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5479A - 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5479A
CN103235479A CN2013101629463A CN201310162946A CN103235479A CN 103235479 A CN103235479 A CN 103235479A CN 2013101629463 A CN2013101629463 A CN 2013101629463A CN 201310162946 A CN201310162946 A CN 201310162946A CN 103235479 A CN103235479 A CN 103235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axis
lens
pair
ey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29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5479B (zh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 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伟
苑璐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伟, 苑璐 filed Critical 张伟
Priority to CN2013101629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35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35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5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5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54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3D镜头包括:一第一透镜组件,其具有一第一光轴;一对光圈,所述一对光圈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后侧,且至少一个光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光轴不相交,以便第一透镜组件的透射光分别通过一对光圈,并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具有视差。3D镜头包括:一第三透镜组件,其包括由两个透镜组件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各透镜组件部分具有一个第三光轴,两个第三光轴彼此平行,两个透镜组件部分分别用于接收两路被拍摄物体的光线,且两路透射光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具有视差。本发明通过一个镜头就实现了3D影像和视频的拍摄,极大的简化了设备的结构。

Description

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和摄像系统,尤其涉及可以实现3D影像以及视频拍摄的3D镜头,以及基于上述镜头进行拍摄的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立体视觉的产生原理为:人类拥有2只眼睛,人类看同一物体时,由于所处的角度有略微不同,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略有差别,经过大脑处理,从而形成能生动感知距离、方位的立体视觉。
为了模拟人类的立体视觉,产生了立体拍摄,具体的使用两台摄影机来模拟人的双眼,从而实现立体影像的拍摄。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双镜头一体的DV机,如索尼PMW-TD300,但是这种一体机的画质和灵活性是很有限的,仅仅局限在民用领域,而专业领域全部还是双机组合方式。
现有技术中两个摄影机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两种:并列式和垂直式。
并列式摄影支架的设置方式如图9所示,两台摄影机平行架设在摄影支架12上,具有结构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但是由于摄影机的机身往往比较大,以至于在2台摄影机平行紧靠在一起的情况下,由于机身的宽度,仍然很难使双镜头轴距达到立体拍摄中常用的2-7cm。并列式摄影支架只适合较远物体的拍摄。
为了解决两台摄影机的双镜头轴距无法进一步缩小的问题,设计了垂直式摄影支架,如图10所示。垂直式摄影支架包括一块50%透射、50%反射的半透镜13,一台摄影机位于支架的水平位置,另外一台摄影机位于支架垂直位置,半透镜位于两台摄影机的夹角之间。在垂直式摄影支架上,两台摄影机可以互不干扰的自由调整位置,自由改变双镜头轴心的距离。但是,垂直式摄影支架结构复杂,体积大,机械结构不容易做到高可靠性,而且无法实现高机动性和高效率拍摄,也无法使用大广角镜头和滤镜等摄影附件,造价也很高,再加上双镜头的同步机构和摄像机姿态控制机构,系统整体售价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人民币不等。
此外,发明人还在申请号为201210326382.8的发明专利里公开了“一种摄影支架”,其具体技术方案为(见图11):一种摄影支架,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至少支撑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横向交叉排列;所述支撑平台还支撑所述第一摄影机(150)和第二摄影机(160),使得所述第一摄影机(150)和第二摄影机(160)的镜头相对放置,并且错开一定的距离,由第一反射镜(120)将被拍摄景物光线反射到第一摄影机(150)的镜头,以及由第二反射镜(130)将被拍摄景物光线反射到第二摄影机(160)的镜头。该在先专利虽然具有一定革新性,可以实现良好的立体拍摄效果,但是仍然是利用两台摄像机(包括两台机身和两个镜头)进行拍摄,系统尚未实现高度的紧凑性,尤其是两个镜头的同步控制难以精准。
目前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少数可以实现3D拍摄的单镜头方案,极大的简化拍摄的设备。但是现有的单镜头方案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索尼公司所设计的3D单镜头利用后组透镜的偏移来实现视差,导致前组透镜和后组透镜不同轴,进而导致画质劣化,并且所形成的视差很小,难以满足更高的拍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可以实现3D影像以及视频拍摄的3D镜头,以及基于该镜头的3D摄像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3D镜头,包括:
一第一透镜组件,其具有一第一光轴,用于接收被拍摄物体的光线;
