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5501A - 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5501A
CN104875501A CN201510080920.3A CN201510080920A CN104875501A CN 104875501 A CN104875501 A CN 104875501A CN 201510080920 A CN201510080920 A CN 201510080920A CN 104875501 A CN104875501 A CN 104875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dictyosome
medium
linear diameter
crossover si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09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井英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75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5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with differing diame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9/00Open-work fabr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101/00Inorganic fibres
    • D10B2101/20Metallic fib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424Mass of only fi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网体具有通过将沿第1方向而被设置的第1线材和沿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而被设置的第2线材以互不相同的方式编织而形成的网眼结构,并且通过将在第1线材与第2线材交叉的交叉部位处的第1线材的横截面面积设定为大于在该交叉部位处的第2线材的横截面面积而被构成。

Description

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沿第1方向而被设置的第1线材和沿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而被设置的第2线材以互不相同的方式编织而形成的网体、在第1线材与第2线材的编织方式方面具有特征的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将该网体应用于作为被喷出有液体的介质的支承部件的介质支承部的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将沿第1方向而被设置的第1线材和沿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而被设置的第2线材互不相同地编织而形成的网体,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于渔具、防虫网、金属网等各种领域中。
但是,关于网体的结构一致、且仅通过线材的线直径、种类或网眼的粗细等不同的网体的编织方式本身,没有特别的设计。
另外,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2所示,已经实施了将网体作为热转印式打印机的介质支承部的结构部件而应用的尝试。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在介质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上设置网眼等网带的结构。而且记载了如下技术,即,通过设置该网带从而使因加热而产生的蒸气从该网带的开口部向外部释放,因此可防止水分附着于介质上。
然而,网体如专利文献1、2所示被用作对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并且在该网体与该网体上的所述介质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将产生以下的问题。
若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1所示,当在通过将第1线材107与第2线材109以互不相同的方式编织而形成的网体上沿恒定方向、例如沿第1线材107的方向而输送作为介质的纸张103的情况下,存在该纸张103的前端角部105等被沿与该纸张103的输送方向X交叉的方向Y上被张紧的第2线材109卡住从而引起堵纸等输送不良的情况。另外,存在使纸张103的前端角部105等折弯或破损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757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175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有技术中没有的新结构的网体,并扩大网体的用途。
另外,在将网体用作介质支承部的情况下,减少介质被网体卡住的可能性。
另外,提供一种使用了网体的输送稳定性优异的液体喷出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具有网眼结构,所述网眼结构通过将沿第1方向而被设置的第1线材和沿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而被设置的第2线材以互不相同的方式编织而被形成,使在所述第1线材与第2线材交叉的交叉部位处的第1线材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在该交叉部位处的第2线材的横截面面积。
根据本方式,由于例如在将该网体使用于能够以由网体对介质进行支承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介质在所述网体上进行移动的介质支承部的用途的情况下,所述介质主要与横截面面积较大的第1线材接触并被支承,因此减少了因该介质的前端角部等被第2线材卡住而产生的输送不良或介质的破损等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方式中,所述第1线材的线直径大于所述第2线材的线直径。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第1线材的线直径大于所述第2线材的线直径,因此能够容易制造在所述交叉部位处的第1线材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在该交叉部位处的第2线材的横截面面积的网眼结构。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方式中,所述网体由不锈钢制作,所述第1线材的线直径被设定为300μm以下,所述第2线材的线直径被设定为70μm以上。
