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1866B -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51866B CN104951866B CN201510255467.5A CN201510255467A CN104951866B CN 104951866 B CN104951866 B CN 104951866B CN 201510255467 A CN201510255467 A CN 201510255467A CN 104951866 B CN104951866 B CN 1049518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nty
- evaluation
- management
- line loss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210 evalu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278 delphi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145 classific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3077 scor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4 evalu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5274 Lightning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165 Charadri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23442 Populus suaveol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08 amorphous met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23 def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73 porcela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47 structure data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指标进行采集整理,根据用电水平和用电结构,建立县级供电企业分类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的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关系,从规划、管理、运行、技术四个维度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模型中的维度和指标的权重,制定客观的指标评分标准;构建了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评价体系,开展线损管理多维度对标评价,形成线损归口管理、专业管理和评价指标分级闭环管理机制,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管理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线损管理评价体系的模型和方法以及电力企业分类划分的模型和方法。
背景技术
线损管理是电网企业节能减排的核心任务,涉及规划建设、生产、营销、运行等多个专业和部门,具有专业性和综合系统性的特点。传统的线损管理评价可分为线损率指标对标和四分管理达标评价两种模式,但线损率水平高低与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完全一致。引入对标管理,加大对标分析和考核评价力度,有助于解决以综合线损率为单一考核目标带来的“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有助于推进电网企业客户服务、电网运营、电网发展等核心业务精益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传统的线损率指标对标模式,在线损率指标对标方面,由于各地区网架结构、设备状况、用电结构的固有因素不同,线损率水平高低与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完全一致。单纯以线损率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甚至掩盖了指标背后的一些管理因素,不能全面反映线损管理水平,实际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不明显。传统的四分管理达标评价模式,维度涉及线损四分基础资料管理、线损四分指标管理、线损四分分析与线损异常管理、计量与抄表管理、考核管理、线损理论计算开展情况、分线分台区完成情况、线损率指标完成情况、新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九个单元,采用专家组现场检查评审方式,评价过程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受抽样数据限制和检查人员的主观影响,难以反映出实际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与现行电网管理的专业进行有效的衔接。
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电网经营压力陡增,精益化管控越发严格,在注重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同时,将更为关注电网企业自身潜力的挖掘,如何切实的发挥好“归口管理”的统筹引领作用、“专业管理”的支撑作用,以规范化为基础,系统全面的查找电网经营管理上影响线损的各种因素、统筹协调做好降损工作,将成为线损管理能否真正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电网企业全面提升线损管理水平的一大难点。综上所述,为切实的反映各单位的线损管理水平,明晰管理提升重点,形成“分工明确、配合有序”的线损规范化管理体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涵盖规划、管理、运行、技术降损等线损全过程,多专业共同作用支撑起线损管理水平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包括构建的模型和计算的方法,利用对标管理模式,开展线损管理多维度评价分析,形成线损归口管理、专业管理和评价指标分级闭环管理机制,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本发明以较为完整独立、评价体量较小的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体系。首先,由于各地区网架结构、设备状况、用电结构的固有因素不同,选择不可控因素用电水平和用电结构作为分类指标,建立县级供电企业分类模型,将县级企业划分成工业型、服务型和农林型,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标,使评价结果更有指导意义。其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按照“全覆盖”、“可采集”、“有助降损”的筛选原则,选取四个维度21个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维度和各指标权重,通过决定均值和标准差的关系来检验德尔菲法结果的收敛性,确保权重的合理性;依据设计导则规程,根据指标的单调性按照占最优值的百分比选取指标评分或者各县收资数据的普算及趋势的经验观察,设置合理的评价区间,按照数据百分比例选取指标评分标准。应用以上评价模型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对标评价,扩展、深化应用对标评价体系至地市、省、网线损对标管理。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包括县级供电企业分类划分模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建模模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得分计算模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对标评价模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提升改进模块和软件图形界面模块;
县级供电企业分类划分模块,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指标进行采集整理,根据用电水平和用电结构,建立县级供电企业分类标准,构建分类模型,将县级供电企业按工业型、服务型和农林型进行划分;
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建模模块,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关系,从规划、管理、运行和技术四个维度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设计权重调查表,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模型中的维度和指标的权重,制定客观的指标评分标准;
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得分计算模块,利用县级供电企业相关业务信息系统采集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中的相关电力指标,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和权重逐级计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得分;
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对标评价模块,实现同类型企业的整体对标;同类型企业分别从规划、管理、运行和技术四个维度实现季度、半年、年度对标;各个企业年度自评对标,形成线损归口管理、专业管理和评价指标分级闭环管理机制;
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提升改进模块,根据对标评价结果,系统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挖掘指标背后的管理短板,对各县级供电企业提出线损改进提升的方向和重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各地区的降损工作;
软件图形界面模块,将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数据、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改进意见在界面上显示。
所述的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建模
(1)收集电力企业中配电网网架结构数据和从规划、管理、运行、技术4个涵盖线损管理全过程的各个有关电力指标;
