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3197A - 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3197A
CN104843197A CN201410802733.7A CN201410802733A CN104843197A CN 104843197 A CN104843197 A CN 104843197A CN 201410802733 A CN201410802733 A CN 201410802733A CN 104843197 A CN104843197 A CN 104843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centerdot
guidance
voyage
gu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27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3197B (zh
Inventor
张钊
杨鸣
董文强
胡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Control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4108027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3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3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3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3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3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属于飞行器再入制导领域。本发明利用慢制导任务执行的预测-校正,提高了制导方法对终端散布的控制精度,克服了单纯使用标准弹道法难以满足跳跃式再入高精度控制需求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快制导任务执行的标准弹道跟踪方法,解决了大动态条件下导航精度恶化后单纯使用预测制导法落点控制精度变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双环制导方案中慢制导执行的预测-校正,解决了二次再入段初始大散布条件下的控制精度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方法,属于飞行器再入制导领域。
背景技术
探月返回飞行器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航程需求跨度范围在4000——8000km范围之内,弹道往往存在明显的跃升过程。标准弹道法制导律可以通过修正倾侧角来跟踪设计弹道,但是该方法是建立在小偏差线性化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难以适应弹道特性非线性强的问题;而对于小升阻比飞行器的制导律设计而言,大的弹道跟踪控制增益极容易引起指令饱和,而小增益往往又难以保证控制精度。对跳跃式再入这种非线性特性极强的被控过程(初次再入段弹道不稳定性更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来说,一旦出现偏差过大或者弹道响应时间过长,必然是以损失返回器能量为代价,在能量损失后的可达弹道又往往不会是初始设计弹道,最终可能会导致返回器丧失沿原弹道飞行的能力或终端状态不可达。因此必须及时的对倾侧角进行调整,基于此原因初次再入段的制导策略中就将预测校正环节引入了制导回路。
通过预测可以实时对标称弹道进行修正:在再入过程中,通过对升阻比、大气密度等影响返回器实际再入状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并引入预测方程,及时调整倾侧角剖面,即重新规划剩余飞行弹道。这种校正方法同样需要在满足收敛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预测—校正任务频率,考虑到每次调整不必要求弹道立刻收敛到期望状态(事实上也不可能),只需要形成控制趋势即可以为下次修正争取到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利用全系数自适应校正方法利用有限的预测任务实现较高精度的制导。
预测制导方法中的弹道预测,是以导航系统给出的当前时刻的位置、速度为初始状态进行动力学预报的。实际工程中,导航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包括初始位置、速度、姿态的偏差,以及工具误差,这些误差导致导航结果存在误差,导航误差势必影响预测误差,进而影响制导输出,最终会影响相对瞄准点的误差。
