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5432A -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5432A
CN104855432A CN201510221417.5A CN201510221417A CN104855432A CN 104855432 A CN104855432 A CN 104855432A CN 201510221417 A CN201510221417 A CN 201510221417A CN 104855432 A CN104855432 A CN 104855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ianidin
pyrethrin
compounded pesticides
insecticide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14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5432B (zh
Inventor
王洪涛
王丽丽
栾炳辉
王英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2214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5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5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5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5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5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属于杀虫剂组合物技术领域。这种复配杀虫剂的特征在于,它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1:1~8:1。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将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复配应用于防治韭菜韭蛆中,提供3.5%~21%的复配杀虫剂用于田间稀释至1500~2500倍防治韭菜韭蛆。本发明采用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农药用量,有效阻止害虫的抗药性产生,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防治韭菜韭蛆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属于杀虫剂组合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含(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以下称噻虫胺(clothianidin)]和除虫菊素复配后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用于防治韭菜韭蛆。
背景技术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特别是蔬菜作物,其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如蚜虫、韭蛆、小菜蛾等。长期以来,化学防治是防治作物虫害的主要方法,即化学杀虫剂的应用。但是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对开发使用对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呼声日愈高涨。
在韭菜生长的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的严重危害,导致其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其中,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俗称韭蛆,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危害韭菜最严重的农业害虫之一。韭菜迟眼蕈蚊是我国特有的害虫种类,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危害韭菜、葱、瓜类、甘蓝、莴苣、花卉和中草药等7科30多种蔬菜,其中以韭菜受害最为严重。为有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造成的严重危害,需要进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种活性高、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的广谱杀虫剂。噻虫胺是武田公司继烯啶虫胺(nitenpyram)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烟碱类杀虫剂,属第二代。该杀虫剂作用机理是结合位于神经后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
天然除虫菊素是从菊科植物除虫菊花中分离萃取的杀虫活性成分,包括除虫菊素I、除虫菊素II、瓜菊素I、瓜菊素II、茉莉菊素I和茉莉菊素II。天然除虫菊素具有麻痹昆虫中枢神经作用,属触杀性杀虫剂,因其杀虫速度快、易于被农户接受。天然除虫菊素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最安全的无公害杀虫剂产品之一,用其配置成农药可广泛用于绿色蔬菜、水果、绿色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害虫防治。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长期大量、单一滥用化学杀虫剂,导致韭蛆的抗药性不断加强,农药残留量增大。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相加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相加作用,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关于噻虫胺与除虫菊素的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用于防治韭菜韭蛆的有效药剂匮乏的现状,提供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尤其是研究化学农药噻虫胺和植物源农药除虫菊素的合理复配,并对复配后药剂的效果进行测定,解决了农药与环境不相容、有毒性、药效低等问题,以及减少农药环境污染、阻止害虫抗药性产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1:1~8:1。
一种优选方案是,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2:1~8:1。
再一种优选方案是,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4:1~8:1。
第三种优选方案是,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6:1~8:1。
第四种优选方案是,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6:1。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采用上述的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韭菜韭蛆。
优选地,将3.5%~21%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用于田间稀释1500~2500倍防治韭菜韭蛆。
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单剂分别应用于防治韭菜韭蛆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本发明提供的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复配应用防治韭菜韭蛆,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具有增效作用。噻虫胺和除虫菊素两者以1:1至8:1的配比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2:1、4:1、6:1、8:1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均大于120,以6:1配比增效最大,为最佳配比,共毒系数为304.98。
2、复配杀虫剂减少了药剂的投入量。复配后不仅提高了防治韭菜韭蛆的田间效果,且复配杀虫剂2500倍液分别较两单剂3000倍、1000倍减少了46%和60%的使用量。
3、化学农药噻虫胺和植物源农药除虫菊素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韭蛆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两种方式,分析化学农药噻虫胺和植物源农药除虫菊素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葡萄韭蛆的效果,并对不同药剂的效果进行对比,确立了两种农药的最优配比,供生产使用,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延缓害虫抗药性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所使用的药品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配杀虫剂为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所述复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1:1~8:1。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优选为2:1~8:1。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优选为4:1~8:1。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优选为6:1~8:1。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优选为6:1。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采用上述的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韭菜韭蛆。
