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7055B - 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7055B
CN104957055B CN201510301606.3A CN201510301606A CN104957055B CN 104957055 B CN104957055 B CN 104957055B CN 201510301606 A CN201510301606 A CN 201510301606A CN 104957055 B CN104957055 B CN 104957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ction
salinity
stichopus japonicus
remain
stichop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16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7055A (zh
Inventor
李成林
胡炜
赵斌
韩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103016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7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7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7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7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7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其特点是:3月下旬海水温度12℃前,从河口型低盐海域选择经1.5年以上养殖、个体重250g/头以上的当地刺参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在池塘中隔离暂养,至5月份汛期盐度20±1.5、温度16℃时,筛选仍正常摄食生长的作为种参在20±1.5的盐度环境下进行人工育苗获得F1子代苗种,养殖2年后的成熟F1子代个体再分别进行自交和与选留的基础群体杂交获得F2子代,F2子代的繁育和养成在20±1.5的盐度条件下进行,以此循环,经3~4次累代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适应盐度低的耐低盐刺参,可以扩大适养范围,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并提升渔民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刺参是一种狭盐性动物,适宜生长盐度范围为26~35,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和河北的黄海、渤海盐度适宜海域。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参养殖空间、扩大养殖规模、增加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山东省自2003年开始率先在无刺参自然分布的黄河三角洲低盐海域进行养殖试验,2005年获得成功并提出了“东参西养”发展战略,目前已发展池塘养殖面积约33.7万亩,占全省池塘养殖的69.5%,但由于盐度等环境的限制加之缺乏具有耐低盐性状的刺参优良品种(系),养殖刺参单产水平及成参商品的出皮率等质量指标远不如刺参原产地青岛、烟台、威海等适养海域,其中:单产水平约为适养海域的1/3左右,销售价格约为70%左右。此外,目前低盐海域的刺参养殖生产风险也远高于适养海域,如2013年夏季我国出现了集中强降雨和持续高温的反常气候,造成黄河三角洲等低盐海域的刺参养殖灾损率达80%以上,而在适养海域灾损率则约为20%。近几年,我国科技人员陆续开展了耐低盐刺参苗种的培育工作,初步获得了可在19~20盐度下生长的苗种,但由于工艺复杂且需经数代持续的盐度递减驯化培育等弊端,苗种的耐低盐性状极不稳定,目前仍未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刺参作为我国传统的“海产八珍”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医疗保健和增强免疫作用备受人们青睐,至2014年我国的刺参养殖年产量达17.1万吨,年产值约350亿元,成为单品种产值最高的海水养殖品种。此外,目前刺参消费额的80%以上集中在不到全国人口10%的山东、辽宁两省,在其他占90%人口的市场上销售额却不足总额20%,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刺参功效的了解,刺参消费空间的拓展前景将十分广阔。针对我国河口型海湾大面积的低盐养殖环境,如何通过高强度的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适应盐度低的耐低盐刺参,从而打破刺参自身的狭盐生长特性限制,扩大适养范围,有效提高单产水平、增加产量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可避免适盐自然海域发生盐度突降时造成的损失,降低生产风险并提升渔民经济效益。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通过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适应盐度低的耐低盐刺参,扩大适养范围,提高刺参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风险并提升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基础群体
每年3月下旬海水温度升至12℃之前,从河口型低盐海域选择经1.5年以上养殖、个体重250g/头以上的当地刺参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并在池塘中隔离暂养;
(2)F1子代高强度人工选育
所述基础群体暂养至5月份海水温度升至16℃时,筛选仍正常摄食生长的个体作为种参,在20±1.5的盐度环境下进行人工选育,选育后的整个苗种培育过程也始终保持盐度在20±1.5,期间投喂、换水、充气技术工艺按常规培育,若汛期过后自然海水盐度升高,将海水与淡水混合调配盐度至20±1.5后放置48h使用;
(3)F1子代耐低盐刺参养殖与选留
养殖模式为室内工厂化人工养殖,期间投喂、换水、充气技术工艺采用常规工厂化养殖,但盐度需始终保持在20±1.5;定期筛选淘汰生长缓慢或发病、状态差的个体;
(4)F2子代选育及养殖
以养殖2年经至少4次筛选后的成熟F1子代作为亲体,分别进行自交和与保存的基础群体杂交,形成耐低盐刺参的F2子代,F2子代的繁育和养殖技术工艺与培育条件同F1代;
(5)累代选育
