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905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0905A
CN104870905A CN201380066416.7A CN201380066416A CN104870905A CN 104870905 A CN104870905 A CN 104870905A CN 201380066416 A CN201380066416 A CN 201380066416A CN 104870905 A CN104870905 A CN 104870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refrigerant
outdoor
unit
ru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64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0905B (zh
Inventor
河野聪
松冈慎也
冈昌弘
须崎麻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7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0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8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separate supply and return lines for hot and cold heat-exchange fluids i.e. so-called "4-conduit"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bridge circuits of on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three-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9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shut-of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在用两根连接管道(11、12)将室外机组(2)和室内机组(3)连接起来,并能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运转的空调装置(1)中,设置了切换机构(23),当处于制热主导运转时,该切换机构(23)根据是处于制冷负荷较小的第一负荷区域或是处于制冷负荷比第一负荷区域大的第二负荷区域对连接管道(11、12)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进行切换,并且通过构成为在第二负荷区域使低压制冷剂经由比第一连接管道(11)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由此来抑制因制热主导运转时的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能力下降。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构成为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运转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所谓的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已为人所知,该空调装置为具有多台室内机组的一拖多型空调装置,并构成为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运转(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在具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组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机组之间设置有冷热切换单元。室外机组与冷热切换单元之间、以及冷热切换单元与室内机组之间分别由两根连接管道连接起来。
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外机组中设置了桥接回路,从而将室外机组与冷热切换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规定成恒定不变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对冷热切换单元与各台室内机组之间的连接管道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从而能够使各台室内机组有选择地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室外机组与冷热切换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包括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管道、和内径比该第一连接管道大的第二连接管道。当处于制冷负荷大于制热负荷的制冷主导运转时,高压两相制冷剂或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由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管道流向室内机组,低压气态制冷剂则经由内径较大的第二连接管道流向室外机组。当处于制热负荷大于制冷负荷的制热主导运转时,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管道流向室内机组,低压制冷剂则经由内径较大的第二连接管道流向室外机组。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0-2617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制热主导运转中,特别是在全制热或者制热负荷特别大的条件下,从室内机组返回室外机组的制冷剂中液态制冷剂所占的比例较大,因而制冷剂通过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管道所产生的压力损耗较小,从而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制冷循环。
不过,当处于制热主导运转的过程中,若成为制热负荷较小而制冷负荷较大的条件时,则从室内机组返回室外机组的制冷剂中气态制冷剂所占的比例变大,该制冷剂通过较细的第一连接管道所产生的压力损耗就会增大,从而导致装置的能力下降。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就用两根连接管道将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连接起来的结构下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运转的空调装置而言,能够抑制因制热主导运转时的压力损耗导致该空调装置的能力下降。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以一种空调装置作为前提。所述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20,在该制冷剂回路20中室外机组2和多台室内机组3由连接管道11、12、13、14连接起来,并且该制冷剂回路20构成为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制冷循环,所述连接管道11、12、13、14包括第一连接管道11和内径大于该第一连接管道11的第二连接管道12。
并且,其特征在于:该空调装置包括切换机构23,当处于在全制热负荷运转和冷热同负荷运转之间进行的制热主导运转时,所述切换机构23根据是处于第一负荷区域或是处于第二负荷区域对所述第一连接管道1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所述第一负荷区域是从全制热负荷到一部分制冷负荷为止的区域,所述第二负荷区域是从该一部分制冷负荷到冷热同负荷为止的区域,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负荷区域使高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并且在所述第二负荷区域使高压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
在该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制热负荷较大的第一负荷区域,高压制冷剂(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内径较大的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低压制冷剂(低压两相制冷剂或者低压液态制冷剂)经由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在成为制冷负荷较大的这一条件的第二负荷区域,高压制冷剂(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低压制冷剂(低压两相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虽然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中气态制冷剂所占的比例大于第一负荷区域,不过由于该制冷剂是在较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中流动,因而压力损耗较小。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在制热主导运转的所有区域,进行使设置在所述室外机组2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2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在该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在制热负荷大于制冷负荷而使得室外热交换器22成为蒸发器的运转条件下,能够根据是处于第一负荷区域或是处于第二负荷区域对第一连接管道11和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组2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1、供制冷剂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22、以及所述切换机构23,所述切换机构23具有管道切换部25,所述管道切换部25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该管道切换部25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第一负荷区域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引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12中并将从所述室内机组3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1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室外热交换器22中,当该管道切换部25位于第二位置时,在第二负荷区域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引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11中并将从所述室内机组3通过第二连接管道12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室外热交换器22中。
