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9276A - 一种组合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9276A
CN104929276A CN201510358394.2A CN201510358394A CN104929276A CN 104929276 A CN104929276 A CN 104929276A CN 201510358394 A CN201510358394 A CN 201510358394A CN 104929276 A CN104929276 A CN 104929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l
wall
rolling chock
rolling
dec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83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思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ANYANG STEEL STRU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ANYANG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ANYANG STEEL 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ANYANG STEEL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83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9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9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9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墙,设置于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之间,包括顶龙骨、底龙骨、侧龙骨和填充板,所述顶龙骨与底龙骨互相正对设置,且两者的两端均分别嵌入相邻两所述立柱内;所述侧龙骨一端设置在所述顶龙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底龙骨上;所述填充板可拆卸地填充于所述侧龙骨与所述立柱、顶龙骨和底龙骨所形成的空间内,和/或可拆卸地填充于相邻两根所述侧龙骨与顶龙骨、底龙骨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外侧,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内侧。本发明所公开的组合墙,为内、中、外三层保温隔热板夹带两层空气层的保温、隔热、隔音的组合墙体,即由三层墙板与各龙骨组合而成的抗震和绿色环保的拼装式墙体。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墙。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组合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和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各类风格迥异的建筑和建材层出不穷。
以建筑墙体为例,传统的建筑物墙体一般是由传统的建筑建材——烧结砌块修建而成。以烧结砌块构建的墙体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且能够承受较大重量,对于一般用途的墙体而言性能足够。但是,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环保型和舒适性等要求的提高,以烧结砌块为代表的传统建材,其隐藏的弊端已逐渐暴露,比如污染环境、破坏植被等,为了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烧结砌块等建材由于上述致命缺陷,现已出现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建材黑名单上。更重要的,烧结砌块等建材由于自身水泥胶接的结构限制,往往在墙体内无法与建筑结构有机地结合,当发生地震灾害等危急情况下,烧结砌块墙体在面对地震横纵波时将会整体同时倒塌,造成建筑物内没有可供人员逃生的空间。针对此,市面上出现了一批轻质条板墙体建材,试图以密度较小而强度较大的建材作为墙体主材料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然而,由于传统建筑结构的固有弊端,和烧结砌块墙体一样,此类轻质条板建材构建的墙体仍然面临着难以与建筑结构有效结合的难题。
因此,如何改进传统墙体结构,使其与建筑结构有效地结合,进而普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环保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墙,通过改进的墙体结构和建造方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使建筑绿色环保。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组合墙的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墙,设置于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之间,包括顶龙骨、底龙骨、侧龙骨、填充板、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
所述顶龙骨与底龙骨互相正对设置,且两者的两端均分别嵌入相邻两所述立柱内;
所述侧龙骨一端设置在所述顶龙骨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底龙骨上;