根据本方式,由于不锈钢是与其他多数的金属材料相比热传导率较低且不易冷却的材料,因此提高了在向该网体照射红外线等电磁波而进行加热的加热效率。另外,由于所述第1线材的线直径被设定为300μm以下,因此抑制在该网体上产生结露,从而降低了在该网体上存在介质的情况下的液体向介质的附着。另外,由于所述第2线材的线直径被设定为70μm以上,因此抑制了该网体的强度降低。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方式或者第3方式中,所述第1线材的线直径与所述第2线材的线直径的比率被设定为2:1~4:1的范围内。
根据本方式,通过上述比率的设定而无需将该网体的厚度设得需要厚度以上,从而能够实现取得了减少在该网体上的上述介质的卡止的可能性的第1线材与第2线材的线直径的平衡的网眼结构。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至第4方式的任一个方式中,通过在所述交叉部位处第1线材以多根为一束而被使用,所述第2线材以1根或少于所述第1线材的根数为一束而被使用,由此形成所述网眼结构。
根据本方式,由于当在该网体上支承有介质的情况下,该介质在第1线材的根数量的多个支点处与第1线材接触并被支承,因此作用于一个支点上的接触压力变小,从而减少所述介质向下方的松弛量。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至第5方式的任一个方式中,相邻的所述第1线材的间隔被设定为小于相邻的所述第2线材的间隔。
根据本方式,由于当在该网体上支承有介质的情况下,支承该介质的第2方向上的支点的间隔变短,因此减少所述介质向下方的松弛量。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至第6方式的任一个方式中,在使该网体设为水平的状态下,在所述第1线材处于第2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的所述第1线材的顶部的高度被设定为,高于在所述第2线材处于第1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的所述第2线材的顶部的高度。
根据本方式,由于当在该网体上支承有介质的情况下,介质主要与顶部的高度较高的第1线材接触并被支承,因此减少了因介质的前端角部等被第2线材卡住而产生的输送不良或介质的破损等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7方式中,当在所述网体上载置并支承有片状的介质时,在所述第1线材处于第2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所述介质以与所述第1线材的顶部接触的状态被支承,在所述第2线材处于第1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所述介质以不与所述第2线材的顶部接触的浮起状态被支承。
根据本方式,由于当在该网体上载置并移动有介质的情况下,该介质始终与第1线材接触并被支承,因此在该介质的松弛部变大的第2线材处于第1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也会使介质的前端角部等与第2线材接触而被卡住的可能性减少。
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网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至第8方式的任一个方式中,所述网体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60%的范围内。
根据本方式,由于当在该网体的一面侧产生了蒸气的情况下,该网体的开口率为10%以上,因此可适当确保蒸气从该网体的开口部朝向另一面侧的通气量,从而减少因蒸气的通气性降低而产生的液体向介质的附着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10方式的网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形成将沿第1方向而被设置的第1线材和沿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而被设置的第2线材以互不相同的方式编织的网眼结构时,在所述第1线材与第2线材交叉的交叉部位处,以对线直径较小的第2线材以使之成为直线状的方式施加较大的张力的状态进行编织,以对线直径与所述第2线材相比较大的第1线材以使之起伏的方式减小张力的状态进行编织。
根据本方式,由于如上所述以施以张力差的方式来编织所述第1线材与第2线材,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在该第1线材与第2线材交叉的交叉部位处的该第1线材的横截面面积被设定为大于在该交叉部位处的第2线材的横截面面积的网体。
本发明的第11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液体喷出头,其朝向介质喷出液体;介质支承部,其对被喷出有该液体的介质进行支承;加热部,其对在所述介质上被喷出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使之干燥;输送部,其沿预定的方向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所述介质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体构成。
根据本方式,能够提供在确保对液体喷出装置的介质支承部要求的使喷出的液体蒸发的蒸气的良好通气性和耐反复被使用的高强度的状态下,减少介质被介质支承部卡住的可能性的输送稳定性优异的液体喷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网体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网体,(A)为局部的俯视图,(B)为该部分的主视图,(C)为该部分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网体的放大图,(A)为局部的主视图,(B)为该部分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网体,(A)为局部的俯视图,(B)为该部分的主视图,(C)为该部分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网体的放大图,(A)为局部的主视图,(B)为该部分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网体,(A)为局部的俯视图,(B)为该部分的主视图,(C)为该部分的侧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网体中的按各类型区分的要素的差异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网体的制造方法的放大图,(A)为局部的主视图,(B)为该部分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介质支承部的周边的侧剖视图。
