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4174A - 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4174A
CN104834174A CN201410049333.3A CN201410049333A CN104834174A CN 104834174 A CN104834174 A CN 104834174A CN 201410049333 A CN201410049333 A CN 201410049333A CN 104834174 A CN104834174 A CN 104834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ource image
image unit
lens array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93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4174B (zh
Inventor
黄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0493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34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34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4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4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4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1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viewing
    • G03B35/2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viewing using two or more proj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其中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多个投影机,每一投影机都用于提供一光源影像单元。每一光源影像单元都具有依时序开启的光源影像数组,所述光源影像分别沿不同方向投射,以形成一投射夹角。投射光源影像单元至一屏幕,包括下列步骤:投射光源影像单元至屏幕的第一透镜数组,以分别将光源影像单元导引至屏幕的成像面,使得光源影像单元于成像面上彼此毗邻且首尾相连。将至少二彼此毗邻的光源影像单元导引至屏幕的第二透镜数组的同一第二柱状透镜,以放大并合并光源影像单元的投射夹角后投射至一观赏面。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人类的两眼视差,现有的立体显示设备以分别提供观赏者两眼不同的光源影像来达成立体显示。而其中的立体裸视显示器,顾名思义,不像其他的立体显示设备需要使用眼镜来区分左右眼光源影像,立体裸视显示器将具不同光源影像的光束分别传送到空间上不同的位置,因此若不同的光源影像同时传至观赏者的左右眼,观赏者即能够以裸视感受到立体影像。立体裸视显示技术能避免眼镜式立体显示技术的不便,是目前重要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多个投影机,每一投影机都用于提供一光源影像单元。每一光源影像单元都具有依时序开启的多个影像(形成数组的多个光源影像),所述光源影像分别沿不同方向投射,以形成一投射夹角。投射光源影像单元至一屏幕,包括下列步骤:投射光源影像单元至屏幕的第一透镜数组,以分别将光源影像单元导引至屏幕的成像面,使得光源影像单元在成像面上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将至少二彼此相邻接的光源影像单元导引至屏幕的第二透镜数组的同一第二柱状透镜,以放大并合并光源影像单元的投射夹角后投射至一观赏面。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投射光源影像单元至屏幕进一步包括:调整第一透镜数组的每一第一柱状透镜的第一焦距与每一第二柱状透镜的第二焦距,使得第一焦距大于第二焦距。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投射光源影像单元进一步包括:离轴投射光源影像单元,其中该轴为每一第一柱状透镜的光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投射光源影像单元至屏幕的第一透镜数组中,自第一透镜数组的同一第一柱状透镜通过的光源影像单元于成像面上彼此不相邻接。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方法进一步包括沿一方向排列投影机或交错堆栈投影机。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方法进一步包括准直光源影像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设备,包括多个投影机与一屏幕。每一投影机都用于提供一光源影像单元。每一光源影像单元都具有依时序开启的多个光源影像,所述光源影像分别沿不同方向投射,以形成一投射夹角。屏幕具有成像面,且包括第一透镜数组与第二透镜数组。第一透镜数组用于将光源影像单元分别导引至成像面,使得光源影像单元于成像面上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第二透镜数组相对第一透镜数组设置,第二透镜数组用于投射光源影像单元至观赏面,且第二透镜数组包括多个第二柱状透镜。每一第二柱状透镜用于放大并合并至少二彼此相邻接的光源影像单元的投射夹角。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数组具有一节距,且于成像面上的任一光源影像单元都具有一宽度,该节距大于该宽度。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数组包括多个第一柱状透镜。每一第一柱状透镜均具有一光轴。光源影像单元均离轴于光轴。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数组包括多个第一柱状透镜。自同一第一柱状透镜通过的光源影像单元于成像面上彼此不相邻接。
如此的设置与立体显示方法不但能够消除投影机之间的光源影像死角,更能够放大投影机的投影夹角,以扩大观赏面的观赏视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A的投影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1A的屏幕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投影机的正视图。
图8为图1A的投影机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a、100b、100c、100d:投影机
102a、102b、102c、102d:出光瞳孔
104、112:光束
110:光源
120:光束偏转装置
130:反射镜
140:棱镜组
150:光调制器
160:镜头
200:屏幕
202:成像面
210:第一透镜数组
212:第一柱状透镜
213:光轴
