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6613A - 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6613A
CN104956613A CN201380000356.9A CN201380000356A CN104956613A CN 104956613 A CN104956613 A CN 104956613A CN 201380000356 A CN201380000356 A CN 201380000356A CN 104956613 A CN104956613 A CN 104956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parameter
parameters
precoding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3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6613B (zh
Inventor
王祥
王威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226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30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6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6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所述方法中,首先获取线路上下行方向预编码矩阵发生改变时线路上的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和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然后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或符号,并通过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设定的时刻和/或符号,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和/或符号开始,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接收设备使用与该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实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同步协调,进而降低信号误码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的
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 的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数字用户专线(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 数字用户专线)技术是一种基 于普通电话双绞线(无屏蔽双绞线, Unshielded Twist Pair, UTP )为传输介 质进行高速数据业务传输的宽带接入技术。 数字用户专线技术主要是利用 频分复用技术使数字用户专线业务与 POTS (传统电话业务,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共同存在于同普通电话双绞线上而无须更换现有的基本 传输介质, 同时通过现有的普通电话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获得高速 的下行 /上行传输速率。 其中, 在整个传输频带内, POTS 业务占用 4KHz 以下的基带部分, 而数字用户专线则占用高频部分的频带, 两者之间的信 号通过分离器分离。 数字用户专线技术主要采用的调制方式为 DMT (离散 多音频调制, Discrete Multi-tone ) ,以提高数字用户专线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参阅图 1 , 其中图 1中的 a图为近端串扰示意图, b图为远端串扰示意 图。 在数字用户专线系统中, DSLAM (数字用户线 妻入复用器,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 101作为数字用户专线系统的局端设备, 能够接纳多路 DSL线路, 优化传输速。 以局端收发机 1011与用户端 1021 所建立的第一条线路 103和局端收发机 1012与用户端 1022所建立的第二 条线路 104两路 DSL线路为例,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 DSLAM接入的第一 条线路 103和第二条线路 104两路信号之间会相互产生串音干扰。 串音干 扰分为 FEXT (远端串音, Far End Cross-Talk )和 NEXT (近端串音, Near End Cross-Talk ), FEXT是指不同线对的上行信号之间或者不同线对的下行 信号之间的干扰, 而 NEXT则是不同线对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之间的干 扰。
FEXT和 NEXT都会随着频段的升高而增强, 而数字用户专线系统的 下行 /上行信道采用频分复用方式, 因此 NEXT可通过滤波器消除或降低而 不会对数字用户专线系统造成太大影响。 但是, 随着数字用户专线系统使 用的频段越来越宽, FEXT也不断增强, 根据香农公式: C=B4og— 2 (1+S/N) (其中 C为信道速率, B为信号带宽, S为信号能量, N为噪声能量)可知, N越大, C越小, 而数字用户专线传输中, 串音干扰体现为噪声的一部分, FEXT越强,说明 N越大, 所以严重的 FEXT会显著降低信道速率。 因此, 当一捆电缆内有多路用户都要求开通数字用户专线业务时, 会因为 FEXT 的原因使部分线路的传输速率较低, 性能不稳定, 甚至无法开通而最终导 致 DSLAM的出线率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 目前业界提出了 Vectoring技术, 主要是在 DSLAM端 采用下行预编码和上行联合接收技术来实现串音抵消, 通过 DSLAM端和 终端的交互, 获取线路中的串扰矢量信息, 然后进行复杂的矩阵计算获取 "反相" 串音信号并将其叠加到数字用户专线信号中, 在数字用户专线信 号传输过程中, "反相"串音信号和线路中的 FEXT互相抵消,降低了 FEXT 对线路传输性能的影响。
对于下行方向, 对发送的信号采用预编码技术进行串音抵消, 使得接 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没有来自其他线路的串音干扰。 但是, 下行方向发送端 发送信号的功率、 PSD ( Power Spectrum Density, 功率谱密度)会受到严格 限制, 发送信号的总功率不能超过规定的最大值(例如, 在 VDSL2的 17a
14.5
模板中, 功率最大值为 14.5dBm, 即 lO^mW « 28.1838 mW ), 这就要求下行 的信号经过预编码后不会增大发送的总功率。 解决功率限制的问题, 以对 信号的线性预编码处理为例, 通常是使用归一化因子 λ对经过预编码后的 信号进行归一化放缩, 使得每条线路的发送信号都能满足 PSD的限制, 即 使得发送的总功率不会超过规定的最大值, 而通过在接收端使用恢复因子 丄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以避免信号失真。 当归一化因子 λ发生改变 λ
时, 接收端的恢复因子丄也相应改变。 理想的情况是, 发送端和接收端同
λ
时分别使用归一化因子 λ和恢复因子丄, 这就要求发送端使用的归一化因
λ
子 λ和接收端使用的恢复因子丄必须步协调, 才能确保接收端不出现接收 信号失真, 甚至误码。 此外, 接收端的恢复因子丄发生改变时, 也会导致
λ
线路的信噪比 (SNR )发生改变, 这就可能需要改变接收端当前使用的相 关参数, 否则可能会造成接收到的信号失真, 这样就要求发送端与接收端 能够同步调整相关参数以避免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出现误码。 因此, 基于 上述原因, 需要一个统一的同步调整线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参数的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 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能够实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同步协调, 进 而降低信号误码的几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 提供一种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 线路上的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 包括用于对所述线路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获取 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 号恢复参数;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 数以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 通过所述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设定的 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所述发送设备使 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接收设备使用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 的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 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 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 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以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接收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所需要 使用的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的确认信息; 根据所述确认信息向发送设备 中的预编码器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以及预编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 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发送器发送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 号 , 以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 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的步骤 之后, 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恢复参数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 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 述发送设备将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括: 除了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 述发送设备将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之外, 还向 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 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的步骤 包括: 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 配的新的恢复因子, 进而获取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 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恢复因子, 以使得所述发送器根 据所述新的恢复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 发送器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恢复因子, 以使得所述接收设备根据 所述新的恢复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获取线路上下行方向预 编码矩阵发生改变时所述线路上的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的 步骤包括: 除了获取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之外, 还获取所述发送设备需要 使用的用于功率限制的新的归一化因子, 进而获得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 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 以使得所述发送器 根据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 调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 述发送设备将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括: 以及所述预编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和新的归一化因子的设定的时 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和 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 述发送设备将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括: 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 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设定的时刻 和 /或符号。