(2)根据人均售电量和10kV及以上分压售电占比,建立县级供电企业分类标准,构建分类模型;
(3)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的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关系,从规划、管理、运行和技术四个维度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
(4)设计权重调查表,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模型中的维度和指标的权重,制定客观的对标指标评分标准;
2.收资
(1)根据建立的县级供电企业分类模型和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设计收资表,并下发到各个县级供电企业对口部门如实填写;尽量利用相关业务信息系统自动完成;
(2)核对收资数据,并最终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确认;
3.评价
(1)根据县级供电企业分类标准,对县级供电企业分成3类;
(2)根据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计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得分;
(3)根据评价结果,各类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对标评价;
4.改进
(1)系统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挖掘指标背后的管理短板,对各县级提出改进提升的方向和重点;
(2)对标评价纳入公司线损管理考核体系,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全面承接电力企业战略和线损专业“一体化”管理的要求,遵循“归口管理、专业分工、分级负责”管理定位,建立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综合评价体系,从规划、管理、运行、技术四个维度全方位评价线损管理工作的水平,切实的反映各单位的线损管理水平,明晰管理提升重点,形成“分工明确、配合有序”的线损规范化管理体制,在线损管理各个环节提出改进提升方向;以发挥“归口管理”的统筹引领作用、“专业管理”的支撑作用,以规范化为基础,系统全面的查找电网经营管理上影响线损的各种因素、统筹协调做好降损工作,将线损管理落到实处,全面提升线损管理水平,推进电网企业客户服务、电网运营、电网发展等核心业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建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所用电力指标鱼骨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AHP层次分析法递阶性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各县线损管理综合评价排名柱状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隆林县线损评价体系得分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余弦定理的矢量图。
图7为实施例所述的优化求解的维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按图1所示流程图实现,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电力企业分类
以广西44县级供电企业为例,所制定的模型和运用的电力指标如图2所示。示例包含了4个维度和21个电力指标,同时以10kV以上电压等级售电占比和人均售电量两个指标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分类。
分压售电占比指各个电压等级售电量占总售电量的比值。高电压等级售电量占比重越大,其实际线损值也将越小。目前我国的用电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用电比例占70%以上的属于工业城市,而第二产业用电近似于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用电,故以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售电量占比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分类的依据之一。
按企业分类标准将44个县级企业划分为工业型,服务型,农林型三类:
1)工业型特点是人均售电量高,10kV以上电压等级售电量占比大。
2)服务型特点是人均售电量较高且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售电量占比不大或人均售电量适中且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售电量占比较大。
3)农林型特点是人均售电量低或人均售电量适中且10kV以上电压等级售电量占比较低。
结合工业型、服务型、农业型县级企业特点,根据散点图分布密集程度划分。分类划分标准如下:
表1县级供电企业分类标准表
分类结果如下:
表2企业分类划分结果
2、评价维度设计
承接南方电网《线损管理办法》要求,将评价模型划分为4个维度,即“规划降损”、“管理降损”、“运行降损”、“技术降损”,涵盖线损管理全过程。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按照“全覆盖”、“可采集”、“有助降损”的原则,选取四个维度评价指标。
“有助降损”原则:考虑影响因素与线损率指标存在单一维度的相关性,选择各维度的二级指标,这是选取指标的主要原则。例如综合电压合格率高则线损率就会下降,由此选择综合电压合格率。此外,供电半径越长,导线截面越小,高损耗配变占比越高,老旧电能表越多,居民售电量比重越高,大工业及趸售电量比重越低,线损率越高。
“全覆盖”原则:所选指标在所在领域能够覆盖和包含其他相似指标,这是筛选指标的主要原则。例如运行维度的功率因数类指标可细化分解为无功配置比例、上线率等,当其综合效果均集中体现在功率因数合格率上。因此,用功率因数合格率这一个指标集中评价。
“可采集”原则:所选指标均可有效采集。是筛选指标的主要原则。例如仍以功率因数合格率指标为例,指标分解可得变电站和线路的无功补偿装置投运率。但是变电站有记录而线路无功补偿投运率指标目前无法有效采集。所以,综合选取功率因数合格率作为评价指标。
规划降损维度评价指标。电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综合采取优化电网结构、简化电压等级、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线路,选择合适导线截面、变压器规格与容量,合理配备无功补偿装置等措施,减少交叉供电、迂回供电、无功远距离交换,降低运行损耗。该维度侧重从网架结构评价线损管理水平,主要选取指标包括供电半径合格率、主变容载比、变电站无功配置情况、10kV配变无功补偿率、导线截面过小占比共5项。
管理降损维度评价指标。管理降损应重点加强抄表和核算管理,确保电量数据的完整和正确抄录;定期开展电能表周期检验完成率、周期轮换完成率、计量故障差错率和电能计量准确率等指标的统计,及时处理计量装置缺陷和差错故障;理清站、线、变、户的对应关系,建立线损异常分析与用电检查工作的常态联动机制;加强对用户无功电力的管理,提高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补偿效果。该维度侧重从营销管理方面评价线损,主要选取指标包括老旧电能表比例、电能表实抄率、计量故障差错率、线损异常率、线损异常处置率、四类终端完整率共6项。
运行降损维度评价指标。运行降损注重合理优化运行方式,做好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加强无功运行管理,充分利用无功补偿容量,提高受电端功率因数,合理调整电压水平,降低电网损耗。该维度侧重从电网运行方面评价线损管理水平,主要选取指标包括线路重过轻负载比例、配变轻重过载率、功率因数合格率、综合电压合格率、站用电率、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的合格率共6项。
技术降损维度评价指标。技术降损管理应注重加大高损配电线路、高损台区综合改造力度,逐步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科学、合理地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等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严格变电站站用电和厂用电管理,所有变电站站用电都应装表计量并计入线损中。该维度侧重从设备角度评价线损管理水平,主要选取指标包括高损配变比例、有载调压主变比率、节能主变比率、老旧设备比例共4项。
3、模型维度权重的确定
AHP的基本步骤可归纳为:
(1)针对评价目标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形成评价体系,是AHP分解简化复杂问题的关键;
(2)通过两两比较的相对标度法逐层建立判断矩阵,将人的主管判断表量化;
(3)判断举证一致性校验通过后,求解各层判断矩阵属性权重;
(4)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并排序。
在步骤(2)和(3)中,常采用1-9互反性标度来反映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而构造判断矩阵,并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特征向量,即可得到参与评价的指标权重。判断矩阵中的元素Cii为指标Ci和指标Cj的相对重要性度量。
基于1-9互反性的AHP两两比较赋权法形成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1)形成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将属于同一父级的n个同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比较的结果即为Cij,与自身的比较结果记为Cii(Cii=1),形成n×n型判断矩阵。
(2)校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
对于n×n的1-9互反性标度判断矩阵,采用随机一致性指标(CR)来衡量其一致性程度,计算方法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②计算一致性指标CI:
③根据矩阵阶数n(n<9),从表3.5.1-1中查找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3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参数表
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RI | 0.00 | 0.00 | 0.58 | 0.90 | 1.12 | 1.24 | 1.32 | 1.41 |
n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RI | 1.45 | 1.49 | 1.52 | 1.54 | 1.56 | 1.58 | 1.59 |