在该第三方面的发明中,通过将管道切换部25设定在第二位置处,而使得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23具有运转状态切换部24,所述运转状态切换部24能够在制热主导运转时的第一位置和制冷主导运转时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该运转状态切换部24位于制热主导运转时的第一位置时,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通过所述管道切换部25引入第一连接管道11或者第二连接管道12并将已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了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压缩机21中,当该运转状态切换部24位于制冷主导运转时的第二位置时,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2通过所述管道切换部25引入第一连接管道11中并将从第二连接管道12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引入压缩机21中。
在该第四方面的发明中,通过将运转状态切换部24设定在第一位置处,并将管道切换部25设定在第二位置处,从而使得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切换部25由切换回路构成,所述切换回路具有四个连接点P11、P12、P13、P14和四条通路31、32、33、34,并且第一连接点P11与第二连接点P12由第一通路31连接起来,第二连接点P12与第三连接点P13由第二通路32连接起来,第三连接点P13与第四连接点P14由第三通路33连接起来,第四连接点P14与第一连接点P11由第四通路34连接起来,在所述切换回路的各条通路31、32、33、34上设置有开关机构35、36、37、38。
在该第五方面的发明中,通过切换开关机构35、36、37、38的开关状态,从而能够设定管道切换部25中制冷剂的流动状态。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状态切换部24是对所述压缩机21的喷出侧管道26和吸入侧管道27的连通状态进行切换,使得该喷出侧管道26和该吸入侧管道27中的一管道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气侧端连通的切换阀,所述管道切换部25的第一连接点P11经由管道与压缩机21的喷出侧管道26相连,该管道切换部25的第二连接点P12经由管道与第一连接管道11相连,该管道切换部25的第三连接点P13经由管道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侧端相连,该管道切换部25的第四连接点P14经由分支管道28a、28b与第二连接管道12及压缩机21的吸入侧管道27相连,在第四连接点P14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管道27之间的分支管道28b上设置有开关阀29。
在该第六方面的发明中,通过设置了切换阀24和开关阀29,从而能够设定管道切换部25中制冷剂的流动状态。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单元4和运转切换单元5,所述气液分离单元4具有将包括液态制冷剂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和液相的气液分离器41,该气液分离单元4连接在所述室外机组2和各台室内机组3之间,所述运转切换单元5连接在气液分离单元4与各台室内机组3中相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之间,并且具有切换阀63、64,该切换阀63、64对该相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中的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
根据该第七方面的发明,在室外机组2与各台室内机组3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单元4和运转切换单元5的空调装置中,因为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在较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中流动,所以能够减小压力损耗。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单元4与所述运转切换单元5实现一体化,从而构成具有所述气液分离器41和所述切换阀63、64的一体化冷热切换单元6。
根据该第八方面的发明,在室外机组2与各台室内机组3之间设置了具有气液分离器41和切换阀63、64的冷热切换单元6的空调装置中,因为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在较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中流动,所以能够减小压力损耗。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至第八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为二氟甲烷。
在该第九方面的发明中,在使用了能将制冷剂回路20中的压力设定为较高压力的二氟甲烷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压力损耗造成的影响。
第十方面的发明以一种空调装置作为前提。该空调装置是从室外机组2和多台室内机组3之间由第一连接管道11和内径比该第一连接管道11大的第二连接管道12连接起来,并利用填充有旧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进行在制冷和制热之间切换的制冷循环的空调装置更新成具有制冷剂回路20的结构而得到的空调装置,该制冷剂回路20能够利用工作压力比旧制冷剂高的新制冷剂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制冷循环。
并且,该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当进行装置更新时设置了切换机构23,当处于在全制热负荷运转和冷热同负荷运转之间进行的制热主导运转时,所述切换机构23根据是处于第一负荷区域或是处于第二负荷区域对所述第一连接管道1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所述第一负荷区域是从全制热负荷到一部分制冷负荷为止的区域,所述第二负荷区域是从该一部分制冷负荷到冷热同负荷为止的区域,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负荷区域使高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并且在所述第二负荷区域使高压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十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已更新的空调装置所具有的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为二氟甲烷。
在所述第十、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在使用了像二氟甲烷那样工作压力较高的制冷剂的更新后的装置中,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中气态制冷剂所占的比例大于第一负荷区域,不过由于该制冷剂在较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中流动,因而压力损耗减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处于制热主导运转过程中成为制冷负荷较大的条件的第二负荷区域中,高压制冷剂(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低压制冷剂(低压两相制冷剂)经由比第一连接管道11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经由此,因为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的压力损耗减小,所以能够抑制因制热主导运转时的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能力下降。进而,因为能够利用第一连接管道11及比第一连接管道11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这两根连接管道构成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所以在施工时很容易进行管道连接。由于能够利用管道直径较小的连接管道构成制冷剂回路,因而还有助于降低材料费用。
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当制冷主导运转和制热主导运转切换时第一连接管道11和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在处于制热主导运转过程中成为制冷负荷较大的条件的第二负荷区域中,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的压力损耗可靠地减小。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空调装置的能力下降。
根据所述第三和第四方面的发明,通过设置了管道切换部25,使得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制冷剂在第二连接管道12中流动,因而能够可靠地抑制因制冷剂的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能力下降。
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通过将管道切换部25设定为切换回路,从而能够简化结构。
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通过将运转状态切换部24设定为切换阀,从而能够简化结构。
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在室外机组2与各台室内机组3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单元4和运转切换单元5的空调装置中,能够抑制因制热主导运转时的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能力下降。
根据所述第八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室外机组2与各台室内机组3之间设置了具有气液分离器41和切换阀63、64的一体化冷热切换单元6,所以室外机组2与各台室内机组3之间的连接变得很容易,还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制热主导运转时的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能力下降。
