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3870A - 插秧机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3870A
CN104883870A CN201380068822.7A CN201380068822A CN104883870A CN 104883870 A CN104883870 A CN 104883870A CN 201380068822 A CN201380068822 A CN 201380068822A CN 104883870 A CN104883870 A CN 104883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mounting table
rice shoot
rice
suppor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8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3870B (zh
Inventor
松尾宪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83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3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3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3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在秧苗载置台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能够防止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切实地利用栽插爪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秧苗垫),作为解决手段,在具备构成为能够在下导轨(24)(导轨)上移动的秧苗载置台(25)的插秧机(1)中,具备支承部件(26),该支承部件(26)构成为对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

Description

插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各种涉及一边前进行驶、一边在水田种植秧苗的插秧机的技术。
上述插秧机构成为具备栽插爪、导轨以及秧苗载置台等,并与秧苗载置台的往复移动同步地驱动栽插爪来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秧苗垫),连续地进行种植作业(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插秧机的导轨构成为具备上导轨和下导轨,并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框体等。
上述插秧机的秧苗载置台构成为:在支承于导轨的状态(下部支承于下导轨、上部支承于上导轨的状态)下,能够在导轨上左右往复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2382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插秧机中,为了用栽插爪切实地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优选将从栽插爪到秧苗载置台(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垫)的距离保持为规定的范围内的距离。
但是,在上述插秧机中,在秧苗载置台位于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因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秧苗垫)的重量,有时在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下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变形)的情况。
而且,在上述插秧机中,在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的挠曲增大,而不能将从栽插爪到秧苗载置台的距离保持为规定的范围内的距离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利用栽插爪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秧苗垫)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状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在秧苗载置台位于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能够防止导轨上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切实地利用栽插爪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即,在技术方案1中,一种插秧机,具备构成为能够在导轨上移动的秧苗载置台,该插秧机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构成为对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
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支承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秧苗载置台位于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该支承部件被所述秧苗载置台支承,由此对欲变形的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
在技术方案3中,所述导轨具有:主导轨、和连结于所述主导轨的延长导轨,所述支承部件以从所述导轨的所述主导轨到所述延长导轨的方式配置。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即,根据本发明,在秧苗载置台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能够防止导轨的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切实地利用栽插爪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的秧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5(a)是表示该插秧机的秧苗载置台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该插秧机的秧苗载置台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支承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支承部件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9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10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主视图。