④计算随机一致性指标CR:
CR=CI/RI
当CR小于0.1时,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1阶和2阶判断矩阵的RI值为零,自动满足一致性,无需进行计算。
(3)求解判断矩阵的权重
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校验通过之后,相应指标的权重等于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矩阵阶数较大时,常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若对得出的权重结果不满意,还可以直接设定专家认为有意义的权重值。
对维度指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此处选用方根法来计算。
维度指标一共有四个:①规划降损,②管理降损,③运行降损,④技术降损技术。
(1)两两判断矩阵的确定
首先,按专家经验将这四个维度指标对线损管理评价体系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其重要性的顺序,对其重要性标度进行度量,做出的重要性判断如下:依次认为四个维度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是④>①=③>②。则根据这个重要性排序,此处取重要性标度为1~3,构造出两两判断矩阵如下:
(2)判断矩阵对应最大特征值的特性向量
采用上节中的方法,将判断矩阵每行元素的乘积开N次方所组成的向量,并用正规化公式将其正规化,用MatlabR2012b进行编程计算,所得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结果如下:
(3)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采用上节中的计算公式: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将(2)中计算所得的W代入公式计算,所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
λmax=4.0812
(4)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节中所提,采用随机一致性指标来(CR)来衡量其一致性程度。
由公式
可得
由于判断矩阵是7阶方阵,所以取平均一致性指标RI=1.32,则随机一致性指标为
由CR=0.0301<0.1说明所提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同时说明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是合理的,进一步认为(2)中计算所得矩阵特性向量W即为对应七个指标的权重。(四舍五入取两位有效数字)
表4计算所得的四个指标权重表
对应指标序号 | ① | ③ | ② | ④ |
对应权重 | 0.20 | 0.40 | 0.20 | 0.20 |
然后在实际的情况中根据收资数据普算再进行权重微调,得到四个维度的权重如下表所示。
表5 AHP四个指标权重微调后的权重表
对应指标序号 | ① | ③ | ② | ④ |
对应权重 | 0.179 | 0.458 | 0.159 | 0.204 |
4、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
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共21个,分属于四个维度。收集权重需要进行100-200个的样本采集,即需要发出100到200份的权重调查表。在此电网专题项目中,对44个县共分发203张权重调查表统计。德尔菲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1)选择专家。为避免分散维度的专家打分具有偏向性,选择综合维度的专家进行调查采样,每个县局至少3张权重调查表分别由各个县局的线损专责、计划部主任、分管副总等进行填写。
(2)确定影响权重价值的因素,设计价值分析对象征询意见表。在发放的专家调查表中,我们给出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关联的几种判断,供专家进行选择填报设置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
(3)向专家提供指标背景资料,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同时在专家调查表中提供指标和线损之间的关系阐述,为专家判断提供资料储备。
(4)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汇总,利用余弦法计算权重,将权重计算结果反馈给专家。所收到的203份的权重调查表中,经过收敛性检验,有157份满足收敛性,即只有157份可用。
(5)专家根据反馈结果修正自己的意见。
(6)经过多轮匿名征询和意见反馈,形成最终分析结论。实际操作中,我们咨询了北海、崇左、贵港、河池、来宾、玉林、防城港、柳州、南宁、百色等局共203份的专家意见调查表,综合专家意见并计算最终的权重。
矢量的余弦定理有:
如图6所示,θi越小,cosθi越大,表示两个矢量越靠近,其等于1时候,重合。
现在设有待求矢量w(进一步可求得待求权重),进一步有权重W,满足下面关系:
w=[w1,w2,…,wn]T
以指标项数目:n=2为例
最后归结到如图7所示的优化求解问题
maxf(x)=ax+by a,b表示系数
st.x2+y2=1
如图7所示,扩充到高维度后,图中圆相当于超球面,图中的直线相当于超平面。可以方便求解。
表6规划降损指标表
表7管理降损指标表
表8运行降损指标表
表9技术降损指标表
指标 | 有载调压主变比例 | 节能主变比率 | 老旧设备比例 | 高损耗配变比例 |
最终权重 | 0.19 | 0.24 | 0.22 | 0.35 |
5、整体模型的提出
考虑到电网线损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多个因素层层递进影响其最终的线损值,这种层次紧密关联的、耦合性强的系统评价,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表10线损管理评价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及指标体系
6、主要指标评价标准
1)规划降损维度5项指标
①供电半径合格率。供电半径就是从电源点开始到其供电的最远的负荷点之间的线路的距离,供电半径指供电线路物理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供电半径过长,会导致线路末端电压过低,使线路损耗增大。
低压供电半径指从配电变压器到最远负荷点的线路的距离,而不是空间距离。
供电半径的规划设计没有标准规范,一般参照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低压电缆的供电半径500米,最大不超过800米(极限)架空线路2km内。6kV架空供电4~15km、电缆3km内;10kV架空6~20km、电缆6km内;35kV架空20~50km、电缆20km内。
城区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大于3公里,近郊不宜大于6公里。因电网条件不能满足供电半径要求时,应采取保证客户端电压质量的技术措施。
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只是在设计时综合考虑的一个因素;对于负荷较大的设备,当线路较长时电压降较大,必须提高电缆断面,这样才能为降损提供有利条件;但有时用电设备附近无低压配电柜,如考虑高压供电,变压器、高低压配电设备等投资较大,所以只能综合考虑投资和运行经济效益进行选择。另一种办法在选择电气设备时如遇供电半径较大时,考虑提高相应的电压等级。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供电半径合格率:
10kV合格率=(10kV供电半径≤15公里条数)/(10kV供电线路条数)
0.4kV合格率=(0.4kV供电半径≤500米条数)/(0.4kV低压线路条数)
得分方法:
表11供电半径合格率评分表
②主变容载比。容载比就是某主变的总容量与主变所承担的最大负荷之比,它表明该地区、该站或该变压器的安装容量与最高实际运行容量的关系,反映容量备用情况,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应负荷与网架的匹配程度,匹配程度好,线损自然就降低,匹配程度不好,线损就相应的升高。
统计35kV和110kV容载比,电力系统主网架中的主变容载比是反映地区电网运行情况的一项非常重要指标,关系到目前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的灵活性、主设备的利用率以及规划发展的可行性。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主变容载比=主变容量/主变最大负荷。
得分方法:
表12容载比评分表
容载比 | 得分 |
1以下或3.2以上 | 40 |
[1~1.2]或[3~3.2] | 40~60 |
[1.2~1.4]或[2.6~3] | 60~70 |
[1.4~1.6]或[2.3~2.6] | 70~80 |
[1.6~1.8]或[2.1~2.3] | 80~90 |
[1.8~2.1] | 90~100 |
③变电站无功配置比例。35kV的变电站进行无功补偿时,应满足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低于0.95,补偿原则如下:
当变电站内安装了滤波电容器时,按照主变压器容量的20%~30%配置;当变电站为电源接入点时,按照主变压器容量的15%~30%配置;其他情况,按照主变压器容量的15%~30%配置。
变电站无功补偿是指其无功补偿容量跟变电站变压容量的一个比值,在规划类里一般规定为30%,在设计类里一般规定为15%。目前广西电网的变电站主要是容性的,感性的很少。
如果变电站无功配置比例较高的话,可以将其变电站馈线的头结点的电压抬高,则电流相对较小,从而使降低线损的工作具备条件,在这一条件下,若母线可以合理投切,则可以成功地减少线损,若不合理投切,则可能无法对线损产生良好的影响。(分电压等级考虑其配置比例)。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变电站无功配置比例=所有变电站无功补偿量/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
得分方法:
表13变电站无功配置比例评分表
主变压器无功补偿量占总容量的比值 | 得分 |
0~1% | 40~60 |
1~7% | 60~70 |
7%~11% | 70~80 |
11%~13% | 80~90 |
13%~15% | 90~100 |
15%~30% | 100 |
④10kV配变无功补偿率。10kV配变无功补偿率是指其所装备的无功补偿的容量与本身配变的变电容量的比值,与变电站无功配置类似,如果配变的无功补偿配置合理,则可以有效的提高配变出线节点的电压,从而对线损产生良好的影响。
对于10kV配电线路而言,功率因数偏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在我国,小于10kV(包括10kV)配电网中的线损占整个系统有功损耗的60%以上,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无功功率在配网中的流动引起的。因此一般要求按照线路上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7%~10%进行无功补偿配置。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10kV配变无功补偿率=10kV配变无功补偿合格个数/10kV配变个数。
