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9837B -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9837B
CN104859837B CN201510218982.6A CN201510218982A CN104859837B CN 104859837 B CN104859837 B CN 104859837B CN 201510218982 A CN201510218982 A CN 201510218982A CN 104859837 B CN104859837 B CN 104859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dle arm
locking member
access division
paddle
fol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89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9837A (zh
Inventor
张显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d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E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189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9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9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9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包括基座和桨臂,桨臂与基座枢接而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桨臂上设有靠近基座的第一卡接部;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与基座转动连接的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一锁紧件用于在桨臂处于展开状态且与基座相抵限位时,转动以使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合,以使桨臂保持在展开状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由于桨臂采用一体枢接结构,因此有效地保证了桨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从而增强了无人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桨臂能够实现折叠与展开,从而大大减小了无人机在不使用时所占用的空间,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对桨臂进行操作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旋翼式无人机的桨臂一般由两段可分拆的部分组成,靠近无人机机身的第一段通常与机身一体成型,而远离无人机机身的第二段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在第一段上,由此在包装运输的过程可减小无人机所占用的空间。然而,现有的桨臂可拆卸结构通常将两段桨臂完全分离开,因此组装过程操作繁杂、效率低下、便利性差,尤其是各个桨臂的规格不一致时,还存在配对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可折叠桨臂结构组装操作复杂、便利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包括基座和桨臂,所述桨臂与所述基座枢接而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桨臂上设有靠近所述基座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在所述桨臂处于展开状态且与所述基座相抵限位时,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合,以使所述桨臂保持在展开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包括基座和桨臂,所述桨臂与所述基座枢接而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桨臂上设有靠近基座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基座螺纹连接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在所述桨臂处于展开状态时,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中以使所述桨臂保持在展开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包括第一桨臂和第二桨臂,所述第一桨臂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从所述第一桨臂的一端面沿轴向敞开的轴向凹槽,所述第二桨臂的一端在所述轴向凹槽内通过枢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桨臂相连,当所述第二桨臂处于展开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二桨臂嵌在所述轴向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桨臂卡合,以使所述第二桨臂保持在展开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折叠桨臂组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由于桨臂采用一体枢接结构,因此有效地保证了桨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从而增强了无人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桨臂能够实现折叠与展开,从而大大减小了无人机在不使用时所占用的空间,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对桨臂进行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展开状态;
图2为图1中所示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折叠状态;
图4为图3中所示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展开状态;