在此,因为二氟甲烷的制冷效果大于R22、R407C或R410A,所以就为了获得同等能力所需要的制冷剂循环量而言,二氟甲烷的循环量比R22等制冷剂少也无妨。因此,当用二氟甲烷作为制冷剂时,在同一直径的流路中流动之际所产生的压力损耗要比R22等制冷剂小。因此,根据所述第九方面的发明,在用二氟甲烷作为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20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因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装置能力下降。
根据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因为使用了工作压力比旧制冷剂高的制冷剂,所以制冷剂压力损耗的允许范围增大。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当要利用第一连接管道11和第二连接管道12这两根连接管道在现场新设置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时,这两根管道的管径之差一般会比在制冷和制热之间进行切换的更新前的空调装置所使用的第一连接管道11和第二连接管道12这两根管道的管径之差小。不过,在本发明中,因为使用了工作压力比旧制冷剂高的制冷剂,所以即便是要更新成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也能够利用第一连接管道11和比该第一连接管道11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这两根已设置的连接管道11、12更新成该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
根据所述第十一方面的发明,因为在更新后的装置中作为制冷剂使用的是像二氟甲烷那样工作压力很高的制冷剂,所以与使用R22、R407C或R410A的空调装置相比,制冷效果增大,并且就为了获得同等能力所需要的制冷剂循环量而言二氟甲烷的循环量比R22等制冷剂少也无妨。也就是说,当用二氟甲烷作为制冷剂时,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的压力损耗变得更小,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制热主导运转时的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能力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A)是用制冷与制热的负荷比示出空调装置的四种运转状态的图表,图2(B)是示出每种运转状态下制冷剂流动情况的表。
图3是各台室内机组相对于室外机组并联而能够在制冷和制热之间切换的一拖多型空调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4是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运转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5是现有的一般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比较例)的结构略图。
图6是在图1的制冷剂回路中示出第一制热主导运转下制冷剂流动情况的图。
图7是在图1的制冷剂回路中示出包含制冷负荷的第一制热主导运转下制冷剂流动情况的图。
图8是在图1的制冷剂回路中示出第二制热主导运转下制冷剂流动情况的图。
图9是在图1的制冷剂回路中示出第一制冷主导运转下制冷剂流动情况的图。
图10是在图1的制冷剂回路中示出第二制冷主导运转下制冷剂流动情况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所谓的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有相对于室外机组并联的多台室内机组,并且构成为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运转。该空调装置具有适合于将切换着进行制冷和制热而不让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这一已设置的一拖多型空调装置更新成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的结构。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在更新前的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填充有作为旧制冷剂的R410A或R22,而在更新后的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填充有作为新制冷剂的R32(二氟甲烷)。
如图1所示,该空调装置1包括:室外机组2、多台(在图1中为三台)室内机组3、具有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单元4、以及数量与所述室内机组3相同的运转切换单元5。所述气液分离单元4是与运转切换单元5分开设置的单元,并经由两根室外部连接管道11、12与室外机组2相连。所述运转切换单元5经由两根室内部连接管道13、14与所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相连,并经由三根中间部连接管道15、16、17相对于气液分离单元4并联。通过将所述室外机组2、气液分离单元4、运转切换单元5及室内机组3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能够进行冷热自由型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
室外部连接管道11、12由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和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构成。室内部连接管道13、14由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和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构成。中间部连接管道15、16、17由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及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构成。就室外部连接管道11、12、室内部连接管道13、14及中间部连接管道15、16、17而言,各根第一连接管道11、13、15的内径彼此相同,各根第二连接管道12、14、16的内径彼此相同且比第一连接管道的内径大。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的内径与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的内径相同。
室外机组2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1、供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22、以及用以对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和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23。该室外机组2具有与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相连的第一室外连接管道口2a、和与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相连的第二室外连接管道口2b。所述切换机构23具有三通阀(运转状态切换部)24、以及将四个电动阀35、36、37、38组合起来构成的切换回路(管道切换部)25。
压缩机21的喷出侧管道26与三通阀24的第一阀口24a相连,三通阀24的第二阀口24b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气侧端相连,三通阀24的第三阀口24c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管道27相连。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侧端与切换回路25相连。所述三通阀24是对压缩机21的喷出侧管道26和吸入侧管道27的连通状态进行切换,使得该喷出侧管道26和吸入侧管道27中的一管道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气侧端连通的切换阀。
切换回路25具有四条通路31、32、33、34、将该四条通路31、32、33、34在各自的端部相应地彼此连接而得到的四个连接点(第一连接点P11、第二连接点P12、第三连接点P13及第四连接点P14)、以及设置在相应的通路31、32、33、34上的所述四个电动阀(开关机构)35、36、37、38。作为四个电动阀,在第一通路31上设置了室外第一电动阀35,在第二通路32上设置了室外第二电动阀36,在第三通路33上设置了室外第三电动阀37,并且在第四通路34上设置了室外第四电动阀38。具体而言,在切换回路25中,第一连接点P11与第二连接点P12之间由第一通路31连接,第二连接点P12与第三连接点P13之间由第二通路32连接,第三连接点P13与第四连接点P14之间由第三通路33连接,第四连接点P14与第一连接点P11之间由第四通路34连接。
所述切换回路25的第一连接点P11经由管道与压缩机21的喷出侧管道26相连,该切换回路25的第二连接点P12经由管道与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相连。所述切换回路25的第三连接点P13经由管道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侧端相连,该切换回路25的第四连接点P14经由分支管道28a、28b与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和压缩机21的吸入侧管道27相连。在第四连接点P14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管道27之间的分支管道28b上设置有电磁阀(开关阀)29。
所述气液分离单元4包括气液分离器41、以及对在中间部连接管道15、16、17及室外部连接管道11、12中的液态制冷剂(或者两相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气液分离单元4具有与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相连的第一室外连接管道口4a、以及与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相连的第二室外连接管道口4b。气液分离单元4具有与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相连的第一中间连接管道口4c、与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相连的第二中间连接管道口4d、以及与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相连的第三中间连接管道口4e。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是一个具有四条通路43a、43b、43c、43d、将该四条通路43a、43b、43c、43d在各自的端部相应地彼此连接而得到的四个连接点(第一连接点P21、第二连接点P22、第三连接点P23及第四连接点P24)、以及设置在相应的通路43a、43b、43c、43d上的四个止回阀CV1、CV2、CV3、CV4的回路。
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的第一连接点P21经由第一连接管51与第二中间连接管道口4d相连。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的第二连接点P22经由第二连接管52与第一室外连接管道口4a相连。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的第三连接点P23经由第三连接管53与气液分离器41的制冷剂流入口41a相连。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的第四连接点P24经由第四连接管54与第二室外连接管道口4b相连。