图11是表示该插秧机的栽插部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插秧机1构成为具备行驶部2和栽插部3,并且一边使行驶部2前进行驶、一边在栽插部3中将多垄(例如,八垄)的秧苗种植于水田。插秧机1构成为在行驶部2的后部经由升降连杆机构10而设置有栽插部3。
插秧机1的行驶部2构成为:在前部搭载发动机11,在前下部经由前桥箱而支承前轮12,在后下部经由后桥箱而支承后轮13。
行驶部2构成为:发动机11被机罩14覆盖,在机罩14的后方配置仪表板15,在仪表板15的上方配置方向盘16,在方向盘16的后方配置驾驶座17。
行驶部2构成为:在驾驶座17的侧部配置行驶变速杆、种植升降兼作业行驶变速用副变速杆、以及种植灵敏度调节杆等,在仪表板15的下方的台阶上配设离合器踏板以及制动踏板等。
如图1~图4所示,插秧机1的栽插部3构成为:具备插秧机船体20、变速箱、传动箱21、旋转箱22、栽插爪23、导轨、秧苗载置台25、支承部件26、托架27以及抵接部件28。
栽插部3构成为:在下部配置插秧机船体20,经由连结管以从变速箱向后方突出的方式配置传动箱21,在传动箱21的后部配置旋转箱22,在旋转箱22的两侧配置一对栽插爪23。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导轨构成为:具备下导轨24和上导轨,并利用下导轨24以及上导轨来支承秧苗载置台25。导轨的下导轨24以及上导轨以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框体等。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秧苗载置台25配设为前高后低地倾斜,并构成为在其后面载置秧苗(秧苗垫)。
秧苗载置台25构成为能够在导轨的左右端部之间往复移动。
秧苗载置台25构成为:在支承于导轨的状态下(下部支承于下导轨24、上部支承于上导轨的状态),能够在导轨(下导轨24)上左右移动。
这样,插秧机1构成为:一边使行驶部2前进行驶、一边使栽插部3的秧苗载置台25左右往复移动(参照图5),并与上述栽插部3的秧苗载置台25的往复移动同步地驱动栽插爪23,利用该栽插爪23来刮取载置于秧苗载置台25的秧苗(秧苗垫),来连续地进行种植作业。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下导轨24构成为具有:配置于中央侧的主导轨24a、和连结于主导轨24a的延长导轨24b。
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是从主导轨24a向左侧或右侧延长大致相当于半垄的长度的导轨,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导轨24a进行拆装。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通过连结撑条、螺栓等固定于主导轨24a。
在插秧机1中,栽插部3的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构成为下导轨24(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左端部以及右端部)的一部分。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构成为:从下方支承下导轨24(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的左端部或右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
支承部件26分别配置于下导轨24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两个端部。
如上所述,在具备构成为对栽插部3的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26的插秧机1中,在秧苗载置台25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时、能够防止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特别是下导轨24的主导轨24a与延长导轨24b的边界部分)产生挠曲(下导轨24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变形)。
如图6或图7所示,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具有上部26a、下部26b以及中间部26c。
支承部件26构成为:在两处分别以折弯90度的方式形成有平板状的部件,并且短边方向的两个端部(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向同一方向突出。从侧面观察时支承部件26形成为近似“コ”字形。
在支承部件26中,上述折弯并突出的两个端部中的一方构成为其上部26a,另一方构成为其下部26b,上部26a与下部26b之间的部分构成为中间部26c。
如图2~图4所示,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托架27构成为对抵接部件28斤进行支承。
托架27分别配置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托架27配置于秧苗载置台25以及下导轨24(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的前表面侧。
托架27通过螺栓等固定设置于秧苗载置台25的前下部。托架27构成为:固定于秧苗载置台25,在秧苗载置台25左右往复移动时与该秧苗载置台25一起移动。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抵接部件28构成为与支承部件26的上部26a(上部26a的下表面)抵接。
抵接部件28分别配置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抵接部件28配置于秧苗载置台25以及下导轨24(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的前表面侧。
抵接部件28被托架27支承而配置于秧苗载置台25的前下部。
抵接部件28构成为:支承于托架27,由此在秧苗载置台25左右往复移动时与该秧苗载置台25一起移动。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通过撑条、螺栓等固定于下导轨24。
支承部件26配置于秧苗载置台25以及下导轨24的前表面侧。
支承部件26配置为其开口侧朝向秧苗载置台25以及下导轨24侧。支承部件26配置为其开口侧朝向后上方。支承部件26配置为使上部26a以及下部26b朝后上方突出。
支承部件26配置为利用上部26a和下部26b来夹持抵接部件28和下导轨24。支承部件26配置为:上部26a位于抵接部件28的上方,下部26b位于下导轨24的下方,中间部26c位于秧苗载置台25以及下导轨24(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的前表面侧。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配置为:上部26a的内表面与抵接部件28的上表面抵接,其下部26b的内表面与下导轨24的下表面抵接。