由预测制导过程得知,在形成预测制导输出过程中,预测过程就可形成标准轨道。而标准轨道制导变量中含有过载这一实际测量状态,也含有航程变化率和高度变化率这两个一次积分量(其误差发散过程远小于二次积分量),将他们引入反馈,可有效缓解导航误差的影响。因此在嫦娥五号返回试验器的具体实现中,以落点预报及倾侧角校正制导作为外环,以标准弹道跟踪制导作为内环,形成双环制导方法。经仿真验证,对导航准确或小误差情况下,无内环方案和双环方案,制导结果一致;当导航存在大偏差情况下,双环方法精度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标准弹道再入制导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跳跃式再入双环制导方法,该方法解决了高速弹道不稳定问题,该方法能够获得高的落点散布水平,同时计算简单,工程实现容易。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将飞行器的再入制导任务分为慢周期的制导部分与快周期的制导部分,其中慢周期计算按照NΔT周期进行,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ΔT表示一个最小的制导调度周期,通常为10到200毫秒;对于慢周期任务,即每隔NΔT时间,重新开始下一轮慢周期制导,故每轮的所有计算工作需要在NΔT时间内完成;而快周期制导按照ΔT周期进行,即每隔ΔT时间重新开始下一轮快周期制导;以快周期制导的优先级高;
所述慢周期制导,依次执行飞行器落点预测、偏差校正与校正后弹道计算任务,最终形成快周期制导所需的基准弹道;
所述飞行器落点预测为飞行器的质心纵向动力学方程数值积分过程,该动力学方程如下:
R · = V cos γ
r · = V sin γ
V · = - D - g sin γ
γ · = 1 V [ L cos σ - ( g - V 2 r ) cos γ ]
其中R为飞行器的航程,即飞行器距离再入点的球面距离,该距离是将飞行器所在位置与再入点均投影到地球参考球表面,进而计算两个投影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为R的微分;V为飞行器的地速大小;γ为飞行器的飞行路径角;r为飞行器距离球心的距离,为r的微分;D为飞行器所受阻力加速度;g为飞行器所受的重力加速度;L为飞行器所受升力加速度;σ为飞行器的指令倾侧角;
σ=σ0+Δσ
其中σ0为标称倾侧角,Δσ为标称倾侧角修正量;
上述动力学方程的初值包括R0、r0、V0、γ0,均通过导航系统给出;
上述动力学方程的终止条件是飞行器高度h小于Hp,Hp为设定的开伞点高度,所述h的计算公式如下
h=r–re
其中re为地球参考球半径;
所述的阻力加速度与升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D = 1 2 ρ V 2 SC D 0 / m
L = 1 2 ρ V 2 SC D 0 ( L / D ) 0 / m
其中S为参考面积,CD0为设计阻力系数,m为飞行器质量,(L/D)0为设计升阻比,ρ为大气密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ρ = ρ s exp ( - h H s )
其中ρs、Hs为密度计算常数。
所述偏差校正,是根据飞行器落点航程Rf,即落点预测终止时(h<Hp)的飞行器距离再入点的球面距离,与期望航程Rexp的偏差量,计算飞行器再入过程标称倾侧角修正量Δσ,其前一次修正量用Δσ’表示;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Δσ=Δσ’+(Rf-Rexp)/KG
其中KG为倾侧角校正增益,其计算公式如下
KG=K3×(R0-Rexp)3+K2×(R0-Rexp)2+K1×(R0-Rexp)+K0
其中K3、K2、K1、K0分别为三次项增益系数、二次项增益系数、一次项增益系数与常值增益系数。
所述校正后弹道计算是根据Δσ按照动力学方程重新积分,得到基准弹道。同时根据飞行器落点预测获得的飞行器位置信息,存储基准弹道数据表格:
Nx={nx1,nx2,…,nxp}
H &CenterDot; = { h &CenterDot; 1 , h &CenterDot; 2 , . . . , h &CenterDot; p }
R={R1,R2,…,Rp}
R &CenterDot; = { R &CenterDot; 1 , R &CenterDot; 2 , . . . , R &CenterDot; p }
其中nxi为i(i=1,2,3,…,p)时刻对应的飞行器轴向过载,计算公式如下
nxi=[D×cos(αT)+L×cos(αT)]/g0
其中αT为配平攻角,g0为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取值为9.80665。为i时刻的高度变化率;Ri为i时刻飞行器距离再入点的球面距离;为Ri的微分。
上述表格中各数据所对应的时间为相对升力控制启控时刻的偏差tGui,i,则相应的时间记录为如下表格
T={tGui,1,tGui,2,…,tGui,p}
所述快周期计算,执行再入弹道跟踪任务,形成飞行器姿态跟踪控制回路所跟踪的倾侧角指令;
所述弹道跟踪,首先从导航系统读入飞行器当前时刻距升力控制启控点的时间tGui,及当前的轴向过载nx,Navi,高度变化率航程RNavi,航程变化率根据tGui,从表格T中找到与之最接近的时间点,并记录其下标为k,即
min k | t Gui - t Gui , k |
tGui,k∈T
&sigma; cmd = arccos ( L / D ) 0 cos ( &sigma; ) + k N &Delta; n x + k H &Delta; h &CenterDot; + k R &Delta;R + k RD &Delta; R &CenterDot; ( L / D ) Navi