气液分离器41的气态制冷剂流出口41b经由第五连接管55与第三中间连接管道口4e相连。气液分离器41的液态制冷剂流出口41c经由具有中间第一电动阀58的第六连接管56与第一中间连接管道口4c相连。在第六连接管56上的中间第一电动阀58与第一中间连接管道口4c之间连接有第七连接管57。第七连接管57是具有第一分支管57a和第二分支管57b的分支管道,第一分支管57a与第一连接管51相连,第二分支管57b与第二连接管52相连。在第一分支管57a上设置有中间第二电动阀59a,在第二分支管57b上设置有中间第三电动阀59b。
在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中设置有作为上述四个止回阀的第一止回阀CV1、第二止回阀CV2、第三止回阀CV3以及第四止回阀CV4,该第一止回阀CV1允许制冷剂从第一连接点P21朝第二连接点P22流动并禁止制冷剂朝反方向流动,第二止回阀CV2允许制冷剂从第二连接点P22朝第三连接点P23流动并禁止制冷剂朝反方向流动,第三止回阀CV3允许制冷剂从第一连接点P21朝第四连接点P24流动并禁止制冷剂朝反方向流动,第四止回阀CV4允许制冷剂从第四连接点P24朝第三连接点P23流动并禁止制冷剂朝反方向流动。
在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的通路43b上的、第二连接点P22与第二止回阀CV2之间设置有中间第四电动阀59c。中间第四电动阀59c是一个当处于后述全制冷运转(图10)时关闭,以防止制冷剂流入气液分离器41的阀。
所述运转切换单元5经由两根室内部连接管道13、14与相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相连。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分别具有流路切换回路65,该流路切换回路65与所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的冷热切换相应地对在中间部连接管道15、16、17和室内部连接管道13、14之间的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具有:与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相连的第一室内连接管道口5a、与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相连的第二室内连接管道口5b、与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相连的第一中间连接管道口5c、与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相连的第二中间连接管道口5d、以及与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相连的第三中间连接管道口5e。
运转切换单元5具有:将第一室内连接管道口5a与第一中间连接管道口5c连接起来的第一连通管61、以及使第二中间连接管道口5d和第三中间连接管道口5e相对于第二室内连接管道口5b并联的第二连通管62。第二连通管62是具有与第二中间连接管道口5d相连的第一分支管62a、和与第三中间连接管道口5e相连的第二分支管62b的分支管道。在第一分支管62a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阀63,在第二分支管62b上设置有第二切换阀64。由第一切换阀63和第二切换阀64构成了所述流路切换回路65。
室内机组3具有室内热交换器71和室内膨胀阀72。室内机组3具有第一室内连接管道口3a和第二室内连接管道口3b,在第一室内连接管道口3a与第二室内连接管道口3b之间依次连接有室内膨胀阀72和室内热交换器71。
所述运转切换单元5的第一中间连接管道口5c与气液分离单元4的第一中间连接管道口4c经由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连接起来,运转切换单元5的第二中间连接管道口5d与气液分离单元4的第二中间连接管道口4d经由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连接起来,运转切换单元5的第三中间连接管道口5e与气液分离单元4的第三中间连接管道口4e经由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连接起来。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构成液侧连接管道的一部分,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和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构成气侧连接管道的一部分。
运转切换单元5的第一室内连接管道口5a与室内机组3的第一室内连接管道口3a经由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连接起来,运转切换单元5的第二室内连接管道口5b与室内机组3的第二室内连接管道口3b经由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连接起来。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构成液侧连接管道的一部分,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构成气侧连接管道的一部分。
下面,参照图2对所述切换机构23的设定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当处于制热负荷比制冷负荷大的制热主导运转时(参照图2(A)),根据负荷对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制热主导运转是在全制热负荷运转与冷热同负荷运转之间进行的运转,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当处于该制热主导运转时,根据是处于从全制热负荷到一部分制冷负荷为止的区域即第一负荷区域(进行第一制热主导运转的区域)或是处于从该一部分制冷负荷到冷热同负荷为止的区域即第二负荷区域(进行第二制热主导运转的区域)对所述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和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进行切换。
如图2(B)所示,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负荷区域(第一制热主导运转区域)使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两相制冷剂经由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在所述第二负荷区域(第二制热主导运转区域)使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两相制冷剂经由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
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在包括所述第一负荷区域和第二负荷区域的制热主导运转的所有区域,利用所述制冷剂回路20进行使设置在所述室外机组2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2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切换机构23包括所述管道切换部25和所述运转状态切换部24。如上所述,管道切换部25由切换回路25构成,运转状态切换部24由三通阀24构成。
切换回路25构成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参照图6)和第二位置(参照图8)之间进行切换,当该切换回路25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第一负荷区域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引入所述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中并将从所述室内机组3通过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室外热交换器22中,当该切换回路25位于第二位置时,在第二负荷区域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引入所述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并将从所述室内机组3通过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室外热交换器22中。
当切换回路25位于第一位置时,室外第二电动阀36和室外第四电动阀38打开而室外第一电动阀35和室外第三电动阀37关闭,当切换回路25位于第二位置时,室外第一电动阀35和室外第三电动阀37打开而室外第二电动阀36和室外第四电动阀38关闭。当处于制冷主导运转时,各个电动阀35、36、37、38的开关状态与制热主导运转下位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的状态不同。此时各个电动阀35、36、37、38的开关状态见下文所述。
三通阀24构成为能够在制热主导运转时的第一位置(参照图6、图7)和制冷主导运转时的第二位置(参照图9、图10)之间进行切换,当三通阀24位于制热主导运转时的第一位置时,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通过所述切换回路25引入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或者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并将已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了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压缩机21中,当三通阀24位于制冷主导运转时的第二位置时,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2通过切换回路25引入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中并将从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引入压缩机21中。当三通阀2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阀口24a关闭而第二阀口24b与第三阀口24c连通,当三通阀24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阀口24a与第二阀口24b连通而第三阀口24c关闭。
-空调装置1的施工方法-
