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4801A - 配置用户设备的无线帧的方法、用户设备、配置基站的无线帧的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配置用户设备的无线帧的方法、用户设备、配置基站的无线帧的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4801A
CN104854801A CN201380065845.2A CN201380065845A CN104854801A CN 104854801 A CN104854801 A CN 104854801A CN 201380065845 A CN201380065845 A CN 201380065845A CN 104854801 A CN104854801 A CN 104854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rame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sub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58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4801B (zh
Inventor
金起台
金镇玟
高贤秀
郑载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854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4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4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4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根据多普勒频率改变来灵活采用帧配置。根据本发明,预定频带的帧配置可改变。在本发明中改变帧配置可包括改变子载波间距。

Description

配置用户设备的无线帧的方法、用户设备、配置基站的无线帧的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无线电帧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机器型通信(MTC)以及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PC之类的各种装置和要求大量数据传输的技术的出现和传播,蜂窝网络中所需的数据吞吐量快速增加。为了满足这种快速增加的数据吞吐量,已开发出用于高效地采用更多频带的载波聚合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等以及用于提升在有限频率资源上发送的数据容量的多入多出(MIMO)技术、多基站(BS)协作技术等。
一般无线通信系统通过一个下行链路(DL)频带并且通过与DL频带对应的一个上行链路(UL)频带来执行数据发送/接收(在频分双工(FDD)模式的情况下),或者在时域中将指定的无线电帧分成UL时间单位和DL时间单位,然后通过UL/DL时间单位执行数据发送/接收(在时分双工(TDD)模式的情况下)。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发送和接收基于指定的时间单位(例如,基于子帧)调度的数据和/或控制信息。通过在UL/DL子帧中配置的数据区域来发送和接收数据,通过在UL/DL子帧中配置的控制区域来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为此,在UL/DL子帧中形成承载无线电信号的各种物理信道。相比之下,载波聚合技术用于通过将多个UL/DL频率块聚合来使用更宽的UL/DL带宽以便使用更宽的频带,以使得可同时处理比使用单个载波时的信号更多的信号。
另外,通信环境已演进为增加在节点周边的用户可接入的节点密度。节点是指能够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向UE发送无线电信号/从UE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固定点。包括高密度节点的通信系统可通过节点之间的协作向UE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随着节点的密度增加和/或用户设备的密度增加,需要高效地使用高密度节点或高密度用户设备来进行通信的方法。
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已讨论了使用传统上未用的频带。由于新引入的频带具有与现有频带不同的频率特性,所以难以在不改变的情况下应用现有帧结构。因此,需要引入新的帧结构。
可通过本发明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技术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以下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文未描述的其它技术目的。
技术方案
本发明没有针对具有极大多普勒效应的特定频带保持(有效)子载波间距相等,而是通过改变子载波间距或有效子载波间距来抵消多普勒效应。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由用户设备配置无线电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指示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帧配置信息将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从第一帧配置改变为第二帧配置;以及利用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来在所述特定频带上发送或接收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配置无线电帧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射频(RF)单元以及被配置为控制该RF单元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使得RF单元接收指示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帧配置信息将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从第一帧配置改变为第二帧配置。所述处理器可使得RF单元利用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来在所述特定频带上发送或接收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由基站配置无线电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指示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帧配置信息将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从第一帧配置改变为第二帧配置;以及利用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来在所述特定频带上向用户设备发送信号或从用户设备接收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种配置无线电帧的基站,该基站包括射频(RF)单元以及被配置为控制该RF单元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使得RF单元发送指示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帧配置信息将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从第一帧配置改变为第二帧配置。所述处理器可使得RF单元利用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来在所述特定频带上向用户设备发送信号或从用户设备接收信号。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在改变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步骤中,子载波间距可从根据第一帧配置的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改变为根据第二帧配置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Δf2可以是Δf1的正整数倍,或者Δf1可以是Δf2的正整数倍。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在改变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步骤中,传输时间间隔(TTI)中包括的符号的数量可从根据第一帧配置的第一数量N1改变为根据第二帧配置的第二数量N2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根据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可等于根据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根据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时间Ts,2可等于根据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根据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可等于根据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根据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可等于根据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的Δf2/Δf1倍。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根据第二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2可等于根据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的(Δf2/Δf1)-1倍。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根据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可等于根据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的Δf2/Δf1倍,并且如果系统带宽BW2大于所述特定频带的基本带宽BWbasic,则与频率带宽BW2对应的子载波当中最远离所述特定频带的中心的“BW2–BWbasic”个子载波的发送功率可为“0”。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所述特定频带可以是超过预定标准的高频带。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所述帧配置信息可应用于以预定速度或更高速度移动的高速用户设备。
以上技术方案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推导并理解包含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各种实施方式。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在新引入的频带上执行高效的信号发送/接收。因此,无线通信系统的总吞吐量得以改进。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通过本发明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效果,将从以下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作为一种多节点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DAS)。
图2是用于说明多节点系统的收发基站(BTS)集群(hotel)的概念的示图。
图3示出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使用的符号结构。
图4是用于说明小小区的概念的示图。
图5和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帧设计。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停等(SAW)HARQ进程。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SAW HARQ进程。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SAW HARQ进程。