图6为图5中所示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折叠状态;
图8为图7中所示的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示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所示的第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展开状态;
图12为图11中所示部分E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四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展开状态;
图14为图13中所示部分F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四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折叠状态;
图16为图15中所示部分G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6中所示的第二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五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展开状态;
图19为图18中所示部分H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与图18相类似,其中桨臂处于折叠状态;
图21为图20中所示部分I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中的安装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无人机的机身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六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展开状态;
图25与图24相类似,其中桨臂处于折叠状态;
图26为图25中所示部分J的局部放大图;
图27为图25中所示的第二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可折叠桨臂组件第七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桨臂处于展开状态。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参见图1至图22,该可折叠桨臂组件包括基座100和桨臂200,桨臂200与基座100枢接而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桨臂200处于展开状态时位于同一平面或基本位于同一平面,桨臂200处于折叠状态时向基座100的中心收拢,其中基座100可以是无人机的机身,在具体示例中该基座100包括上下间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另外该基座100还包括位于第一板件110与第二板件120之间以将两者相连的安装座,安装座400可通过螺钉分别与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固连,并且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20均为镂空结构,桨臂200可以是圆杆状结构,也可以是扁平杆状结构,比如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从而有利于减轻无人机的重量,具体地,桨臂200可通过穿设在其上的转轴与基座100的特定部位枢接(比如与安装座400枢接),另外该桨臂200上设有靠近基座100的第一卡接部210,利用第一卡接部210实现对处于展开状态的桨臂200进行固定,以使桨臂200保持在展开状态。
此外,该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与基座100转动连接的第一锁紧件(对应附图分别是第一锁紧件300a、第一锁紧件300b和第一锁紧件300c),第一锁紧件可以设置在第一板件110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板件120上,具体应用时可灵活选择。第一锁紧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可以理解,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对应设置且能卡合。具体地,第一锁紧件用于在桨臂200处于展开状态且与基座100相抵限位时,转动以使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210卡合,以使桨臂200保持在展开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桨臂200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首先通过桨臂200与基座100相抵形成一限位配合,以使桨臂200不能继续转动,比如桨臂200的端面与基座100抵接,又比如桨臂200的侧面与基座100抵接;再通过转动第一锁紧件以使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210卡合,以形成另一限位配合,以使桨臂200不能反向转动,因此将桨臂200的转动自由度限制,从而达到锁紧桨臂200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桨臂200与基座100直接枢接,有效地保证了桨臂200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从而增强了无人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桨臂200能够实现折叠与展开,从而大大减小了无人机在不使用时所占用的空间。
当需要将桨臂200展开使用时,先将桨臂200转动至设定的展开位置(一般是基座100对桨臂200形成转动限位的位置),再转动第一锁紧件使其与桨臂200卡合,即可将桨臂200保持在展开状态;当需要将桨臂200折叠收放时,转动第一锁紧件使其与桨臂200分离,即可释放桨臂200,使桨臂200转动至设定的折叠位置(比如与基座100垂直的位置)。由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对桨臂200进行操作的便利性。