所述填充板可拆卸地填充于所述侧龙骨与所述立柱、顶龙骨和底龙骨所形成的空间内,和/或可拆卸地填充于相邻两根所述侧龙骨与顶龙骨、底龙骨所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外侧面,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侧龙骨的长度方向同时垂直于所述顶龙骨和底龙骨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各所述侧龙骨均匀设置在所述顶龙骨和底龙骨之间,且相邻两侧龙骨的间距与所述填充板的宽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顶龙骨和底龙骨均为U型轻钢龙骨,所述侧龙骨为C型轻钢龙骨,且所述侧龙骨的两端分别置入所述顶龙骨和底龙骨的U形凹槽内并机械锚固。
优选地,所述填充板为横截面呈蜂窝结构的秸秆-水泥复合板。
优选地,所述填充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视窗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为彩钢压花装饰面板和聚氨酯保温层复合而成的带有防水插接口和安装板带的墙板,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为印花铝板和聚氨酯保温层复合而成的带有安装插接口和安装板带的墙板。
优选地,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上与所述侧龙骨相接触的部分,以及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上与所述侧龙骨相接触的部分均设置有用于阻断冷热桥效应的断热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墙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S1)将顶龙骨和底龙骨的两端分别嵌入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内,并使所述顶龙骨与所述底龙骨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
S2)将侧龙骨设置在所述顶龙骨与底龙骨之间,并使所述侧龙骨一端与所述顶龙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龙骨相连;
S3)将填充板填充在所述侧龙骨与所述立柱、顶龙骨和底龙骨所形成的空间内,和/或填充在相邻两根所述侧龙骨与所述顶龙骨和底龙骨所形成的空间内;
S4)将所述填充板分别与所述顶龙骨、底龙骨、侧龙骨和/或立柱可拆卸地固定;
S5)将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的外侧面;
S6)将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的内侧面。
优选地,在步骤S4)中所述填充板通过自攻螺栓分别与所述顶龙骨、底龙骨、侧龙骨和/或立柱锚固。
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墙,设置于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之间,主要包括顶龙骨、底龙骨、侧龙骨、填充板、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其中顶龙骨和底龙骨互相正对设置,意即互相平行,并且顶龙骨和底龙骨的两端均分别嵌入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内。此时相邻的两根立柱和顶龙骨、底龙骨一起构成了组合墙体的大框架。而侧龙骨设置在顶龙骨和底龙骨之间,并且侧龙骨的一端与顶龙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龙骨固定连接。此时,组合墙体的整体框架搭建完毕,侧龙骨和立柱之间,以及相邻两根侧龙骨之间,和顶龙骨、底龙骨一起形成了封闭空间。而填充板就设置在该封闭空间内,其形状尺寸和封闭空间相匹配,当完全填充了封闭空间后,再将填充板与侧龙骨、顶龙骨、底龙骨和/或立柱可拆卸地固定。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外侧面,内墙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内侧面。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墙,由于整体框架为立柱、顶龙骨、底龙骨和侧龙骨互相配合的结构形式,因此组合墙体是以骨架—填充架构为基础的新型墙体结构。该结构将顶龙骨、底龙骨嵌入建筑物内的立柱中,实现墙体结构与建筑结构的可靠连接,再将侧龙骨设置在顶龙骨、底龙骨之间并固定在两者之上,使各龙骨与立柱、建筑物之间有机结合、互相支撑,形成整体架构。该结构中间存在许多封闭空间,由侧龙骨和立柱、顶龙骨、底龙骨所形成或者相邻两侧龙骨与顶龙骨、底龙骨所形成,最后将填充板填充进该封闭空间并与四周的龙骨或立柱固定后,再将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分别紧贴在墙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完整的组合墙就此形成。该架构主要通过立柱来承受重量,通过顶龙骨、底龙骨和侧龙骨来承受地震时产生的震荡与冲击,由于顶龙骨、底龙骨和侧龙骨的结构精干、强度足够,彼此又形成类似桁架结构,因此对抗地震的冲击能力较高,填充板可拆卸地填充在各龙骨之间或各龙骨与立柱所形成的网状封闭空间内,受到的地震冲击经过龙骨和立柱的缓和而较小,降低了墙体倒塌的概率,并且由于填充板是可拆卸地设置在各龙骨上的,因此还可以对其进行拆分并回收再利用,通过此种方式循环使用填充板,极大提高了组合墙体原材料的使用率。而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外侧面,同时内墙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内侧面,使得组合墙具备保温、装饰、隔音、防水的特点。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墙,通过龙骨—填充的墙体结构保证建筑物具备较高程度的抗震能力,并通过可回收利用的填充板结构保证组合墙体具备较高程度的利用率,通过填充板、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的内、中、外三成不同功能的墙板与各龙骨组成拼装式的墙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横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图2中:
立柱—1,顶龙骨—2,底龙骨—3,侧龙骨—4,填充板—5,通孔—501,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内墙装置集成墙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组合墙设置在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主要包括顶龙骨2、底龙骨3、侧龙骨4、填充板5、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
其中,立柱1是建筑物的常见结构,主要用于承受建筑物自身的大部分重量,类似承重梁,其两端分别连接着房顶和地板,而组合墙就设置在相邻的两根立柱1之间。
顶龙骨2和底龙骨3均设置在建筑物内相邻的两根立柱1之间,并且顶龙骨2和底龙骨3互相正对设置,此外顶龙骨2和底龙骨3的两端都分别嵌入在两根立柱1内固定。一般情况下,顶龙骨2还可以和建筑物内的房梁或者顶板相贴合,而底龙骨3还可以和建筑物内的地板相贴合。此时,顶龙骨2、底龙骨3和两根立柱1就形成了较大的框架结构。
侧龙骨4设置在顶龙骨2和底龙骨3之间,准确地说,侧龙骨4的一端设置在顶龙骨2上,而另一端设置在底龙骨3上。如此,侧龙骨4的存在就将顶龙骨2、底龙骨3和立柱1所形成的框架结构分割成具有多个网状空间的类似桁架的结构。侧龙骨4的数量不一定,具体可以根据组合墙体的尺寸而选择。比如侧龙骨4的数量只有1根,那么侧龙骨4就将上述整体的框架结构分割成两个较小的空间,并且由于该两个空间的四周由立柱1、顶龙骨2、底龙骨3围成,因此该空间是封闭空间。如果组合墙尺寸较大,那么侧龙骨4的数量就可以适当增多,此时整体框架结构将被侧龙骨4分割成更多份空间,该空间由相邻的两根侧龙骨4和顶龙骨2、底龙骨3所形成,也是封闭空间。此处优选地,在将侧龙骨4设置在顶龙骨2和底龙骨3上时,可将侧龙骨4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同时垂直于顶龙骨2和底龙骨3的长度反向。如此设置,侧龙骨4将会把前述较大的框架结构分割为全为矩形状的封闭空间,有利于后续填充板5的制作和安装。当然,侧龙骨4在顶龙骨2和底龙骨3上的设置方式并不一定,其余比如将侧龙骨4倾斜地设置在顶龙骨2和底龙骨3上也同样可行。
进一步地,在将侧龙骨4设置在顶龙骨2和底龙骨3上时,还可以将各根侧龙骨4均匀地间隔开,使任意相邻的两根侧龙骨4之件的封闭空间相等(当然,侧龙骨4与立柱1之间的封闭空间仍然可能与相邻两根侧龙骨4之间的封闭空间不等),同时将众均等的封闭空间的间距设置为与填充板5的宽度相等。如此设置,前述整体框架结构将被分割为众多互相平行的、大小相等的封闭空间,更接近与传统的桁架结构。此种结构,将使组合墙具备模数化设计要求,并符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条件,并可以使用模块化的填充板5进行组合拼装式施工,如同搭积木式地安装方式,使组合墙的组装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更具市场推广性。当然,各侧龙骨4在顶龙骨2和底龙骨3上的设置方式并不一定需要均匀间隔,不均等的封闭空间同样可以与不同尺寸的填充板5相配合。
此外,为了加强侧龙骨4与顶龙骨2、底龙骨3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将顶龙骨2和底龙骨3设置为U型轻钢龙骨,而侧龙骨4为C型轻钢龙骨,再将侧龙骨4的两端分别置入顶龙骨2和底龙骨3的U形凹槽内,再通过机械锚固的方式加强连接关系。采用U型轻钢龙骨的顶龙骨2和底龙骨3承重能力更强,抗震能力更佳,而采用C型轻钢龙骨的侧龙骨4则具有一定程度的金属延展性,能够与填充板5更紧密地结合。当然,顶龙骨2和底龙骨3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并不一定局限于U型轻钢龙骨,其余比如H型轻钢龙骨也同样可行;而侧龙骨4也不局限于C型轻钢龙骨,其余比如Z型轻钢龙骨结构也可以采用。
填充板5占了组合墙体的大部分体积,顾名思义,该填充板5可拆卸地填充在上述侧龙骨4与立柱1、顶龙骨2和底龙骨3所形成的空间内,以及/或者可拆卸地填充在相邻两根侧龙骨4与顶龙骨2、底龙骨3所形成的空间内。当然,为使填充板5与侧龙骨4、顶龙骨2、底龙骨3成为一个整体,在填充板5完全填充到相应封闭空间内后,还需将填充板5与周围的结构可拆卸地固定,比如通过机械锚固或者填塞填充板5与各龙骨之间的缝隙。
此外,为了提高填充板5的环保和防火性能,可将填充板5设置为秸秆-水泥复合板的形式,该秸秆-水泥复合板是一种轻质复合条板,由秸秆层和水泥层结合而成,由于秸秆层密度较小,质量较轻,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缓冲地震冲击的能力;填充板5选用秸秆和水泥作为原材料,相比于现有技术,环保性能大幅提升,并且还能降低成本;并且由于该板的横截面呈蜂窝结构,利用蜂窝结构的力学特性可进一步提高填充板5的抗震性能。重要的是,秸秆-水泥复合板还具备超强的防火阻断能力,经消防检测中心检测,在1500℃的高温下灼烧5小时,填充板5无任何变形及烧蚀,耐火等级达A1级。当然,填充板5的结构并不仅限于秸秆-水泥复合板,其余普通类型的条板也同样可取。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横截面剖视图。