图10和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灵活帧的示例的示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灵活帧结构的示例。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灵活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14和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配置灵活帧的示例的示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灵活帧结构的示例。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灵活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18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发送装置10和接收装置20的元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示出于附图中。下面将参照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旨在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示出可根据本发明实现的仅有实施方式。以下详细描述包括特定细节以便提供本发明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
在一些情况下,已知结构和装置被省略或者以注重这些结构和装置的重要特征的框图形式示出,以不使本发明的概念模糊。贯穿本说明书将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以下技术、设备和系统可应用于各种无线多址接入系统。多址接入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接入(CDMA)系统、频分多址接入(FDMA)系统、时分多址接入(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系统和多载波频分多址接入(MC-FDMA)系统。CDMA可通过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来具体实现。TDMA可通过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或增强数据率GSM演进(EDGE)的无线电技术来具体实现。OFDMA可通过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或演进UTRA(E-UTRA)的无线电技术来具体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DL)中采用OFDMA,在上行链路(UL)中采用SC-FDMA。高级LTE(LTE-A)是3GPP LTE的演进版本。为了描述方便,假设本发明应用于3GPPLTE/LTE-A。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例如,尽管基于与3GPP LTE/LTE-A系统对应的移动通信系统给出了以下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非特定于3GPPLTE/LTE-A的的方面适用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
例如,本发明适用于诸如Wi-Fi的基于竞争的通信以及非基于竞争的通信,就像3GPP LTE/LTE-A系统中一样,其中eNB将DL/UL时间/频率资源分配给UE,并且UE根据eNB的资源分配来接收DL信号和发送UL信号。在非基于竞争的通信方案中,接入点(AP)或控制AP的控制节点分配用于UE与AP之间的通信的资源,而在基于竞争的通信方案中,通过期望接入AP的UE之间的竞争来占据通信资源。现在将简要描述基于竞争的通信方案。一种类型的基于竞争的通信方案是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CSMA是指在节点或通信装置在诸如频带之类的共享传输介质(也称为共享信道)上发送业务之前确认同一共享传输介质上不存在其它业务的概率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在CSMA中,发送装置在尝试向接收装置发送业务之前确定另一传输是否正在执行。换言之,发送装置在尝试执行传输之前,尝试检测来自另一发送装置的载波的存在。在侦听到载波时,发送装置等待正在执行传输的另一传输装置完成传输,然后执行其传输。因此,CSMA可以是基于“发送前侦听”或“先听后讲”的原理的通信方案。在基于竞争的通信系统中使用CSMA避免发送装置之间的冲突的方案包括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CD)和/或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CA)。CSMA/CD是有线局域网(LAN)环境中的冲突检测方案。在CSMA/CD中,期望在以太网环境中执行通信的个人计算机(PC)或服务器首先确认在网络上是否发生通信,如果另一装置在网络上传输数据,则PC或服务器等待然后发送数据。即,当两个或更多个用户(例如,PC、UE等)同时发送数据时,在同时传输之间发生冲突,CSMA/CD是通过监测冲突来灵活地发送数据的方案。使用CSMA/CD的发送装置利用特定规则通过侦听由另一装置执行的数据传输来调节其数据传输。CSMA/CA是IEEE 802.11标准中规定的MAC协议。符合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LAN(WLAN)系统不使用IEEE 802.3标准中所使用的CSMA/CD,而是使用CA,即,冲突避免方案。传输装置一直侦听网络的载波,如果网络是空的,则传输装置根据其在列表中注册的位置等待确定的时间,然后发送数据。使用各种方法来确定列表中的传输装置的优先级以及来重新配置优先级。在根据一些版本的IEEE 802.11标准的系统中,可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冲突侦听过程。使用CSMA/CA的传输装置利用特定规则避免其数据传输与另一传输装置的数据传输之间的冲突。
在本发明中,用户设备(UE)可以是固定或移动装置。UE的示例包括向基站(BS)发送以及从BS接收用户数据和/或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的各种装置。UE可被称作终端设备(TE)、移动站(MS)、移动终端(MT)、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装置等。另外,在本发明中,BS通常是指与UE和/或另一BS执行通信并且与UE和另一BS交换各种类型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固定站。BS可被称作高级基站(ABS)、节点B(NB)、演进节点B(eNB)、收发基站(BTS)、接入点(AP)、处理服务器(PS)等。在描述本发明时,BS将被称作eNB。
在本发明中,节点是指能够通过与UE通信来发送/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固定点。尽管在特定无线电通信标准中UE也被称为节点或点,但本发明中的术语节点用作与UE形成对比的概念。节点可被称作接入点或接入节点,因为节点不是UE,而是UE接入的点。
各种类型的eNB可用作节点,而不管其术语如何。例如,BS、节点B(NB)、e-node B(eNB)、微微小区eNB(PeNB)、家庭eNB(HeNB)、中继器、转发器等可以是节点。另外,节点可以不是eNB。例如,节点可以是射频拉远头(RRH)或射频拉远单元(RRU)。RRH或RRU通常具有比eNB的功率水平低的功率水平。由于RRH或RRU(以下,RRH/RRU)通常通过诸如光缆之类的专用线路连接到eNB,所以与通过无线电线路连接的eNB之间的协作通信相比,RRH/RRU与eNB之间的协作通信可平滑地执行。每节点安装至少一个天线。天线可意指物理天线或意指天线端口、虚拟天线或天线群。节点可被称作点。在多节点系统中,可使用相同的小区标识(ID)或不同的小区ID来向多个节点发送信号/从多个节点接收信号。如果多个节点具有相同的小区ID,则各个节点作为一个小区的部分天线群来操作。如果在多节点系统中节点具有不同的小区ID,则多节点系统可被视为多小区(例如,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系统。如果分别由多个节点形成的多个小区根据覆盖范围以交叠形式配置,则由所述多个小区形成的网络被称作多层网络。RRH/RRU的小区ID可与eNB的小区ID相同或不同。当RRH/RRU和eNB使用不同的小区ID时,RRH/RRU和eNB二者均作为独立的eNB操作。
在多节点系统中,一个或更多个eNB或者连接到多个节点的eNB控制器可控制节点以使得通过一些或所有节点向UE同时发送或从UE同时接收信号。尽管根据各个节点的性质以及各个节点的实现形式,多节点系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由于多个节点在预定时间-频率资源中向UE提供通信服务,多节点系统区别于单节点系统(例如,集中式天线系统(CAS)、传统MIMO系统、传统中继系统、传统转发器系统等)。因此,关于使用一些或所有节点执行协调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多节点系统。例如,通常,节点表示与另一节点间隔开预定距离或更远的天线群。然而,下面将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甚至可应用于节点表示任意天线群的情况,而不管节点间隔。例如,在包括X极(交叉极化)天线的eNB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适用于eNB控制由H极天线组成的节点以及由V极天线组成的节点的假设。
经由多个发送(Tx)/接收(Rx)节点发送/接收信号、经由选自多个Tx/Rx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发送/接收信号、或者发送DL信号的节点区别于发送UL信号的节点的通信方案被称为多eNB MIMO或协调多点发送/接收(CoMP)。CoMP通信方案当中的协调传输方案可大致分成联合处理(JP)和调度协调。前者可分为联合发送(JT)/联合接收(JR)和动态点选择(DPS),后者可分为协调调度(CS)和协调波束成形(CB)。DPS可被称为动态小区选择(DCS)。与其它CoMP方案相比,当执行JP时,可形成更多种多样的通信环境。JT是指多个节点向UE发送相同流的通信方案,JR是指多个节点从UE接收相同流的通信方案。UE/eNB将接收自多个节点的信号进行组合以恢复所述流。在JT/JR的情况下,由于向/从多个节点发送相同流,所以可根据发送分集改进信号传输可靠性。在JP中,DPS是指通过根据特定规则选自多个节点的节点来发送/接收信号的通信方案。在DPS的情况下,由于在节点与UE之间具有良好信道状态的节点被选择作为通信节点,所以可改进信号传输可靠性。
图1示出作为一种多节点系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DAS)。
参照图1,DAS包括eNB以及连接到eNB的天线节点。天线节点可被称作天线群、天线集群等。天线节点有线或无线地连接到eNB,并且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通常,属于一个天线节点的天线具有在相同区域点中的特性,其中,最近天线之间的距离在几米内。天线节点用作UE可接入的天线点。
与eNB的天线集中于小区的中间的集中式天线系统(CAS)不同,DAS是由一个eNB管理的天线分布于小区中的各种位置的系统。DAS与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天线节点因这些天线节点按照预定间隔分开部署而没有被识别为位于一个点处,多个天线节点构成一个小区。早期的DAS用于通过进一步安装天线来重复地发送相同信号以便覆盖阴影区。然而,从广义上讲,DAS类似于多入多出(MIMO)系统,因为eNB的天线同时发送或接收多个数据流以支持一个或多个UE。然而,在传统MIMO技术中,集中于eNB的一个点中的天线参与与UE的通信,而在DAS中,eNB的至少一个分布式节点参与与UE的通信。因此,DAS的优点在于,与CAS相比通过进一步减小UE与天线之间的距离而获得高功率效率,由于eNB天线之间的相关性和干扰较低而使得信道容量较高,并且确保了相对均匀质量的通信性能而不管UE在小区中的位置如何。
在本发明中,小区是指向一个或更多个节点提供通信服务的指定地理区域。因此,在本发明中,与特定小区通信可意指与向该特定小区提供通信服务的eNB或节点通信。另外,特定小区的DL/UL信号是指来自/给为该特定小区提供通信服务的eNB或节点的DL/UL信号。向UE提供UL/DL通信服务的节点被称为服务节点,由服务节点向其提供UL/DL通信服务的小区被特殊地称为服务小区。另外,特定小区的信道状态/质量是指向该特定小区提供通信服务的eNB或节点与UE之间形成的信道或通信链路的信道状态/质量。UE可利用由特定节点的天线端口向该特定节点分配的CRS资源上发送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和/或CSI-RS资源上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来测量从该特定节点接收的DL信道状态。此外,3GPP LTE/LTE-A系统使用小区的概念以便管理无线电资源,与无线电资源关联的小区区别于地理区域的小区。