一对光圈,所述一对光圈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后侧,且至少一个光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光轴不相交或不重合,以使第一透镜组件的透射光分别通过一对光圈,并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具有视差。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中,一对光圈的轴线和第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之和d为0<d≤100mm。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中,所述一对光圈相对于所述第一光轴对称分布,一对光圈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光轴。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
一对第一反射镜,一对第一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一对光圈的后侧,各第一反射镜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
一第一反射镜,其设置在其中一个光圈的后侧,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而使由另一个光圈通过的光线沿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中,
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为异面垂直,另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平行,且所述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与所述另一个光圈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或者,
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为异面垂直,另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
一半透镜,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件和所述一对光圈之间,其反射面与所述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透射光的一部分经反射后通过所述其中一个光圈,另一部分经透射后通过所述另一个光圈,所述半透镜的透射率为0.5。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
至少一个玻璃板体,一个玻璃板体设置在一个光圈的后侧,与该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0°<α≤90°,以使通过该光圈的光线发生偏移。
一种3D摄像系统,包括:
所述的3D镜头;
两个成像设备,两个成像设备分别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一种3D镜头,包括:
一第三透镜组件,其包括由两个透镜组件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各透镜组件部分具有一个第三光轴,两个第三光轴彼此平行,两个透镜组件部分分别用于接收两路被拍摄物体的光线,且两路透射光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具有视差。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
一对光圈,分别设置在一个透镜组件部分的后侧,且各光圈的轴线与一个透镜组件部分的第三光轴平行或重合,一对光圈相对两个透镜组件的对称线对称分布,一对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距离d为0<d≤100mm。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
一对第二反射镜,一对第二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一对光圈的后侧,各第一反射镜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
一第二反射镜,其设置在其中一个光圈的后侧,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而使由另一个光圈通过的光线沿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优选的是,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
至少一个玻璃板体,一个玻璃板体设置在一个光圈的后侧,与该光圈的轴线所成的角度β为0°<β≤90°,以使经过该光圈的光线发生偏移。
一种3D摄像系统,包括:
所述的3D镜头;
两个成像设备,两个成像设备分别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本发明所述的3D镜头在第一透镜组件的后侧设置一对光圈,第一透镜组件具有一个第一光轴,其中至少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不相交,两个光圈的位置可以看做是人两个眼睛的位置,因此,分别通过两个光圈的两路光所最终形成的是同一被拍摄物体的不同视角的图像,即具有视差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上述3D镜头的3D摄像系统包括有一对成像设备,分别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本发明所述的3D镜头的第三透镜组件具有两个透镜组件部分,各透镜组件部分具有一个第三光轴,即两个透镜组件部分可以被视作人的两个眼睛,分别通过两个透镜组件部分的两路光最终形成的是同一被拍摄物体的不同视角的图像,即具有视差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上述3D镜头的3D摄像系统包括有一对成像设备,分别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本发明通过一个镜头就实现了3D影像和视频的拍摄,极大的简化了设备的结构。对于两种3D镜头,两个光圈的相对位置可以人为设置;两个光圈的相对位置决定了视差,可以获得良好的拍摄效果。3D镜头的轴距在0-100mm的范围内,可以满足多种拍摄要求。本发明所述的两种3D镜头均可以与滤镜、灰片等摄影附件配合使用,以实现特殊镜头的拍摄。此外,两种3D镜头均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玻璃板体调整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水平关系。第一种3D镜头的焦平面就是3D零视差平面,不需要再对零视差平面进行调整,拍摄起来非常便利,也符合观看3D的习惯。第一种3D镜头适合视差较小的情况,第二种3D镜头则适用于视差较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两种3D摄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共轴式3D镜头的成像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共轴式3D镜头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共轴式3D镜头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共轴式3D镜头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共轴式3D镜头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所述的分轴式3D镜头的俯视图,图7(b)为本发明所述的分轴式3D镜头的前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一个玻璃板体在共轴式3D镜头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中并列式摄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中垂直式摄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在先申请的摄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3D镜头,包括:一第一透镜组件,其具有一第一光轴,用于接收被拍摄物体的光线;一对光圈,所述一对光圈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后侧,且至少一个光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光轴不相交或不重合,以使第一透镜组件的透射光分别通过一对光圈,并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具有视差。
