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0412A - 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0412A
CN104840412A CN201510215610.8A CN201510215610A CN104840412A CN 104840412 A CN104840412 A CN 104840412A CN 201510215610 A CN201510215610 A CN 201510215610A CN 104840412 A CN104840412 A CN 104840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ial film
radix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56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0412B (zh
Inventor
余焓
冯颖
韩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wei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2156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0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0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0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0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0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脱斑面膜,其制备所用原料由2-4g中药提取成分、0.4-0.6g表面活性成分、10-14g甘油、10-14g聚乙烯醇、1-2g乳酸和100g去离子水组成。其制备方法即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60-70℃,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降温至45-50℃,然后依次加入甘油、乳酸搅拌均匀,然后降温至30-35℃,依次加入中药提取成分和表面活性成分,搅拌均匀,即得脱斑面膜。该脱斑面膜在化学脱斑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中草药提取成分,因此脱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极小,并且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学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雀斑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面部皮肤的单纯性褐色斑点。有遗传倾向,大约在5岁左右出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常见于女性,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和面颊。皮疹为针头到芝麻大小的斑点,呈现褐色或茶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多个对称分布于面部,也可发生于颈部,手背和前臂伸侧等暴露部位,大小不一,数目不定,从稀疏的几个到密集成群的数百个。无任何主观感觉,但雀斑有碍美容,越来越多的爱美之人采用各种手段脱除雀斑。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接受日光中长波紫外线照射后,能使表皮中黑素体迅速变成氧化型,而使皮疹颜色加深,形态变大,数目增多。日光灯的照射亦会使皮疹加重,故有人认为,在日光中暴露对本病皮疹的发生是一种必需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雀斑的人应注意减少日光的过度照晒。
常用的脱除雀斑的方法有化学方法、激光方法和磨皮方法,激光方法易导致皮肤花斑和色素沉着,且费用较高,磨皮方法的深度较难以控制若穿透较深会进入皮下组织引起永久性瘢痕,化学方法是常用的一种,但化学剥脱后可能通过皮肤发生化学剥脱剂的全身吸收而引起毒性反应,且术后皮肤修复的时间较长。
中医理论认为,雀斑产生的内在原因在于受先天或后天风寒暑湿的侵袭二引起的肾气亏损所致。《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中论述道:“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或痰饮渍脏,或膜理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肌肤,故发生黑斑。”此论述表明中医认为雀斑(面部雀斑)主要是由于肾精亏损,火郁于经络之血分,水亏不能治火,风邪外搏而为斑。正所谓肾水不足,不能上荣于面,虚火滞血而为斑或素享血热内滞之体,触犯风邪,血热及风邪相搏阻于孙络,不能荣润肌肤,则生雀斑。
雀斑患者伴发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废物沉积于面部而形成斑,再加上日常生活中阳光紫外线的强照射,造成黑色素沉积、产生和加深。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情绪起伏不定导致肝气不得正常疏泄,造成气滞血淤,肝的新陈代谢功能不正常或卵巢功能减退时也会出现斑川,这也是内分泌失调的原因之一。若长期处在压力状态下,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皮肤所需的营养供应趋于缓慢,色素母细胞就会变得很活跃,雀斑进而产生。饮食不规律、身心压力大、睡眠作息时间混乱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内分泌失调。
为有效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补肾扶脾,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很好的脱除雀斑,本发明以开提气血、通经祛燥为原则,通过在面膜中加入中草药提取成分,通条经络,达到缺血顺畅,扶补五脏,使内分泌代谢均衡,实现雀斑的祛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斑面膜,该脱斑面膜即在化学脱斑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中草药提取成分,获得脱斑面膜,该面膜脱除雀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极小,并且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学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斑面膜,其原料包括中药提取成分、表面活性成分、甘油、聚乙烯醇、乳酸和去离子水。
其中,所述脱斑面膜中各原料的重量分别为中药提取成分2g~4g、表面活性成分0.4g~0.6g、甘油10g~14g、聚乙烯醇10g~14g、乳酸1g~2g和去离子水100g。
其中,所述中药提取成分的原料药包括防风、茯苓、虎杖、西红花、芡实、女贞子、蒲公英、蛇床子、羌活、牡丹皮、黄精、薏苡仁、柽柳、咸虾花、菟丝子、常春藤、牛蒡子、升麻、紫草、青黛、海风藤、大青叶、红梗草、兔毛蒿和甘草。