220:第二透镜数组
222:第二柱状透镜
300:准直透镜
D:光源影像死角
fa:第一焦距
fb:第二焦距
L:距离
Ma、Mb、Mb’、Mc、Mc’、Md:光源影像
O:观赏面
P:节距
S910、S920:步骤
Ua、Ub、Uc、Ud:光源影像单元
W1、W1’、W2:宽度
θa、θb、θc、θd:投射夹角
θ、Φ:夹角
Φa、Φb、Φc、Φd:投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实施例的序号和/或先后顺序仅仅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于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的。
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2,其中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图1A的投影机100a的示意图。立体显示设备包括多个投影机与一屏幕200,以图1A为例,立体显示设备包括投影机100a与100b。每一投影机100a、100b都用于提供一光源影像单元,以图1A为例,投影机100a提供光源影像单元Ua,且投影机100b提供光源影像单元Ub。每一光源影像单元都具有依时序开启的多个光源影像(形成数组的多个光源影像)。所述光源影像分别沿不同方向投射,以形成一投射夹角。以图2为例,光源影像单元Ua具有依时序开启的多个光源影像Ma,所述光源影像Ma分别沿不同方向投射,以形成投射夹角θa。另外请回到图1A,投影机100b具有投射夹角θb。其中应注意的是,为了清楚起见,光源影像单元Ua的行经路径以虚线表示,而光源影像单元Ub的行经路径以实线表示。
屏幕200具有成像面202,且包括第一透镜数组210与第二透镜数组220。第一透镜数组210用于将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分别导引至成像面202,使得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在成像面202上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第一透镜数组210包括多个第一柱状透镜212。第二透镜数组220相对第一透镜数组210设置,第二透镜数组220用于投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至观赏面O,且第二透镜数组220包括多个第二柱状透镜222。每一第二柱状透镜222用于放大并合并至少二彼此相邻接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的投射夹角θa与θb。
在立体显示的操作上,请一并参照图1A与图3,其中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方法的流程图。为了清楚起见,此处的立体显示方法配合图1A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结构作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首先,如步骤S910所示,提供多个投影机,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二投影机100a与100b。应注意的是,上述的投影机100a与100b的数量仅为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求,弹性选择投影机100a与100b的数量。
接着,如步骤S920所示,投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至屏幕200。其中,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会先被投射至第一透镜数组210,而第一透镜数组210分别将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导引至成像面202,使得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在成像面202上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其中需特别说明的是,此处「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意指于成像面202上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相邻接地沿同一方向排列,且每一光源影像单元Ua(或Ub)的一端都连接至另一光源影像单元Ub(或Ua)的一端。也就是说,在此方向上,任两相邻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之间并无间隙存在。另外为了清楚说明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的行经路径,在图1A中,仅绘示投影机100a与100a的部份光束。然而实际上,自每一投影机100a与100a投射出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分别会投射至整面第一透镜数组210,也就是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会到达每一第一柱状透镜212。每一第一柱状透镜212都能够将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分别导引至成像面202的不同位置,使得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能够在成像面202上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
之后,成像面202上的至少二彼此相邻接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二彼此相邻接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会被导引至第二透镜数组220的同一第二柱状透镜222,以放大并合并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的投射夹角θa与θb后投射至一观赏面O。为了方便说明,在此处自图面上方至下方分别依序定义第一柱状透镜212与第二柱状透镜222。举例而言,在图面最上方的第一柱状透镜212定义为第一个第一柱状透镜212,而在第一个第一柱状透镜212下为第二个第一柱状透镜212,依此类推。具体而言,在图1A中,通过第三个第一柱状透镜212的光源影像单元Ua以及通过第五个第一柱状透镜212的光源影像单元Ub在成像面202上彼此相邻接,而此二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接着一并通过第四个第二柱状透镜222。通过第四个第二柱状透镜222的光源影像单元Ua具有投影夹角Φa,其中投影夹角Φa大于投射夹角θa。通过第四个第二柱状透镜222的光源影像单元Ub具有投影夹角Φb,其中投影夹角Φb大于投射夹角θb。另外,因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彼此相邻接,因此图1A的光源影像Ma与Mb为同方向,也就是说,投影夹角Φa与Φb之间具有连续的方向性,投影夹角Φa与Φb可被合并为方向连续的投影夹角(Φa+Φb)。如此一来,投射至观赏面O上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便共同具有投影夹角(Φa+Φb)。