其中σcmd为倾侧角指令,(L/D)0为设计升阻比,(L/D)Navi为导航升阻比,kN、kH、kR、kRD分别为轴向过载跟踪偏差增益系数、高度变化率跟踪偏差增益系数、航程跟踪偏差增益系数、航程变化率跟踪偏差增益系数,且有
Δnx=nx,Navi-nx,k
&Delta; h &CenterDot; = h &CenterDot; Navi - h &CenterDot; k
ΔR=RNavi-Rk
&Delta; R &CenterDot; = R &CenterDot; Navi - R &CenterDot; k
其中Δnx为轴向过载跟踪偏差,为高度变化率跟踪偏差,ΔR为航程跟踪偏差,为航程变化率跟踪偏差;nx,k为k时刻对应的轴向过载数据,为k时刻对应的高度变化率数据,Rk为k时刻对应的航程数据,为k时刻对应的航程变化率数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利用双环制导方法,将工程上成熟的标准弹道法与预测-校正方法相结合,克服了单纯使用两种方法中任一种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困难,具体如下:
(1)本发明利用慢制导任务执行的预测-校正,提高了制导方法对终端散布的控制精度,克服了单纯使用标准弹道法难以满足跳跃式再入高精度控制需求的问题;
(2)本发明利用快制导任务执行的标准弹道跟踪方法,解决了大动态条件下导航精度恶化后单纯使用预测制导法落点控制精度变差的问题;
(3)本发明的双环制导方案中慢制导执行的预测-校正,解决了二次再入段初始大散布条件下的控制精度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法的计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将飞行器的再入制导任务分为慢周期的制导部分与快周期的制导部分,其中慢周期计算按照NΔT周期进行,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ΔT表示一个最小的制导调度周期,通常为10到200毫秒;对于慢周期任务,即每隔NΔT时间,重新开始下一轮慢周期制导,故每轮的所有计算工作需要在NΔT时间内完成;而快周期制导按照ΔT周期进行,即每隔ΔT时间重新开始下一轮快周期制导;以快周期制导的优先级高;
上述的N=25,ΔT=0.16秒;
所述慢周期计算,依次执行落点预测、偏差校正与校正后弹道计算任务,最终形成快周期计算所需的基准弹道;
所述落点预测为质心纵向动力学方程数值积分过程,该动力学方程如下:
R &CenterDot; = V cos &gamma;
r &CenterDot; = V sin &gamma;
V &CenterDot; = - D - g sin &gamma;
&gamma; &CenterDot; = 1 V [ L cos &sigma; - ( g - V 2 r ) cos &gamma; ]
考虑标称倾侧角为60度,倾侧角修正量为0度,则升力控制启控后的倾侧角为
σ=60deg
上述数值积分过程的初值R0、r0、V0、γ0,均可通过导航系统给出;考虑某次预测中R0=800km、r0=6453km、V0=8.5km/s、γ0=-4.5deg,积分计算使用标准的龙格-库塔法,则可以得到各步的位置、速度数据。
设定re=6378km,则r0=6453km时飞行器的高度为75km,可以计算该点大气密度为
&rho; = &rho; s exp ( - h H s ) = 1.752 &times; exp ( - 75 6.7 ) = 2.14 &times; 10 - 5 kg / m 3
飞行器参考面积S=2.4,CD0=1.25,(L/D)0=0.3,m=1000kg可以得到
D = 1 2 &rho; V 2 SC D 0 / m = 2.612 m / s 2
L = 1 2 &rho; V 2 SC D 0 ( L / D ) 0 / m = 0.7836 m / s 2
所述偏差校正,是根据落点航程R,即落点预报计算程序终止后(h<Hp)飞行器距离再入点的球面距离,与期望航程Rexp的偏差量,计算再入过程倾侧角的修正量Δσ;
Rexp=7500km,预测结果R=7800km,则
KG=K3×(R0-Rexp)3+K2×(R0-Rexp)2+K1×(R0-Rexp)+K0
=-1×10-9×(R0-Rexp)3+1×10-6×(R0-Rexp)2–0.01×(R0-Rexp)+43
=455.65
则倾侧角修正量为:
Δσ=0+300/455.65=0.6584
所述校正后弹道计算是根据Δσ按照动力学方程重新积分,得到基准弹道。同时根据飞行器落点预测获得的飞行器位置信息,存储基准弹道数据表格:
Nx={nx1,nx2,…,nxp}
H &CenterDot; = { h &CenterDot; 1 , h &CenterDot; 2 , . . . , h &CenterDot; p }
R={R1,R2,…,Rp}
R &CenterDot; = { R &CenterDot; 1 , R &CenterDot; 2 , . . . , R &CenterDot; p }
其中nxi为i时刻对应的飞行器轴向过载,计算公式如下
nxi=[D×cos(αT)+L×cos(αT)]/g0
其中αT为配平攻角,g0为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取值为9.80665。为i时刻的高度变化率;Ri为i时刻的R;则为i时刻的上述表格中各数据所对应的时间为相对升力控制启控时刻的偏差tGui,则相应的时间为
T={tGui,1,tGui,2,…,tGui,p}