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 提供一种终端设备, 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 用 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包括用于对所述线路发送的信 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第二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线路 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 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 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通过所述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 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 或符号开始, 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接收设备使用 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 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所需要使用的所述新的 信号恢复参数的确认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确认信息向发送 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以及预编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 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发送器发送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 或符号, 以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三获取模块, 用于根据所 述信号恢复参数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发送模块除了用于向所 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发送设 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之外, 还向所述发送设 备发送所述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获取的新的 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子, 进而获取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使得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新的恢复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新的恢复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 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除了用于 获取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之外, 还用于获取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用于功率 限制的新的归一化因子, 进而获得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以使得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 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矩阵和新的归一化因子, 以及所述预编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和新 的归一化因子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 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和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以及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 提供一种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输出装置, 所述存储器、 输出装置分别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器 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线 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包括用于对所述线路发送的信号 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线路上的 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 复参数以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通过所述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设定 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所述发送设备 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接收设备使用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 配的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 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然后获取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新的预编 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然后向发送设备发送该新的预编码参 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将使用该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 号, 并通过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该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 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 参数, 接收设备使用与该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从 而使得发送设备和接接收设备能够在同一时刻和 /或符号切换所使用的相关 参数, 实现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同步协调, 降低信号产生误码几 率。
【附图说明】 图 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 xDSL系统产生串音干扰的示意图;
图 2是 VDSL2 系统在 DSLAM端联合接收信号以抵消串音干扰的原理 示意图;
图 3是 VDSL2 系统在 DSLAM端联合发送信号以抵消串音干扰的原理 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一实施方式 的流程图;
图 5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一实施方式 的交互图;
图 6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另一实施方 式中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以及发送设备使用新 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流程图;
图 7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另一实施方 式的交互图;
图 8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又一实施方 式的交互图;
图 9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又一实施方 式的流程图;
图 10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又一实施方 式的交互图;
图 11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又一实施方 式的流程图;
图 12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又一实施方 式的交互图; 图 13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又一实施方 式的交互图;
图 14是本发明终端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 15是本发明终端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 16是本发明终端设备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 17是本发明终端设备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 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 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 接口、 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 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然而, 本领域的技术 在其它情况中, 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 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 以免 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以数字用 户 专线技术中 的 VDSL2 系统为例 , 在 VDSL2
( 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系统中, 因为各个用户共享信道, 因此在为所有用户同时服务时, 会导致每个用户 在接收到自己本身所需的信号之外, 也会收到来自其他用户的信号, 即各 用户之间会相互干扰。 对于近端串音干扰, 由于 VDSL2系统采用频分复用
( FDM ) 的调制方式, 干扰线路的发送信号与被干扰线路接收的信号使用 的频段是不相同的, 其中, 干扰线路指对其他线路产生串音干扰的线路, 被干扰线路指受到其他线路的干扰的线路, 因此近端串音干扰可以通过滤 波器消除或大大地降低。 而远端串音干扰无法通过滤波器消除, 因而对于 远端串音干扰而言, 可使用 Vectoring (矢量预编码)技术来有效地消除各 线路间的远端串音干扰。
Vectoring技术的串音抵消原理主要为:参阅图 2,在上行方向, DSLAM
(局端) 201联合接收 M个用户发送的上行信号, 然后通过上行氏消器将 串音干扰信号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出来, 再从接收信号中去除, 即可消 除远端串音干扰。 参阅图 3 , 在下行方向, 通过 DSLAM301和 M个用户的 约定, 用户将串音干扰信息反馈给 DSLAM301 , DALAM301再通过预编码 器将这些串音干扰信息预编码到发送信号中, 即在信号发送出去之前, 将 发送信号与这些串音干扰信号通过预编码器进行预编码, 经过预编码之后 的发送信号和串音干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抵消, 使得接收端收到近似 无串扰的正确信号, 从而实现串音抵消。
进一步而言, 在 VDSL2系统中, 对于 M个用户端, 则信道矩阵 H为 一个 M X M的信道
其中, /¾表示从线路 #j到线路 #i的传输方程, 也可以理解为线路 #j对 线路 #i 的串音干扰, 例如如/ ¾2表示线路 #2 对线路 #1 的串音干扰, 而 hM = [hM l , hM 2.......,/¾M ]表示第 M个用户端对应的用户信道。
设 X是一个 M x l的信道输入矢量(即发送的信号), y是一个的 M xl的 信道输出矢量(即接收到的信号), w是一个的 Μ χΐ的噪声矢量, 则信道传 输方程可表示为:
y = F(Hx + n) ( 1.2 )
f、 0 0
0 f2 0
其中, F ,为对角矩阵,矩阵中的对角元素 ;为 FEQ
0 0
( Frequency Equalization, 频率均衡) 系数, 表示线路# 的接收端将收到的 信号恢复到原来发送的信号的过程。
在下行方向, 在发送端引入一个矢量预编码器 P以对发送的信号做联 合发送处理,信号在发送出去之前均通过矢量预编码器 P进行预编码处理。 该预编码处理过程可以是线性预编码过程, 此时, 发送端发送的信号为: x = Px ( 1.3 )
对应地,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为:
y = F(H x+ n) = F(HPx + n) ( 1.4 )
当 FHP为一个对角矩阵时, 线路间的串音得到抵消, 接收端只接收到 来自本身线路所发送的信号。
此外, 为了满足 PSD的限制, 使用归一化因子 /1对经过预编码处理的 信号 进行归一化处理, 从而发送端发送的信号为:
ΐ = λχ = λΡχ ( 1.5 )
对应地, 在接收端使用恢复因子丄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从而接 λ
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为: y" =— y =—F(Ht + ) =—F(H Px + ) (1.6)