其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防风20g~30g、茯苓10g~20g、虎杖40g~50g、西红花10g~20g、芡实10g~20g、女贞子20g~30g、蒲公英20g~30g、蛇床子10g~20g、羌活10g~20g、牡丹皮20g~30g、黄精20g~30g、薏苡仁20g~30g、柽柳10g~20g、咸虾花5g~15g、菟丝子15g~25g、常春藤10g~20g、牛蒡子25g~35g、升麻20g~30g、紫草10g~20g、青黛25g~35g、海风藤10g~20g、大青叶35g~45g、红梗草10g~20g、兔毛蒿10g~20g和甘草10g~20g。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含氟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下式所示的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 n为10-1000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脱斑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制备中药提取成分;
第二步,制备表面活性成分;
第三步,按重量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60-70℃,溶解,降温至45-50℃,随后加入甘油、乳酸搅拌均匀,进一步降温至30-35℃,加入第一步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和第二步制备的表面活性成分,搅拌均匀,获得面膜。
其中,所述中药提取成分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各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按照上述重量份倒入锅内混合,加干净的冷水,以淹没药面为准,浸泡60分钟,再加冷水,淹没过药面2~3cm,煎煮,先用大火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60分钟,过出滤液后,加水适量,再煎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其中,该式所示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 , 加入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16.812 g (0.1 mol) 、氯丙烯 7.653 g (0.1 mol)、丙烯酸 7.206 g (0.1 mol)及适量的蒸馏水作为溶剂 , 然后投加1.077g(0.008mol)无水亚硫酸钠和0.839g(0.037mol)过硫酸铵, 用氨水调节 pH 7.0~7.5,  在 50℃~60 ℃搅拌状态下反应 10 h~12 h; 一次性加入三甲胺 10.747 g (0.12mol) ,  缓慢降温至40℃,  再继续搅拌反应 4 h, 停止反应,用无水乙醇反复提纯后,减压蒸馏除去溶液中的水、乙醇 , 得到最终黏稠产物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30.441 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脱斑面膜,由于在化学脱斑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中草药提取成分,因此除雀斑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极小,并且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学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斑面膜,其原料包括中药提取成分、表面活性成分、甘油、聚乙烯醇、乳酸和去离子水。
进一步优选,所述脱斑面膜仅由上述原料制备而成。
所述脱斑面膜中各原料的重量分别为中药提取成分2g~4g、表面活性成分0.4g~0.6g、甘油10g~14g、聚乙烯醇10g~14g、乳酸1g~2g和去离子水100g。
进一步优选,所述脱斑面膜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中药提取成分3g、表面活性成分0.5g、甘油12g、聚乙烯醇12g、乳酸1g和去离子水100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脱斑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制备中药提取成分;
第二步,制备表面活性成分;
第三步,按重量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60-70℃,溶解,降温至45-50℃,随后加入甘油、乳酸搅拌均匀,进一步降温至30-35℃,加入第一步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和第二步制备的表面活性成分,搅拌均匀,获得面膜。
所述中药提取成分的原料药包括防风、茯苓、虎杖、西红花、芡实、女贞子、蒲公英、蛇床子、羌活、牡丹皮、黄精、薏苡仁、柽柳、咸虾花、菟丝子、常春藤、牛蒡子、升麻、紫草、青黛、海风藤、大青叶、红梗草、兔毛蒿和甘草。
优选,所述中药提取成分仅由上述原料药制备而成。
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防风20g~30g、茯苓10g~20g、虎杖40g~50g、西红花10g~20g、芡实10g~20g、女贞子20g~30g、蒲公英20g~30g、蛇床子10g~20g、羌活10g~20g、牡丹皮20g~30g、黄精20g~30g、薏苡仁20g~30g、柽柳10g~20g、咸虾花5g~15g、菟丝子15g~25g、常春藤10g~20g、牛蒡子25g~35g、升麻20g~30g、紫草10g~20g、青黛25g~35g、海风藤10g~20g、大青叶35g~45g、红梗草10g~20g、兔毛蒿10g~20g和甘草10g~20g。
进一步优选,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防风20g~25g、茯苓10g~15g、虎杖40g~45g、西红花10g~15g、芡实10g~15g、女贞子20g~25g、蒲公英20g~25g、蛇床子10g~15g、羌活10g~15g、牡丹皮20g~25g、黄精25g~30g、薏苡仁25g~30g、柽柳15g~20g、咸虾花10g~15g、菟丝子20g~25g、常春藤15g~20g、牛蒡子30g~35g、升麻25g~30g、紫草15g~20g、青黛30g~35g、海风藤15g~20g、大青叶40g~45g、红梗草15g~20g、兔毛蒿15g~20g和甘草15g~20g。
最优选,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防风25g、茯苓15g、虎杖45g、西红花15g、芡实15g、女贞子25g、蒲公英25g、蛇床子15g、羌活15g、牡丹皮25g、黄精25g、薏苡仁25g、柽柳15g、咸虾花10g、菟丝子20g、常春藤15g、牛蒡子30g、升麻25g、紫草15g、青黛30g、海风藤15g、大青叶40g、红梗草15g、兔毛蒿15g和甘草15g。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入肺、肝、脾、膀胱经,有散寒解表,胜湿止痛,祛风止痉,止痒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证及寒邪郁闭,内热郁结之表寒里热证等。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经,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湿停滞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蕴结之热淋,脾虚湿困之食少便溏、痰饮停滞、癫痫等证。