所述的3D镜头中,一对光圈的轴线和第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之和(以下简称为轴距)d为0<d≤100mm。
以下将基于仅具有一个第一光轴的第一透镜组件的3D镜头称为共轴式3D镜头。在共轴式3D镜头中,被拍摄物体的光线进入至第一透镜组件,并分别通过两个光圈。本发明以两个光圈模拟人的两个眼睛,即通过两个光圈的两路光最终形成的两个视角的图像,分别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两个光圈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视差。视差形成的过程如图2所示,对于物体2,其通过光圈1和光圈2所成的像应该是在摄像系统的焦平面的后方,即其在摄像系统的焦平面上分别有两个像,这两个像用A和B表示;对于物体1,其通过光圈1和光圈2所成的像在焦平面上重合为一个像,这个像用C表示。在本发明中,就将上述焦平面作为零视差平面,而物体2的像A和像B之间的距离就为视差,像A和像B分别位于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上。
对于共轴式3D镜头,分别将通过两个光圈的光称为左光路和右光路,分别对应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为了形成视差,两个光圈中,至少有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是不相交的或不重合。光圈的轴线指的是通过光圈的中心的直线。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3所示),两个光圈2设置在第一透镜组件1的后侧,且两个光圈相对于第一光轴对称分布,一对光圈的轴线均平行于第一光轴。此时,一对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距离d为0<d≤100mm,决定了视差。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4所示),两个光圈也可以这样设置:其中一个光圈2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为异面垂直,另一个光圈3的轴线与第一光轴重合。图3中,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实际是位于第一光轴的沿垂直于纸面向内延伸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的将两个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视作是决定视差的因素,而是需要分别计算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之间距离e和另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之间的距离f,e与f之和d为轴距,并且,0<d≤100mm。
在与实施例二的情况较为类似的实施例三中,两个光圈还可以这样设置:其中一个光圈10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为异面垂直,另一个光圈11的轴线与第一光轴平行。此时,另一个光圈应该与其中一个光圈不在同一平面上。如另一个光圈与其中一个光圈在同一平面上,即二者到达第一光轴的距离相等,将不能够产生视差。
光圈的位置几乎可以处于整个镜头光学系统的任何一个位置,但是考虑到制造难度和光学特性,会存在一个或多个光圈的最佳位置,比如在镜片组中间较小直径的镜片处。
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一对第一反射镜,一对第一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一对光圈的后侧,各第一反射镜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一第一反射镜,其设置在其中一个光圈的后侧,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而使由另一个光圈通过的光线沿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一半透镜,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件和所述一对光圈之间,其反射面与所述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透射光的一部分经反射后通过所述其中一个光圈,另一部分经透射后通过所述另一个光圈,所述半透镜的透射率为0.5。
由于成像设备体积的限制,分别通过一对光圈的两路光须通过第一反射镜反射至成像设备。实施例一、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给出几种第一反射镜的具休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见图3)中,两个第一反射镜4分别位于一对光圈的后侧(文中所指后侧的含义是,相应部件的出射光路一侧,同时对应于图的右侧),各第一反射镜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致使通过一个光圈的光线可以沿垂直于第一光轴的方向向外侧传播。并且,由于图3中,一对第二反射镜相互靠近的一条边为平行,也就是在纸面内对称分布的,左光路轴线与右光路轴线实际也在同一直线上。
实施例四(见图5)中,一对光圈是垂直于纸面分布的,且与实施例一一样,是相对于第一光轴对称分布,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平行。此时,每个光圈对应有一个第一反射镜,此时,两个第一反射镜4相互靠近的一边为交错的,也就是垂直于纸面交错分布,经反射的左光路轴线和右光路轴线是在垂直于第一光轴的平面内相互平行的。
实施例五(见图6)也与实施例一类似,一对光圈是垂直于纸面分布的,此实施例中,仅在其中一个光圈的后侧设置一个第一反射镜4,且该第一反射镜与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另一个光圈的后侧不放置第一反射镜,光直接通过进行成像。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经过第一透镜组件1的透射光先由一半透镜9进行反射和透射,由于反射面与第一光轴成45度,反射光向上通过其中一个光圈10,透射光则通过另一个光圈11。此时,半透镜的透射率为0.5,使得经半透镜反射和透射的光等量的通过两个光阑。