所述快周期计算,执行再入弹道跟踪任务,形成飞行器姿态跟踪控制回路所跟踪的倾侧角指令;
所述弹道跟踪,首先从导航系统读入当前时刻距升力控制启控点的时间tGui,及当前的轴向过载nx,Navi,高度变化率航程RNavi,航程变化率根据tGui,从表格T中找到与之最接近的时间点,并记录其下标k,即
min k | t Gui - t Gui , k |
tGui,k∈T
&sigma; cmd = arccos ( L / D ) 0 cos ( &sigma; ) + k N &Delta; n x + k H &Delta; h &CenterDot; + k R &Delta;R + k RD &Delta; R &CenterDot; ( L / D ) Navi
其中σcmd为倾侧角指令,(L/D)0为设计升阻比,(L/D)Navi为导航升阻比,kN、kH、kR、kRD分别为轴向过载跟踪偏差增益系数、高度变化率跟踪偏差增益系数、航程跟踪偏差增益系数、航程变化率跟踪偏差增益系数,且有
Δnx=nx,Navi-nx,k
&Delta; h &CenterDot; = h &CenterDot; Navi - h &CenterDot; k
ΔR=RNavi-Rk
&Delta; R &CenterDot; = R &CenterDot; Navi - R &CenterDot; k
本发明工程技术易实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Claims (1)

1.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飞行器的再入制导任务分为慢周期的制导部分与快周期的制导部分,其中慢周期计算按照NΔT周期进行,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ΔT表示一个最小的制导调度周期,ΔT=10-200毫秒;
所述慢周期制导,依次执行飞行器落点预测、偏差校正与校正后弹道计算任务,最终形成快周期制导所需的基准弹道;
所述飞行器落点预测为飞行器的质心纵向动力学方程数值积分过程,该动力学方程如下:
R &CenterDot; = V cos &gamma;
r &CenterDot; = V sin &gamma;
V &CenterDot; = - D - g sin &gamma;
&gamma; &CenterDot; = 1 V [ L cos &sigma; - ( g - V 2 r ) cos &gamma; ]
其中R为飞行器的航程,即飞行器距离再入点的球面距离,该距离是将飞行器所在位置与再入点均投影到地球参考球表面,进而计算两个投影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为R的微分;V为飞行器的地速大小;γ为飞行器的飞行路径角;r为飞行器距离球心的距离,为r的微分;D为飞行器所受阻力加速度;g为飞行器所受的重力加速度;L为飞行器所受升力加速度;σ为飞行器的指令倾侧角;
σ=σ0+Δσ
其中σ0为标称倾侧角,Δσ为标称倾侧角修正量;
上述动力学方程的初值包括R0、r0、V0、γ0,均通过导航系统给出;
上述动力学方程的终止条件是飞行器高度h小于Hp,Hp为设定的开伞点高度,所述h的计算公式如下
h=r–re
其中re为地球参考球半径;
所述的阻力加速度与升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D = 1 2 &rho;V 2 SC D 0 / m
L = 1 2 &rho;V 2 SC D 0 ( L / D ) 0 / m
其中S为参考面积,CD0为设计阻力系数,m为飞行器质量,(L/D)0为设计升阻比,ρ为大气密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rho; = &rho; s exp ( - h H s )
其中ρs、Hs为密度计算常数;
所述偏差校正,是根据飞行器落点航程Rf,即落点预测终止时(h<Hp)的飞行器距离再入点的球面距离,与期望航程Rexp的偏差量,计算飞行器再入过程标称倾侧角修正量Δσ,其前一次修正量用Δσ’表示;所述计算公式如下:
Δσ=Δσ’+(Rf-Rexp)/KG
其中KG为倾侧角校正增益,其计算公式如下
KG=K3×(R0-Rexp)3+K2×(R0-Rexp)2+K1×(R0-Rexp)+K0
其中K3、K2、K1、K0分别为三次项增益系数、二次项增益系数、一次项增益系数与常值增益系数;
所述校正后弹道计算是根据Δσ按照动力学方程重新积分,得到基准弹道;同时根据飞行器落点预测获得的飞行器位置信息,存储基准弹道数据表格:
Nx={nx1,nx2,…,nxp}
H &CenterDot; = { h &CenterDot; 1 , h &CenterDot; 2 , . . . , h &CenterDot; p }
R={R1,R2,…,Rp}
R &CenterDot; = { R &CenterDot; 1 , R &CenterDot; 2 , . . . , R &CenterDot; p }
其中nxi为i(i=1,2,3,…,p)时刻对应的飞行器轴向过载,计算公式如下
nxi=[D×cos(αT)+L×cos(αT)]/g0
其中αT为配平攻角,g0为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取值为9.80665;为i时刻的高度变化率;Ri为i时刻飞行器距离再入点的球面距离;为Ri的微分;
上述表格中各数据所对应的时间为相对升力控制启控时刻的偏差tGui,i,则相应的时间记录为如下表格