λ λ λ
因此, 通过上述方式, 既能够对各线路间的串音进行抵消, 也能够满 足 PSD的要求。
此外, 也可以采用非线性预编码的方式进行串音抵消, 同时满足 PSD 的要求, 例如 ΤΗΡ ( Tomlinson-Harashima-Precoding, 汤姆林森 -哈拉希玛预 编码) 非线性预编码技术。 通常做法是对信道的转置或者其共轭转置进行 QR分解, 即 QR-THP技术。 以对信道转置进行 QR分解为例, 有
HT =QR ( 1.7 )
其中, Q为一个酉矩阵, R为一个上三角矩阵。 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处理 之后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p = (X,Q,R),接收端使用上三角矩阵的对角元对接 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该恢复过程为非线性过程。 对于线路#]^, 其 FEQ系 数用 Λ(Λ,¾)表示, 其中, 是线路 #k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 ^是上三角 矩阵 R的第 k个对角元, rtt构成了线路 #k的接收端用于信号恢复的恢复因 子。 由此, 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为
yk =fk([H-p(x,Q,R) + n]k,rkk) (1.8)
在线性预编码抵消串扰的过程中, 所使用的归一化因子 λ ^^于 PSD 所使用的恢复因子 l/λ与归一化因子 λ是相关的;在进行非线性预编码串扰 抵消时, 接收设备所使用的恢复因子 rtt直接与预编码器当前所使用的预编 码矩阵相关。 因此, 无论对信号进行线性或非线性预编码处理, 接收设备 所使用的恢复因子都与预编码矩阵相关, 即恢复因子由预编码器所使用的 预编码矩阵决定。 预编码矩阵的改变, 可能会导致接收设备的恢复因子发 生改变, 并且恢复因子的改变可能也会导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其他的参 数如比特表、 功率增益表等参数发生改变。 因此, 在恢复因子发生改变的 情况下, 需要使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在同一时刻使用相对应的参数, 以降低误码率。 因此, 在当前的预编码矩阵发生改变并导致恢复因子也发 生改变的情况下, 需要同步协调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所使用的参数。 而本 发明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下而提出对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相关参数 进行同步调整的方法。
参阅图 4,图 4是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一 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包括用于对发 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请一并参阅图 5 , 本实施方式通过 VCE ( Vectoring Control Entity, 矢量 化控制实体) 的统一控制来实现对局端的发送设备和用户端的接收设备参 数的统一协调。 而发送设备包括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预编码器和将经 过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出去的发送器, 因此通过 VCE的统一控制实现 对预编码器、 发送器以及接收设备这三者的参数的统一调整。
在下行方向, 为了抵消各线路的串音干扰, 发送设备将信号发送至用 户端的接收设备之前, 发送设备首先通过预编码器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 以进行串音抵消, 之后将处理过的信号通过发送器发送至用户端的接收设 备。
假设此时有 n对线路, 其中线路 #1、 #2 #m处于 Showtime (正 在传输)状态,而线路 #m+l、#m+2 #n处于未激活状态。所有 Showtime 状态的线路之间, 通过对信号的预编码处理以抵消线路之间的串扰, 信道 矩阵 H为:
其中,左上角的子矩阵表示了当前 m对 Showtime状态的线路之间的串 扰信道矩阵, 即:
H = ; ·. ;
h πι , · · · h πι
本实施方式中, Showtime状态的线路的发送设备对信号的预编码处理 为非线性预编码(例如 THP非线性预编码 ),预编码参数即为发送设备对发 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时所需使用的参数, 包括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 所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预编码器使用预编码矩阵对信号的当前非线性预 编码处理过程表示为: ρ( , , )。通过对发送的信号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处理, 既能够满足 PSD要求, 也能够抵消线路间的串扰。 对于预编码器使用非线 性预编码的方式进行串音抵消而言, 不同线路之间的接收设备所使用的各 自恢复因子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相同。 以线路 #k为例, 其接收设备需要使 用恢复因子 rtt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该恢复过程也为非线性过程, 因 此接收设备当前接收到的信号表示:
yk = fk([n . p(x,Q ) + n]k , rkk)
当有新线路被激活时, 如线路 #m+l、 #m+2 #n 同步被激活或 者至少一条被激活, 或者在已有线路退出时, 信道矩阵由 ή变为 Η, 会对 Showtime状态的线路造成串扰影响,因此需要改变 Showtime状态线路的发 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当前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此时, VCE首先获取发送 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即将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该新的预编码矩阵是 相对于发送设备当前使用的预编码矩阵而言。 即在有新线路加入或已有线 路退出时, Showtime状态的线路的预编码器即将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而不 再使用当前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 以保证能够正确 进行串扰抵消。
步骤 S402: VCE计算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新的预编码参数 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接收设备所使用的信号恢复参数指的是接收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 恢复到原本发送设备未经过预编码处理时所需要使用的参数, 本实施方式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是指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新的 恢复因子, 接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对接收到的经过功率限制处理的信 号进行恢复。 本实施方式, 预编码器将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的信号 进行预编码处理, 接收设备也应使用与新的预编码矩阵相匹配的新的恢复 因子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以降低对接收到的信号的误码率。 VCE 在计算预编码器即将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矩阵之后, 根据该新的预编码 矩阵计算出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 。
步骤 S403: VCE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以及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通过发送设 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 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 接收设备使用 新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在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对信号进行预编码时, 接收设备也应 在同一时刻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rkk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此时需要同步 调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所使用的相关参数。
具体地, VCE向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比如预 编码矩阵 ), 同时 VCE设定一个时刻和 /或符号, 并将该时刻和 /或符号发送 给预编码器, 表示从该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预编码器开始使用新的预 编码矩阵,预编码器对信号的非线性预编码处理过程由当前的 ρ( , , )变为 p(x,Q, R) . 并且, VCE 向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以及设 定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发送器根据新的恢复因子 rkk计算发送器本身所对 应线路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调制解调参数包括下列参数的一种或者多种 组合:
1 ) 比特表 ( bit table );
2 ) 功率增益表 ( gi table );
3 )频域均衡表 ( FEQ table、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table );
4 )物理媒质专用 (PMS、 Physical Media Specific )层成帧参数。
并且, 发送器计算出新的调制解调参数后, 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新 的恢复因子 rtt、 新的调制解调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设 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 接 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rkk , 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由当前的
yk = fk([n - p(x, Q, R) + n] r ~kk)
」k
变为
y, = A([H - (x,Q, ) + n], , rtt)
于此同时发送器和接收设备使用和新的预编码参数和 /或新的恢复因子 rtt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通过 VCE统一控制, 实现了线路的预编码器、 发送器和接收设备相关 参数的同步协调, 避免了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时接收设备仍然使 用当前的恢复因子 ¾而可能出现的误码, 能够减小接收设备对信号产生的 误码率。
值得注意的是, 向接收设备发送相关数据 (即发送器与接收设备所需 使用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接收设备所需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以及预编码 器所需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的时刻和 /或符号) 的发送方式可以有多种。 上 述实施方式中, VCE向发送器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以及预编码器即将使用 新的预编码矩阵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发送器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 ^后 根据新的恢复因子 rkk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并且由发送器以无需反馈的 形式直接向接收设备发送其所需使用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 rtt以及预编码器即将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的设定时刻和 /或符号。 在另一实 施方式中, 参阅图 6, 并结合图 7, VCE与发送器联合以使用反馈的方式向 接收设备发送其所需使用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 以及设定 的时刻和 /或符号。 此时, VCE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恢复 因子以及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括: 步骤 S601 : VCE向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rtt , 以通过 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
本实施方式中, 发送器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 rtt后, 还根据新的恢复因 子 计算本身所对应线路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该新的调制解调参数与新 的预编码参数和 /或新的恢复因子 rkk相匹配。 此时发送器除了向接收设备发 送新的恢复因子 之外, 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步骤 S602: VCE接收发送器发送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的 新的恢复因子的确认信 , 。