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紧贴在墙体的外侧面,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紧贴在墙体的内侧面。需要说明的是,墙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是相对的,其任何一个侧面都可以为外侧面或内侧面。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均是复合板结构,本实施例中,将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设置为彩钢压花装饰面板和聚氨酯保温层复合而成的带有防水插接口和安装板带的墙板。同时,本实施例还将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设置为印花铝板和聚氨酯保温层复合而成的带有安装插接口和安装板带的墙板。如此设置,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将同时具备保温、耐火、装饰和防水等特性,经试验测试,外墙保温装置集成墙板6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的耐火等级可达到B1级,无论火源从室内或室外均不能穿透墙体,龙骨结构隐藏在填充板5中更加安全,使建筑物的整体防火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此外,由于填充板5、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的共同作用,组合墙体的结构就形成了三层保温夹带两层中空的超强保温体,经试验测试,可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损失8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彩钢压花装饰面板和聚氨酯保温层的复合结构,其余比如印花铝板和泡沫聚苯板的复合结构也可以采用;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的结构也并不局限于印花铝板和聚氨酯保温层的复合结构,其余比如彩钢压花装饰面板和泡沫聚苯板的复合结构也可以采用。
进一步地,为了减轻侧龙骨4在建筑结构内可能出现的冷热桥效应,本实施例还在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上与侧龙骨4相接触的部分设置了断热条,同时在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上与侧龙骨4相接触的部分也设置了断热条,该断热条可为泡沫胶条等形式,能够有效阻断侧龙骨4上冷热桥的形成,降低冷热桥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组合墙,由于整体框架为立柱1、顶龙骨2、底龙骨3、侧龙骨4、填充板5、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互相配合的结构形式,因此组合墙体是以骨架—填充架构为基础的新型墙体结构。该结构将顶龙骨2、底龙骨3嵌入建筑物内的立柱1中,实现墙体结构与建筑结构的可靠连接,再将侧龙骨4设置在顶龙骨2、底龙骨3之间并固定在两者之上,使各龙骨与立柱1、建筑物之间有机结合、互相支撑,形成整体架构。该架构主要通过立柱1来承受重量,通过顶龙骨2、底龙骨3和侧龙骨4来承受地震时产生的震荡与冲击,由于顶龙骨2、底龙骨3和侧龙骨4的结构精干、强度足够,彼此又形成类似桁架结构,因此对抗地震的冲击能力较高。填充板5可拆卸地填充在各龙骨之间或各龙骨与立柱1所形成的网状封闭空间内,受到的地震冲击经过龙骨和立柱1的缓和而较小,降低了墙体倒塌的概率。更重要的,填充板5可以进行拆分回收再利用,通过此种方式循环使用填充板5的原材料,提高了原材料的使用率(经试验测试可达95%),进而大幅降低了组合墙制造的成本,使得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此外,而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外侧面,同时内墙装饰集成墙板紧贴在墙体内侧面,使得组合墙具备保温、装饰、隔音、防水的特点。因此使用该组合墙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较高,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同时组合墙通过填充板、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的内、中、外三成不同功能的墙板与各龙骨组成拼装式的墙体,较之现有技术大幅提高了绿色环保性能,通过龙骨—填充的组合建筑方式,相比于传统建筑方式更具市场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此外,考虑到组合墙体也应具备普通墙体的功能,本实施例还在填充板5上设置了用于安装视窗的通孔501,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墙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墙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墙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将顶龙骨2和底龙骨3的两端分别嵌入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1内,并使所述顶龙骨2与所述底龙骨3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
S2)将侧龙骨4设置在所述顶龙骨2与底龙骨3之间,并使所述侧龙骨4一端与所述顶龙骨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龙骨3相连;
S3)将填充板5填充在所述侧龙骨4与所述立柱1、顶龙骨2和底龙骨3所形成的空间内,和/或填充在相邻两根所述侧龙骨4与所述顶龙骨2和底龙骨3所形成的空间内;
S4)将所述填充板5分别与所述顶龙骨2、底龙骨3、侧龙骨4和/或立柱1可拆卸地固定;
S5)将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紧贴在墙体的外侧面;
S6)将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紧贴在墙体的内侧面。
其中,在步骤S4)中,填充板5可以通过自攻螺栓的形式分别与顶龙骨2、底龙骨3、侧龙骨4和/或立柱1锚固。当然,填充板5与其周围结构的固定方式很多,并不局限于通过自攻螺栓锚固的形式,其余比如通过螺钉、铆钉甚至焊接的方式都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墙,设置于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龙骨(2)、底龙骨(3)、侧龙骨(4)、填充板(5)、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和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