合格标准为线路上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7%~10%进行无功补偿配置。
得分方法:
表14 10kV配变无功补偿率评分表
10kV配变无功补偿率 | 得分 |
0~3.2% | 40~60 |
3.2~16.6% | 60~70 |
16.6%~41% | 70~80 |
41%~90% | 80~90 |
90%~100% | 90~100 |
⑤导线截面过小占比。导线截面积过小,则电阻过大,当电流一定时,会导致线损增大。
“主干线截面偏小”指城市主导线截面小于150mm2,农村导线截面小于120mm2。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10kV主干线截面偏小比例=10kV主干线截面偏小的线路/10kV主干线线路总条数。
得分方法:
表15 10kV主干线截面偏小比例评分表
主干线截面偏小比例 | 得分 |
0~10% | 90~100 |
10%~40% | 80~90 |
40%~60% | 70~80 |
60%~90% | 60~70 |
90%~100% | 40~60 |
2)管理降损维度6项指标
①老旧电表占比。电能表作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量的准确性以及信息交换对于能否实现在线运行工况监测及实时采集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并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于节能降损有着重要意义。新型智能电表可以全面掌握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需求侧管理政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节电建议和策略。同时,为节能降损、经济调度提供运行数据,提高电力生产和用电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因此,低压台区新型电能表的安装率是实现台区线损降低的前提和保证,因为只有将表计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信息系统,才能准确地信息分析,若老旧电能表占比过高,会限制信息采集系统的准确运行,非常不以利于线损的精细化管理。
比新型智能电表,老旧机械电能表计量性能较低,其计量准确度、灵敏度和长期稳定性均远不如前者。此外,在轻负载、小电流的情况下(如手机充电、电视机和空调使用遥控器关闭处于待机状态等),电能计量装置的抄表不准确与不同时、窃电、量误差,都将引起管理线损。因此更换淘汰型电能表,减少计量损失,积极采用误差性好、准确度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表损低的全电子电能表,可提高计量精度、合理设置计量点,对于节能降损有着重要意义。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老旧电表占比=低压老旧机械表个数/低压电表总个数
考核标准:老旧的机械表,使用年限20年以上的电表。
得分方法:
表16老旧电表占比评分表
老旧电表占比 | 得分 |
96%~100% | 40~60 |
45%~96% | 60~70 |
2%~45% | 70~80 |
0.1%~2% | 80~90 |
0~0.1% | 90~100 |
②电能表实抄率。电能表实抄率是指抄表人员到达现场抄表实际抄的户数(也可理解为实抄的电能表)除以应抄的户数。抄表人员除记录电能计量数据外,还需电能表进行外观、失压失流、违约、窃电安全检查等。
提高抄表核算质量,线损率的统计计算,与电能表实抄率高低关系十分密切。通常供电局建立例日抄表制度,并要求制排抄表序号,使各用户的抄表时间与台区总表的抄表时间大致相同。若抄表员任意提前或推后抄表日期,改变抄表路线,以致造成当月电量的少抄或多抄,造成售电量虚高或者少计售电量,导致线损数据出现波动,造成线损计算的误差。个别抄表员存在错抄、漏抄、估抄现象也是造成综合线损率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避免由于抄表时间的差异造成线损异常,造成虚假现象的出现,提高抄表的实抄率和正确率,力求实抄率和正确率达到100%,杜绝错抄、估抄、漏抄等现象的发生。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电能表实抄率是指抄表人员到达现场抄表实际抄的户数(也可理解为实抄的电能表)除以应抄的户数。
得分方法:
表17电能表实抄率评分表
电能表实抄率 | 得分 |
90%~95% | 40~60 |
95%~96.5% | 60~70 |
96.5%~98% | 70~80 |
98%~99% | 80~90 |
99%~100% | 90~100 |
③计量故障差错率。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关系到供电企业和客户的切身利益,它影响着电力企业电费的及时回收和线损的准确计算。计量故障差错率是指计量器具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几率。计量故障差错率=[实际发生故障差错次数/(运行电能表总数+互感器总数)]×100%
电能计量故障类型有:计度器故障、电能表烧坏、卡盘、超差、潜动、雷击等,其中,计度器故障和电能表烧坏所占比例最大。而造成计度器故障和电能表烧坏的原因与有很多,如客户负荷过大、电能表容量过小导致过负荷烧坏电能表电流线圈;系统电压过高或雷击可烧坏电能表电压线圈;外磁场干扰导致计度器故障等。
此外,电力设备故障对不同的计量方式产生影响不同,传统的计量方式在电力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并且,老旧机械电能表的计量故障率较高。总而言之,计量的故障将引起电量核算的不准确,造成售电量虚高或者少计售电量,导致线损数据出现波动,造成线损计算的误差。降低计量设备的故障率,可提高计量精度、合理设置计量点,是提高线损计算精度、节能降损的有利措施之一。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计量故障差错率=[实际发生故障差错次数/(运行电能表总数+互感器总数)]×100%,故障差错率的评价标准是≤1%。
得分方法:
表18计量故障差错率评分表
计量故障差错率 | 得分 |
5%~10% | 40~60 |
3.5%~5% | 60~70 |
2%~3.5% | 70~80 |
1%~2% | 80~90 |
0%~1% | 90~100 |
④线损异常处置率。在供电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其线损异常情况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主要存在一系列的管理不善的问题,及其相关失误问题,不能确保其线路线损的有效优化,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操作行为的缺乏。为了促进线路异常的有效管理,需进行线路异常环节的探究,其分为台区异常情况及其线路异常情况。—般来说,一条线路或配变台区的线损率比指标值高出一定的百分点就视为异常线路或异常配变台区,即为线损率异常。当线损率出现异常时,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使该线路或公用台区恢复正常的线损率。
分电压等级的线损异常处置率即为当月完成线损异常处置的台区/线路数当月线损异常的台区/线路。线损异常处置率包括10kV分线线损异常处置率和0.4kV台区线损异常处置率。
目前,低压线路的线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10kV及以下系统产生的线损率在全电网中占有很大部分。对线损率超过10%的10kV线路数量的统计中,农网线路的数量占全部高损线路的80%以上。现时普遍存在的0.4kV台区线损异常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台区线损管理是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低压线路特有的技术状况和用户用电的多样性决定了低压线损成因的错综复杂。
总之,线损现象多变,成因复杂,实际线损通常由多个增损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同时,线损的各项因素又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农村电网改造前后的致损因素会发生主、次顺序上的变化,因此线损管理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于线损异常处置率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恢复线损异常线路及台区,提高线损异常处置率,从而达到节能降损的目的。
线损异常处置率包括10kV分线线损异常处置率和0.4kV台区线损异常处置率。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0.4kV台区线损异常处置率=本年累计完成线损异常处置的台区数/本年累计线损异常台区数*100%
10kV分线线损异常处置率=本年累计完成线损异常处置的线路条数/本年累计线损异常线路条数*100%
考核标准:0.4kV台区线损异常处置率,10kV分线线损异常处置率都≥95%。
得分方法:
表19线损异常处置率评分表
⑤四类终端完整率。四类终端完整率包含厂站电能量终端,专变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终端和集中器数据终端。
一般来说,要求厂站电能量终端数据采集完整率≥97%,专变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终端、集中器数据采集完整率≥95%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终端数据采集完整率=(厂站电能量终端数据采集完整率+专变负荷管理终端数据采集完整率+配变监测终端数据采集完整率+集中器数据采集完整率)/4
得分方法:
表20四类终端完整率评分表
⑥线损异常率。—般来说,一条线路或配变台区的线损率比指标值高出一定的百分点就视为异常线路或异常配变台区。线损异常率包含10kV分线线损异常率和0.4kV台区线损异常率。10kV分线线损异常率为当月线损异常线路条数占开展精确对比的线路数比率;0.4kV台区线损异常率为当月限速异常台区数占实际开展趋势分析的台区数比率。
造成综合线损异常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低压线路改接工程引起负荷割接影响;部分台区的配变终端失准、故障和存在接线错误;部分用户的故障电能表未能及时处理;个别抄表员存在错抄、漏抄、估抄现象;部分台区的低压用户存在偷、窃电情况。对于10kV线路、0.4kV台区来说,由于集中于民用电,电网结构不合理、运行方式不经济、设备老化、管理不善乃至偷电窃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线损异常率居高不下,还存在一定数量线损率超过20%的高损线路和台区。