一般无线通信系统通过一个下行链路(DL)频带并且通过与该DL频带对应的一个上行链路(UL)频带来执行数据发送/接收(在频分双工(FDD)模式的情况下),或者在时域中将指定的无线电帧分成UL时间单位和DL时间单位,然后通过UL/DL时间单位执行数据发送/接收(在时分双工(TDD)模式的情况下)。近来,为了在最近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更宽的频带,已讨论了通过将多个UL/DL频率块聚合来使用更宽的UL/DL带宽的载波聚合(或带宽聚合)技术的引入。载波聚合(CA)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多个载波频率执行DL或UL通信,而OFDM系统在单个载波频率上承载被分成多个正交子载波的基本频带以执行DL或UL通信。下文中,通过载波聚合而聚合的各个载波将被称作分量载波(CC)。例如,在UL和DL中的每一个中,三个20MHz CC被聚合以支持60MHz的带宽。在频域中CC可为邻接或非邻接的。尽管UL CC的带宽和DL CC的带宽相同并对称,但是各个分量载波的带宽可独立地定义。另外,可配置UL CC的数量不同于DL CC的数量的不对称载波聚合。用于特定UE的DL/UL CC可被称作在特定UE处配置的服务UL/DL CC。与无线电资源关联的“小区”通过下行链路资源和上行链路资源的组合(即,DL CC和UL CC的组合)来限定。小区可仅通过下行链路资源来配置,或者可通过下行链路资源和上行链路资源来配置。如果支持载波聚合,则下行链路资源(或DL CC)的载波频率与上行链路资源(或UL CC)的载波频率之间的联系可通过系统信息来指示。例如,DL资源和UL资源的组合可通过系统信息块类型2(SIB2)的联系来指示。在这种情况下,载波频率意指各个小区或CC的中心频率。在主频率上操作的小区可被称作主小区(PCell)或PCC,在辅频率上操作的小区可被称作辅小区(SCell)或SCC。在下行链路上与PCell对应的载波将被称作下行链路主CC(DL PCC),在上行链路上与PCell对应的载波将被称作上行链路主CC(UL PCC)。SCell意指可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完成之后配置并且用于提供附加无线电资源的小区。SCell可依据UE的能力与PCell一起形成UE的一组服务小区。在下行链路上与SCell对应的载波将被称作下行链路辅CC(DL SCC),在上行链路上与SCell对应的载波将被称作上行链路辅CC(UL SCC)。尽管UE处于RRC连接(RRC-CONNECTED)状态,但是如果它没有通过载波聚合来配置或者不支持载波聚合,则仅存在通过PCell配置的单个服务小区。
地理区域的“小区”可被理解为节点可利用载波提供服务的覆盖范围,无线电资源的“小区”与作为通过载波配置的频率范围的带宽(BW)关联。由于DL覆盖范围(节点能够发送有效信号的范围)和UL覆盖范围(节点能够从UE接收有效信号的范围)取决于承载信号的载波,所以节点的覆盖范围可与节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关联。因此,术语“小区”可用于有时指示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其它时候指示无线电资源,或者其它时候指示使用无线电资源的信号能够以有效强度到达的范围。
图2是用于说明多节点系统的收发基站(BTS)集群的概念的示图。具体地讲,图2的(a)示出传统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架构,图2的(b)示出具有BTS集群和DAS的小小区RAN架构。小小区的概念将参照图4更详细地描述。
参照图2的a),在传统蜂窝系统中,一个BTS管理三个扇区,各个eNB经由骨干网络连接到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然而,在诸如DAS的多节点系统中,连接到各个天线节点的eNB可聚集在一个地方(BTS集群)。然后,将要安装eNB的土地以及用于安装eNB的建筑成本可减少,可在一个地方容易地执行eNB的维护和管理。另外,可通过将BTS和移动交换中心(MSC)/BSC/RNC一起安装在一个地方来增加回程容量。
图3示出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使用的符号结构。
传统LTE/LTE-A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帧的持续时间Tf是10ms(307200·Ts),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SF)。可为一个无线电帧中的10个SF指派相应编号。这里,Ts表示采样时间,由Ts=1/(2048*15kHz)表示。各个SF的长度Tsubframe为1ms,一个SF包括两个时隙。因此,一个无线电帧包括20个时隙,各个时隙具有15360·Ts=0.5ms的长度Tslot。一个无线电帧中的20个时隙可从0至19顺序编号。发送一个SF的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时间资源可通过无线电帧号(也称为无线电帧索引)、SF号(也称为SF索引)、时隙号(也称为时隙索引)等来区分。
如图3所示,传统LTE/LTE-A系统根据循环前缀(CP)的长度支持两种类型的帧结构。参照图3的(a),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而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6个OFDM符号。作为参考,OFDM符号根据多址接入方案可被称为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符号。由于SC-FDMA可被视为OFDMA的特殊情况,所以本发明中的术语“符号”或“OFDMA符号”用于指示OFDM符号和SC-FDM符号。
在图3中,在SF的第一OFDM符号中正常CP的长度TCP为160·Ts≈5.1μs,在SF的各个其它OFDM符号的情况下正常CP的长度TCP为160·Ts≈4.7μs。在图3中,扩展CP的长度TCP-e为512·Ts≈16.1μs。在图3中,Tu表示有效OFDM符号周期,其表示与子载波间距的倒数对应的时间。
LTE/LTE-A系统支持两种CP的原因在于,LTE系统要支持蜂窝系统的各种情景。实际中,LTE系统覆盖室内、城市、城郊和农村环境,并且支持最高达350至500km/h的UE的移动速度。
LTE/LTE-A系统操作的中心频率通常为400MHz至4GHz,LTE/LTE-A系统的可用频带为1.4至20MHz。这意味着延迟扩展和多普勒频率根据中心频率和可用频带而不同。在正常CP的情况下,子载波间距为Δf=15kHz,CP的长度约为4.7μs。在扩展CP的情况下,子载波间距与正常CP的子载波间距相同,并且CP的长度约为16.7μs。在LTE系统中,子载波间距是预定的,对应于通过将采样频率除以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而获得的值。在LTE系统中,使用30.72MHz的采样频率,可通过将30.72MHz除以2048(LTE系统中使用的FFT大小)而获得子帧间距Δf=15kHz。
扩展CP由于长的CP持续时间而可用于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城郊小区或农村小区。通常,由于在城郊小区或农村小区中延迟扩展增加,所以需要具有相对长的长度的扩展CP以便解决符号间干扰(ISI)。在扩展CP的情况下,由于CP开销相对于正常CP增加,所以在CP长度的增加导致频谱效率和/或传输资源的损失方面存在权衡。因此,在LTE/LTE-A系统中,确定正常CP的长度和扩展CP的长度以支持在室内、城市、城郊和农村环境中部署小区的各种部署情景。在确定CP的长度时,使用了以下设计标准。
[式1]
TCP≥Td
[式2]
f d max &Delta;f < < 1
[式3]
TCPΔf<<1
在式1至式3中,TCP表示CP的长度,fdmax表示(最大)多普勒频率,Δf表示子载波间距。在式1中,Td表示最大超量延迟(maximum excess delay)或最大信道延迟(maximum channel delay),指示在给出称为信道延迟分布的功率延迟分布(PDF)时的最后信道抽头(tap)的延迟时间。例如,如果PDF被给出为使得抽头#0的延迟和功率(相对功率)分别为10ns和0dB,抽头#1的延迟和功率(相对功率)分别为20ns和-5dB,…,抽头#N的延迟和功率(相对功率)分别为500ns和-20dB,则Td=500ns。
式1指示用于防止ISI的标准,式2指示用于将小区间干扰(ICI)维持在足够低的水平的标准,式3指示频谱效率的标准。
此外,在未来的LTE系统中,考虑引入局部区域。即,考虑引入局部区域接入的概念的新小区部署,以便进一步加强对各个用户或UE的服务支持。局部区域被称作小小区。
图4是用于说明小小区的概念的示图。
参照图4,可在具有比传统LTE系统中操作的中心频率更高的中心频率的频带中为小小区配置比传统LTE系统的系统带宽更宽的系统带宽。如果使用小小区,则通过现有蜂窝频带基于诸如系统信息之类的控制信号支持基本小区覆盖,并且在高频率的小小区中使用更宽的频带,以使得数据传输效率可最大化。因此,局部区域接入可用于位于较窄区域中的中低移动性的UE,并且可用于UE与eNB之间的距离以100m为单位(小于UE与eNB之间的距离以km为单位的现有小区)的小小区的通信。
在小小区中,由于UE与节点之间的距离较短以及使用高频带,预期有下述信道特性。
1)延迟扩展:由于eNB与UE之间的距离较短,所以信号的延迟可缩短。
2)子载波间距:如果应用与LTE系统的帧结构相同的基于OFDM的帧结构,则由于分配的频率带宽较宽,所以显著大于15kHz的现有子载波间距的值可被配置为子载波间距。
3)多普勒频率:由于使用高频带,所以对于以相同速度移动的UE,可出现比使用低频带时的频率更高的多普勒频率。那么,可显著缩短相干时间,相干时间是其间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脉冲响应被视为不变的持续时间。
由于高频带的这些特性,所以如果现有帧结构应用于高频带,则无法有效地防止ISI和ICI,并且频谱效率可降低。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在高频带上的传输的帧结构。
通常,在中心频率fc为5GHz或更大的高频带中,信道的延迟扩展往往会缩短。另外,随着频带变高,信道的路径损耗大大增加,因此,随着eNB与UE之间的距离减小,可确保稳定性能。因此,未来使用高频带的通信预期将采用比现有蜂窝通信更窄的小区结构并且由于资源使用和控制容易而相等地使用作为多址接入方案的OFDM。
用于高频帧的OFDM符号的定义
在本发明中,用于高频带传输的系统参数如下定义。表1列出用于高频带传输的基于OFDM的系统参数。
[表1]
在生成OFDM符号时,应该必要地将CP插入OFDM符号(也称为OFDMA符号)的前部,以便防止ISI。如先前所述,当前LTE系统的CP持续时间在正常CP的情况下被确定为4.7μs,在扩展CP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6.7μs。当前LTE系统中使用的这些CP值通过反映在假设相当宽的小区时生成的功率延迟分布来确定。然而,当考虑延迟扩展预期相对较短的高频带和小小区的特性时,没有必要维持长的CP持续时间。因此,对于高频带和小小区,可配置相当短的CP以进行操作。CP的长度的减小导致传输资源的增加,从而使得频谱效率得以改进。然而,所有CP的长度的显著减小可能成为定时同步的关键因素。在LTE系统中,UE通常通过小区搜索和同步过程来获取初始定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CP相关性或参考信号相关性,或者可同时使用CP相关性和参考信号相关性。因此,如果用于计算相关性的CP持续时间相当短,则可能难以获取准确的定时同步。另外,在实际实现中,由于CP持续时间用作通过经相关性对频率偏移进行测量来实现调制解调器的重要手段,要求确保最小CP持续时间。因此,可取的是在帧结构中包括相对长的CP持续时间。在本发明中,通过考虑高频带的信道特性因素,UE的CP长度被确定为0.5μs或更大。
此外,高频带的特征在于均方根(RMS)延迟扩展缩短,因此相干带宽增大。由于这些特性导致被视为相同信道的频带的增加,所以比传统LTE和蜂窝系统的子载波间距更大的值可用作高频带的子载波间距。本发明使用以下参数和设计标准以便确定高频带的子载波间距。
[表2]
参数
覆盖范围 ≤1km
操作中心频率 20GHz~60GHz
最大多普勒频率 250km/h30GHz,125km/h60GHz
最大信道延迟 0.5μs
CP开销 ≤7%
信道带宽 500MHz以下(参考)
应该将子载波间距确定为这样的大小,该大小可充分反映由UE的移动导致的多普勒频率。本发明提出下面所表示的设计标准。
[式4]
( v c ) &times; f c / &Delta;f = K ( whereK < < 1 ) ,
Δf=(v*fc)/(c*K)
通过将表2所示的最大多普勒频率的值应用于式4来确定子载波间距。例如,250km/h的UE速度v、c=3*108m/s的光速和30GHz的中心频率fc可被应用于式4。如果K被设定为充分小于1的1/15,则最终确定的子载波间距Δf变为104.25kHz。对于帧设计,K可随中心频率、延迟分布、UE速度和多普勒频率而变化。
基于以上确定的CP和子载波间距,确定表1的以下各项的值:OFDM符号长度、OFDM符号持续时间、能量方面的开销和能量方面的效率。
此外,高频带的基本系统带宽(BW)的大小基于500MHz或更大的系统带宽来设定。在表1中,确定当基本系统BW的大小被设定为500MHz时推导的以下各项:FFT大小、OFDM采样频率、可用子载波、占据的BW、保护频带和总系统BW。如果基本系统BW被设定为大于500MHz,则上述值可改变。
<用于高频帧的基于TTI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考虑UE的各种实现问题和设计环境提出了以下帧设计方法。
*建议1:存储器大小限制
*建议2:UE处理时间限制(同时保持8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
*建议3:UE处理时间限制(同时增加HARQ进程的数量)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各个建议的设计方法。
1.建议1的帧设计方法
图5和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帧设计。
(1)设计条件:存储器大小限制方法(软缓冲大小限制)
(2)假设:假设单个码字(SCW),并且HARQ进程的数量保持在8个(与传统LTE系统的HARQ进程的数量相同)。如表3所示,软缓冲大小(或存储器大小)被限制为最大软缓冲大小。表3示出基于LTE的最大软缓冲大小的编码比特的最大大小(参见3GPP LTE 36.213)。
[表3]
参数 备注
最大软缓冲 35,982,720 参见3GPP TS 36.306 V10.1.0
最大HARQ进程数 8 参见3GPP TS 36.212 V10.1.0
每TB的编码比特 4,497,840 在SCW情况下
假设系统的服务覆盖范围为1km或更小,往返延迟(RTT)为6.67μs。因此,UE处理时间最终如下确定:
[式5]
UE处理时间=3×TTI-RTT
例如,UE处理时间可被确定为3×TTI(0.222us)–RTT1km(6.67μs)=0.659μs.