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均在第一反射镜4后设置有第二透镜组件5,即经过反射的两路光分别进入至第二透镜组件;实施例二中,也在一对光圈后分别设置了一第二透镜组件,实际上,第二透镜组件的设置可以根据镜头的具体使用要求而定,如在长焦镜头中需要设置第二透镜组件,而在广角镜头中则不需要再设置第二透镜组件。此外,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的组成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本发明通过两个成像设备分别接收通过一对光圈的两路光,并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带上3D眼镜,就可以观看到具有3D效果的图像。
为了调整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在水平方向的相互关系,本发明设置了玻璃板休,玻璃板体8的个数可以是两个,即分别设置在一个光圈的后侧;也可以是一个,设置在任一个光圈的后侧。以一个玻璃板体为例,该玻璃板体具有一定的厚度和折射率,可以使通过其的光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如图8所示),其最终结果是改变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相对位置。再结合图2来看,当在光圈1后设置一个玻璃板体,通过调整该玻璃板体相对于光圈1的轴线的角度,则最终可以使物体2在焦平面上的像A和像B重合,此时,物体1在上述焦平面上,具有两个像C1和像C2,而此时,像C1和像C2之间的距离为视差。图8中,一个玻璃板体与其对应的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0°<α≤90°。
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至少一个玻璃板体,一个玻璃板体设置在一个光圈的后侧,与该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0°<α≤90°,以使通过该光圈的光线发生偏移。
一种3D摄像系统,包括:所述的3D镜头;两个成像设备,两个成像设备分别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成像设备可以是CCD、CMOS或者胶片。
一种3D镜头,包括:一第三透镜组件,其包括由两个透镜组件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各透镜组件部分具有一个第三光轴,两个第三光轴彼此平行,两个透镜组件部分分别用于接收两路被拍摄物体的光线,且两路透射光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具有视差。
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一对光圈,分别设置在一个透镜组件部分的后侧,且至少一个光圈的轴线与一个透镜组件部分的第三光轴平行或重合,一对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距离d为0<d≤100mm。
以下将具有两个第三光轴的第三透镜组件6称为分轴式3D镜头,第三透镜组件包括有两个透镜组件部分7,并且二者组成为一体结构,两个第三光轴彼此平行(如图7(a)和图7(b)所示)。两个透镜组件部分分别用于接收两路被拍摄物体的光线,两路光线可分别成具有视差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即在这种镜头中,通过第三透镜组件就可以产生视差。将由第三透镜组件形成的两路光分别称为左光路和右光路。
本发明在上述第三透镜组件的后侧还设置了一对光圈,其目的在于,扩大轴距的范围。一对光圈分别设置在一个透镜组件部分的后侧,各光圈的轴线与第三光轴平行或重合,一对光圈相对两个透镜组件的对称线对称分布。实际上,共轴式3D镜头具有较小范围的轴距,分轴式3D镜头则可以具有较大范围的轴距。
考虑到成像设备的体积,为了分别设置两个成像设备,需要再设置第二反射镜。实施例五、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给出了三种第二反射镜的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
具体而言,实施例五中,一对第二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一对光圈的后侧,各第一反射镜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一对第二反射镜相互靠近的一边为平行,则左光路轴线和右光路轴线为在同一直线上;一对第二反射镜相互靠近的一边为交错的,则左光路轴线和右光路轴线为彼此平行的。
实施例七中,一个第二反射镜设置在其中一个光圈的后侧,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而使由另一个光圈通过的光线沿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所述的3D镜头,还包括:至少一个玻璃板体,一个玻璃板体设置在一个光圈的后侧,与该光圈的轴线所成的角度β为0°<β≤90°。
分轴式3D镜头可以设置玻璃板体,实施方式与共轴式3D镜头一样。
一种3D摄像系统,包括:所述的3D镜头;两个成像设备,两个成像设各分别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5)

1.一种3D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透镜组件,其具有一第一光轴,用于接收被拍摄物体的光线;
一对光圈,所述一对光圈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件的后侧,且至少一个光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光轴不相交或不重合,以使第一透镜组件的透射光分别通过一对光圈,并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具有视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一对光圈的轴线和第一光轴之间的距离之和d为0<d≤10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光圈相对于所述第一光轴对称分布,一对光圈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光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第一反射镜,一对第一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一对光圈的后侧,各第一反射镜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反射镜,其设置在其中一个光圈的后侧,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而使由另一个光圈通过的光线沿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为异面垂直,另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平行,且所述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与所述另一个光圈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或者,