为了促进其电网损耗率的有效降低,需不断改造电网技术,以满足实际电网的运作系统的完善。而针对线损异常的线路、台区,需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应对:1、对线损异常的线路、配电变压器、电量突升突降的用户进行检查,及时掌握情况分析并处理,使该线路或公用台区恢复正常的线损率、解决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加强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促进其对相关异常环节的完善;3.有效管理用电检查环节,实现对其计量装置故障的有效处理,解决因计量表计故障导致的线损波动;4、加大要进行违约用电及其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确保客户正常安全用电,避免电量损失。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10kV分线线损异常率=当月线损异常线路条数/开展精确对比的线路数*100%;
全年10kV分线线损异常率=(∑每个月10kV分线线损异常率)/12;
0.4kV台区线损异常率=当月线损异常台区数/实际开展趋势分析的台区数*100%;
全年0.4kV台区线损异常率=(∑每个月0.4kV台区线损异常率)/12。
得分方法:
表21线损异常率评分表
3)运行维度6项指标
①线路重过轻负载比例。线路负载比率是反映线路运行情况的指标。分为线路轻载率、线路重载率、线路过载率三个。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线路重过轻负载比例=(轻载线路数量+重载线路数量+过载线路数量)/线路总条数;
过载:在正常运行方式下,10kV线路负载率连续2个小时超过100%;
重载:在正常运行方式下,10kV线路负载率连续2个小时在80%~100%之间;
轻载:在正常运行方式下,10kV线路负载率连续2个小时在30%及以下。
得分方法:
表22线路重过轻负载评分表
线路重过轻负载比例 | 得分 |
70%~100% | 40~60 |
45%~70% | 60~70 |
20%~45% | 70~80 |
10%~20% | 80~90 |
0~10% | 90~100 |
②配变重过轻负载比例。
变压器损耗可分为:
有功空载损耗Po:使用由于变压器铁心的磁化所引起得到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的统称,是固定损耗,与负荷无关。另外,空载损耗使变压器在投运后时时刻刻都产生能源的损失,因此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和节约能源都有重要意义。空载损耗主要包括铁心在变磁通作用下所产生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同时也包括空载电流流过绕组所产生的电阻损耗和附加损耗,但由于这部分损耗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有功负载损耗Pk:变压器的电阻损耗,随负荷的平方变化。变压器的短路损耗也称为变压器的负载损耗,是在变压器一侧将绕组的线端短接,在另一侧供给额定频率的额定电流,这时两侧的线圈都流过额定电流,因而产生了漏磁通。绕组中除了有额定电流而产生的电阻损耗外,漏磁通在绕组内与结构件内产生的损耗叫做附加损耗,合在一起称为负载损耗。
当变压器处于轻载运行时,其空载损耗是一定的,而输送电量减少,这必然是得线损率偏高。
变压器经济运行一般处40%~60%之间,在当变压器处于重载或过载情况时,其线损率也会升高。
配变负载比率是反映配变运行情况的指标。分为配变轻载率、配变重载率、配变过载率三个。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配变重过轻负载比例=(轻载配变数量+重载配变数量+过载配变数量)/配变总台数。
过载:在正常运行方式下,10kV配变负载率连续2个小时超过100%;
重载:在正常运行方式下,10kV配变负载率连续2个小时在80%~100%之间;
轻载-在正常运行方式下,10kV配变负载率连续2个小时在30%及以下。
得分方法:
表23配变重过轻负载评分表
配变重过轻负载比例 | 得分 |
70%以上 | 40 |
50%~70% | 40~60 |
20%~50% | 60~70 |
10%~20% | 70~80 |
5%~10% | 80~90 |
0~5% | 90~100 |
③综合电压合格率。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压质量好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对保证用户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以及电气设备的安全与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电压质量能够有效地降低线损,特别对于县级供电企业,由于大多数配电变压器负荷率较低,变压器的铁损所占比重较大,大约占总损失电量的85%左右,而铁损的高低与电网运行电压成正比关系。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把电力网电压提高,则通过电力网元件的电流将相应减小,可变损失也随之降低。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综合电压合格率是指实际运行电压在允许电压偏差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分钟)与对应总运行统计时间(分钟)的百分比。我国的供电质量标准要求,10kV、35kV终端电压允许在额定范围的±7%波动,110kV、220kV终端电压允许在额定范围的-3~7%波动,作为影响线损的因素其评价方法。
综合电压合格率是指实际运行电压偏差在限值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的总运行统计时间的百分比。根据规定设置A、B、C、D四类监测点。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综合电压合格率Kz=0.5Ka+0.5(Kb+Kc+Kd)/N
其中:
Ka:为A类电压监测点电压合格率。
Kb:为B类电压监测点电压合格率。
Kc:为C类电压监测点电压合格率。
Kd:为D类电压监测点电压合格率。
N:指Kb、Kc、Kd类别数。
得分方法:
表24综合电压合格率评分表
综合电压合格率 | 得分 |
90%~95% | 40~60 |
95%~97% | 60~70 |
97%~98% | 70~80 |
98%~99% | 80~90 |
99%~100% | 90~100 |
④35kV及以上主变功率因数合格率。功率因数是决定电力系统中供用电设备是否能得到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降低电路线损、减少电路电能损失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对于国内当前的供电企业来说,如何提高其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电网运行中电能的损耗,为用电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供电服务已成为企业思考的主要问题。
功率因数的产生是必然。在电网运行中,内部电力设备工作运行时不仅要消耗有功功率,还要消耗无功功率,这样一来,在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的比差下,功率因数便产生了。电网运行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功率因数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当功功率保持不变时,若增加无功功率消耗量,所获得的功率因数便越小;反之,则功率因数越高。因此可通过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力设备的无功功率消耗量,减少电能损耗,降低企业线损的目的。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35kV及以上主变功率因数合格率=(35kV及以上主变功率因数合格变电站数÷35kV及以上变电站总数)×100%。
考核标准:功率因数合格率在95%以上合格。
得分方法:
表25 35kV及以上主变功率因数合格率评分表
⑤站用电率。站用电率指变电站的站用电量占变电站转运电量的比率,变电站站用电系统一般由照明系统、动力系统、直流系统等组成。站用电量还可分为可控电量和不可控电量。长期需要投入的属于不可控电量,对用电设备用电量分析,只能对可控部分采取措施可以达到节能和细化管理的目的。
针对全站的低压用电设备科学分析,对用电量的可控部分问题,从人、机、法、环四个方面有:责任心不强、节能技术不熟练、室外照明灯具不节能、加热器控制器易损坏、空调装置运行不合理、室外照明使用时间不科学、负荷变化改投不及时、主变风冷装置运行管理不严格、气温因素。
站用电量归属于线损电量统计范围内,因此,减少站用电率对于减少线损,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节能环保有巨大意义。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站用电率=县局供电公司所用变电站自用电量/所有变电站转运电量。
得分方法:
表26站用电率评分表
站用电率 | 得分 |
0.6%以上 | 40 |
0.4%~0.6% | 40~60 |
0.2%~0.4% | 60~70 |
0.1%~0.2% | 70~80 |
0.05%~0.1% | 80~90 |
0~0.05% | 90~100 |
⑥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的合格率。母线电量不平衡是指变电站变压器低压侧进入母线的电量和母线各路出线电量和之差。引起“母线”非正常不平衡有多方面的原因,有设备原因,也有人员原因:除了由于母线瓷瓶或电容设备水平低,有漏电情况以外;主要有电流、电压互感器、电能表超差,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误差;计量二次回路故障引起计量超差。人员的原因:更换电流互感器、电能表后,由于倍率、表底数变更,计算式没按新倍率计算电量;更换改造引起的接线错误;还有因负荷变化,没有及时更换流变变比,是电流互感器经常运行在其额定电流的30%以下或120%以上,是电流互感器误差增大等。随着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重视电能计量技术管理,积极开展电能量平衡分析,已成为有效的降损手段。目前规定变电所关口表所载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在规程规定范围(±2%)。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的合格率(%)=(不平衡率合格的母线条数÷母线条数)×100%。
考核标准:100%,220kV及以上母线不大于+1%;220kV以下母线不大于+2%。
得分方法:
表27母线电量不平衡量的合格率评分表
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的合格率 | 得分 |
0~50% | 40~60 |
50%~75% | 60~70 |
75%~85% | 70~80 |
85%~95% | 80~90 |
95%~100% | 90~100 |
4)技术降损维度4项指标
①有载调压主变比例。有载调压变压器即是可以在带负荷的条件下调节变比的变压器。随着系统电压的波动加上用户侧负荷的变化,都将引起电压较大的变动。为保证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电网电压质量,大力推广使用了有载调压变压器。但在系统失去稳定过程中,由于变压器分接头的自动调整,使负荷供电电压提高,负荷功率上升,引起高压电网电压下降,最终导致受端系统电压崩溃。
