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350B -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0350B
CN104870350B CN201380066036.3A CN201380066036A CN104870350B CN 104870350 B CN104870350 B CN 104870350B CN 201380066036 A CN201380066036 A CN 201380066036A CN 104870350 B CN104870350 B CN 104870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collector
speed
feeding
feed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60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0350A (zh
Inventor
佐佐木晓人
松本慎
松本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70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0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3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30Devices controlling the forwarding speed to synchronise with supply, treatment, or take-up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38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8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 B65H63/08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responsive to completion of unwinding of a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4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 B65H2701/341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in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装置自身的体积的扩大,确保线材进给部中的线材的供给停止时间。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具有能够对线材进行蓄线的线材用收集器、能够将所收纳的线材进给到线材用收集器的线材进给部、从线材用收集器拉出线材的线材拉出部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在通常供给期间,使线材进给部以通常进给速度进给线材并且使线材拉出部以通常拉出速度拉出线材,在蓄线期间,使线材拉出部以比线材进给部的线材的进给速度慢的速度拉出线材,然后,在停止期间,在保持使线材拉出部以比线材进给部的线材的通常进给速度慢的低供给速度拉出线材的状态下使线材进给部停止线材的进给。

Description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连续供给电线或电线的芯线等线材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线的制造工序、加工工序等中,作为用于连续地供给电线或电线的芯线等线材而不会在线材的延伸方向上中断的装置,使用线材用收集器。线材用收集器配置于供给卷绕在线轴等的线材的线材进给部与进行电线的被覆工序等的制造加工部或在其下游将线材卷取到线轴等的卷取部等之间。并且,线材用收集器在线材进给部与制造加工部或卷取部等之间对线材进行蓄线,在伴随线材进给部的线轴更换的线材的连接时等供给所蓄积的线材,从而连续地供给线材而不会中断。
作为这种线材用收集器,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收集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材用收集器具有:多个固定侧滑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固定轴部;以及多个可动侧滑轮,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可动轴部,该可动轴部相对于固定轴部能够以远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并且,该线材用收集器通过使固定轴部与可动轴部之间的轴间距离变大而对线材进行蓄线,通过使固定轴部与可动轴部之间的轴间距离变小而能够供给所蓄积的线材。由此,在供给所蓄积的线材的期间,停止来自线材进给部的线材供给而能够进行伴随线材进给部的线轴更换的线材的连接等作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20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材用收集器中,在更高速地供给线材时,与线材的供给速度慢的情况相比蓄积量的线材在短时间内用完,存在不能充分确保伴随线材进给部的线轴更换的线材的连接等所需的线材的供给停止时间。另一方面,当为了增大来自线材进给部的线材的供给停止时间而增加一次的蓄线量时,装置自身的体积变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装置自身的体积的扩大,确保线材进给部中的线材的供给停止时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方式为一种线材连续供给装置,连续地供给线材,其特征在于,具有:线材用收集器,包含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部的多个固定侧滑轮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可动轴部的多个可动侧滑轮,所述可动轴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轴部接离(接近或远离)的方式被支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能够对所述线材进行蓄线;线材进给部,收纳所述线材,能够将所述线材进给到所述线材用收集器;线材拉出部,从所述线材用收集器拉出所述线材;以及控制单元,在通常供给期间,使所述线材进给部以通常进给速度进给所述线材并且使所述线材拉出部以通常拉出速度拉出所述线材,在蓄线期间,使所述线材拉出部以比所述线材进给部的所述线材的进给速度慢的速度拉出所述线材,然后,在停止期间,在保持使所述线材拉出部以比所述线材进给部的所述线材的所述通常进给速度慢的低供给速度拉出所述线材的状态下使所述线材进给部停止所述线材的进给。