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为异面垂直,另一个光圈的轴线与第一光轴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半透镜,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件和所述一对光圈之间,其反射面与所述其中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透射光的一部分经反射后通过所述其中一个光圈,另一部分经透射后通过所述另一个光圈,所述半透镜的透射率为0.5。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玻璃板体,一个玻璃板体设置在一个光圈的后侧,与该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0°<α≤90°,以使通过该光圈的光线发生偏移。
9.一种3D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3D镜头;
两个成像设备,两个成像设备分别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10.一种3D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三透镜组件,其包括由两个透镜组件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各透镜组件部分具有一个第三光轴,两个第三光轴彼此平行,两个透镜组件部分分别用于接收两路被拍摄物体的光线,且两路透射光分别成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之间具有视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光圈,分别设置在一个透镜组件部分的后侧,且各光圈的轴线与一个透镜组件部分的第三光轴平行或重合,一对光圈相对两个透镜组件的对称线对称分布,一对光圈的轴线之间的距离d为0<d≤100m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第二反射镜,一对第二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一对光圈的后侧,各第一反射镜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反射镜,其设置在其中一个光圈的后侧,与一个光圈的轴线成45度,以使由该光圈通过的光线沿垂直于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而使由另一个光圈通过的光线沿该光圈的轴线的方向向外传播。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3D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玻璃板体,一个玻璃板体设置在一个光圈的后侧,与该光圈的轴线所成的角度β为0°<β≤90°,以使经过该光圈的光线发生偏移。
15.一种3D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3D镜头;
两个成像设备,两个成像设备分别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
CN201310162946.3A 2013-05-06 2013-05-06 3d镜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35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2946.3A CN103235479B (zh) 2013-05-06 2013-05-06 3d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2946.3A CN103235479B (zh) 2013-05-06 2013-05-06 3d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5479A true CN103235479A (zh) 2013-08-07
CN103235479B CN103235479B (zh) 2016-05-18

Family

ID=48883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294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35479B (zh) 2013-05-06 2013-05-06 3d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3547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3016A (zh) * 2015-10-26 2016-01-20 郭少军 一种立体光学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CN105979128A (zh) * 2016-06-24 2016-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及全景相机
CN107490842A (zh) * 2017-09-26 2017-12-19 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成像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8737700A (zh) * 2018-05-11 2018-11-02 上海隽韬创意设计发展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21A (zh) * 1988-01-26 1989-08-09 国营汉光机械厂 单机立体电影摄影装置
CN1115873A (zh) * 1995-08-01 1996-01-31 王元庆 一步法立体摄影镜头
US5861987A (en) * 1994-08-30 1999-01-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Stereoscopic-vision endoscope offering a large angle of introversion and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sense of three-dimensionality
CN102096303A (zh) * 2010-12-31 2011-06-15 广州博冠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镜头
US20120113233A1 (en) * 2010-11-04 2012-05-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Stereoscopic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2759802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浙江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3d镜头以及3d照相机
WO2013034988A2 (en) * 2011-09-09 2013-03-14 Front Street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 As Manager For Front Street Diversified Income Class Single axis stereoscopic imaging apparatus with dual sampling lenses
CN202904217U (zh) * 2012-07-23 2013-04-24 杭州大清智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单摄像机立体视觉系统