如此的设置与立体显示方法不但能够消除投影机100a与100b之间的光源影像死角,更能够放大投影机100a与100b的投射夹角θa与θb,以扩大观赏面O的观赏视角。具体而言,上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可应用于光场(Light Field)显示器上。其中光场显示器系能够提供大量(例如为100+)视域的显示器。为了提供如此大量的视域,可使用具多视域的投影机(如投影机100a与100b)来达成。若每一投影机可提供32个视域,则四个投影机则可提供128个视域,以达成光场显示。然而因投影机本身结构的关系,投影机之间会产生光源影像死角,此光源影像死角会造成视域之间的投射角度不连续,也就是立体显示设备无法产生某些特定投射角度的光源影像,因此可使用上述的立体显示方法消除光源影像死角。
以图1A为例,投影机100a(100b)具有出光瞳孔(Exit Pupil)102a(102b),其宽度为W1,显示单元Ua(Ub)自出光瞳孔102a(102b)投射出。另一方面,投影机100a与100b之间具有距离L,若L=W1,则表示出光瞳孔102a相邻接出光瞳孔102b设置,也就是说,投影机100a与100b之间无光源影像死角存在。然而实际上,因投影机100a与100b的其他机构件的限制,出光瞳孔102a与102b会相互分开(如图1A所绘示),也就是(W1/L)<1。出光瞳孔102a与102b之间因无法产生光源影像,因此即产生光源影像死角D。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因投射至成像面202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也就是说,二相邻接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之间并无间隙。如此一来,光源影像死角D即可在成像面202上被消除。投射至观赏面O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便具有方向上的连续性。
另一方面,因投影机100a(100b)的投射夹角θa(θb)会受限于投影机100a(100b)的光调制器的尺寸、张角与出光瞳孔102a(102b)的宽度W1等因素,使得投射夹角θa与θb一般而言会介于0.5°~1°之间。请参照图4,其为图1A的屏幕200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调整每一第一柱状透镜212的第一焦距fa与每一第二柱状透镜222的第二焦距fb,使得第一焦距fa大于第二焦距fb。因焦距与夹角呈反相关,因此焦距越大,夹角越小。若入射第一柱状透镜212的光束104具有夹角θ,且射出第二柱状透镜222的光束104具有夹角Φ,则因第一焦距fa大于第二焦距fb,因此夹角Φ大于夹角θ。如此一来,即可达成放大投射夹角的目的。另一方面,成像面202可为第一柱状透镜212与第二柱状透镜222的共焦面,亦即当一平行光PL入射第一柱状透镜212时,平行光PL会聚焦在成像面202上,之后再通过第二柱状透镜222后再度成为平行光。
请回到图1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数组220具有一节距(Pitch)P,且在成像面202上的任一光源影像单元Ua或Ub都具有一宽度W2,节距P大于宽度W2。更进一步而言,节距P可为宽度W2的整数倍。也就是说,至少二相邻接的光源影像单元Ua或Ub会通过同一第二柱状透镜222,因此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的投影夹角Φa与Φb可被第二柱状透镜222合并为投影夹角(Φa+Φb)。以图1A为例,P=2·W2。且任一的第二柱状透镜222在成像面202上的正投影都涵盖各一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另外应注意的是,虽然在图1A中,每一第一柱状透镜212都对齐于每一第二柱状透镜222,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数组220可相对第一透镜数组210在第二柱状透镜222的排列方向上位移0.5P的距离。基本上,在符合P=2·W2的条件下,只要任一的第二柱状透镜222在成像面202上的正投影都涵盖各一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皆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为了使任一的第二柱状透镜222都能够涵盖各一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立体显示方式可进一步包括步骤:离轴投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其中该轴为每一第一柱状透镜212的光轴213。当离轴的程度不同时,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投射至成像面202的位置亦不同。因此,可藉由调整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投射至第一柱状透镜212的角度,以在成像面202上形成互相相邻接且首尾相连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自第一透镜数组210的同一第一柱状透镜212通过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在成像面202上可彼此不相邻接。以图1A为例,对于通过第三个第一柱状透镜212的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而言,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之间可穿插二个光源影像单元,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B,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方法可进一步包括步骤:准直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都如图1A所示)。举例而言,立体显示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准直透镜300,置于投影机100a、100b与屏幕200之间。准直透镜300可为菲涅耳透镜(Fresnel Lens),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机100a、100b可都为点光源,亦即,自投影机100a、100b分别投射出的光源影像单元Ua、Ub,不但分别具有投射夹角θa、θb(都如图1A所示),亦具有点光源的扩散夹角,其中扩散夹角会影响光源影像单元Ua、Ub在屏幕200中的行进方向。而当将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准直化后,光源影像单元Ua与Ub即被准直为面光源,扩散夹角被消除,因此光源影像单元Ua、Ub在屏幕200中的行进方向便由投影机100a、100b离轴(光轴213)的角度而决定。