接收设备接收到新的调制解调参数和新的恢复因子 之后, 向发送器 发送一个确认信息, 以向发送器确认其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 因子 rtt。 发送器在收到接收设备发来的确认信息之后, 向 VCE发送一个确 认信息, 以向 VCE确认本发送器所对应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 的新的恢复因子 rtt。 VCE接收由发送器发送的本发送器所对应的接收设备 已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 的确认信息。
步骤 S603: VCE根据确认信息向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发送新的预编 码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发送器发送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通过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发送器在收到该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后向接收设备发送该设定时刻和 /或符号。 该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即为发送设备即将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 时刻和 /或符号, 以通知接收设备在该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使用新的恢复因 子 ¾。 同时在该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器和接收设备使用和新的预编码 参数和 /或新的恢复因子 rkk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此外, 在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的又一实 施方式中, 参阅图 8, 发送器并不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而是由接收设备 计算调制解调参数。 VCE向发送器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rtt , 以通过发送器向 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rtt , 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 rtt之后根 据新的恢复因子 rtt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并且向发送器发送新的调制解 调参数和确认信息, 以向发送器确认其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 因子 rtt。 发送器在收到接收设备发来的确认信息之后, 向 VCE发送一个确 认信息, 以向 VCE确认本发送器所对应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 的新的恢复因子 rtt。 VCE接收由发送器发送的本发送器所对应的接收设备 已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 的确认信息。
此外, 在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的又一实 施方式中, 参阅图 9, 并结合图 10, 发送器并不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而是由 VCE计算调制解调参数, 本实施方式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 数的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包括用于对发 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步骤 S902: VCE计算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新的预编码参数 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子, 并根据新的恢复因子计算与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 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本实施方式中, 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即为接收设备需要 使用的与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VCE通过计算的方 式获取新的恢复因子后, 根据该新的恢复因子计算发送器所对应线路所需 使用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调制解调参数包括下列参数的一种或者多种组 合:
1 ) 比特表 ( bit table );
2 ) 功率增益表 ( gi table );
3 )频域均衡表 ( FEQ table、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table );
4 )物理媒质专用 (PMS、 Physical Media Specific )层成帧参数。
步骤 S903: VCE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 新 的调制解调参数以及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通过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新的调制解调参数以及发 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 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和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接收 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和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具体为, VCE向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和预编码 器使用该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发送设备中的发送 器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新的调制解调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通 过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新的调制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 或符号, 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参 数, 接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于此同时发送器与接收设备使用与新的 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上述实施方式中, 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新的 恢复因子 rkk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或者接收设备向发送器发送的新的 调制解调参数均可以使用 OLR ( Online Reconfiguration, 在线重配置)的方 式发送, 即发送器使用一个或多个 OLR消息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调制解调 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 rtt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接收设备使用一个或多 个 OLR消息向发送器发送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发送设备对发送的信号使用非线性预编码的方式 进行预编码处理, 发送设备所需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即为新的预编码矩 阵, 而接收设备所需使用的与该新的预编码矩阵相匹配的新的参数即为新 的恢复因子, 此外还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均需要使用的与新的预编码 矩阵相匹配的调制解调参数。 通过 VCE的统一控制实现对发送设备和接收 设备的相关参数同步协调, 使发送设备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和新的调制 解调参数时, 接收设备也同步使用与新的预编码矩阵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 子和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由此实现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同步 当发送设备对发送的信号使用线性预编码的方式进行预编码处理时, 发送设备所需使用的预编码参数除了包括预编码矩阵之外, 还包括用于功 率限制的归一化因子。 参阅图 11 , 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 的调整方法又一实施方式中, 包括如下步骤: 的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矩阵以及归一化因子, 进而获得发送设 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在线性预编码串音抵消过程中, 为了满足 PSD的限制, 发送设备的预 编码器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线性预编码处理后, 使用归一化因子对经过线性 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归一化放缩, 之后发送设备的发送器将归一化放 缩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用户端的接收设备。
以 n对线路为例, 在线路 #m+l、 #m+2 #n处于未激活状态时, 当前 m对 Showtime状态的线路之间的串扰信道矩阵仍然为: 预编码器当前对发送的信号进行线性预编码处理的过程表示为: t = IPx , 其中归一化因子 A和预编码矩阵 P为预编码器当前所使用的预编码 参数。 用户端的接收设备相应使用恢复因子 1/A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使得最终接收到的信号为:
请一并参阅图 12, 当在有新线加入或已有线路退出时, 所有线路之间 的串扰信道矩阵由 ή变为 Η, 对于 Showtime状态的线路而言, 需要改变预 编码器当前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此时 VCE通过测量、 估计或计算等方 式获取线路的预编码器即将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P, 然后基于 PSD 的要求根据该新的预编码矩阵 P计算出预编码器所需使用的新的归一化因 子 λ, 进而获得预编码器即将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预编码器对发送 的信号进行线性预编码的处理过程将由 ϊ = ΙΡχ变为 ί = ΛΡχ。
步骤 S1102: VCE计算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新的预编码矩 阵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子。
VCE根据新的归一化因子 λ获取线路的接收设备所需使用的新的恢复 因子 1/λ。 在本实施方式中, 归一化因子 λ和恢复因子 l/λ互为倒数关系。
步骤 S1103: VCE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矩阵、新的归一化因子、 新的恢复因子以及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通过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和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 使得从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和新的归 一化因子, 接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具体地, VCE向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发送新的预编码矩阵 Ρ、 新的 归一化因子 λ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新 的恢复因子 l/λ和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发送器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 1/λ 之后,发送器根据新的恢复因子 l/λ计算其本身所对应线路的新的调制解调 参数, 调制解调参数包括下列参数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1 ) 比特表 ( bit table )
2 )功率增益表(gi table )
3 )频域均衡表 ( FEQ table、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table ) 4 )物理媒质专用 (PMS、 Physical Media Specific )层成帧参数 当有新线路加入或已有线路退出时, Showtime状态的线路可能会受到 突发噪声或者其他不稳定噪声的干扰, 此时需要改变预编码器当前使用的 预编码矩阵 以能够正确进行线路间的串音氐消,相应地, 当前使用的归一 化因子 A也应根据预编码矩阵 f的改变而改变。当归一化因子由 A变为 λ时, 线路的 SNR (信噪比)也相应发生改变, 从当前的
