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9982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9982B
CN104849982B CN201510092021.5A CN201510092021A CN104849982B CN 104849982 B CN104849982 B CN 104849982B CN 201510092021 A CN201510092021 A CN 201510092021A CN 104849982 B CN104849982 B CN 104849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mode
develope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20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9982A (zh
Inventor
铃木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84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9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这个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分能够选择性地执行第一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为在显影前一静电潜像之后直到显影后一静电潜像的图像间时段中形成控制调色剂图像的模式。在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的累计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模式优先地执行第二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具有那些设备的多个功能并且使用电子照相的或者静电记录的系统的多功能打印机。
背景技术
其主要组分是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被广泛地用于在电子照相的或者静电记录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设置的显影设备。由于显影剂内的调色剂在显影期间被消耗,因此调色剂浓度(即,调色剂的重量相对于载体和调色剂的总重量的比率)随着形成图像而变化。由此,之前已知存在如下的系统,其通过与调色剂浓度的改变对应地补给显影剂来将调色剂浓度控制到适当的范围,如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05-61353中所公开的。
如果连续地形成其图像比率高的图像,则还存在显影设备内的调色剂浓度急剧地下降的可能性。那么,迄今,存在如下的控制系统,其在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期间基于与调色剂消耗(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信息在确定消耗大量调色剂时中断图像形成操作并且通过形成控制补块(patch)来调节显影设备内的调色剂浓度。
即使在双组分显影剂系统中能够如上所述通过补给显影剂来调节调色剂浓度,如果每单位片材的显影剂补给量过多也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也就是说,近来,从节能的方面来说,双组分显影剂中使用的调色剂具有低温可定影性。这种调色剂倾向于在温度升高时凝集并且形成凝集块(agglomerate)。例如,如果存储这种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被留在高温且高湿的地方达长的时间段,则存在在调色剂容器内产生大量的凝集块的可能性。
如果将显影剂从包括大量的这种凝集块的调色剂容器补给到显影设备中,则存在补给的显影剂中包含的凝集块被保持在显影套筒上而在显影设备内的搅拌路径中不被粉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在保持凝集块的地方显影不带电的调色剂并且污染图像的可能性。这种污染倾向于在每单位片材的调色剂补给量过多的情况(像以高图像比率连续地形成多个图像的情况)下是显著的。认为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连续地补给调色剂,从而缺乏充分搅拌以及分散显影设备内的显影剂的时间,因此凝集块没有被充分地粉碎。
更进一步,由于执行在调色剂消耗(补给量)大的情况下执行的常规控制模式来调节浓度并且不粉碎凝集块,因此凝集块可能不被充分地粉碎。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携带部;显影设备,包括:显影剂容器,被配置为存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搅拌部件,旋转且搅拌显影剂容器内的显影剂,所述显影设备在显影位置处通过调色剂显影在图像携带部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补给设备,被配置为与调色剂消耗量对应地将显影剂补给到显影剂容器;控制部分,能够选择性地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是在记录介质上连续形成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期间在图像形成张数大于预定的阈值数量的情况下在后一图像和前一图像之间形成控制调色剂图像的模式,并且第二模式是在记录介质上连续形成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期间在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的累计值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驱动搅拌部件以使得在前一图像经过显影位置之后直到后一图像到达显影位置的时段中搅拌部件的总旋转数大于第一模式中的搅拌部件的总旋转数的模式;以及重置部分,在执行第二模式的情况下使所述累计值重置。
从以下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更多的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例的显影设备和显影剂补给设备的配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修改示例的补给显影剂时的控制模块图。
图4是根据第一修改示例的进行强制补给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5是根据第一修改示例的进行空转(idling)模式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示出被执行来确认第一修改示例的效果的实验的结果的图。
图7是根据第二修改示例的进行空转模式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修改示例的在平均图像比率和空转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补给显影剂时的控制模块图。
图10A是示出其中在执行空转模式时在片材之间形成参考调色剂图像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B是示出其中在不执行空转模式的情况下在片材之间形成参考调色剂图像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行空转模式时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共同结构>
将参考图1-11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第一和第二修改示例。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共同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
[图像形成设备]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是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因此,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四个图像形成部分P(PY、PM、PC和PBk)。脚标Y、M、C和Bk分别表示作为在每个图像形成部分P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颜色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这四个颜色。由于各个图像形成部分P的结构相同,因此将通过省略脚标Y、M、C和Bk来进行以下描述,除了要求脚标的情况之外。
图像形成部分P包括感光鼓1(1Y、1M、1C和1Bk),即,图像携带部(感光体)。感光鼓1是在图1中的箭头的(逆时针的)方向上旋转的鼓状的电感光体。围绕感光鼓1对于每个颜色都设置有图像形成机构。具体地,围绕感光鼓1设置的是充电器2(2Y、2M、2C和2Bk)、显影设备40(40Y、40M、40C和40Bk)、以及鼓清洁器9(9Y、9M、9C和9Bk)。在感光鼓1之上还设置激光束扫描器3(3Y、3M、3C和3Bk),即,曝光部。更进一步,对于每个图像形成部分P通过中间转印带5(即,稍后描述的中间转印体)介于中间地布置一次转印辊6(6Y、6M、6C和6Bk)。
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序列。感光鼓1在图1中指出的箭头的(逆时针的)方向上以150mm/sec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旋转。然后,通过充电器2使感光鼓1均匀带电。然后,通过充电器2均匀带电的感光鼓1通过激光束扫描器3被扫描和曝光。