(3)确定的内容:参照指示建议1的TTI定义的表4,一个TTI被确定为与22个最终OFDM符号对应的222μs。根据建议1的时间轴帧结构和资源网格分别示出于图5和图6中。在本发明中,资源网格被定义为频域中的可用子载波和时域中的TTI。参照表1,当基本系统BW为500MHz时,资源网格中的可用子载波的数量为Nac=4096。根据建议1,一个资源网格由4096个子载波和22个OFDM符号表示。用于DL或UL传输的最小资源单位被称作资源元素(RE),一个RE由一个子载波和一个OFDM符号组成。换言之,资源网格中的各个元素被称作RE,各个资源网格中的RE可由索引对(k,l)来唯一地限定,其中k表示频域中被指派0至“Nac–1”的索引,l表示时域中被指派0至“Nsym–1”的索引。
[表4]
如图7所示确定根据建议1的8个HARQ进程。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建议1)的停等(SAW)HARQ进程。参照图7,由eNB在TTI#0中发送的数据在传播延迟之后在TTI#0中被接收。UE尝试将该数据解码以在TTI#4中(在4个TTI逝去之后)执行对数据传输的确认/否定确认(A/N)传输。在传播延迟之后eNB在TTI#4中接收对数据的A/N。由于4个TTI明显大于0.659μs(其是与根据建议1确定的处理时间对应的“3TTI–RTT”),所以UE可有效地发送用于A/N传输的信号。eNB可基于A/N传输知道UE是否成功接收了在TTI#0中发送的数据。如果UE成功接收了数据,则eNB可从TTI#8(从TTI#4逝去了4个TTI之后)开始发送新的数据。如果UE未能接收数据,则eNB可执行数据重传。
此外,表5示出根据建议1的最大传输块(TB)大小的定义。
[表5]
2.建议2的帧设计方法
(1)设计条件:介质访问控制(MAC)/物理(PHY)进程限制(UE处理时间)
(2)假设:假设SCW,并且HARQ进程的数量保持在8个(与传统LTE系统的HARQ进程的数量相同)。类似于建议1,假设系统的服务覆盖范围为1km或更小,并且RTT为6.67μs。显然,假设建议2的UE处理时间为2.3ms。
(3)确定的内容:TTI被确定为767.6μs(其是与76个最终OFDM符号对应的持续时间)。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建议2)的SAW HARQ进程。如图8所示确定建议2的8个HARQ进程。在图8中,一个TTI对应于767μs。因此,最终TB大小需要被增加传统LTE系统的TB大小的约3.45倍。
3.建议3的帧设计方法
(1)设计条件:MAC/PHY进程限制(同时增加HARQ进程的数量)
(2)假设:假设SCW。假设系统的服务覆盖范围为1km或更小,并且RTT为6.67μs。显然,假设UE处理时间为2.3ms,并且一个TTI为222μs(是与22个OFDM符号对应的持续时间)。
(3)确定的内容:TTI是与22个最终OFDM符号对应的222μs(与建议1中的值相同)。然而,如图9所示,HARQ进程的数量增加至24。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建议3)的SAW HARQ进程。
根据上述建议1至建议3确定的基于OFDM的高频帧的参数总结如下。
[表6]
<LTE框架扩展>
如果传统LTE系统的帧结构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应用于高频带,则根据UE的移动速度,在帧的时域中信道变化程度可增加。即,如果中心频率增大,则由于即使UE的移动速度相同,多普勒频率也与中心频率成比例地增大,所以时域中的信道变化增大。结果,如果传统LTE帧结构应用于高频带,则由于系统性能可能劣化,所以应该从根本上修改帧结构以具有增加的子载波间距。在如表7所示的服务要求的假设下,本发明提出根据表8和表9的高频传输的LTE帧设计方法。表7示出高频传输的要求,表8示出高频传输的频域参数,表9示出高频传输的时域参数。
[表7]
参数
覆盖范围 ≤1km,500m
操作带宽 20GHz~60GHz
最大多普勒频率 250km/h30GHz,125km/h60GHz
最大信道延迟 0.5μs
CP开销 ≤7%
信道带宽 500MHz以下(参考)
[表8]
频域参数 记号
子载波间距(kHz) Δf 120
FFT大小 NFFT 2048/4096
采样频率(MHz) Fs 245.76/491.52
信道带宽(MHz) C-BW 200/400
传输带宽(MHz) T-BW 180/360
RE的数量 NRE 1500/3000
[表9]
时域参数 记号
采样时间(ns) Ts=1/Fs 2.034505208
1ms内的样本数 1(ms)/Ts(ns) 491520
OFDM持续时间(μs) Tu=1/Δf 8.333333333
CP长度(μs) TCP 0.614420573
CP开销(%) TCP/(TCP+Tu) 6.866757617
OFDM符号(μs) TOFDM 8.947753906
在本发明中假设高频带的子载波间距被增加至15kHz(传统LTE系统的子载波间距)的倍数。表8示出在高频带的子载波间距为120kHz(是15kHz的传统子载波间距的8倍)的假设下的设计参数。以下,将在系统BW为400MHz的假设下描述详细参数。
表10示出利用表8和表9的OFDM相关参数定义的TT1和子帧结构的参数。假设子帧/帧的长度被设定为1ms/10ms(与传统LTE相同),并且一个子帧由多个TTI组成。即,参照表9,可以理解一个TTI对应于0.125ms并且子帧由8个TTI组成。
[表10]
高载波频率LTE TTI参数
帧(ms) 10
子帧(ms) 1
传输时间间隔(ms) 0.125
RTT(ms) 16
TTI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 14
TTI中的RE的数量 42000(400MHz)
开销 20%
最大调制阶数 8
最大层数 8
峰数据率(Gbps) 17.2032
<灵活帧结构>
本发明提出考虑UE或链路的多普勒效应来配置灵活帧。以下,将参照图10至图17描述灵活帧配置方法。在下述提案中,可使用根据上述帧设计的帧结构。eNB可考虑多普勒效应根据UE或链路的状态来配置恰当的帧类型或子帧类型。如果帧配置改变,则对应帧中的子帧或TTI配置也根据改变的帧配置而改变。将要接入eNB的UE或者连接到eNB的UE可基于由eNB通过高层(例如,MAC层或RRC层)信号发送的链路配置信息或帧配置信息来配置帧或子帧以用于与eNB通信。根据将稍后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根据本发明的链路配置信息或帧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帧结构类型改变的信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指示帧结构类型改变的信息可以是指示多个预定义的帧结构中的一个的信息,或者可以是指示可表示帧结构改变的参数改变的信息,其中,所述参数可以是例如(有效)子载波间距、采样时间、样本数、OFDM符号的数量和/或FFT大小。
参照表1至表10描述的实施方式可用于应用于灵活帧的任一个帧结构。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确定的CP长度、子载波间距、每TTI的OFDM符号的数量、TTI长度等可用作本发明的灵活帧中所使用的多个帧结构中的任一个。
如上所述,在高频带中中心频率增大。最大多普勒频率fd,max由下式定义。
[式6]
f d , max = v c &times; f c
参照式6,可以理解,多普勒频率fd,max随着中心频率fc增大而增大。如果多普勒频率增大,则频域的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被破坏,因此,系统性能劣化的概率增加。可通过在基于OFDM的子帧设计期间大大增加子载波间距来减小多普勒频率。然而,子载波间距的增加使时域的符号周期缩短,因此,需要用于时域中的信道估计的更多参考信号,导致系统损失。相反,如果时域的符号周期增大,则频域的子载波间距减小,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被多普勒频率破坏。然而,由于在系统设计期间一旦确定帧结构,该帧结构就无法频繁地改变,所以帧结构不具有灵活性,被设计为使得总是仅适应最小改变。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在信道状态可根据UE的移动速度而显著改变的高频带传输环境中克服多普勒频率的灵活帧配置方法。
作为参考,下文中将通过将具有较小多普勒效应的链路或UE的帧结构称作帧结构类型A,将具有较大多普勒效应的链路或UE的帧结构称作帧结构类型B,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灵活帧配置的实施方式。尽管下文中将在根据多普勒频率定义两种帧结构类型的假设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可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影响预定义不止两种帧结构类型。
在配置下述灵活帧时,可预先确定多种帧结构类型种的任一种,以在初始接入期间使用。例如,UE可在尝试访问eNB时根据预定帧结构(即,帧配置)配置帧的假设下尝试接入eNB。如果UE未能根据预定帧结构尝试接入eNB,则UE可尝试利用另一帧结构再次接入eNB。在本发明中,可根据帧结构确定(有效)子载波间距等。即,如果(有效)子载波间距等不同,则帧结构也可不同。
■提案1)eNB可根据链路上的多普勒频率的改变来直接改变帧的子载波间距。即,在本发明的提案1种,可通过改变实际子载波间距来改变帧结构。
图10和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置灵活帧的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10,本发明在维持构成帧的基本结构的TTI和系统BW的同时根据链路情况改变子载波间距,并且配置适合于改变的子载波间距的帧结构。
如果小区中具有高多普勒频率的UE的比率(即,高速移动的UE的比率)高于参考值,或者如果存在高速移动回程支持(像高速列车中),则可执行帧结构的灵活切换。
在本发明的提案1中,如图10所示在帧的频域中直接(即,实质上)改变子载波间距。例如,参照图10,如果多普勒频率增大,则本发明将子载波间距从Δf1增加至Δf2
图11是在发生由相同多普勒频率导致的中心频率偏移(CFO)的情况下根据子载波间距比较CFO的影响程度的示图。
如果子载波间距增加,则CFO可由于多普勒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减小由子载波间距的增加导致的CFO的原理。如果在子载波索引位置点处对OFDM的各个子载波进行采样,则由于另一子载波的信号过零,所以专用子载波的信号被准确地检测。然而,参照图11(a),如果多普勒频率增大,则CFO也增大,难以准确地检测子载波之间的过零点处的信号。即,参照图11(a),由于应该检测信号的过零点没有位于正弦曲线的顶部,而是在由多普勒频率导致的CFO范围内摆动,则难以准确地检测信号。例如,当过零点最大地摆动时,由于期望的信号的强度变得弱于邻近子载波信号(起到对期望的信号的干扰信号的作用)的强度,所以信号检测性能可大大劣化。如果由于邻近子载波充当其干扰作用,难以在子载波之间区分,则称子载波的正交性被破坏。然而,如果如图11(b)所示,子载波间距增加,则即使过零点摆动,子载波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可减轻正交性的破坏。因此,通过使子载波间距增加的帧结构配置降低了在给定持续时间期间由多普勒频率导致的频率偏移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帧的子帧间距与时域的采样频率/周期关联。以下将描述与采样频率/周期关联的本发明的提案1-1和提案1-2。
■提案1-1)为了配置灵活帧,仅改变子载波间距,在时域中使用相同的采样频率/周期。
在描述本发明的提案1-1之前,将首先描述采样频率/周期与子载波间距之间的关系。采样频率fs和周期Ts具有如式7所指示的反比关系,采样频率fs和子载波间距Δf具有如式8所指示的关系。
[式7]
Ts=1/fs
[式8]
fs=Δf×FFTsize=BWmax
在式8中,BWmax表示系统BW,FFTsize表示FFT的大小。FFTsize影响子载波的数量。如果与一个子载波的大小对应的子载波间距Δf乘以子载波的数量FFTsize,则可获得总传输BW。
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对于灵活帧配置仅子载波间距改变,而维持BW和采样周期。由于采样周期Ts固定,所以采样频率fs也固定。即,如果子载波间距增大或减小,则FFTsize减小或增大以维持采样频率。例如,如果子载波间距Δf从100kHz翻倍至200kHz,则这意味着FFT大小从2048减半至1024,并且时域的OFDM符号周期减半。即,如果子载波间距按“x”倍改变,则OFDM符号持续时间按“1/x”倍减小。因此,在帧结构的相同TTI中OFDM符号翻倍。
因此,为了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配置灵活帧,发送端和接收端应该包括相应的FFT块,各个FFT块的大小与各个子载波间距成反比。即,发送端和接收端应该包括或者应该能够配置每子载波间距的FFT块。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灵活帧结构的示例。具体地讲,图12示出在子载波间距翻倍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改变帧结构的示例。
如果子载波大小或FFT大小减小,则OFDM符号周期Tsym=TCP+Tu(=FFTsize·Ts)也减小。因此,当子载波间距翻倍时,帧结构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翻倍。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当子载波间距从Δf1=Δf增加至Δf2=2·Δf时,帧结构可从帧结构类型A改变为帧结构类型B,如图12所示。参照图12,尽管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改变子载波间距,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子载波间距改变之前的帧结构类型A的采样时间(即,采样周期)Ts,1以及子载波间距改变之后的帧结构类型B的采样时间Ts,2维持相同。然而,样本的数量改变为1/(Δf2/Δf1)。在图12中,样本的数量1/(2/1)在子帧间距改变之后与子载波间距改变之前的样本数量相比减半。
■提案1-2)为了配置灵活帧,改变子载波间距,同时也改变时域和频域的采样时间/频率。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灵活帧结构的另一示例。具体地讲,图13示出在子载波间距翻倍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改变帧结构的示例。
与提案1-1不同,在本发明的提案1-2中,对于灵活帧配置,子载波间距和采样周期同时改变。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如果子载波间距增加,则采样频率fs增大并且采样周期Ts缩短。然而,即使子载波间距改变,FFT大小仍维持。因此,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使用一个大小的FFT块。
例如,如果子载波间距Δf从100kHz翻倍至200kHz,则采样频率翻倍,并且采样周期减半。在本发明的提案1-2中,与本发明的提案1-1相反,式8的关系改变如下。
[式9]
fs=Δf×FFTsize≠BWmax
如果应用相同的FFT大小而不管子载波间距,则可从式8理解,系统BW也改变。由于与可根据配置而不同的帧结构相反,可用于eNB或UE的特定中心频率中的可用系统BW总是相同,所以根据子载波间距的变化而改变的系统BW无法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应用。即,即使子载波间距改变,也应该维持有效系统BW。因此,需要一种补偿由fs=Δf×FFTsize导致的有效系统BW与BWmax之间的差异的方法。本发明使用空(null)子载波来补偿由fs=Δf×FFTsize导致的有效系统BW与BWmax之间的差异。空子载波是指功率为“0”的子载波,因此它被称为零子载波或零功率子载波。以下为了区分发送功率不为“0”的子载波与空子载波,前者被称作非零子载波或非零功率子载波。发送端通过将发送功率设定为“0”来发送与空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然后,接收端在与空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的发送功率为“0”的假设下执行信号的接收、速率匹配、解码或解调。
在本发明中,为了补偿根据子载波间距的增加而改变的系统BW与原始确定的基本系统BW(即,有效系统BW)之间的差异,通过针对超出有效系统BW的频带将空子载波分配给有效系统BW子载波的两侧来维持根据子载波间距的增加而增大的系统BW。即,如果根据子载波间距的系统BW BWmax大于对应频带的有效系统BW,则与根据子载波间距计算的BWmax与有效系统BW之差对应的子载波被设定为空子载波,其中,最远离对应频带的中心的子载波被设定为空子载波。