优选地,将3.5%~21%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用于田间稀释1500~2500倍防治韭菜韭蛆。
本发明通过研究化学农药噻虫胺和植物源农药除虫菊素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韭蛆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评价这两种农药的特点,进而通过合理复配,探讨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复配的防治效果。
试验一:室内生物测定试验
在该试验一中采用的试验方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药剂配制
所选用的药剂为:98%噻虫胺原药,该药剂由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提供;70%除虫菊素原药,云南南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在制作复配杀虫剂时,噻虫胺与除虫菊素的质量比分别选取1:1、2:1、4:1、6:1、8:1。用浓度为99%的丙酮稀释配成10000mg/L母液备用,噻虫胺、除虫菊素及其各复配比例分别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
步骤二、供试虫源、药膜制作及处理方法
韭蛆敏感种群采自烟台市农科院试验农场,在室内培养皿中用韭菜假茎作饲料,以连续饲养2年的种群作为试虫。杀虫剂用丙酮稀释将每处理稀释成5-7个浓度,用不同浓度的药液将滤纸湿润,铺在9cm培养皿内,将韭菜中的白色部分剪成2cm小段,放置在不同浓度药液中浸泡15s,取出5段放在培养皿内,然后用毛笔轻轻地移入20头大小一致的4龄幼虫,每一处理重复3次,同时设清水对照。
步骤三、饲养与观察
处理后的试虫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70%、光周期为L:D=(16:8)h的光照培养箱中。
步骤四、检查
处理48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用镊子轻触昆虫身体,以虫体不动为死亡标准,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步骤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数学方法对复配药剂的药性进行分析,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不同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复配比例对韭蛆的活性。
毒力指数TI=(标准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A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B剂的TI×B剂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数(%)]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l00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规定,混剂配方增效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最佳配比的选择以混剂的共毒系数和LC50(或LD50)值两个指标来衡量,即共毒系数较高而LC50(或LD50)值最小(即实测毒力指数最大)。
对不同配比进行统计分析,室内生测试验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求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相关系数。
步骤六、试验结果
表1噻虫胺和除虫菊素最佳配比筛选结果
根据数学方法得出的数据进行药效分析,采用胃毒法评价了噻虫胺和除虫菊素两种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单剂室内对韭菜韭蛆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LC50分别为1.245mg/L和43.629mg/L。噻虫胺和除虫菊素1:1、2:1、4:1、6:1和8:1混用,LC50分别为1.784mg/L、1.140mg/L、0.655mg/L、0.474mg/L和0.689mg/L,其共毒系数分别达135.702、161.511、235.912、304.984、202.561,增效十分显著,尤以噻虫胺与除虫菊素6:1为最佳配比,共度系数为304.984。
试验二、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在该试验中,根据室内筛选出的噻虫胺和除虫菊素最佳复配比例6:1,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的杀虫剂均采用6:1的质量比,制成效果较好浓度范围在3.5%~21%的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经分析发现在上述不同浓度的杀虫剂中,其中以10.5%的防效最好。因此,田间以10.5%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含9%噻虫胺和1.5%除虫菊素)为例,施药稀释倍数为1500倍、2000倍、2500倍;以20%噻虫胺悬浮剂3000倍;1.5%除虫菊素水乳剂1000倍作为对照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同时,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均以最高稀释倍数为例进行计算。
在该试验二中采用的试验方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合适的试验条件
首先是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韭蛆,试验品种为汉中。
其次为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的选取,于2014年11月14日在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陂字头村韭菜田进行试验,韭龄4年生,历年韭蛆发生普遍且均匀。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步骤二、试验设计和安排
表2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在该试验中采用的供试药剂是由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配制,浓度为10.5%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而对照药剂则是由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提供的浓度为20%噻虫胺悬浮剂,以及由云南南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浓度为1.5%除虫菊素水乳剂。
在药剂用量与处理安排上,每小区面积30m2,重复4次。
步骤三、施药阶段
在药剂使用方法上采用顺垄喷药方法,在施药器械的选取上,采用3WDS-2.6型分离直筒高压喷雾器进行喷雾,去掉喷片,对准韭菜根茎部顺垄喷灌药液,各个处理药剂均按667m2用药量兑水500kg。
为防治其他病虫害,在药剂的使用上,试验期间各小区除喷施试验药剂外,未喷施其他任何杀虫剂。
步骤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调查方法如下:
受害株率调查:在药前调查被害株数和被害株率。药后7、14、21d调查被害株数(以叶尖黄、软、倒伏为准),每个小区调查400株。
存活虫口调查:药前和最后一次调查在小区中心区刨出5穴(墩)韭菜,统计鳞茎内外活蛆数,计算防治效果。
受害株率(%)=受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保株效果(%)=[1-(对照区药前受害株率×处理区药后受害株率)/(对照区药后受害株率×处理区药前受害株率)]*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受害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对照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
对于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PSv12.01数据处理软件的Duncan新复极差法对各防效进行多重比较。
步骤五、试验结果分析
表3供试药剂田间试验结果
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编号对应不同的药剂设计。
从表3中可以看出10.5%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1500~2500倍均表现出良好的保苗效果和防虫效果,1500倍处理防虫效果5%水平上显著高于噻虫胺3000倍、除虫菊素1000倍;2000倍、2500倍处理与噻虫胺3000倍防效相当,高于除虫菊素1000倍的防效。在试验调查过程中,各药剂处理对供试韭菜品种安全,无药害。
也可采用试验二的步骤,选用其它质量比的浓度为10.5%的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的,或其它质量的浓度范围在3.5%~21%之间的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评价试验,发现其它质量比的不同浓度的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也分别具有良好的防效作用,但是性能最良好的还是质量比为6:1的浓度为10.5%噻虫胺·除虫菊素复配杀虫剂。
试验三:关于混剂安全性评价
复配组合物中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含量小于或相当于市售产品的含量,因此其对人畜的毒性与对作物的安全性是符合要求的。复配杀虫剂经认定机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属于微毒类农药: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5000mg/kg;
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5000mg/kg,♀>5000mg/kg;
兔眼刺激积分为0(1h),48h后为0(1:100)稀释,对眼无刺激性;