激光束扫描器3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响应于从具有诸如CCD之类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文件读取设备输出的文件图像信息信号,控制半导体激光器。因此,通过控制半导体激光器,从激光束扫描器3的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根据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束。然后,均匀带电的感光鼓1的其中要形成图像的部分的表面电位改变并且所改变的部分变为静电潜像。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在它由从显影设备40供应的调色剂显影时变为可见图像,即,调色剂图像。
本实施例的显影设备40采用通过使用具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系统。通过对于每个图像形成部分P执行的上面描述的处理在感光鼓1上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个颜色中的每一个的调色剂图像。
本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5被布置在四个图像形成部分P之下。中间转印带5围绕支撑辊51、二次转印内辊52和驱动辊53被支撑,并且可在图1中指出的箭头(顺时针)的方向上移动。
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首先通过一次转印辊6(6Y、6M、6C和6Bk)(即一次转印部分)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由此,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四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叠加并且在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全色图像。留在感光鼓1上没有被转印的调色剂通过每个图像形成部分P的鼓清洁器9回收。叠加的全色图像被传送到面对二次转印内辊52的二次转印部分。
同时,记录介质(片材部件)S(诸如堆叠在片材供给盒12中的OHP片材和一张纸)通过供给辊13取出。然后,记录介质S被传送通过供给引导件11到由二次转印内辊52和二次转印辊10(二次转印部件)形成的二次转印部分。中间转印带5上的全色图像通过二次转印部分中的二次转印辊10的作用被转印到记录介质S。留在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上没有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器18回收。
其后,记录介质S被发送给定影设备(热辊定影设备)16。定影设备16对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印到其的记录介质S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便定影图像。调色剂图像已经被定影到其的记录介质S被排放到排放托盘17。
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即通常使用的鼓状有机感光体)被用作图像携带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可以使用非有机感光体,诸如非晶硅感光体。还可以使用带状感光体。在充电系统、转印系统、清洁系统和定影系统方面本发明也不限于上面描述的系统。
[显影设备和显影剂补给设备]
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显影设备40和被配置为将显影剂补给到显影设备40的显影剂补给设备400的示意性结构。本实施例的显影设备40包括显影剂容器41。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被存储在显影剂容器41中。显影设备40还包括携带显影剂容器41中的显影剂的显影套筒42(显影剂携带部)以及调节显影套筒42上携带的显影剂的刺毛(bristles)的高度的调节刮刀43。
在与图2的图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基本上延伸通过其中心部分的隔墙44将显影剂容器41的内部划分成显影腔45和搅拌腔46。显影剂被存储在显影腔45和搅拌腔46中并且由以下组件循环地传送。也就是说,用于搅拌和传送显影剂的传送螺杆(screw)(即搅拌部件)被分别布置在显影腔45和搅拌腔46中。具体地,第一传送螺杆(搅拌部件)47被布置在显影腔45中并且第二传送螺杆(搅拌部件)48被布置在搅拌腔46中。通过由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所引起的显影剂的传送,显影剂在沿着轴线彼此相反的方向上传送并且通过位于隔墙44的两端的开口(连通部分)在显影腔45和搅拌腔46之间循环。
与面对显影剂容器41的感光鼓1的显影区域对应的位置被开口,并且显影套筒42在感光鼓1的方向上被从开口暴露。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套筒42的直径(外径)为20mm并且感光鼓1的直径(外径)为40mm。在最接近区域中显影套筒42与感光鼓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约310μm并且形成图像时的显影套筒42的旋转次数被设定为229rpm(对感光鼓的圆周速度的比率=160%)。注意通过显影马达40A(参见图3和9),即,驱动源,同步地旋转地驱动显影套筒42、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
显影套筒42在显影期间在图2中示出的箭头(顺时针)的方向上旋转的同时携带显影腔45内的双组分显影剂。通过磁辊42m的作用在显影套筒42上形成显影剂的层(所谓的磁性刷)。磁性刷的厚度由调节刮刀43调节并且其厚度被调节的显影剂被携带在显影套筒42上。在该状态下在显影套筒42上携带的显影剂被传送到面对感光鼓1的显影区域,并且通过施加到显影套筒42的显影偏置的作用将调色剂转印到感光鼓1来将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
如果通过如上所述处理将显影设备40内的调色剂反复地转印到感光鼓1,显影剂容器41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逐渐地下降,使得调色剂被适当地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中以便维持适当的调色剂浓度。下面将参考图1、2、3和9描述调色剂补给结构和调色剂补给控制。
在每个颜色的显影设备40之上设置显影剂补给设备400,显影剂补给设备400被配置为与调色剂消耗量对应地将显影剂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中。显影剂补给设备400包括调色剂容器7(7Y、7M、7C和7Bk)以及漏斗(hopper)部分8。注意虽然本实施例的显影剂补给设备400被配置为存储调色剂以及将调色剂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中,但是显影剂补给设备400可以被配置为与调色剂一起补给载体。
调色剂容器7被配置为存储要作为显影剂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中的调色剂,并且调色剂容器7分别被安装为使得它们能够被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主体/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主体卸载。调色剂容器7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的前侧(用户操作侧)的其下部处被设置有用于排放调色剂容器7中的调色剂的排放口71并且被配置为通过旋转搅拌桨72来排放调色剂。调色剂容器7被配置为在将调色剂容器7从主体取出时通过滑动闸板(shutter)部件73闭合排放口71来防止调色剂泄漏到排放口71外。
在调色剂容器7的排放口71的正下方设置漏斗部分8,漏斗部分8被配置为暂时地存储排放的调色剂,并且在漏斗部分8的最低部处设置补给部件81,补给部件81被配置为传送并且补给调色剂到显影设备40。补给部件81在主体里面的方向上从设置在主体前侧的漏斗部分8延伸,并且漏斗部分8连接到搅拌腔46从而将调色剂补给到显影设备40的搅拌腔46的里面。补给部件81是其中直径为10mm的桨被螺旋地形成在直径为4mm的轴上的螺杆部件,并且通过补给马达81A(即,驱动源)来可旋转地驱动(参见图3和9)。然后,通过补给部件81的旋转动作将调色剂补给到显影设备40。由此,补给部件81被配置为使得到显影设备40的调色剂补给量响应于补给部件81的旋转时间而变化。
漏斗部分8还在存储调色剂的漏斗部分8的调色剂存储容器82的壁表面上被设置有压电传感器83,压电传感器83检测漏斗部分8内的调色剂剩余量。然后,基于由压电传感器83检测到的调色剂存在/缺少信号,稍后描述的CPU(控制部分)101(即执行部分)确定调色剂是否存在于调色剂容器7内并且控制调色剂到调色剂容器7外的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双组分显影剂包含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作为它的主要组分。由此,如果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调色剂的重量与载体和调色剂的总重量的比率)改变,由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的混合比所引起的显影剂的表观磁导率改变。因此,通过由设置在显影剂容器41的搅拌腔46侧的电感检测传感器49(即,浓度检测部分)检测显影剂的表观磁导率,来计算调色剂浓度。也就是说,调色剂浓度越高,非磁性调色剂在显影剂中占据的比率越高,使得显影剂的表观磁导率下降并且检测的输出(信号)变小。与此对比,调色剂浓度越低,显影剂的表观磁导率越高,使得检测的输出增大。因此,可以通过使用电感检测传感器49检测显影剂容器41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