假设与根据子载波间距的系统BW BWmax与对应频带的有效系统BW之差对应的BW内的子载波的总数为X,对于为偶数的X,具有最小子载波索引的X/2子载波和具有最大子载波索引的X/2子载波被设定为空子载波。例如,参照图13,当有效系统BW为Δf×FFTsize时,如果子载波间距增加至2·Δf,则基于FFT大小的所有子载波当中与两端中的每一端的1/4对应的子载波被定义为空子载波。在空子载波上不执行资源分配。对于为奇数的X,具有最大子载波索引的“ceiling(X/2)”子载波和具有最小子载波索引的“ceiling(X/2)–1”子载波可被设定为空子载波,或者具有最大子载波索引的“ceiling(X/2)–1”子载波和具有最小子载波索引的“ceiling(X/2)”子载波可被设定为空子载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的灵活帧配置方法根据帧结构的改变同时改变采样周期Ts与子载波间距以及ODFM符号周期。例如,参照图13,由于尽管子载波间距翻倍,FFT大小维持相同,所以采样频率翻倍,然后OFDM符号周期Ts减半。因此,相同持续时间(例如,TTI)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翻倍。
■提案2)eNB根据链路上的多普勒频率的改变来改变有效子载波间距,而不改变帧的子载波间距。
本发明的提案2提供一种在不改变帧的基本子载波间距和符号周期、FFT大小等的情况下根据多普勒频率的改变的灵活帧结构配置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与上述本发明的提案1相反,可针对各个UE配置附加帧。然而,为了提供用于克服UE的多普勒效应的鲁棒性,在克服UE的多普勒效应与传输效率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因为用于克服各个UE的多普勒效应的鲁棒性与传输效率的降低有关。将简要描述本发明的提案1-2的原理。
多普勒频率的增大通过如上所述破坏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而导致性能劣化。由于本发明的提案2不改变子载波间距Δf,所以导致子载波之间的显著干扰的概率不改变。显然,本发明的提案2通过在特定子载波之间插入空子载波并因此加宽有效子载波间距来降低子载波之间的干扰程度。即,本发明的提案2通过沿着频率轴(即,在频域中)交替地配置非零功率子载波和N(≥0)个连续零功率子载波来增加有效子载波间距。即,在本发明的提案2中,在频域的预定子载波当中沿着频率轴每(N+1)个子载波配置一个非零子载波,并且在其它子载波中配置零功率子载波。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由于非零功率子载波间距是基本子载波间距Δf的“N+1”倍,所以获得有效子载波间距变为(N+1)·Δf的效果。这里,N表示两个相邻非零功率子载波之间的零功率子载波的数量。
有效子载波间距或者插入的空子载波的数量可与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关联地确定。例如,插入的空子载波的数量可通过在不需要插入空子载波的帧结构中假设的多普勒频率fd,1与需要插入空子载波的帧结构的多普勒频率fd,2之比“fd,2/fd,1”来确定,或者可通过“fd,2/fd,1”与权重α(其中α是正实数或正整数)的乘积来确定。
图14和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灵活帧配置的示例的示图。
图14是比较在由于相同多普勒频率而发生CFO的环境中根据空子载波的插入的CFO影响程度的示图。
参照图14,可以理解,由于在应该维持正交性的子载波之间插入空子载波,所以针对由多普勒频率导致的频率偏移获得鲁棒性。即,根据本发明,可检测准确信号的CFO允许范围增大。
图15是示出在频域中插入空频率对时域中的信号的影响的示图。
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由于在频域的子载波间距固定的状态下插入空子载波(即,零子载波),所以相同信号在时域中重复。可参照图15理解,相同的波形根据在相同OFDM符号周期中插入的零的数量而重复。即,根据在实际分配有数据的子载波之间(即,在非零功率子载波与相邻的非零功率子载波之间)插入的空子载波的数量N(≥0),相同的信号在相同OFDM符号周期中被(重复地)发送(N+1)次。在本发明的提案1-2中,子载波间距Δf不改变,并且采样周期Ts和采样频率fs也在不改变的情况下使用。显然,如先前所述,空子载波的插入导致频域中的资源损失和传输速率下降。因此,本发明的提案2仅可应用于特殊情形或目的,并且可被限制地应用。例如,本发明的提案2可被限制地仅应用于由多普勒效应导致的链路情形突然劣化的情况,或者可仅应用于维持链路接入情形的目的。
以下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提案2的应用示例的提案2-1和提案2-2。
■提案2-1)eNB根据链路上的多普勒频率的改变来改变各个UE的资源分配区域的有效子载波间距,而不改变帧的子载波间距。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灵活帧结构的示例。
在本发明的提案2-1中,eNB可在配置整个帧时按照UE来应用灵活帧。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1的eNB可按照UE调节空子载波的插入。这是因为本发明的提案2通过如上所述在不改变子载波间距或采样频率/周期的情况下插入空子载波来改变有效子载波间距以减轻或消除由多普勒效应导致的影响。因此,由于本发明的提案2维持子载波间距和采样频率/周期,所以本发明的eNB可仅在分配给UE的每UE的资源区域中调节有效子载波间距。即,eNB可根据分配给UE的资源区域的信道状态(即,资源分配区域的信道状态)来不同地应用有效子载波间距。关于有效子载波间距和/或有效子载波间距的调节的信息可通过高层(例如,RRC)信号或物理层信号(例如,PDCCH)以UE特定方式来发送。
参照图16,本发明的eNB或UE可通过改变根据UE#0或UE#1而不同地分配的资源分配区域的有效子载波间距来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灵活帧。例如,如果UE#0的移动速度较快或者UE#0的资源分配区域中的多普勒频率增大,则通过在非零子载波之间插入基于UE的移动速度或多普勒频率确定的预定数量(≥1)的连续空子载波,在UE#0的资源分配区域中有效子载波间距增大。例如,如果在两个非零子载波之间插入的连续空子载波的数量为1,则由于非零功率子载波和零功率子载波沿着频率轴(即,在频域中)彼此交替,所以没有被基本子载波间距抵消的多普勒效应可被抵消。此外,对于多普勒效应甚至可被基本(有效)子载波间距充分抵消的UE#0,不插入空子载波。如果插入的空子载波的数量为“0”,这可意味着非零功率子载波和零个零功率子载波交替。eNB可向UE发送指示空子载波的插入和/或插入的空子载波的数量的帧配置信息。如果eNB告知UE插入空子载波,则在DL的情况下,eNB通过在分配给UE的资源区域的子载波之间插入空子载波来向UE发送DL信号,UE在分配的资源区域的子载波之间存在插入的空子载波的假设下接收、解码或解调DL信号。如果eNB告知UE插入空子载波,则在UL的情况下,UE通过在分配的资源区域的子载波之间插入空子载波来发送UL信号,eNB在分配给UE的资源区域的子载波之间存在空子载波的假设下接收、解码或解调资源区域中的UL信号。发送端可不将信号或信息映射为在空子载波上发送,或者可不给空子载波分配发送功率,即使空子载波上承载有信号/信息。即,发送端利用发送功率“0”来发送与空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上的信号。接收端通过假设与空子载波对应的子载波的发送功率为“0”来接收、解码或解调由发送端发送的信号。
■提案2-2)eNB根据链路上的多普勒频率的改变来改变整个系统的有效子载波间距,而不改变帧的子载波间距。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灵活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本发明的提案2-2通过改变整个频率资源区域的有效子载波间距来配置灵活帧。即,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2,eNB可在配置整个帧时将灵活帧应用于整个频率区域中。即,eNB通过针对访问eNB的所有UE相同地改变有效子载波间距来改变帧结构,而非根据UE来应用有效子载波间距。类似于本发明的提案2-1,由于本发明的提案2-2通过在不改变子载波间距或采样频率/周期的情况下插入空子载波来抵消多普勒效应,所以根据帧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发送或接收处理的因素不会发生。
例如,参照图17,如果由于多普勒频率的增大,有效子载波间距应该翻倍,则eNB可告知通过高频带通信的UE:有效子载波间距应该翻倍或者应该在子载波之间插入空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UE在如下假设下发送或接收信号:具有非零功率的子载波(即,非零功率子载波)和具有零发送功率的子载波(即,零功率子载波)在形成与eNB的链路的中心频率中操作的整个系统频带中彼此交替。发送端可不在空子载波上承载信号,或者可承载信号而不管子载波是不是空子载波并且通过在空子载波上对信号打孔来发送信号。接收端在空子载波没有信息或者映射至空子载波的信息以零发送功率发送的假设下接收为信号分配的资源区域中的信号。
在上述本发明的提案2中,沿着频率轴或者在频域中按每一个(基本)子载波间距部署帧的子载波,其中,非零功率子载波和N(≥0)个零功率子载波彼此交替。如果与非零功率子载波交替的零功率子载波的数量为0,则有效子载波间距变得等于基本子载波间距。然而,如果与非零功率子载波交替的零功率子载波的数量为X,则有效子载波间距将为基本子载波间距的X倍。
尽管针对多普勒频率从低值增大为高值的情况,集中于帧结构被改变以具有增大的(有效)子载波间距的情况描述了本发明的上述灵活帧,但显而易见的是针对多普勒频率从高值减小低值为的情况,帧结构被改变以具有减小的(有效)子载波间距。例如,为了抵消多普勒频率的增大,帧结构可被改变以使得帧结构改变之后的(有效)子载波间距Δf2变为帧结构改变之前的(有效)子载波间距Δf1的正整数倍,或者为了应对多普勒频率的减小,帧结构可被改变以使得帧结构改变之前的(有效)子载波间距Δf1变为帧结构改变之后的(有效)子载波间距Δf2的正整数倍。又如,(有效)子载波间距Δf2可以是与(有效)子载波间距Δf1对应的“现有子载波间距15kHz”和“正整数的乘方”的乘积。即,满足“Δf2/Δf1=an”的关系(其中a是正整数,n是整数),其中,如果多普勒频率增大超出预定范围之外,则n可为正整数,如果多普勒频率减小超出预定范围之外,则n可为负整数,如果多普勒频率维持在预定范围内,则n可为0。尽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改变帧结构类型的帧配置信息可在多普勒频率改变达到不适合于当前帧配置的程度时或者在针对改变的多普勒频率存在更恰当的帧配置时发送,但是帧配置信息也可被周期性地发送。即,eNB可在需要改变帧结构时发送帧配置信息,但是也可周期性地发送帧配置信息。如果帧配置信息被周期性地发送,则按照先前传输定时发送的帧配置信息可与按照当前传输定时发送的帧配置信息相同,除非多普勒频率突然改变。例如,如果每一个预定周期中存在帧配置信息的传输定时,则根据先前传输定时的帧配置信息的(有效)子载波间距Δf1可等于根据当前传输定时的帧配置信息的(有效)子载波间距Δf2,除非多普勒频率突然改变。另选地,关于先前传输定时的帧配置信息是否等于或不同于当前传输定时的帧配置信息的信息可被发送作为帧配置信息。仅在先前传输定时的帧配置信息不同于当前传输定时的帧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才可发送实际包括与对应帧结构对应的参数的帧配置信息。
在如上所述配置本发明的灵活帧时,可根据特定标准来预先确定根据各个多普勒频率的子载波间距或有效子载波间距。例如,根据多普勒频率的(有效)子载波可利用式1至式4来确定。在配置本发明的灵活帧时,根据(有效)子载波间距的帧结构可被不同地定义,并且eNB可根据UE、根据频率资源区域或根据小区来配置恰当的帧结构,并且将配置的帧结构告知UE。各个UE可接收帧结构配置信息并根据对应帧结构配置信息调节子载波间距,或者可在子载波之间插入有空子载波的假设下接收DL信号或者通过在子载波之间插入空子载波来发送UL信号。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可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的任一个实施方式来确定根据子载波间距的改变的采样频率、采样周期、FFT大小等。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由于即使有效子载波间距改变,子载波间距实际不改变,所以采样频率、采样周期、FFT大小等可维持不改变。
本发明的灵活帧可应用于高频带。例如,本发明的灵活帧可应用于中心频率为20GHz至60GHz的频带。
当配置载波聚合时,可配置UE的根据服务CC的帧结构。例如,对于配置有多个服务CC的UE,根据各个服务CC的多普勒效应,可在一个服务CC中配置使用基本子载波间距的帧,可在另外的CC中配置使用比基本子载波间距更大的(有效)子载波间距的帧。
图18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发送装置10和接收装置20的元件的框图。
发送装置10和接收装置20分别包括能够发送和接收承载信息、数据、信号和/或消息的无线电信号的射频(RF)单元13和23、存储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有关的信息的存储器12和22、以及在操作上连接到诸如RF单元13和23以及存储器12和22之类的元件以控制这些元件的处理器11和21,所述处理器11和21被配置为控制存储器12和22和/或RF单元13和23,以使得对应装置可执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
存储器12和22可存储用于处理和控制处理器11和21的程序,并且可临时存储输入/输出信息。存储器12和22可用作缓冲器。
处理器11和21通常控制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中的各种模块的总体操作。特别是,处理器11和21可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实现本发明。处理器11和21可被称作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处理器11和21可通过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在硬件配置中,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被包括在处理器11和21中。此外,如果本发明利用固件或软件来实现,则固件或软件可被配置为包括执行本发明的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过程、函数等。被配置为执行本发明的固件或软件可被包括在处理器11和21中,或者被存储在存储器12和22中以由处理器11和21来驱动。
发送装置10的处理器11对被处理器11或者与处理器11连接的调度器调度为要向外发送的信号和/或数据执行预定编码和调制,然后将编码和调制的数据传送给RF单元13。例如,处理器11通过解复用、信道编码、加扰和调制将待发送的数据流转换为Nlayer层。经编码的数据流也被称作码字,等同于作为由MAC层提供的数据块的传输块。一个传输块(TB)被编码成一个码字,各个码字以一层或更多层的形式被发送给接收装置。为了上变频,RF单元13可包括振荡器。RF单元13可包括Nt(其中Nt是正整数)个发送天线。
接收装置20的信号处理过程是发送装置10的信号处理过程的逆过程。在处理器21的控制下,接收装置20的RF单元23接收由发送装置10发送的无线电信号。RF单元23可包括Nr(其中Nr是正整数)个接收天线,并且将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的各个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处理器21将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解码和解调,并且恢复发送装置10旨在发送的数据。
RF单元13和23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天线执行向外部发送由RF单元13和23处理的信号或者从外部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将无线电信号传送给RF单元13和23的功能。天线也可被称为天线端口。各个天线可对应于一个物理天线,或者可通过多于一个物理天线元件的组合来配置。从各个天线发送的信号无法被接收装置20进一步解构。通过对应天线发送的RS从接收装置20的角度限定天线,使得接收装置20能够推导天线的信道估计,而不管该信道是表示来自一个物理天线的单个无线电信道还是表示来自包括该天线在内的多个物理天线元件的复合信道。即,天线被定义为使得承载天线的符号的信道可从承载相同天线的另一符号的信道获得。支持利用多个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MIMO功能的RF单元可连接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UE在UL中用作发送装置10,在DL中用作接收装置20。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eNB在UL中用作接收装置20,在DL中用作发送装置10。以下,包括在UE中的处理器、RF单元和存储器将分别被称作UE处理器、UE RF单元和UE存储器,包括在eNB中的处理器、RF单元和存储器将分别被称作eNB处理器、eNB RF单元和eNB存储器。