结合图1至图4,在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锁紧件300a具有在桨臂200处于展开状态时,与桨臂200的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图中未标号),即面向桨臂200的侧面。以第一锁紧件300a设置在第一板件110上为例,第一侧面为与第一板件110相贴合的侧面,第一锁紧件300a可通过一贯穿自身的销轴与第一板件110枢接,也可通过与第一锁紧件300a一体成型的转轴与第一板件110枢接,并且第一锁紧件300a的转动轴线与桨臂200的转动轴线垂直,当然两者也可以不垂直。桨臂200的端部与第二板件120枢接,或者与安装座400枢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桨臂200牢靠地保持在展开状态,桨臂200具有一可与基座100或安装座400抵接的第一限位面201,比如安装座400具有面对第一限位面201的第二限位面401,当桨臂200转动至展开状态时,第一限位面201抵接于第二限位面401,从而阻挡桨臂200继续转动,再结合第一锁紧件300a与桨臂200形成的卡接配合即可将桨臂200固定。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卡接部310a为设置在第一侧面上的凸起,第一卡接部210为设置在桨臂200的侧面上并沿着径向向外凸出的凸起。较佳地,第一卡接部210位于桨臂200的端部,第二卡接部310a也位于第一锁紧件300a的端部,即第一锁紧件300a整体呈“L”字形,第一卡接部210在其与第二卡接部310a卡合时,向桨臂200提供拉力以保持桨臂200的展开状态,位于第二卡接部310a与基座100之间,并且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310a之间优选为过盈配合,从而达到自锁的目的,由此利用第二卡接部310a将桨臂200拉紧而使第一限位面201与第二限位面401相抵。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310a卡合在一起后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卡接部210的背对桨臂200的转动轴线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二卡接部310a卡合适配的卡槽(图未示),并且在桨臂200处于展开状态时,该卡槽是以第一锁紧件300a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弧形槽,相应地,第二卡接部310a是以第一锁紧件300a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弧形凸起,卡槽具有至少一个可让第二卡接部310a旋入的开口。或者,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310a卡合适配的部位,沿着第二卡接部310a的旋转方向逐渐增厚以使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310a楔紧,比如该尺寸渐变的部位可以是楔形面或弧形凸起,利用楔紧作用使第一限位面201与第二限位面401紧紧贴合,从而在第一卡接部210与第二卡接部310a之间、和第一限位面210与第二限位面410之间形成预紧力,防止第一锁紧件300a产生转动而与桨臂200脱开。
另外,为了更方便用户转动第一锁紧件300a,第一锁紧件300a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凸设有一长条状凸筋320a,从而给用户提供方便操作第一锁紧件300a的手持结构,同时该长条状凸筋320a还起到了提高第一锁紧件300a的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结合图5至图10,在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锁紧件300b的操作方式不一样,比如第一锁紧件300b的转动轴线与桨臂200的转动轴线平行。具体地,第一锁紧件300b枢接在第一板件110或安装座400上,如图6所示,第一板件110上设置有两个呈正对布置的枢接部,第一锁紧件300b置于两枢接部限定的空间内,通过诸如转轴、销轴以及螺栓等适于枢接连接的结构件与枢接部转动连接,以实际使用场景为参考,第一锁紧件300b可绕其转动轴线上下翻转,而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锁紧件300a可绕其转动轴线左右转动,这也是两实施例的区别之一。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锁紧件300b的结构形式和安装位置,当桨臂200转动至展开状态时,通过将第一锁紧件300b朝向桨臂200所在一侧转动并在第一锁紧件300b上施加一定压力使第二卡接部310b与第一卡接部210卡合,从而在第一锁紧件300b对桨臂200拉紧的作用下使桨臂200的端部紧抵于基座100或安装座400,进而使桨臂200保持在展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对第一锁紧件300b施加一定压力以使其与桨臂200卡合在一起,因此第二卡接部310b宜设置在第一锁紧件300b的末端与转动轴线之间,比如第二卡接部310b位于第一锁紧件300b的末端与转动轴线之间连线的中间位置,当然也可以适当靠近转动轴线,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此外,为了便于在第一锁紧件300b上施加按压力,第一锁紧件300b的背对桨臂200的侧面的按压面(以桨臂200处于展开状态作为参考)为内凹的弧形面,即第一锁紧件300b的末端稍微翘起。进一步地,该按压面上还设置有防滑结构320b,比如该防滑结构320b是按压面上向内凹的条状凹槽,或者是按压面上向外凸设的条状凸筋,以达到增大摩擦阻力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第二卡接部310b与第一卡接部210相卡合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中至少一个部件产生的弹性形变来形成避让,从而使第二卡接部310b能与第一卡接部210顺利卡合到位且保持在卡合状态,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卡接部310b及/或第一锁紧件300b的主体结构产生的弹性形变来避让第一卡接部210,比如第一锁紧件300b的主体结构设置有若干贯穿其相对两侧的通孔,由此增加了第一锁紧件300b的整体弹性形变能力,同时还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
并且,为了提高第二卡接部310b与第一卡接部210在卡合状态的可靠性,第一卡接部210的背对桨臂200的转动轴线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于第二卡接部310b卡合适配的卡槽211,第二卡接部310b整体往第一锁紧件300b的转动轴线倾斜,以使第二卡接部310b呈钩状,由此能起到限制第二卡接部310b从卡槽211中脱出的作用。