第2方式为第1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线材连续供给装置还具有连接部检测部,该连接部检测部配置在所述线材拉出部的下游侧,能够检测连接了收纳在一个所述线材进给部中的线材的末端部与收纳在其他所述线材进给部中的线材的始端部的连接部的通过,在所述停止期间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连接部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连接部后,恢复到所述通常供给期间。
第3方式为第1或第2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停止期间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蓄线的所述线材的蓄线量成为零后,恢复到所述通常供给期间。
第4方式为第1至第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蓄线期间,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线材进给部以比所述通常进给速度慢且比所述低供给速度快的中间供给速度进给所述线材。
第5方式为一种线材连续供给方法,连续地供给线材,其特征在于,使用线材用收集器,该线材用收集器包含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部的多个固定侧滑轮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可动轴部的多个可动侧滑轮,所述可动轴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轴部接离的方式被支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能够对所述线材进行蓄线,所述线材连续供给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工序(a),以通常供给速度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进给所述线材并且以所述通常供给速度从所述线材用收集器拉出所述线材;工序(b),以比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进给所述线材的进给速度慢的低供给速度从所述线材用收集器拉出所述线材,使所述线材用收集器对所述线材进行蓄线;以及工序(c),在保持以所述低供给速度从所述线材用收集器拉出所述线材的状态下停止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进给所述线材,在所述工序(c)之后,再次进行所述工序(a)。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在蓄线期间,通过线材拉出部以比线材进给部的线材的进给速度慢的速度拉出线材,从而在线材用收集器中对线材进行蓄线。由此,在停止期间,即使基于线材进给部的线材的进给停止也能够拉出在线材用收集器中蓄线的量的线材而不中断地供给线材。另外,在停止期间,通过线材拉出部以比线材进给部的线材的通常进给速度慢的低供给速度拉出线材。因此,抑制在线材用收集器中扩大可动轴部的可动范围这样的装置自身体积的扩大,能够确保来自线材进给部的线材的供给停止时间。
根据第2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在停止期间之后,在通过连接部检测部检测到连接部之后恢复到通常供给期间,因此能够尽可能减小通过线材拉出部的拉出力施加到连接部的负荷。
根据第3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在停止期间之后,在通过线材用收集器蓄线的线材的蓄线量成为零之后恢复到通常供给期间,因此能够缩短线材在线材用收集器通过的距离而尽可能减小施加到线材的负荷。
根据第4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在蓄线期间,通过线材进给部以比通常进给速度慢的中间供给速度供给线材,因此能够抑制由进给速度与拉出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大而引起的线材用收集器内的线材的挠曲。
根据第5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方法,以比向线材用收集器的线材的进给速度慢的低供给速度从线材用收集器拉出线材,从而使线材用收集器对线材进行蓄线。由此,即使停止向线材用收集器的线材的进给,也能够拉出蓄线在线材用收集器中的量的线材,从而不中断地连续地进给线材。另外,在停止向线材用收集器的线材的进给时以低供给速度从线材用收集器拉出线材。因此,抑制在线材用收集器中扩大可动轴部的可动范围这样的装置自身体积的扩大,能够确保线材进给部中的线材的供给停止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线材连续供给装置的概略整体图。
图2是示出线材连续供给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3是示出线材连续供给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4是示出线材连续供给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5是示出线材连续供给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6是示出线材连续供给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7是示出进给速度、拉出速度与蓄线量的相互关系的图表。
图8是示出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进行说明(参照图1)。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
首先,对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进行说明。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是用于无间断地连续地供给电线、电线的芯线等线材12的装置。