重复步骤(2)~(5),经3~4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状基本稳定的耐低盐刺参品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3)中,所述定期筛选淘汰生长缓慢或发病、状态差的个体具体方法为:第一次在刺参体重2~3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30%;第二次在45~55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30%;第三次在90~110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50%;第四次在翌年长至190~210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9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1)我国北方的河口型海湾滩涂面积广阔,海水盐度周年在16~28范围浮动,其中以21~26的时间周期最长,但随着近年来集中强降雨的大涝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海水盐度降至16左右的时间周期不断延长,使当地刺参养殖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本发明在现有耐低盐刺参培育的基础上,对选育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强化和改进,获得的耐低盐刺参在盐度16—19盐度时即可长期存活,盐度20以上可正常生长,不仅突破了传统刺参26~35的生长盐度限制,更为当地刺参养殖应对日渐频发的自然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而使我国刺参在河口型低盐海域的养殖规模大幅提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刺参消费需求。
(2)本发明选育的耐低盐刺参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低盐海域养殖常规刺参品种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以及出皮率低等品质问题,从而大幅提升产业产出和经济效益。
(3)本发明选育的耐低盐刺参为耐受低盐的范围扩大,在26~35盐度范围内生长与常规的刺参品种生长并无差异,因此,在传统的适养刺参海域进行养殖还可有效避免汛期集中强降雨天气对生产造成的损失,降低养殖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的实施例,所述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基础群体
每年3月下旬海水温度升至12℃之前,从河口型低盐海域选择经1.5年以上养殖、个体重250g/头以上的当地刺参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并在池塘中隔离暂养。
(2)F1子代高强度人工选育
所述基础群体暂养至5月份海水温度升至16℃时,筛选仍正常摄食生长的个体作为种参,在20±1.5的盐度环境下进行人工选育,选育后的整个苗种培育过程也始终保持盐度在20±1.5,期间投喂、换水、充气技术工艺按常规培育,若汛期过后自然海水盐度升高,将海水与淡水混合调配盐度至20±1.5后放置48h使用。
(3)F1子代耐低盐刺参养殖与选留
养殖模式为室内工厂化人工养殖,期间投喂、换水、充气技术工艺采用常规工厂化养殖,但盐度需始终保持在20±1.5;定期筛选淘汰生长缓慢或发病、状态差的个体,具体筛选4次:第一次在刺参体重2~3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30%;第二次在45~55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30%;第三次在90~110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50%;第四次在翌年长至190~210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90%。
(4)F2子代选育及养殖
以养殖2年经4次筛选后的成熟F1子代作为亲体,分别进行自交和与保存的基础群体杂交,形成耐低盐刺参的F2子代,F2子代的繁育和养殖技术工艺与培育条件同F1代。
(5)累代选育
重复步骤(2)~(5),经3~4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状基本稳定的耐低盐刺参品种。
按照本发明上述的选育方法,经3代连续选育后,F3子代参苗及成参均具有明显的耐低盐优势,可在盐度20时正常生长,盐度16—19时可长期存活。盐度20条件下养殖90d日增重率较常规刺参提高4.6倍以上,盐度16时养殖30d存活率达92.7%以上,而常规刺参在盐度16时存活率最高仅为52.4%。
本发明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1)2009年3月20日,从山东黄河三角洲某地区的养殖池塘中筛选经1.5年以上养殖、个体重300g/头以上的刺参作为选育基础群体,移至工厂化养殖池中单独暂养保存,暂养池水以自然海水、地下井水混合调节盐度至20±1.5并放置48h后使用,保持pH值7.8~8.5、溶解氧5mg/L以上、温度16℃以内,暂养前期每日按刺参体重1%~3%的量投喂配合饲料,至催产前5天停止。
(2)5月12日,筛选仍正常摄食生长、活力强的个体,采用阴干+流水刺激的方法进行人工催产,产卵水温20℃、盐度20±1.5,当镜检每个卵子周围有3~5个精子时及将雄参取出,采卵密度达到7~10个/ml后将所有种参取出,保持盐度不变并将池水温度升至20~23℃进行孵化,孵化期间保持微充气使受精卵分布均匀。
(3)孵化至小耳幼体时用拖选法进行选育,按0.25个/ml的密度布置到温度22℃、盐度20±1.5的培育池中,投喂以角毛藻、盐藻为主,搭配投喂海洋红酵母等代用饵料,投喂量为小耳幼体1万cell/ml、中耳幼体2万cell/ml、大耳幼体3万cell/ml,换水量为小耳幼体1/4、中耳幼体1/3、大耳幼体1/2。
(4)当约有30%的浮游幼体发育至樽形幼体时,投放消毒处理好的波纹板框做附着基,附着基平铺于池底,之上再加放1/2数量的附着基并均匀分布。每天换水1次,每次1/2量程,投喂由浮游幼体时的单胞藻逐布过度为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约为参苗体重的1%~3%并根据摄食情况适当调整。培育池水盐度保持不变,温度降至与自然海水温度同步。
(5)参苗培育期间定期筛选淘汰生长缓慢或发病、状态差的个体,具体筛选4次:第一次在刺参体重2~3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30%;第二次在45~55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30%;第三次在90~110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50%;第四次在长至190~210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90%,最终获得F1代选育低盐刺参。
(6)选育的F1代低盐刺参在经2年养殖后发育成熟,作为亲本分别自交和与保存的基础群体杂交,形成耐低盐刺参的F2子代,F2子代的选育技术工艺与培育条件同F1代。