接着请参照图5,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A的实施方式的不同处在于投影机的数量与屏幕200的组件设置方式。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图5中仅绘示投影机的部份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显示设备包括四个投影机100a、100b、100c与100d。投影机100a、100b、100c与100d分别提供光源影像单元Ua、Ub、Uc与Ud,而光源影像单元Ua、Ub、Uc与Ud分别具有投射夹角θa、θb、θc与θd。在此应注意的是,在图5中,投影机100a、100b、100c与100d的放置位置与方向仅为例示,实际上,投影机100a、100b、100c与100d可沿同一方向排列(同图1A的投影机100a与100b的排列方式)。另外,虚线箭头示意通过同一第一柱状透镜212的光源影像单元Ua、Ub与Ud的行经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P=4·W2,也就是说,同一第二柱状透镜222在成像面202上的正投影都涵盖四个光源影像单元(即光源影像单元Ua、Ub、Uc与Ud)。首尾相连的光源影像单元Ua、Ub、Uc与Ud一并通过同一第二柱状透镜222,因此光源影像单元Ua、Ub、Uc与Ud的投射夹角θa、θb、θc与θd分别被放大为投影夹角Φa、Φb、Φc与Φd。其中光源影像Ma与Mb为同方向,光源影像Mb’与Mc为同方向,且光源影像Mc’与Md为同方向,因此投射至观赏面O的光源影像单元Ua、Ub、Uc与Ud即具有方向性连续的投影夹角(Φa+Φb+Φc+Φd)。另一方面,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透镜数组220相对第一透镜数组210位移0.5P,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任一的第二柱状透镜222在成像面202上的正投影都涵盖各一的光源影像单元Ua、Ub、Uc与Ud,皆在本发明的范畴中。至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细节因与图1A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便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照图6,其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5的实施方式的不同处在于节距P与宽度W2之间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P=5·W2。至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细节因与图1A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便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照图7,其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的投影机的正视图。虽然在图1A、图5与图6中,投影机都沿同一方向排列,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机可交错堆栈。如图所示,投影机100a、100b、100c与100d可交错堆栈。投影机100a、100b、100c与100d分别具有出光瞳孔102a、102b、102c与102d,其宽度都为W1’。其中出光瞳孔102a的一侧在垂直方向上与出光瞳孔102b的一侧对齐,也就是说,出光瞳孔102a与102b可合并为具宽度W1的出光瞳孔。同样的,出光瞳孔102c的一侧在垂直方向上与出光瞳孔102d的一侧对齐,也就是说,出光瞳孔102c与102d亦可合并为具宽度W1的出光瞳孔。如此一来,光源影像死角D即位于出光瞳孔102b与102c之间。与图1A的实施方式相比,若各投影机欲达成同样为(W1/L)=2/3的条件,则图1A的投影机100a与100b的出光瞳孔102a与102b的宽度W1都为(2/3)L。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出光瞳孔102a、102b、102c与102d的宽度W1’都可减少至(1/3)L,因此可增加投影机100a、100b、100c与100d本身的设计弹性,例如可使用较小尺寸的光调制器,或者光调制器的张角可较小,也或者投影机100a与100c之间的距离L可较宽松。
接着请参照图8,其为图1A的投影机100a的立体图。应注意的是,虽然此处是以图1A的投影机100a作为例示,然而在实际上,图8的投影机100a可应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设备中。投影机100a包括光源110、光束偏转装置120、反射镜130、棱镜组140、光调制器150与镜头160。光源110用于提供一光束112。光束偏转装置120例如为电位镜(Galvano-Mirror),用于依时序偏转光束112的行进方向。反射镜130用于将被光束偏转装置120反射的光束112反射至棱镜组140。棱镜组140用于将被反射镜130反射的光束112导引至光调制器150。光调制器150用于将光束112依时序调制成多个光源影像Ma。棱镜组140更用于将来自光调制器150的光源影像Ma导引至镜头160。镜头160用于将光源影像Ma投射至屏幕200上。
因此在某一时序,自光源110发出的光束112打至光束偏转装置120,因此光束112被偏转至某一方向。接着光束112到达反射镜130,因此被反射镜130反射至棱镜组140中。光束112接着被棱镜组140导引至光调制器150,因此被调制成光源影像Ma。光源影像Ma再回到棱镜组140中,之后被导引至镜头160。镜头160再将光源影像Ma投射至屏幕200上。于一下时序,光束偏转装置120可旋转一角度,因此打至光束偏转装置120的光束112便被偏转至另一方向。如此一来,只要依时序旋转光束偏转装置120,即可产生出依不同时序朝不同方向投射的光源影像Ma。应注意的是,图8的投影机100a的构造仅为例示,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基本上,只要能够依时序产生依不同方向投射的光源影像的投影机,即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最后应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Claims (10)

1.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多个投影机,每一所述投影机都用于提供一光源影像单元,每一所述光源影像单元都具有依时序开启的多个光源影像,所述光源影像分别沿不同方向投射,以形成一投射夹角;以及
投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至一屏幕,包括:
投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至该屏幕的一第一透镜数组,以分别将所述光源影像单元导引至该屏幕的一成像面,使得所述光源影像单元在所述成像面上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以及
将至少二彼此相邻接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导引至所述屏幕的一第二透镜数组的同一第二柱状透镜,以放大并合并所述至少二光源影像单元的所述投射夹角后投射至一观赏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至所述屏幕进一步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透镜数组的每一第一柱状透镜的一第一焦距与每一所述第二柱状透镜的一第二焦距,使得所述第一焦距大于所述第二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进一步包括:
离轴投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其中所述轴为所述第一透镜数组的每一第一柱状透镜的一光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至所述屏幕的所述第一透镜数组中,自所述第一透镜数组的同一第一柱状透镜通过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于所述成像面上彼此不相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沿一方向排列所述投影机或交错堆栈所述投影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准直所述光源影像单元。
7.一种立体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投影机,每一所述投影机都用于提供一光源影像单元,每一所述光源影像单元都具有依时序开启的多个光源影像,所述光源影像分别沿不同方向投射,以形成一投射夹角;以及
一屏幕,具有一成像面,所述屏幕包括:
一第一透镜数组,用于将所述光源影像单元分别导引至所述成像面,使得所述光源影像单元在所述成像面上彼此相邻接且首尾相连;以及
一第二透镜数组,相对所述第一透镜数组设置,所述第二透镜数组用于投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至一观赏面,且所述第二透镜数组包括多个第二柱状透镜,每一所述第二柱状透镜用于放大并合并至少二彼此相邻接的所述光源影像单元的所述投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数组具有一节距,且在所述成像面上的任一所述光源影像单元都具有一宽度,所述节距大于所述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数组包括多个第一柱状透镜,每一所述第一柱状透镜均具有一光轴,所述光源影像单元均离轴于该光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数组包括多个第一柱状透镜,自同一所述第一柱状透镜通过的该些光源影像单元于该成像面上彼此不相邻接。
CN201410049333.3A 2014-02-12 2014-02-12 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Active CN104834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9333.3A CN104834174B (zh) 2014-02-12 2014-02-12 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9333.3A CN104834174B (zh) 2014-02-12 2014-02-12 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4174A true CN104834174A (zh) 2015-08-12
CN104834174B CN104834174B (zh) 2018-02-27

Family

ID=5381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9333.3A Active CN104834174B (zh) 2014-02-12 2014-02-12 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3417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0826A (zh) * 2016-04-15 2017-10-2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与立体显示方法
CN107369396A (zh) * 2016-05-12 2017-11-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标志投射系统和其使用方法
CN110133781A (zh) * 2019-05-29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透镜光栅和显示装置
US10666931B2 (en) 2016-04-15 2020-05-26 Delta Electronics, Inc.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3054B (zh) * 2018-06-06 2020-06-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3d光场显示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3717A (en) * 1993-11-12 1997-12-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ree-dimensional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CN1591088A (zh) * 2003-08-30 2005-03-09 夏普株式会社 多视图方向性显示器
CN1953563A (zh) * 2005-10-20 2007-04-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立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201199289Y (zh) * 2008-02-03 2009-02-25 李志扬 基于随机相长干涉的三维显示装置
CN101819375A (zh) * 2010-04-16 2010-09-01 浙江大学 全视差三维显示装置
CN102857775A (zh) * 2011-07-01 2013-01-02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102868900A (zh) * 2012-10-09 2013-01-09 四川大学 一种宽视角和无串扰的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
CN103163719A (zh) * 2011-12-09 2013-06-1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
US20130176203A1 (en) * 2012-01-11 2013-07-11 Hae-Young Yu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using the same
CN103207511A (zh) * 2012-01-11 2013-07-1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视角立体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3717A (en) * 1993-11-12 1997-12-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ree-dimensional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CN1591088A (zh) * 2003-08-30 2005-03-09 夏普株式会社 多视图方向性显示器