Noise_PSD;
改变为
Signal PSD
SNR, = λ -
Noise PSDt
从而有
SNR,, = d- kR*
λ
其中 Signal_PSD Noise_PSDA分别为线路 #k的发送信号 PSD和背景噪 声 PSD。 当归一化因子由 A变为 λ而导致 SNRt超过一定范围时, 线路的调 制解调参数也需要相应改变。 此时, 通过发送器计算出需要使用的新的调 制解调参数。发送器除了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l/λ和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之外, 还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 和 /或符号开始, 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 Ρ和新的归一化因子 λ, 接 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l/λ, 此 接收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由:
变为
y = -F(H2Px + n)
λ
于此同时发送器与接收设备使用与新的预编码矩阵相匹配的新的调制 解调参数, 使得发送器和接收设备所使用的调制解调参数也能够进行同步 协调。
例如, 从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器使用新的功率增益表对发 送的信号放大一倍, 接收设备也使用相应的新的功率增益表对接收到的信 号缩小相同的倍数; 又如, 发送器使用新的比特表将当前的调制 a 比特数 据包含 2。个点的星座图修改为 b 比特数据包含 2fc个点的星座图, 接收设备 也相应使用新的比特表将当前调制 a比特数据包含 2a个点的星座图修改为 b 比特数据包含 2fc个点的星座图。 从而实现发送器和接收设备参数的同步调 整, 减小接收设备对信号产生的误码率。
此外, VCE除了向发送器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l/λ之外, 也可以向发送 器发送新的归一化因子 λ,以使得发送器能够根据新的恢复因子 l/λ和 /或新 的归一化因子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VCE获取接收设备所需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 l/λ后, VCE向发送设备 中的预编码器发送新的预编码矩阵 Ρ和新的归一化因子 λ,以及一个设定的 时刻和 /或符号, 该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为预编码器将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 Ρ和新的归一化因子 λ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且 VCE也向发送器发送新的恢 复因子 l/λ 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发送器在收到该新的恢复因子 1/λ 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后, 根据新的恢复因子 l/λ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 数,之后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调制解调参数、新的恢复因子 l/λ以及设定的 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该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 矩阵 Ρ和新的归一化因子 λ, 接收设备也同步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Ι/λ, 从而 实现预编码器和接收设备参数的同步协调。
在本实施方式中, 发送设备对信号进行预编码以及对预编码后的信号 进行归一化放缩的过程均在预编码器中进行, VCE向预编码器发送其将使 用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Ρ和新的归一化因子 λ。在本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 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的又一实施方式中, 参阅图 13 , 对信号进行预编码 以及对预编码后的信号进行归一化放缩的过程也可以分别在预编码器和发 送器中进行。 此时, VCE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 以及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括: 预编码矩阵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同时向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新的 归一化因子、 新的恢复因子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通过发送器向接 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 和 /或符号开始, 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 发送器使用新的归一化因 子, 接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本实施方式中, 需同步协调预编码器、 发送器以及接收设备各自使用的相关参数。 VCE分别向预编码器、 发送器 发送各自即将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新的归一化因子和或新的恢复 因子, 并发送一个设定的时刻和或 /符号, 发送器在收到新的归一化因子 λ 和或新的恢复因子以及该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后, 根据新的归一化因子和 / 或新的恢复因子计算出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之后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调制 解调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以及该设定的时刻和或 /符号。 最终使得从该设定 的时刻和或 /符号开始, 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 发送器使用新的归 一化因子, 接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于此同时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使 用与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在图 11-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采取的是无需接收设备反馈的机制。此 外, 也可以采用反馈的机制, VCE可以通过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先后发送其 所需使用的相关数据, 此外, 在使用反馈的机制中, 新的调制解调参数可 以由接收设备根据新的恢复因子计算并发送给发送器, 具体的过程可参考 图 7和图 8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 此处不进行——赘述。 此外, 在线性预 编码抵消串扰中, 可以使用优化的方法计算各线路的归一化因子和恢复因 子, 线路之间的归一化因子可以不同, 具体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方式 进行, 此处不进行——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 SNR t变时, 可能并不需要改 变发送器当前所使用的比特表、 功率增益表、 功率均衡表以及成帧参数表 等参数中的任意一种, 此时发送器或接收设备并不需要向对方通知新的参 数。
此外,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为 新的恢复因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也可以是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也可以是 接收设备当前使用的恢复因子的变化量, 接收设备在接收到该变化量后, 使当前使用的恢复因子根据该变化量进行改变以得到新的恢复因子。 例如 该变化量为当前使用的恢复因子的两倍, 则接收设备在接收到该变化量后, 使当前使用的恢复因子增加两倍, 进而得到新的恢复因子, 以从设定时刻 和 /或符号开始, 使用该新的恢复因子。
综上所述, 在有新线路加入或已有线路退出时, 对于 Showtime状态的 线路而言, 需改变发送设备所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而在预编码矩阵发生 改变时使得接收设备所需使用的相关参数如恢复因子等也需要改变, 因此 需要对线路上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参数进行同步协调, 而本发明上述 各实施方式, 通过 VCE的统一控制, 能够实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 同步调整, 使得在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如预编码矩阵)对发送 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时, 接收设备也在同一时刻使用与新的预编码参数 相匹配的调制参数(如恢复因子)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降低了接收 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产生误码甚至失真的几率。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是对 Showtime状态的线路的发送 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统一协调, 对于新加入的线路(初始化线路) 而言, 本 发明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同样适用。 此时, 初始化 线路发送设备需要的新的预编码参数为预编码矩阵(对于线性预编码串扰 抵消方式中, 还需归一化因子), 而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调制参数为恢 复因子。 VCE在获取发送设备所需的新的预编码矩阵和接收设备所需使用 的与新的预编码矩阵相匹配的恢复因子之后, 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 矩阵以及使用该新的预编码矩阵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由发送器向接 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使得从设定的时刻和 / 或符号开始, 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 接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 在 线路的初始化过程中, 发送器通过初始化过程中的消息交互向接收设备发 送相关数据(如恢复因子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 例如使用一个或多个 SOC ( Special Operations Channel、 专用操作信道) 消息进行发送。
参阅图 14, 本发明终端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中, 终端设备 包括第一获取模块 1401、 第二获取模块 1402、 发送模块 1403。
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 1401用于获取线路上下行方向预编码矩阵发生改 变时线路上的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该新的预编码参数至 少包括用于对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本实施方式 中, 发送设备使用非线性预编码的方式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 在有新线 路加入或已有线路退出时, 会对处于 Showtime状态的线路造成新的串音干 扰, 需要改变 Showtime状态的线路当前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此时第一获取 模块 1401获取的新预编码参数即为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即将需要使用的 新的预编码矩阵。 第二获取模块 1402用于获取线路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 与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子。 第一获取模块 1401获取的新的 预编码矩阵之后, 第二获取模块 1402根据该新的预编码矩阵计算出接收设 备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 发送模块 1403用于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 码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以及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 或符号, 并通过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 或符号。 具体为, 发送模块 1403向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发送其即将需要 使用的新的预编码矩阵以及将使用该新的预编码矩阵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 号, 并向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新的恢复因子和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发送器在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之后, 根据新的恢复因子计算出发送器本身 所对应线路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调制解调参数包括下列参数的一种或者 多种组合:
1 ) 比特表 ( bit table );
2 ) 功率增益表 ( gi table );
3 )频域均衡表 ( FEQ table、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table );
4 )物理媒质专用 (PMS、 Physical Media Specific )层成帧参数。
并且, 发送器计算出新的调制解调参数后, 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 因子、 新的调制解调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 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 接收设备使 用新的恢复因子 rkk, 于此同时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与接收设备使用与新的 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通过上述方式, 当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 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时, 接收设备也在同一时刻使用与新的预编码矩阵 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子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 并且, 发送器和接收设 备也在同一时刻使用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由此实现了预编码器、 发送器和 接收设备参数的统一调整, 降低了接收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产生误码甚至 失真的几率。
此外, 本实施方式中, 发送模块 1403以无需反馈的形式直接向接收设 备发送其所需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 新的调制解调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 或符号。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参阅图 15 , 发送模块 1503与发送器联合以使 用反馈的方式向接收设备发送其所需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 新的调制解调 参数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本实施方式中, 参阅图 15 , 发送模块 1503 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15031、 接收单元 15032以及第二发送单元 15033。
其中, 第一发送单元 15031 用于向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新的恢复 因子, 以通过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该新的恢复因子。 此外, 发送器在接 收到第一发送单元 15031 发送的新的恢复因子后, 根据新的恢复因子计算 本本身所对应线路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该新的调制解调参数与新的预编 码参数和 /或新的恢复因子相匹配,此时发送器除了发送新的恢复因子之外, 还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接收单元 15032用于接收发送器发 送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的确认信息。 接收设 备接收到新的调制解调参数和新的恢复因子之后, 向发送器发送一个确认 信息, 以向发送器确认其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
发送器在收到接收设备发来的确认信息之后, 向接收单元 15032发送 一个确认信息, 以向接收单元 15032确认本发送器所对应的接收设备已正 确接收到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 接收单元 15032接收由发送器发送的 本发送器所对应的接收设备已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的确认信息。 第二发送 单元 15033根据该确认信息向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 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发送器发送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通过 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发送器在收到该设定的时刻 和 /或符号后向接收设备发送该设定时刻和 /或符号,该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即为发送设备即将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通知接收设备 在该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使用新的恢复因子,同时在该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发送器和接收设备使用和新的预编码参数和 /或新的恢复因子相匹配的新的 调制解调参数。
上述实施方式中, 发送器在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之后, 根据新的恢复 因子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发送器并不计算新的调 制解调参数, 而是由接收设备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此时, 发送器向接 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 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之后根据新的 恢复因子计算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并且向发送器发送新的调制解调参数和 确认信息, 以向发送器确认其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的新的恢复因子。 发 送器在收到接收设备发来的确认信息之后, 向接收单元发送一个确认信息, 以向接收单元确认本发送器所对应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需要使用的新 的恢复因子。 接收单元接收由发送器发送的本发送器所对应的接收设备已 接收到新的恢复因子的确认信息。
在本发明终端设备的又一实施方式中, 参阅图 16, 还包括第三获取模 块 1604。 第三获取模块 1604用于根据第二获取模块 1602获取的新的恢复 因子计算出与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调制解调参数 包括下列参数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1 ) 比特表 ( bit table );
2 ) 功率增益表 ( gi table );
3 )频域均衡表 ( FEQ table、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table );
4 )物理媒质专用 (PMS、 Physical Media Specific )层成帧参数。
此时, 发送模块 1603除了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恢复 因子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之外,还向发送设备发送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发送设备采用非线性预编码方式对发送的信号进 行预编码处理, 所需的预编码参数为预编码矩阵。 而在线性预编码串扰抵 消的方式中, 发送设备所使用的预编码参数除了预编码矩阵之外, 还包括 用于功率限制的归一化因子。 在有新线路加入或已有线路退出时, 第一获 取模块获取 Showtime状态的线路的发送设备即将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矩 阵后, 还根据新的预编码矩阵获取新的归一化因子。 此时发送模块向预编 码器发送新的预编码矩阵和归一化因子, 以及预编码器将使用新的预编码 矩阵和新的归一化因子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发送器发送新的恢复 因子和设定时刻和 /或符号, 以通过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和 设定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预编码器使用新 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 并使用新的归一化因子对预 编码处理后信号进行归一化放缩, 接收设备使用新的恢复因子, 由此实现 预编码器、 发送器以及接收设备参数的同步协调, 降低接收设备对信号产 生误码的几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发送模块也可以将新的预编码矩阵发送给预编码 器, 将新的归一化因子发送给发送器, 使得从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预编码器使用新的预编码矩阵对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 发送器使用 新的归一化因子对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归一化放缩, 由此实现预编码 器和发送器的同步协调, 进而使得预编码器、 发送器以及接收设备能够同 步调整参数。
综上所述, 通过本发明的终端设备, 能够实现对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 收设备参数的同步调整, 进而减小接收设备对信号产生误码的概率。
参阅图 17, 本发明终端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中, 包括处理器 1701、 存 储器 1702以及输出装置 1703 , 并且处理器 1701、 存储器 1702以及输出装 置 1703通过总线 1704相互间完成通信。
其中,
存储器 1702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数据。 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该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包括用于对 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处理器 1701还用于获取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新的预编码参 数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子。
输出装置 1703用于向发送设备发送处理器 1701所获取的新的预编码 参数、 新的恢复因子以及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 符号, 并通过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新的恢复因子以及设定的时刻和 /或 符号,以使得从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发送设备使用新的预编码参数, 接收设备使用与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子。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 使得在同一时刻和 /或符号, 发送设备和 接收设备能够同步切换新的参数, 实现对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统一 协调, 进而降低接收设备对信号产生误码几率。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 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 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 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1)

  1. 权利要求
    1.一种线路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包括用于对所述线路 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 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 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通过所述 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 符号, 以使得从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 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接收设备使用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所述新 的信号恢复参数。