所述顶龙骨(2)与底龙骨(3)互相正对设置,且两者的两端均分别嵌入相邻两所述立柱(1)内;
所述侧龙骨(4)一端设置在所述顶龙骨(2)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底龙骨(3)上;
所述填充板(5)可拆卸地填充于所述侧龙骨(4)与所述立柱(1)、顶龙骨(2)和底龙骨(3)所形成的空间内,和/或可拆卸地填充于相邻两根所述侧龙骨(4)与顶龙骨(2)、底龙骨(3)所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紧贴在墙体外侧面,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紧贴在墙体内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龙骨(4)的长度方向同时垂直于所述顶龙骨(2)和底龙骨(3)的长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龙骨(4)均匀设置在所述顶龙骨(2)和底龙骨(3)之间,且相邻两侧龙骨(4)的间距与所述填充板(5)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龙骨(2)和底龙骨(3)均为U型轻钢龙骨,所述侧龙骨(4)为C型轻钢龙骨,且所述侧龙骨(4)的两端分别置入所述顶龙骨(2)和底龙骨(3)的U形凹槽内并机械锚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板(5)为横截面呈蜂窝结构的秸秆-水泥复合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板(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视窗的通孔(50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为彩钢压花装饰面板和聚氨酯保温层复合而成的带有防水插接口和安装板带的墙板,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为印花铝板和聚氨酯保温层复合而成的带有安装插接口和安装板带的墙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上与所述侧龙骨(4)相接触的部分,以及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上与所述侧龙骨(4)相接触的部分均设置有用于阻断冷热桥效应的断热条。
9.一种组合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将顶龙骨(2)和底龙骨(3)的两端分别嵌入建筑物的相邻两根立柱(1)内,并使所述顶龙骨(2)与所述底龙骨(3)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
S2)将侧龙骨(4)设置在所述顶龙骨(2)与底龙骨(3)之间,并使所述侧龙骨(4)一端与所述顶龙骨(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龙骨(3)相连;
S3)将填充板(5)填充在所述侧龙骨(4)与所述立柱(1)、顶龙骨(2)和底龙骨(3)所形成的空间内,和/或填充在相邻两根所述侧龙骨(4)与所述顶龙骨(2)和底龙骨(3)所形成的空间内;
S4)将所述填充板(5)分别与所述顶龙骨(2)、底龙骨(3)、侧龙骨(4)和/或立柱(1)可拆卸地固定;
S5)将所述外墙保温装饰集成墙板(6)紧贴在墙体的外侧面;
S6)将所述内墙装饰集成墙板(7)紧贴在墙体的内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填充板(5)通过自攻螺栓分别与所述顶龙骨(2)、底龙骨(3)、侧龙骨(4)和/或立柱(1)锚固。
CN201510358394.2A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组合墙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929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8394.2A CN104929276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组合墙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8394.2A CN104929276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组合墙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9276A true CN104929276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1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8394.2A Pending CN104929276A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组合墙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927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0128A (zh) * 2016-07-20 2016-12-14 黄俊玮 一种无机复合材料及由其制得的组合墙和楼房
CN107190889A (zh) * 2017-06-21 2017-09-22 中天建设集团浙江钢构有限公司 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49590A (zh) * 2017-12-30 2018-05-18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墙面及装饰方法
CN108945289A (zh) * 2018-07-05 2018-12-07 安徽睿知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船舱轻质蜂窝壁板及拼装工艺