支承部件26构成为:由于其上部26a的内表面与抵接部件28的上表面抵接,因此在秧苗载置台25(抵接部件28)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时,经由与支承部件26的上部26a抵接的抵接部件28而被秧苗载置台25(向上方)支承。
支承部件26构成为:由于其下部26b的内表面与下导轨24的下表面抵接,因此经由上述抵接部件28而被秧苗载置台25(向上方)支承,由此,对因载置于秧苗载置台25的秧苗(秧苗垫)的重量而欲向下方变形的下导轨24(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向上方)进行支承。
而且,在插秧机1中,随着秧苗载置台25(以及抵接部件28)从中央侧向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侧移动,支承部件26的上部26a的与抵接部件28抵接的抵接部位、以及支承部件26的下部26b的与下导轨24抵接的抵接部位,从中央侧向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侧移动。
如上所述,在插秧机1中,在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时,被秧苗载置台25(向上方)支承,由此,对欲(向下方)变形的下导轨24(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向上方)进行支承,由于以该方式构成秧苗载置台25,因此在秧苗载置台25位于导轨的上述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下导轨24的延长导轨24b)时,能够切实地防止该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配置为:以夹持下导轨24(导轨)的主导轨24a与延长导轨24b的边界部分的方式,从主导轨24a到延长导轨24b。
支承部件26构成为其下部26b通过螺栓等固定于下导轨24(导轨)的主导轨24a与连结导轨。
如上所述,在插秧机1中,由于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配置为:从下导轨24(导轨)的主导轨24a到延长导轨24b,因此根据插秧机1,在秧苗载置台25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能够切实地防止下导轨24的主导轨24a与延长导轨24b的边界部分产生挠曲。
支承部件26构成为:支承部件26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侧端(外侧端)到达下导轨24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最端部(外侧端)的位置。
这样,在插秧机1中,由于以如下方式构成支承部件26,即:该支承部件26以从下导轨24的主导轨24a到延长导轨24b的方式配置,并且使支承部件26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侧端(外侧端)到达下导轨24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最端部(外侧端),因此即使秧苗载置台25位于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最端部(外侧端)时,也能够切实地防止下导轨24(导轨)的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的端部产生挠曲。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抵接部件28构成为:能够顺利地进行秧苗载置台25的左右的往复移动。
抵接部件28由辊构成。
抵接部件28(辊)构成为:被旋转轴29支承于托架27,若秧苗载置台25进行左右的往复移动,则抵接部件28一边与支承部件26的上部26a抵接、一边旋转。这样,抵接部件28构成为能够顺利地进行秧苗载置台25的左右的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在插秧机1中,由于栽插部3的抵接部件28构成为能够顺利地进行秧苗载置台25的左右的往复移动,因此即便插秧机1具备支承部件26,也能够防止秧苗载置台25的往复移动时发生不良状况,并且能够抑制支承部件26磨损。
另外,抵接部件28也可以构成为:栽插部3的抵接部件28为了顺利地进行秧苗载置台25的左右的往复移动,因此在秧苗载置台25进行左右的往复移动时,减少在抵接部件28与支承部件26的上部26a的抵接部位产生的摩擦阻力。
例如,以如下方式构成支承部件26,即:在抵接部件28的上表面(与支承部件26的上部26a抵接的面)形成单个或多个半球状的凸部28a(参照图8或图9)、或者形成与秧苗载置台25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条纹状的凸部28b(参照图10或者图11),而使抵接部件28与支承部件26的上部26a点接触或者线接触,由此在秧苗载置台25进行左右的往复移动时,减少与支承部件26的上部26a抵接的抵接部位产生的摩擦阻力。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托架27,具有左右一对突出部27a、27a。
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防止异物(例如泥水、垃圾等)从突出部27a的外侧侵入突出部27a的内侧(抵接部件28侧)。
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在两处分别以折弯90度的方式形成有平板状的部件,并且左右两侧部(左侧部的一部分以及右侧部的一部分)向同一方向(支承部件26侧)突出。在俯视观察时,托架27的突出部27a形成为近似“コ”字型。
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向支承部件26侧突出。
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分别位于抵接部件28的左右(抵接部件28的秧苗载置台25朝向左右的移动方向)。
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在从秧苗载置台25的左右的移动方向(左方或者右方)观察时,抵接部件28的至少一部分(抵接部件28的大约1/3)被隐藏。
如上所述,栽插部3的托架27构成为:具有突出部27a,托架27的突出部27a防止异物(例如泥水、垃圾等)从突出部27a的外侧侵入突出部27a的内侧,根据该插秧机1,能够防止因异物侵入托架27的内侧而导致抵接部件28的旋转动作产生不良状况。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其前端(突出方向侧端部(支承部件26侧端部))位于支承部件26的中间部26c的内表面的附近。
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其前端向比抵接部件28靠支承部件26侧突出。
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在其前端与支承部件26的中间部26c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如上所述,栽插部3的托架27的突出部27a构成为:其前端(突出方向侧端部(支承部件26侧端部))位于支承部件26的中间部26c的内表面附近,根据该插秧机1,在秧苗载置台25向左右往复移动而使得托架27移动时,能够用托架27的突出部27a的前端将附着于支承部件26的中间部26c的内表面的异物(例如泥水、垃圾等)刮落。