下面,对该空调装置1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施工方法是一种将空调装置1A更新成空调装置1B的施工方法,该空调装置1A包括室外机组2和多台室内机组3并利用制冷剂回路进行在制冷和制热之间切换的制冷循环,该空调装置1B具有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在图3中示出了已设置(更新前)的一拖多型空调装置1A,该空调装置1A包括室外机组2和多台室内机组3,并构成为相对于室外机组2而言各台室内机组3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13和第二连接管道12、14并联且能够切换地进行制冷和制热。在图4中,示出了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运转的已更新成冷热自由型空调装置之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B。在图中,符号7为大楼等建筑物,7a为作为空调对象的室内,8为室外的机房。此外,图5示出了作为比较例的后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C。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C是整体上都为新设置的空调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施工方法中包括:将运转切换单元5与相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连接起来的运转切换单元连接步骤、将气液分离单元4与室外机组2连接起来的气液分离单元连接步骤、以及使运转切换单元5相对于气液分离单元4并联的管道连接步骤。
运转切换单元连接步骤是一个经由已设置的连接管道中的一部分连接管道即两根室内部连接管道13、14将运转切换单元5与相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连接起来的步骤,所述运转切换单元5与所对应的室内机组3的冷热切换相应地切换该室内机组3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
气液分离单元连接步骤是一个经由已设置的连接管道中的另一部分连接管道即两根室外部连接管道11、12将气液分离单元4与室外机组2连接起来的步骤,该气液分离单元4是与运转切换单元5分开设置的单元,并对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
管道连接步骤是一个经由已设置的连接管道中的又一部分连接管道即两根中间部连接管道15、16、和新设置的一根中间部连接管道17使所述运转切换单元5相对于气液分离单元4并联的步骤。
在本实施方式的施工方法中,可以将运转切换单元连接步骤设定为最初步骤,也可以将气液分离单元连接步骤设定为最初步骤。还可以将管道连接步骤设定为第二步骤,也可以将该管道连接步骤设定为最终步骤。
-运转动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的制热主导运转的第一负荷区域进行第一制热主导运转,在制热主导运转的第二负荷区域进行第二制热主导运转。在制冷主导运转中,在也对制热负荷加以处理的区域进行第一制冷主导运转,在成为全制冷运转的区域进行第二制冷主导运转。
在下面的说明中,按照图1、图6~图9中自上向下的顺序,根据需要将三台室内机组3分别称作第一室内机组3A、第二室内机组3B及第三室内机组3C,并根据需要将三个运转切换单元5分别称作第一运转切换单元5A、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B及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
〈第一制热主导运转〉
第一制热主导运转是在第一负荷区域进行的运转,第一负荷区域是制冷负荷在整个空调负荷中所占比例较小,即为从零到大约20%的区域。参照图6对作为第一制热主导运转之一例的全制热运转进行说明。
此时,在室外机组2中,三通阀24被设定在第一位置上,切换回路25被设定在第一位置上,电磁阀29关闭。在气液分离单元4中,中间第三电动阀59b打开,中间第一电动阀58、中间第二电动阀59a及中间第四电动阀59c关闭。在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中,第二切换阀64打开,第一切换阀63关闭。在各台室内机组3中,室内膨胀阀72打开。
在启动压缩机21后,所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就通过切换回路25从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器41从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流入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后,进而通过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流入各台室内机组3。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71中冷凝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后,从各台室内机组3中流出,再通过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及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液态制冷剂通过中间第三电动阀59b、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及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返回室外机组2。已流入室外机组2的液态制冷剂经切换回路25的室外第二电动阀36膨胀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然后被吸入到压缩机21中。
通过使制冷剂按照如上所述的那样在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能够利用所有的室内机组3进行制热。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对中间第三电动阀59b打开,并利用切换回路25的室外第二电动阀36使制冷剂膨胀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中间第三电动阀59b使制冷剂膨胀并打开室外第二电动阀36,还可以利用两个电动阀59b、36使制冷剂膨胀。
在图6中对作为第一制热主导运转的全制热运转进行了说明,不过第一制热主导运转中还包含有如图7所示的那样利用多台室内机组3中的一部分室内机组进行制冷的运转。
此时,在室外机组2中,三通阀24被设定在第一位置上,切换回路25被设定在第一位置上,电磁阀29关闭。室外第二电动阀36打开。在气液分离单元4中,中间第三电动阀59b被调节成规定开度,中间第一电动阀58、中间第二电动阀59a及中间第四电动阀59c关闭。在进行制热的第一运转切换单元5A和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B中,第二切换阀64打开,第一切换阀63关闭,在进行制冷的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中,第一切换阀63打开,第二切换阀64关闭。
在启动压缩机21后,所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就通过切换回路25从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器41从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流入第一、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A、5B后,进而通过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流入第一、第二室内机组3A、3B。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71中冷凝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后,从第一、第二室内机组3A、3B中流出,再通过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及第一、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A、5B分流成经由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的制冷剂、和流入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的制冷剂。
制冷剂从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通过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流入第三室内机组3C后在室内热交换器71中蒸发,再从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通过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返回气液分离单元4。
已从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的液态制冷剂经中间第三电动阀59b减压而成为低压两相制冷剂后流入第二连接管52。已从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连接管51、第一连接点P21、通路43a及第二连接点P22后,与第二连接管52中的低压两相制冷剂汇合。汇合起来的制冷剂为低压两相制冷剂。
该低压两相制冷剂通过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返回室外机组2,并通过切换回路25的室外第二电动阀36后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然后被吸入到压缩机21中。
通过使制冷剂按照如上所述的那样在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能够利用大部分室内机组3进行制热,并利用一部分室内机组3进行制冷。
〈第二制热主导运转〉
第二制热主导运转是在第二负荷区域进行的运转,第二负荷区域是制冷负荷在整个空调负荷中所占比例为从大约20%到50%的区域。在此,如图8所示,以利用第一、第二室内机组3A、3B进行制热,并利用第三室内机组3C进行制冷的状态为例加以说明。
此时,在室外机组2中,三通阀24被设定在第一位置上,切换回路25被设在第二位置上,电磁阀29关闭。在气液分离单元4中,中间第二电动阀59a和中间第四电动阀59c打开,中间第一电动阀58和中间第三电动阀59b关闭。在第一、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A、5B中,第一切换阀63关闭,第二切换阀64打开。在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中,第一切换阀63打开,第二切换阀64关闭。在第一、第二室内机组3A、3B中室内膨胀阀72打开,在第三室内机组3C中室内膨胀阀72的开度得到调节。
在该状态下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切换回路25从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流入气液分离器41。高压气态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41的气态制冷剂流出口41b流出后通过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流入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