  2.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 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 括: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以通过所述 发送器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接收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所需要使用的所述新的 信号恢复参数的确认信息; 以及预编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 发送器发送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 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3.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 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的步骤之后, 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恢复参数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 解调参数。
  4.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 及所述发送设备将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 包括:
    除了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 及所述发送设备将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之外, 还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5.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 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 的新的恢复因子, 进而获取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6.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 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 括: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恢复因子, 以使得所述发送 器根据所述新的恢复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 调参数, 或者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恢复因子, 以通过所述发送 器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恢复因子, 以使得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 新的恢复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7.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的步骤包括:
    除了获取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之外, 还获取所述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 用于功率限制的新的归一化因子, 进而获得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8.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包 括: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 以使得所述发 送器根据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 制解调参数。
  9. 9.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 及所述发送设备将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 包括: 因子, 以及所述预编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和新的归一化因子的设 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 参数和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10. 10.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 及所述发送设备将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的步骤 包括: 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发送设备 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 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设定的 时刻和 /或符号。
  11. 11.一种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的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包括用 于对所述线路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第二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第 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发送模块, 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号 恢复参数以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 号, 并通过所述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 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所述发送 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接收设备使用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相匹配的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12. 12.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复参数, 以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接收设备已正确接收到所需要 使用的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的确认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确认信息向发送设备中的预编码器发送 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以及预编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 送器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13. 13.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恢复参数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 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14. 14.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 和 /或符号之外, 还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15. 15.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获取的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恢复因子, 进而 获取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16. 16.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以使得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新的恢复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 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或者
    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恢复因子, 以通过所述发送 器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恢复因子, 以使得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 新的恢复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17. 17.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除了用于获取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之外, 还用于获 取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用于功率限制的新的归一化因子, 进而获得所述新 的预编码参数。
  18. 18.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子, 以使得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获取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 数相匹配的新的调制解调参数。
  19. 19.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编码矩阵和新的归一化因子, 以及所述预编码器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矩阵 和新的归一化因子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并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 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和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20. 20.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并向所述发送设备中的发送器发送所述新的归一化因子、 新的信号恢复参 数以及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21. 21.—种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输出装置, 所 述存 、 输出装置分别通过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上的发送设备需要使用的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至少包括 用于对所述线路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新的预编码矩阵;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线路上的接收设备需要使用的与所述新的 预编码参数相匹配的新的信号恢复参数;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新的信 号恢复参数以及所述发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的设定的时刻和 /或 符号, 并通过所述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所述新的信号恢复参数以及所 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 以使得从所述设定的时刻和 /或符号开始, 所述发 送设备使用所述新的预编码参数, 所述接收设备使用与所述新的预编码参
CN201380000356.9A 2013-03-15 2013-03-15 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4956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2685.7A CN106230480B (zh) 2013-03-15 2013-03-15 一种dsl系统的参数调整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2703 WO2014139148A1 (zh) 2013-03-15 2013-03-15 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2685.7A Division CN106230480B (zh) 2013-03-15 2013-03-15 一种dsl系统的参数调整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6613A true CN104956613A (zh) 2015-09-30
CN104956613B CN104956613B (zh) 2016-11-02

Family