如图9所示,由电感检测传感器49检测的信号(Vsig)被预先记录在附接于显影设备40的存储标签102中并且与CPU 101中读取的初始参考信号Vref进行比较。然后,CPU 101计算这两个信号的差值(Vsig-Vref),并且基于该计算结果,计算调色剂补给量并且控制补给马达81A。初始参考信号Vref是与显影剂的初始状态对应的输出值,即,初始调色剂浓度,使得进行控制以使得Vsig接近初始参考信号Vref。
例如,在Vsig-Vref>0的情况下,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比目标调色剂浓度低,使得控制部分101确定与差值的程度对应的所需要的调色剂补给量(即,补给部件81的旋转时间)。由此,Vsig和Vref之间的差值越大,补给的调色剂越多。这里,调色剂消耗量越多,Vsig和Vref之间的差值变得越大,使得与调色剂消耗对应的量的调色剂被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中。在Vsig-Vref≤0的情况下,调色剂浓度高于目标调色剂浓度,使得控制部分101停止补给部件81的旋转以便通过图像形成操作中消耗的调色剂降低调色剂浓度。如上所述进行调色剂补给控制。
[强制补给模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9和4描述本实施例的强制补给模式。在连续地打印特别地具有高图像比率的图像的情况下,要补给到显影设备40的调色剂量显著地增大,使得要由补给部件81传送和补给的调色剂量增大。然而,存在依赖于补给部件81的配置而不能补给所要求的调色剂量的情况。例如,如果图像形成设备被小型化并且在其中的空间特别受限制则补给部件81不得不被小型化。由于如果补给部件81被小型化,调色剂传送性能易于被下降,因此存在在连续地打印特别地具有高图像比率的图像的情况下调色剂补给量不能跟上调色剂消耗量的情况。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在诸如后旋转时间和片材之间的间隔之类的非图像区域的时段期间补给不足的调色剂的强制补给模式。
在步骤S401中响应于在开始打印(图像形成)操作之后的显影开始定时,开始驱动(开启)显影设备40。然后,在步骤S402中控制部分101通过电感检测传感器49检测Vsig。在步骤S403中控制部分101将Vsig与记录在存储标签102中的Vref进行比较。虽然在Vsig-Vref≤0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01不执行补给操作,但是在Vsig-Vref>0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01执行补给操作。
在这时候调色剂补给量跟不上调色剂消耗量的情况下,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Vsig与作为调色剂浓度的目标值的Vref之间的偏差增大。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分101在它在步骤S404中检测到根据Vsig-Vref计算的要求的调色剂补给量按照调色剂浓度算等于或大于0.6%时执行强制补给模式。在情形不适用于上面描述的情形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01在步骤S410中执行正常的调色剂补给操作。在打印作业中的剩余打印数量为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411中为“是”,控制部分101将处理移到下面描述的步骤S407。在打印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不为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411中为“否”,控制部分10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401。
在打印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为零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405中为“是”,控制部分101将处理移到步骤S406中的强制补给模式。在该情况下,控制部分101开始后旋转操作,并且使补给部件81旋转以便补给为了满足最初不足的调色剂浓度的数量(这里,0.6%)所要求的量的调色剂。与此一起,在步骤S407中控制部分101驱动显影套筒42、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达预定的时间段以便搅拌补给的调色剂。其后,在步骤S408中控制部分101停止驱动显影设备40。
更进一步,如果打印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不为零,即,在步骤S405中为“否”,控制部分101中断打印作业一次,使片材之间的间隔变宽并且在其期间补给要求的量的调色剂。与此一起,在步骤S409中控制部分101驱动显影套筒42、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达预定的时间段以便搅拌补给的调色剂。然后,控制部分101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401。
即使图像形成设备被小型化并且使用具有低调色剂传送性能的补给部件,也可以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强制补给模式来将调色剂浓度控制到预定范围中。注意虽然在连续地打印其图像比率为80%或更大的图像的情况下处理被移到在本实施例的配置中的强制补给模式,但是这个值依赖于要使用的显影设备以及补给部件的配置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CPU 101使用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输出值以便确定处理是否应该移到强制补给模式。然而,除上面描述的输出值之外,依赖于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还可以使用光学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值、被配置为检测控制调色剂图像(补块图像)的浓度的光学图像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值等。
[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使用控制调色剂图像(补块图像)以便校正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目标值的控制。为此,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在中间转印带5的图像形成部分P的下游被设置有浓度传感器800,浓度传感器800检测参考调色剂图像的浓度(调色剂携带量)。在本实施例中,浓度传感器800被布置在面对中间转印带5的支撑辊51的位置处并且在这个位置处顺序地检测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的每个颜色的参考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浓度传感器800为光学反射型传感器。然后,CPU 101根据由浓度传感器800检测的在没有携带调色剂的区域中的中间转印带5的反射光量与其中携带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5的反射光量的差值来计算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的浓度(调色剂携带量)。
在这种控制中,在诸如片材之间的区域之类的其中不形成要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图像的非图像区域中形成用于控制要被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的显影剂的量的补块图像。换句话说,在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期间中断图像形成操作以便形成补块图像。这里,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是基于用于在多个记录介质上连续地形成图像的打印信号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的从开始到完成的时段。具体地,打印作业指的是从接收到打印信号之后的前旋转时间(形成图像之前的准备操作)到后旋转时间(形成图像之后的操作)的时段以及指的是包括图像形成时段和片材之间的间隔(非图像形成时间)的时段。注意如果在一个作业之后连续地进入另一个作业,将这些作业一起判断为一个作业。
与由中间转印带5传送的补块图像的每个颜色的浓度对应的输出在面对浓度传感器800的部分处被检测并且与存储在存储标签102中的参考浓度进行比较。然后,当检测到所检测的浓度低于参考浓度时,目标值被校正从而增大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目标调色剂浓度。相对地,当检测到所检测的浓度高于参考浓度时,目标值被校正从而降低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目标调色剂浓度。