图11为表示现有的网体的结构与其问题点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基于图1~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1~3这3个实施方式与图7所示的按各类型区分的要素的差异对本发明的网体的结构与作用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接着,以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4为例对本发明的网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与作用方式进行说明。最后以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5为例对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与作用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参照图1~图3以及图7中的A、E、F类型)
本发明的网体1具有通过将沿第1方向X而被设置的第1线材7和沿与第1方向X交叉的第2方向Y而被设置的第2线材9互不相同地编织从而形成的网眼结构13。
此外,特征在于,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交叉的交叉部位15处的第1线材7的横截面面积A1被设定为,大于交叉部位15处的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2。
另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网体1A中,作为使第1线材7的横截面面积A1大于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2的方式,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设为大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不锈钢来构成网体1A。之所以选用不锈钢是由于其为金属材料所以理所当然地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并且由于热传导率较低且不易冷却的材料,因此在采用了以对网体1A照射红外线等电磁波来进行加热的方式的情况下,能够期待加热效率的提高。
另外,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优选被设定为300μm以下,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优选被设定为70μm以上。之所以如此设定是由于当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设定为300μm以下时,即使在网体1A的一面侧产生蒸气,也能够抑制在网体1A上的结露的发生。因此,即使在网体1A上存在介质3的情况下,液体向介质3附着的可能性也被抑制得极低。
另外,当将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设定为70μm以上时,由于网体1A的强度提高,因此在介质3在网体1A上反复移动这种的使用方式下也能够较低地抑制网体1A的损耗,也减少了在介质3卡在网体1A上时所产生的网体1A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优选为,第1线材7的线直径被设定为,在与第2线材9交叉的交叉部位15处的该第1线材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该交叉部位处的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优选为,在编织了的状态下位于与介质3接触的一侧的第1线材7的线直径大于第2线材9。根据该结构,第2线材9与介质3不易接触,从而减少了介质的前端角部等与第2线材接触并卡住的可能性。此外,第1线材7的线直径也可以为,交叉部位以外的部分与交叉部位的部分相比较小。当然,第1线材7的线直径也可以为,交叉部位的部分与交叉部位以外的部分呈相同直径、即遍及整个长度而同样的线直径。
进而,优选为,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的比率被设定为2:1~4:1的范围内。之所以如此设定是由于当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的比率设定在这样的范围内时,无需将网体1A的厚度增厚至所需厚度以上,从而能够实现减少介质3在网体1A上卡住的可能性的、取得了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的平衡的网眼结构。
如图3所示,优选为,在第1线材7处于第2线材9之上的交叉部位15A处的第1线材7的顶部T1的高度H1被设定为,高于在第2线材9处于第1线材7之上的交叉部位15B处的第2线材9的顶部T2的高度H2。
另外,当在网体1A上载置并支承有片状的介质3时,在第1线材7处于第2线材9之上的交叉部位15A处,介质3以与第1线材7的顶部T1接触的状态被支承,介质3与第1线材7之间的缝隙G1成为零。
另一方面,在第2线材9处于第1线材7之上的交叉部位15B处,介质3以不与第2线材9的顶部T2接触的浮起状态被支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介质3与第2线材9之间的缝隙G2成为g2,在介质3与第2线材9之间形成有缝隙。
进而,优选为,网体1A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60%的范围内。之所以这样设置是由于在网体1A的一面侧产生了蒸气的情况下,如果网体1A的开口率为10%以上,则会适当地确保蒸气从网体1A的开口部11朝向另一面侧的通气量,从而减少了因蒸气的通气性的降低而产生的液体向介质3附着的可能性。
另外,如果网体1A的开口率为60%以下,则会减少在网体1A上载置并移动介质3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卡在第2线材9上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以此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体1A,仅通过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设为大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的简单的结构,从而在网体1A上载置并移动介质3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与第2线材9接触并卡住的可能性。