此处,通过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供给电线的芯线来作为线材12的例子进行说明。更具体地讲,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向对于芯线压出并覆盖树脂的压出覆盖装置80连续地供给作为线材12的芯线。但是,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还能够用作供给除电线的芯线以外的电线等各种线材来作为线材12的装置。另外,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除了用于将线材12向压出覆盖装置80供给以外,还能够用于向芯线的伸线处理等电线或芯线的各种制造、加工工序进行供给。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具有线材进给部20、线材用收集器30、线材拉出部40、连接部检测部45及控制单元50。概略地讲,在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中,从线材进给部20供给的线材12通过线材用收集器30而被供给到压出覆盖装置80,并且通过设置于压出覆盖装置80的下游侧的线材拉出部40而被拉出,进而经过连接部检测部45而被卷取部90卷取收纳。并且,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供给速度、线材拉出部40的线材12的拉出速度以及线材用收集器30的蓄线动作通过控制单元50而被控制。
线材进给部20形成为,收纳线材12并能够将线材12向线材用收集器30进给。该线材进给部20具有卷轴22和驱动部24。卷轴22形成为能够卷绕收纳线材12。例如,卷轴22形成为圆形的凸缘从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两端部中的外周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形状,线材12可以在一对凸缘之间卷绕成筒状体的外周面状。驱动部24构成为能够驱动卷轴22而使其绕中心轴旋转。该驱动部24能够采用电机等。另外,卷轴22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驱动部24装卸。即,能够将线材12被全量进给完的卷轴22更换为卷绕收纳有线材12的卷轴22(参照图5)。卷轴22的更换作业可以由作业者进行,也可以通过机械自动地进行。
另外,设置有多个(此处为两个)线材进给部20。即,为了不中断地连续地供给线材12,当从一个线材进给部20全量进给了线材12时,替换为卷绕收纳有线材12的其他线材进给部20,能够从其他线材进给部20进给线材12。并且,一方的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末端部与另一方的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始端部连接,从而连续地供给线材12。此处,将线材12中的端部彼此连接而成的部分称为连接部13(参照图5)。另外,此处,线材12中的端部彼此的连接作业通过作业者进行。但是,线材12的端部彼此的连接作业可以通过作业者进行,也可以通过进行电焊等的焊接装置等线材连接装置自动地进行。
线材用收集器30构成为能够对线材12进行蓄线。该线材用收集器30具有:多个固定侧滑轮33,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部32;以及多个可动侧滑轮35,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可动轴部34,该可动轴部34以能够相对于固定轴部32接离的方式被支撑。
固定轴部32为被支撑在一定位置上的截面呈圆形的棒状部件。关于该固定轴部32,两端部被一对轴承支撑,关于该支撑方式,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也可以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另外,固定轴部32也可以通过电机等而在固定侧滑轮33的旋转方向(线材12输送时的旋转方向)上被旋转驱动。
固定侧滑轮33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其外周部形成有沿着周方向的环状槽。并且,环状槽形成为能够缠绕线材12的形状。另外,多个固定侧滑轮33以使中心轴相对于固定轴部32一致的姿势被轴支撑。另外,多个固定侧滑轮33以互不干扰的方式在中心轴方向上隔开间隙地被支撑。更具体地讲,多个固定侧滑轮33分别通过滚动轴承、流体轴承等轴承而被支撑成能够相对于固定轴部32旋转。由此,多个固定侧滑轮33能够彼此独立地相对旋转。
可动轴部34为截面呈圆形的棒状部件,以能够相对于固定轴部32接离的方式被支撑。作为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可动轴部34的结构,能够采用通过一对轴承支撑可动轴部34的两端部,并且通过沿着相对于固定轴部32垂直的方向设置的一对轨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一对轴承的结构等各种直线导轨机构。
可动轴部34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也可以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另外,可动轴部34也可以通过电机等而在可动侧滑轮35的旋转方向(线材12输送时的旋转方向)上被旋转驱动(省略图示)。
可动侧滑轮35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在其外周部上形成有沿着周方向的环状槽。并且,环状槽形成为能够缠绕线材12的形状。此处,可动侧滑轮35形成为与固定侧滑轮33相同的直径、相同的形状,但是没有必要一定相同。另外,多个可动侧滑轮35以使中心轴相对于固定轴部32一致的姿势被轴支撑。另外,多个可动侧滑轮35以互不干扰的方式在中心轴方向上隔开间隙地被支撑。更具体地讲,多个可动侧滑轮35分别通过滚动轴承、流体轴承等轴承被支撑成能够相对于可动轴部34旋转。由此,多个可动侧滑轮35能够彼此独立地相对旋转。
另外,可动轴部34通过蓄线力施加部38向从固定轴部32分开的方向施加力。蓄线力施加部38构成为,相对于可动轴部34或与可动轴部34成为一体地移动的轴承等作用从固定轴部32分开的方向的力。作为蓄线力施加部38,例如,能够采用一端部与可动轴部34的端部连结并且另一端部与可动轴部34的移动方向上的从固定轴部32分开的外侧的固定部位连结的盘簧。除此以外,作为蓄线力施加部38,能够采用通过适当环绕滑轮等的线材连结锭子与可动轴部34,通过锭子的重力、电机以及粉末离合器等拉动可动轴部34的结构等。
并且,在线材12交替地缠绕在多个固定侧滑轮33和多个可动侧滑轮35的状态下,固定轴部32与可动轴部34之间的轴间距离变化,从而线材用收集器30的蓄线量变化。即,当线材12相对于线材用收集器30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比从线材用收集器30拉出线材12的拉出速度快时,固定轴部32与可动轴部34之间的轴间距离通过蓄线力施加部38的力而变大。于是,缠绕在多个固定侧滑轮33和多个可动侧滑轮35的线材12的延伸尺寸变长,线材用收集器30的线材12的蓄线量增加。另一方面,当从线材用收集器30拉出线材12的拉出速度比相对于线材用收集器30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快时,固定轴部32与可动轴部34之间的轴间距离变小。于是,缠绕在多个固定侧滑轮33和多个可动侧滑轮35的线材12的延伸尺寸变短,线材用收集器30的线材12的蓄线量减少。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固定侧滑轮33、可动侧滑轮35的轴承中应用粉末离合器等,能够调节对于缠绕在固定侧滑轮33和可动侧滑轮35的线材12的张力。