CN109162377A (zh) * 2018-10-19 2019-01-08 四川三阳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建筑墙体
CN109779096A (zh) * 2018-11-23 2019-05-21 云南建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复合内墙板系统及其装配方法
CN110130601A (zh) * 2019-04-26 2019-08-16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集成装饰保温拼装围护墙板及其安装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6290A (zh) * 2004-01-02 2004-12-22 李安海 多功能复合隔热保温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95655U (zh) * 2014-04-17 2014-08-27 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龙骨隔墙
CN204919877U (zh) * 2015-06-25 2015-12-30 四川三阳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6290A (zh) * 2004-01-02 2004-12-22 李安海 多功能复合隔热保温隔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95655U (zh) * 2014-04-17 2014-08-27 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龙骨隔墙
CN204919877U (zh) * 2015-06-25 2015-12-30 四川三阳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墙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0128A (zh) * 2016-07-20 2016-12-14 黄俊玮 一种无机复合材料及由其制得的组合墙和楼房
CN107190889A (zh) * 2017-06-21 2017-09-22 中天建设集团浙江钢构有限公司 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8049590A (zh) * 2017-12-30 2018-05-18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墙面及装饰方法
CN108945289A (zh) * 2018-07-05 2018-12-07 安徽睿知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船舱轻质蜂窝壁板及拼装工艺
CN109162377A (zh) * 2018-10-19 2019-01-08 四川三阳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建筑墙体
CN109779096A (zh) * 2018-11-23 2019-05-21 云南建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复合内墙板系统及其装配方法
CN110130601A (zh) * 2019-04-26 2019-08-16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集成装饰保温拼装围护墙板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9276A (zh) 一种组合墙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38963B (zh) 一种快捷装配式集成房屋及其建造方法
Gerard et al. Fire safety challenges of tall wood buildings
US20120167507A1 (en) Building Panels with Support Members Extending Partially Through the Panels and Method Therefor
CN202467240U (zh) 组装式钢结构中空建筑
US9499973B2 (en) Ecological building and insulation structural body thereof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insulation structural body
CN1460757A (zh) 复合轻板快装式建筑体系
CN101457552A (zh) 一种复合空心板房屋及其建造方法
CN204919877U (zh) 一种组合墙
CN106592825A (zh) 一种装配式木框架节能剪力墙
CN101906818B (zh) 组装式抗震板房
CN104805928A (zh) 泵浇芯材纤维板覆面夹心保温外墙
CN210263610U (zh) 一种保温预制墙板结构
CN207436368U (zh) 多功能低能耗阻燃塑钢结构复合板
CN207484670U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泡沫混凝土集成房屋
CN211774584U (zh) 一种薄壁结构蜂窝复合模块装配房
CN205348439U (zh) 一种防火抗爆板
CN109322521A (zh) 钢结构集成房屋体系
CN210216826U (zh) 一种抗震保温的中空钢网墙
CN102839768A (zh) 一种双向密肋模卡墙体的施工方法
CN210797978U (zh) 一种铝蜂窝芯填充的轻钢龙骨复合墙体
CN105926838B (zh) 模块化木结构夹心被动墙板及墙体建造方法
Causevic et al. Cross-laminated timber (CLT) application in multi-storey buildings
CN111593834A (zh) 一种喷筑式石膏三层保温复合双层外墙墙体及制备方法
CN105201231A (zh) 防火保温的集装箱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