因此根据插秧机1,能够防止因附着于支承部件26的中间部26c的内表面的异物增加而导致秧苗载置台25的左右移动动作产生不良状况,并且能够防止抵接部件28的旋转动作产生不良状况。
插秧机1的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配置为其开口侧朝向后上方,并构成为下部26b与中间部26c的边界部分(上述折弯的两处中的下方侧的角部分)位于支承部件的中间部26c与下部26b中的最下端。
支承部件26具有多个(三个)排出孔27a。
支承部件26的排出孔27a构成为将存积于支承部件26的内侧的异物(例如泥水、垃圾等)排出。
支承部件26的排出孔27a形成为从支承部件26的外表面嵌通于内表面。支承部件26的排出孔27a形成为:使下部26b与中间部26c的边界部分(指示部件的中间部26c与下部26b中的最下端部)的一部分切缺。支承部件26的排出孔27a形成为从下部26b到中间部26c。
如上所述,栽插部3的支承部件26具有排出孔27a,并构成为支承部件26的排出孔27a将存积于支承部件26的内侧的异物(例如泥水、垃圾等)排出,在该插秧机1中,能够防止因存积于支承部件26的中间部26c的内表面的异物增加而导致秧苗载置台25的左右的移动动作产生不良状况,并且能够防止抵接部件28的旋转动作产生不良状况。
附图标记说明:1...插秧机;2...行驶部;3...栽插部;24...下导轨(导轨);25...秧苗载置台;26...支承部件;27...托架;28...抵接部件。

Claims (3)

1.一种插秧机,具备构成为能够在导轨上移动的秧苗载置台,该插秧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构成为对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秧苗载置台位于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时,该支承部件被所述秧苗载置台支承,由此对欲变形的所述导轨的所述秧苗载置台的移动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具有:主导轨、和连结于所述主导轨的延长导轨,
所述支承部件以从所述导轨的所述主导轨到所述延长导轨的方式配置。
CN201380068822.7A 2013-01-08 2013-12-13 插秧机 Active CN104883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1393A JP6017966B2 (ja) 2013-01-08 2013-01-08 田植機
JP2013-001393 2013-01-08
PCT/JP2013/083473 WO2014109174A1 (ja) 2013-01-08 2013-12-13 田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3870A true CN104883870A (zh) 2015-09-02
CN104883870B CN104883870B (zh) 2017-10-24

Family

ID=51166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822.7A Active CN104883870B (zh) 2013-01-08 2013-12-13 插秧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17966B2 (zh)
KR (1) KR101790764B1 (zh)
CN (1) CN104883870B (zh)
WO (1) WO20141091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1846B2 (ja) * 2015-11-24 2019-05-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苗植付装置
JP7023219B2 (ja) * 2018-12-17 2022-02-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苗植付け装置及び移植機
CN111990015A (zh) * 2020-09-11 2020-11-27 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一种浙贝生物碱含量检测试验的种植坑挖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8717U (zh) * 1980-12-08 1982-06-17
JP4537921B2 (ja) * 2005-09-16 2010-09-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田植機
JP4801423B2 (ja) * 2005-11-15 2011-10-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田植機
JP2008048678A (ja) * 2006-08-25 2008-03-06 Kubota Corp 苗植付け装置
JP2012105596A (ja) * 2010-11-18 2012-06-07 Yanmar Co Ltd 田植機における苗載台の支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99591A (ko) 2015-08-31
CN104883870B (zh) 2017-10-24
JP6017966B2 (ja) 2016-11-02
JP2014132845A (ja) 2014-07-24
WO2014109174A1 (ja) 2014-07-17
KR101790764B1 (ko)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3250B2 (ja) 田植機
CN104883870A (zh) 插秧机
CN110062576A (zh) 作业车辆
JP4705464B2 (ja) 移植機
JP2010213615A (ja) 田植機
CN109843038B (zh) 插秧机用的插栽爪及具备该插栽爪的插秧机
JP5385642B2 (ja) 田植機
JP2018000145A (ja) 苗移植機
JP5765830B2 (ja) 田植機
JP2006081552A (ja) 歩行型田植機
SE1250554A1 (sv) Växelspaksystem
JP6079970B2 (ja) 苗移植機
JP4087987B2 (ja) 田植機の植付部
JP6299893B2 (ja) 苗移植機
JP2008037317A (ja) 走行車両
JP5736842B2 (ja) クラッチ
JP4629909B2 (ja) 田植機の植付部
JP2015123015A5 (zh)
JP3737061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5862817B2 (ja) 苗移植機
JP2020099274A (ja) 作業機
JP6439760B2 (ja) 作業機
JP2016041084A (ja) 苗移植機
JP2013243967A (ja) 田植機
US517654A (en) N national lithooraphina oompah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