉神经痛配方
CN101002891A (zh) * 2006-12-28 2007-07-25 王玉秀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内服中药
CN101224278A (zh) * 2008-01-14 2008-07-23 北京中科雍和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9104A (zh) * 2008-04-03 2009-10-07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607A (zh) * 2012-10-26 2013-03-13 郗光敏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CN103316130A (zh) * 2013-06-24 2013-09-25 柳晖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4182A (zh) * 2015-11-11 2015-12-30 尹柱良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8924B (zh) 一种中药内服外用联合制剂及其应用
CN104825591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767A (zh) 一种用于缓解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8250B (zh)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2286B (zh) 一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733A (zh) 治疗产后缺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747A (zh) 一种治疗脑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6017A (zh) 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402A (zh) 一种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997A (zh) 一种用于局限性硬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0058A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1236A (zh)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7081B (zh) 一种治疗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制备方法
CN104958677A (zh) 一种治疗膜性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610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394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的中药
CN104306790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药
CN104173775A (zh) 颈源性头痛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326948A (zh) 一种制备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CN105267349A (zh)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
CN105709060A (zh) 一种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6266711A (zh) 一种治疗耳聋耳鸣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245A (zh) 一种制备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CN105168947A (zh) 一种治疗肝阴不足证型胁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5362823A (zh) 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