保证可靠的电压质量,能够防止负荷侧波动致使系统电压下降,电网能耗的增大,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能够对线损率的降低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应对用户侧负荷布波动变化,有效提高变电站的功率因数。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有载调压主变比例=有载调压变压器数目/主变压器总数。
得分方法:
表28有载调压主变比例评分表
有载调压主变比例 | 得分 |
0%~20% | 40~60 |
20%~40% | 60~70 |
40%~50% | 70~80 |
50%~80% | 80~90 |
80%~100% | 90~100 |
②节能主变比例。“节能型变压器”是性能参数空载、负载损耗均比GB/T6451平均下降10%以上的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10kV及35kV电压等级)。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节能主变比例=节能型变压器数目/主变压器总数。
得分方法:
表29节能主变比例评分表
③老旧设备比例。老旧设备包括老旧配变,老旧开关,老旧线路。当配电变压器,开关及线路使用时间过久之后,其性能及参数都会下降,电阻值上升,在流过相同电量时,老旧设备的线损率会较大,同时,随着新的电气设备不断投入,运行年限过久的设备也不能适应现代智能电网的要求,同时老旧设备出现问题多,还需要巨大的维护成本。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35kV主变老旧比例=运行超过20年数目/35kV主变总数;
老旧配变比例=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配变容量/配变总容量;
老旧线路比例=线路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
得分方法:
表30老旧设备比例评分表
④高损耗配变比例。《中国南方电网县级配电网技术导则》对配电变压器节能环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配电变器应优先选用S11型系列变压器,运行中的S9型高损耗配电变压器应逐步更换为低损耗配电变压器,S9级以上低损耗变压器比率是评价县网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损耗配变比例即为S9及以下等级配变数量占公用配变数量比例。
由于变压器总台数多,容量又大,所以电能损耗非常可观。而高损耗配变参数老化、损耗高、缺陷多,运行可靠性差,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因此,配变改造任务和节能潜力巨大。此外,虽然配变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在电网发展前期,对其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其经济运行,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误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老旧设备只有到无法使用时才更新;2、在新建或更新时往往只考虑一次性投资少的设备,而忽略了能耗高、年运行费用高的因素;3、以1台变压器替代2台运行,以致出现过载现象;4、以小容量变压器代替大容量变压器,错误地认为变压器负载率越高,其电能损耗就越小,效率也就越高;5、认为变压器本身已是效率很高的设备,没有节能潜力可挖。由于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这些误区,造成配变选型不当,加上不合理的负载率和运行方式,致使配变处于低效运行状态,高损耗配变在配变总数中还占一定比例。因此,只有克服这些误区,才能做到节能降耗。
总而言之,高损耗变压器的逐步淘汰,有助于提高电能利用率,实现电网结构的节能化,提高社会效益。建议尽快对现状不合格配变改造,更换S9级及以下配变,更换或改造运行年限较长配变,以降低高损耗配变比率,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运行经济性。
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高损配变比例=S9及以下等级配变数量/公用配变数量。
得分方法:
表31高损配变比例评分表
高损配变比例 | 得分 |
70%~100% | 40~60 |
60%~70% | 60~70 |
40%~60% | 70~80 |
10%~30% | 80~90 |
0~10% | 90~100 |
7.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如图4所示,线损综合得分排名前5名的县分别是武宣、东兴、罗城、田阳、宜州,线损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85.70、84.50、83.58、82.77、81.97分;线损综合得分排名后5名的县分别是兴安、鹿寨、象州、隆林、钦州城郊,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9.63、68.19、65.15、63.79、61.79分。
以武宣和象州为例,二者同属于来宾网区,但总分差距达15分以上。武宣的四个降损指标均优于象州供电公司。武宣的主变容载比、无功配置等规划指标、系统计量水平、线损异常处置率等管理指标、线路重过轻负载、功率因数合格率等运行指标、节能型主变等指标都优于象州供电公司,其综合评价结果与管理现在基本相符。
排名最低的钦州城郊供电公司,除技术降损指标外,其三个维度都低于武宣公司。规划降损指标中,其网架结构与主变容载比等指标均表现较差;管理降损指标中,线损异常率和线损异常处置率远低于武宣公司;运行指标中,除电压合格率发展正常,其余指标均有反常现象。而技术降损维度的得分是整个广西网区县级供电公司最高的,说明钦州城郊供电公司的降损工作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
以工业型县级企业隆林县为例,进行评价分析。
隆林县的线损体系计算如表32和图5所示:
表32隆林县线损评价体系得分表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隆林县线损评价的综合得分为68.59、68.59、71.19分,这样的一个分数段是属于很差的分数段,说明隆林县的线损处于一个比较差的水平,上升的趋势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隆林县总体的线损工作逐年没有什么变化。
隆林县2011~2013年规划降损的得分为67.86、63.54、63.99分,出现下滑趋势,说明隆林县在规划降损工作出现一定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35kV主变容载比的变化,2011年~2013年,隆林县的35kV主变容载比分别为1.56、1.25、1.37,远低于适宜范围,隆安县应合理变电站规划建设,尽快使负荷与变电容量相匹配。
管理降损指标在四类指标中得分最高,2011~2013年得分为76.55、76.84、82.44分,数据发展趋势较好。其中,电能表实抄率和计量故障差错率表现较好,三年得分保持为100。线损异常处置率这一项表现较差,得分仅为40。实际上,线损异常率和线损异常处置率是隆林县管理线损的短板,前者现已得到长足进展,而线损异常处置率还处于较高的水平。
从表中的统计数据看出,运行降损3年的得分分别为66.58、67.78、67.92分,总体来说得分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认为隆林县在运行降损方面的工作仍有相当大的欠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不正常运行的线路和配变比例过高,重过轻载线路、配变比例高达78%、87%,从而运行降损的得分都拉得很低。
隆林县的技术降损在4个维度中表现最差的,3年的得分分别为53.30、55.14、55.14分,这一方面得分低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损耗配变数量比较多,2011~2013年,其S9及以下等级公用配变数量均为554台,高损耗配变比例均为64.87%;二是节能型主变的缺失,2011~2013年3年中,隆林县都没有引进节能型主变,即是说节能型主比例为0。
Claims (3)
1.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县级供电企业分类划分模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建模模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得分计算模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对标评价模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提升改进模块和软件图形界面模块;
县级供电企业分类划分模块,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指标进行采集整理,根据用电水平和用电结构,建立县级供电企业分类标准,构建分类模型,将县级供电企业按工业型、服务型和农林型进行划分;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建模模块,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选择评价指标和权重关系,从规划、管理、运行和技术四个维度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设计权重调查表,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模型中的维度和指标的权重,制定客观的指标评分标准;
AHP的基本步骤为:
(1)针对评价目标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形成评价体系,是AHP分解简化复杂问题的关键;
(2)通过两两比较的相对标度法逐层建立判断矩阵,将人的主观判断表量化;
(3)判断举证一致性校验通过后,求解各层判断矩阵属性权重;
(4)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并排序;
在步骤(2)和(3)中,常采用1-9互反性标度来反映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而构造判断矩阵,并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特征向量,即可得到参与评价的指标权重,判断矩阵中的元素Cij为指标Ci和指标Cj的相对重要性度量;
基于1-9互反性的AHP两两比较赋权法形成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1)形成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将属于同一父级的n个同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比较的结果即为Cij,与自身的比较结果记为Cii,Cii=1,形成n×n型判断矩阵;