CN1953563A (zh) * 2005-10-20 2007-04-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立体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201199289Y (zh) * 2008-02-03 2009-02-25 李志扬 基于随机相长干涉的三维显示装置
CN101819375A (zh) * 2010-04-16 2010-09-01 浙江大学 全视差三维显示装置
CN102857775A (zh) * 2011-07-01 2013-01-02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163719A (zh) * 2011-12-09 2013-06-1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
US20130176203A1 (en) * 2012-01-11 2013-07-11 Hae-Young Yu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using the same
CN103207511A (zh) * 2012-01-11 2013-07-1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视角立体显示器
CN102868900A (zh) * 2012-10-09 2013-01-09 四川大学 一种宽视角和无串扰的集成成像3d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0826A (zh) * 2016-04-15 2017-10-2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与立体显示方法
CN107300826B (zh) * 2016-04-15 2019-12-1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与立体显示方法
US10666931B2 (en) 2016-04-15 2020-05-26 Delta Electronics, Inc.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method
CN107369396A (zh) * 2016-05-12 2017-11-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标志投射系统和其使用方法
CN107369396B (zh) * 2016-05-12 2019-12-2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标志投射系统和其使用方法
CN110133781A (zh) * 2019-05-29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透镜光栅和显示装置
CN110133781B (zh) * 2019-05-29 2021-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透镜光栅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4174B (zh)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2406B2 (en) Three-dimension light field construction apparatus
CN104834174A (zh) 立体显示设备与应用其的立体显示方法
US20120127570A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CN104049370A (zh) 图像显示装置
TWI499859B (zh) 立體顯示裝置與應用其之立體顯示方法
CN109120913B (zh) 一种指向背光型自由立体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方法
US20140184756A1 (en)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US20140160563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10514551B2 (en) Stereo display device
US10078227B2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screen an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70134718A1 (en) Rear-projection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system
US9549171B2 (en) Time-multiplexed multiple view projection apparatus
JP4892205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DE102013016137B4 (de) Anzeigesystem für eine Projektion einer Vielzahl von in einem Strahl beinhalteter Bilder
CN108061972B (zh) 一种曲面光场显示系统
JP2007017635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JP2008107583A (ja) 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TWI584632B (zh) 立體顯示裝置與立體顯示方法
JPS6238695A (ja) 立体表示システム
US20230087464A1 (en) Head up or head mounted display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presenting at least one image via at least one surface element of a head up or head mounted display arrangement
CN103235479A (zh) 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
JP2012222549A (ja)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CN107300826B (zh) 立体显示装置与立体显示方法
US9442301B2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method using the same
TWI584000B (zh) 立體顯示屏幕與使用其的立體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