因此,进行控制以通过基于补块图像的所检测到的结果校正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目标值将补块图像的浓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结果,能够使得显影设备内的调色剂带电量基本上恒定,使得在色调(hue)的稳定性方面是有利的。
由于如上所述在非图像区域中形成补块图像,因此除后旋转时间之外,片材间时间也被用作用于形成补块图像的定时。然而,在正常的片材间时间中用于形成、检测和清洁补块图像的时间不足,形成补块图像处的片材之间的间隔被变宽为多于正常的片材间间隔(打印作业中断一次)。如果片材间空间被变宽为多于正常的片材间空间,由于生产率被降低,通常以特定程度的间隔形成补块图像。
<第一修改示例>
这里,将描述第一修改示例。
[空转模式]
首先,将描述空转模式。例如如上所述,如果调色剂容器7被留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持续长的时间段,存在容器7内的调色剂结块在一起并且形成凝集块的情况。如果这种凝集块按照原样被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中,存在在图像中产生拖尾(smear)的可能性。由此,在存在这种可能性的情况下在该参考示例中执行如下所述的空转操作以便粉碎显影剂容器41内的这种凝集块。注意由于即使在连续地打印的图像的图像比率低于处理移到上面描述的强制补给模式的图像比率时由调色剂凝集块所引起的图像的拖尾也出现,因此除强制补给模式之外必须执行下面描述的空转模式。
也就是说,在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CPU 101执行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即,搅拌部件)的空转模式,而不如上所述在非图像区域中形成补块图像。换句话说,在每单位片材的调色剂补给量大的情况下,CPU 101执行在非图像区域中空转显影设备仅持续预定的时间段的控制。这里,当下面描述的且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超过预定的阈值时CPU 101执行空转模式。更进一步,在空转模式中显影剂补给设备400基本上不补给调色剂。基本上不补给调色剂的情况不仅包括在执行空转模式中完全不补给调色剂的情况而且包括补给调色剂到不影响图像的浓度的程度的情况。具体地,后一种情况不适用于控制以维持调色剂浓度的补给操作,而是适用于在停止补给部件时由于惯性而补给的情况以及通过由振动引起的调色剂的落下而补给少量调色剂的情况。
更进一步,CPU 101被配置为在空转模式中在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增大非图像区域中的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以多于该值小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的旋转数。在修改示例中,CPU 101紧挨在移到后旋转操作之前或者通过使片材之间的间隔变宽(通过中断图像形成操作一次)执行空转模式(通过中断图像形成操作)。也就是说,CPU 101通过延长各个旋转时间以多于其中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小于预定阈值的正常的后旋转操作以及片材间空间的空转模式中的时间,来执行空转模式。通过如上所述延长时间,在其中不形成图像的时间期间的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增大以多于正常的后旋转操作和片材间空间的那些。
注意片材间时段(图像间时段,图像之间的时段)在修改示例中指的是由显影设备40显影前一静电潜像之后直到由显影设备40显影后一形成的静电潜像时的时段。
更进一步,平均图像比率(其为预定的图像形成张数(图像形成张数)的对于每张的图像比率)在该修改示例中被用作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在该修改示例中通过使用最近形成图像的100张(预定的图像形成张数)的图像比率的移动平均值来计算这个平均图像比率。非图像区域是不执行正常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区域,即,不执行基于从扫描仪、个人计算机等由用户输入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区域。具体地,非图像区域为连续形成的正常图像之间的区域(连续图像之间的间隔或者片材间空间)或者其中随着图像形成操作的结束而驱动显影设备40和感光鼓1的后旋转操作的区域。换句话说,它是不形成要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图像的区域。
这里,CPU 101作为第一检测部分对与图像形成张数有关的值(这里,图像形成张数)进行计数(累计),并且存储在存储标签102(即,存储部分)中。更进一步,处理输入图像(要形成的图像)的图像信息信号的控制器103将与图像信息信号对应的值(这里为视频计数值)输入到也作为第二检测部分的CPU 101。CPU 101对视频计数值进行计数(累计)并且将其存储到存储标签102。然后,CPU 101根据存储在存储标签102中的累计的视频计数值(累计值,第二计数器的值)和累计的图像形成张数(第一计数器的值)计算最近的预定的图像形成张数(100张)的平均图像比率。注意在该修改示例中CPU101变为检测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的检测部分。
在由此计算的平均图像比率超过预定的图像比率(即,例如为30%的预定的阈值或更大)的情况下,CPU 101在非图像区域中执行空转模式。在该修改示例中,在空转模式中除了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之外还驱动显影套筒42。由于与显影马达40A同步驱动这些,因此在空转模式中也同时驱动它们。因此,CPU 101通过控制显影马达40A执行空转模式。注意在该修改示例中,不停止感光鼓1的驱动、通过充电器2的带电偏置的施加以及显影偏置的施加。
然而,为了粉碎凝集块至少在空转模式中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是足够的,并且其它可以根据需要被停止。然而,通过也驱动显影套筒42进一步搅拌显影剂并且更易于粉碎凝集块。
下面将参考图5描述这种控制的一个示例。在步骤S1中响应于在开始打印(图像形成)操作之后的显影开始定时,开始驱动(开启)显影设备40。接下来,在步骤S2中与要打印的图像对应的视频计数值被从控制器103输入到CPU 101。更进一步,在步骤S3和S4中存储在存储标签102中的累计的打印张数(累积的打印数量)以及累计的视频计数值(累积的视频计数值)对于每个颜色被读取到CPU 101中,并且在步骤S5中CPU 101对于每个颜色计算对于每个图像的平均图像比率。
在显影操作期间基于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检测的输出计算显影剂容器41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如果调色剂浓度低于目标值,则CPU 101计算要求的调色剂补给量并且驱动补给部件81以便将调色剂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中。
在执行打印操作并且打印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为零时,即,在步骤S6中为“是”,CPU 101在移到后旋转操作之前在步骤S7中对于每个颜色确定在那时的平均图像比率是否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30%)。然后,在任一颜色的平均图像比率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7中为“是”,CPU 101在进入后旋转操作之前在步骤S8中执行其中平均图像比率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显影设备40的空转模式。在该修改示例中,CPU 101控制以使得仅仅在其中平均图像比率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特定显影设备中执行空转模式并且使得停止其它显影设备。注意在每个颜色的平均图像比率小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7中为“否”,CPU 101将该处理移到在步骤S10中的正常的后旋转操作。
在本修改示例中,在执行显影设备的空转模式期间使显影剂补给设备400停止补给显影剂,使得没有调色剂被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中。由此,即使调色剂凝集块被包含在调色剂容器7内,也能够在其中没有凝集块新进入显影剂容器41的状态中执行空转模式。因此,可以通过显影剂容器41内的搅拌操作稳定地粉碎凝集块。更进一步,在该修改示例中,执行空转模式持续预定的时间段(这里,4.2秒)。在结束空转模式之后,存储标签102内的累计的打印张数以及累计的视频计数值(即,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在步骤S9中被重置到零,CPU 101将该处理移到步骤S10中的正常的后旋转操作。在结束后旋转操作之后,CPU101在步骤S11中停止显影驱动并且停止主体的操作以便结束一系列作业。
在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不为零(即,图5中的步骤S6中为“否”)时,也与步骤S7类似地,CPU 101在步骤S12中对于每个颜色确定那时的平均图像比率是否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30%)。然后,如果任一颜色的平均图像比率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即,在步骤S12中为“是”,CPU 101在步骤S13中使片材间空间(即,与下一个图像的空间)变宽以多于正常的片材间空间以便执行空转模式。在步骤S14中其平均图像比率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颜色的在存储标签102内的累计的打印张数以及累计的视频计数值被重置到零,CPU 101将该处理移到下一个图像形成操作(返回到步骤S2)。同时,在每个颜色的平均图像比率小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2中为“否”,在步骤S15中将那时的累计的打印张数和累计的视频计数值写到存储标签102中,并且利用正常的片材间长度执行下一个图像形成操作(返回到步骤S2)。