T={tGui,1,tGui,2,…,tGui,p}
所述快周期计算,执行再入弹道跟踪任务,形成飞行器姿态跟踪控制回路所跟踪的倾侧角指令;
所述弹道跟踪,首先从导航系统读入飞行器当前时刻距升力控制启控点的时间tGui,及当前的轴向过载nx,Navi,高度变化率航程RNavi,航程变化率根据tGui,从表格T中找到与之最接近的时间点,并记录其下标为k,即
min k | t Gui - t Gui , k |
tGui,k∈T
&sigma; cmd = arccos ( L / D ) 0 cos ( &sigma; ) + k N &Delta;n x + k H &Delta; h &CenterDot; + k R &Delta;R + k RD &Delta; R &CenterDot; ( L / D ) Navi
其中σcmd为倾侧角指令,(L/D)0为设计升阻比,(L/D)Navi为导航升阻比,kN、kH、kR、kRD分别为轴向过载跟踪偏差增益系数、高度变化率跟踪偏差增益系数、航程跟踪偏差增益系数、航程变化率跟踪偏差增益系数,且有
Δnx=nx,Navi-nx,k
&Delta; h &CenterDot; = h &CenterDot; Navi - h &CenterDot; k
ΔR=RNavi-Rk
&Delta; R &CenterDot; = R &CenterDot; Navi - R &CenterDot; k
其中Δnx为轴向过载跟踪偏差,为高度变化率跟踪偏差,ΔR为航程跟踪偏差,为航程变化率跟踪偏差;nx,k为k时刻对应的轴向过载数据,为k时刻对应的高度变化率数据,Rk为k时刻对应的航程数据,为k时刻对应的航程变化率数据。
CN201410802733.7A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 Active CN104843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2733.7A CN104843197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2733.7A CN104843197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3197A true CN104843197A (zh) 2015-08-19
CN104843197B CN104843197B (zh) 2016-01-13

Family

ID=53843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2733.7A Active CN104843197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319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1465A (zh) * 2015-11-30 2016-04-20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的探测器及其运作方法
CN106586033A (zh) * 2017-01-13 2017-04-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适应分段的多段线性伪谱广义标控脱靶量再入制导方法
CN107804487A (zh) * 2017-10-16 2018-03-16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基于自适应偏差控制的跳跃式再入返回落点预报方法
CN107861517A (zh) * 2017-11-01 2018-03-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线性伪谱的跳跃式再入飞行器在线弹道规划制导方法
CN109515756A (zh) * 2018-12-13 2019-03-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跳跃式空间机动飞行器清除异面轨道碎片的方法
CN112009698A (zh) * 2020-08-28 2020-12-01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返航飞行能量管理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8045A (zh) * 2014-01-16 2014-0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探月飞船跳跃式再入的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8045A (zh) * 2014-01-16 2014-0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探月飞船跳跃式再入的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钊 等: "基于特征模型的再入飞行器制导律设计",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1465A (zh) * 2015-11-30 2016-04-20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的探测器及其运作方法