另外,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构成为能够检测蓄线量。此处,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上设置有检测可动轴部34的位置的蓄线检测部39。并且,能够根据通过蓄线检测部39检测到的可动轴部34的位置信息通过后述的控制单元50检测缠绕在固定侧滑轮33和可动侧滑轮35的线材12的蓄线量。
线材拉出部40是从线材用收集器30拉出线材12的部分。此处,线材拉出部40配置在冷却装置85的下游侧的位置,该冷却装置85配置在压出覆盖装置80的下游侧,该压出覆盖装置80配置在线材用收集器30的下游侧。此处,冷却装置85是用于冷却通过压出覆盖装置80覆盖于芯线的树脂的装置。即,冷却装置85冷却从压出覆盖装置80压出的还处于柔软(没有固化的能够变形的)状态的树脂被覆层。作为该冷却装置85,例如,能够采用将树脂被覆层浸入到水中进行冷却的结构。即,线材拉出部40对线材12中的、通过压出覆盖装置80被覆盖树脂且被覆层通过冷却装置85冷却而固化的部分作用拉出力。
线材拉出部40可以构成为,例如,在通过一对辊42夹住线材12的状态下,使一对辊42旋转驱动而拉出线材12。该一对辊42可以通过省略图示的电机等驱动部而被旋转驱动。但是,线材拉出部40能够采用通过一对带部夹住线材12而输送的机构等各种输送机构。
另外,连接部检测部45是对线材12通过连接部13的情况进行检测的部分。该连接部检测部45配置在线材拉出部40的下游侧的位置。即,通过连接部检测部45,能够对连接部13通过线材拉出部40的情况进行检测(参照图6)。作为连接部检测部45,例如,可以采用涡电流传感器等传感器。并且,连接部检测部45的连接部13的检测信息被送到后述的控制单元50,通过控制单元50对连接部13卷取收纳在卷取部90的时机进行检测。
此处,卷取部90是对覆盖有树脂的线材12进行卷取收纳的部分。该卷取部90具有能够卷取收纳线材12的卷轴。例如,卷轴形成为圆形的凸缘从筒状体的中心轴方向两端部中的外周部向外周侧突出的形状。另外,卷轴可以构成为,通过电机等驱动部能够在卷取线材12的方向上绕中心轴旋转驱动。另外,卷轴可以设置成能够相对于驱动部进行装卸。即,能够将卷取收纳有预定量的线材12的卷轴更换为卷取收纳有线材12的卷轴。
控制单元50具有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结合的主存储部、辅助存储部。主存储部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辅助存储部由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硬盘装置等非暂时的存储装置构成。在辅助存储部中存储有记述了对于微处理器的指示的程序,微处理器读入该程序而执行后述的各处理步骤。另外,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控制单元50执行的各种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该控制单元50上连接有线材进给部20、线材拉出部40、蓄线检测部39以及连接部检测部45(参照图1)。另外,在控制单元50上连接有连接完成开关70。连接完成开关70是输出收纳在两个线材进给部20中的线材12的端部彼此的连接作业的完成指令的部分。并且,控制单元50根据来自蓄线检测部39、连接部检测部45以及连接完成开关70的输出,对线材进给部20和线材拉出部40施加动作指令。
在收纳在一个线材进给部20中的线材12被全部供给时等,控制单元50以如下方式进行切换进给线材12的线材进给部20时的线材进给部20和线材拉出部40的速度控制。由此,该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确保线材进给部20中的线材12的供给停止时间。
特别是,在线材12为铝线、极细的铜线等时,与一般的铜线相比较有时以高速供给。在如上所述线材12以高速供给的情况下,即使通过线材用收集器30进行蓄线也由于线速快而在短时间内拉出蓄积量的线材12。对于这种线材12,该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更有效。但是,本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的应用用途不限于如铝线、极细的铜线等以高速供给的线材12,也可以是一般的铜线等。
概略地讲,控制单元50在通常供给期间T1使线材进给部20以通常进给速度供给线材12并且使线材拉出部40以通常拉出速度拉出线材12(参照图7)。此处,线材进给部20的通常进给速度和线材拉出速度40的通常拉出速度被设定为相同的通常供给速度V1。另外,控制单元50在蓄线期间T2使线材拉出部40以比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慢的速度拉出。此处,蓄线期间T2中的线材拉出部40的线材12的拉出速度被设定为低供给速度V2。更具体地讲,控制单元50在蓄线期间T2使线材进给部20以比通常进给速度(此处为通常供给速度V1)慢且比低供给速度V2快的速度进给线材12。之后,控制单元50在停止期间T3在保持使线材拉出部40以比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通常进给速度(此处为通常供给速度V1)慢的低供给速度V2拉出线材12的状态下使线材进给部20停止线材12的进给停止。并且,控制单元50在停止期间T3之后恢复到通常供给期间T1。此处,控制单元50在通过连接部检测部45检测到连接部13之后恢复到通常供给期间T1。而且,控制单元50在停止期间T3之后在通过线材用收集器30蓄线的线材12的蓄线量成为零之后,恢复到通常供给期间T1。
此处,通常供给速度V1被设定为压出覆盖装置80对作为芯线的线材12实施压出覆盖处理的最快的速度。另外,低供给速度V2被设定为压出覆盖装置80对作为芯线的线材12实施压出覆盖处理的最慢的速度。但是,通常供给速度V1和低供给速度V2不限定为该速度。另外,中间供给速度V3为通常供给速度V1与低供给速度V2之间的正中间的速度。但是,中间供给速度V3不限定于上述速度,只要考虑线材用收集器30中的线材12的挠曲产生和蓄线速度等而被设定为比通常供给速度V1慢且比低供给速度V2快的速度即可。
而且,在控制单元50上可以连接有开始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的线材12的供给动作的开始开关和结束线材12的供给动作的结束开关(省略图示)。并且,关于控制单元50,当开始开关被按压而发出开始指令时开始线材12的供给动作,当结束开关被按压而发出结束指令时结束线材12的供给动作。
以下,按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单元50的处理进行说明。作为初始状态,收纳在一个线材进给部20中的线材12被拉出而在处理路径上通线。并且,作业者按压开始开关而发出供给动作的开始指令。
在步骤S1中,控制单元50对于一个线材进给部20发出使驱动部24以在通常供给速度V1下进给线材12的方式动作的指令。由此,线材12从一个线材进给部20以通常供给速度V1被进给(参照图2、图7)。