本修改示例使得在平均图像比率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情况下,即,即使每单位片材的调色剂补给量大,也能够抑制由凝集块所引起的成像破坏。也就是说,与在平均图像比率小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情况下相比,在平均图像比率大于预定的图像比率的情况下,在非图像区域中(在本修改示例中在后旋转操作期间和在片材间空间中)执行增大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的空转模式。因此,可以在其期间更多地粉碎补给到显影剂容器41的显影剂中包含的凝集块。具体地,在空转模式中通过延长各个旋转时间来增大非图像区域中的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以多于正常的后旋转操作和片材间空间的数量。因此,与正常的非图像区域中的情况相比可以粉碎更多的凝集块并且抑制否则会由凝集块所引起的成像破坏。
特别地,即使附接由于存储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持续长的时间段而包含大量的调色剂凝集块的调色剂容器7,并且即使连续地打印具有高图像比率的图像,也可以有效地粉碎显影剂容器内的凝集块。因此,变得可以防止否则会由原样到达显影套筒的调色剂凝集块引起的图像的拖尾并且提供使得能够稳定地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接下来,将描述被执行来确认本修改示例的有利效果的实验。执行实验来研究分别在执行该修改示例的空转模式的情况和不执行空转模式的情况下在连续地打印具有图像比率45%的图像达10000张时产生的拖尾的图像的数量。使用留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例如,40℃的温度和80%的相对湿度)中并且包含大量的凝集块的调色剂容器。图6示出实验的结果。分别地,图的左侧的柱状图指出不执行空转模式的情况(无空转模式)并且图的右侧的柱状图指出执行本修改示例的空转模式的情况(具有空转模式)。
如根据图6明白的,通过执行本修改示例的空转模式,即使在连续地打印具有高图像比率(这里,45%)的图像时也能够将拖尾的图像的数量减少到原来数量的约26%(减少率:74%)。因此,即使在连续地打印具有高图像比率的图像时也可以显著地减少拖尾的图像。
注意在本修改示例中,执行空转模式时的预定阈值(预定的图像比率)被设定为使得平均图像比率为30%或更多并且空转模式的时间为4.2秒。然而,那些值不限于那些数值并且期望根据要使用的显影设备的配置、要使用的显影剂的类型等被设定为适当的值。
更进一步,在本修改示例中,通过在后旋转操作之前执行空转模式或者通过使片材间空间变宽以增大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来设定空转模式的时间。然而,空转模式可以被布置为使得通过增大至少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驱动速度来增大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在该情况下,可以消除或者缩短仅仅用于空转模式的时间。
更进一步,在本修改示例中根据累计的打印张数计算的平均图像比率被用作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然而,可以通过使用累计的显影套筒42的旋转数计算平均图像比率作为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在该情况下,还可以考虑针对除图像形成操作以外的控制操作等驱动显影装置的时间,计算图像比率。更进一步,虽然平均图像比率被用作用于执行空转模式的触发器,但是如稍后描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累计的占空比(duty)值可以被使用。
<第二修改示例>
将参考图1-3并且通过使用图7和8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修改示例。在上面描述的第一修改示例中使得空转模式的时间恒定。然而,在本修改示例中,对应于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在本修改示例中为平均图像比率),在空转模式中改变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等的驱动时间。其它组件和作用与上面描述的第一修改示例相同,使得将以不同于第一修改示例的点为中心进行以下描述。
在本修改示例的情况下,平均图像比率越高,CPU 101越长地延长在空转模式中的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等的驱动时间(空转时间)。将参考图7描述一个示例性的这种控制。从打印的开始到步骤S6的处理与图5中示出的第一修改示例的处理相同。也就是说,在本修改示例中也根据累计的打印张数和累计的视频计数值通过最近100张的打印中的移动平均值计算平均图像比率。
然后,在第一修改示例中如果计算的平均图像比率为30%或更多则执行空转模式持续一定时间段。然而,本修改示例被修改为使得在平均图像比率为作为预定的图像比率的20%或更多的情况下响应于平均图像比率改变要执行的空转模式的时间。也就是说,虽然在平均图像比率为20%或更多(即在步骤21和27中为“是”)时执行空转模式,但是根据以下表1确定在那时的空转时间:
<表1>
图像比率的区段 空转时间
D≤20% 0sec
20%<D≤60% 0~2.1sec
60%<D≤80% 2.1~4.5sec
80%<D≤100% 45~84sec
图8为表示表1的图。通过在一个图像比率区段期间的线性内插确定空转时间。如能够根据图8看到的,进行控制使得平均图像比率越高,空转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在步骤S22和S28中,根据表1和图8,CPU 101与平均图像比率对应地确定空转时间。这个表被预先存储在存储标签102中。CPU 101在步骤23和S29中执行空转模式持续所确定的空转时间。注意图7中的从步骤S23到步骤S26的处理分别地与图5中的步骤S8到步骤S11、图7中的步骤S29到步骤S31以及图5中的步骤S13到步骤S15相同。
如上所述的修改示例使得可以通过遵照平均图像比率适当地执行空转模式来有效地减少凝集块的数量而不导致无用的停机时间。特别地即使连续地打印具有高图像比率的图像也可以稳定地抑制由凝集块所引起的拖尾的图像的出现。
也就是说,由于如果平均图像比率特别高则每单位片材补给的调色剂量显著地增大,因此如果调色剂容器7包含大量的凝集块则进入显影剂容器41的凝集块的数量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果显影装置的空转时间短则通过搅拌粉碎凝集块的作用变得不足的可能性。因此,有效的是像本修改示例一样延长空转时间。
与此对比,如果图像比率处于中间水平,例如,20%到60%,则在遵照更高图像比率(例如,80%到100%)的空转时间被设定为空转时间的情况下该空转时间过长。结果,无用地产生用于空转模式的停机时间。那么,有效的是选择遵照图像比率的空转时间。
以上说明中已经描述了与平均图像比率对应地改变空转时间(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等的驱动时间)的情况。然而,可以布置为改变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驱动速度而不改变空转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改变驱动速度,也增大搅拌和粉碎凝集块的作用。更进一步,还可以与第一修改示例类似地在本修改示例中与强制补给模式结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
将参考图1和2并且通过使用图9-11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在非图像区域中形成的补块图像的浓度并且使用所检测到的结果的控制方法被采用作为显影剂容器40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也就是说,与第一和第二修改示例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也进行基于布置在显影剂容器40中的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所检测到的结果的调色剂补给控制。更进一步,除此之外,与第一修改示例类似,还进行使用补块图像以便校正电感检测传感器49的目标值的控制。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如下的控制:当图像形成张数达到预定的张数时(情况A)以及当通过累计的图像比率获得的累计的占空比值达到预定值时(情况B)中断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期间的图像形成操作以便形成控制补块并且调节显影剂容器内的调色剂浓度(控制图像形成模式)。然后,由于与情况A相比在情况B中引起凝集块的风险更高,因此本实施例被布置为使得在控制图像形成模式中中断图像形成操作时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增大。然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为使得在中断图像形成操作(包括稍后描述的空转模式的时间)时补给显影剂。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作为检测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的第二检测部分的CPU 101计算通过累计与图像信息信号对应的值而获得的累计值。也作为检测与图像形成张数有关的值的第一检测部分的CPU 101对图像形成张数进行累计。然后,CPU 101(即,执行部分)能够执行以下第一和第二模式。