因此,会极低地抑制因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被第2线材9卡住而产生的介质3的输送不良或介质3破损等可能性。
实施方式2(参照图4、图5以及图7中的B、C类型)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网体1B中,作为使第1线材7的横截面面积A1大于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2的方式,通过在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交叉的交叉部位15处第1线材7以多根为一束而被使用,而第2线材9以1根或与第1线材7相比较少的根数为一束而被使用,从而形成有网眼结构13。
此外,在图4、图5以及图7中的B类型中,图示了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设为相同的线直径,并且使用了2根为一束的第1线材7和仅使用了1根的第2线材9的方式。
在使用了这样的方式的网体1B的情况下,如图7中的B类型所示,虽然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1、D2成为D1=D2,但通过将第1线材7的根数设为2根,从而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1、A2成为A1>A2。
此外,在第1线材7处于上方的交叉部位15A处,2根第1线材7、7的顶部T1、T1与介质3接触并成为对介质3进行支承的支点。于是,与顶部T1只有一个的情况相比,作用于一个支点上的接触压力变小,从而减少介质3向下方的松弛量。伴随于此,在第2线材9处于上方的交叉部位15B处,介质3位于1根第2线材9的顶部T2的上方,并且成为介质3不与第2线材9的顶部T2接触的状态。
另外,在图7中的C类型中,图示了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设为相同的线直径,并使用了3根为一束的第1线材7和与第1线材7的根数相比少1根的2根为一束的第2线材9的方式。
在使用了这样方式的网体1B的情况下,虽然如图7中的C类型所示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1、D2成为D1=D2,但通过将第1线材7的根数设为3根、将第2线材9的根数设为2根,从而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1、A2与上述方式相同,成为A1>A2。
此外,在第1线材7处于上方的交叉部位15A处,3根第1线材7、7、7的顶部T1、T1、T1与介质3接触并成为对介质3进行支承的支点,从而作用于一个支点上的接触压力变小,介质3向下方的松弛量减少。伴随于此,在第2线材9处于上方的交叉部位15B处,介质3位于2根第2线材9、9的顶部T2、T2的上方,与上述方式相同,成为介质3不与2根第2线材9、9的顶部T2、T2接触的状态。
此外,根据以此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体1B,仅通过将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交叉部位15处的第1线材7的根数设为与第2线材9的根数相比较多的简单的结构,从而在该网体1B上载置介质3并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能够减少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与第2线材9接触并卡住的可能性。
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会极低地抑制因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被第2线材9卡住而产生的介质3的输送不良或介质3的破损等可能性。
实施方式3(参照图6以及图7中的D类型)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网体1C以第1线材7的横截面面积A1大于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2的情况为前提,进而将相邻的第1线材7的间隔P1设定为小于相邻的第2线材9的间隔P2。
此外,在图6以及图7中的D类型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通过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设为大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大,由此使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1、D2设为D1>D2,伴随于此,使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1、A2设为A1>A2。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邻的第1线材7的间隔P1与相邻的第2线材9的间隔P2设为P1<P2。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在网体1C上载置并移动介质3情况下,介质3被支承的第2方向Y上的支点(第1线材7的顶部T1)的间隔变短,因此介质3向下方的松弛量减少。伴随于此,成为介质3位于第2线材9的顶部T2的上方,并成为介质3不与在第2线材9的顶部T2接触的状态。
此外,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体1C,仅通过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设为大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且将相邻的第1线材7的间隔P1设为小于相邻的第2线材9的间隔P2的简单的结构,从而介质3在网体1C上载置并进行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能够减少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与第2线材9接触并被卡住的可能性。