在步骤S2中,控制单元50对线材拉出部40发出以在通常供给速度V1下拉出线材12的方式动作的指令。由此,线材12通过线材拉出部40以与线材进给部20的进给速度相同的通常供给速度V1而被拉出(参照图2、图7)。
在步骤S3中,控制单元50判定是否为进给线材12的线材进给部20的切换时机。此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判定是否为切换时机:例如,是否从线材进给部20的通常供给速度V1下的进给开始或者线材拉出部40的通常供给速度V1下的拉出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基于驱动部24的卷轴22的旋转次数是否达到预定次数或者是否对线材12进行了预定长度的进给等。为了进行该判定,也可以设置检测驱动部24或者卷轴22的旋转次数的传感器或者对所进给的线材12抵接滑轮等而直接检测线材12的进给长度的传感器等。并且,在是切换时机时进入到步骤S4,在不是切换时机时重复进行步骤S3。另外,将从步骤S1到步骤S3为止的期间称为通常供给期间T1。
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50对线材拉出部40发出以在比通常供给速度V1慢的低供给速度V2下拉出线材12的方式动作的指令。由此,线材拉出部40的线材12的拉出速度被减速到低供给速度V2(参照图3、图7)。此处,线材12的拉出速度以固定加速度被减速。
在步骤S5中,控制单元50对线材进给部20发出在比通常供给速度V1慢且比低供给速度V2快的中间供给速度V3下进给线材12的指令。由此,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被减速到中间供给速度V3(图3,图7参照)。此处,线材12的进给速度以比步骤S4中的拉出速度的减速中的加速度稍缓的固定加速度被减速。
在步骤S4和步骤S5中,通过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低供给速度V2)与线材拉出部40的线材12的拉出速度(中间供给速度V3)之间的速度差,线材12逐渐被蓄线到线材用收集器30中。
在步骤S6中,控制单元50判定是否完成了蓄线。蓄线完成通过蓄线量是否达到预定的蓄线量来判定。更具体地讲,蓄线量是否达到预定的蓄线量根据从蓄线检测部39的输出开始得到的可动轴部34的位置是否到达预定的位置来判定。并且,在蓄线完成时进入到步骤S7,在蓄线没有完成时重复进行步骤S6。另外,将包含步骤S4到步骤S6的期间称为蓄线期间T2。
此处,线材用收集器30的预定的蓄线量与线材拉出部40的低供给速度V2之间的关系被设定为能够确保作业者切换线材进给部20所需的时间。更具体地讲,预定的蓄线量与线材拉出部40的低供给速度V2被设定为,至少在切换时间中不中断而能够连续地供给蓄线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中线材12。即,在线材进给部20的切换作业中,由于从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停止,因此只能供给蓄线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中的量的线材12。另外,切换时间是线材进给部20的切换所需的最低限的时间,是为了设定预定的蓄线量和线材拉出部40的低供给速度V2的时间。
在步骤S7中,控制单元50对线材进给部20发出停止线材12的进给的指令。由此,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被停止(参照图4、图7)。更具体地讲,到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成为零为止以固定加速度减速。
此处,使线材进给部20中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从中间供给速度V3到停止为止需要预定的减速时间。并且,在线材12的进给速度从中间供给速度V3减速到低供给速度V2为止的期间,由于进给速度比线材拉出部40中的线材12的拉出速度快,因此通过线材用收集器30而对线材12进行蓄线(参照图7)。另外,在线材12的进给速度从低供给速度V2到停止为止的期间,由于进给速度比拉出速度慢,因此通过线材用收集器30蓄线的线材12被拉出。因此,步骤S6的蓄线完成时的预定的蓄线量被设定为,在线材12的进给速度减速到低供给速度V2时蓄线量不超过线材用收集器30的最大蓄线允许量Lm(此处为成为最大蓄线允许量Lm)。
当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停止时,作业者将进给线材12的线材进给部20切换到另一个线材进给部20(参照图4、图5)。
在步骤S8中,控制单元50判定是否完成了进给线材12的线材进给部20的切换。更具体地讲,当作业者完成一个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的末端部与另一个线材进给部20的始端部的连接作业而按压连接完成开关70时,向控制单元50发出连接完成指令。即,控制单元50受理连接完成指令,从而判定为完成了线材进给部20的切换。并且,在连接完成时进入到步骤S9,在连接没有完成时重复进行步骤S8。另外,将步骤S8的期间称为蓄线期间T2。
在步骤S9中,控制单元50对线材进给部20发出以在低供给速度V2下进给线材12的方式动作的指令。由此,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被加速到低供给速度V2(参照图5、图7)。此处,控制单元50以到进给速度成为低供给速度V2为止使线材用收集器30中的线材12的蓄线量成为零的方式对加速度进行调节或阶段性地使进给速度加速到低供给速度V2。更具体地讲,控制单元50根据从蓄线检测部39的输出检测到的蓄线量设定进给速度的加速度或阶段性的加速方式。
在步骤S10中,控制单元50判定线材12的连接部13是否通过了线材拉出部40的下游侧。更具体地讲,当连接部13通过连接部检测部45时,从连接部检测部45向控制单元50输出检测信号(参照图6)。此处,经过从连接部13通过连接部检测部45之后到被卷取部90卷取为止的设定时间,从而控制单元50判定连接部13通过线材拉出部40的下游侧。即,将连接部13卷取收纳在卷取部90的时机作为连接部13通过线材拉出部40的下游侧的判定基准。并且,在连接部13没有通过线材拉出部40的下游侧时重复进行步骤S10。另外,在连接部13通过线材拉出部40的下游侧时回到步骤S1。由此,在步骤S1中线材12从另一个线材进给部20以通常供给速度V1进给,在步骤S2中线材12通过线材拉出部40以与线材进给部20的进给速度相同的通常供给速度V1被拉出(参照图2、图7)。
另外,在结束或紧急停止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的线材12的供给时等,作业者按压结束开关。通过按压结束开关而向控制单元50发出停止指令,控制单元50结束处理。另外,在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省略该结束处理。
<线材连续供给方法>