第一模式是如下的模式:在与图像信息信号对应的值的累计值达到第二阈值之前在图像形成张数的累计值变得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中断图像形成操作(非图像区域)期间形成补块图像。第二模式是如下的模式:在图像形成张数的累计值达到第一阈值之前在与图像信息信号对应的值的累计值变得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在中断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形成补块图像。本实施例被配置为使得与第一模式中相比在第二模式中在非图像区域中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被增大。
也就是说,在第二模式中,除了形成补块图像之外还执行在不形成任何补块图像的情况下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空转模式。第一模式与第一修改示例中描述的控制图像形成模式相同。因此,由于执行空转模式,因此与第一模式中相比,在第二模式中在图像形成操作的中断期间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旋转数增大。根据上述,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使用累计的打印张数(图像形成张数)和累计的视频计数值(累计值,在本实施例中为累计的占空比值)作为执行空转模式和补块图像的形成的触发器的控制。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CPU 101对累计的打印张数(第一计数器的值)和累计的占空比值(第二计数器的值)进行计数,并且也将这些值存储在存储标签102中。这里,累计的占空比值相当于累计的视频计数值并且是将视频计数值转换为对于每张A4尺寸文件的图像比率的值。也就是说,在A4尺寸片材的整个面是实心(solid)文件的情况下,占空比值是100%。
然后,在累计的打印张数变为第一阈值之前累计的占空比值变得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CPU 101在图像形成操作的中断期间形成补块图像并且执行空转模式(第二模式)。同时,在累计的占空比值变为第二阈值之前累计的打印张数变得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CPU101在图像形成操作的中断期间在不执行空转模式的情况下形成补块图像(第一模式)。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阈值被设定为60张并且第二阈值被设定为600%。
图10A和图10B示出在片材之间形成补块图像的情况。在每个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补块图像按照YMCK的次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的宽度方向的(旋转方向的正交方向)中心部分。这是由于浓度传感器800被安装在对应位置处。补块图像的水平和垂直尺寸都是20mm并且补块图像的参考浓度在最大浓度为1.6的情况下被设定为0.8(即,半色调图像)。
这里,在其中在图像形成操作的中断期间形成补块图像的定时中执行空转模式的第二模式中,如图10A所示,CPU 101在形成补块图像之后执行空转模式。也就是说,在累计的打印张数变为第一阈值之前累计的占空比值变得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CPU 101在形成补块图像之后接着在片材之间执行按照原样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47和48的空转模式。同时,在累计的占空比值变为第二阈值之前累计的打印张数变得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如图10B所示,CPU 101仅仅在片材之间形成补块图像而不执行空转模式。
图像形成设备100还包括重置部分,所述重置部分被配置为在执行第二模式时使累计值重置。在本实施例中CPU 101用作重置部分。
将参考图11描述这种控制的一个示例。在步骤S101中响应于在开始打印(图像形成)操作之后的显影开始定时,开始驱动(开启)显影设备40。接下来,在步骤S102中与要打印的图像对应的视频计数值被从控制器103输入到CPU 101。更进一步,在步骤S103和S104中对于每个颜色将存储在存储标签102中的累计的打印张数(累积的打印数量)(A)以及累计的占空比值(累积的占空比值)(B)读取到CPU 101中,并且在步骤S105中CPU 101对于每个颜色确定该颜色的累计的占空比值(B)是否大于600%(大于第二阈值)。
如果任一颜色的累计的占空比值(B)大于600%,即,在步骤S105中为“是”,在步骤S106中CPU 101判断打印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是否为零。然后,如果剩余打印数量为零,即在步骤S106中为“是”,CPU 101将处理移到后旋转操作,并且在步骤S107中在非图像区域中形成每个颜色的补块图像并且接着执行空转模式(第二模式)。也就是说,如果当累计的打印数量(A)小于60张时,即,在变为60张的第一阈值之前,累计的占空比值(B)变为600%(即,第二阈值)或更大,CPU 101执行在非图像区域中形成补块图像并且执行空转模式的第二模式。
在结束补块图像的形成和空转模式之后,存储标签102内的累计的打印张数以及累计的占空比值(即,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在步骤S108中被重置到零,CPU 101将该处理移到在步骤S109中的正常的后旋转操作。在结束后旋转操作之后,CPU 101在步骤S110中停止显影驱动并且停止主体的操作以便结束一系列作业。
更进一步,如果在图11中的步骤S106中作业中的剩余打印数量不为零,即在步骤S106中为“否”,CPU 101使片材间空间(即,下一个图像之间的空间)变宽为大于正常的片材间空间,并且与步骤S107类似地执行形成补块图像和执行空转模式的第二模式。在结束空转模式之后,其累计的占空比值大于600%的颜色的在存储标签102内的累计的打印张数以及累计的占空比值在步骤S112中被重置到零,CPU 101将该处理移到下一个图像形成操作(返回到步骤S102)。
同时,当累计的占空比值(B)小于600%(在变为600%的第二阈值之前)时,即,在步骤S105中为“否”,CPU 101在步骤S113中确定累计的打印数量(A)是否大于60张(大于第一阈值)。如果累计的打印数量(A)大于60张,即,在步骤S113中为“是”,在步骤S114中CPU101判断打印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是否为零。然后,如果剩余打印数量为零,即在步骤S114中为“是”,CPU 101将处理移到后旋转操作,并且在步骤S115中执行在图像形成操作的中断期间在不执行空转模式的情况下形成每个颜色的补块图像的第一模式。其后,处理移到步骤S108。
如果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不为零,即在图11中的步骤S114中为“否”,CPU 101使片材间空间(即,与下一个图像的空间)变宽为大于正常的片材间空间,并且以与步骤S115相同的方式在步骤S116中在不执行空转模式的情况下形成补块图像。然后,在步骤S117中至少在存储标签102中的累计的打印数量被重置到零,并且CPU 101将处理移到下一个图像的形成(返回到步骤S102)。注意,在将优先级给予图像质量的情况下仅仅重置累计的打印数量而不重置累计的占空比值。由于通过如上所述不重置累计的占空比值它变得易于在步骤S105中移到第二模式,因此可以改善图像质量。同时,将优先级给予生产率,重置累计的打印数量和累计的占空比值两者。可以通过重置这两个累计值来降低补块图像的形成频率以及提高生产率。
更进一步,当累计的打印数量(A)小于60张,即,在步骤S113中为“否”时,CPU 101在步骤S118中判断打印作业的剩余打印数量是否为零。然后,当剩余打印数量为零,即,在步骤S118中为“是”时,CPU 101将处理移到步骤S109中的后旋转操作。同时,如果剩余打印数量不为零,即,在步骤S118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使用累计的占空比值(累计的视频计数值)作为触发器来形成补块图像能够快速校正调色剂浓度,因此可以抑制由调色剂带电量的波动所引起的色调的波动。同时,通过以适当的定时执行包括空转模式的第二模式可以在不导致无用的停机时间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凝集块数量。这个布置使得可以有效地防止否则会由原样到达显影套筒的调色剂凝集块引起的拖尾的图像,并且提供能够稳定地提供高质量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也就是说,在通过累计的占空比值已经变得大于第二阈值的触发器来形成补块图像的情况下,紧挨在此之前连续地打印具有相对高的图像比率的图像。因此,在调色剂容器7包含大量的调色剂的凝集块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易于产生拖尾的图像。因此,在该情况下执行在形成补块图像之后接着执行空转模式的第二模式。
变得可以通过执行第二模式通过执行空转模式抑制产生由调色剂的凝集块所引起的拖尾的图像。在这时候,可以仅仅在其累计的占空比值已经变得大于第二阈值的颜色的显影装置上执行空转模式,或者可以执行所有颜色的空转模式。