结合图11和图12,在第三具体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锁紧件300c位于桨臂200的下方(以桨臂200处于展开状态作为参考),通过顶持住桨臂200而阻止桨臂20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动,可以理解桨臂200具有由上向下翻转的运动趋势。较佳地,第一锁紧件300c的转动轴线与桨臂200的转动轴线垂直,比如与第二板件120枢接,当然在增设安装座400的情况下也可与安装座400枢接,第一锁紧件300c具有远离其转动轴线并靠近处于展开状态的桨臂200的第一端,第一锁紧件300c的第一端可伸出至与处于展开状态的桨臂200重合的位置,由于通过第二卡接部310c将桨臂200顶持,因此第一锁紧件300c的第一端直接形成第二卡接部310c,第一卡接部210为设置在桨臂200的侧面上并沿着径向向外凸出的凸起,主体结构大致与以上实施例相同,但是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卡接部310c在其与第一卡接部210卡合时,向桨臂200提供推力以保持桨臂200的展开状态,并位于第一卡接部210与基座100之间,而设置有安装座400时,第二卡接部310c位于第一卡接部210与安装至400之间,这也是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本质区别。
根据上文详述的第二卡接部310c与第一卡接部210之间的配合结构,仅使第二卡接部310c的端面与第一卡接部210的侧面相抵,存在可靠性差的缺点。而本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卡接部210的面对桨臂210的转动轴线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二卡接部310c卡合适配的第一接收槽,并且该第一接收槽的侧壁开设有可供第二卡接部310c进出所述第一接收槽的开口,因此第二卡接部310c进入第一接收槽后还可与第一接收槽的三个侧面形成接触配合,比如起到防止第一锁紧件300c翘起、转动过度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第二卡接部310c与第一卡接部210卡合的可靠性。另外,还可以在第一锁紧件300c转动到位后,使第二卡接部310c与第一接收槽楔紧,从而防止第一锁紧件300c自行转动。
与上述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长条状凸筋320a相类似,本实施例的第一锁紧件300c背对桨臂200的侧面上设置有长条状凸筋320c,以方便用户手持转动第一锁紧件300c,同时提高了第一锁紧件300c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本实施例的可折叠桨臂组件还通过增加一压紧件500来限制第一锁紧件300c在顶持桨臂200时翘起,从而增加第一锁紧件300c的转轴的稳定性,该压紧件500具体设置在基座100上并与第一锁紧件300c相对应,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安装座400上,第一锁紧件300c具有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第一锁紧件300c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之间,比如本实施例的第一锁紧件300c被其转动轴线分成不等长的两部分,第一锁紧件300c的第二端形成有受压部(相当于第二端的延伸部分),压紧件500的面对第一锁紧件300c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与受压部卡合适配的第二接收槽(图未示),并且第二接收槽的侧壁开设有可供受压部进出第二接收槽的开口,可以理解,第二接收槽与第一接收槽类似,但是两者的开口方向恰好相反,以使第一锁紧件300c转动时,第二卡接部310c和受压部同时进入或退出其对应的接收槽。
结合图13至图17,在第四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与桨臂200枢接的第二锁紧件600和设置在桨臂200与第二锁紧件600之间的弹性复位件(图未示)。具体参见图17,比如第二锁紧件600大致为板状结构,其一端与桨臂200的侧面枢接,弹性复位件可以是扭簧,也可以是柱状弹簧,正常使用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从而使第二锁紧件600保持往远离桨臂200的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第二锁紧件600用于在桨臂200处于展开状态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与基座100卡合,使桨臂200定位在展开状态,再结合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锁紧件完成桨臂200的最终定位。显然,第二锁紧件600是在桨臂200即将转动至展开状态时自动与基座100卡合的,因此在使用第一锁紧件固定桨臂200之前可先利用第二锁紧件600对桨臂200进行定位,从而方便用户操作,不需要用户一边手持桨臂200并保持在展开状态,一边转动第一锁紧件将桨臂200锁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锁紧件600与安装座400卡合。具体地,第二锁紧件600的转动轴线与桨臂200的转动轴线平行,桨臂200上设置有供第二锁紧件600穿过并用于限制第二锁紧件600的转动角度的止挡部,比如该止挡部与第一卡接部210结合为一体。第二锁紧件600背对桨臂200的侧面上凸设有凸起部610,该凸起部610靠近第二锁紧件600的末端,安装座400上设置有与凸起部610的位置对应的凹陷部410,该凹陷部410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通孔,在转动桨臂200的过程中,第二锁紧件600受到安装座400的挤压而朝向靠近桨臂200的一侧转动,从而避让安装座400,当凸起部610进入凹陷部410后,第二锁紧件600受到弹性复位件的作用力而保持在与安装座400相抵的位置,从而将桨臂200保持在展开状态。当需要折叠桨臂200时,先转动第一锁紧件使其与桨臂分离,再按压第二锁紧件600即可释放桨臂200。此外,在第二锁紧件600与安装座400相抵而要转动避让时,为了避免第二锁紧件600与安装座400出现卡死的现象,第二锁紧件600的末端还形成有引导斜面620。
结合图18至图22,在第五具体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实现对桨臂200的定位。具体地,桨臂200上设有靠近基座100的锁紧部210′,该锁紧部210′上设有第一螺纹孔211′;与之相对应的,该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与基座100螺纹连接的锁紧件300d,其中锁紧件300d具有螺纹连接段,用于在桨臂200处于展开状态旋入第一螺纹孔211′中以使桨臂200保持在展开状态。可以理解的是,锁紧件300d分别与基座100和桨臂200形成螺纹连接时,可以限制桨臂200绕其枢接轴转动的自由度,从而使桨臂200保持在展开状态。
具体地,锁紧件300d包括螺纹连接部和形成在该螺纹连接部的一端的操作部,并且该操作部呈扁平状,从而方便手动操作锁紧件300d,比如该锁紧件300d为蝶形螺杆,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工具即可实现锁紧件300d的旋紧和松开操作,便捷性高。