虎杖:拉丁名 Polygoni Cuspidati Rhizoma et Radix,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癓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等证。
西红花:拉丁名Tamaricis Cacumen,为怪柳科植物怪柳的干燥细嫩枝叶,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损伤等证。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主治梦遗滑精,脾虚泄泻,脾虚白浊,带下等证。
女贞子:味甘、苦,微寒,入肝、肾经,有强肝益肾,清热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亏,头目失养之头昏耳鸣,阴虚内热等证。
蒲公英:拉丁名 Taraxaci Herba,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对乳痈效果尤其显著,亦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等证。
蛇床子:拉丁名cnidii fructus,味辛、苦,性温,入肾经,具有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的作用,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男子阳痿、女子宫冷不孕,寒湿带下或腰膝冷痛等证。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肾、膀胱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具有风寒夹湿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如裹,颈项脊背强痛,肢体沉重,骨节酸痛,风寒湿痹等证。
牡丹皮:性寒,味苦,归心、肝、肾、肺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证。
黄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的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痰少,消渴多饮,脾胃虚弱,脾气虚或脾阴不足,肾虚精亏,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证。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便溏腹泻,或妇女带下病,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或脚气肿痛;湿热痹痛,手足拘挛,酸楚疼痛;肺痈咳唾脓痰,或肠痛拘急腹痛。
柽柳:为柽柳科属植物柽柳的嫩枝叶,味甘、辛,性平,归肺、胃、心经,具有疏风,解表,透疹,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证。
咸虾花: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咸虾花的全草,味苦、辛,性平,具有疏风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痢疾,肝阳头痛,高血压病,泄泻,风湿痹痛,湿疹,荨麻疹,疮疖,乳痈,跌打损伤,疮口不合,木薯中毒等证。
菟丝子:味甘、辛,性平,归肝、肾、脾经,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频数,头晕耳鸣;肾虚腰疼,妇人带下,胎气不固;肝肾两亏、肝血不足之双目昏花、视物不清;脾肾两虚之便溏腹痛,完谷不化等证。
常春藤:味辛、苦,性平,归肝、脾、肺经,具有祛风,利湿,和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头痛,头晕,肝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流注,蛇虫咬伤等证。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证。
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紫草:性寒,味甘、咸,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等证。
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用于温病发斑、吐血、咽喉肿痛、疱疹湿疮等热毒诸证、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高热惊痫、惊风抽搐等证。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
大青叶:拉丁名Isatidis Folium,味苦、性大寒,归心、肝、胆、胃经,有清瘟解毒,凉血化斑,退黄的功效,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主要用于瘟病热病所致之高热汗出,烦渴引饮;火毒炽盛之发斑发狂,吐血等症状;麻疹之高热神昏,疹色紫暗;肝胆湿热蕴蒸之黄疸;肝胆火升之耳聋耳鸣;火郁热毒所致之咽痛、口舌生疮、肝炎等证。
红梗草:为菊科泽兰属植物异叶泽兰的全草,味甘、苦,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除湿行水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产后恶露不行,水肿,跌打损伤,骨折等证。
兔毛蒿:为菊科线菊属植物线叶菊的全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的功效,主治传染病高热,心跳,失眠,神经衰弱,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等证。
甘草:拉丁名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味甘,性平,入十二经,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乏力;能缓解腹中拘挛性疼痛,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和毒性,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或对胃肠道的刺激,通过加入甘草能起到补气中和,调和各组分的作。
所述中药提取成分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各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按照上述重量份倒入锅内混合,加干净的冷水,以淹没药面为准,浸泡60分钟,再加冷水,淹没过药面2~3cm,煎煮,先用大火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60分钟,过出滤液后,加水适量,再煎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含氟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如全氟烷基甜菜碱等常规的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进一步优选下式所示的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其中,n为10-10000,优选为50-3000。