兔眼刺激积分为0(4h),对皮肤无刺激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两种农药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复配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杀虫效果明显提高,且对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噻虫胺和除虫菊素,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1:1~8: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2:1~8: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4:1~8: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6:1~8: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噻虫胺和除虫菊素的质量配比为6:1。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配杀虫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用于韭菜韭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3.5%~21%的复配杀虫剂用于田间稀释1500~2500倍防治韭菜韭蛆。
CN201510221417.5A 2015-05-04 2015-05-04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4855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1417.5A CN104855432B (zh) 2015-05-04 2015-05-04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1417.5A CN104855432B (zh) 2015-05-04 2015-05-04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5432A true CN104855432A (zh) 2015-08-26
CN104855432B CN104855432B (zh) 2017-11-28

Family

ID=53901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1417.5A Active CN104855432B (zh) 2015-05-04 2015-05-04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543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313A (zh) * 2016-01-20 2016-06-15 长江大学 一种二次灌根防治韭蛆的方法
CN106212540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安徽徽王农业有限公司 用于蓝莓的抗白蚁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34479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安徽徽王农业有限公司 用于蓝莓的抗虫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84895A4 (en) * 2010-06-24 2013-12-18 Plant Impact Plc PESTICIDAL MIXTURES HAVING SYNERGISTIC PESTICIDE EFFECTS
CN104542079A (zh) * 2013-10-16 2015-04-29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一种含药缓释材料的加工及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84895A4 (en) * 2010-06-24 2013-12-18 Plant Impact Plc PESTICIDAL MIXTURES HAVING SYNERGISTIC PESTICIDE EFFECTS
CN104542079A (zh) * 2013-10-16 2015-04-29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一种含药缓释材料的加工及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霞: "新烟碱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的联合作用研究", 《现代农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313A (zh) * 2016-01-20 2016-06-15 长江大学 一种二次灌根防治韭蛆的方法
CN106212540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安徽徽王农业有限公司 用于蓝莓的抗白蚁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34479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安徽徽王农业有限公司 用于蓝莓的抗虫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5432B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2685B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2863284B (zh) 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方法
CN104855432B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5284917B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丁香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CN101803605B (zh) 一种丁烯氟虫腈与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55322B (zh) 一种复配生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4920487A (zh) 一种中药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中药材提取物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
CN10394764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2007909A (zh) 一种含有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1322501B (zh) 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可湿性粉剂
CN103931649B (zh)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烯炔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6900757B (zh) 一种防治农业害虫的苦葛提取物与蛇床子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123356A (zh) 一种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
CN110651797A (zh) 一种植物提取物、复配植物源杀虫剂及制备方法、应用
CN104285951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
CN107027784A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4621175A (zh) 一种含氟吡呋喃酮和辛硫磷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519551B (zh) 一种含三氟苯嘧啶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
Yadav et al. Bio-management of sugarcane aphid Melanaphis sacchari (Z.) in sorghum
CN103109846B (zh) 一种敌敌畏噻嗯菊酯复配杀虫剂
CN107593726A (zh) 一种含棉隆和杀螟丹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614673B (zh) 一种含甲维盐和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Dewi et al. Effectiveness of Bintaro Seeds Extract (Cerbera odollam Gaertn.) on Armyworm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Mortality
CN106900756B (zh) 一种防治农业害虫的苦葛提取物与印楝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248446A (zh) 一种复配增效的杀虫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mpound insecticide and its applic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Pledgee: Yantai Fushan huiran Private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

Pledgor: SHANDONG YANTAI AGRICULTURAL SCI & TECH INSTITUTE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299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5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Pledgee: Yantai Fushan huiran Private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

Pledgor: SHANDONG YANTAI AGRICULTURAL SCI & TECH INSTITUTE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