如上所述,在第一、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A、5B中,第二切换阀64打开,第一切换阀63关闭。在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中,第一切换阀63打开,第二切换阀64关闭。因此,制冷剂从第一、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A、5B通过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流入第一、第二室内机组3A、3B。在该第一、第二室内机组3A、3B中制冷剂冷凝而放热,使得室内空气被加热。已冷凝了的液态制冷剂返回第一、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A、5B后,该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向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而该制冷剂的另一部分流向气液分离单元4。
已流入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的液态制冷剂进而通过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流入第三室内机组3C后,经室内膨胀阀72减压而成为低压两相制冷剂。该低压两相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71中蒸发而成为气态制冷剂后,从第三室内机组3C通过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流入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已流入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的气态制冷剂从第一分支管62a通过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
在气液分离单元4中,已从第一、第二运转切换单元5A、5B流入的液态制冷剂经中间第二电动阀59a减压而成为低压两相制冷剂后,与从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C流入的低压气态制冷剂汇合。低压两相制冷剂与低压气态制冷剂混合而成的制冷剂为低压两相制冷剂,该低压两相制冷剂从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通过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返回室外机组2。已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两相制冷剂通过切换回路25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后,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已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了的低压气态制冷剂通过三通阀24被吸入到压缩机21中。
通过使制冷剂按照如上所述的那样在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能够执行利用第一、第二室内机组3A、3B进行制热,并利用第三室内机组3C进行制冷的制冷循环。
〈第一制冷主导运转〉
下面,参照图9将利用第一室内机组3A进行制热并利用第二、第三室内机组3B、3C进行制冷的状态作为第一制冷主导运转加以说明。
此时,在室外机组2中,三通阀24被设定在第二位置上,切换回路25的室外第一电动阀35和室外第二电动阀36打开,室外第三电动阀37和室外第四电动阀38关闭。而且,电磁阀29打开。在气液分离单元4中,中间第一电动阀58和中间第四电动阀59c打开,中间第二电动阀59a和中间第三电动阀59b关闭。在第一运转切换单元5A中,第一切换阀63关闭,第二切换阀64打开。在第二、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B、5C中,第一切换阀63打开,第二切换阀64关闭。在第一室内机组3A中室内膨胀阀72打开,在第二、第三室内机组3B、3C中,室内膨胀阀72的开度得到调节。
在该状态下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三通阀2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后,在该室外热交换器22中冷凝而成为液态制冷剂,然后流入切换回路25。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的另一部分仍以气态制冷剂的状态流入切换回路25。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在切换回路25中混合成高压两相制冷剂后,通过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
已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的高压两相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流入气液分离器41后,被分离成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气态制冷剂从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流入第一运转切换单元5A后,进而通过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流入第一室内机组3A。在第一室内机组3A中,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71中冷凝而放热,使得室内空气被加热。已在第一室内机组3A的室内热交换器71中冷凝而成的液态制冷剂与从气液分离器41中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汇合后,流向第二、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B、5C。
已流入第二、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B、5C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流入第二、第三室内机组3B、3C后,经室内膨胀阀72减压以后在室内热交换器71中蒸发。此时,室内空气被冷却。已通过室内热交换器71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第二、第三运转切换单元5B、5C及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该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单元4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和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返回室外机组2后,通过电磁阀29被吸入到压缩机21中。
通过使制冷剂按照如上所述的那样在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能够执行利用第一室内机组3A进行制热,并利用第二、第三室内机组3B、3C进行制冷的制冷循环。
〈第二制冷主导运转〉
下面,参照图10对全制冷运转即第二制冷主导运转进行说明。
此时,在室外机组2中,三通阀24被设定在第二位置上,切换回路25的室外第二电动阀36打开,室外第一电动阀35、室外第三电动阀37和室外第四电动阀38关闭。而且,电磁阀29打开。在气液分离单元4中,中间第三电动阀59b打开,中间第一电动阀58、中间第二电动阀59a及中间第四电动阀59c关闭。在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中,第一切换阀63打开,第二切换阀64关闭。在各台室内机组3中,室内膨胀阀72的开度得到调节。
在该状态下从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三通阀2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然后在该室外热交换器22中冷凝而成为液态制冷剂。该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切换回路25后,进而通过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
因为中间第四电动阀59c关闭,所以已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并未通过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和气液分离器41,而是通过中间第三电动阀59b从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流出后,流入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
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各个运转切换单元5后,从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13流入各台室内机组3。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由各台室内机组3的室内膨胀阀72减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71中蒸发。已在室内热交换器71中蒸发了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14、运转切换单元5的第一分支管62a及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后流入气液分离单元4。该低压气态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单元4的制冷剂流路切换回路42和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后返回室外机组2。已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电磁阀29后被吸入到压缩机21中。
通过使制冷剂按照如上所述的那样在制冷剂回路20中循环,从而能够执行利用所有室内机组3进行制冷的制冷循环。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处于制热主导运转过程中成为制冷负荷较大的条件的第二负荷区域中,使高压制冷剂(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低压两相制冷剂)经由比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粗的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经由此,因为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的压力损耗减小,所以能够抑制因制热主导运转时的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能力下降。
当制冷主导运转和制热主导运转切换时第一连接管道11和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在处于制热主导运转过程中成为制冷负荷较大的条件的第二负荷区域中,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的压力损耗可靠地减小。