ID=5153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356.9A Active CN104956613B (zh) 2013-03-15 2013-03-15 一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参数的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01610822685.7A Active CN106230480B (zh) 2013-03-15 2013-03-15 一种dsl系统的参数调整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2685.7A Active CN106230480B (zh) 2013-03-15 2013-03-15 一种dsl系统的参数调整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985741B2 (zh)
CN (2) CN104956613B (zh)
WO (1) WO20141391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9603A1 (zh) * 2016-12-26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线路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540188B (zh) * 2017-03-06 202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更新预编码系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365378B (zh) * 2019-07-16 2021-06-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非线性预编码的下行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427A (zh) * 2008-04-25 2011-1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码本的自适应更新和改变的多个天线通信系统
CN102255642A (zh) * 2010-05-19 201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设备、系统
CN102347820A (zh) * 2011-09-28 2012-02-08 东南大学 一种多小区协作无线通信系统联合编解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7307B (fi) * 2000-01-18 2001-06-29 Tellabs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kanavakorjauksen tekemiseksi digitaalisella tietoliikenneyhteydellä
US7218681B2 (en) * 2001-10-11 2007-05-15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mitigation through joint multiuser adaptive pre-coding
KR100913874B1 (ko) * 2003-10-27 2009-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채널 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KR100696208B1 (ko) * 2004-12-08 2007-03-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안테나 송수신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송신기 및 수신기
EP1876742A4 (en) * 2005-06-22 2014-07-16 Panasonic Corp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USING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EP1922851B1 (en) * 2005-09-06 2013-09-04 Ishai Ilani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channel transfer matrices
US8194760B2 (en) 2006-06-01 2012-06-05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 in wireless radio networks
EP1998464A1 (en) * 2007-05-29 2008-12-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US8099132B2 (en) * 2007-08-15 2012-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witching and uplink sounding channel measurement
US8081560B2 (en) * 2007-08-31 2011-12-20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tuning precoder
US8300726B2 (en) * 2007-11-02 2012-10-30 Alcatel Lucent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crosstalk estimation
CN101527622A (zh) * 2008-03-07 2009-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Mimo-harq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KR101561704B1 (ko) * 2008-06-10 2015-10-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셀 협력 통신 시스템 및 단말 장치
ATE540484T1 (de) * 2009-06-24 2012-01-15 Alcatel Lucent Gemeinsame signalverarbeitung über mehrere leitungsendkarten
US9236992B2 (en) * 2009-09-18 2016-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scheduling signals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46317A2 (ko) * 2009-10-14 2011-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셀 협력 통신 모드 및 단일-셀 mimo 통신 모드 간의 모드 스위칭 방법 및 장치
EP2515595A4 (en) * 2009-12-17 2017-01-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96646A2 (en) * 2010-02-07 2011-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1276855B1 (ko) * 2010-03-08 2013-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리코딩 행렬 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프리코딩 행렬 구성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2136852B (zh) * 2010-08-05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串扰抵消方法和系统
WO2012026742A2 (ko) * 2010-08-23 2012-03-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617150B1 (en) * 2010-09-14 2020-07-0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patial diversity,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CN102318299B (zh) * 2011-07-29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预编码消除远端串音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32112B (zh) * 2011-08-11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033919A1 (zh) * 2011-09-09 2013-03-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US20130083826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Fujitsu Limited Spreading data symbols among multiple layers in a mimo transmission scheme
US20130114433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ing for fractional syste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130056086A (ko) * 2011-11-21 2013-05-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간섭 정렬 기법을 이용한 다중 릴레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9350419B2 (en) * 2012-11-28 2016-05-24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rdinating transmissions of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L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427A (zh) * 2008-04-25 2011-1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码本的自适应更新和改变的多个天线通信系统
CN102255642A (zh) * 2010-05-19 201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设备、系统
CN102347820A (zh) * 2011-09-28 2012-02-08 东南大学 一种多小区协作无线通信系统联合编解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85741B2 (en) 2018-05-29
US10432350B2 (en) 2019-10-01
WO2014139148A1 (zh) 2014-09-18
CN104956613B (zh) 2016-11-02
US20160006540A1 (en) 2016-01-07
US20180248651A1 (en) 2018-08-30
CN106230480A (zh) 2016-12-14
CN106230480B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57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over two pairs of wires
TWI622277B (zh) 鎖定之長方調節
EP2919392B1 (en) Non-linear precoder with separate tracking
CN107454995B (zh) 用于数字用户线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相关方法和装置
EP2055014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mo precoding in an xdsl system
US9020145B2 (en) MIMO mechanism for strong FEXT mitigation
WO2014100991A1 (zh) 一种线路的初始化方法及设备
WO2016061254A1 (en) Crosstalk cancellation over multiple mediums
Zafaruddin et al. Signal processing for gigabit-rate wireline communications: 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CN102474409A (zh) 用于mimo系统的近端串话减少
WO2015039309A1 (zh) 一种线路初始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432350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parameters of send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890848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JP2019524024A (ja) 帯域外トーンのクロストーク軽減
US20050232308A1 (en) Frame alignment and cyclic extension partitioning
EP31689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operator vectoring
WO2018065346A1 (en) Two-step initialization procedure for adaptive analog echo cancellation
Zafaruddin et al. Multi-Gigabit Wireline Systems over Copper: A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erspective
KAPTAN et al. OVERVIEW AND DEMONSTRATION STUDY OF VECTORING BASED DSL TECHNOLOGIES
Zafaruddin et al. Signal Processing for Gigabit-Rate Wirelin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