此外,为了保证桨臂200的连接部位经久耐用,桨臂200形成有靠近基座100的加厚段220′,并且锁紧部210′为形成在加厚段220′的侧面上的凸起,比如呈圆柱状或其他任意适用的形状均可,以本实施例的桨臂200为中空圆杆为例,通过选择性地增加桨臂200的厚度,在提高了桨臂200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而不会过多增加重量。而凸设在加厚段220′的侧面上的锁紧部210′,可以增大第一螺纹孔211′的深度,同时不会对桨臂200的整体结构造成破坏,有效地保证了桨臂200的锁紧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螺纹孔211′的轴线与桨臂200的转动轴线垂直,从而避免锁紧件300d对桨臂200的锁紧作用力在桨臂200的枢接轴线上存在分力,进而使桨臂200产生偏移和在枢接部位产生过大的内应力。
以桨臂200枢接在安装座400上为例,安装座400具有与第一基板110相接的第一侧面(图未示)、与第二基板120相接的第二侧面401以及连接在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401之间的第三侧面402,可以理解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401相对设置,比如两者相平行,其中第三侧面402为安装座400上面对桨臂200的一面。为了保证桨臂200的稳定性,第二侧面401和第三侧面402向内凹陷以形成容置部分桨臂200的第一避让腔420,并且第一侧面上设有连通第一避让腔420的第二螺纹孔411′,锁紧件300d旋入第二螺纹孔411′中并可穿过第二螺纹孔411′,可以借助于第一避让腔420的内壁对桨臂200形成限位配合,比如防止桨臂200沿其枢接轴线蹿动,同时还可以限制桨臂200转动。具体地,桨臂200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首先通过桨臂200与第一避让腔420的内壁相抵形成一限位配合,以使桨臂200不能继续转动;再通过转动锁紧件300d以使其分别与安装座400和桨臂200螺纹连接,以形成另一限位配合,以使桨臂200不能反向转动,显然通过螺纹连接可以限制桨臂200的双向转动,因此将桨臂200的转动自由度限制,从而达到锁紧桨臂200的目的。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考虑到锁紧部210′为凸起结构,为了保证桨臂的侧面能与第一避让腔420的内壁紧密接触而起到稳定桨臂200的作用,第一避让腔420的内壁设有向内凹陷并与锁紧部210′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避让腔421,第二避让腔421用于接收锁紧部210′。
此外,为了增加锁紧件300与安装座400之间的螺纹连接强度,第一侧面上凸设有固定部410′,第二螺纹孔411′位于固定部410′上,应当保证固定部410′具有一定后厚度,比如在一实施方式下固定部410′凸出于第一基板110的表面,并大致呈半圆柱状。
参见图23至图27,在第六具体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省略了第一锁紧件(对应附图分别是第一锁紧件300a、第一锁紧件300b和第一锁紧件300c)和锁紧件300d,因此在桨臂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了一个步骤,相较而言,操作方式更加简便。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可折叠桨臂组件700主要包括第一桨臂710和第二桨臂720,其中第一桨臂710的长度相较于第二桨臂720的长度小许多,第一桨臂710用于给第二桨臂720提供安装定位,比如通过粘接结构与机身100′相连,又比如与机身100′一体成型,而第二桨臂720用于给动力装置提供安装定位。为了降低空气阻力,机身100′整体为扁平的流线型,并且可以选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从而减轻无人机的重量,当然机身100′也可以被构造成其他任意适用的外观形状,也可以采用除碳纤维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制成。多个可折叠桨臂组件700围绕机身100′的周向布置,通过安装在可折叠桨臂组件700的末端处的动力装置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其中动力装置主要包括电机和旋翼,由于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现有已知,因此不再赘述。
第一桨臂710的侧面上设有至少在第一桨臂710的一端面敞开的轴向凹槽713,第二桨臂720的一端在轴向凹槽713内通过枢接结构与第一桨臂710相连,本实施例的枢接结构包括连接轴(图未示),第二桨臂720具体通过该连接轴与第一桨臂710枢接,因此第二桨臂720可绕连接轴往复转动一定角度(比如90°~120°),使得第二桨臂720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故在使用无人机时将第二桨臂720展开,在不使用无人机时将第二桨臂720折叠起来以节省无人机占用的空间,从而便于包装和运输。以图23中所示的机身100′为例,机身100′包括两呈相对布置的桨臂安装侧101′,每一桨臂安装侧101′上设有一对至少在折叠状态时上下错开布置的可折叠桨臂组件700,从而避免位于同一侧的两第二桨臂720相向折叠时出现干涉的现象,进而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第二桨臂720处于折叠状态时占用的空间,具体应用时可通过调整同一侧的两可折叠桨臂组件700的相对位置达到以上目的,比如两可折叠桨臂组件700上下错开一定距离,又比如两可折叠桨臂组件700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以各可折叠桨臂组件700展开后所在的同一平面为基准平面,使同一侧两第二桨臂720的转动轴线与该基准平面所成夹角为非直角,比如小于或等于75°。
当第二桨臂720处于展开状态时,部分第二桨臂720嵌在轴向凹槽714内并与第一桨臂710卡合,即第二桨臂7220靠近机身100′的一段与第一桨臂710相套合,以使第二桨臂720保持在展开状态。可以理解,第一桨臂710上限定出轴向凹槽714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在转动第二桨臂720使其展开的过程中,通过使第一桨臂710产生弹性扩张而供第二桨臂720进入轴向凹槽714内,利用第一桨臂710对第二桨臂720的夹持作用使第二桨臂720保持不动;而在转动第二桨臂720使其折叠的过程中,亦通过使第一桨臂710产生弹性扩张而供第二桨臂720离开轴向凹槽714,从而释放第二桨臂720。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只需一步即可,极大地提高了组合式桨臂拆装的便利性。