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极低地抑制因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被第2线材9卡住而产生的介质3的输送不良或介质3的破损等可能性。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设为大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即使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为相同直径,也通过如图4、图7中的B、C类型所示将第1线材7的根数设为与第2线材相比较多的结构,也能获得大致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参照图8以及图1~图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网体的制造方法,在制作将沿第1方向X而被设置的第1线材7和沿与第1方向X交叉的第2方向Y而被设置的第2线材9以互不相同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眼结构13时被执行。
具体而言,在以使线直径与第1线材7相比较小的(横截面面积A2较小的)第2线材9成为直线状的方式施加了较大的张力F2的状态下进行编织,另一方面,在以使线直径与第2线材9相比较大的(横截面面积A1较大的)第1线材7起伏的方式减小张力的状态下进行编织,从而制作网眼结构13。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体的制造方法,由于如上所述那样以施以张力差的方式来编织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在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交叉的交叉部位15处的第1线材7的横截面面积A1被设定为大于在交叉部位15处的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2的网体1。
即,作为一个示例能够制造在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图1~图3所示的网体1A,该被制造出的网体1A中,第1线材7以其顶部T1与底部U1朝外侧突出的起伏的形式被编织,而第2线材9以其顶部T2与底部U2靠向内侧、被张紧为起伏较少的直线状的形式被编织。
因此,当在该网体1A上载置并移动介质3的情况下,介质3将与更向外侧突出的第1线材7的顶部T1接触并被支承的同时进行移动。由此,能够减少因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被第2线材9卡住而产生的输送不良或介质3破损等可能性。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4中,对将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设为大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即使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为相同直径,如图4、图7中的B、C类型所示,也通过使第1线材7的根数与第2线材9相比校多的结构,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制造,并获得大致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5(参照图9、图10以及图1~图3)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21为喷墨打印机的情况作为一个示例而进行说明。
该液体喷出装置21基本上通过具备如下的部件而被构成,所述部件为:液体喷出头23,其朝向介质3喷出液体;介质支承部25,其对被喷出有该液体的介质3进行支承;加热部27,其对在介质3上被喷出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使其干燥;输送部29,其沿预定的方向对介质3进行输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征在于,介质支承部25的至少一部分由上述网体1构成。
即,介质支承部25的至少一部分由网体1构成,该网体1具有将沿着第1方向X而被设置的第1线材7与沿着与第1方向X交叉的第2方向Y而被设置的第2线材9互不相同地编织而形成的网眼结构13,并且在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交叉的交叉部位15处的第1线材7的横截面面积A1被设定为大于在交叉部位15处的第2线材9的横截面面积A2,其中,所述第1方向X为沿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方向。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1之外,能够将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说明中叙述的各形式的网体1A、1B、1C等应用于介质支承部25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图示了加热部27具有照射红外线等电磁波来进行加热的照射部33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为油墨,并具有通过电磁波的辐射热而油墨中的液体成分被加热干燥从而油墨中的颜料成分在介质3的表面上定影的性质。
另外,具有输送部29,该输送部29将介质3从作为输送方向的第1方向X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进行输送。
液体喷出头23为朝向介质3而喷出液体来执行记录的部件,并被搭载于沿着未图示的滑架导轴而与作为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第1方向X交叉的第2方向Y为扫描方向而进行往复移动的未图示的滑架上。
另外,液体喷出头23的下表面成为作为液体的油墨的喷出面,在该喷出面上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3将压电元件用作驱动元件。由于压电元件为利用了通过对设置于两端的电极间施加预定时间段的电压从而与电压的施加时间相应地伸长,并使油墨流路的侧壁变形的性质,因此油墨流路的体积根据压电元件的伸缩而收缩,并将与该收缩量相当的油墨作为油墨滴而喷出。此外,作为液体喷出头23,并不只是使用将压电元件作为驱动元件的喷出头,也可以采用作为喷出油墨的方式而使用了其他的驱动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3。
另外,作为介质3的材料,能够使用纸、氯乙烯树脂、布(使用了绵、麻、丝绸的织物)等。此时,厚度可以使用各种厚度的材料。另外,作为介质3,也可以使用CD、DVD等光盘。
另外,介质支承部25为被设置在与液体喷出头23的喷出面对置的位置处的介质3的支承部件。介质支承部25具有在设置于液体喷出头23的下方的部分上规定介质支承部25的支承面与液体喷出头23的喷出面之间的缝隙的作用。此外,在介质支承部25的至少一部分上应用了上述的本发明的网体1。
加热部27通过具有如上所述那样照射电磁波的照射部33,并且还具有:使绕向后方的电磁波反射的作为反射板的反射器34、对来自被加热了的介质3的辐射热作为温度信息而进行检测的传感器35、依据传感器35所检测出的温度信息而对照射部33的输出进行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部。