(2)校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对于n×n的1-9互反性标度判断矩阵,采用随机一致性指标CR来衡量其一致性程度,计算方法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②计算一致性指标CI:
③根据矩阵阶数n,n<9,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参数表中查找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④计算随机一致性指标CR:
CR=CI/RI
当CR小于0.1时,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1阶和2阶判断矩阵的RI值为零,自动满足一致性,无需进行计算;
(3)求解判断矩阵的权重: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校验通过之后,相应指标的权重等于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矩阵阶数较大时,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若对得出的权重结果不满意,还可直接设定专家认为有意义的权重值;
对维度指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选用方根法来计算;
德尔菲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包括:
(1)选择专家:为避免分散维度的专家打分具有偏向性,选择综合维度的专家进行调查采样,每个县局至少3张权重调查表分别由各个县局的线损专责、计划部主任、分管副总进行填写;
(2)确定影响权重价值的因素:设计价值分析对象征询意见表,在发放的专家调查表中,我们给出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关联的几种判断,供专家进行选择填报设置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
(3)向专家提供指标背景资料: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同时在专家调查表中提供指标和线损之间的关系阐述,为专家判断提供资料储备;
(4)对专家意见进行分析汇总:利用余弦法计算权重,将权重计算结果反馈给专家;
矢量的余弦定理有:
θi越小,cosθi越大,表示两个矢量越靠近,其等于1时候,重合;
设有待求矢量w,进一步有权重W,满足下面关系:
w=[w1,w2,…,wn]T
(5)专家根据反馈结果修正自己的意见;
(6)经过多轮匿名征询和意见反馈,形成最终分析结论;
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得分计算模块,利用县级供电企业相关业务信息系统采集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中的相关电力指标,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和权重逐级计算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得分;
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对标评价模块,实现同类型企业的整体对标;分别从规划、管理、运行和技术四个维度实现季度、半年、年度对标;各个企业年度自评对标,形成线损归口管理、专业管理和评价指标分级闭环管理机制;
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提升改进模块,根据对标评价结果,系统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挖掘指标背后的管理短板,对各县级供电企业提出线损改进提升的方向和重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各地区的降损工作;
软件图形界面模块,将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数据、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改进意见在界面上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建分类模型的方法为:
(1)县级供电企业分类选择对线损影响大但又不可控指标的电力指标作为划分标准,分别是分压售电占比和人均用电量;
(2)根据县级企业经济类型的特点,将县级供电企业分为工业型、服务型和农林型;
(3)通过超过40个样本的统计分析,结合散点图发布密集程度,制定了以上三种县级供电企业的划分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的方法为:
(1)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清晰的层次结构,形成评价体系,通过两两比较的相对标度法逐层建立判断矩阵,将人的主观判断表量化,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
(2)评价模型的维度设计,线损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管理,涵盖网架结构、设备配置、电网运行和营销管理,因此将评价标准划分为4个维度,即规划降损、管理降损、运行降损和技术降损;
(3)评价指标的选择,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1)通过“有助降损”原则进行指标选择,考虑影响因素与线损率指标存在单一维度的相关性,选择各维度的二级指标;2)通过“全覆盖”原则进行指标筛选,使所选指标在所在维度能够覆盖其他相似指标,具有代表性;3)通过“可采集”原则进行指标筛选,以保证所选指标在县级供电企业均可有效采集;在此基础上,选择21项电力指标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评价模型的二级指标;
(4)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权重,1)选择综合维度的专家;2)设计权重调查表,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3)对权重调查表进行收敛性检验,并用余弦法确定最终的指标权重;
(5)指标评分方法:1)依据设计导则规程或线损管理办法进行评价,对于单调性指标得分区间划分按照数据百分比例选取,对于非单调性指标,依据靠近标准值距离评价;2)对于没有国家明确规定和显著设计导则的指标,依据各县级供电企业收资数据的普算及经验划分评价得分区间,收资样本数据的普算及趋势的经验观察,设置合理的评价区间,按照数据百分比例选取,按五等级强制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55467.5A CN104951866B (zh) | 2015-05-19 | 2015-05-19 |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55467.5A CN104951866B (zh) | 2015-05-19 | 2015-05-19 |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1866A CN104951866A (zh) | 2015-09-30 |
CN104951866B true CN104951866B (zh) | 2021-04-20 |
Family
ID=54166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55467.5A Active CN104951866B (zh) | 2015-05-19 | 2015-05-19 |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5186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25054B2 (en) | 2019-09-25 | 2024-10-22 | Validec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cquiring and verifying online information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09667A (zh) * | 2017-01-06 | 2017-05-24 | 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配电网线路节能改造措施选用方法 |
CN107248023B (zh) * | 2017-05-16 | 2020-09-25 |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标企业名单的筛选方法和装置 |
CN107563605A (zh) * | 2017-08-10 | 2018-01-0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油气田有利类型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7612146B (zh) * | 2017-10-30 | 2020-11-06 |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主变功率因数及母线电压数据在线监测装置 |
CN108549964B (zh) * | 2018-02-24 | 2022-03-29 | 武汉协鑫新能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对标平台的工作方法 |
CN108665076A (zh) * | 2018-04-13 | 2018-10-16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基于台区线损精益管理的关口表电压线搭头选取方法 |
CN108764614A (zh) * | 2018-04-13 | 2018-11-06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关口表电压线搭头进行选型的方法 |
CN110414759A (zh) * | 2018-04-27 | 2019-11-05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差异化的容载比计算方法 |
CN109034900A (zh) * | 2018-07-26 | 2018-12-1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的多维度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CN109389315A (zh) * | 2018-10-19 | 2019-02-26 | 东北大学 | 一种农网典型台区降损方法 |
CN110298532A (zh) * | 2019-04-28 | 2019-10-0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量化积分计算的营销全业务管控评价系统 |
CN110516912B (zh) * | 2019-07-24 | 2023-05-23 | 长沙恒电聚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配电台区户变关系的识别方法 |