在本发明中,各个节点或各个传输点包括eNB RF单元。在本发明中,参与载波聚合的节点可由一个或多个eNB处理器管理。换言之,参与载波聚合的小区或CC可由相同eNB处理器或不同eNB处理器来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eNB处理器可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和提案2的任一个实施方式来灵活地改变帧配置。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或提案2的灵活帧可应用于特定频带,例如,高频带。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或提案2的eNB处理器可控制eNB RF单元在应该改变(有效)子载波间距时或者按照周期性间隔发送指示与(有效)子载波对应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的eNB处理器可将帧配置从子载波间距为Δf1的改变帧改变为子载波间距为Δf2的帧配置。eNB处理器使得eNB RF单元发送指示帧配置的改变的帧配置信息或者指示与子载波间距Δf2对应的帧结构的帧配置信息,以使得eNB处理器告知接入对应eNB的UE:应该根据与子载波间距Δf2对应的帧结构来配置用于eNB与UE之间的通信的帧。UE处理器可使得UE RF单元接收帧配置信息。UE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帧配置信息通过将子载波间距从Δf1改变为Δf2来配置帧。
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仅调节频域中的子载波间距,而在时域中使用相同的采样周期。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即使子载波间距被调节(即,即使帧结构改变),特定频带的系统BW也保持相等。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可被配置为当子载波间距从Δf1至Δf2增大Δf2/Δf1倍时,通过将FFT大小减小至(Δf2/Δf1)-1倍来维持采样频率。如果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将帧配置从子载波间距为Δf1的帧配置改变为子载波间距为Δf2的帧配置时,相同TTI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变为Δf2/Δf1倍。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可被配置为根据各个FFT大小来配置FFT块。例如,如果与子载波间距Δf1对应的FFT大小为FFTsize,1并且与子载波间距Δf2对应的FFT大小为FFTsize,2,则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1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被配置为配置具有大小FFTsize,1的FFT块和具有大小FFTsize,2的FFT块二者。
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改变频域中的子载波间距,同时改变频域中的采样频率以及时域中的采样周期。显然,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被配置为即使子载波间距改变,也维持FFT大小相同。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如果子载波间距被调节,则维持FFT大小,因此系统BW根据子载波间距和FFT大小而变化。然而,由于特定频带的基本系统BW固定,所以如果根据子载波间距确定的系统BW大于基本系统BW,则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将与根据子载波间距确定的系统BW与基本系统BW之差的BW对应的子载波设定为空子载波,以便抵消系统BW与基本系统BW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远离特定频带的中心的子载波被设定为空子载波。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的eNB处理器可被配置为不向空子载波分配资源。UE处理器基于来自eNB的资源分配信息来确定将用于发送UL信号或接收DL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的UE处理器可不为空子载波计算或生成UL控制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提案1-2的eNB处理器和UE处理器可被配置为当子载波间距从Δf1增加Δf2/Δf1倍至Δf2时,将采样频率改变为Δf2/Δf1倍并将采样周期改变为(Δf2/Δf1)-1倍。
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的eNB处理器可被配置为确定有效子载波间距或帧结构。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1的eNB处理器可被配置为在特定频带的资源区域当中分配给特定UE的资源区域中确定有效子载波间距或帧结构。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2的eNB处理器可被配置为针对特定频带的总系统BW确定有效子载波间距或帧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的eNB处理器可控制eNB RF单元发送指示确定的帧结构的信息或者指示有效子载波间距的帧配置信息(例如,指示与非零功率子载波间距对应的子载波的数量N+1的信息或者指示在两个(连续)非零功率子载波之间配置的零功率子载波的数量N的信息)。eNB处理器可在分配给特定UE的资源区域中的子载波(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1)或者特定频带的总系统BW中的子载波(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2)当中的每(N+1)子载波中配置非零功率子载波,并且在非零功率子载波之间配置零功率子载波。eNB处理器可不将信号映射至零功率子载波,或者即使信号被映射至零功率子载波,可将发送功率调节为“0”。UE处理器可使得UE RF单元接收帧配置信息。UE处理器可将根据帧配置信息的帧仅应用于在特定频带的系统BW当中分配给对应UE的资源区域(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1)或者应用于特定频带的总系统BW(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2)。UE处理器可仅在特定频带的系统BW当中分配给对应UE的资源区域中(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1)或者在特定频带的总系统BW中(根据本发明的提案2-2)根据帧配置信息来配置帧。在DL的情况下,UE处理器可被配置为在零功率子载波的发送功率为“0”的假设下接收、解码和/或解调DL信号。在UL的情况下,UE处理器在分配给对应UE的UL资源区域中发送UL信号,其中,UE处理器通过将UL资源区域中的零功率子载波的发送功率设定为“0”来发送UL信号。
根据本发明,配置适合于未来通信系统中新引入的频带的信道特性(例如,适合于高频带的信道特性)的帧,从而改进系统性能。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适用于eNB、UE或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其它装置。

Claims (15)

1.一种由用户设备配置无线电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指示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帧配置信息将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从第一帧配置改变为第二帧配置;以及
利用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在所述特定频带上发送或接收信号,
其中,改变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步骤包括将子载波间距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改变为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改变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步骤还包括将包括在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符号的数量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第一数量N1改变为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第二数量N2,并且其中,N2/N1=Δf2/Δf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时间T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的Δf2/Δf1倍,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的(Δf2/Δf1)-1倍,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的Δf2/Δf1倍,并且如果系统带宽BW2大于所述特定频带的基本带宽BWbasic,则假设与所述频率带宽BW2对应的子载波当中最远离所述特定频带的中心的“BW2–BWbasic”子载波的发送功率为“0”。
5.一种配置无线电帧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
射频单元以及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射频单元的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使得所述射频单元接收指示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帧配置信息将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从第一帧配置改变为第二帧配置;并且所述处理器使得所述射频单元利用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在所述特定频带上发送或接收信号,并且
其中,为了改变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将子载波间距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改变为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中,为了改变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还将包括在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符号的数量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第一数量N1改变为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第二数量N2,并且其中,N2/N1=Δf2/Δf1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时间T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
8.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的Δf2/Δf1倍,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的(Δf2/Δf1)-1倍,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的Δf2/Δf1倍,并且如果系统带宽BW2大于所述特定频带的基本带宽BWbasic,则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假设与所述频率带宽BW2对应的子载波当中最远离所述特定频带的中心的“BW2–BWbasic”子载波的发送功率为“0”。
9.一种由基站配置无线电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指示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帧配置信息将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从第一帧配置改变为第二帧配置;以及
利用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在所述特定频带上向用户设备发送信号或者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信号,
其中,改变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步骤包括将子载波间距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改变为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中,改变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步骤还包括将包括在传输时间间隔TTI中的符号的数量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第一数量N1改变为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第二数量N2,并且其中,N2/N1=Δf2/Δf1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时间T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的Δf2/Δf1倍,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的(Δf2/Δf1)-1倍,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的Δf2/Δf1倍,并且如果系统带宽BW2大于所述特定频带的基本带宽BWbasic,则与所述频率带宽BW2对应的子载波当中最远离所述特定频带的中心的“BW2–BWbasic”子载波的发送功率被设定为“0”。
13.一种配置无线电帧的基站,该基站包括:
射频单元以及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射频单元的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使得所述射频单元发送指示特定频带的帧配置的帧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帧配置信息将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从第一帧配置改变为第二帧配置;并且所述处理器使得所述射频单元利用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在所述特定频带上向用户设备发送信号或者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信号,
其中,为了改变所述特定频带的帧配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将子载波间距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改变为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时间T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采样频率f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频率fs,1的Δf2/Δf1倍,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采样时间Ts,1的(Δf2/Δf1)-1倍,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帧配置而配置的帧的系统带宽BW2等于根据所述第一帧配置的系统带宽BW1的Δf2/Δf1倍,并且如果系统带宽BW2大于所述特定频带的基本带宽BWbasic,则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与所述频率带宽BW2对应的子载波当中最远离所述特定频带的中心的“BW2–BWbasic”子载波的发送功率设定为“0”。