此外,作用于介质3上的电磁波包含从照射部33直接被照射的电磁波和经由反射器34而被反射的电磁波双方,在电磁波的概念中,除了红外线、远红外线外,还包含可见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磁波的一个示例使用了红外线,作为照射部33而采用了红外线加热器,作为传感器35而采用了红外线检测传感器。
另外,上述结构的加热部27在液体喷出头23所存在的记录执行区域37内作为以50℃左右的加热温度进行预热的未图示的预热加热器而使用,在记录执行区域37的下游的正式干燥区域39内作为以60℃~120℃左右的加热温度进行正式加热而使上述油墨固化定影的图示的固化加热器而使用。此外,网体1被设置在该固化加热器所存在的正式干燥区域39内。
输送部29为,将卷绕于放卷轴41上的介质3向记录执行区域37与正式干燥区域39导出,进而输送至收卷驱动轴43为止的部件。
此外,在图9所示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如下结构的输送部29,该输送部29具有:介质输送路径31,其被形成在放卷轴41与收卷驱动轴43之间;馈送用辊47,其作为一个示例通过被设置于记录执行区域37的上游位置处的一对夹持辊而构成;排出用辊49,其作为一个示例通过同样被设置于记录执行区域37的下游位置处的一对夹持辊而构成;引导辊51,其被设置在介质输送路径31的适当的位置处。
此外,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21,能够通过网体1来实现对液体喷出装置21的介质支承部25要求的蒸气的良好的通气性和作为支承部件而耐反复使用的高强度。
另外,由于能够减少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被第2线材9卡住,因此能够提供可降低作为污染的油墨向介质3的被记录面以外的附着,并减少介质3的前端角部5等的折弯、破损的可能性的输送稳定性优异的液体喷出装置21。
其他的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所涉及的网体1、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21以具有上述的结构为基础,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部分结构的变更或省略部分结构等。
例如,网体1的材料(线种)并不局限于不锈钢,也可以是其他金属制材料,也可以将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加捻而制成的丝线使用于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叙述的第1线材7的线直径D1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D2的数值范围为作为网体1的材料而采用了不锈钢的情况下的数值范围,当作为网体1的材料而采用了其他材料的情况下,可适当设定与该材料对应的最佳的数值范围。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叙述的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根数的组合只不过为一个示例,能够进行可期待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各种根数的组合。另外,还可以形成为将在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线直径的组合与在实施方式2中叙述的第1线材7与第2线材9的根数的组合进而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的网体1。
进而,还可以将在实施方式3中叙述的相邻的第1线材7的间隔P1与相邻的第2线材9的间隔P2之间的关系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网体1B,或者应用于将上述的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的网体1。
符号说明
1网体、3介质、5前端角部、7第1线材、9第2线材、11开口部、13网眼结构、15交叉部位、21液体喷出装置、23液体喷出头、25介质支承部、27加热部、29输送部,31介质输送路径、33照射部、34反射器、35传感器、37记录执行区域、39正式干燥区域、41放卷轴、43收卷驱动轴、47馈送用辊、49排出用辊、51引导辊、X第1方向、Y第2方向、A1(第1线材的)横截面面积、A2(第2线材的)横截面面积、D1(第1线材的)线直径、D2(第2线材的)线直径、T1(第1线材的)顶部、T2(第2线材的)顶部、H1(第1线材的顶部的)高度、H2(第2线材的顶部的)高度、G1(介质与第1线材的)缝隙、G2(介质与第2线材的)缝隙、P1(第1线材的)间隔、P2(第2线材的)间隔、F1(第1线材的)张力、F2(第2线材的)张力、U1(第1线材的)底部、U2(第二线材的)底部。

Claims (11)

1.一种网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网眼结构,所述网眼结构通过将沿第1方向而设置的第1线材和沿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而设置的第2线材以互不相同的方式编织从而被形成,
所述第1线材与第2线材交叉的交叉部位处的第1线材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该交叉部位处的第2线材的横截面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材的线直径大于所述第2线材的线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体由不锈钢制作,
所述第1线材的线直径被设定为300μm以下,
所述第2线材的线直径被设定为70μm以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材的线直径与所述第2线材的线直径的比率被设定在2:1~4:1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交叉部位处将第1线材以多根设为一束的方式使用,并将所述第2线材以1根或与所述第1线材相比较少的根数设为一束的方式使用,由此形成所述网眼结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体,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第1线材的间隔被设定为,小于相邻的所述第2线材的间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体,其特征在于,