通过如上所述在形成补块图像之后接着执行空转模式,可以抑制停机时间。也就是说,在形成补块图像之后执行二次转印辊10的清洁和中间转印带5上的补块图像的清洁。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清洁的时间期间执行空转模式,使得与例如在执行空转模式之后形成补块图像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停机时间。
然而,可以布置使得在第二模式中在执行空转模式之后接着形成补块图像。这个布置使得即使停机时间被延长为多于上面描述的情况也可以抑制由调色剂凝集块所引起的拖尾交迭在补块图像上。如果拖尾交迭在补块图像上,变得难以精确地检测补块图像的浓度。因此,通过在上面描述的序列中执行空转模式和形成补块图像可以精确地检测补块图像的浓度。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虽然在任一颜色的累计的打印数量(A)大于第一阈值但是累计的占空比值(B)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以相同的方式执行补块图像的形成,但是不执行空转模式。已经变得大于第一阈值的累计的打印数量(A)变为触发器的情况意指,紧挨在此之前连续地打印具有相对低图像比率的图像,使得每单位片材的调色剂补给量小并且引起由凝集块所引起的拖尾的风险小。然后,在该情况下没有执行用于粉碎凝集块的空转模式以便使停机时间最小化。
注意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偏离正常的图像的区域(非图像区域)处形成补块图像。例如,可以在中间转印带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形成补块图像并且可以在面对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处布置浓度传感器800。然而,在这个情况中也在诸如片材间空间之类的其中没有形成图像的非图像区域中执行空转模式。
更进一步,虽然在上面描述的说明中累计的占空比值(B)的第二阈值被设定为600%并且累计的打印数量(A)的第一阈值被设定为60张,但是那些阈值不限于那些值。也就是说,依赖于要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容器的配置或者要使用的显影剂的类型等,最佳值可以用作那些阈值。
与第一修改示例类似地,本实施例可以也被布置为基于最近打印的图像的平均图像比率执行第一和第二模式。更进一步,与第二修改示例类似地,本实施例可以被布置为使得与平均图像比率对应地改变空转时间。在该情况下,CPU 101例如计算对于每最近10或50张的平均图像比率并且判断其平均图像比率是否大于第二阈值。然后,如果在累计的打印数量变为60或100张(即第一阈值)之前平均图像比率变得大于第二阈值,CPU 101执行第二模式。同时,如果在其平均图像比率变为第二阈值之前累计的打印数量变得大于第一阈值,CPU 101执行第一模式。在该实施例中与第一和第二修改示例类似地可以与强制补给模式结合。其它组件和效果与第一修改示例的组件和效果相同。
<其它实施例>
虽然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累计的平均图像比率或累计的视频计数值(累计的占空比值)被用作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但是累计值不限于那些值。例如,补给部件81的旋转时间或旋转数可以被用作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注意如果补给部件81的旋转速度已知,则可以基于旋转速度和旋转时间计算旋转数。简而言之,只是必需知道在短时间段中补给大量调色剂。更进一步,与图像形成张数有关的值可以是根据其可以知道已经形成了多少图像的值,除累计的打印数量之外,诸如还有例如显影套筒42的旋转时间和旋转数。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给予最宽的解释从而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等同的结构与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4年2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029512的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整体通过参考被并入于此。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携带部;
显影设备,所述显影设备在显影位置处通过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显影在图像携带部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所述显影设备包括:
显影剂容器,被配置为存储所述显影剂;和
搅拌部件,旋转且搅拌显影剂容器内的显影剂;
显影剂补给设备,被配置为与调色剂消耗量对应地将显影剂补给到显影剂容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控制部分,能够选择性地执行来自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个模式的一个模式,
其中第一模式是在记录介质上连续形成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期间在记录介质的数量大于预定的阈值数量的情况下在后一图像和前一图像之间形成控制调色剂图像的模式,并且第二模式是在所述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期间在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的累计值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在后一图像和前一图像之间驱动搅拌部件的模式,并且
其中第二模式中在前一图像经过显影位置之后直到后一图像到达显影位置的时段中搅拌部件的总旋转数大于第一模式中搅拌部件的总旋转数;以及
重置部分,在执行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的情况下使所述累计值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增加第二模式中的用于驱动搅拌部件的时间以多于第一模式中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采用要形成的图像的视频计数值作为所述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在第二模式中形成控制调色剂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计算其上已经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累积数量并且在所述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小于预定的阈值并且记录介质的累积数量大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模式而不执行第二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加快在第二模式中搅拌部件的驱动速度以快于第一模式中的驱动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显影剂补给设备包括存储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以及补给部件,所述补给部件被配置为旋转以便将调色剂从调色剂容器补给到显影剂容器,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采用补给部件的旋转数作为所述与调色剂补给量有关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显影设备包括:
显影剂携带部,被配置为携带由搅拌部件搅拌的显影剂,以便将显影剂的调色剂转印到图像携带部并且显影在图像携带部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及
驱动源,驱动显影剂携带部和搅拌部件;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通过控制驱动源来控制搅拌部件的旋转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计算平均图像比率,所述平均图像比率是预定的记录介质数量的对于每一张的图像比率,并且平均图像比率越大,控制部分越多地延迟后一静电潜像的形成的开始。
CN201510092021.5A 2014-02-19 2015-02-17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849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9512 2014-02-19
JP2014029512A JP6415060B2 (ja) 2014-02-19 2014-02-1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9982A CN104849982A (zh) 2015-08-19
CN104849982B true CN104849982B (zh) 2019-05-21

Family

ID=53798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2021.5A Active CN104849982B (zh) 2014-02-19 2015-02-17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89536B2 (zh)
JP (1) JP6415060B2 (zh)