该式所示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 , 加入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16.812 g (0.1 mol) 、氯丙烯 7.653 g (0.1 mol)、丙烯酸 7.206 g (0.1 mol)及适量的蒸馏水作为溶剂 ,  然后投加1.077g(0.008mol)无水亚硫酸钠和0.839g(0.037mol)过硫酸铵 , 用氨水调节 pH 7.0~7.5,  在 50℃~60 ℃搅拌状态下反应 10 h~12 h; 一次性加入三甲胺 10.747 g (0.12mol) ,  缓慢降温至40℃,  再继续搅拌反应 4 h, 停止反应,用无水乙醇反复提纯后,减压蒸馏除去溶液中的水、乙醇 , 得到最终黏稠产物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30.441 g。
该制备方法仅仅是一个举例说明,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按照上述摩尔配比关系制备。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中药提取成分1
将防风25g、茯苓15g、虎杖45g、西红花15g、芡实15g、女贞子25g、蒲公英25g、蛇床子15g、羌活15g、牡丹皮25g、黄精25g、薏苡仁25g、柽柳15g、咸虾花10g、菟丝子20g、常春藤15g、牛蒡子30g、升麻25g、紫草15g、青黛30g、海风藤15g、大青叶40g、红梗草15g、兔毛蒿15g和甘草15g分别粉碎,倒入锅内混合,加干净的冷水,以淹没药面为准,浸泡60分钟,再加冷水,淹没过药面2~3cm,煎煮,先用大火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60分钟,过出滤液后,加水适量,再煎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实施例2 中药提取成分2
将防风20g、茯苓10g、虎杖40g、西红花10g、芡实10g、女贞子20g、蒲公英20g、蛇床子10g、羌活10g、牡丹皮20g、黄精25g、薏苡仁25g、柽柳15g、咸虾花10g、菟丝子20g、常春藤15g、牛蒡子30g、升麻25g、紫草15g、青黛30g、海风藤15g、大青叶40g、红梗草15g、兔毛蒿15g和甘草15g分别粉碎,倒入锅内混合,加干净的冷水,以淹没药面为准,浸泡60分钟,再加冷水,淹没过药面2~3cm,煎煮,先用大火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60分钟,过出滤液后,加水适量,再煎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实施例3 中药提取成分3
将防风25g、茯苓15g、虎杖45g、西红花15g、芡实15g、女贞子25g、蒲公英25g、蛇床子15g、羌活15g、牡丹皮25g、黄精30g、薏苡仁30g、柽柳20g、咸虾花15g、菟丝子25g、常春藤20g、牛蒡子35g、升麻30g、紫草20g、青黛35g、海风藤20g、大青叶45g、红梗草20g、兔毛蒿20g和甘草20g分别粉碎,倒入锅内混合,加干净的冷水,以淹没药面为准,浸泡60分钟,再加冷水,淹没过药面2~3cm,煎煮,先用大火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60分钟,过出滤液后,加水适量,再煎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实施例4 毒理学检测
急性毒性试验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1~24g,雌雄各半。
LD50计算:采用改良寇氏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1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大浓度,按小鼠最大允许容量给药,所给剂量按生药量依次为18,14.4,11.5,9.2,7.4(g/kg) ,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观察动物死亡情况。
最大耐受剂量测定(MTD值):取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1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高浓度,按动物的最大耐受量,以注射灌喂器能抽动为准。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每ml含生药0.36g),总药量为18g生药/kg·d。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
试验结果
在LD50计算中当用最大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容量给予小鼠时 (18g/Kg·d),未见小鼠死亡,即未测出LD50,只可求最大耐受剂量,在7天观察期中,动物其食欲、活动、毛色、精神状态等皆正常,发育正常,未见有死亡,表明急性毒性极小,MTD>18g/Kg·d。
累计毒性试验
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1加蒸馏水溶解,对小鼠按7.69、19.18和43.21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实施例5表面活性剂1
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 , 加入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16.812 g (0.1 mol) 、氯丙烯 7.653 g (0.1 mol)、丙烯酸 7.206 g (0.1 mol)及适量的蒸馏水作为溶剂 ,  然后投加无水亚硫酸钠和过硫酸铵 , 用氨水调节 pH 7.0~7.5,  在 50℃~60 ℃搅拌状态下反应 10 h~12 h; 一次性加入三甲胺 10.747 g (0.12mol) ,  缓慢降温至40℃,  再继续搅拌反应 4 h, 停止反应,用无水乙醇反复提纯后,减压蒸馏除去溶液中的水、乙醇 , 得到最终黏稠产物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30.441 g。
表面活性剂的红外谱图见表1。
实施例6 面膜1
将聚乙烯醇12g加入到去离子水100g中,加热至70℃,溶解,降温至50℃,随后加入甘油12g、乳酸1g搅拌均匀,进一步降温至30℃,加入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3g和实施例5制备的表面活性成分0.5g,搅拌均匀,获得面膜1。
实施例7 面膜2
将聚乙烯醇12g加入到去离子水100g中,加热至70℃,溶解,降温至50℃,随后加入甘油12g、乳酸1g搅拌均匀,进一步降温至30℃,加入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3g和表面活性成分全氟烷基甜菜碱0.5g,搅拌均匀,获得面膜2。
实施例8面膜3
将聚乙烯醇12g加入到去离子水100g中,加热至70℃,溶解,降温至50℃,随后加入甘油12g、乳酸1g搅拌均匀,进一步降温至30℃,加入实施例5制备的表面活性成分0.5g,搅拌均匀,获得面膜3。
实施例9 刺激性检测
用健康成年白色家免21只,体重2.5~2.7kg,雌雄各半,分成3组,每组7只。 将其脊柱两侧皮肤去毛3cm×3cm,取实施例6至实施例8制备的面膜1至面膜3,分别涂敷于3组家兔背部一侧去毛的皮肤上,用一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医用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另一侧用蒸馏水作对照。 每只试验动物敷贴4h后,去除受试物,用温水清洗敷贴部位的皮肤,分别于1、24、48h观察并记录敷贴部位的皮肤反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评分标准及分级进行评分。 皮肤刺激性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面膜对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皮肤无红斑,属无刺激。