在使该网体设为水平的状态下,所述第1线材处于第2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的所述第1线材的顶部的高度被设定为,高于所述第2线材处于第1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的所述第2线材的顶部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网体上载置并支承有片状的介质时,在所述第1线材处于第2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所述介质以与所述第1线材的顶部接触的状态被支承,
在所述第2线材处于第1线材之上的交叉部位处,所述介质以不与所述第2线材的顶部接触的浮起状态被支承。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体的开口率被设定在10%~60%的范围内。
10.一种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将沿第1方向而设置的第1线材和沿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而设置的第2线材以互不相同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眼结构时,
在所述第1线材与第2线材交叉的交叉部位处,在以使线直径较小的第2线材成为直线状的方式施加了较大的张力的状态下进行编织,
在以使线直径与所述第2线材相比较大的第1线材起伏的方式减小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编织。
1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喷出头,其朝向介质喷出液体;
介质支承部,其对被喷出有该液体的介质进行支承;
加热部,其对在所述介质上被喷出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使之干燥;
输送部,其沿预定的方向对所述介质进行输送,
所述介质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体构成。
CN201510080920.3A 2014-02-27 2015-02-13 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Pending CN1048755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6970 2014-02-27
JP2014036970A JP2015160373A (ja) 2014-02-27 2014-02-27 網体、網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5501A true CN104875501A (zh) 2015-09-02

Family

ID=53881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0920.3A Pending CN104875501A (zh) 2014-02-27 2015-02-13 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40397A1 (zh)
JP (1) JP2015160373A (zh)
CN (1) CN1048755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7743A (zh) * 2017-10-05 2018-01-26 安平县鑫鹏网带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织物的应用
TWI709365B (zh) * 2019-04-23 2020-11-11 中央研究院 防蟲網及使用此網之網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5092A1 (en) * 2017-06-21 2018-12-27 Garware-Wall Ropes Limited FABRIC REDUCING TRAINING AND BIOLOGICAL ENCRASION FOR AQUACULTURE
CN112721406A (zh) * 2021-01-07 2021-04-30 昆山良品丝印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网版的重复利用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4148A2 (en) * 1989-08-25 1991-02-27 Huyck Corporation Forming fabric with interposing cross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JPH0482939A (ja) * 1990-07-24 1992-03-16 J Ii L Kk 三交差織りスクリーンメッシュ織物
JPH0776188A (ja) * 1993-07-16 1995-03-20 Asahi Glass Co Ltd スクリーン版
US6247808B1 (en) * 1998-04-22 2001-06-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system for improved print quality
JP2001318453A (ja) * 2000-05-11 2001-11-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担持体乾燥装置
US20070090045A1 (en) * 2005-10-25 2007-04-26 Bakula John J Multidiameter wire cloth
JP2008144303A (ja) * 2006-12-11 2008-06-26 Nakanuma Art Screen Kk メッシュ織物及び当該メッシュ織物を使用したスクリーン印刷版、当該スクリーン印刷版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036523A (ja) * 2008-08-07 2010-02-18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印刷用メッシュ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印刷マス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20120236059A1 (en) * 2011-03-15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2116A (en) * 1967-11-29 1970-03-24 Nat Standard Co Woven filter cloth