CN106586033A (zh) * 2017-01-13 2017-04-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适应分段的多段线性伪谱广义标控脱靶量再入制导方法
CN106586033B (zh) * 2017-01-13 2019-01-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适应分段的多段线性伪谱广义标控脱靶量再入制导方法
CN107804487A (zh) * 2017-10-16 2018-03-16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基于自适应偏差控制的跳跃式再入返回落点预报方法
CN107861517A (zh) * 2017-11-01 2018-03-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线性伪谱的跳跃式再入飞行器在线弹道规划制导方法
CN107861517B (zh) * 2017-11-01 2020-06-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线性伪谱的跳跃式再入飞行器在线弹道规划制导方法
CN109515756A (zh) * 2018-12-13 2019-03-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跳跃式空间机动飞行器清除异面轨道碎片的方法
CN112009698A (zh) * 2020-08-28 2020-12-01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返航飞行能量管理方法
CN112009698B (zh) * 2020-08-28 2021-11-23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返航飞行能量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3197B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3197B (zh) 一种跳跃式再入的双环制导方法
US11286065B2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reentry trajectory based on flight path angle planning
CN106697333B (zh) 一种航天器轨道控制策略的鲁棒性分析方法
CN103488814B (zh) 一种适用于再入飞行器姿态控制的闭环仿真系统
CN102880187B (zh) 一种跳跃式再入飞行器初次再入段横向制导方法
CN106054604B (zh)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再入飞行器鲁棒最优制导方法
CN109270960A (zh) 基于Radau伪谱法的在线最优反馈再入制导方法
CN105182985A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俯冲段全量一体化制导控制方法
CN107202584A (zh) 一种行星精确着陆抗扰制导方法
CN103558857A (zh) 一种btt飞行器的分布式复合抗干扰姿态控制方法
CN103245257A (zh) 基于Bezier曲线的多约束飞行器导引方法
CN103708045B (zh) 一种探月飞船跳跃式再入的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CN102981507A (zh) 一种软着陆自主障碍规避常推力器控制方法
CN108388135A (zh)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火星着陆轨迹优化控制方法
CN104991566B (zh)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参数不确定性lpv系统建模方法
CN107121929A (zh) 基于线性协方差模型预测控制的鲁棒再入制导方法
Huifeng et al. Footprint problem with angle of attack optimization for high lifting reentry vehicle
CN105022403A (zh) 滑翔飞行器的纵向轨迹控制增益的确定方法
CN105300387A (zh) 一种火星大气进入段非线性非高斯秩滤波方法
CN113835442B (zh)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线性伪谱再入制导方法和系统
CN102582850A (zh) 提高卫星磁控精度的方法
CN103921957A (zh) 一种探月飞船跳跃式再入的跃起点能量管理方法
CN104634182B (zh) 一种跳跃式再入标准弹道在线修正的跟踪制导方法
Sushnigdha et al. Evolutionary method based integrated guidance strategy for reentry vehicles
CN109977543B (zh) 基于侧向优先的三维剖面覆盖区域计算方法、系统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