具体地,第一桨臂710包括固定部711、第一夹持部713和连接在固定部711与第一夹持部713之间的连接部712,固定部711与机身100′相连,同时第二桨臂720通过连接轴与固定部711枢接,为了保证第一桨臂710与第二桨臂7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加厚固定部711,而通过第一夹持部713与第二桨臂720卡合固定,另外第二桨臂720上对应设有可与第一夹持部713过盈配合的第二夹持部722。本实施例中,基于连接部712的设计,以使固定部711与第一夹持部713之间呈部分连接状态,即两者之间形成有呈对称布置的开口715,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夹持部713的弹性扩张能力。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轴向凹槽714形成在第一夹持部713上的部分构成夹持段,该夹持段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并且夹持段的径向开口所对圆心角小于180°,与之相对应的,第二夹持部722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为了避免第二夹持部722在嵌入夹持段后产生移动,第二夹持部722的直径应当稍大于夹持段的直径,从而使第一夹持部713始终保持一定的弹性扩展,进而牢牢将第二夹持部722夹紧,同时夹持段的径向开口所对圆心角小于180°,还使第一夹持部713以抱紧第二夹持部722的方式限制第二桨臂720的转动,保证了第二桨臂720保持在展开状态的可靠性。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夹持段和第二夹持部722的横截面还可以呈其他任意适用的形状,比如椭圆形,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转动第二桨臂720使其展开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第二夹持部722与第一夹持部713相抵时能自动对准夹持段的径向开口,夹持段的径向开口处设有用于引导第二夹持部722嵌入夹持段内的斜面7131,当然也可以是弧形面,利用该斜面7131或弧形面的导向作用,还能够顺利地将第一卡持部713撑开,以减小第二卡持部722进入夹持段的阻力。
此外,为了改善第一桨臂710与第二桨臂720之间卡合固定的效果,夹持段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沿着轴向延伸的轴向凸起7132,该轴向凸起7132靠近夹持段的径向开口,当第二卡持部722嵌入夹持段内后,可通过轴向凸起7132紧抵第二卡持部722,防止其自行脱出。较佳地,夹持段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上下正对布置的轴向凸起7132,从而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同时,为了提高第一桨臂710与第二桨臂720之间固定的稳定性,轴向凹槽714形成在固定部711上的部分构成避让定位段,该避让定位段的横截面呈U形,并且具有两呈相对布置的定位平面7111,而第二桨臂720的一端形成为扁平状的枢接部721,通过该枢接部721与定位平面7111形成的接触配合来进一步稳定第二桨臂720,防止第二桨臂720产生晃动。
参见图28,与上述第六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可折叠桨臂组件700还包括活动套装在第二桨臂720上的锁紧环730,该锁紧环730用于在第二桨臂720处于展开状态时,朝向第一桨臂710移动以套装在第一桨臂710与第二桨臂720重合的位置并楔紧,从而防止第二桨臂720产生转动,进一步加强了第二桨臂720处于展开状态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在将第二桨臂720安装在第一桨臂710上时先将锁紧环730套装在第二桨臂720上,由于第二桨臂720的末端安装有动力装置,因此锁紧环730被限制在第二桨臂720上移动。本实施例以第二桨臂720为圆截面的结构为例,比如第二桨臂720的侧面为圆锥面,第二桨臂720靠近第一桨臂710的一端较大,与之相应的,锁紧环730的内壁面形成为圆锥面,通过圆锥面形成的楔紧结构有利于保持桨臂外观面的完整,结构简单。此外,锁紧环730还可以通过其他配合结构实现固定,比如锁紧环730与第二桨臂720螺纹配合,通过转动锁紧环730而使其朝向第一桨臂710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其包括可折叠桨臂组件,当然也还包括其他必备且为现有已知的部件,比如控制器、动力装置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无人机实施例包括上述可折叠桨臂组件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桨臂,所述桨臂与所述基座枢接而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桨臂上设有靠近所述基座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锁紧件用于在所述桨臂处于展开状态且与所述基座相抵限位时,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合,以使所述桨臂保持在展开状态;
所述第一锁紧件具有远离其转动轴线并靠近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桨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为设置在所述桨臂的侧面上并沿着径向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在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合时,向所述桨臂提供推力以保持所述桨臂的展开状态,并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基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桨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面对所述桨臂的转动轴线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合适配的第一接收槽,并且所述第一接收槽的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第二卡接部进出所述第一接收槽的开口;所述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相对应的压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锁紧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之间,所述第二端形成有受压部,所述压紧件的面对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与所述受压部卡合适配的第二接收槽,并且所述第二接收槽的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受压部进出所述第二接收槽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桨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桨臂枢接的第二锁紧件和设置在所述桨臂与所述第二锁紧件之间的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在所述桨臂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与所述基座卡合,使所述桨臂定位在展开状态。