JP3497844B2 (ja) * 2001-07-03 2004-02-16 鈴木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用金属メッシュ織物
DE20217296U1 (de) * 2002-11-09 2004-03-18 Haver & Boecker Drahtgeweb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4148A2 (en) * 1989-08-25 1991-02-27 Huyck Corporation Forming fabric with interposing cross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JPH0482939A (ja) * 1990-07-24 1992-03-16 J Ii L Kk 三交差織りスクリーンメッシュ織物
JPH0776188A (ja) * 1993-07-16 1995-03-20 Asahi Glass Co Ltd スクリーン版
US6247808B1 (en) * 1998-04-22 2001-06-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system for improved print quality
JP2001318453A (ja) * 2000-05-11 2001-11-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担持体乾燥装置
US20070090045A1 (en) * 2005-10-25 2007-04-26 Bakula John J Multidiameter wire cloth
JP2008144303A (ja) * 2006-12-11 2008-06-26 Nakanuma Art Screen Kk メッシュ織物及び当該メッシュ織物を使用したスクリーン印刷版、当該スクリーン印刷版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036523A (ja) * 2008-08-07 2010-02-18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印刷用メッシュ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印刷マス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20120236059A1 (en) * 2011-03-15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7743A (zh) * 2017-10-05 2018-01-26 安平县鑫鹏网带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织物的应用
TWI709365B (zh) * 2019-04-23 2020-11-11 中央研究院 防蟲網及使用此網之網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40397A1 (en) 2015-08-27
JP2015160373A (ja) 2015-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5501A (zh) 网体、网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US7571524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spread multi-filament bundle and an apparatus used in the same
JP5326170B2 (ja) 繊維束の開繊方法及び開繊糸シート並びに繊維補強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829500B2 (ja) 工業用布への選択的ポリマー沈積をコントロールする方法及び工業用布
JP4273092B2 (ja) プリプレ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プレグの製造装置
RU2482233C2 (ru) Шов для ткани для бумажно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и промышленной ткан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A1315974C (en) Positive pressure web floater dryer with parallel flow
CN105836514B (zh) 用于引导无纺织物的方法和装置
KR20090006212A (ko) 탄소 섬유 직물의 제조 방법
JP2005280348A (ja) 強化繊維基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基材を用いた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US6132661A (en) Longitudinally stretched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8724943A (zh) 用于墨喷流的流体动力偏转的方法和设备
US8889571B2 (en) Wire cloth
KR20200114363A (ko) 금속나노입자와 탄소나노튜브 혼합물의 직접 인쇄에 기반한 고감도 유연성 스트레인 센서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3328718B (zh) 具有抗撕裂边缘的穿孔薄膜绷网
CN110356128A (zh) 介质支承装置及记录装置
JP2013159876A (ja) 繊維束の開繊方法及び装置
CN104816543B (zh) 液体喷出装置
US20120227855A1 (en) Weaving machines and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CN110248713A (zh) 传热管和制造传热管的方法
DE10161667C1 (de) Wärmetauscher aus Kunststoff
JP6145565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JP2015160710A (ja) 網体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DE102009000639A1 (de) Verfahren zum Beschichten eines Bandes, insbesondere einer Papiermaschinenbespannung
US7481517B2 (en) Inkjet pri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