如上所述,虽然对通过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不中断而连续地供给线材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线材12的连续供给只要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则不限于使用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的情况。以下,对线材连续供给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线材用收集器30以通常进给速度(此处为通常供给速度V1)进给线材12并且从线材用收集器30以与通过通常拉出速度(此处为通常供给速度V1)进给的进给速度相同的速度拉出线材12(工序(a))。将该动作的期间称为通常供给期间T1。并且,在该动作中,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中不进行线材12的蓄线和被蓄线的量的线材12的拉出。
接着,以比对于线材用收集器30进给线材12的进给速度(此处为通常供给速度V1)慢的速度(此处为低供给速度V2)从线材用收集器30拉出所述线材12,使其蓄线到线材用收集器30中(工序(b))。此处,在工序(b)中,以比通常供给速度V1慢且比低供给速度V2快的中间供给速度V3向线材用收集器30进给线材12。即,在向线材用收集器30进给线材12的进给速度与拉出线材12的拉出速度之间设定速度差,被进给的线材12中的比拉出量多的量的线材12被慢慢蓄线。将该动作的期间称为蓄线期间T2。
而且,在保持从线材用收集器30以比通常拉出速度慢的低供给速度V2拉出线材12的状态下停止向线材用收集器30的线材12的进给(工序(c))。并且,在线材12的进给停止中,能够切换线材12的供给源。即,在上述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中,连接一个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末端部与另一个线材进给部20的始端部,对供给线材12的线材进给部20进行切换。在该动作中,仅蓄线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中的线材12被拉出。将该动作的期间称为停止期间T3。
之后,再次进行工序(a),恢复以通常进给速度进给线材12并且以通常拉出速度拉出的通常供给期间T1。此处,可以在连接了线材12中的一个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末端部与另一个线材进给部20的始端部连接的连接部13通过线材12的拉出位置的下游侧之后进行工序(a)。即,由于连接部13与线材12的其他部位相比较拉伸强度有可能低,因此在受到拉出力的区间存在连接部13的期间可以将拉出速度保持为较低。并且,在连接部13通过线材12的拉出位置之后提高拉出速度。另外,可以在工序(b)中从通过线材用收集器30蓄积的线材12的蓄线量成为零之后进行工序(a)。即,在通过线材用收集器30的区间中,通过蓄线力施加部38对线材12施加比供给路径中的其他区间更大的负荷。由此,在通常供给期间中,在蓄线量成为零的状态下供给线材12。此处,没有蓄线量的线材12是指,可动轴部34相对于固定轴部32移动到在可动范围中最靠近的位置的状态。
<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在蓄线期间T2,以比线材进给部20对于线材用收集器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通常供给速度V1)慢的低供给速度V2,通过线材拉出部40从线材用收集器拉出线材12,从而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中对线材12进行蓄线。由此,在停止期间T3,即使线材进给部20对于线材用收集器的线材12的进给停止,也能够拉出蓄线到线材用收集器30中的量的线材12,能够不中断地供给线材12。另外,在停止期间T3停止对于线材用收集器30的线材12的进给时,通过线材拉出部40以低供给速度V2进给线材12。因此,抑制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中如增大可动轴部34的可动范围的装置自身的体积的扩大,能够确保线材进给部20中的线材12的供给停止时间。由此,在停止了来自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的状态下,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供给线材12的线材进给部20的切换。
另外,在停止期间T3之后,由于在通过连接部检测部45检测到连接部13之后恢复到通常供给期间T1,因此通过线材拉出部40的拉出力能够使施加到连接部13的负荷尽可能小。
另外,在停止期间T3之后,由于在通过线材用收集器20蓄线的线材12的蓄线量成为零之后恢复到通常供给期间T1,因此缩短线材12在线材用收集器30通过的距离而能够尽可能减小施加在线材12的负荷。
另外,在蓄线期间T2中,由于通过线材进给部20以比通常进给速度V1慢的中间供给速度V3供给线材12,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进给速度与拉出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大而引起的线材用收集器30内的线材12的挠曲。
<变形例>
以上,对将线材进给部20的线材12的进给速度从通常供给速度V1减速到中间供给速度V3之后停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即,在蓄线期间T2,只要将线材拉出部40的拉出速度设定得比线材进给部20的进给速度慢,以便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中对线材12进行蓄线即可。如果满足该条件,则例如可以是线材进给部20的进给速度从通常供给速度V1直接停止,也可以是线材拉出部40的拉出速度阶段性地减速。但是,由于当进给速度与拉出速度之间的速度差过大时存在在线材用收集器30内在线材12产生挠曲的顾虑,因此优选在将拉出速度减速到低供给速度V2的时机,将进给速度减速到中间供给速度V3。
另外,在停止期间T3的结束之后设定为,通过线材进给部20以蓄线量成为零的方式将进给速度加速到低供给速度V2,但是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使线材12蓄线在线材用收集器30中的状态下将进给速度加速到低供给速度V2。但是,当从减轻线材用收集器30内的对于线材12的负荷的观点考虑时,在停止期间T3之后,可以以使蓄线量成为零的方式调节进给速度。
另外,虽然对通过连接部检测部45检测连接部13之后将线材进给部20的进给速度加速到通常供给速度V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无需一定限定于该情况。即,在停止期间T3之后,也可以在连接部13的检测前将拉出速度加速到通常供给速度V1。但是,为了减轻施加到连接部13的负荷,优选在检测到连接部13通过了线材拉出部40的下游侧的位置之后,将拉出速度加速到通常供给速度V1。