实施例10 祛斑效果
一般资料
共 300例雀斑患者,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48 岁,病程最长的8 年,最短的2年,均为女性,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患者。
治疗方法
治疗1组: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实施例6制备的面膜1外敷治疗, 治疗2组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实施例7制备的面膜2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实施例8制备的面膜3外敷治疗,以上患者均害怕疼痛,拒绝激光治疗。1 个疗程 30 天,一般连续服用 3 个疗程,平时注意休息,避免日光照射。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 3 个疗程后,黄褐色斑点明显消失;显效:经 3 个疗程后,黄褐色斑点明显变淡,范围明显缩小;有效:经 3 个疗程后,黄褐色斑点变淡变浅,范围缩小;无效:经 3 个疗程后,黄褐色斑点无任何改变。
统计学处理
将随访资料整理成等级频数表形式,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中的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效果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1组 100 62 18 12 8 92.0
治疗2组 100 43 25 19 13 87.0
对照组 100 19 21 29 31 69.0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面膜在脱除雀斑方面效果显著,p<0.01,具有可比性,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采用实施例5制备的表面活性剂更能够促进中药提取成分在脱除雀斑方面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脱斑面膜,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中药提取成分、表面活性成分、甘油、聚乙烯醇、乳酸和去离子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斑面膜,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分别为中药提取成分2g~4g、表面活性成分0.4g~0.6g、甘油10g~14g、聚乙烯醇10g~14g、乳酸1g~2g和去离子水100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斑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提取成分的原料药包括防风、茯苓、虎杖、西红花、芡实、女贞子、蒲公英、蛇床子、羌活、牡丹皮、黄精、薏苡仁、柽柳、咸虾花、菟丝子、常春藤、牛蒡子、升麻、紫草、青黛、海风藤、大青叶、红梗草、兔毛蒿和甘草。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脱斑面膜,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防风20g~30g、茯苓10g~20g、虎杖40g~50g、西红花10g~20g、芡实10g~20g、女贞子20g~30g、蒲公英20g~30g、蛇床子10g~20g、羌活10g~20g、牡丹皮20g~30g、黄精20g~30g、薏苡仁20g~30g、柽柳10g~20g、咸虾花5g~15g、菟丝子15g~25g、常春藤10g~20g、牛蒡子25g~35g、升麻20g~30g、紫草10g~20g、青黛25g~35g、海风藤10g~20g、大青叶35g~45g、红梗草10g~20g、兔毛蒿10g~20g和甘草10g~20g。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脱斑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含氟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脱斑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下式所示的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 n为10-10000。
7.权利要求1至6所述脱斑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制备中药提取成分;
第二步,制备表面活性成分;
第三步,按重量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热至60-70℃,溶解,降温至45-50℃,随后加入甘油、乳酸搅拌均匀,进一步降温至30-35℃,加入第一步制备的中药提取成分和第二步制备的表面活性成分,搅拌均匀,获得面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斑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具体为将各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按照上述重量份倒入锅内混合,加干净的冷水,以淹没药面为准,浸泡60分钟,再加冷水,淹没过药面2~3cm,煎煮,先用大火加热至沸腾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60分钟,过出滤液后,加水适量,再煎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斑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具体为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 , 加入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 16.812 g (0.1 mol) 、氯丙烯 7.653 g (0.1 mol)、丙烯酸 7.206 g (0.1 mol)及适量的蒸馏水作为溶剂, 然后投加1.077g(0.008mol)无水亚硫酸钠和0.839g(0.037mol)过硫酸铵, 用氨水调节 pH 7.0~7.5,  在 50℃~60 ℃搅拌状态下反应 10 h~12 h; 一次性加入三甲胺 10.747 g (0.12mol) ,  缓慢降温至40℃,  再继续搅拌反应 4 h, 停止反应,用无水乙醇反复提纯后,减压蒸馏除去溶液中的水、乙醇 , 得到最终黏稠产物两性含氟表面活性剂 30.441 g。
CN201510215610.8A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840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5610.8A CN104840412B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5610.8A CN104840412B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0412A true CN104840412A (zh) 2015-08-19
CN104840412B CN104840412B (zh) 2018-07-06

Family