CN110458444A (zh) * | 2019-08-07 | 2019-11-15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 一种低压台区运行状态多维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 |
CN111401761A (zh) * | 2020-03-23 | 2020-07-10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改进g1-密切值法的线损评估方法 |
CN112684397B (zh) * | 2020-11-20 | 2022-04-22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基于hplc高频采集数据的电能表运行误差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2561268B (zh) * | 2020-12-07 | 2023-12-15 | 深圳市思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行为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2712240A (zh) * | 2020-12-23 | 2021-04-27 |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台区线损成因分析方法及装置 |
CN112732689B (zh) * | 2020-12-31 | 2022-12-09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台区电压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
CN113592220A (zh) * | 2021-06-17 | 2021-11-02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行唐县供电分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方法 |
CN114519514B (zh) * | 2022-01-27 | 2023-09-19 | 佰聆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台区合理线损值测算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
CN116050945B (zh) * | 2023-03-29 | 2023-07-25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 | 一种用于配电网末端低压台区降损分析评价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6912A (zh) * | 2009-04-28 | 2009-09-30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网线损同类划分与评估方法 |
CN102208807A (zh) * | 2011-01-25 | 2011-10-05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精确量测负荷数据的中低压配电网能效评估方法 |
US8155996B1 (en) * | 2008-03-06 | 2012-04-10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ustomer care complexity model |
CN103942727A (zh) * | 2014-04-10 | 2014-07-23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电网特征差异的线损水平评价方法 |
CN104200302A (zh) * | 2014-08-04 | 2014-12-10 | 国家电网公司 | 用于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的技术架构和方法 |
-
2015
- 2015-05-19 CN CN201510255467.5A patent/CN1049518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55996B1 (en) * | 2008-03-06 | 2012-04-10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ustomer care complexity model |
CN101546912A (zh) * | 2009-04-28 | 2009-09-30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网线损同类划分与评估方法 |
CN102208807A (zh) * | 2011-01-25 | 2011-10-05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精确量测负荷数据的中低压配电网能效评估方法 |
CN103942727A (zh) * | 2014-04-10 | 2014-07-23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电网特征差异的线损水平评价方法 |
CN104200302A (zh) * | 2014-08-04 | 2014-12-10 | 国家电网公司 | 用于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的技术架构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基于对标理论的我国地市级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研究";金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科学辑》;20150215;摘要,正文第1.3、4.1.1、4.1.2节 * |
"广西电网:不以单一指标"论英雄"——广西电网公司探索建立多维度、多指标、全过程线索管理综合评价体系";蓝旺;《广西电业》;20150430(第4期);第26-27页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25054B2 (en) | 2019-09-25 | 2024-10-22 | Validec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cquiring and verifying online inform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1866A (zh) | 2015-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51866B (zh) | 一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综合管理对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 |
CN107871214A (zh) | 一种多能互补供能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 |
CN105096207B (zh) |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要电力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 | |
CN105046591A (zh) | 一种电力用户用电能效评估方法 | |
CN108985602B (zh) | 一种计及风险的电网分类项目的投入产出评价方法及系统 | |
CN110490405A (zh) | 一种变压器能效评估分析系统 | |
CN111339475B (zh) | 一种基于主配协同、多维度智能电网规划评价系统 | |
CN107834549A (zh) | 一种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方法 | |
CN112541671A (zh) |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一二次融合配电网建设评价体系 | |
CN111105218A (zh) | 一种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配电网运行监视方法 | |
CN112734274A (zh) | 一种低碳电网运营主导影响因素挖掘及综合评估方法 | |
CN111967634A (zh) | 一种配电网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与优选排序方法及系统 | |
CN116245386A (zh) | 一种考虑多维驱动因素的配网投资效益画像方法 | |
CN116167644A (zh) | 一种配网侧零碳新型电力系统评价指标方法 | |
CN112016631A (zh) | 一种低电压治理相关的改进方案 | |
CN108717597B (zh) | 一种优化网架结构的电网工程运行效益评价方法及系统 | |
CN108879662B (zh) | 一种基于安全效能成本的配电网顺序控制改造决策方法 | |
Chen et al. | Research on Graph Clustering Based Line Loss Prediction in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 |
Kong et al. | User group portrait method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based on multi-source big data | |
Zhang et al. | Research 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 of power grid equipment based on standard operation-taking 220kV transformer substation as an example | |
CN110429593A (zh) | 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配电最优容载比确定方法 | |
CN116050945B (zh) | 一种用于配电网末端低压台区降损分析评价系统及方法 | |
Du et al. | Research on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Based on Combined Weight TOPSIS Theory | |
Tan et al. |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put-Output Benefi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Sub-Voltage Level | |
CN118674484A (zh) | 变压器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