CN201380065845.2A 2012-10-22 2013-10-22 配置用户设备的无线帧的方法、用户设备、配置基站的无线帧的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04854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16628P 2012-10-22 2012-10-22
US61/716,628 2012-10-22
US201261717603P 2012-10-23 2012-10-23
US61/717,603 2012-10-23
PCT/KR2013/009417 WO2014065563A1 (ko) 2012-10-22 2013-10-22 사용자기기의 무선 프레임 설정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기지국의 무선 프레임 설정 방법과 기지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4801A true CN104854801A (zh) 2015-08-19
CN104854801B CN104854801B (zh) 2018-09-14

Family

ID=50544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5845.2A Active CN104854801B (zh) 2012-10-22 2013-10-22 配置用户设备的无线帧的方法、用户设备、配置基站的无线帧的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63248B2 (zh)
EP (2) EP3537629B1 (zh)
KR (1) KR101660750B1 (zh)
CN (1) CN104854801B (zh)
ES (1) ES2835737T3 (zh)
WO (1) WO2014065563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637A (zh) * 2016-07-29 2016-12-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WO2017121208A1 (zh) * 2016-01-15 2017-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时间间隔tti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210812A (zh) * 2015-10-22 2017-09-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的灵活以及可缩放空中接口
CN107332651A (zh) * 2017-06-27 2017-11-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信道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801247A (zh) * 2016-09-07 2018-03-1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可变的子载波间距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9076538A (zh) * 2016-05-09 2018-12-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依赖于数字方案的信号传输
CN109952802A (zh) * 2017-08-09 2019-06-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97395A (zh) * 2017-02-14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参数集确定的方法和系统
CN110121869A (zh) * 2017-01-06 2019-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9214659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帧结构的指示方法及装置、帧结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0582948A (zh) * 2017-05-05 2019-12-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确定传送器或接收器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US10893522B2 (en) 2016-04-15 2021-01-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938608B2 (en) 2015-11-19 2021-03-02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9644110B (zh) * 2016-08-25 2021-06-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不同的参数设计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6130A (zh) * 2016-03-18 2021-06-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ofdm系统的灵活帧架构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46558B1 (ko) 2014-02-28 2021-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저 지연을 위한 신호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4883237B (zh) * 2014-02-28 2018-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862634B2 (en) * 2014-03-07 2020-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 with flexible sub-carrier spacing and symbol duration
US10660094B2 (en) 2014-09-19 2020-05-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630599B2 (en) * 2014-09-19 2020-04-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705581B2 (en) 2014-09-24 2017-07-11 Mediatek Inc. Synchronization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US10396873B2 (en) 2014-09-24 2019-08-27 Mediatek Inc. Control signaling in a beamforming system
CN107005511B (zh) * 2015-03-06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无线信号的系统、方法及装置、无线变换模块、路由器及用户设备
WO2016141989A1 (en) * 2015-03-12 2016-09-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daptation of subcarrier frequency spacing based on energy efficiency indicator
JP6571789B2 (ja) * 2015-03-17 2019-09-04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増大したサブキャリア間隔を用いたlteキャリア帯域幅拡張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985760B2 (en) 2015-03-31 2018-05-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adaptive frame structure with filtered OFDM
US11050503B2 (en) 2015-03-31 2021-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waveform design for operation bandwidth extension
US20160323060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higher qam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EP3298816B1 (en) * 2015-05-20 2019-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pectral efficiency based frequency selection fo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transmissions
WO2016204592A1 (ko) 2015-06-19 2016-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v2x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1431537B2 (en) * 2015-08-10 2022-08-30 Apple Inc. Enhanced physical signal structure for LTE V2V communications
US10554340B2 (en) 2015-08-21 2020-02-04 Intel IP Corporation PDCP status reports using sequence numbers or sequence number offsets
US10064217B2 (en) * 2015-10-16 2018-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flexible numerology in multi-user MIMO system
DE112016000268B4 (de) 2016-01-11 2019-07-18 Sony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Infrastrukturausrüstung, drahtloses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nd Verfahren
US11089579B2 (en) 2016-01-13 2021-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ervices in advanced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19054308A (ja) * 2016-01-26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150447A1 (ja) 2016-02-29 2017-09-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721036B2 (en) 2016-03-29 2020-07-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ame structure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74425B2 (en) * 2016-06-28 2020-02-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JP2019145866A (ja) * 2016-07-05 2019-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935814B (zh) * 2016-07-18 2021-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CN109565484B (zh) * 2016-08-10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不同子载波间隔的新无线载波的公共同步信号
CN107734674B (zh) * 2016-08-11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WO2018048053A1 (ko) * 2016-09-09 2018-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644170B (zh) * 2016-09-26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发送小区参数集合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533194B1 (en) * 2016-10-28 2021-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in mixed ofdm sub-carrier spacing scenarios
JP2020036052A (ja) * 2017-01-05 2020-03-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US10524264B2 (en) 2017-03-20 2019-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memory de-allocator for efficient memory usag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10616892B2 (en) * 2017-05-04 2020-04-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US10396946B2 (en) * 2017-11-13 2019-08-27 Phazr,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duplex by radio base station
US20190149313A1 (en) * 2017-11-15 2019-05-16 Phazr,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Duplex by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469217B2 (en) * 2018-04-06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entangl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ignals
US10868646B1 (en) * 2019-06-07 2020-12-15 Sprint Spectrum L.P. Selecting subcarrier spacing based on traffic type
EP4017125A4 (en) * 2019-08-16 2023-01-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 SIGNA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SIGNAL