因为用切换回路构成管道切换部25,并用三通阀构成运转状态切换部24,所以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用能将运转时的压力设定为较高压力的二氟甲烷的制冷剂回路20中,能够可靠地抑制因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装置能力下降。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是一个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气液分离单元4和运转切换单元5实现一体化而构成为一个冷热切换单元6的示例。制冷剂回路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该冷热切换单元6具有第一室外连接管道口6a、第二室外连接管道口6b、第一室内连接管道口6c及第二室内连接管道口6d。用单元内管道替换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及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
具体而言,在该冷热切换单元6中,制冷剂回路20上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15的那部分管道由延长第六连接管56并连接在第一连通管61上的管道构成。在制冷剂回路20上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16的那部分管道由延长第一连接管51并连接在第二连通管62的第一分支管62a上的管道构成。在制冷剂回路20上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17的那部分管道由延长第五连接管55并连接在第二连通管62的第二分支管62b上的管道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热切换单元6是一个独立且紧凑的单元,如图5所示的那样设置在居室外的机房8中。该冷热切换单元6经由室外部连接管道11、12与室外机组2连接起来,各台室内机组3经由室内侧连接管道13、14相对于冷热切换单元6并联。
因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对相同地方做具体的说明。运转动作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处于制热主导运转过程中成为制冷负荷较大的条件的第二负荷区域中,使高压制冷剂(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由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低压两相制冷剂)经由比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11粗的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经由此,因为在第二负荷区域从室内机组3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的压力损耗减小,所以能够抑制因制热主导运转时的压力损耗所导致的能力下降。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具有下述结构。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用四个电动阀35、36、37、38构成了切换回路25,不过也可以适当改变切换回路25的结构。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三通阀24用作运转状态切换部,不过也可以使用除三通阀以外的其它切换机构作为运转状态切换部。
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做适当地改变。
总之,在本发明中,只要设置了切换机构23,当处于制热主导运转时,该切换机构23根据是处于制冷负荷较小的第一负荷区域或是处于制冷负荷比第一负荷区域大的第二负荷区域对连接管道11、12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进行切换,并且在第二负荷区域使低压制冷剂经由比第一连接管道11粗的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即可,可以对其它结构加以改变。
以上实施方式在本质上仅为优选示例而已,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具有多个室内热交换器并构成为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运转的空调装置很有用。
-符号说明-
1    空调装置
2    室外机组
3    室内机组
11   室外部第一连接管道(第一连接管道)
12   室外部第二连接管道(第二连接管道)
13   室内部第一连接管道
14   室内部第二连接管道
15   中间部第一连接管道
16   中间部第二连接管道
17   中间部第三连接管道
20   制冷剂回路
21   压缩机
22   室外热交换器
23   切换机构
24   三通阀(运转状态切换部)
25   切换回路(管道切换部)
31   第一通路
32   第二通路
33   第三通路
34   第四通路
35   室外部第一电动阀(开关机构)
36   室外部第二电动阀(开关机构)
37   室外部第三电动阀(开关机构)
38   室外部第四电动阀(开关机构)
P11  第一连接点
P12  第二连接点
P13  第三连接点
P14  第四连接点

Claims (11)

1.一种空调装置,其包括制冷剂回路(20),在该制冷剂回路(20)中室外机组(2)和多台室内机组(3)由连接管道(11、12、13、14)连接起来,并且该制冷剂回路(20)构成为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制冷循环,所述连接管道(11、12、13、14)包括第一连接管道(11)和内径大于该第一连接管道(11)的第二连接管道(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包括切换机构(23),当处于在全制热负荷运转和冷热同负荷运转之间进行的制热主导运转时,所述切换机构(23)根据是处于第一负荷区域或是处于第二负荷区域对所述第一连接管道(1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所述第一负荷区域是从全制热负荷到一部分制冷负荷为止的区域,所述第二负荷区域是从该一部分制冷负荷到冷热同负荷为止的区域,
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负荷区域使高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并且在所述第二负荷区域使高压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在制热主导运转的所有区域,进行使设置在所述室外机组(2)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2)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组(2)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21)、供制冷剂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2)、以及所述切换机构(23),
所述切换机构(23)具有管道切换部(25),所述管道切换部(25)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该管道切换部(25)位于第一位置时,在第一负荷区域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引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12)中并将从所述室内机组(3)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1)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室外热交换器(22)中,当该管道切换部(25)位于第二位置时,在第二负荷区域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引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11)中并将从所述室内机组(3)通过第二连接管道(12)返回室外机组(2)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室外热交换器(2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23)具有运转状态切换部(24),所述运转状态切换部(24)能够在制热主导运转时的第一位置和制冷主导运转时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该运转状态切换部(24)位于制热主导运转时的第一位置时,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通过所述管道切换部(25)引入第一连接管道(11)或者第二连接管道(12)并将已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蒸发了的低压制冷剂引入压缩机(21)中,当该运转状态切换部(24)位于制冷主导运转时的第二位置时,将从所述压缩机(21)中喷出的高压制冷剂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2)通过所述管道切换部(25)引入第一连接管道(11)中并将从第二连接管道(12)返回室外机组(2)的制冷剂引入压缩机(2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切换部(25)由切换回路(25)构成,所述切换回路(25)具有四个连接点(P11、P12、P13、P14)和四条通路(31、32、33、34),并且第一连接点(P11)与第二连接点(P12)由第一通路(31)连接起来,第二连接点(P12)与第三连接点(P13)由第二通路(32)连接起来,第三连接点(P13)与第四连接点(P14)由第三通路(33)连接起来,第四连接点(P14)与第一连接点(P11)由第四通路(34)连接起来,
在所述切换回路(25)的各条通路(31、32、33、34)上设置有开关机构(35、36、37、3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转状态切换部(24)是对所述压缩机(21)的喷出侧管道(26)和吸入侧管道(27)的连通状态进行切换,使得该喷出侧管道(26)和该吸入侧管道(27)中的一管道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气侧端连通的切换阀,
所述管道切换部(25)的第一连接点(P11)经由管道与压缩机(21)的喷出侧管道(26)相连,该管道切换部(25)的第二连接点(P12)经由管道与第一连接管道(11)相连,该管道切换部(25)的第三连接点(P13)经由管道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侧端相连,该管道切换部(25)的第四连接点(P14)经由分支管道(28a、28b)与第二连接管道(12)及压缩机(21)的吸入侧管道(27)相连,在第四连接点(P14)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管道(27)之间的分支管道(28b)上设置有开关阀(29)。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包括:
气液分离单元(4),其具有将包括液态制冷剂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和液相的气液分离器(41),该气液分离单元(4)连接在所述室外机组(2)和各台室内机组(3)之间;以及
运转切换单元(5),其连接在气液分离单元(4)与各台室内机组(3)中相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之间,并且具有切换阀(63、64),该切换阀(63、64)对该相对应的一台室内机组(3)中的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分离单元(4)与所述运转切换单元(5)实现一体化,从而构成具有所述气液分离器(41)和所述切换阀(63、64)的一体化冷热切换单元(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为二氟甲烷。