经过连续3代高强度选育,目前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具明显耐低盐优势的F3代耐低盐刺参品种,可在盐度20时正常生长,盐度16—19时可长期存活。盐度20条件下养殖90d日增重率较常规刺参提高4.6倍以上,盐度16时养殖30d存活率达92.7%以上,而常规刺参在盐度16时存活率最高仅为52.4%。具体详细数据参见表1、表2。
表1 盐度16时不同规格刺参存活率(%)比较
表2 盐度20时本发明实施例刺参与常规刺参生长比较(90天)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基础群体
每年3月下旬海水温度升至12℃之前,从河口型低盐海域选择经1.5年以上养殖、个体重250g/头以上的当地刺参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并在池塘中隔离暂养;
(2)F1子代高强度人工选育
所述基础群体暂养至5月份海水温度升至16℃时,筛选仍正常摄食生长的个体作为种参,在20±1.5的盐度环境下进行人工选育,选育后的整个苗种培育过程也始终保持盐度在20±1.5,期间投喂、换水、充气技术工艺按常规培育,若汛期过后自然海水盐度升高,将海水与淡水混合调配盐度至20±1.5后放置48h使用;
(3)F1子代耐低盐刺参养殖与选留
养殖模式为室内工厂化人工养殖,期间投喂、换水、充气技术工艺采用常规工厂化养殖,但盐度需始终保持在20±1.5;定期筛选淘汰生长缓慢或发病、状态差的个体;
(4)F2子代选育及养殖
以养殖2年经至少4次筛选后的成熟F1子代作为亲体,分别进行自交和与保存的基础群体杂交,形成耐低盐刺参的F2子代,F2子代的繁育和养殖技术工艺与培育条件同F1代;
(5)累代选育
重复步骤(2)~(5),经3~4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状基本稳定的耐低盐刺参品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定期筛选淘汰生长缓慢或发病、状态差的个体具体方法为:第一次在刺参体重2~3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30%;第二次在45~55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30%;第三次在90~110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50%;第四次在翌年长至190~210g/头时进行,选留率为90%。
CN201510301606.3A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Active CN104957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1606.3A CN104957055B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1606.3A CN104957055B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7055A CN104957055A (zh) 2015-10-07
CN104957055B true CN104957055B (zh) 2017-07-07

Family

ID=54211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1606.3A Active CN104957055B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70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8432A (zh) * 2016-11-06 2017-03-29 大连宝发海珍品有限公司 一种耐低盐海参培育方法
CN108323462B (zh) * 2018-02-08 2021-06-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耐低盐魁蚶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11657193A (zh) * 2020-07-06 2020-09-15 宽甸乾洲渔业有限公司 一种香鱼的淡水驯化方法及驯化饵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743B (zh) * 2009-12-15 2013-01-16 大连水产学院 耐低盐刺参苗种的培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7055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7063B (zh) 三倍体单体牡蛎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03749367B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良种的选育方法
CN105494193B (zh) 一种双线紫蛤的育苗方法
CN103404462B (zh) 一种刀鲚土池育苗的方法
CN102550457A (zh) 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方法
CN103120140A (zh) 一种扇贝的养殖方法
CN109122438B (zh) 一种紫海杂交扇贝底播增养殖方法
CN108308076A (zh) 一种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养殖新技术
CN104770319A (zh) 深海扇贝与栉孔扇贝的种间杂交与增养殖方法
CN103858745B (zh) 萱藻全人工育苗技术
CN102860273B (zh) 一种青蟹杂交育种方法
CN103918547A (zh) 一种浅海全浮流坛紫菜与海带轮养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57055B (zh) 一种耐低盐刺参苗种的选育方法
CN104621017A (zh) 一种温剑水蚤的筛选纯化与规模化培育方法
CN103518658B (zh) 池塘悬浮式网箱刺参苗培育方法
CN107864901A (zh) 一种大型浮式围网鱼类生态混合养殖方法
CN102077790B (zh) 大獭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JP2004135562A (ja) コンブ目の大型海藻の培養方法とその培養装置及びアワビ、ウニ又はサザエの養殖方法とその養殖装置
CN104304136A (zh) 一种泥鳅苗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11280102A (zh) 一种淡水青虾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方法
CN102524147A (zh) 拟穴青蟹池塘分级养殖的方法
CN110140680A (zh) 一种合浦珠母贝底播养殖方法
CN104872036A (zh) 克氏原螯虾在同一池塘中一年三季繁养方法
CN111670847B (zh) 一种日本海神蛤秋季大规格苗种人工培育方法
CN104186380B (zh) 一种三疣梭子蟹土池大棚设施化高效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