4.一种可折叠桨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桨臂和第二桨臂,所述第一桨臂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从所述第一桨臂的一端面沿轴向敞开的轴向凹槽,所述第二桨臂的一端在所述轴向凹槽内通过枢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桨臂相连,当所述第二桨臂处于展开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二桨臂嵌在所述轴向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桨臂卡合,以使所述第二桨臂保持在展开状态;所述可折叠桨臂组件还包括活动套装在所述第二桨臂上的锁紧环,所述锁紧环用于在所述第二桨臂处于展开状态时,朝向所述第一桨臂移动以套装在所述第一桨臂与所述第二桨臂重合的位置并楔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桨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臂包括固定部、第一夹持部和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枢接结构包括连接轴,所述第二桨臂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固定部枢接,所述第二桨臂上对应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过盈配合的第二夹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桨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凹槽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上的部分构成避让定位段,所述避让定位段的横截面呈U形,并且具有两呈相对布置的定位平面;所述轴向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的部分构成夹持段,所述夹持段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夹持段的径向开口所对圆心角小于180°。
7.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桨臂组件。
CN201510218982.6A 2015-04-30 2015-04-30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Active CN104859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8982.6A CN104859837B (zh) 2015-04-30 2015-04-30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8982.6A CN104859837B (zh) 2015-04-30 2015-04-30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9837A CN104859837A (zh) 2015-08-26
CN104859837B true CN104859837B (zh) 2018-03-20

Family

ID=53906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8982.6A Active CN104859837B (zh) 2015-04-30 2015-04-30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9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7128A1 (zh) * 2015-12-24 2017-06-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快拆结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组件及旋翼组件
WO2017143501A1 (en) * 2016-02-22 2017-08-31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oldable multi-rotor aerial vehicle
CN105644769A (zh) * 2016-02-29 2016-06-08 无锡觅睿恪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的折叠臂组件
CN107458574B (zh) * 2016-06-02 2019-11-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
CN206171788U (zh) * 2016-10-27 2017-05-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
CN107284644A (zh) * 2017-06-06 2017-10-24 深圳市哈博森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无人机
CN107697267B (zh) * 2017-10-10 2020-11-06 四川金瑞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及无人机
CN112154099A (zh) * 2020-03-12 2020-12-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机架和无人机
CN111942567B (zh) * 2020-08-25 2024-02-13 浙江点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可翻转桨臂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09972B1 (fr) * 2006-12-18 2009-10-23 Novadem Sarl Aeronef a decollage vertical