CN (1) CN104849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2994B2 (ja) * 2017-03-31 2021-09-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9040107A (ja) * 2017-08-25 2019-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66513A (ja) * 2017-09-28 2019-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35609B2 (ja) * 2018-09-04 2022-09-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33990B2 (ja) * 2019-03-15 2023-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52692B1 (en) * 2019-09-16 2020-12-0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852682B1 (en) * 2019-09-18 2020-12-0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9827A (ja) * 1992-03-05 1993-09-28 Canon Inc 現像装置
US6349183B1 (en) * 2000-04-27 2002-02-19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169346A (ja) * 2000-12-01 2002-06-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5040A (ja) * 2003-07-04 2005-01-27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3647A (ja) * 2005-06-10 2006-12-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161A (ja) * 2005-09-20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75114A (zh) * 2006-05-18 2007-11-21 株式会社东芝 色调剂卡盒
JP2011048118A (ja) * 2009-08-26 2011-03-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4468A (ja) * 1990-11-29 1992-07-24 Sharp Corp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H0561353A (ja) 1991-08-30 1993-03-12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装置の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
JP3710332B2 (ja) 1999-07-29 2005-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03341B2 (ja) 1999-07-29 2005-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帯電用磁性粒子補給容器
US20030219263A1 (en) * 2002-05-24 2003-11-2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devic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toner thereto
JP4298329B2 (ja) 2003-03-10 2009-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010237B2 (en) 2003-09-22 2006-03-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sidual toner replenishing feature based on two detection results
JP4641404B2 (ja) 2004-10-22 2011-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8328B2 (ja) 2007-11-07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5417A (ja) 2008-01-24 2009-08-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9827A (ja) * 1992-03-05 1993-09-28 Canon Inc 現像装置
US6349183B1 (en) * 2000-04-27 2002-02-19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169346A (ja) * 2000-12-01 2002-06-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5040A (ja) * 2003-07-04 2005-01-27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3647A (ja) * 2005-06-10 2006-12-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161A (ja) * 2005-09-20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75114A (zh) * 2006-05-18 2007-11-21 株式会社东芝 色调剂卡盒
JP2011048118A (ja) * 2009-08-26 2011-03-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89536B2 (en) 2016-07-12
JP2015152894A (ja) 2015-08-24
US20150234321A1 (en) 2015-08-20
JP6415060B2 (ja) 2018-10-31
CN104849982A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9982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6718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880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86430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2617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8572529A (zh) 进行调色剂浓度的基准值的测定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273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8183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supply device with first and second transport members configured to transport developer at different speeds
JP70139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17895A (ja) 現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93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897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0252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183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2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9965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28207B2 (ja) 現像における画像濃度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692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53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09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976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80877A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10860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8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60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