另外,虽然对加减速时的加速度为恒定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以加速度在加减速中变化的方式通过控制单元50进行控制。另外,对通常供给期间T1中的线材进给部20的通常进给速度与线材拉出部40的通常拉出速度为相同的通常供给速度V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是要求严格一致。即,在线材用收集器30的蓄线量的范围内也可以产生线材12被蓄线或拉出的程度的速度差。
另外,对蓄线期间T2和停止期间T3中的线材拉出部40的拉出速度被设定为相同的低供给速度V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即,只要将线材拉出部40的拉出速度设定为,在蓄线期间T2比线材进给部20的进给速度慢,在停止期间T3中比通常拉出速度慢,则也可以在蓄线期间T2和停止期间T3设定为不同的速度。
如上所述,虽然详细地说明了线材连续供给装置10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但是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该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另外,上述各种变形例只要不相互矛盾则可以组合应用。并且,可以解释为不脱离该发明的范围而能够想到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符号说明
10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
12 线材;
13 连接部;
20 线材进给部;
30 线材用收集器;
32 固定轴部;
33 固定侧滑轮;
34 可动轴部;
35 可动侧滑轮;
40 线材拉出部;
45 连接部检测部;
50 控制单元;
T1 通常供给期间;
T2 蓄线期间;
T3 停止期间;
V1 通常供给速度;
V2 低供给速度;
V3 中间供给速度。

Claims (5)

1.一种线材连续供给装置,连续地供给线材,其特征在于,具有:
线材用收集器,包含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部的多个固定侧滑轮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可动轴部的多个可动侧滑轮,所述可动轴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轴部接近或远离的方式被支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能够对所述线材进行蓄线;
线材进给部,收纳所述线材,能够将所述线材进给到所述线材用收集器;
线材拉出部,从所述线材用收集器拉出所述线材;以及
控制单元,在通常供给期间,使所述线材进给部以通常进给速度进给所述线材并且使所述线材拉出部以通常拉出速度拉出所述线材,在蓄线期间,使所述线材拉出部以比所述线材进给部的所述线材的进给速度慢的速度拉出所述线材,然后,在停止期间,在保持使所述线材拉出部以比所述线材进给部的所述线材的所述通常进给速度慢的低供给速度拉出所述线材的状态下使所述线材进给部停止所述线材的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线材连续供给装置还具有连接部检测部,该连接部检测部配置在所述线材拉出部的下游侧,能够检测连接了收纳在一个所述线材进给部中的线材的末端部与收纳在其他所述线材进给部中的线材的始端部的连接部的通过,
在所述停止期间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连接部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连接部后,恢复到所述通常供给期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停止期间之后,所述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蓄线的所述线材的蓄线量成为零后,恢复到所述通常供给期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蓄线期间,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线材进给部以比所述通常进给速度慢且比所述低供给速度快的中间供给速度进给所述线材。
5.一种线材连续供给方法,连续地供给线材,其特征在于,
使用线材用收集器,该线材用收集器包含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固定轴部的多个固定侧滑轮和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可动轴部的多个可动侧滑轮,所述可动轴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轴部接近或远离的方式被支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能够对所述线材进行蓄线,
所述线材连续供给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a),以通常供给速度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进给所述线材并且以所述通常供给速度从所述线材用收集器拉出所述线材;
工序(b),以比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进给所述线材的进给速度慢的低供给速度从所述线材用收集器拉出所述线材,使所述线材用收集器对所述线材进行蓄线;以及
工序(c),在保持以所述低供给速度从所述线材用收集器拉出所述线材的状态下停止向所述线材用收集器进给所述线材,
在所述工序(c)之后,再次进行所述工序(a)。
CN201380066036.3A 2012-12-21 2013-08-08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0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8941A JP2014122099A (ja) 2012-12-21 2012-12-21 線材連続供給装置及び線材連続供給方法
JP2012-278941 2012-12-21
PCT/JP2013/071493 WO2014097675A1 (ja) 2012-12-21 2013-08-08 線材連続供給装置及び線材連続供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350A CN104870350A (zh) 2015-08-26
CN104870350B true CN104870350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978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60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0350B (zh) 2012-12-21 2013-08-08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22099A (zh)