ID=5384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5610.8A Active CN104840412B (zh) 2015-04-30 2015-04-30 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04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2685A (zh) * 2019-08-05 2019-12-03 广东翌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效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6A (zh) * 1989-07-04 1990-01-24 高松 增白祛斑去皱美容药物面膜的制备
CN104257593A (zh) * 2014-10-16 2015-01-07 武汉嘉润天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复方多效面膜液、面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04323961A (zh) * 2014-09-29 2015-02-04 南阳师范学院 一种美白祛斑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068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青岛锦涟鑫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中草药祛斑面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6A (zh) * 1989-07-04 1990-01-24 高松 增白祛斑去皱美容药物面膜的制备
CN10451068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青岛锦涟鑫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中草药祛斑面膜
CN104323961A (zh) * 2014-09-29 2015-02-04 南阳师范学院 一种美白祛斑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7593A (zh) * 2014-10-16 2015-01-07 武汉嘉润天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复方多效面膜液、面膜及其生产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大喜,等: "氟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有机氟工业》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2685A (zh) * 2019-08-05 2019-12-03 广东翌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效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0412B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6495B (zh)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5641A (zh) 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中药
CN105687409A (zh) 一种砭石泥灸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220A (zh) 一种治疗面瘫的中药
CN103495055A (zh) 一种用于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CN110538279A (zh) 一种中药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1489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症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412A (zh) 一种脱斑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670A (zh) 一种用于脱除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77639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1918A (zh) 一种治疗肾阳虚的中药贴剂
CN102416049B (zh) 一种小方型风湿消肿消痛膏药
CN105497779A (zh) 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中药膏药
CN104815101A (zh)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310A (zh)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700A (zh) 治疗风湿神经性关节疼痛的外用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689240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256A (zh) 一种治疗火毒内陷型烧伤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9731088A (zh) 一种缓解视力疲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27474A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782A (zh)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
CN107441292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散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757B (zh) 一种抗衰老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CN105770115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
CN104758830A (zh) 一种治疗骨病及皮肤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235 No. 120,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aobao Roa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00235 No. 120,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aobao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4

Address after: 201508 Four Floors of 16393 Puwei Highway,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Qiwei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5 No. 120,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Caobao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