KR102648570B1 (ko) 2020-11-03 2024-03-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손실 패킷 전달을 위한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5387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Qinghua Li Techniques for scheduling and adaptation to combat fast fading
CN101151818A (zh) * 2005-03-30 2008-03-26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降低通信系统内的往返延迟和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WO2009062115A2 (en) * 2007-11-09 2009-05-14 Zte U.S.A., Inc. Flexible ofdm/ofd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855871A (zh) * 2007-08-15 2010-10-06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媒体接入控制帧结构
US20110051629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0920B1 (en) * 2004-10-21 2017-1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ncel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n an ofdm system.
US8031583B2 (en) * 2005-03-30 2011-10-04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ound trip latency and overhead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45379B1 (ko) * 2005-08-08 2012-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이 다른 송수신기를 사용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I483587B (zh) * 2007-01-12 2015-05-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無線通信系統
KR20090094736A (ko) * 2008-03-03 2009-09-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레거시 시스템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정보전송방법
EP2321940A4 (en) * 2008-08-04 2012-07-18 Nxp Bv ADAPTIVE SCHEME FOR DETERMINING THE SPACING OF SUBCARRIERS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477633B2 (en) * 2008-10-01 2013-07-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50573B1 (ko) * 2009-11-27 2016-08-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 ofdm 시스템의 적응적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5553907B2 (ja) * 2009-12-29 2014-07-23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チャネル推定方法及び受信機
KR101781196B1 (ko) * 2010-05-10 2017-09-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복수의 세그먼트 주파수 대역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에게 프레임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의 수신 방법
WO2014060010A1 (en) * 2012-10-15 2014-04-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lexible frame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1818A (zh) * 2005-03-30 2008-03-26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降低通信系统内的往返延迟和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US20070155387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Qinghua Li Techniques for scheduling and adaptation to combat fast fading
CN101855871A (zh) * 2007-08-15 2010-10-06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媒体接入控制帧结构
WO2009062115A2 (en) * 2007-11-09 2009-05-14 Zte U.S.A., Inc. Flexible ofdm/ofd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10051629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812A (zh) * 2015-10-22 2017-09-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的灵活以及可缩放空中接口
US10938608B2 (en) 2015-11-19 2021-03-02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7121208A1 (zh) * 2016-01-15 2017-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时间间隔tti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996130A (zh) * 2016-03-18 2021-06-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ofdm系统的灵活帧架构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12996130B (zh) * 2016-03-18 2023-12-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ofdm系统的灵活帧架构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US11659530B2 (en) 2016-04-15 2023-05-2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893522B2 (en) 2016-04-15 2021-01-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076538B (zh) * 2016-05-09 2023-04-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依赖于数字方案的信号传输
CN109076538A (zh) * 2016-05-09 2018-12-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依赖于数字方案的信号传输
US11764914B2 (en) 2016-05-09 202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umerology dependent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6231637A (zh) * 2016-07-29 2016-12-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CN106231637B (zh) * 2016-07-29 2019-10-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CN109644110B (zh) * 2016-08-25 2021-06-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不同的参数设计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01247B (zh) * 2016-09-07 2020-04-0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可变的子载波间距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01247A (zh) * 2016-09-07 2018-03-1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可变的子载波间距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US11641260B2 (en) 2017-01-06 2023-05-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witch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0121869A (zh) * 2017-01-06 2019-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121869B (zh) * 2017-01-06 2022-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US11082192B2 (en) 2017-02-14 2021-08-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umerology determin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9997395A (zh) * 2017-02-14 2019-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参数集确定的方法和系统
CN110582948B (zh) * 2017-05-05 2024-04-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确定传送器或接收器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10582948A (zh) * 2017-05-05 2019-12-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确定传送器或接收器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7332651B (zh) * 2017-06-27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信道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332651A (zh) * 2017-06-27 2017-11-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信道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9952802A (zh) * 2017-08-09 2019-06-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214659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帧结构的指示方法及装置、帧结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US11800544B2 (en) 2018-05-11 2023-10-24 Zte Corporation Frame structure indicating method and device, frame structur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CN110475357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帧结构的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60750B1 (ko) 2016-09-28
EP2911321B1 (en) 2020-09-09
US20150282178A1 (en) 2015-10-01
WO2014065563A1 (ko) 2014-05-01
EP3537629A1 (en) 2019-09-11
EP2911321A4 (en) 2016-06-08
ES2835737T3 (es) 2021-06-23
EP2911321A1 (en) 2015-08-26
CN104854801B (zh) 2018-09-14
KR20150091470A (ko) 2015-08-11
US9763248B2 (en) 2017-09-12
EP3537629B1 (en)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27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for common control
CN104854801A (zh) 配置用户设备的无线帧的方法、用户设备、配置基站的无线帧的方法和基站
US11601246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743401B2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configuring radio frame for offsetting Doppler effect
US94909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of a relay node in a backhaul subframe
RU2685229C1 (ru) Узкополосный prach c несколькими расстояниями скачка тона
CN107615858B (zh) 用于虚拟(基带)载波聚合宽带lte的设备、网络和方法
EP2451234B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29873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TW201843976A (zh) 針對可變長度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可配置的時槽內頻率躍變
CN114270999A (zh) 新无线电频分双工频带中的半双工操作
CN114830586A (zh) 用于上行链路波束激活的信令
JP2022532574A (ja) 2段階rachリソース構成のための基準座標
US11695530B2 (en) DMRS design for DFT-s-OFDM with increased subcarrier spacing
TW202218467A (zh) 在不同載波上的上行鏈路傳輸和srs傳輸的管理
CN114303344A (zh) 网络编码设计
CN115885548A (zh) 用于动态pdcch监视群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KR20130039645A (ko) 제어 채널 확장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5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dress before: Han Guoshouer

Patentee before: LG Elec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