10.一种空调装置,其是从室外机组(2)和多台室内机组(3)之间由第一连接管道(11)和内径比该第一连接管道(11)大的第二连接管道(12)连接起来,并利用填充有旧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进行在制冷和制热之间切换的制冷循环的空调装置更新成具有制冷剂回路(20)的结构而得到的空调装置,该制冷剂回路(20)能够利用工作压力比旧制冷剂高的新制冷剂进行制冷和制热同时存在的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当进行装置更新时设置了切换机构(23),当处于在全制热负荷运转和冷热同负荷运转之间进行的制热主导运转时,所述切换机构(23)根据是处于第一负荷区域或是处于第二负荷区域对所述第一连接管道(1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道(12)中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进行切换,所述第一负荷区域是从全制热负荷到一部分制冷负荷为止的区域,所述第二负荷区域是从该一部分制冷负荷到冷热同负荷为止的区域,
所述切换机构(23)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负荷区域使高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并且在所述第二负荷区域使高压制冷剂经由第一连接管道(11)从室外机组(2)流向室内机组(3)并使低压制冷剂经由第二连接管道(12)从室内机组(3)流向室外机组(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已更新后的空调装置所具有的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剂为二氟甲烷。
CN201380066416.7A 2012-12-28 2013-11-29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4870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280 2012-12-28
JP2012288280A JP5983401B2 (ja) 2012-12-28 2012-12-28 空気調和装置
PCT/JP2013/007039 WO2014103172A1 (ja) 2012-12-28 2013-11-29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905A true CN104870905A (zh) 2015-08-26
CN104870905B CN104870905B (zh) 2017-10-31

Family

ID=51020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6416.7A Active CN104870905B (zh) 2012-12-28 2013-11-29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51132B2 (zh)
EP (1) EP2924359B1 (zh)
JP (1) JP5983401B2 (zh)
CN (1) CN104870905B (zh)
AU (1) AU2013368095B2 (zh)
ES (1) ES2641470T3 (zh)
WO (1) WO20141031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6657A (zh) * 2015-09-16 2017-08-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9455B (zh) * 2014-01-27 2015-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U2014387521B2 (en) * 2014-03-20 2016-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source side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721546B2 (ja) * 2017-07-21 2020-07-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3889512A1 (en) * 2017-09-29 2021-10-06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3760947A4 (en) * 2018-03-30 2021-03-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OLING DEVICE
US11226113B2 (en) * 2019-08-14 2022-01-18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2682861A (zh) * 2020-12-29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49810B2 (en) * 1991-05-09 1994-06-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3138491B2 (ja) * 1991-05-09 2001-0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H0712424A (ja) * 1993-06-21 1995-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10220844A (ja) * 1997-02-08 1998-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マルチエアコンシステムの能力制御方法
KR100437802B1 (ko) * 2002-06-12 2004-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공기조화기
KR100437804B1 (ko) * 2002-06-12 2004-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2배관식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KR101282565B1 (ko) * 2006-07-29 2013-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 조화기
JP5106536B2 (ja) * 2007-08-28 2012-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283586B2 (ja) * 2009-08-28 2013-09-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3273184A1 (en) * 2009-08-28 2018-0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Air conditioner
JP5279768B2 (ja) 2010-07-23 2013-09-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003635B2 (ja) * 2012-12-28 2016-10-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6657A (zh) * 2015-09-16 2017-08-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US10465948B2 (en) 2015-09-16 2019-11-05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CN106996657B (zh) * 2015-09-16 2020-05-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45842A1 (en) 2015-12-03
WO2014103172A1 (ja) 2014-07-03
AU2013368095B2 (en) 2016-01-07
JP5983401B2 (ja) 2016-08-31
EP2924359B1 (en) 2017-08-23
AU2013368095A1 (en) 2015-07-02
US9851132B2 (en) 2017-12-26
ES2641470T3 (es) 2017-11-10
CN104870905B (zh) 2017-10-31
JP2014129947A (ja) 2014-07-10
EP2924359A1 (en) 2015-09-30
EP2924359A4 (en)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0906A (zh) 空调装置及空调装置的施工方法
CN104870905A (zh) 空调装置
EP1816416B1 (en) Air conditioner
JP4331544B2 (ja) 冷暖房同時型マルチ空気調和機
EP2078905B1 (en) Heat source unit for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JPWO2014083867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07102463A1 (ja) 冷凍装置
JP2007240025A (ja) 冷凍装置
JP455376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160245558A1 (en) Two-phase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4350340A (zh) 多室型空气调节装置
US9581359B2 (en) Regenerativ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13146415A1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加熱装置
EP2896911B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499953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267653A (ja) 冷凍装置
JP653956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764810A (zh) 具有集成旁通系统的制冷系统
JP521398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412997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393786B2 (ja) 冷凍または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更新方法
JP5194842B2 (ja) 冷凍装置
JPH0517243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80076302A (ko) 이중관 열교환기를 이용한 차량용 냉동사이클
JPH1026742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