CN203528812U (zh) * 2013-09-06 2014-04-09 天津云友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四旋翼飞行器
WO2014059549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Aeryon Labs Inc Hover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04223178U (zh) * 2014-10-21 2015-03-25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无人机
CN104494819A (zh) * 2014-12-12 2015-04-08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折叠快拆式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4713419U (zh) * 2015-04-30 2015-10-21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09972B1 (fr) * 2006-12-18 2009-10-23 Novadem Sarl Aeronef a decollage vertical
WO2014059549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Aeryon Labs Inc Hover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03528812U (zh) * 2013-09-06 2014-04-09 天津云友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四旋翼飞行器
CN204223178U (zh) * 2014-10-21 2015-03-25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无人机
CN104494819A (zh) * 2014-12-12 2015-04-08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折叠快拆式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4713419U (zh) * 2015-04-30 2015-10-21 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9837A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9837B (zh)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CN106081057A (zh) 一种稳定的多轴无人机
CN105346625B (zh) 一种伸缩定位装置及其应用
AU2016358871B2 (en) Foldable head-type parasol, and method for folding the head of such a parasol
US20170156500A1 (en) Rocking Chair
CN204713419U (zh) 可折叠桨臂组件及无人机
CN104691596B (zh) 折叠释放关节及儿童推车
CA2581853A1 (en) Table assembly
CN203211473U (zh) 一种自行车锁框折叠脚踏
US20170190374A1 (en) Engagement Mechanism Assembly for a Scooter
CN104442978A (zh) 可连动收合的儿童推车座椅
CN206476034U (zh) 一种滑板车及其折叠把手的固定锁
CN208325597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机臂折叠机构
CN104149903A (zh) 折叠车的把立收折锁紧机构
CN103921820A (zh) 与前扶手有关的伞车折叠装置
CN203032739U (zh) 与前扶手有关的伞车折叠装置
CN202262698U (zh) 一种收合关节
CN102133880B (zh) 携车架结构
CN102109086B (zh) 折叠式结构体快速枢转固定装置
WO2019144301A1 (zh) 机臂组件及无人机
CN220555373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的车把折叠锁止结构
CN218064251U (zh) 一种转动组件、折叠支撑脚及智能镜
CN206087135U (zh) 电动车的可折叠龙头
CN203028324U (zh) 可转动的遮阳伞
CN204677997U (zh) 一种遮阳伞的旋转伞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6

Address after: Baoan District Shiyan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8 Songbai road Tangtou junctions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A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Baoan District Shiyan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8 Songbai road Tangtou junctions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Aee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Aee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9

Address after: Room 812, enterprise service center, No. 17, section 3, west section of Changjiang North Road,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Yid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Baoan District Shiyan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8 Songbai road Tangtou junctions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id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