CN203224717U (zh) * 2013-05-06 2013-10-02 张伟 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21A (zh) * 1988-01-26 1989-08-09 国营汉光机械厂 单机立体电影摄影装置
US5861987A (en) * 1994-08-30 1999-01-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Stereoscopic-vision endoscope offering a large angle of introversion and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sense of three-dimensionality
CN1115873A (zh) * 1995-08-01 1996-01-31 王元庆 一步法立体摄影镜头
US20120113233A1 (en) * 2010-11-04 2012-05-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Stereoscopic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2096303A (zh) * 2010-12-31 2011-06-15 广州博冠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镜头
CN102759802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浙江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3d镜头以及3d照相机
WO2013034988A2 (en) * 2011-09-09 2013-03-14 Front Street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 As Manager For Front Street Diversified Income Class Single axis stereoscopic imaging apparatus with dual sampling lenses
CN202904217U (zh) * 2012-07-23 2013-04-24 杭州大清智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单摄像机立体视觉系统
CN203224717U (zh) * 2013-05-06 2013-10-02 张伟 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3016A (zh) * 2015-10-26 2016-01-20 郭少军 一种立体光学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CN105979128A (zh) * 2016-06-24 2016-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及全景相机
CN107490842A (zh) * 2017-09-26 2017-12-19 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成像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7490842B (zh) * 2017-09-26 2024-03-05 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成像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8737700A (zh) * 2018-05-11 2018-11-02 上海隽韬创意设计发展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5479B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4903B1 (ko) 어드레스 가능 포커스 큐를 갖는 입체적 디스플레이
US9632406B2 (en) Three-dimension light field construction apparatus
CN102298216A (zh) 一种用于普通照相机或摄像机的立体镜头
SG186947A1 (en) Variable three-dimensional camera assembly for still photography
JP2009017207A (ja) 立体テレビジョンシステム及び立体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CN106257322B (zh) 影像显示装置
US9946083B2 (en) Reflective mobile phone cinema lens
JP4421673B2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CN102520527A (zh) 一种裸眼立体显示系统及其方法
JP2013197933A (ja) 立体テレビ電話装置
CN103235479A (zh) 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
CN102866573A (zh) 三维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00568053C (zh) 采用平板显示器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CN203337990U (zh) 指向光源3d成像屏幕及裸眼3d投影系统
US20160357024A1 (en) 3d display glasses
CN103676446A (zh) 摄影支架
JP2018508841A (ja) 調節可能光学立体メガネ
JP6624513B2 (ja) 3次元像表示装置及び3次元像表示方法
CN205333973U (zh) 高清裸眼3d立体私人影院显示装置
CN203224717U (zh) 3d镜头和3d摄像系统
CN205160708U (zh) 一种立体视觉摄像头
CN105629492A (zh) 基于偏振片和偏振眼镜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及系统
CN202794832U (zh) 摄影支架
CN202486494U (zh) 一种3d成像系统
CN201876617U (zh) 实时立体图像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23

Address after: 100024 No. 604, building 5, No. 3, Fu Fu homes,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3

Applicant after: Zhang Wei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Ke K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4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Dingfuzhuang 2 North Hospital No. 21 Building 2 unit 302

Applicant before: Zhang Wei

Applicant before: Yuan L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