CN (1) CN104870350B (zh)
WO (1) WO20140976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3461772T (pt) * 2017-09-29 2022-05-04 Partzsch Spezialdraehte E K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ara utilização optimizada do material de bobinagem, aquando do enrolamento e desenrolamento
DE102017009156B4 (de) * 2017-09-29 2019-07-11 PARTZSCH Spezialdrähte e.K. Verfahren zur optimalen Nutzung von auf Vorratstrommeln aufgebrachten Wicklungsgütern
CA3160718A1 (en) * 2019-11-08 2021-05-14 Innovative Automation Inc. Spool unloading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8854A (en) * 1982-01-29 1983-01-18 Leesona Corporation Yarn feeder motor control
EP0542419A1 (en) * 1991-11-15 1993-05-19 Eubanks Engineering Company Cable and wire prefeed apparatus
CN1379728A (zh) * 1999-09-03 2002-11-13 英勤乔斯弗门电子技术Ietv股份公司 控制纱线加工系统的方法和纱线加工系统
CN102530647A (zh) * 2010-10-06 2012-07-0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焊丝重绕装置及焊丝重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9546A (ja) * 1981-11-18 1983-05-27 Hitachi Seiko Ltd 輪転印刷機の給紙機
JP5408098B2 (ja) * 2010-10-07 2014-02-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線材用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2013071798A (ja) * 2011-09-27 2013-04-22 Fujifilm Corp ウェブ自動接合システム、及びウェブ自動接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8854A (en) * 1982-01-29 1983-01-18 Leesona Corporation Yarn feeder motor control
EP0542419A1 (en) * 1991-11-15 1993-05-19 Eubanks Engineering Company Cable and wire prefeed apparatus
CN1379728A (zh) * 1999-09-03 2002-11-13 英勤乔斯弗门电子技术Ietv股份公司 控制纱线加工系统的方法和纱线加工系统
CN102530647A (zh) * 2010-10-06 2012-07-0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焊丝重绕装置及焊丝重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97675A1 (ja) 2014-06-26
JP2014122099A (ja) 2014-07-03
CN104870350A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2834B1 (en) Slack preventing device for wire rod wound around spool, and slack preventing method therefore
KR101116537B1 (ko) 용접 와이어 권취기 및 조출기
CN104870350B (zh) 线材连续供给装置和线材连续供给方法
US102731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nding coil
CN104953773A (zh) 线圈的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US869531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cable bead
RU2664075C1 (ru) Совмеще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травления и прокатки полосового металла
CN101830371A (zh) 纱线的卷绕方法
CN103929019B (zh) 一种自动绑线圈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定子线圈绕线机
JP2010222111A (ja) 溶接ワイヤ素材または溶接ワイヤ用繰出機
US20170327335A1 (en) Winding machine for spools of web material and method
WO1996010470A1 (fr) Fil de decoupe
JPS6319252B2 (zh)
CN107364752A (zh) 具有对准系统的用于生产线轴的机器和方法
CN206857854U (zh) 卷线机进线机构
CN106743997B (zh) 象鼻收线和工字轮收线一体的多功能收线机
JP5408098B2 (ja) 線材用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JPS6291441A (ja) 光フアイバの線引き装置
JP2019529168A (ja) ビードワイヤー巻き出しシステム
JP4044409B2 (ja) 線材加工機の線材送り装置
JP3387393B2 (ja) 連続処理ラインの能率向上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341275A (ja) 圧延装置
JPH06277756A (ja) 線材の貯線装置
CN211812683U (zh) 一种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
CN211304264U (zh) 一种无缝对接收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